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霍乱第六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霍乱第六-原文

论曰:原夫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食饮,非关鬼神。

夫饱食豚脍,复餐乳酪,海陆百品,无所不啖,眠卧冷席,多饮寒浆,胃中诸食,结而不消,阴阳二气,拥而反戾,阳气欲升,阴气欲降,阴阳乖隔,变成吐痢。

头痛如破,百节如解,遍体诸筋,皆为回转,论时虽小,卒病之中,最为可畏,虽临深履危,不足以谕之也。

养生者宜达其旨趣,庶可免于夭横矣。

凡霍乱务在温和将息,若冷即遍体转筋。

凡此病定一日不食为佳,仍须三日少少吃粥,三日以后,可恣意食息,七日勿杂食为佳,所以养脾气也。

大凡霍乱,皆中食脍酪及饱食杂物过度,不能自裁,夜卧失覆,不善将息所致,以此殒命者众。

人生禀命,以五脏为主。

夫五脏者,即是五行,内为五行,外为五味,五行五味,更宜扶抑。

所以春夏秋冬,逆理之食,啖不可过度。

凡饮食与五脏相克者为病,相生无他。

经曰:春不食辛,夏无食咸,季夏无食酸,秋无食苦,冬无食甘。

此不必全不食,但慎其太甚耳。

谚曰:百病从口生,盖不虚也。

四时昏食不得太饱,皆生病耳。

从夏至秋分,忌食肥浓,然热月人自好冷食,更与肥浓,兼食果菜无节,极遂逐冷眠卧,冷水洗浴,五味更相克贼,虽欲无病,不可得也。

所以病苦人自作之,非关运也。

书曰:非天夭人,人中自绝命,此之谓也。

凡诸霍乱忌与米饮,胃中得米,即吐不止,但与厚朴葛根饮若冬瓜叶饮沾渍咽喉,而不可多与。

若服汤时,随服吐者,候吐定乃止,诊脉绝不通,以桂合葛根为饮。

吐下心烦,内热汗不出,不转筋,脉急数者,可犀角合葛根为饮。

吐下不止,发热心烦,欲饮水,可少饮米粉汁为佳,若不止,可与葛根荠苨饮服之。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师曰:呕吐而利,此为霍乱。

问曰:病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恶寒而复吐利,当属何病?师曰:当为霍乱,霍乱吐利,止而复发热也。

伤寒其脉微涩,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

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

霍乱吐多者,必转筋不渴,即脐上筑。

霍乱而脐上筑者,为肾气动,当先治其筑,治中汤主之,去术加桂心。

去术者,以术虚故也;加桂者,恐作奔豚也。

霍乱而脐上筑,吐多者,若下多者,霍乱而惊悸,霍乱而渴,霍乱而腹中痛,呕而吐利,呕而利,欲得水者,皆用治中汤主之。

治中汤

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心腹痛方。

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各三两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频服三两剂。

远行防霍乱,依前作丸如梧子,服三十丸,如作散,服方寸匕,酒服亦得。

若转筋者,加石膏三两。

仲景云: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心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复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合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若寒者,加干姜合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一食顷,服热粥一升,微自温,勿发揭衣被也。

吐利止,而身体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以桂枝汤小和之方见伤寒中。

四顺汤

治霍乱转筋,肉冷汗出,呕啘者方。

人参干姜甘草各三两附子一两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范汪》云:利甚,加龙骨二两,妙。

四逆汤

主多寒,手足厥冷,脉绝方。

吴茱萸二升生姜八两当归芍药细辛桂心各三两大枣二十五枚通草甘草各二两

上九味㕮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五升,分五服。

旧方用枣三十枚,今以霍乱病法多痞,故除之。

如退枣入葛根二两,佳。

霍乱四逆,加半夏一合,附子小者一枚,恶寒,乃与大附子。

吐下而汗出,小便复利或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或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四逆汤主之方

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温分再服。

强人可与大附子一枚,干姜至三两。

‘《广济方》若吐之后,吸吸少气及下而腹满者,加人参一两。

吐利已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

通脉四逆汤主之方

大附子一枚甘草一两半干姜三两,强人四两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脉出即愈。

若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逆,加生姜二两;咽痛,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皆与方相应乃服之。

仲景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霍乱吐利,已服理中四顺,热不解者,以竹叶汤主之方

竹叶一握生姜十累白术三两小麦一升橘皮当归桂心各二两甘草人参附子芍药各一两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半先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上气者,加吴茱萸半升即瘥。

