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原文
扁鹊曰:夫相死脉之气,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水交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坚关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脉病人不病,脉来如屋漏雀啄者死。
屋漏者,其来既绝而止,时时复起,而不相连属也。
雀啄者,脉来甚数而疾,绝止复顿来也。
又经言:得病七八日,脉如屋漏雀啄者死,脉弹人手如黍米也。
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
弹石者,辟辟急也。
解索者,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绪也。
脉困,病人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
虾游者,苒苒而起,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乃复起,起辄迟而没去速者是也。
鱼翔者,似鱼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者是也。
脉如悬薄卷索者死,脉如转豆者死,脉如偃刀者死,脉涌涌不去者死,脉忽去忽来,暂止复来者死,脉中侈者死,脉分绝者死,上下分散也。
脉有表无里者死。
经名曰结,去即死。
何谓结,脉在指下如麻子动摇,属肾,名曰结,去死近也。
脉五来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
何谓代脉,五来一止也。
脉七来是人一息,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曰代,正死不疑。
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连年月而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具知也。
设病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滑而微者死。
病若吐血复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得浮大牢者死。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得手足四逆,脉反沉细微者死。
病若大腹而泄,脉当微细而涩,反得紧大而滑者死,此之谓也。
经言形脉与病相反者死,奈何?然:病若头痛目痛,脉反短涩者死。
病若腹痛,脉反浮大而长者死。
病若腹满而喘,脉反滑利而沉者死。
病若四肢厥逆,脉反浮大而短者死。
病若耳聋,脉反浮大而涩者死。
《千金翼》云:脉大者生,沉迟细者难治。
病若目䀮䀮,脉反大而缓者死。
左有病而右痛,右有病而左痛,下有病而上痛,上有病而下痛,此为逆,逆者死不可治。
脉来沉之绝濡,浮之不止推手者,半月死。一作半日。
脉来微细而绝者。人病当死。
人病脉不病者生,脉病人不病者死。
人病尸厥,呼之不应,脉绝者死,脉当大反小者死。
肥人脉细小如丝,欲绝者死。
羸人得躁脉者死。
人身涩而脉来往滑者死。
人身滑而脉来往涩者死。
人身小而脉来往大者死。
人身大而脉来往小者死。
人身短而脉来往长者死。
人身长而脉来往短者死。
尺脉上应寸口太迟者,半日死。《脉经》云:尺脉不应寸,时如驰,半日死。
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为死候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译文
扁鹊说:观察人的死脉之气,就像一群鸟聚集在一起,一匹马驾驭,像水中的交错的驰骋,就像悬挂的石头落下,从筋的上面到下面,坚硬的关窍里面,不在荣卫(指气血运行),等待交错射出,是无法预知的。
脉象有病但人没有病,脉象像屋漏滴水,鸟啄木头的样子,这样的人会死。屋漏滴水,是指它来的时候已经断绝,然后时不时地又起来,但是没有连续性。鸟啄木头,是指脉象来得很急促很快,断绝后又突然再来。
又有经文说:得病七八天,脉象像屋漏滴水,鸟啄木头的人会死。脉象像弹击人的手,像小米粒一样的人会死。脉象来的时候像弹石,去的时候像解开绳索的人会死。弹石,是指脉象急促而有力。解索,是指脉象动数而散乱,没有规律。
脉象困顿,病人脉象像虾在水中游动,像鱼在空中飞翔的人会死。虾游,是指它慢慢起来,然后又退下去,不知道在哪里,过一会儿又起来,起来慢而下去快。鱼翔,是指它像鱼不走路,只是摆动尾巴,头部和身体摇晃而长时间停留。
脉象像悬挂的薄薄的卷索的人会死,脉象像转动豆子的人会死,脉象像倒下的刀子的人会死,脉象涌动而不停的人会死,脉象忽去忽来,暂时停止后又再来的人会死,脉象中扩张的人会死,脉象分裂的人会死,上下分散。
脉象有表无里的人会死。经文称为结,一旦脉象消失,就会死。什么是结脉?脉在指下像麻子一样动摇,属于肾,称为结脉,接近死亡。
脉象五次来去没有增减的人会死,经文称为代脉。什么是代脉?脉象五次来一次停顿。脉象七次来去,代表一个人一息(呼吸一次),半息内没有增减,也称为代脉,正死无疑。
经文说,病可能有死,也可能有不治而愈,或者连续多年不愈,生死存亡,可以通过切脉来知道,然而是可以完全了解的。
如果病人闭上眼睛不想见人,脉象应该是得到肝脉弦急而长,但如果得到的是肺脉,浮短而涩,那么这个人会死。
如果病人睁开眼睛口渴,心下感觉紧实,脉象应该是紧实而数,但如果得到的是沉滑而微,那么这个人会死。
如果病人吐血再流鼻血,脉象应该是沉细,但如果得到的是浮大而紧实,那么这个人会死。
如果病人胡言乱语,身体应该有热,脉象应该是洪大,但如果得到的是手足逆冷,脉象沉细微,那么这个人会死。
如果病人有大肚子并且腹泻,脉象应该是微细而涩,但如果得到的是紧大而滑,那么这个人会死,这就是所说的。
经文说,形脉与病相反的人会死,为什么?然而:如果病人头痛目痛,脉象反而短涩,那么这个人会死。
如果病人腹痛,脉象反而浮大而长,那么这个人会死。
如果病人腹满而喘,脉象反而滑利而沉,那么这个人会死。
如果病人四肢逆冷,脉象反而浮大而短,那么这个人会死。
如果病人耳聋,脉象反而浮大而涩,那么这个人会死。
《千金翼》说:脉象大的人可以活,沉迟细的人难以治疗。
如果病人眼睛昏花,脉象反而大而缓,那么这个人会死。
