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原文

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反之者凶。

诊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伤寒已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温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

温病时行大热,其脉细小者死。《脉经》时行作攘攘。

温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厥逆汗出,脉坚强急者生,虚缓者死。

热病二三日,身体热,腹满头痛,食饮如故,脉直而疾者,八日死。

四五日头痛,腹痛而吐,脉来细强,十二日死。

八九日头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叠叠,按之不弹手,时大,心下坚,十七日死。

热病七八日,脉不软一作喘不散一作数者,当喑,喑后三日,温汗不出者死。

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干黑者死。

热病未得汗,脉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难瘥。

热病已得汗,脉静安者生,脉躁者难治。

热病脉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阳之极也,十死不治。

热病已得汗,脉常躁盛,阴气之极也,亦死。《太素》作阳极。

热病已得汗,常大热不去者,亦死。大一作专。

热病已得汗,热未去,脉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热病发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巢源》云:虚数者生。坚急疾者死。

诊癫病,虚则可治,实则死。

癫疾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

癫疾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已。其脉沉小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可疗。

诊头痛目痛,久视无所见者死。久视一作卒视。

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又实强者生,沉者死。其脉大,腹大胀,四肢逆冷,其人脉形长者死,腹胀满,便血,脉大时绝极下血,脉小疾者死。

心腹痛,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坚大疾者死。

肠澼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

肠澼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肠澼下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肠澼之属,身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悬绝者死,以脏期之。

肠澼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

肠澼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紧者死。

洞泄,食不化,下脓血,脉微小者生,紧急者死。

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蚀,阴疰,其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

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

咳,脱形发热,脉小坚急者死,肌瘦下脱形,热不去者死。

咳而呕,腹胀且泄,其脉弦急欲绝者死。

吐血衄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

汗出若衄,其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

吐血而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伤寒家咳而上气,其脉数散者死,为其人形损故也。

上气,脉数者死,为其形损故也。

上气,喘息低昂,其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大,不可治,加利必死。一作又甚。

上气注液,其脉虚宁宁伏匿者生,坚强者死。

寒气上攻,脉实而顺滑者生,实而逆涩则死。《太素》云:寒气暴上脉满实何如。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其形尽满何如。曰:举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满而不应,如是者顺则生,逆则死。何谓顺则生,逆则死,曰:所谓顺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消渴,其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痟瘅,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急,病久不可治。

消渴,脉沉小者生,实坚大者死。

水病,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

水病胀闭,其脉浮大软者生,沉细虚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

卒中恶,吐血数升,脉沉数细者死,浮大疾快者生。

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

病疮,腰脊强急瘛疭者,皆不可治。

寒热瘛疭,其脉代绝者死。

金疮血出太多,其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

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疮出血一二石,脉来大,二十日死。

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断者,脉止脉来大者,七日死。

从高顿仆,内有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人为百药所中伤,脉微细者死,洪大而速者生。《脉经》速作迟。

人病甚而脉不调者,难瘥。

人病甚而脉洪,易瘥。

人阴阳俱结者,见其上齿如熟小豆,其脉躁者死。结一作竭。

人内外俱虚,身体冷而汗出,微呕而烦扰,手足厥逆,体不得安静者死。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春秋生,冬夏死。

老人脉微,阳羸阴强者生,脉焱大加息者死。

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

尺脉涩而坚,为血实气虚也。其发病腹痛逆满,气上行,此为妇人胞中绝伤,有恶血,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黍穄赤而死。