理中四顺皆大热,若有热宜竹叶汤。

‘《古今录验》无芍药。

治妇人霍乱,呕逆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涎沫,可服小青龙汤,涎沫止,次治其痞,可服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半夏半升干姜黄芩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

治妇人霍乱,呕吐,小青龙汤方出第十八卷。

霍乱四逆,吐少呕多者,附子粳米汤主之方

中附子一枚粳米五合半夏半升干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十枚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药取米熟,去滓,分三服。

仲景无干姜。

治年老羸劣,冷气恶心,食饮不化,心腹虚满,拘急短气,霍乱呕逆,四肢厥冷,心烦气闷流汗,扶老理中散方

麦门冬干姜各六两人参白术甘草各五两附子茯苓各三两

上七味治下筛,以白汤三合服方寸匕。常服将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

人参汤

主毒冷霍乱,吐利烦呕,转筋肉冷汗出,手足指肿,喘息垂死,绝语音不出,百方不效,脉不通者,服此汤取瘥乃止,随吐续更服勿止,并灸之方。

人参附子厚朴茯苓甘草橘皮当归葛根干姜桂心各一两

上十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霍乱蛊毒,宿食不消,积冷,心腹烦满,鬼气方极咸盐汤三升热饮一升,刺口令吐宿食使尽,不吐更服,吐讫复饮,三吐乃住静止。此法大胜诸治,俗人以为田舍浅近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须先用之。

治霍乱方

藊豆一升香薷一升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单用亦得。

霍乱洞下不止者方艾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良。

又方香葇一把,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青木香亦佳。

霍乱吐下腹痛方以桃叶冬用皮煎汁,服一升,立止。

霍乱引饮,饮辄干呕方生姜五两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二服。高良姜大佳。

治霍乱杜若丸,久将远行防备方

杜若藿香白术橘皮干姜木香人参厚朴瞿麦桂心葧荷女萎回香吴茱萸鸡舌香

上十五味等分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

治霍乱,使百年不发,丸方

虎掌薇衔各二两枳实附子人参槟榔干姜各三两厚朴六两皂荚三寸白术五两

上十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日三。武德中,有德行尼名净明,患此已久,或一月一发,或一月再发,发即至死,时在朝大医蒋许甘巢之徒亦不能识,余以霍乱治之,处此方得愈,故疏而记之。

凡先服石人,因霍乱吐下,服诸热药,吐下得止,因即变虚,心烦手足热,口干燥欲得水,呕逆迷闷,脉急数者,及时行热病后毒未尽,因霍乱吐下仍发热,心胸欲裂者,以此解之方

荠苨人参厚朴知母栝楼根茯苓犀角蓝子枳实桔梗橘皮葛根黄芩甘草各一两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中热,霍乱暴利,心烦脉数,欲得冷水者方新汲井水顿服一升,立愈。先患胃口冷者,勿服之。

