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脾脏方-疳湿痢第九-原文
论曰:凡疳湿之病,皆由暑月多食肥浓油腻,取冷眠睡之所得也,《礼》云:君子盛暑之月,薄滋味,无食肥浓煮饼。此时以不利人也,养生者宜深戒之,不尔,多患疳湿耳。
凡所患处,或着口龈咽喉下部疳与月蚀,并不痛,令人不觉。其治用五月五日虾蟆角蒿救月木,寒食泔淀,但得一事单用之,烧作灰,和腊月猪脂敷之,逐手便瘥,极须慎口味耳。
凡疳在,慎盐酱醋酥油枣等,一切皆忌,惟白饭豉苜蓿苦苣芜菁不在禁限。
凡吹药入下部,没中指许深即止。
治疳湿下黑,医不能治,垂死者方
髑髅灰熏黄朱砂青黛石盐丁香麝香矾石栀子莨菪子铁衣干姜故靴底灰干虾蟆五月五日者细辛土瓜根芥子蜀椒葶苈菖蒲各等分
上二十味治下筛,以竹筒吹杏仁大著大孔中,所有患疳疮上悉敷之。其丁香麝香别研,著药中合之。一方有寒食泔淀救月木楸叶,为二十三味,若病大者,用灌方如下:
麝香丁香甘草犀角各三分
上四味治下筛,合和,以盐三合、蜀椒三合、豉二合,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纳四味散合和,分作二分,灌大孔,旦一灌,酉一灌之。凡久下一月不瘥成疳候,大孔必宽者是,以此主之。凡下血者是蛊也,以八物茜根汤主之,在蛊方中。
治疳湿久下痢赤白,百疗不瘥者方
兔头骨蛇头菥蓂子故绯并灰葶苈子狸骨一作狐骨蜣螂百草五月五日收倒挂草床中桄木青黛晚蚕蛾青矾丁香蝎虫屎麝香苦参黄檗干姜角蒿朱砂印成盐救月木桂心铁衣芒消虾蟆黄檗荏子各等分
上二十九味治下筛,以筒子纳下部吹著,日一二度,神方。
治疳湿不能食,身重心热脚冷,百节疼痛方
黄芩芍药苦参甘草当归蜀椒甘松一作甘淀青黛熏黄豉各二两葱白一握东引桃根一握盐一合麝香半两猪胆二枚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八升煮取四升,分为二分,一度灌一分,汤如人体,然后著麝香猪胆一枚,即灌,灌了作葱豉粥食之,后日更将一分如前灌之。七日忌生冷毒物等,但是油腻酱乳醋,三十日忌之,大佳。
治疳蚀人诸处,但是赤血痢久不瘥,立著即瘥,秘之方
五月五日虾蟆一枚,作灰末金银土埚人屎灰各五两,一作发灰麝香一分银末小豆许
上五味治下筛,敷疮上,即瘥。三七日忌如前,痢者吹下部。
治疳痢不止方
苦参甘草熏黄各二两豉一升半葱白五茎蜀椒三十粒
上六味,以苦参等三物各捣下筛,以水五升煮葱白豉椒,取三升,以三指撮苦参末等各一撮纳内汁中,冷暖如人体,先饮少许豉汁,食一口饭,乃侧卧,徐徐灌之讫,多时卧,不出为佳。大急,乃出之于净地,当有疳湿虫如白马尾状,头黑,是其效也。其重者,肛大难瘥,当取桃枝绵裹头,用前件汁,适寒温烙之,近脊烙之,一上三十度烙乃瘥,神验。
又方崔氏云:晋代之地多五疳,蚀人五脏,通见脊骨,下脓血,手足烦疼,四肢无力,夜卧烦躁不安,面失血色,肩胛疼,面及手足有浮气,或下血乃死,治之方。
雄黄青葙各二两苦参三两矾石雌黄铁衣藜芦各一两麝香二分,别研
上八味治下筛,以竹管纳大孔中酸枣许,吹纳下部中,日一,不过三,小儿以大豆许。此方极救死。
又方大麻子胡麻各一升半
上二味并熬令黄,以三升瓦瓶泥表上,厚一寸,待泥干,纳大麻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倒立灶口,底著瓦器承之,密填灶孔中,地平聚炭瓶四面,著墼垒之,日没放火烧之,至明旦开取,适寒温,灌疳湿者下部中一合,寻觉咽中有药气者为佳。亦不得过多,多则伤人,隔日一灌之,重者再三灌之,旦起灌至日夕,极觉体中乏力,勿怪也。非但治疳湿,凡百异同疮疥癣,并洗涂之。
论曰:凡日月蚀时,忌食饮。腹中生虫,及房室生子不具足,必患月蚀疮。亦不得与儿乳,日月生后乃不忌。令人口臭,齿龈宣露,常有血出,舌上生疮者,皆由犯此所致耳。日月蚀时须救,不救,出行逢暴雨,其救月杖须收取,治之神药,预备患此者施之救疗。
治月蚀恶疮瘜肉方
硫黄茹斑猫各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敷疮上。干者以猪脂和敷之,日三夜一。
又方吴茱萸根蔷薇根地榆根各三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盐汤洗疮,敷之,日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脾脏方-疳湿痢第九-译文
论说:所有的疳湿病,都是因为夏天吃多了油腻的食物,又贪凉睡觉导致的,《礼记》中说:君子在盛夏的时候,应该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油腻的煮饼。这时候对人的身体不利,养生的人应该深加警惕,否则就会容易患上疳湿病。
所有的疳湿病,都可能出现在口腔牙龈、咽喉下部,这些地方长出的疳和月蚀,不痛,让人感觉不到。治疗的方法是五月五日使用虾蟆角蒿和救月木,寒食泔淀,只需要用其中一样,烧成灰,和腊月的猪脂混合后敷上,很快就会好,但必须非常注意口味。