尺脉细而微者,血气俱不足,细而来有力者,是谷气不充,病得节辄动,枣叶生而死,此病秋时得之。

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脉,桃花落而死。花一作叶。

右手寸口脉偏沉伏,乍小乍大,

朝来浮大,暮夜沉伏,

浮大即太过,上出鱼际,

沉伏即下,不至关中,

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枯落而死。

叶一作荚。

右手尺部脉三十动一止,

有顷更还,

二十动一止,

乍动乍疏,

不与息数相应,

其人虽食谷犹不愈,蘩草生而死。

左手尺部脉四十动而一止,

止而复来,

来逆如循直木,

如循张弓弦,

然如两人共引一索,

至立春而死。

‘《脉经》作至立冬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译文

在诊断脉象时,应当观察病人的体型、长短以及性格的缓急,脉象的迟缓、急速、大小和长短,如果都符合病人的体型和性格,则认为是吉祥的,反之则是凶兆。

诊断伤寒病,如果热势旺盛,脉象浮大,则病人可以存活;如果脉象沉小,则病人会死亡。伤寒病已经出汗,如果脉象沉小,则病人可以存活;如果脉象浮大,则病人会死亡。

温病三四天以内如果不出汗,脉象大而急速的,病人可以存活;脉象细小难以发现的,则不可救治。

温病大热流行时,脉象细小的,病人会死亡。《脉经》中称为‘攘攘’。

温病导致下利,腹部疼痛严重的,病人会死亡,无法救治。

温病出汗不出,或者出汗但不出至脚部,病人会死亡。如果出现厥逆症状而汗出,脉象坚强急促的,病人可以存活;脉象虚缓的,则病人会死亡。

热病二三天,身体发热,腹部胀满,头痛,饮食如常,脉象直而急速的,八天后会死亡。四五天头痛,腹痛而呕吐,脉象细而有力,十二天后会死亡。八九天后头不痛,身体不痛,眼睛不红,脸色不变,反而有利尿症状,脉象连续跳动,按之不弹手,时大,心下坚硬,十七天后会死亡。

热病七八天,脉象不柔和,或者脉象急促的,病人会失声,失声后三天,如果温病不出汗,则病人会死亡。

热病七八天,脉象微细,小便不利,加上口干舌燥,脉象出现间歇,舌头焦干发黑的,会死亡。

热病没有出汗,脉象盛躁急速的,出汗后可以存活,不出汗的难以康复。

热病已经出汗,脉象平静安和的,病人可以存活;脉象躁动的,难以治疗。

热病脉象躁动盛大但不出汗的,这是阳气的极端,十个中有九个会死亡,无法救治。

热病已经出汗,脉象常躁动盛大的,这是阴气的极端,也会死亡。《太素》中称为‘阳极’。

热病已经出汗,常有大热不退的,也会死亡。‘大’字有时写作‘专’。

热病已经出汗,热未退去,脉象微躁的,谨慎不要进行针刺治疗。

热病发热严重的,脉象阴阳都枯竭,谨慎不要针刺,不出汗的,必然会有下利。

诊察因受风而肢体麻木、痿软不能站立的人,如果脉象虚的,可以存活,《巢源》中说:脉象虚而数的可以存活。脉象坚实急促的,会死亡。

诊断癫病,如果脉象虚的,可以治疗;如果脉象实的,则死亡。

癫病脉象实而坚实的,可以存活;脉象沉细小的,会死亡。

癫病脉象跳动大而滑的,可以长期自行痊愈。脉象沉细急促坚实的,无法治疗;脉象小而坚实急促的,也无法治疗。

诊断头痛和目痛,长时间看东西看不见的,会死亡。长时间看东西有时写作‘突然看’。

诊断人心腹有积聚,如果脉象坚实急促的,可以存活;如果脉象虚弱无力的,会死亡。又实而强有力的人可以存活,脉象沉的会死亡。脉象大,腹部胀大,四肢逆冷,脉象形状长的人会死亡,腹部胀满,便血,脉象大时断断续续出血,脉象小而急速的,会死亡。

