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风毒脚气方-酒醴第四-原文
例曰: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纳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滓服酒,尽后其滓捣,酒服方寸匕,日三。大法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石斛酒
治风虚气满,脚疼痹挛,弱不能行方。
石斛丹参五加皮各五两侧子秦艽杜仲山茱萸牛膝各四两桂心干姜羌活芎橘皮黄芪白前蜀椒茵芋当归各三两薏苡仁一升防风二两钟乳八两,捣碎,别绢袋盛,系大药袋内
上二十一味㕮咀,以清酒四斗渍三日,初服三合,日再,稍稍加,以知为度。
乌麻酒方乌麻五升微熬,捣碎,以酒一斗渍一宿,随所能饮之,尽更作,甚良。
治风虚劳损,脚疼冷痹,羸瘦挛弱不能行,钟乳酒方
钟乳八两丹参六两石斛杜仲天门冬各五两牛膝防风黄芪芎当归各四两附子桂心秦艽干姜各三两山茱萸薏苡仁各一升
上十六味㕮咀,以清酒三斗渍之三日,初服三合,日再,稍稍加之,以知为度。
枸杞昌蒲酒
治缓急风,四肢不随,行步不正,口急及四体不得屈伸方。
枸杞根一百斤昌蒲五斤
上二味细剉,以水四石煮取一石六斗,去滓,酿二斛米酒,熟,稍稍饮之。
虎骨酒
治骨髓疼痛,风经五脏方。虎骨一具炭火炙令黄色,槌刮取净,捣碎得数升,清酒六升浸五宿,随性多少稍饮之,《易》云:虎啸风生,龙吟云起。此亦有情与无情相感,治风之效,故亦无疑。
蓼酒
治胃脘冷,不能饮食,耳目不聪明,四肢有气,冬卧脚冷,服此酒十日后,目既精明,体又充壮方。八月三日取蓼曝燥,把之如五升大六十把,水六石煮取一石,去滓,以酿酒如常法,随多少饮之,已用讫,效甚速。
小黄芪酒
大治风虚痰癖,四肢偏枯,两脚弱,手不能上头,或小腹缩痛,胁下挛急,心下有伏水,胁下有积饮,夜喜梦,悲愁不乐,恍惚善忘,此由风虚,五脏受邪所致,或久坐腰痛,耳聋,卒起眼眩头重,或举体流肿疼痹,饮食恶冷,濇濇恶寒,胸中痰满,心下寒疝,药皆主之,及妇人产后余疾,风虚积冷不除者方。
黄芪附子蜀椒防风牛膝细辛桂心独活白术芎甘草各三两秦艽乌头《集验》用署预三两大黄葛根干姜山茱萸各二两当归二两半
上十八味㕮咀,少壮人无所熬炼,虚老人微熬之,以绢袋中盛,清酒二斗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可先食服一合,不知,可至四五合,日三服。此药攻痹甚佳,亦不令人吐闷。小热,宜冷饮食也;大虚,加苁蓉二两;下痢,加女萎三两;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各二两;心下多水者,加茯苓人参各二两、署预三两。酒尽,可更以酒二斗重渍滓服之,不尔,可曝滓捣下,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服一剂得力,令人耐寒冷,补虚,治诸风冷,神良。
黄耆酒
治风虚脚疼,痿弱气闷,不自收摄,兼补方。
黄芪乌头附子干姜秦艽蜀椒芎独活白术牛膝苁蓉细辛甘草各三两葛根当归菖蒲各二两半山茱萸桂心钟乳柏子仁天雄石斛防风各二两大黄石南各一两
上二十五味㕮咀,无所熬炼,清酒三斗渍之,先食服一合,不知,可至五合,日三。以攻痹为佳,大虚加苁蓉,下痢加女萎,多忘加菖蒲,各三两。胡洽有泽泻三两、茯苓二两、人参茵芋半夏栝楼芍药各一两,无秦艽芎牛膝苁蓉甘草葛根当归菖蒲钟乳大黄,为二十二味,名大黄耆酒。
茵芋酒
治大风头眩重,目瞀无所见,或仆地气绝,半日乃苏,口㖞噤不开,半身偏死,拘急痹痛,不能动摇,历节肿痛,骨中酸疼,手不得上头,足不得屈伸,不能蹑履,行欲倾跛,皮中动淫淫如有虫啄,疹痒,搔之生疮,甚者狂走,有此诸病,药皆主之方。
茵芋乌头石南防风蜀椒女萎附子细辛独活卷柏桂心天雄秦艽防己各一两踯躅二两
上十五味㕮咀,少壮人无所熬炼,虚老人薄熬之,清酒二斗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初服一合,不知,加至二合,宁从少起,日再,以微痹为度。胡洽无蜀椒独活卷柏,为十二味。
大金牙酒
治瘴疠毒气中人,风冷湿痹,口㖞面戾,半身不遂,手足拘挛,历节肿痛,甚者小腹不仁,名曰脚气,无所不治方。
金牙一斤侧子附子天雄人参苁蓉茯苓当归防风黄芪署预细辛桂心萆薢萎蕤白芷桔梗黄芩远志牡荆子芎地骨皮五加皮杜仲厚朴枳实白术各三两独活半斤茵芋石南狗脊各二两牛膝丹参各三两磁石十两薏苡仁麦门冬各一升生石斛八两蒴藋四两生地黄切,二升