所有的疳病,都要小心盐、酱、醋、酥油、枣等,一切都要避免,只有白饭、豉、苜蓿、苦苣、芜菁不在禁忌之列。
如果需要吹药到下部,不要吹得太深,只到中指的长度即可。
治疗疳湿导致的下黑,医生无法治愈,垂死的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用髑髅灰、熏黄、朱砂、青黛、石盐、丁香、麝香、矾石、栀子、莨菪子、铁衣、干姜、故靴底灰、干虾蟆(五月五日收集)、细辛、土瓜根、芥子、蜀椒、葶苈、菖蒲等,各等分。将这些药材研成粉末,用竹筒吹入杏仁大的孔中,所有患疳疮的地方都敷上。丁香和麝香要单独研细,然后和药粉混合。还有一个方子,有寒食泔淀、救月木、楸叶等二十三味药材,如果病情严重,可以使用以下灌药方:麝香、丁香、甘草、犀角各三分。将这些药材研成粉末,混合,用盐三合、蜀椒三合、豉二合,加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渣,加入四味散混合,分成两份,早晚各灌一份。如果长时间下痢一个月不愈,成为疳候,大孔必须宽,就用这个方法治疗。下血的是蛊病,用八物茜根汤治疗,在蛊病方中。
治疗疳湿久下痢赤白,百治不愈的方子:兔头骨、蛇头、菥蓂子、故绯并灰、葶苈子、狸骨(或狐骨)、蜣螂、百草(五月五日收集)、倒挂草床中的桄木、青黛、晚蚕蛾、青矾、丁香、蝎虫屎、麝香、苦参、黄檗、干姜、角蒿、朱砂、印成盐、救月木、桂心、铁衣、芒消、虾蟆、黄檗、荏子等,各等分。将这些药材研成粉末,用筒子吹入下部,一天一两次,神效。
治疗疳湿不能进食,身体沉重、心热、脚冷,百节疼痛的方子:黄芩、芍药、苦参、甘草、当归、蜀椒、甘松(或甘淀)、青黛、熏黄、豉各二两,葱白一握,东引桃根一握,盐一合,麝香半两,猪胆二枚。将这些药材捣碎,加水一斗八升煮取四升,分成两份,一次灌一份,汤的温度要和人体温度一样,然后加入麝香和猪胆,灌下去,灌完后做葱豉粥吃,之后每天再灌一份。七天内忌食生冷、毒物等,特别是油腻、酱、乳、醋,三十天内都要忌食,效果很好。
治疗疳蚀人各处,但只要是赤血痢久不愈的,立即使用以下秘方:五月五日的虾蟆一枚,灰末、金银土埚人屎灰各五两(或发灰)、麝香一分、银末小豆许。将这些药材研成粉末,敷在疮上,立即见效。三七天内忌食如前,痢病者吹下部。
治疗疳痢不止的方子:苦参、甘草、熏黄各二两,豉一升半,葱白五茎,蜀椒三十粒。将这些药材捣碎,加水五升煮葱白、豉、椒,取三升,加入苦参末等各一撮,温度要和人体一样,先喝少许豉汁,吃一口饭,然后侧卧,慢慢灌下去,多躺一会儿,不出为好。如果非常急,就出到干净的地方,会有疳湿虫如白马尾状,头黑,这就是效果。如果病情严重,肛门大难以治愈,应该取桃枝绵裹头,用前面的药汁,适当温度烙之,靠近脊骨烙,烙三十次就会好,非常灵验。
又方崔氏说:晋代的地方多患五疳,蚀人五脏,通见脊骨,下脓血,手足烦疼,四肢无力,夜卧烦躁不安,面失血色,肩胛疼,面及手足有浮气,或下血就会死,治疗方法如下:雄黄、青葙各二两,苦参三两,矾石、雌黄、铁衣、藜芦各一两,麝香二分,单独研细。将这些药材研成粉末,用竹管吹入大孔中,一天一次,不超过三次,小孩用大豆大小。这个方子非常救死。
又方:大麻子、胡麻各一升半。将这些药材熬至黄色,用三升瓦瓶泥表上,厚一寸,等泥干后,放入大麻等药材,用四五枚苇管插入口中,密泥封口,挖地作灶。倒立灶口,底部放瓦器承接,密填灶孔中,地面平整,聚集炭瓶四面,用砖块垒起来,日落后放火烧之,到第二天早上开取,温度适宜,灌疳湿者下部中一合,如果觉得咽中有药气,那就是好的。也不可以过多,过多会伤人,隔天灌一次,病情重的可以多灌几次,从早上灌到晚上,会感觉身体中乏力,不要奇怪。这个方子不仅治疗疳湿,对于各种不同的疮疥癣病,也可以用来洗敷。
论说:在日月蚀的时候,忌食忌饮。腹内生虫,以及房室生子不具足,必患月蚀疮。也不可以给婴儿哺乳,日月蚀之后才不忌。如果有人口臭,齿龈宣露,经常有血出,舌上生疮,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日月蚀的时候必须救治,如果不救治,出行遇到暴雨,救治月蚀的杖必须收起来,治疗的神药,要预先准备好,给患此病的人救治。
治疗月蚀恶疮瘜肉的方子:硫黄、茹斑、猫各等分。将这些药材研成粉末,敷在疮上。干的地方用猪脂混合后敷上,一天三次,夜间一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脾脏方-疳湿痢第九-注解
疳湿:疳湿,中医术语,指因湿热内蕴所致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口苦、口干、口渴、尿黄、身重、乏力等。
暑月:暑月,指夏季,此时天气炎热,人体易受暑邪侵袭。
肥浓油腻:肥浓油腻,指富含脂肪和油脂的食物,这类食物在中医中认为容易生湿生热。
