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精极第四-原文
论曰:凡精极者,通主五脏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脏六腑衰则形体皆极,眼视而无明,齿焦而发落,身体重则肾水生,耳聋,行步不正,凡阳邪害五脏,阴邪损六腑,阳实则从阴引阳,阴虚则从阳引阴,若阳病者主高,高则实,实则热,眼视不明,齿焦发脱,腹中满,满则历节痛,痛则宜泻于内;若阴病者主下,下则虚,虚则寒,体重则肾水生,耳聋,行步不正,邪气入内,行于五脏则咳,咳则多涕唾,面肿气逆,邪气逆于六腑,淫虚厥于五脏,故曰精极也。
所以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
善治精者,先治肌肤筋脉,次治六腑,若邪至五脏,已半死矣。
扁鹊曰:五阴气俱绝,不可治,绝则目系转,转则目精夺,为志先死,远至一日半日,非医所及矣。
宜须精研,以表治里,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疾皆瘥矣。
治精极实热,眼视无明,齿焦发落,形衰体痛,通身虚热,竹叶黄芩汤方
竹叶切,二升黄芩茯苓各三两甘草麦门冬大黄各二两生地黄切,一升生姜六两芍药四两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精极,五脏六腑俱损伤,虚热,遍身烦疼,骨中痛,烦闷方
生地黄汁二升麦门冬汁赤蜜各一升竹沥一合石膏八两人参芎桂心甘草黄芩麻黄各三两当归四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八味,取二升,去滓,下地黄等汁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五劳六极,虚羸心惊,尪弱,多魇忘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芍药桂心干姜各三两大枣五枚远志人参各二两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虚劳少精方
鹿角末,白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日三,十日大效。
又方浆水煮蒺藜子令熟,取汁洗阴,二十日知。
棘刺丸
治虚劳,诸气不足,梦泄失精方
棘刺干姜菟丝子各二两天门冬乌头小草防葵署预石龙芮枸杞子巴戟天萆薢细辛萎蕤石斛厚朴牛膝桂心各一两
上十八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
《深师方》以蜜杂鸡子白各半和丸,若患风痿痹气,体不便,热烦懑,少气,消渴,加萎蕤天门冬菟丝子;身黄汗,小便赤黄不利,加石龙芮枸杞子;关节腰背痛,加萆薢牛膝;寒中气胀,时泄,数唾吐呕,加厚朴干姜桂心;阴囊下湿,精少,小便余沥,加石斛,以意增之。
《古今录验》以干地黄代干姜,以麦门冬代天门冬,以杜仲代署预,以柏子仁代枸杞子,以苁蓉代萎蕤,用治男子百病,小便过多,失精。
治梦中泄精,尿后余沥,及尿精方
人参麦门冬赤石脂远志续断鹿茸各一两半茯苓龙齿磁石苁蓉各二两丹参韭子柏子仁各一两六铢干地黄三两
上十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
治虚损,小便白浊,梦泄方
韭子菟丝子车前子各一升附子芎各二两当归矾石各一两桂心一两
上八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
又方黄芪人参甘草干姜当归龙骨半夏芍药各二两大枣五十枚韭子五合
右十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服。
治小便失精及梦泄精,韭子散方
韭子麦门冬各一升菟丝子车前子各二合芎三两白龙骨三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甚者夜一服。
《肘后》用泽泻一两半。
枣仁汤
治大虚劳,梦泄精,茎核微弱,血气枯竭,或醉饱伤于房室,惊惕忪悸,小腹里急方。
枣核仁二合人参二两芍药桂心各一两黄芪甘草茯苓白龙骨牡蛎各二两生姜二斤半夏一升泽泻一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四升,一服七合,日三。若不能食,小腹急,加桂心六两。
韭子丸
治房室过度,精泄自出不禁,腰背不得屈伸,食不生肌,两脚苦弱方。
韭子一升甘草桂心紫石英禹余粮远志山茱萸当归天雄紫菀署预天门冬细辛茯苓昌蒲僵蚕人参杜仲白术干姜芎附子石斛各一两半苁蓉黄芪菟丝子干地黄蛇床子各二两干漆四两牛髓四两大枣五十枚
上三十一味末之,牛髓合白蜜枣膏合捣三千杵,空腹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再,可加至二十丸。
