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原文

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金秋三月,庚辛之气。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火夏三月,丙丁之气。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土旺四季,季夏六月,戊己之气。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木春三月,甲乙之气。

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水冬三月,壬癸之气。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象火浮散。

浮而短涩者,肺也。法金吝啬。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如卉生苗吐颖。

按之耎,举指来实者,肾也。

濡弱如水,举重胜船。

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脉也。

《千金翼》云:迟缓而长者,脾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译文

刚开始摸脉时,感觉脉象像三颗豆那么重,和皮肤毛发相协调的,是肺部的脉象;在金秋的三个月,对应的是庚金和辛金的气息。

如果感觉脉象像六颗豆那么重,和血脉相协调的,是心脏的脉象;在火热的夏天三个月,对应的是丙火和丁火的气息。

如果感觉脉象像九颗豆那么重,和肌肉相协调的,是脾胃的脉象;在四季中土气旺盛的时期,特别是季夏的六月,对应的是戊土和己土的气息。

如果感觉脉象像十二颗豆那么重,和筋骨平齐的,是肝脏的脉象;在木旺的春天三个月,对应的是甲木和乙木的气息。

如果按到骨头,脉象跳动得快,是肾脏的脉象。在寒冷的冬天三个月,对应的是壬水和癸水的气息。

心肺的脉象都浮在表面,怎么区分它们呢?当然,脉象浮大而散的,是心脏的脉象,就像火一样浮散;脉象浮而短促的,是肺部的脉象,就像金一样吝啬。

肾和肝的脉象都沉在体内,怎么区分它们呢?当然,脉象坚实而长的,是肝脏的脉象,就像草木生长露出嫩芽;按下去柔软,抬起手指来感觉实沉的,是肾脏的脉象。

脉象濡弱得像水,举起重物能胜过船只。脾胃位于中央,所以它的脉象也位于中央,这是阴阳脉象。

《千金翼》说:脉象迟缓而长的,是脾胃的脉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注解

脉:中医术语,指脉搏,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菽:古代对豆类的总称,这里用来比喻脉的轻重。

皮毛:中医术语,指人体的皮肤和毛发,与肺相关。

肺部:中医术语,指与肺相关的生理功能。

金秋三月:指每年的秋季,与五行中的金相对应。

庚辛之气:指秋季的气候特点,庚辛为秋季的五行代表。

心部:中医术语,指与心脏相关的生理功能。

火夏三月:指每年的夏季,与五行中的火相对应。

丙丁之气:指夏季的气候特点,丙丁为夏季的五行代表。

脾部:中医术语,指与脾相关的生理功能。

土旺四季:指土的属性在一年四季都旺盛。

季夏六月:指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

戊己之气:指夏季末的气候特点,戊己为土的五行代表。

肝部:中医术语,指与肝相关的生理功能。

木春三月:指每年的春季,与五行中的木相对应。

甲乙之气:指春季的气候特点,甲乙为春季的五行代表。

肾部:中医术语,指与肾相关的生理功能。

水冬三月:指每年的冬季,与五行中的水相对应。

壬癸之气:指冬季的气候特点,壬癸为冬季的五行代表。

心肺俱浮:中医术语,指心肺的脉象都表现为浮。

浮而大散:脉象描述,指脉搏跳动时,脉象浮大而散。

心也:指这种脉象属于心脏。

象火浮散:比喻心脉象如同火焰般浮散。

浮而短涩:脉象描述,指脉搏跳动时,脉象浮短而涩。

肺也:指这种脉象属于肺部。

法金吝啬:比喻肺脉象如同金属般吝啬。

肾肝俱沉:中医术语,指肾和肝的脉象都表现为沉。

牢而长:脉象描述,指脉搏跳动时,脉象沉实而长。

如卉生苗吐颖:比喻肝脉象如同草木生长,苗尖露出地面。

按之耎:脉象描述,指按脉时感觉脉象柔软。

举指来实:脉象描述,指抬起手指时,脉象坚实。

肾也:指这种脉象属于肾脏。

濡弱如水:脉象描述,指脉象柔软弱似水。

举重胜船:比喻脉象沉重,如同举起重物一般。

脾者中州:中医术语,指脾位于人体中央,是气血的枢纽。

阴阳之脉:中医术语,指脉象反映了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千金翼》:古代医学著作,《千金翼方》的简称,为唐代孙思邈所著。

迟缓而长:脉象描述,指脉搏跳动缓慢而长。

脾也:指这种脉象属于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评注

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金秋三月,庚辛之气。

此句描述了脉诊的初步感受,‘三菽之重’比喻脉象的轻柔,与皮毛相得,表明肺部脉象的特征。庚辛之气代表秋季,与肺相对应,体现了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在脉诊中的应用。此句强调了脉诊时对季节、五行等自然因素的考虑,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火夏三月,丙丁之气。

此句进一步描述了心部的脉象特征,‘六菽之重’比肺部脉象略重,与血脉相得,表明心部的脉象。丙丁之气代表夏季,与心相对应,再次体现了五运六气理论。此句突出了脉诊时对心部脉象的辨识,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关注。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土旺四季,季夏六月,戊己之气。

此句描述了脾部的脉象特征,‘九菽之重’比心部脉象更重,与肌肉相得,表明脾部的脉象。土旺四季,季夏六月,戊己之气,说明脾与土元素的关系,以及脾部脉象在夏季的表现。此句强调了脾部脉象的辨识,以及对五行理论的应用。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木春三月,甲乙之气。

此句描述了肝部的脉象特征,‘十二菽之重’比脾部脉象更重,与筋平,表明肝部的脉象。木春三月,甲乙之气,说明肝与木元素的关系,以及肝部脉象在春季的表现。此句突出了肝部脉象的辨识,以及对五行理论的应用。

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水冬三月,壬癸之气。

此句描述了肾部的脉象特征,‘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表明肾部脉象的沉实有力。水冬三月,壬癸之气,说明肾与水元素的关系,以及肾部脉象在冬季的表现。此句强调了肾部脉象的辨识,以及对五行理论的应用。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象火浮散。浮而短涩者,肺也。法金吝啬。

此句讨论了心肺脉象的辨识。心肺俱浮,但脉象有所不同。心脉浮而大散,如火之浮散;肺脉浮而短涩,如金之吝啬。此句强调了通过脉象的细微差别来辨识心肺的脉象,体现了中医脉诊的精细入微。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如卉生苗吐颖。按之耎,举指来实者,肾也。

此句讨论了肾肝脉象的辨识。肾肝俱沉,但脉象有所不同。肝脉牢而长,如草木生长;肾脉按之软,举指实,表明肾部的沉实。此句强调了通过脉象的细微差别来辨识肾肝的脉象,体现了中医脉诊的精细入微。

濡弱如水,举重胜船。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脉也。

此句描述了脾部的脉象特征,‘濡弱如水’表明脾部脉象的柔和,‘举重胜船’形容脾部脉象的坚韧。脾为中州,其脉在中,是阴阳之脉,说明脾部脉象在阴阳平衡中的重要性。此句强调了脾部脉象的辨识,以及对阴阳理论的应用。

‘千金翼’云:迟缓而长者,脾也。

此句引用了《千金翼》中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脾部脉象的辨识标准。迟缓而长,符合脾部的脉象特征,体现了中医脉诊的传承与发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1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