上三十九味㕮咀,以酒八斗渍七日,温服一合,日四五夜一。石药细研,别绢袋盛,共药同渍。药力和善,主治极多,凡是风虚,四体小觉有风疴者,皆须将服之,无所不治也。服者一依方合之,不得辄信人大言,浪有加减。
钟乳酒
治虚损,通顺血脉,极补下气方。
钟乳五两附子甘菊各二两石斛苁蓉各五两
上五味㕮咀,以清酒三斗渍,服二合,日再,稍增至一升。
秦艽酒
治四肢风,手臂不收,髀脚疼弱,或有拘急,挛缩屈指,偏枯痿躄,痟小不仁顽痹者,悉主之方。
秦艽牛膝附子桂心五加皮天门冬各三两巴戟天杜仲石南细辛各二两独活五两薏苡仁一两
上十二味㕮咀,以酒二斗渍之,得气味,可服三合,渐加至五六合,日三夜一服。
术膏酒
治脚弱风虚,五劳七伤,万病皆主之方。
生白术净洗一石五斗,捣取汁三斗,煎取半湿荆二十五束,束别三尺围,各长二尺五寸,径头二寸,烧取沥三斗,煎取半青竹三十束,束别三尺围,各长二尺五寸,径一寸,烧取沥三斗,煎取半生地黄根五大斗,粗大者,捣取汁三斗,煎取半生五加根三十六斤,净洗讫,剉于大釜内,以水四石煎之,去滓澄清,取汁七斗,以铜器中盛,大釜内水上煎之,取汁三斗五升,其煎诸药法一准五加例
上件白术等五种药总计得汁九斗五升,好糯米一石五斗,上小麦曲八斤,曝干末之,以药汁六斗浸曲五日,待曲起,第一投净淘米七斗,令得三十遍,下米置净席上,以生布拭之,勿令不净,然后炊之,下饙,以余药汁浸饙,调强弱更蒸之,待饙上痂生,然后下于席上,调强弱冷热如常酿酒法,酝之瓮中,密盖头。
三日后第二投,更淘米四斗,一如前法投之,三日后即加药如下:
桂心甘草白芷细辛防风当归麻黄芎各六两附子五两牛膝九两干姜五加皮各一斤
上十二味咀㕮讫,第三投以米四斗净淘如前法,还以余汁浇重蒸,待上痂生,下置席上,调冷热如常酿法,和上件药投之,三日外然后尝甘苦得中讫,密封头二七日,乃压取清酒,一服四合,日再服,细细加,以知为度。
温酒不得过热,慎生冷醋滑猪鲤鱼蒜牛肉等。
松叶酒
主脚弱,十二风痹不能行,服更生散数剂及众治不得力,服此一剂便能远行,不过两剂方。
松叶六十斤㕮咀之,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酿五斗米如常法,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饭,泥酿封头,七日发,澄饮之取醉。
得此力者甚众,神妙。
治脚气方
好豉三斗蒸一石米下,曝干,如是三上,以酒五斗渍七日,去滓饮,惟醉为佳。
酒尽,更以二斗半渍之,饮如初。
侧子酒
治风湿痹不仁,脚弱不能行方。
侧子牛膝丹参山茱萸蒴藋根杜仲石斛各四两防风干姜蜀椒细辛独活秦艽桂心芎当归白术茵芋各三两五加皮五两薏苡仁二升
上二十味㕮咀,绢袋盛,清酒四斗渍六宿,初服三合,稍加,以知为度。
患目昏头眩者弥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风毒脚气方-酒醴第四-译文
举例来说:所有的酒都用来浸泡药材,用绢袋装药材,放入酒中,密封好瓶口,春夏季节四到五天,秋冬季节七到八天,以味道足够为标准,过滤掉药渣后服用酒,喝完后再将药渣捣碎,每次服用酒一勺,一天三次。大的原则是冬天适宜服用酒,直到立春时应该停止。
石斛酒:治疗风虚气满,脚疼麻痹,虚弱不能行走的方法。
石斛丹参五加皮各五两,牛蒡子秦艽杜仲山茱萸牛膝各四两,桂心干姜羌活芎橘皮黄芪白前蜀椒茵芋当归各三两,薏苡仁一升,防风二两,钟乳八两,捣碎,分别用绢袋装好,系在大药袋内。
上二十一味捣碎,用清酒四斗浸泡三天,开始服用三合,一天两次,逐渐增加,以感到效果为度。
乌麻酒方:乌麻五升微炒,捣碎,用一斗酒浸泡一晚,根据个人能力饮用,喝完再制作,效果很好。
治疗风虚劳损,脚疼冷痹,瘦弱不能行走的方法。
钟乳八两,丹参六两,石斛杜仲天门冬各五两,牛膝防风黄芪芎当归各四两,附子桂心秦艽干姜各三两,山茱萸薏苡仁各一升。
上十六味捣碎,用清酒三斗浸泡三天,开始服用三合,一天两次,逐渐增加,以感到效果为度。
枸杞昌蒲酒:治疗筋脉拘急的风病,四肢不随,行走不正,口吃及四肢不能屈伸的方法。
枸杞根一百斤,昌蒲五斤。
上二味细切,用四石水煮取一石六斗,去渣,酿造二斛米酒,熟后慢慢饮用。
虎骨酒:治疗骨髓疼痛,风邪侵袭五脏的方法。虎骨一具,用炭火烤至黄色,槌打刮取干净,捣碎得到数升,用六升清酒浸泡五天,根据个人喜好适量饮用,《易经》说:虎啸风生,龙吟云起。这也说明了有感情和无感情之间的相互感应,治疗风病的疗效,所以毫无疑问。
