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解毒杂治方-胡臭漏腋第五-原文
论曰:有天生胡臭,有为人所染臭者。
天生臭者难治,为人所染者易治,然须三年醋敷矾石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言一度敷药即瘥,止可敷药时暂得一瘥耳。
五香丸在第六卷中。
凡胡臭人通忌食芸台五辛,治之终身不瘥。
治胡臭方
辛夷芎细辛杜蘅藁本各二分
上五味㕮咀,以淳苦酒渍之一宿,煎取汁敷之,欲敷取临卧时,以瘥为度。
石灰散
主胡臭方。
石灰一升青木香枫香一作沉香薰陆香丁香各二两橘皮阳起石各三两矾石四两
上八味治下筛,以绵作篆子粗如指,长四寸,展取药使著篆上,以绢袋盛,著腋下,先以布揩令痛,然后夹之。
又方青木香附子白灰各一两矾石半两
上四味为散,著粉中,常粉之。《肘后》无矾石。
又方赤铜屑以醋和,银器中炒极热,以布裹熨腋下,冷复易。
又方槲叶切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用洗腋下,即以白苦瓠烧令烟出熏之,数数作。
又方辛夷细辛芎青木香各四分
上四味治下筛,熏竟粉之。
又方马齿菜一束捣碎,以蜜和作团,以绢袋盛之,以泥纸裹厚半寸,曝干,以火烧熟,破取,更以少许蜜和,使热勿令冷,先以生布揩之,夹药腋下,药痛久忍之,不能,然后以手中勒两臂。
又方牛脂胡粉各等分
上二味煎令可丸,涂腋下一宿,即愈,不过三剂。《肘后方》云:合椒以涂。
又方伏龙肝作泥敷之。
又方三年苦醋和石灰敷之。
治漏腋,腋下及足心手掌阴下股里常如汗湿臭者,六物敷方
干枸杞根干蔷薇根《肘后》作畜根甘草各半两商陆根胡粉滑石各一两
上件药治下筛,以苦酒少少和涂,当微汁出,易衣复更涂之,不过三著便愈。或一岁复发,发复涂之。
又方水银胡粉《外台》作粉霜
上二味以面脂研和,涂之,大良验。
又方银屑一升,一作铜屑石灰三升
上二味合和,绢囊盛,汗出粉之,妙。
又方正旦以尿洗腋下,神妙。
又方黄矾石烧令汁尽,治末,绢袋盛,粉之即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解毒杂治方-胡臭漏腋第五-译文
论说:有的人天生有狐臭,有的人是因为被别人传染而有的狐臭。天生狐臭的难以治疗,被别人传染的容易治疗,但是需要用三年的醋和矾石散敷,不要停止,并且服用五香丸,才能治愈,不要说敷一次药就痊愈了,只可能在敷药的时候暂时得到缓解。
五香丸在第六卷中有介绍。所有有狐臭的人都应该避免食用芸苔五辛,否则治疗狐臭终身也不会痊愈。
治疗狐臭的方子:
辛夷、芎、细辛、杜蘅、藁本各二分。这五味药捣碎,用纯苦酒浸泡一晚上,煎取汁液敷用,想要敷药的时候,在临睡前进行,以治愈为度。
石灰散:
主要治疗狐臭的方子。
石灰一升,青木香、枫香(或沉香)、薰陆香、丁香各二两,橘皮、阳起石各三两,矾石四两。这八味药研成粉末,用绵线做成粗如手指的线,长四寸,将药粉铺在线上,用布袋装好,放在腋下,先用手摩擦使局部感到疼痛,然后夹紧。
又有方子:青木香、附子、白灰各一两,矾石半两。这四味药研成粉末,撒在粉中,经常撒粉。
《肘后方》没有矾石。
又有方子:赤铜屑用醋调和,在银器中炒到极热,用布包起来敷在腋下,冷却后更换。
又有方子:槲叶切三升,用水五升煮取一升,用来洗腋下,然后用白苦瓠烧烟熏,反复进行。
又有方子:辛夷、细辛、芎、青木香各四分。这四味药研成粉末,熏完之后撒粉。
又有方子:马齿菜一束捣碎,用蜜和成团,用布袋装好,用泥纸包裹,厚半寸,晒干,用火烧熟,破开取出来,再稍微加一点蜜,保持热度不要冷却,先用生布擦腋下,然后将药夹在腋下,药痛时要忍耐,忍耐不了的话,用手勒住两臂。
又有方子:牛脂、胡粉各等分。这两味药煎煮成可以丸子状的药,涂在腋下过夜,就会痊愈,不超过三剂。《肘后方》说:用胡椒和它一起涂。
又有方子:伏龙肝做成泥状敷用。
又有方子:三年的苦醋和石灰敷用。
治疗腋下汗湿臭的方子:
干枸杞根、干蔷薇根(或畜根)、甘草各半两,商陆根、胡粉、滑石各一两。这些药研成粉末,用苦酒少量调和涂用,当有少量汗水流出时,更换衣服再次涂用,不超过三次就会痊愈。或者一年后复发,复发后再次涂用。
又有方子:水银、胡粉(或粉霜)。这两味药与面脂研和,涂用,效果很好。
又有方子:银屑一升(或铜屑),石灰三升。这两味药混合,用布袋装好,出汗时撒粉,效果很好。
又有方子:大清早用尿液洗腋下,效果神奇。
又有方子:黄矾石烧到汁液尽干,研成粉末,用布袋装好,撒粉即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解毒杂治方-胡臭漏腋第五-注解
天生胡臭:指天生的狐臭,即腋下汗液与皮肤细菌作用产生的一种特殊气味。
为人所染臭者:指后天因某些原因(如饮食、环境等)导致的狐臭。
难治:指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不易根除。
易治:指治疗起来相对容易,效果较好。
醋敷矾石散:一种外用药物,用醋和矾石粉末混合敷于患处。
五香丸:一种中药方剂,具体内容在第六卷中有所记载。
芸台五辛:指芸苔、葱、蒜、韭菜、薤等五种辛辣食物。
辛夷:一种中药材,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
芎:即川芎,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细辛: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
