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骨虚实第六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骨虚实第六-原文

论曰:骨虚者,酸疼不安,好倦;骨实者,苦烦热。

凡骨虚实之应,主于肾膀胱,若其腑脏有病从骨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治骨虚,酸疼不安,好倦,主膀胱寒,虎骨酒方虎骨一具通炙,取黄焦汁尽,碎之如雀头大,酿米三石,曲四斗,水三石,如常酿酒法。

所以加水曲者,其骨消曲而饮水,所以加之也。

酒熟封头,五十日开,饮之。

治骨实,苦酸疼烦热,煎方

葛根汁生地黄汁赤蜜各一升麦门冬汁五合

上四味相和搅调,微火上煎之三四沸,分三服。

治骨髓中疼方

芍药一斤生干地黄五斤虎骨四两

上三味㕮咀,以清酒一斗渍三宿,曝干,复入酒中,如此取酒尽为度,捣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骨髓冷疼痛方

地黄一石取汁,酒二斗相搅重煎,温服,日三,补髓。

治虚劳冷,骨节疼痛无力方

豉二升地黄八斤

上二味再遍蒸,曝干为散,食后以酒一升进二方寸匕,日再服之。亦治虚热。

又方天门冬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一百日瘥。

骨髓冷疼痛灸上廉七十壮,三里下三寸是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骨虚实第六-译文

论述说:骨骼虚弱的人,会感到酸疼不安,容易感到疲倦;骨骼充实的人,会感到苦烦和热。所有骨骼的虚实变化,主要与肾脏和膀胱有关,如果腑脏有病是从骨骼开始的,那么热病会影响到脏器,寒病会影响到腑脏。

治疗骨骼虚弱,感到酸疼不安,容易疲倦,主要因为膀胱寒冷,可以使用虎骨酒方:取一具虎骨,经过烘烤后取出黄焦汁,将其捣碎成雀头大小,用三石米和四斗曲,加上三石水,按照通常酿酒的方法进行酿造。之所以要加水量,是因为虎骨会溶解曲而吸收水分,所以需要加水量。酒酿好后封好瓶口,五十天后开启,饮用。

治疗骨骼充实,感到苦酸疼烦热,可以使用煎剂:葛根汁、生地黄汁、赤蜜各一升,麦门冬汁五合。将这四种材料混合搅拌,用微火煎煮三四次沸腾,分三次服用。

治疗骨髓中疼痛的方剂:芍药一斤,生干地黄五斤,虎骨四两。将这三种材料捣碎,用一斗清酒浸泡三天,晒干后再次放入酒中,直到酒用完为止,然后捣碎筛细,用酒服用方寸匕,每天三次。

治疗骨髓冷痛的方剂:取一石地黄,取其汁,与二斗酒混合后重新煎煮,温服,每天三次,以补充骨髓。

治疗虚劳冷,骨节疼痛无力的方剂:豆豉二升,地黄八斤。将这两种材料反复蒸煮,晒干后制成散剂,饭后用一升酒送服二方寸匕,每天两次。也可以治疗虚热。

又一方:将天门冬制成散剂,用酒服用方寸匕,每天三次,一百天后症状会减轻。

治疗骨髓冷痛的灸法:在上廉穴位灸七十壮,三里下三寸处是穴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骨虚实第六-注解

骨虚:指骨骼虚弱,常伴有酸疼、不安、倦怠等症状,中医认为与肾虚有关。

骨实:指骨骼充实,但可能伴有苦烦、热感等症状,中医认为与内热有关。

肾膀胱:肾和膀胱是中医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脏腑,肾主骨生髓,膀胱与水液代谢有关。

酸疼不安:形容骨骼疼痛,伴有不安定的感觉。

好倦:喜欢疲倦,指疲劳感较强。

苦烦热:形容感觉苦闷,伴有烦躁和热感。

虎骨:虎骨在中医中被认为有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

酒方:指用酒作为溶剂或药引的药方。

黄焦汁:可能是指焦黄的酒汁,用于制药。

酿米:用于酿酒的大米。

曲:酿酒时使用的发酵剂。

水:指酿酒用的水。

煎方:指用煎煮的方法制备的药方。

葛根汁:葛根的汁液,中医认为有解热、生津的功效。

生地黄汁:生地黄的汁液,中医认为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赤蜜:赤色的蜂蜜,可能是指未炼制的蜂蜜。