蓼酒:治疗胃脘冷,不能饮食,耳目不聪明,四肢有气,冬天睡觉脚冷,服用此酒十天后,眼睛就会变得明亮,身体也会变得强壮。
小黄芪酒:大治风虚痰癖,四肢偏枯,两脚软弱,手不能举过头顶,或者小腹收缩疼痛,胁下痉挛,心下有伏水,胁下有积饮,夜间喜欢做梦,悲伤不乐,心神恍惚,容易忘记,这是由于风虚,五脏受到邪气侵袭所致,或者久坐腰痛,耳聋,突然出现眼花头晕,或者全身肿胀疼痛,饮食厌恶寒冷,寒冷怕冷,胸中痰多,心下有寒疝,这些药都能治疗,以及妇女产后余病,风虚积冷不除的方法。
黄芪附子蜀椒防风牛膝细辛桂心独活白术芎甘草各三两,秦艽乌头《集验》用署预三两大黄葛根干姜山茱萸各二两,当归二两半。
上十八味捣碎,年轻力壮的人不需要煎熬,虚弱的人稍微煎熬,用绢袋装好,用二斗清酒浸泡,春夏五天,秋冬七天,可以先吃一合,不知道,可以吃到四五合,一天三次。这种药治疗痹病效果很好,也不会让人呕吐闷气。轻微发热,宜吃冷食;极度虚弱,加苁蓉二两;下痢,加女萎三两;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各二两;心下多水的人,加茯苓、人参各二两、署预三两。酒喝完,可以再用二斗酒重新浸泡药渣服用,否则,可以晒干药渣捣碎服用,每次服用酒一勺,不知道,可以逐渐增加。服用一剂后感到有力,使人能耐寒冷,补虚,治疗各种风冷病,效果显著。
黄耆酒:治疗风虚脚疼,软弱气闷,不能自我控制,兼有补益功效的方法。
黄芪乌头附子干姜秦艽蜀椒芎独活白术牛膝苁蓉细辛甘草各三两,葛根当归菖蒲各二两半,山茱萸桂心钟乳柏子仁天雄石斛防风各二两,大黄石南各一两。
上二十五味捣碎,不需要煎熬,用三斗清酒浸泡,饭前服用一合,不知道,可以吃到五合,一天三次。以治疗痹病为佳,极度虚弱加苁蓉,下痢加女萎,多忘加菖蒲,各三两。胡洽有泽泻三两、茯苓二两、人参、茵芋、半夏、栝楼、芍药各一两,无秦艽、芎、牛膝、苁蓉、甘草、葛根、当归、菖蒲、钟乳、大黄,共二十二味,名为大黄耆酒。
茵芋酒:治疗大风头眩重,眼睛模糊看不清,或者突然倒地,气绝半日才苏醒,口眼歪斜不能开口,半身偏瘫,拘急痹痛,不能动弹,关节肿痛,骨中酸疼,手不能举过头顶,脚不能屈伸,不能行走,行走时身体倾斜,皮肤中感觉有虫咬,瘙痒,抓挠后生疮,严重者狂走,有这些病状,药都能治疗的方法。
茵芋乌头石南防风蜀椒女萎附子细辛独活卷柏桂心天雄秦艽防己各一两,踯躅二两。
上十五味捣碎,年轻力壮的人不需要煎熬,虚弱的人稍微煎熬,用二斗清酒浸泡,冬天七天,夏天三天,春秋五天。开始服用一合,不知道,增加到二合,宁愿从少开始,一天两次,以轻微痹痛为度。胡洽无蜀椒、独活、卷柏,共十二味。
大金牙酒:治疗瘴疠毒气侵入人体,风冷湿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拘挛,关节肿痛,严重者小腹失去知觉,称为脚气,无所不治的方法。
金牙一斤,牛蒡子、附子、天雄、人参、苁蓉、茯苓、当归、防风、黄芪、署预、细辛、桂心、萆薢、萎蕤、白芷、桔梗、黄芩、远志、牡荆子、芎、地骨皮、五加皮、杜仲、厚朴、枳实、白术各三两,独活半斤,茵芋、石南、狗脊各二两,牛膝、丹参各三两,磁石十两,薏苡仁、麦门冬各一升,生石斛八两,蒴藋四两,生地黄切,二升。
上三十九味捣碎,用八斗酒浸泡七天,温服一合,一天四五次,晚上一次。将药物细研,分别用绢袋装好,和药一起浸泡。药性温和,主治很多病,凡是风虚,四肢略有风病感觉的人,都应服用,无所不治。服用者一依方子配制,不要轻信别人的话,随意加减。
钟乳酒:治疗虚损,通顺血脉,极补下气的方法。
钟乳五两,附子、甘菊各二两,石斛、苁蓉各五两。
上五味捣碎,用三斗清酒浸泡,服用二合,一天两次,逐渐增加到一升。
秦艽酒:治疗四肢风病,手臂不能收,大腿和小腿疼痛软弱,或者有拘急,挛缩屈指,偏瘫,痿躄,皮肤不仁,顽痹,都能治疗的方法。
秦艽、牛膝、附子、桂心、五加皮、天门冬各三两,巴戟天、杜仲、石南、细辛各二两,独活五两,薏苡仁一两。
上十二味捣碎,用二斗酒浸泡,得气味后,可服用三合,逐渐增加到五六合,一天三次,晚上一次。
术膏酒:治疗脚弱风虚,五劳七伤,万病皆能治疗的方法。
将白术洗净,用一石五斗的水浸泡,捣碎后取汁三斗,再煎煮至半湿,用荆条二十五束,每束三尺围,长二尺五寸,直径二寸,烧煮后取汁三斗,再煎煮至半青竹三十束,每束三尺围,长二尺五寸,直径一寸,烧煮后取汁三斗,再煎煮至半生地黄根五大斗,取汁三斗,煎煮至半生五加根三十六斤,洗净后,切碎放入大锅中,加入四石水煎煮,去除杂质,澄清后取汁七斗,用铜器盛放,在大锅中再煎煮至汁量减少到三斗五升,煎药的方法与五加的煎法相同。