治梦泄失精方
韭子一升
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再,立效。
治虚劳尿精方
韭子二升稻米三升
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精溢同此。
又方石榴皮《外台》作柘白皮桑白皮切,各五合
上二味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干胶三两末之,以酒二升和,分温为三服,瘥止。
一方用鹿角胶。
又方新韭子二升,十月霜后来者,好酒八合渍一宿,明旦日色好,童子向南捣一万杵,平旦温酒五合服方寸匕,日二。
禁精汤
治失精羸瘦,酸削少气,目视不明,恶闻人声方。
韭子二升粳米一合
上二味合于铜器中熬之,米黄黑及热以好酒一斗投之,绞取汁七升,每服一升,日三,尽二剂。
羊骨汤
治失精多睡,目䀮䀮方。
羊骨一具生地黄白术各三斤桂心八两麦门冬人参芍药生姜甘草各三两茯苓四两厚朴阿胶桑白皮各一两大枣二十枚饴糖半斤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五斗煮羊骨,取三斗汁,去骨煮药取八升,汤成,下胶饴令烊,平旦服一升,后旦服一升。
虚劳尿精灸第七椎两旁各三十壮。
又灸第十椎两旁各三十壮。
又灸第十九椎两旁各二十壮。
又灸阳陵泉阴陵泉,各随年壮。
梦泄精灸三阴交二七壮,梦断神良。
内踝上大脉,并四指是。
丈夫梦失精,及男子小便浊难灸肾俞百壮。
男子阴中疼痛,溺血精出灸裂缺五十壮。
失精,五脏虚竭灸屈骨端五十壮。
阴上横骨中央,宛曲如却月中央是也,此名横骨。
男子虚劳失精,阴上缩,茎中痛灸大赫三十壮,穴在夹屈骨端三寸。
男子腰脊冷疼,溺多白浊灸脾募百壮。
男子失精,膝胫疼痛冷灸曲泉百壮,穴在膝内屈纹头。
男子虚劳失精,阴缩灸中封五十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精极第四-译文
论曰:凡是精通医术的人,能够掌握五脏六腑的疾病征候,如果五脏六腑衰弱,那么整个身体都会极度虚弱,眼睛看不清,牙齿干枯脱落,身体沉重是因为肾水不足,耳朵聋,走路不稳,阳邪侵害五脏,阴邪损害六腑,阳邪过实则从阴引阳,阴虚则从阳引阴,如果阳邪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高热则实,实则热,眼睛看不清,牙齿干枯头发脱落,腹部胀满,胀满则关节疼痛,疼痛则应该从内部泻下;如果阴邪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下寒,下寒则虚,虚则寒,身体沉重是因为肾水不足,耳朵聋,走路不稳,邪气侵入体内,在五脏中表现为咳嗽,咳嗽则多涕唾,面部浮肿,气逆,邪气逆行于六腑,导致五脏虚弱,这就是所说的精极衰竭。因此,身体虚弱时应该用气来温养,精气不足时应该用味道来补充。擅长治疗精气的人,首先治疗肌肤筋脉,然后治疗六腑,如果邪气侵入五脏,已经半死不活了。扁鹊说:五阴气都衰竭了,无法治疗,衰竭则目系转动,转动则目精失去,这是志先死的表现,远至一两天,不是医生所能治疗的。应该深入研究,外表治疗内在,左治右,右治左,以我知彼,疾病都能治愈。
治精极实热,眼视无明,齿焦发落,形衰体痛,通身虚热,竹叶黄芩汤方:竹叶切,二升黄芩茯苓各三两甘草麦门冬大黄各二两生地黄切,一升生姜六两芍药四两。上九味,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次服用。
治精极,五脏六腑俱损伤,虚热,遍身烦疼,骨中痛,烦闷方:生地黄汁二升麦门冬汁赤蜜各一升竹沥一合石膏八两人参芎桂心甘草黄芩麻黄各三两当归四两。上十二味,切碎,用七升水先煮八味,取二升,去渣,下地黄等汁煮取四升,分四次服用,每天三次,夜间一次。
治五劳六极,虚羸心惊,尪弱,多魇忘汤方:茯苓四两甘草芍药桂心干姜各三两大枣五枚远志人参各二两。上八味,切碎,用八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虚劳少精方:鹿角末,白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次服用七丸,每天三次,十天见效。
又方浆水煮蒺藜子令熟,取汁洗阴,二十日知。
棘刺丸:治虚劳,诸气不足,梦泄失精方:棘刺干姜菟丝子各二两天门冬乌头小草防葵署预石龙芮枸杞子巴戟天萆薢细辛萎蕤石斛厚朴牛膝桂心各一两。上十八味,研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每天三次。
《深师方》以蜜杂鸡子白各半和丸,若患风痿痹气,体不便,热烦懑,少气,消渴,加萎蕤天门冬菟丝子;身黄汗,小便赤黄不利,加石龙芮枸杞子;关节腰背痛,加萆薢牛膝;寒中气胀,时泄,数唾吐呕,加厚朴干姜桂心;阴囊下湿,精少,小便余沥,加石斛,以意增之。