治霍乱医所不治方童女月经衣合血烧末,酒服方寸匕。秘之,百方不瘥者用之。

治霍乱转筋方蓼一把去两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一方作梨叶。

又方烧故木梳灰,末之,酒服一枚小者,永瘥。

又方车毂中脂,涂足心下,瘥。

治霍乱转筋,入腹不可奈何者方极咸作盐汤,于槽中暖渍之。

又方以醋煮青布拓之,冷复易之。

治转筋不止者方

若男子以手挽其阴牵之,女子挽其乳近左右边。

论曰:凡霍乱灸之,或时虽未立瘥,终无死忧,不可逆灸,或但先腹痛,或先下后吐,当随病状灸之。

若先心痛及先吐者灸巨阙七壮,在心下一寸。不效,更灸如前数。

若先腹痛者灸太仓二七壮,穴在心厌下四寸,脐上一夫。不止,更灸如前数。

若先下利者灸毂门二七壮,在脐傍二寸,男左女右,一名大肠募。不瘥,更灸如前数。

若吐下不禁,两手阴阳脉俱疾数者灸心蔽骨下三寸,又灸脐下三寸,各六七十壮。

若下不止者灸大都七壮,在足大指本节内侧白肉际。

若泄利所伤,烦欲死者灸慈宫二十七壮,在横骨两边各二寸半,横骨在脐下横门骨是。

若干呕者灸间使各七壮,在手腕后三寸两筋间。不瘥,更灸如前数。

若呕啘者灸心主各七壮,在掌腕上约中。吐不止,更灸如前数。

若手足逆冷灸三阴交各七壮,在足内踝直上三寸廉骨际。未瘥,更灸如前数。

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际七壮,又灸亶中中府巨阙胃脘尺泽,并治筋拘头足,皆愈。

走哺转筋灸踵踝白肉际各三七壮,又灸小腹下横骨中央,随年壮。

转筋四厥灸两乳根黑白际各一壮。

转筋灸涌泉六七壮,在足心下当拇指大筋上,又灸足大指下约中一壮。

转筋不止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际七壮,立愈。

转筋入腹,痛欲死四人持手足,灸脐上一寸十四壮,自不动,勿复持之,又灸股里大筋去阴一寸。

霍乱转筋令病人合面正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量两肘尖头,依绳下夹脊骨两边相去各一寸半,灸一百壮,无不瘥。《肘后》云:此华佗法。

霍乱已死,有暖气者灸承筋,取绳量围足从指至跟匝,捻取等折一半以度,令一头至跟踏地处,引线上至度头即是穴,灸七壮,起死人。又以盐纳脐中,灸二七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霍乱第六-译文

论述说:霍乱这种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当,与鬼神无关。比如吃得过饱,吃了猪肉、鱼生、乳酪,还有海陆各种美食,什么都要吃,睡觉时躺在凉席上,喝很多冷饮,胃里的食物不能消化,阴阳二气阻塞,阳气想要上升,阴气想要下降,阴阳失调,就会变成呕吐和腹泻。头痛得像脑袋要裂开,全身的关节像要解开,全身的筋都开始扭曲,虽然病情看起来不大,但突然发病时,非常可怕,即使面临深渊和危险,也不足以形容它的恐怖。养生的人应该理解这个道理,才能避免短命。

对于霍乱,最重要的是温和地调养,如果身体冷了,就会全身抽筋。一般来说,这种病最好是第一天不吃饭,然后连续三天少吃些粥,三天以后,可以随意饮食,但七天之内不要吃杂七杂八的东西,这样有助于养脾气。

大凡霍乱,都是因为吃了过多的肉类、乳酪,或者吃得过饱,晚上睡觉没有盖好被子,不懂得调养身体,导致死亡的人很多。人生下来,以五脏为主。五脏就是五行,内在是五行,外在是五味,五行和五味,更应该注意扶正和抑制。所以春夏秋冬,逆着季节的饮食,吃太多都是不行的。凡是饮食与五脏相克的就是病,相生则无其他问题。经书上说:春天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夏天不要吃咸的食物,季夏不要吃酸的食物,秋天不要吃苦的食物,冬天不要吃甜的食物。这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只是要小心不要吃得太多。俗话说:百病从口入,这话一点不假。四季的饮食不要吃得过饱,都会生病。从夏至秋分,要避免吃油腻的食物,夏天人们喜欢冷食,再加上油腻的食物,还有不节制的吃水果蔬菜,再加之贪凉睡觉,冷水洗澡,五味相互克制,即使想不生病,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病苦是人为造成的,不是命运使然。书上写着:不是天命夺去了人的生命,而是人自己断送了生命,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霍乱,禁忌与米一起喝,胃里有了米,就会不停地呕吐,只可以喝厚朴葛根汤或者冬瓜叶汤,但不能喝太多。如果喝汤时,随着呕吐而喝,等到呕吐停止了再停止喝,如果脉象完全不通,可以用桂枝和葛根一起煮的汤。如果呕吐腹泻,心烦,内热不出汗,不抽筋,脉象急促,可以用犀角和葛根一起煮的汤。如果呕吐腹泻不止,发热心烦,想喝水,可以适量喝一些米粉汁,如果还不止,可以喝葛根和荠苨一起煮的汤。

问:得了霍乱是什么症状?医生说:呕吐和腹泻,这就是霍乱。

问:病人发热头痛,身体疼痛,怕冷,又呕吐腹泻,应该是什么病?医生说:应该是霍乱,霍乱呕吐腹泻,停止后又发热。伤寒的脉象微涩,原本是霍乱,现在是伤寒,过了四五天,到了阴经,转入阴经就会腹泻。原本呕吐腹泻的,是不可以治疗的。霍乱呕吐多的人,一定会抽筋不渴,如果脐上有硬块。霍乱如果有脐上有硬块,是肾气动,应该先治疗硬块,用治中汤治疗,去掉白术,加上肉桂。