左边有病而右边痛,右边有病而左边痛,下面有病而上面痛,上面有病而下面痛,这是逆,逆的人会死,无法治疗。
脉象来的时候沉而绝濡,浮而不止推手的人,半个月后会死。一说是半日。
脉象来的时候微细而绝的人,病人应该会死。
人病但脉不病的人会活,脉象有病但人没有病的人会死。
人病时出现尸厥,呼之不应,脉象绝的人会死,脉象应该是大而反小的人会死。
胖人脉象细小如丝,几乎要断的人会死。
瘦人得到躁脉的人会死。
人身体涩而脉象来往滑的人会死。
人身体滑而脉象来往涩的人会死。
人身体小而脉象来往大的人会死。
人身体大而脉象来往小的人会死。
人身体短而脉象来往长的人会死。
人身体长而脉象来往短的人会死。
尺脉上应寸口太迟的人,半日后会死。《脉经》说:尺脉不应寸,时如驰,半日后会死。
诊断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如果有相反,有一反逆,就是死亡的征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注解
相死脉之气:观察脉搏的死亡征兆,即通过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生死。
群鸟之聚:比喻脉搏跳动如群鸟聚集,形容脉搏跳动急促。
一马之驭:比喻脉搏跳动如驾驭一匹马,形容脉搏跳动有力。
系水交驰之状:比喻脉搏跳动如水流转动,形容脉搏跳动流畅。
悬石之落:比喻脉搏跳动如悬石落下,形容脉搏跳动有力而有节奏。
出筋之上,藏筋之下:描述脉搏跳动位置,出筋之上指脉搏跳动在筋膜之上,藏筋之下指脉搏跳动在筋膜之下。
坚关之里:指脉搏跳动在坚实的地方。
荣卫:中医术语,指营养和保卫身体的物质。
伺候交射:指观察脉搏的细微变化。
屋漏雀啄:比喻脉搏跳动如屋漏滴水和雀鸟啄食,形容脉搏跳动不连续,时断时续。
弹石:比喻脉搏跳动如弹石般坚硬。
解索:比喻脉搏跳动如解开绳索般散乱。
虾游:比喻脉搏跳动如虾在水中游动,形容脉搏跳动不稳定。
鱼翔:比喻脉搏跳动如鱼在水中摆动尾巴,形容脉搏跳动不规律。
悬薄卷索:比喻脉搏跳动如悬挂的细索,形容脉搏跳动无力。
转豆:比喻脉搏跳动如转动豆粒,形容脉搏跳动不规律。
偃刀:比喻脉搏跳动如刀刃平放,形容脉搏跳动不规律。
涌涌不去:比喻脉搏跳动如涌动的水,形容脉搏跳动强烈而不停息。
忽去忽来:比喻脉搏跳动时断时续。
脉中侈者:指脉搏跳动幅度过大。
脉分绝者:指脉搏跳动中断。
上下分散:指脉搏跳动不集中。
结:中医术语,指脉搏跳动有结滞,不流畅。
代脉:中医术语,指脉搏跳动有间歇,即脉搏跳动一段时间后停止一段时间。
息:中医术语,指呼吸一次的时间。
结,去即死:指脉搏出现结脉,很快就会死亡。
肝脉弦急而长:指肝脏的脉搏跳动特点是弦硬、急促、长。
肺脉浮短而涩:指肺脏的脉搏跳动特点是浮在表面、短促、涩滞。
心下牢:指心脏下方有紧绷感。
沉滑而微:指脉搏跳动深沉、滑润、微弱。
吐血复鼽衄:指呕吐血和鼻出血。
谵言妄语:指说胡话,言语不清。
身当有热:指身体有发热症状。
手足四逆:指手脚冰冷,出现逆冷症状。
大腹而泄:指有大肚子并且有腹泻症状。
形脉与病相反者死:指身体的症状和脉搏的跳动相反,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尸厥:中医术语,指突然昏迷,不省人事。
肥人脉细小如丝,欲绝者死:指肥胖的人脉搏细弱如丝,几乎停止跳动,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羸人得躁脉者死:指瘦弱的人脉搏急促,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人身涩而脉来往滑者死:指人体感觉干燥而脉搏跳动滑润,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人身滑而脉来往涩者死:指人体感觉滑润而脉搏跳动涩滞,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人身小而脉来往大者死:指人体体型小而脉搏跳动幅度大,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人身大而脉来往小者死:指人体体型大而脉搏跳动幅度小,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人身短而脉来往长者死:指人体体型短小而脉搏跳动时间长,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人身长而脉来往短者死:指人体体型高大而脉搏跳动时间短,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尺脉上应寸口太迟者,半日死:指脉搏跳动太慢,半日后可能死亡。
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指诊断身体的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的状况。
有一反逆,即为死候也:指如果诊断结果出现相反或逆反的情况,通常表示死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脉法-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评注
扁鹊的这段话是对中医脉诊的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对生命现象的深刻理解。
‘夫相死脉之气,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水交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坚关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这一段描述了脉象的复杂多变,如同自然界中的景象,难以捉摸。
‘脉病人不病,脉来如屋漏雀啄者死。’这里扁鹊提出了‘脉病’与‘病’的区别,强调脉象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并非绝对。
‘屋漏者,其来既绝而止,时时复起,而不相连属也。雀啄者,脉来甚数而疾,绝止复顿来也。’这两句分别描述了屋漏脉和雀啄脉的特点,均为死脉,反映了脉象的动态变化。
‘脉弹人手如黍米也。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这里进一步阐述了脉象的变化,强调了脉象的弹性和节奏。