《古今录验》以干地黄代干姜,以麦门冬代天门冬,以杜仲代署预,以柏子仁代枸杞子,以苁蓉代萎蕤,用治男子百病,小便过多,失精。
治梦中泄精,尿后余沥,及尿精方:人参麦门冬赤石脂远志续断鹿茸各一两半茯苓龙齿磁石苁蓉各二两丹参韭子柏子仁各一两六铢干地黄三两上十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每天两次,逐渐加至三十丸。
治虚损,小便白浊,梦泄方:韭子菟丝子车前子各一升附子芎各二两当归矾石各一两桂心一两。上八味,研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每天三次。
又方黄芪人参甘草干姜当归龙骨半夏芍药各二两大枣五十枚韭子五合。右十味,研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每天三次。
治小便失精及梦泄精,韭子散方:韭子麦门冬各一升菟丝子车前子各二合芎三两白龙骨三两。上六味,研末,酒服方寸匕,每天三次,不知稍增,甚者夜一服。
《肘后》用泽泻一两半。
枣仁汤:治大虚劳,梦泄精,茎核微弱,血气枯竭,或醉饱伤于房室,惊惕忪悸,小腹里急方:枣核仁二合人参二两芍药桂心各一两黄芪甘草茯苓白龙骨牡蛎各二两生姜二斤半夏一升泽泻一两。上十二味,切碎,用九升水煮取四升,每次服用七合,每天三次。若不能食,小腹急,加桂心六两。
韭子丸:治房室过度,精泄自出不禁,腰背不得屈伸,食不生肌,两脚苦弱方:韭子一升甘草桂心紫石英禹余粮远志山茱萸当归天雄紫菀署预天门冬细辛茯苓昌蒲僵蚕人参杜仲白术干姜芎附子石斛各一两半苁蓉黄芪菟丝子干地黄蛇床子各二两干漆四两牛髓四两大枣五十枚。上三十一味,研末,牛髓合白蜜枣膏合捣三千杵,空腹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每天两次,可加至二十丸。
治梦泄失精方:韭子一升,研末,酒服方寸匕,每天两次,立即见效。
治虚劳尿精方: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用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精溢同此。又方石榴皮《外台》作柘白皮桑白皮切,各五合。上二味,用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又方干胶三两末之,以酒二升和,分温为三服,瘥止。一方用鹿角胶。
又方新韭子二升,十月霜后来者,好酒八合渍一宿,明旦日色好,童子向南捣一万杵,平旦温酒五合服方寸匕,日二。
禁精汤:治失精羸瘦,酸削少气,目视不明,恶闻人声方:韭子二升粳米一合。上二味,合于铜器中熬之,米黄黑及热以好酒一斗投之,绞取汁七升,每次服用一升,每天三次,尽二剂。
羊骨汤:治失精多睡,目䀮䀮方:羊骨一具生地黄白术各三斤桂心八两麦门冬人参芍药生姜甘草各三两茯苓四两厚朴阿胶桑白皮各一两大枣二十枚饴糖半斤。上十五味,切碎,用五斗水煮羊骨,取三斗汁,去骨煮药取八升,汤成,下胶饴令烊,平旦服一升,后旦服一升。
虚劳尿精灸第七椎两旁各三十壮。
又灸第十椎两旁各三十壮。
又灸第十九椎两旁各二十壮。
又灸阳陵泉阴陵泉,各随年壮。
梦泄精灸三阴交二七壮,梦断神良。内踝上大脉,并四指是。
男人如果梦遗导致精液流失,以及男人小便混浊难以针灸治疗肾俞穴一百次。
男人阴部疼痛,尿中带血,精液流出,针灸治疗破裂的部位五十次。
精液流失,导致五脏虚弱,针灸治疗屈骨端的穴位五十次。
阴部上方横骨的中央,弯曲如同残月中央的位置,这叫做横骨。
男人因为虚劳导致精液流失,阴部收缩,阴茎疼痛,针灸治疗大赫穴三十次,穴位位于夹屈骨端三寸处。
男人腰脊部位冷痛,小便次数多且呈白色混浊,针灸治疗脾募穴一百次。
男人精液流失,膝盖和小腿疼痛发冷,针灸治疗曲泉穴一百次,穴位位于膝盖内侧的屈纹头。
男人因为虚劳导致精液流失,阴部收缩,针灸治疗中封穴五十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精极第四-注解
五脏六腑:指人体内的五个主要脏器和六个主要腑器,即心、肝、脾、肺、肾和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与各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精极:指身体极度虚弱,精气耗竭的状态。在中医理论中,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极意味着身体无法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阳邪:指由外邪引起的,具有温热性质的病邪。在中医理论中,阳邪容易损害五脏,导致高热、眼视不明等症状。
阴邪:指由外邪引起的,具有寒凉性质的病邪。在中医理论中,阴邪容易损害六腑,导致身体沉重、耳聋等症状。