上述白术等五种药总共得到汁液九斗五升,用一石五斗的好糯米,上等小麦曲八斤,晒干后磨成末,用六斗药汁浸泡曲五天,待曲发起来,第一次投入洗净的米七斗,使其搅拌三十遍,将米放在干净的席子上,用生布擦拭,确保干净,然后煮饭,加入剩余的药汁浸泡,调整饭的软硬程度再蒸,等饭上形成硬皮后,再放到席子上,调整饭的温度和软硬程度,就像通常酿酒的方法一样,装入瓮中,密封。
三天后第二次投入,再淘米四斗,按照前面的方法处理,三天后按照以下方法加入药物:桂心、甘草、白芷、细辛、防风、当归、麻黄、芎、附子、牛膝、干姜、五加皮各六两,附子五两,牛膝九两,干姜五两,五加皮一斤。
将这十二种药物切碎后,第三次投入四斗米,按照前面的方法洗净,再用剩余的汁液浇在重蒸的饭上,等饭上形成硬皮后,放到席子上,调整饭的温度和软硬程度,像通常酿酒的方法一样,和上述药物混合后投入,三天后再品尝,直到甜苦适中,密封七天,然后压榨取清酒,每次服用四合,一天两次,逐渐增加,以感觉适中为度。温酒不要过热,慎吃生冷、醋、滑的猪、鲤鱼、蒜、牛肉等。
松叶酒:主要治疗脚弱,十二风痹不能行走,服用更生散数剂及众多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服用这一剂就能远行,不超过两剂。
治脚气方:用好豆豉三斗蒸一石米,晒干,如此三次,用五斗酒浸泡七天,去渣饮用,只有喝醉了才好。酒喝完后,再用二斗半酒浸泡,饮用方法同初。
侧子酒:治疗风湿痹不仁,脚弱不能行走。侧子、牛膝、丹参、山茱萸、蒴藋根、杜仲、石斛各四两,防风、干姜、蜀椒、细辛、独活、秦艽、桂心、芎、当归、白术、茵芋各三两五加皮五两,薏苡仁二升。
将这二十种药物切碎后,用绢袋装好,用四斗清酒浸泡六天,初次服用三合,逐渐增加,以感觉适中为度。患目昏头眩的人效果更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风毒脚气方-酒醴第四-注解
合酒:古代指将药材与酒混合制成的药酒。
薄切药:将药材切成薄片,以便于与酒混合。
绢袋:用绢制成的袋子,用于装药材。
密封头:将装药的袋子密封,防止酒气外泄。
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根据季节不同,药酒浸泡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味足为度:药酒的味道达到足够浓度时即可。
去滓服酒:过滤掉药渣后饮用药酒。
尽后其滓捣:药酒喝完后,将药渣捣碎。
方寸匕:古代量药用的器具,一匕约等于一钱。
日三:一天服用三次。
石斛: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入药,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等功效。
丹参: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肿等功效。
五加皮:五加科植物,其根皮入药,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等功效。
两侧子:指两侧的药材,如秦艽、杜仲等。
秦艽: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祛风湿、止痛等功效。
杜仲:一种落叶乔木,其树皮入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
山茱萸:一种落叶灌木,其果实入药,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等功效。
牛膝:一种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活血通经、利水通淋等功效。
桂心:肉桂的心部,入药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经等功效。
干姜:一种根茎类植物,其根入药,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功效。
羌活: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