治中汤的主要作用是治疗霍乱导致的呕吐腹泻,肚子胀满,食物不消化,心腹痛。

四顺汤是用来治疗霍乱引起的抽筋,身体发冷出汗,呕吐。

四逆汤是用来治疗身体多寒,手脚冰冷,脉象不通的。

如果呕吐腹泻后出汗,小便再次利,或者腹泻出清谷,体内寒冷体外热,脉象微弱几乎要断,或者发热怕冷,四肢拘急,手脚冰冷,四逆汤可以治疗。

如果呕吐腹泻停止后,出汗,手脚冰冷,四肢拘急,脉象微弱几乎要断,可以用通脉四逆汤。

霍乱吐利,已经服用了理中四顺汤,但热还没有退,可以用竹叶汤。

如果上气,加吴茱萸半升就会好。理中四顺都是大热的,如果有热可以用竹叶汤。

治疗妇女霍乱,呕吐,吐出涎沫,医生反而给她泻药,结果心下痞满,应该先治疗涎沫,可以服用小青龙汤,涎沫停止后,再治疗痞满,可以服用甘草泻心汤。

治疗妇女霍乱,呕吐,可以用小青龙汤。

霍乱四逆,吐少呕多的人,可以用附子粳米汤。

附子粳米汤的配方是:中附子一枚,粳米五合,半夏半升,干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十枚。

治疗老年人身体衰弱,感觉寒冷,恶心,食物难以消化,心腹感觉空虚且膨胀,拘急短气,霍乱呕吐,四肢冰冷,心烦气闷,出汗,可以使用扶老理中散方。

麦门冬和干姜各六两,人参、白术、甘草各五两,附子和茯苓各三两。

将这七种药材混合后磨成粉末,用三合白水服用一勺。

常服时可以将药粉制成蜜丸,用酒服用二十丸如梧桐子大小。

人参汤主要用于治疗毒冷霍乱,呕吐腹泻,烦躁呕吐,肌肉冷汗出,手足指肿,喘息垂死,声音不出,各种方法无效,脉不通的症状。服用此汤直到症状缓解为止,如果继续呕吐,可以继续服用,同时进行艾灸。

人参、附子、厚朴、茯苓、甘草、橘皮、当归、葛根、干姜、桂心各一两。

将这十种药材捣碎,用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霍乱和蛊毒,宿食不消化,积冷,心腹烦满,鬼气方极咸盐汤三升,热饮一升,刺激口令吐出宿食,如果吐不出,继续服用,吐完后再喝,连续三次。

这种方法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但俗人认为这种方法简单而不用,只坚持死法,凡是有这种病的人,都应该首先使用这种方法。

治疗霍乱方:豆一升,香薷一升。

将这两种药材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两次服用,单独使用也可以。

霍乱腹泻不止方:艾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性服用。

又方:香葇一把,水四升,煮取一升,一次性服用。青木香也可以。

霍乱呕吐腹痛方:用桃叶和冬用皮煎汁,服用一升,立即止住。

霍乱引饮,喝后干呕方:生姜五两,捣碎,用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两次服用。高良姜效果更好。

治疗霍乱杜若丸,久将远行防备方:杜若、藿香、白术、橘皮、干姜、木香、人参、厚朴、瞿麦、桂心、茴荷、女萎、回香、吴茱萸、鸡舌香各等分。

将这十五种药材等分研末,制成蜜丸如梧桐子大小,用酒服用二十丸。

治疗霍乱,使百年不发,丸方:虎掌、薇衔各二两,枳实、附子、人参、槟榔、干姜各三两,厚朴六两,皂荚三寸,白术五两。

将这十种药材研末,制成蜜丸如梧桐子大小。用酒服用二十丸,一天三次。武德年间,有德行尼名净明,患此病已久,有时一个月发作一次,有时一个月发作两次,发作即至死,当时朝中名医蒋许甘巢的学生也无法识别,我用霍乱治疗方法,使用此方治愈,因此记录下来。

凡先服用石人,因霍乱吐下,服用各种热药,吐下停止,但随即变得虚弱,心烦,手足热,口干想喝水,呕吐反胃,迷闷,脉急数的人,及时行热病后毒未尽,因霍乱吐下仍然发热,心胸欲裂的人,可以用此方来解。

荠苨、人参、厚朴、知母、栝楼根、茯苓、犀角、蓝子、枳实、桔梗、橘皮、葛根、黄芩、甘草各一两。

将这十四种药材捣碎,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中热,霍乱突然腹泻,心烦脉数,想喝冷水的人,可以用新打的井水一次性服用一升,立即痊愈。以前有胃口冷的人,不要服用。