取冷眠睡:取冷眠睡,指在炎热的天气中贪凉、睡觉,容易导致身体虚弱。
《礼》:《礼》指《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古代的礼仪制度。
君子: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薄滋味:薄滋味,指清淡的食物,避免过重的口味。
煮饼:煮饼,古代的一种食品,用面粉等制成,煮熟后食用。
养生:养生,指保养身体,保持健康。
虾蟆角蒿:虾蟆角蒿,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寒食泔淀:寒食泔淀,指寒食节时用来浸泡食物的水。
腊月猪脂:腊月猪脂,指在腊月时取的猪油,用于涂抹或敷药。
逐手便瘥:逐手便瘥,指病情迅速好转。
口味:口味,指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盐酱醋酥油枣:盐酱醋酥油枣,指一些常见的调味品和食物,中医认为过食这些食物会加重病情。
白饭豉苜蓿苦苣芜菁:白饭豉苜蓿苦苣芜菁,指一些可以食用的食物,中医认为这些食物不会加重病情。
没中指许深:没中指许深,指深度大约到中指的长度。
髑髅灰:髑髅灰,指人骨灰,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朱砂:朱砂,一种中药材,具有镇惊安神的作用。
青黛:青黛,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石盐:石盐,指天然形成的盐。
丁香:丁香,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麝香:麝香,一种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矾石:矾石,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汗的作用。
栀子:栀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莨菪子:莨菪子,一种中药材,具有镇痛的作用。
铁衣:铁衣,指古代士兵所穿的铁甲。
干姜:干姜,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故靴底灰:故靴底灰,指旧靴底的灰烬,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细辛:细辛,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土瓜根:土瓜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芥子:芥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蜀椒:蜀椒,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葶苈:葶苈,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菖蒲:菖蒲,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吹药:吹药,指通过吹入体内治疗疾病的药物。
灌方:灌方,指通过灌药治疗疾病的方剂。
蛊:蛊,古代中医中指一种疾病,症状类似于现代的寄生虫病。
茜根:茜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犀角:犀角,一种中药材,现已禁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豉:豉,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灌:灌,指将药物通过口腔灌入体内。
茜根汤:茜根汤,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菥蓂子:菥蓂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故绯:故绯,指旧红色的丝绸,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狸骨:狸骨,指猫的骨头,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蜣螂:蜣螂,一种昆虫,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倒挂草床:倒挂草床,一种草药,