阴虚:指人体阴液不足,导致身体出现干燥、热感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阴虚是导致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阳实:指体内阳气过盛,导致身体出现热感、烦躁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阳实是导致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节痛:指关节疼痛,多见于风湿病等。
泻于内:指通过泻下体内病邪来治疗疾病。
肌肤筋脉: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经络系统。
五阴气俱绝:指人体五阴气全部衰竭,是中医理论中极为严重的病状。
目系转:指眼睛的视神经发生病变。
目精夺:指视力严重下降。
志先死:指精神状态先于身体死亡,即精神极度衰弱。
表治里:指通过治疗体表症状来治疗体内疾病。
左治右,右治左:指通过治疗身体的左侧来治疗右侧的疾病,反之亦然,体现了中医的对称治疗原则。
瘥:指病愈。
竹叶黄芩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精极实热等症状。
竹叶:中药名,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黄芩:中药名,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茯苓:中药名,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甘草:中药名,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的功效。
麦门冬:中药名,具有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
大黄:中药名,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
生地黄:中药名,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生姜:中药名,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
芍药:中药名,具有养血调经、缓中止痛的功效。
㕮咀:古代的一种制药方法,即将药材捣碎。
去滓:指去除药液中的药渣。
分服:指将药液分成若干份,分次服用。
生地黄汁:指生地黄榨取的汁液。
麦门冬汁:指麦门冬榨取的汁液。
赤蜜:指红蜜,一种甜味剂。
竹沥:指竹子中的汁液,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石膏:中药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人参:中药名,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的功效。
芎:中药名,即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桂心:中药名,即肉桂心,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麻黄:中药名,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当归:中药名,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
其他中药名:如棘刺、菟丝子、天门冬、乌头、小草、防葵、署预、石龙芮、枸杞子、巴戟天、萆薢、细辛、萎蕤、石斛、厚朴、牛膝、桂心等,均为中药名,具有各自独特的药效。
丈夫:指成年男子,古代汉语中丈夫一词泛指男子。
梦失精:指在梦中失去精液,古代医学认为这是肾气不固的表现。
小便浊:指小便颜色混浊,可能是肾虚或湿热内蕴的表现。
难灸:指难以用艾灸治疗。
肾俞:中医穴位名,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穴位。
百壮:指艾灸时使用的艾条数量,壮是古代艾灸的单位。
男子阴中疼痛:指男性生殖器周围疼痛。
溺血精出:指排尿时伴有血液和精液。
灸裂缺:指用艾灸治疗裂开的伤口。
屈骨端:指骨头的弯曲部分。
横骨:中医穴位名,位于耻骨联合上方,是治疗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
虚劳失精:指因虚劳导致的失精,虚劳是中医术语,指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阴上缩:指阴部收缩。
茎中痛:指阴茎疼痛。