芎: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活血调经、祛风止痛等功效。
橘皮:指橘子皮,具有理气、燥湿、化痰的功效。
黄芪: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
白前:一种中药材,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蜀椒:一种花椒,其果实入药,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等功效。
茵芋: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祛风湿、止痛等功效。
当归: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等功效。
薏苡仁:一种草本植物,其种子入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
防风: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等功效。
钟乳:一种中药材,具有温肺、化痰、止喘的功效。
乌麻: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
微熬:轻微的熬制。
劳损:指过度劳累导致的损伤。
缓急风:指因风邪引起的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
昌蒲: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虎骨:指老虎的骨头,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炭火炙:用炭火烤炙。
槌刮:用槌子敲打并刮去杂质。
蓼: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胃脘冷:指胃部寒冷,食欲不振。
小腹缩痛:指小腹部疼痛。
胁下挛急:指胁部肌肉紧张、疼痛。
伏水:指体内湿气重。
积饮:指体内水液积聚。
署预: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小黄芪: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
痰癖:指痰液凝聚在体内。
偏枯:指身体一侧麻木、无力。
缩痛:指肌肉紧张、疼痛。
挛急:指肌肉抽搐、痉挛。
梦:指梦境。
恍惚:指精神不集中,健忘。
善忘:指记忆力减退。
大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清热、解毒的功效。
葛根: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的功效。
女萎: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
菖蒲: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紫石: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人参:一种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的功效。
大黄耆酒:一种药酒,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
踯躅: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卷柏: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天雄: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
防己: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
大金牙: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瘴疠毒气:指因毒气引起的疾病。