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桄木:桄木,一种树木,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晚蚕蛾:晚蚕蛾,一种昆虫,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青矾:青矾,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蝎虫屎:蝎虫屎,指蝎子的粪便,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苦参:苦参,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檗:黄檗,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甘松:甘松,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熏黄:熏黄,一种中药材,具有燥湿止泻的作用。
葱白:葱白,一种中药材,具有发表散寒的作用。
东引桃根:东引桃根,一种草药,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盐:盐,一种调味品,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猪胆:猪胆,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㕮咀:㕮咀,指将药材捣碎。
葱豉粥:葱豉粥,一种食物,古代中医中用作食疗。
瘥:瘥,指病情好转。
月蚀:月蚀,古代中医中指一种疾病,症状类似于现代的皮肤病。
恶疮瘜肉:恶疮瘜肉,指恶性的疮疡和肉瘤。
硫黄:硫黄,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
茹斑:茹斑,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猫:猫,一种动物,古代中医中用作药物。
吴茱萸:吴茱萸,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蔷薇根:蔷薇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地榆根:地榆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脾脏方-疳湿痢第九-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本草纲目》,主要论述了疳湿病的成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作者从中医理论出发,详细描述了疳湿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第一段中,作者指出疳湿病多由暑月多食肥浓油腻,取冷眠睡之所得。引用《礼》中的名言,强调君子在盛暑之月应薄滋味,无食肥浓煮饼,以养生之道来预防疳湿病的发生。
第二段中,作者描述了疳湿病的症状,如口龈咽喉下部疳与月蚀,并不痛,令人不觉。治疗方法则是使用五月五日的虾蟆角蒿等草药,以及寒食泔淀等食材,烧灰和猪脂敷之,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第三段中,作者提出了治疗疳湿病的饮食禁忌,如慎盐酱醋酥油枣等,同时指出白饭、豉、苜蓿、苦苣、芜菁等食物不在禁忌之列。
第四段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吹药入下部的治疗方法,强调深度不宜过深,以及使用多种草药的配方,如髑髅灰、朱砂、青黛、石盐、丁香、麝香等。
第五段中,作者介绍了治疗疳湿下黑的方法,强调医不能治,垂死者方。这里提到了多种草药的配方,如兔头骨、蛇头、菥蓂子、故绯并灰、葶苈子等。
第六段中,作者介绍了治疗疳湿不能食,身重心热脚冷,百节疼痛的方法,使用了黄芩、芍药、苦参、甘草、当归等草药,以及葱白、桃根、盐、麝香、猪胆等食材。
第七段中,作者介绍了治疗疳蚀人诸处,赤血痢久不瘥的方法,使用了虾蟆、金银土埚、人屎灰等食材,以及麝香、银末、小豆等。
第八段中,作者介绍了治疗疳痢不止的方法,使用了苦参、甘草、熏黄、豉、葱白、蜀椒等食材,以及桃枝、绵裹头等。
第九段中,作者介绍了治疗月蚀恶疮瘜肉的方法,使用了硫黄、茹斑、猫等食材,以及猪脂等。
第十段中,作者再次强调了日月蚀时的饮食禁忌,以及治疗月蚀恶疮瘜肉的另一种方法,使用了吴茱萸根、蔷薇根、地榆根等食材,以及盐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