大赫:中医穴位名,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
脾募:中医穴位名,位于腹部,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
膝胫疼痛:指膝盖到小腿部位的疼痛。
冷:指感觉寒冷,可能是寒邪侵袭或气血不足的表现。
曲泉:中医穴位名,位于膝内侧,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重要穴位。
中封:中医穴位名,位于小腿内侧,是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肾脏方-精极第四-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篇,是对男子失精症状及其针灸治疗的描述。以下是对每行的专业赏析:
‘丈夫梦失精,及男子小便浊难灸肾俞百壮。’此句描述了男子因梦遗导致的精液流失,以及小便混浊的症状。‘肾俞’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穴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治疗肾虚、腰痛等症状的重要穴位。‘百壮’是指针灸时使用的壮数,即针刺的深度和次数。此句表明,通过针灸肾俞穴可以治疗因肾虚引起的失精和小便混浊。
‘男子阴中疼痛,溺血精出灸裂缺五十壮。’此句描述了男子阴部疼痛,伴有血精症状。‘裂缺’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穴位,位于会阴部,是治疗阴部疼痛、血精等症状的穴位。‘五十壮’是指针灸时使用的壮数。此句说明,通过针灸裂缺穴可以缓解阴部疼痛和血精症状。
‘失精,五脏虚竭灸屈骨端五十壮。’此句指出失精症状会导致五脏虚竭,‘屈骨端’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穴位,位于脚踝内侧,是治疗五脏虚弱的穴位。‘五十壮’是指针灸时使用的壮数。此句表明,通过针灸屈骨端穴可以补充五脏之气,治疗失精引起的五脏虚竭。
‘阴上横骨中央,宛曲如却月中央是也,此名横骨。’此句介绍了横骨穴的位置和形态。横骨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是治疗阴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宛曲如却月’形容横骨穴的形状,即弯曲如月亮。此句对于穴位定位和形态的描述,有助于针灸师准确找到穴位。
‘男子虚劳失精,阴上缩,茎中痛灸大赫三十壮,穴在夹屈骨端三寸。’此句描述了男子因虚劳导致的失精、阴部缩、茎中疼痛等症状,并指出治疗时应灸大赫穴,位于夹屈骨端三寸处。‘大赫’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穴位,具有温阳固精的作用。‘三十壮’是指针灸时使用的壮数。此句说明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和穴位定位。
‘男子腰脊冷疼,溺多白浊灸脾募百壮。’此句描述了男子腰脊冷痛,伴有尿频、尿白浊等症状,并指出治疗时应灸脾募穴,位于腹部。‘脾募’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穴位,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百壮’是指针灸时使用的壮数。此句说明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和穴位定位。
‘男子失精,膝胫疼痛冷灸曲泉百壮,穴在膝内屈纹头。’此句描述了男子因失精导致的膝胫疼痛、冷感等症状,并指出治疗时应灸曲泉穴,位于膝内屈纹头。‘曲泉’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穴位,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百壮’是指针灸时使用的壮数。此句说明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和穴位定位。
‘男子虚劳失精,阴缩灸中封五十壮。’此句描述了男子因虚劳导致的失精、阴部缩等症状,并指出治疗时应灸中封穴,位于小腿内侧。‘中封’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穴位,具有温阳固精的作用。‘五十壮’是指针灸时使用的壮数。此句说明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和穴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