萆薢: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萎蕤: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白芷: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桔梗:一种中药材,具有宣肺、祛痰、利咽的功效。
黄芩: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远志:一种中药材,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止咳的功效。
牡荆子: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
地骨皮: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除蒸止汗的功效。
厚朴: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枳实:一种中药材,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结的功效。
白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
磁石:一种中药材,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的功效。
麦门冬:一种中药材,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的功效。
蒴藋: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生地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石药:指石头中的药材。
细研:将药材研磨成粉末。
胡洽:古代医家,著有《胡洽百病方》。
泽泻: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作用。
半夏:一种中药材,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栝楼: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芍药:一种中药材,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苁蓉: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效。
甘草: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功效。
黄耆酒:一种药酒,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
附子:一种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功效。
巴戟天: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的功效。
石南: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细辛: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祛风散寒、止痛通窍等功效。
独活: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祛风湿、止痛等功效。
术膏酒:一种药酒,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荆:一种草本植物,其茎叶可以入药,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
竹:竹子,其竹叶、竹根、竹节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等功效。
地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滋阴养血、清热凉血等功效。
糯米:一种粘性较强的稻米,常用于酿酒和制作糕点。
小麦曲:以小麦为原料制成的发酵剂,用于酿酒。
酒曲:用于酿酒的发酵剂,通常由谷物或豆类发酵制成。
淘米:将米反复用水冲洗,去除杂质。
生布:未经漂白或染色的布料。
饙:一种古代的食品,类似于今天的蒸糕。
痂:发酵过程中表面形成的硬皮。
松叶:松树的叶子,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功效。
豉:豆类发酵制成的调味品,也称为豆瓣酱。
侧子:一种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等功效。
蒴藋根:一种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功效。
渍:用液体浸泡或腌制食物。
㕮咀:古代制药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将药材捣碎。
清酒:一种酿造酒,酒精度较低,常用于药用。
发:指酒发酵成熟的过程。
澄饮:过滤后饮用。
醉:酒醉的状态。
服:服用药物或食物。
合:古代计量单位,一合等于十分之一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风毒脚气方-酒醴第四-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古代中药酒的制作方法,涉及多种药材的选用、处理、煎煮以及酿酒过程。以下是对每行的赏析:
生白术净洗一石五斗,捣取汁三斗,煎取半湿荆二十五束,束别三尺围,各长二尺五寸,径头二寸,烧取沥三斗,煎取半青竹三十束,束别三尺围,各长二尺五寸,径一寸,烧取沥三斗,煎取半生地黄根五大斗,粗大者,捣取汁三斗,煎取半生五加根三十六斤,净洗讫,剉于大釜内,以水四石煎之,去滓澄清,取汁七斗,以铜器中盛,大釜内水上煎之,取汁三斗五升,其煎诸药法一准五加例。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制作中药酒的第一步,即药材的选取和煎煮。白术、荆、竹、地黄、五加根等药材的选用,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君臣佐使’的原则,每种药材都有其特定的功效。煎煮过程中对药材的处理,如‘净洗’、‘捣取汁’、‘煎取’等,体现了古代制药工艺的精细和严谨。
上件白术等五种药总计得汁九斗五升,好糯米一石五斗,上小麦曲八斤,曝干末之,以药汁六斗浸曲五日,待曲起,第一投净淘米七斗,令得三十遍,下米置净席上,以生布拭之,勿令不净,然后炊之,下饙,以余药汁浸饙,调强弱更蒸之,待饙上痂生,然后下于席上,调强弱冷热如常酿酒法,酝之瓮中,密盖头。
这段文字描述了将药材汁液与糯米、小麦曲混合酿酒的过程。‘第一投’、‘炊’、‘蒸’等步骤,体现了古代酿酒工艺的讲究,如对米粒的淘洗、蒸煮等,都是为了确保酒的品质。
三日后第二投,更淘米四斗,一如前法投之,三日后即加药如下:桂心甘草白芷细辛防风当归麻黄芎各六两附子五两牛膝九两干姜五加皮各一斤。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酿酒过程中加入多种药材,如桂心、甘草、白芷等,这些药材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酒的功效,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
上十二味咀㕮讫,第三投以米四斗净淘如前法,还以余汁浇重蒸,待上痂生,下置席上,调冷热如常酿法,和上件药投之,三日外然后尝甘苦得中讫,密封头二七日,乃压取清酒,一服四合,日再服,细细加,以知为度。
这段文字描述了酿酒的最后阶段,包括密封、压酒等步骤。‘一服四合,日再服’的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代医学对药物剂量的严格控制。
温酒不得过热,慎生冷醋滑猪鲤鱼蒜牛肉等。
此段文字提醒人们,在饮用此酒时要注意饮食禁忌,体现了中医‘食疗’的思想。
松叶酒、治脚气方、侧子酒等,分别介绍了不同病症的酒方,这些酒方在古代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映了古代医学的丰富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