心腹痛,疼痛难以忍受,脉象细小迟缓的,可以存活;脉象坚实急促的,会死亡。

肠澼病便血,身体发热的,会死亡;身体寒冷的,可以存活。

肠澼病下白沫,脉象沉的,可以存活;脉象浮的,会死亡。

肠澼病下脓血,脉象悬绝的,会死亡;脉象滑大而有力的,可以存活。

肠澼病及其类似病症,身体发热,脉象不悬绝滑大有力的,可以存活;脉象悬绝的,会死亡,根据脏器的状况来判断。

肠澼病下脓血,脉象沉小连续的,可以存活;脉象数急而有力的,会死亡。

肠澼病筋挛,脉象小细平和的,可以存活;脉象浮大紧的,会死亡。

洞泄,食物不消化,下脓血,脉象微小的,可以存活;脉象紧急的,会死亡。

泄泻,脉象缓和,有时小结的,可以存活;脉象浮大而数的,会死亡。

蚀病,阴疰,脉象虚小的,可以存活;脉象紧急的,会死亡。

咳嗽,脉象沉紧的,会死亡;脉象浮直的,可以存活;脉象浮软的,可以存活;脉象小沉伏匿的,会死亡。

咳嗽,身体瘦弱,脉象形状坚实而大的,会死亡。

咳嗽,身体消瘦,发热,脉象小而坚实急促的,会死亡;肌肉消瘦,身体消瘦,热不退的,会死亡。

咳嗽并伴有呕吐,腹部胀满且泄泻,脉象弦紧欲断的,会死亡。

吐血和鼻出血,脉象滑小而弱的,可以存活;脉象实大而有力的,会死亡。

出汗或鼻出血,脉象小滑的,可以存活;脉象大躁动的,会死亡。

唾血,脉象紧强的,会死亡;脉象滑的,可以存活。

吐血并伴有咳嗽和上气,脉象数而有热的,难以入睡的,会死亡。

伤寒病咳嗽并伴有上气,脉象数散的,会死亡,因为病人的身体受损。

上气,脉象数的有死的,因为身体受损。

上气,喘息低昂,脉象滑,手足温暖的,可以存活。脉象涩,四肢寒冷的,会死亡。

上气,面部浮肿,肩部呼吸困难,脉象大,无法救治,增加利水药物必死。‘又’字有时写作‘甚’。

上气,注液,脉象虚而平静的,可以存活;脉象坚实有力的,会死亡。

寒气上攻,脉象坚实而顺滑的,可以存活;脉象坚实而逆涩的,会死亡。《太素》中说:寒气暴上脉象满实如何。回答说:坚实而滑的可以存活,坚实而逆的会死亡。形体的全部都满实如何。回答说:举形尽满的,脉象急大坚实,尺部脉满而不应,如果是这样的,顺的可以存活,逆的会死亡。什么叫做顺的可以存活,逆的会死亡,回答说:所谓顺的,是手足温暖;所谓逆的,是手足寒冷。