治疗霍乱医所不治方:童女月经衣合血烧末,用酒服用一勺。秘方,百方不愈的人使用。

治疗霍乱转筋方:蓼一把,去掉两头,用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次性服用。

又方:烧故木梳灰,研末,用酒服用一枚小者,永愈。

又方:车毂中脂,涂在足心下,愈。

治疗霍乱转筋,入腹无法救治方:极咸的盐汤,在槽中浸泡。

又方:用醋煮青布擦拭,冷了再换。

治疗转筋不止方:如果男子用手拉其阴部,女子拉其乳房近左右边。

论曰:凡霍乱,进行艾灸,有时虽然没有立即痊愈,但最终没有死亡的忧虑,不可逆行艾灸,如果先腹痛,或者先泻后吐,应当根据病情进行艾灸。

如果先心痛及先吐者,艾灸巨阙七壮,在心下一寸。如果无效,再艾灸如前所述的数量。

如果先腹痛者,艾灸太仓二七壮,在心厌下四寸,脐上一夫。如果不止,再艾灸如前所述的数量。

如果先泻利者,艾灸毂门二七壮,在脐旁二寸,男左女右,一名大肠募。如果无效,再艾灸如前所述的数量。

如果吐泻不止,两手阴阳脉都急数者,艾灸心蔽骨下三寸,再艾灸脐下三寸,各六七十壮。

如果泻不止者,艾灸大都七壮,在足大指本节内侧白肉际。

如果泄利所伤,烦欲死者,艾灸慈宫二十七壮,在横骨两边各二寸半,横骨在脐下横门骨是。

如果干呕者,艾灸间使各七壮,在手腕后三寸两筋间。如果无效,再艾灸如前所述的数量。

如果呕哕者,艾灸心主各七壮,在掌腕上约中。如果吐不止,再艾灸如前所述的数量。

如果手足逆冷者,艾灸三阴交各七壮,在足内踝直上三寸廉骨际。如果未愈,再艾灸如前所述的数量。

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艾灸手掌白肉际七壮,再艾灸亶中中府巨阙胃脘尺泽,并治疗筋拘头足,都会痊愈。

走哺转筋,艾灸踵踝白肉际各三七壮,再艾灸小腹下横骨中央,随年壮。

转筋四厥,艾灸两乳根黑白际各一壮。

转筋,艾灸涌泉六七壮,在足心下当拇指大筋上,再艾灸足大指下约中一壮。

转筋不止,艾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际七壮,立即痊愈。

转筋入腹,痛欲死,四人持手足,艾灸脐上一寸十四壮,自不动,不要再持之,再艾灸股里大筋去阴一寸。

霍乱转筋,让病人合面正卧,伸两手着身,用绳子横量两肘尖头,根据绳子下夹脊骨两边相去各一寸半,艾灸一百壮,无不愈。《肘后》说:这是华佗的方法。

霍乱已经死亡,有暖气者,艾灸承筋,用绳子量围足从指至跟匝,捻取等折一半以度,让一头至跟踏地处,引线上至度头即是穴位,艾灸七壮,起死回生。再用盐纳脐中,艾灸二七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霍乱第六-注解

霍乱: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古代医学中认为是由邪气侵袭脾胃所致,表现为剧烈的呕吐和腹泻。

食饮:指食物和饮料,古代医学认为饮食不当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

豚脍:指用猪肉制成的细切的肉食。

乳酪:指用牛奶或羊奶制成的乳制品。

海陆百品:泛指各种海产品和陆上食物。

阴阳二气:指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吐痢:指呕吐和腹泻。

养生:指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方法。

将息:指调养身体,休息恢复。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古代哲学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古代医学认为它们与五脏相对应。

春夏秋冬:指一年四季,古代哲学认为四季的变化与人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经:指古代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等。

吐利:指呕吐和腹泻。

治中汤:古代医学方剂,用于治疗霍乱吐泻。

四逆汤:古代医学方剂,用于治疗霍乱四逆(手足厥冷)。

四顺汤:古代医学方剂,用于治疗霍乱转筋。

竹叶汤:古代医学方剂,用于治疗霍乱热不解。

小青龙汤:古代医学方剂,用于治疗霍乱伴有痰饮。

甘草泻心汤:古代医学方剂,用于治疗霍乱伴有心下痞闷。

老羸劣:年老体衰,虚弱无力。

冷气恶心:感受寒邪,胃中不适,恶心。

食饮不化:食物和饮料在胃中不能消化。

心腹虚满:心脏和腹部感觉空虚而胀满。

拘急短气:身体拘束,呼吸急促。

霍乱呕逆:急性肠胃炎,剧烈呕吐。

四肢厥冷:四肢冰冷。

心烦气闷流汗:心情烦躁,气闷,出汗。

扶老理中散方:一种治疗上述症状的方剂。

麦门冬: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

干姜: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人参:一种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白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甘草: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附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