杜蘅: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藁本: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
㕮咀:古代的制药方法,指将药材捣碎。
淳苦酒:指醇厚的苦酒。
青木香:一种中药材,具有行气止痛、解毒的作用。
枫香: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痛、解毒的作用。
沉香:一种中药材,具有行气止痛、安神的作用。
薰陆香: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痛、解毒的作用。
丁香: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橘皮:即陈皮,一种中药材,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阳起石:一种中药材,具有温肾壮阳、散寒止痛的作用。
矾石: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解毒、防腐的作用。
篆子:古代的药袋,用于盛装药物。
马齿菜: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蜜:指蜂蜜,一种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解毒的作用。
伏龙肝: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漏腋:指腋下汗液分泌过多,伴有异味。
干枸杞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
干蔷薇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畜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甘草: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的作用。
商陆根:一种中药材,具有逐水消肿、解毒的作用。
胡粉: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解毒、防腐的作用。
滑石: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
水银:一种重金属,具有解毒、防腐的作用。
粉霜: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成分不详。
银屑:指银的粉末。
铜屑:指铜的粉末。
黄矾石: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解毒、防腐的作用。
尿:指尿液,有时在古代医学中被用作治疗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解毒杂治方-胡臭漏腋第五-评注
此段古文所述为古代中医对胡臭(腋臭)的治疗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丰富经验和智慧。
首句‘有天生胡臭,有为人所染臭者’指出胡臭的形成原因,分为天生的和后天感染的,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天生臭者难治,为人所染者易治’强调了后天感染型胡臭治疗相对容易,而天生的则较为困难,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三年醋敷矾石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中的‘三年’并非指时间长短,而是强调治疗过程的持久性和连续性,‘五香丸’和‘矾石散’则是具体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的内外兼治原则。
‘五香丸在第六卷中’提示了五香丸的具体位置,便于查阅,体现了古文中的知识传承。
‘凡胡臭人通忌食芸台五辛,治之终身不瘥’说明胡臭患者应避免食用某些食物,以减少病情,体现了中医的饮食调养原则。
‘治胡臭方’以下各段详细介绍了多种治疗胡臭的方法,包括药物组成、制备方法、使用方法等,体现了古代中医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辛夷芎细辛杜蘅藁本各二分’等方剂中,药物的选择和配比均体现了中医的药性理论,如辛夷、细辛等具有辛温散寒、通窍的作用。
‘石灰散’等方剂中的石灰、青木香、枫香等药物,具有燥湿、收敛、止汗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汗湿臭等症状。
‘又方’以下各段介绍了更多治疗胡臭的方法,如‘槲叶’、‘马齿菜’等,体现了古代中医的丰富药物资源。
‘治漏腋’一段介绍了治疗腋下汗湿臭的方法,如‘干枸杞根’、‘干蔷薇根’等,体现了中医对局部症状的针对性治疗。
整段古文反映了古代中医对胡臭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为我们了解古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