消渴病,脉象数大有力的,可以存活;脉象细小浮短无力的,会死亡。

痟瘅病,脉象实大有力的,病久可以治疗;脉象悬小坚实急促的,病久无法治疗。

消渴病,脉象沉小有力的,可以存活;脉象实坚大有力的,会死亡。

水病,脉象洪大有力的,可以治疗;脉象微细无力的,无法治疗。

水病,身体水肿,脉象浮大而柔软的,可以存活;脉象沉细而虚小的,会死亡。

水病,腹部胀大如鼓,脉象实有力的,可以存活;脉象虚弱的,会死亡。

卒中恶,吐血数升,脉象沉数而细小的,会死亡;脉象浮大而急速的,可以存活。

卒中恶,腹部胀大,四肢肿胀,脉象大而缓和的,可以存活;脉象紧而浮的,会死亡;脉象紧细而微小的,也可以存活。

患疮,腰脊强急抽搐的,都不可治疗。

寒热抽搐,脉象出现间歇的,会死亡。

金疮出血过多,脉象虚细的,可以存活;脉象数实而有力的,会死亡。

金疮出血,脉象沉小的,可以存活;脉象浮大的,会死亡。

砍伤出血一二石,脉象大,二十天后会死亡。

同时有金疮和刺伤,出血多少不定,不自动停止的,脉象停止而脉来大,七天后会死亡。

从高处跌落,体内有血,腹部胀满,脉象坚实有力的,可以存活;脉象小弱的,会死亡。

被人百药所伤,脉象微细的,会死亡;脉象洪大而急速的,可以存活。《脉经》中‘速’字有时写作‘迟’。

病人病情严重而脉象不调和的,难以康复。

病人病情严重而脉象洪大的,容易康复。

人的阴阳都结聚,如果看到上齿如熟小豆,脉象躁动的,会死亡。‘结’字有时写作‘竭’。

人内外都虚,身体寒冷而出汗,轻微呕吐而烦躁不安,手足逆冷,身体不得安静,会死亡。

脉象坚实而满,手足寒冷,头部发热,春秋季节可以存活,冬夏季节会死亡。

老人脉象微弱,阳气衰弱而阴气强盛的,可以存活;脉象急促而大的,会死亡。

阴气衰弱而阳气强盛,脉象跳动出现间歇,奇数月后会死亡。

尺部脉象涩而坚实,是血实气虚。发病时腹痛胀满,气上行,这是妇女胞宫受伤,有恶血,久成结瘕,得病在冬天,吃黍穄后死亡。

尺部脉象细而微弱的,血气和不足;细而有力来的,是谷气不充足,病得到节气变化就会发作,枣叶生长后会死亡,这种病在秋天得。

左手寸口脉偏动,忽大忽小不整齐,从寸口到关,关到尺部三部位置,处处动摇,各不相同,这个人得了仲夏得的这种脉象,桃花落时会死亡。‘花’字有时写作‘叶’。

右手的寸口脉跳动深沉且不稳定,有时小有时大,早上跳动得大,晚上跳动得深且伏,跳动过大就表示太过,甚至超过手背的鱼际部位,跳动深沉就表示向下,但不超过手腕中间的位置,跳动没有规律,时常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榆树叶枯萎而死亡。这里的‘叶’也可以理解为‘荚’。

左手尺部脉每跳动三十次就停止一次,过了一会儿又继续跳动,每跳动二十次就停止一次,跳动有时急促有时稀疏,与呼吸的次数不相符,这样的人即使吃了谷物也不会好转,最终会在蘩草生长的时候死去。

左手的尺部脉每跳动四十次就停止一次,停止后又开始跳动,跳动的方向像是沿着直木或张开的弓弦,感觉像是两个人共同拉着一根绳子,最终会在立春的时候死去。《脉经》中记载的是在立冬时死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注解

诊脉:中医术语,指通过触摸患者手腕部的脉象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观察患者的体型、脉象的快慢以及性格的急缓,以判断脉象是否与患者的体质相符合。

脉之迟速大小长短:脉象的迟缓、急速、大小、长短。

形性:指人的体型和性格。

吉凶:好的或不好的预兆。

伤寒:中医术语,指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

温病:中医术语,指温热病邪引起的疾病。

汗:中医术语,指人体通过汗腺排出的液体。

时行:中医术语,指疾病流行的情况。

下利:中医术语,指腹泻。

厥逆:中医术语,指突然昏厥或手脚冰冷。

阳之极:中医术语,指阳气极度旺盛。

阴气之极:中医术语,指阴气极度旺盛。

太素:古代医学著作。

巢源:古代医学著作。

癫病:中医术语,指精神失常的疾病。

心腹积聚:中医术语,指心腹部有肿块。

肠澼:中医术语,指肠道疾病。

洞泄:中医术语,指腹泻。

泄注:中医术语,指腹泻。

蚀:中医术语,指皮肤疾病。

阴疰:中医术语,指阴部疾病。

咳嗽:中医术语,指咳嗽症状。

痟瘅:中医术语,指消渴症。

水病:中医术语,指水肿。

卒中恶:中医术语,指突然昏厥。

金疮:中医术语,指刀伤。

斫疮:中医术语,指砍伤。

卒中:中医术语,指中风。

消渴:中医术语,指糖尿病。

痟:中医术语,指消瘦。

瘅:中医术语,指病久。

水病胀闭:中医术语,指水肿导致的腹部膨胀。

卒中恶,吐血数升:中医术语,指突然昏厥并大量吐血。

病疮:中医术语,指疮疖。

瘛疭:中医术语,指肌肉抽搐。

金疮血出太多:中医术语,指刀伤出血过多。

卒中恶,腹大四肢满:中医术语,指突然昏厥并腹部四肢肿胀。

人病甚而脉不调:中医术语,指病情严重但脉象不正常。

人阴阳俱结:中医术语,指阴阳失调。

妇人胞中绝伤:中医术语,指妇女子宫受伤。

结瘕:中医术语,指腹中肿块。

节辄动:中医术语,指病情反复发作。

仲夏:指夏季的中期。

桃花落:指桃花凋谢的季节,通常指春季。

寸口脉:寸口脉是中医脉诊中的一种,指的是手腕横纹上,寸、关、尺三部脉中的寸部,即拇指侧的第一个脉搏点,被认为是反映心、肺功能的脉位。

沉伏:沉伏脉是脉象的一种,表现为脉象深沉而无力,不易摸到,常见于气血虚弱、寒邪内侵等情况。

乍小乍大:指脉象时而细小,时而粗大,不稳定。

朝来浮大:指早晨脉象浮大,即脉象轻浅,易于摸到。

暮夜沉伏:指傍晚或夜晚脉象沉伏,即脉象深沉,不易摸到。

浮大即太过:指脉象浮大到了过度的程度。

上出鱼际:鱼际是手腕横纹下方的肌肉隆起处,脉象上出鱼际表示脉象过于浮大。

不至关中:关中是指手腕横纹上,寸、关、尺三部脉中的关部,脉象不至关中意味着脉象没有达到正常的位置。

往来无常:指脉象不稳定,没有规律。

时时复来者:指脉象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榆叶枯落而死:比喻病情严重,如同榆叶枯落一样,生命垂危。