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毒冷霍乱:霍乱伴有寒邪毒气。

吐利烦呕:频繁呕吐和腹泻,伴有烦躁。

转筋肉冷汗出:肌肉痉挛,感觉寒冷,出汗。

手足指肿:手脚指头肿胀。

喘息垂死:呼吸急促,生命垂危。

绝语音不出:声音嘶哑,几乎发不出声。

百方不效: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有效果。

脉不通:脉搏不正常,不通畅。

㕮咀:古代将药材切碎或捣碎的方法。

宿食不消:消化不良,食物在胃中停留。

积冷:体内有积聚的寒气。

鬼气:指邪气,不正常的气息。

极咸盐汤:极咸的盐水。

藊豆: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香薷: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艾:一种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桃叶:桃树的叶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冬用皮:冬天的桃树皮,具有收敛止汗的作用。

生姜: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

高良姜: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

杜若: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藿香:一种中药材,具有芳香化湿的作用。

瞿麦: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

葧荷: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女萎回香: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回香: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吴茱萸: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

鸡舌香: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

虎掌: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薇衔: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枳实:一种中药材,具有行气消积的作用。

皂荚: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荠苨: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知母: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栝楼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犀角: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蓝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桔梗:一种中药材,具有宣肺化痰的作用。

葛根: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肌退热的作用。

黄芩: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新汲井水:新打上来的井水。

童女月经衣:未出嫁女子的月经衣。

合血烧末:将月经衣烧成灰。

蓼: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梨叶:梨树的叶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故木梳:旧的木梳。

车毂中脂:车轮中积存的油脂。

槽:喂牲口的槽。

青布:青色的布。

巨阙:穴位名,位于腹部。

太仓:穴位名,位于腹部。

毂门:穴位名,位于腹部。

大都:穴位名,位于足部。

慈宫:穴位名,位于腹部。

间使:穴位名,位于手臂。

心主:穴位名,位于手臂。

三阴交:穴位名,位于足部。

亶中:穴位名,位于腹部。

中府:穴位名,位于胸部。

胃脘:穴位名,位于腹部。

尺泽:穴位名,位于手臂。

踵踝:穴位名,位于足部。

小腹下横骨中央:穴位名,位于腹部。

走哺:穴位名,位于足部。

涌泉:穴位名,位于足部。

足踵聚筋:穴位名,位于足部。

股里大筋:穴位名,位于腿部。

承筋:穴位名,位于足部。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霍乱第六-评注

此段古文记录了古代中医治疗霍乱等疾病的多种方剂和治疗方法,反映了古代中医对于疾病认识和治疗的丰富经验。

首段提到的‘治年老羸劣,冷气恶心,食饮不化,心腹虚满,拘急短气,霍乱呕逆,四肢厥冷,心烦气闷流汗’是对霍乱症状的详细描述,表明了古代中医对疾病症状的细致观察。

‘扶老理中散方’中,麦门冬、干姜、人参、白术、甘草、附子、茯苓等药材的配伍,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的药材。

‘人参汤’用于治疗毒冷霍乱,方中人参、附子、厚朴、茯苓、甘草、橘皮、当归、葛根、干姜、桂心等药材的运用,体现了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思路。

‘霍乱蛊毒,宿食不消,积冷,心腹烦满,鬼气方’中提到的极咸盐汤,反映了古代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有时会采用极端的疗法,如使用极咸的盐汤来刺激身体,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霍乱方’中的藊豆、香薷等药材,以及‘治霍乱转筋方’中的蓼、梨叶等,体现了古代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

‘治霍乱医所不治方’中的童女月经衣合血烧末,酒服方寸匕,以及‘治霍乱转筋方’中的烧故木梳灰、车毂中脂等,反映了古代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有时会采用非常规的方法,这些方法在现代医学中可能不被认可,但在当时却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论曰’部分,详细介绍了霍乱的治疗方法,包括灸法,如灸巨阙、太仓、毂门等穴位,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灸法,体现了古代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个体差异和针对性。

整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反映了古代中医对于疾病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霍乱第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13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