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脾脏方-肉虚实第五-原文
论曰:夫肉虚者,坐不安席,身危变动。
肉实者,坐安不动,喘气。
肉虚实之应主于脾,若其腑脏有病从肉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治肉虚,坐不安席,好动,主脾病,寒气所伤,五加酒方
五加皮枸杞皮各二升干地黄丹参各八两杜仲石膏各一斤,一方作石床干姜四两附子三两
上八味㕮咀,以清酒二斗渍三宿,一服七合,日再。
治肉实,坐安席不能动作,喘气,主脾病,热气所加,关格,半夏汤除喘方
半夏宿姜各八两杏仁五两细辛橘皮各四两麻黄一两石膏七两射干二两
上八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须利,下芒消三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脾脏方-肉虚实第五-译文
论述说:身体瘦弱的人,坐立不安,身体容易动摇。身体充实的人,可以坐着不动,只是会喘气。身体瘦弱或充实的变化主要与脾脏有关,如果腑脏有病,从肉体的变化可以判断,热病对应的是脏器,寒病对应的是腑脏。
治疗身体瘦弱,坐立不安,喜欢动,主要是脾脏疾病,被寒气伤害,可以使用五加酒方:五加皮、枸杞皮各二升,干地黄、丹参各八两,杜仲、石膏各一斤(有一种方子是做成石床),干姜四两,附子三两。
上述八种药材,用刀切成小块,用二斗清酒浸泡三天,每次服用七合,一天服用两次。
治疗身体充实,坐在席子上不能动弹,喘气,主要是脾脏疾病,被热气伤害,有闭门和格塞的症状,可以使用半夏汤来治疗喘息:半夏、干姜各八两,杏仁五两,细辛、橘皮各四两,麻黄一两,石膏七两,射干二两。
上述八种药材,用刀切成小块,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果需要通便,再服用芒硝三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脾脏方-肉虚实第五-注解
夫:表示发端,用于引出话题。
肉虚者:指身体虚弱的人。
坐不安席:指坐着也不安稳,形容身体不适。
身危变动:指身体感觉不安全,经常变动。
肉实者:指身体充实的人。
坐安不动:指坐着不动,形容身体舒适。
喘气:指呼吸急促,有气喘的症状。
肉虚实之应主于脾:指身体的虚实变化主要与脾脏的功能有关。
腑脏:指内脏,包括五脏六腑。
热则应脏,寒则应腑:指热病多与内脏有关,寒病多与腑脏有关。
治肉虚:治疗身体虚弱的方法。
五加酒方:一种治疗身体虚弱的药方。
五加皮:中药名,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枸杞皮:枸杞树的皮,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
干地黄:中药名,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
丹参:中药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杜仲:中药名,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石膏:中药名,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干姜:中药名,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附子:中药名,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㕮咀:古代制药方法,指将药材捣碎。
清酒:一种酿造酒,用于浸泡药材。
渍:浸泡。
宿姜:存放时间较长的生姜。
杏仁:中药名,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细辛:中药名,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橘皮:中药名,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的作用。
麻黄:中药名,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射干:中药名,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作用。
关格:中医术语,指肾气不固,导致精气不能正常排泄。
半夏汤:一种治疗喘气的药方。
芒消:中药名,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脾脏方-肉虚实第五-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的重要篇章。文中论述了人体肉虚肉实与脾脏的关系,以及针对不同症状的方剂治疗。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论曰:夫肉虚者,坐不安席,身危变动。肉实者,坐安不动,喘气。
此句开篇点题,指出肉虚和肉实两种症状的表现。肉虚者因身体虚弱,无法安静地坐在席子上,身体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肉实者则因为身体过于实热,导致坐下来后无法动弹,喘气不止。
肉虚实之应主于脾,若其腑脏有病从肉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肉虚肉实与脾脏的关系,指出脾脏是肉虚肉实的主要病变部位。若腑脏有病,病变会从肉开始,热性病变会影响到脏器,寒性病变会影响到腑。
治肉虚,坐不安席,好动,主脾病,寒气所伤,五加酒方。
此句提出了治疗肉虚的方法,即使用五加酒方。五加酒方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因寒气所伤导致的脾病。
五加皮枸杞皮各二升干地黄丹参各八两杜仲石膏各一斤,一方作石床干姜四两附子三两。
此句列举了五加酒方的具体药材及其用量。五加皮、枸杞皮、干地黄、丹参等药材具有补益脾肾、清热解毒的功效;杜仲、石膏、干姜、附子等药材则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
上八味㕮咀,以清酒二斗渍三宿,一服七合,日再。
此句说明了五加酒方的制作方法。将上述八味药材捣碎,用清酒浸泡三天三夜,每次服用七合,每天服用两次。
治肉实,坐安席不能动作,喘气,主脾病,热气所加,关格,半夏汤除喘方。
此句提出了治疗肉实的方法,即使用半夏汤除喘方。半夏汤具有清热解毒、降气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因热气所加导致的脾病。
半夏宿姜各八两杏仁五两细辛橘皮各四两麻黄一两石膏七两射干二两。
此句列举了半夏汤方的具体药材及其用量。半夏、生姜、杏仁、细辛、橘皮、麻黄、石膏、射干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降气平喘的功效。
上八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须利,下芒消三两。
此句说明了半夏汤方的制作方法。将上述八味药材捣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如需通便,可加入芒消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