麦门冬汁:麦门冬的汁液,中医认为有滋阴、润肺的作用。

芍药:芍药是中药,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生干地黄:生地黄晒干后使用,中医认为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酒服:用酒作为溶剂来服用中药。

方寸匕:古代的一种量器,用于量取药物。

豉:豆豉,是一种发酵豆制品,中医认为有解表、和中的功效。

地黄:地黄是中药,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蒸:将药物蒸煮以提取药效。

曝干:将药物晒干。

散:中药的一种剂型,粉末状。

进:服用。

瘥:病愈,恢复健康。

灸: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绒或其他物质在皮肤上产生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

上廉:穴位名,位于人体下肢。

三里:穴位名,位于人体下肢。

寸: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寸左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骨虚实第六-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医典籍,主要讨论了骨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下是对每行的专业赏析:

论曰:骨虚者,酸疼不安,好倦;骨实者,苦烦热。凡骨虚实之应,主于肾膀胱,若其腑脏有病从骨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此句为全文的开篇,提出了骨病的分类与病因。骨虚指骨骼虚弱,表现为酸疼不安,容易疲倦;骨实则指骨骼内有实邪,表现为苦烦热。骨病的虚实与肾膀胱密切相关,若腑脏有病,可以从骨生热或寒的症状表现出来。

治骨虚,酸疼不安,好倦,主膀胱寒,虎骨酒方虎骨一具通炙,取黄焦汁尽,碎之如雀头大,酿米三石,曲四斗,水三石,如常酿酒法。所以加水曲者,其骨消曲而饮水,所以加之也。酒熟封头,五十日开,饮之。

此段描述了治疗骨虚的方法,即使用虎骨酒。虎骨酒的制作过程复杂,首先将虎骨炙烤,取其焦汁,然后与米、曲、水等一起酿酒。水曲的加入是为了帮助虎骨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使酒更加有效。

治骨实,苦酸疼烦热,煎方葛根汁生地黄汁赤蜜各一升麦门冬汁五合上四味相和搅调,微火上煎之三四沸,分三服。

此段介绍了治疗骨实的方法,即煎服葛根汁、生地黄汁、赤蜜和麦门冬汁的混合液。这种煎剂可以清热解毒,缓解骨实引起的苦酸疼烦热症状。

治骨髓中疼方芍药一斤生干地黄五斤虎骨四两上三味㕮咀,以清酒一斗渍三宿,曝干,复入酒中,如此取酒尽为度,捣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此方为治疗骨髓中疼痛的方法,使用了芍药、生干地黄和虎骨等药材。药材经过浸泡、晒干、再次浸泡的过程,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酒中,以达到治疗目的。

治骨髓冷疼痛方地黄一石取汁,酒二斗相搅重煎,温服,日三,补髓。

此方为治疗骨髓冷疼痛的方法,使用地黄汁和酒进行煎煮,温服。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可以补髓生血,缓解骨髓冷痛。

治虚劳冷,骨节疼痛无力方豉二升地黄八斤上二味再遍蒸,曝干为散,食后以酒一升进二方寸匕,日再服之。亦治虚热。

此方用于治疗虚劳冷和骨节疼痛无力,以及虚热症状。使用豉和地黄,通过蒸煮、晒干制成散剂,以酒送服,以达到治疗目的。

又方天门冬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一百日瘥。

此方为另一种治疗虚劳冷的方法,使用天门冬制成散剂,以酒送服。天门冬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虚劳冷的症状。

骨髓冷疼痛灸上廉七十壮,三里下三寸是穴。

此段介绍了通过灸法治疗骨髓冷疼痛的方法。上廉和三里是穴位,通过灸法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缓解骨髓冷痛的症状。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骨虚实第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06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