‘脉困,病人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虾游脉和鱼翔脉同样为死脉,扁鹊通过形象的比喻,揭示了脉象的病态。
‘脉如悬薄卷索者死,脉如转豆者死,脉如偃刀者死,脉涌涌不去者死,脉忽去忽来,暂止复来者死,脉中侈者死,脉分绝者死,上下分散也。’这一段列举了多种死脉,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脉象的异常。
‘脉有表无里者死。经名曰结,去即死。何谓结,脉在指下如麻子动摇,属肾,名曰结,去死近也。’这里扁鹊解释了结脉,认为结脉为死脉,且与肾脏相关。
‘脉五来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何谓代脉,五来一止也。脉七来是人一息,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曰代,正死不疑。’扁鹊对代脉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脉诊的理论。
‘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连年月而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具知也。’这里扁鹊强调了脉诊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脉诊可以判断生死。
‘设病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这一段描述了不同症状对应的脉象,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滑而微者死。’这里扁鹊通过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精准性。
‘病若吐血复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得浮大牢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体现了中医诊断的系统性。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得手足四逆,脉反沉细微者死。’这里扁鹊通过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准确性。
‘病若大腹而泄,脉当微细而涩,反得紧大而滑者死,此之谓也。’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体现了中医诊断的全面性。
‘经言形脉与病相反者死,奈何?然:病若头痛目痛,脉反短涩者死。’这里扁鹊提出了形脉与病相反的情况,反映了中医诊断的复杂性。
‘病若腹痛,脉反浮大而长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体现了中医诊断的针对性。
‘病若腹满而喘,脉反滑利而沉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细致性。
‘病若四肢厥逆,脉反浮大而短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体现了中医诊断的严谨性。
‘病若耳聋,脉反浮大而涩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科学性。
‘《千金翼》云:脉大者生,沉迟细者难治。’这里引用了《千金翼》的观点,强调了脉象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病若目䀮䀮,脉反大而缓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准确性。
‘左有病而右痛,右有病而左痛,下有病而上痛,上有病而下痛,此为逆,逆者死不可治。’这里扁鹊提出了逆脉的情况,认为逆脉为死脉。
‘脉来沉之绝濡,浮之不止推手者,半月死。一作半日。’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时效性。
‘脉来微细而绝者。人病当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明确性。
‘人病脉不病者生,脉病人不病者死。’这里扁鹊提出了脉象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认为脉象是判断生死的重要依据。
‘人病尸厥,呼之不应,脉绝者死,脉当大反小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准确性。
‘肥人脉细小如丝,欲绝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针对性。
‘羸人得躁脉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细致性。
‘人身涩而脉来往滑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全面性。
‘人身滑而脉来往涩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系统性。
‘人身小而脉来往大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准确性。
‘人身大而脉来往小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严谨性。
‘人身短而脉来往长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科学性。
‘人身长而脉来往短者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时效性。
‘尺脉上应寸口太迟者,半日死。《脉经》云:尺脉不应寸,时如驰,半日死。’这里扁鹊根据脉象判断疾病预后,反映了中医诊断的全面性。
‘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为死候也。’这一段总结了脉诊的理论,强调了脉象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