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二-兵进必有奇道

作者: 张角(约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著名道家学者与军事家,他的《乾坤大略》结合了道家思想和当时的兵法理论,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社会和治理观念。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2世纪)。

内容简要:《乾坤大略》是张角结合道家哲学与军事战略提出的理论性著作,书中讨论了社会治理、战争策略和国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张角认为,社会应当回归自然法则,通过“无为而治”的方法治理国家,并利用道家的思想解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困境。《乾坤大略》既具有道家哲学的深度,也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实用的策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二-兵进必有奇道-原文

兵只一道耶?

曰:不然。

所向既明,则正道在不必言矣。

然不得奇道以佐之,则不能取胜。

项羽战章邯于巨鹿,而后高祖得以乘虚入关;

钟会持姜维于剑阁,而后邓艾得以逾险入蜀。

故一阵有一阵之奇道,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下之奇道。

即有时正可为奇,奇亦可为正,而决然断之曰:必有。

夫兵进而不识奇道者,愚主也,黯将也,名之曰「弃师」。

不观之苏氏抉门旁户逾垣之喻乎?

其论甚精,无以易也。

昔刘濞之攻大梁,田禄伯请以五万人别循江、淮,收淮南、长沙,以会武关;

岑彭攻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

曹操拒袁绍于官渡,移军欲向延津,而潜以轻兵袭白马,用此道也。

然则,用兵慎勿曰:吾兵可以一路直至,而无烦于旁趋曲径为也。

是以人国侥幸也,戒之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二-兵进必有奇道-译文

兵只一道吗?回答说:不是的。如果目标已经明确,那么正确的道路自然不必多言。但是如果不使用奇特的策略来辅助,就无法取得胜利。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战胜了章邯,然后汉高祖刘邦得以乘虚而入关中;钟会带着姜维在剑阁,然后邓艾得以越过险阻进入蜀地。所以每场战斗都有自己的奇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奇计,整个天下也有自己的奇计。有时候正道可以变成奇计,奇计也可以变成正道,但坚决地说:一定有奇计存在。

如果用兵的人不懂得奇计,那么就是愚蠢的君主,昏庸的将领,可以称之为‘弃师’。没有看过苏氏关于通过旁门左道翻墙的比喻吗?他的论述非常精辟,无法替代。以前刘濞攻打大梁时,田禄伯建议用五万人从江淮地区别开一路,收复淮南和长沙,然后在武关会合;岑彭攻打公孙述,从江州逆流而上,突破侯丹的军队,直接攻下武阳,绕过延岑的军队;曹操在官渡抵抗袁绍,转移军队准备进攻延津,却暗中用轻兵偷袭白马,就是用的这种策略。

因此,用兵时千万不要说:我的军队可以一路直行,无需绕道而行。因此人们容易侥幸成功,要警惕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二-兵进必有奇道-注解

兵:指军队,军事力量。

一道:一条道路,此处比喻一种固定的、常规的军事策略或方法。

奇道:出奇制胜的策略或方法,与常规不同的战术。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汉初军事家,楚汉争霸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章邯:秦朝将领,曾率军镇压陈胜、吴广起义。

巨鹿: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平乡县。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关:指函谷关,古代的重要关隘,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

钟会: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曾参与平定蜀汉。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多次北伐,试图恢复蜀汉的疆土。

剑阁: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是通往蜀地的要塞。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曾率军从蜀地北伐,最终灭亡蜀汉。

苏氏:指古代军事家苏秦,此处可能是指苏秦的军事策略。

抉门旁户:指从旁门或侧门进入,比喻采取非常规的方法。

逾垣:翻越围墙,比喻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

垣:墙。

刘濞:西汉初期诸侯王,曾起兵反叛汉朝。

大梁: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古代的重要城市。

田禄伯:刘濞的将领,参与刘濞的反叛。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古代中国的两大水系。

武关: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是通往关中的要道。

岑彭:东汉初年将领,曾参与平定嚣张的农民起义。

公孙述:东汉末年割据势力首领,自称天子,建立成汉。

江州:古地名,位于今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都江:古地名,位于今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侯丹兵:指侯丹率领的军队。

武阳: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安市。

延岑军:指延岑率领的军队,延岑是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首领。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袁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曾与曹操争夺北方霸权。

官渡: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是曹操与袁绍交战的重要战场。

延津: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延津县,是曹操与袁绍交战的重要战场。

白马: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是曹操与袁绍交战的重要战场。

侥幸:指偶然得到成功或免除不幸,此处指侥幸成功。

戒之哉:警惕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二-兵进必有奇道-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作者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描述,阐述了军事战略中奇道的重要性。首先,作者提出了一个疑问:‘兵只一道耶?’,接着以否定回答,强调在军事行动中,并非只有一条固定的道路,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

‘所向既明,则正道在不必言矣’这句话揭示了在明确目标之后,正确的道路自然显现,无需多言。然而,‘然不得奇道以佐之,则不能取胜’则强调了在正道之外,还需要有奇道的辅助,才能取得胜利。

项羽与章邯的巨鹿之战,以及钟会与姜维的剑阁之战,都是历史上的著名战例,作者以此为例,说明‘一阵有一阵之奇道,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下之奇道’的道理。这表明,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需要有适合的奇道来应对。

‘即有时正可为奇,奇亦可为正’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奇道与正道之间的相互转化,没有绝对的界限。作者认为,奇道与正道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夫兵进而不识奇道者,愚主也,黯将也,名之曰‘弃师’’这一段指出,不懂奇道的将领和君主,就像是放弃了军队一样,无法取得胜利。这里‘弃师’一语双关,既指放弃了军队,也指放弃了正确的战略。

‘不观之苏氏抉门旁户逾垣之喻乎?其论甚精,无以易也’作者引用了苏氏的比喻,说明在军事行动中,需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旁门左道,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昔刘濞之攻大梁,田禄伯请以五万人别循江、淮,收淮南、长沙,以会武关’、‘岑彭攻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曹操拒袁绍于官渡,移军欲向延津,而潜以轻兵袭白马’等例子,都是历史上运用奇道取得胜利的典型。

最后,作者以‘是以人国侥幸也,戒之哉!’作为总结,提醒人们在军事行动中不要过于依赖一条道路,而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这段古文深刻地揭示了军事战略的复杂性,以及奇道在其中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二-兵进必有奇道》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1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