尺部脉:尺部脉是中医脉诊中的一种,指的是手腕横纹上,寸、关、尺三部脉中的尺部,即小指侧的第一个脉搏点,被认为是反映肾、心功能的脉位。

三十动一止:指脉动三十次后停止一次。

有顷更还:有顷指一段时间后,更还即再次出现。

二十动一止:指脉动二十次后停止一次。

乍动乍疏:指脉动不规律,时而急促,时而稀疏。

不与息数相应:指脉动次数与呼吸次数不一致。

其人虽食谷犹不愈:指患者即使进食也未见好转。

蘩草生而死:蘩草是一种植物,此处比喻病情严重,如同蘩草生长一样,生命垂危。

来逆如循直木:指脉象来势逆行,如同沿着直木行走。

如循张弓弦:指脉象如同沿着张开的弓弦行走。

然如两人共引一索:指脉象如同两个人共同拉扯一根绳子。

至立春而死: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此处指病情严重,到立春时生命垂危。《脉经》作至立冬死,可能是不同的医学文献对同一病情有不同的描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古代中医学著作,是对脉象的详细描述。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观察脉搏的跳动情况,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首先,‘右手寸口脉偏沉伏,乍小乍大’描述的是右手寸口脉的脉象。寸口脉位于手腕内侧,是中医常用的脉位。‘偏沉伏’说明脉象深沉而难以触摸,‘乍小乍大’则表明脉动不规律,大小不一。这种脉象可能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朝来浮大,暮夜沉伏’进一步描述了脉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朝来浮大’说明脉象在早晨时变得浮大,可能是由于早晨人体气血运行旺盛所致。‘暮夜沉伏’则表明到了晚上脉象又变得深沉,可能是由于夜晚人体气血运行减缓所致。

‘浮大即太过,上出鱼际,沉伏即下,不至关中’是对脉象大小的进一步说明。‘浮大即太过’意味着脉象过大,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是气血过盛的表现。‘上出鱼际’指的是脉象跳动高度超过了手腕的鱼际部位。‘沉伏即下,不至关中’则说明脉象过小,未能达到手腕中部,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枯落而死’是对脉象不规律性的描述。‘往来无常’说明脉象跳动没有规律,时有时无。‘时时复来’则表示脉象反复出现。这种脉象可能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征兆。

‘叶一作荚’是对原文的一个补充说明,可能是古代文献中的异文现象。

接下来,‘右手尺部脉三十动一止,有顷更还,二十动一止,乍动乍疏,不与息数相应’描述的是右手尺部脉的脉象。尺部脉位于手腕内侧尺骨处,也是中医常用的脉位。‘三十动一止’和‘二十动一止’说明脉动频率不稳定,‘乍动乍疏’表示脉动不规律,时疏时密。‘不与息数相应’则说明脉动与呼吸不协调,可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其人虽食谷犹不愈,蘩草生而死’是对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描述。‘虽食谷犹不愈’说明患者即便饮食正常,病情仍然无法好转。‘蘩草生而死’则是用蘩草生长来比喻病情的恶化,意味着患者生命垂危。

‘左手尺部脉四十动而一止,止而复来,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弓弦,然如两人共引一索,至立春而死’描述的是左手尺部脉的脉象。‘四十动而一止’说明脉动频率较为规律,但仍然有一止的现象。‘止而复来’和‘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弓弦’、‘然如两人共引一索’都是对脉象形态的比喻,表明脉象复杂多变。‘至立春而死’则是对患者寿命的预测,意味着患者可能无法活过立春。

‘《脉经》作至立冬死’是对原文的一个补充说明,表明《脉经》一书中对同样脉象的描述是患者可能活不过立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10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