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肺脏方-肺痿第六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肺脏方-肺痿第六-原文

论曰:寸口脉数,其人病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出,何也。

师曰:此为肺痿之病。

何从得之。

师曰:病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

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数被快药下,重亡津液,故得肺痿。

又寸口脉不出,而反发汗,阳脉早索,阴脉不涩,三焦踟蹰,入而不出。

阴脉不涩,身体反冷,其内反烦,多唾唇燥,小便反难,此为肺痿,伤于津液,便如烂瓜,下如豚脑,但坐发汗故也。

其病欲咳不得咳,咳出干沫,久久小便不利,其脉平弱。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溺,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

师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饮者,自愈。

自张口者,短气也。

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数,肺中冷,必眩,不渴不咳,上虚,其下不能制溲,甘草干姜汤以温其脏,服汤已小温覆之,若渴者属消渴,法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干姜二两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集验》、《肘后》有大枣十二枚。

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温温液液,甘草汤方《千金翼》名温液汤。

甘草二两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生姜甘草汤方

生姜五两甘草四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肺痿,吐涎沫不止,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

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皂荚一挺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肺胀,咳而上气,咽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麻黄汤方

麻黄芍药生姜仲景用干姜细辛桂心各三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石膏四两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仲景名此为小青龙加石膏汤,用甘草三两,为九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肺脏方-肺痿第六-译文

论曰:如果寸口脉跳动快,这个人就会咳嗽,而且嘴里会有粘稠的唾液和泡沫,这是为什么?

师曰:这是肺痿的病。是怎么得的?

师曰:病热在上焦,因为咳嗽而导致肺痿。也可能是由于出汗、呕吐、消渴、小便次数增多,或者大便困难,多次服用快速泻药,导致大量津液流失,所以得了肺痿。

又寸口脉不跳动,反而出汗,阳脉过早地寻找,阴脉不涩,三焦不畅,液体进不去也出不来。阴脉不涩,身体反而感到冷,内部感觉烦躁,多唾液嘴唇干燥,小便困难,这就是肺痿,损伤了津液,大便像烂瓜,小便像猪脑,这都是因为只是坐着发汗。

其病想要咳嗽却咳嗽不出来,咳出来的只有干沫,长时间小便不利,脉象平和而弱。肺痿吐唾沫而不咳嗽的人,不会感到口渴,一定会遗尿,小便次数增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上部虚弱不能控制下部,这是肺中寒冷,必定会头晕。

师曰:肺痿咳嗽唾液,咽喉干燥想要喝水的人,会自愈。如果张口呼吸,那是短气。

治肺痿多唾液,小便次数多,肺中寒冷,必定头晕,不口渴不咳嗽,上部虚弱,下部不能控制小便,可以用甘草干姜汤来温养内脏,服用汤药后稍微温暖身体,如果口渴,属于消渴病。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干姜二两。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集验》、《肘后》有大枣十二枚。

治肺痿唾液多,出血,心中温温液液,甘草汤方《千金翼》名温液汤。

甘草二两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生姜甘草汤方。

生姜五两,甘草四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肺痿,吐涎沫不止,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

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皂荚一挺,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肺胀,咳而上气,咽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麻黄汤方。

麻黄、芍药、生姜、仲景用干姜、细辛、桂心各三两半,半夏、五味子各半升,石膏四两。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仲景名此为小青龙加石膏汤,用甘草三两,为九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肺脏方-肺痿第六-注解

寸口脉数:寸口脉是中医脉诊中的一种,指的是手腕寸口处的脉象。数,指脉搏的频率快。寸口脉数意味着脉搏跳动较快,通常与体内有热邪有关。

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出: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出,指的是患者口中有浑浊的唾液和涎沫流出,这是肺痿的典型症状之一。

肺痿:肺痿是一种中医病名,指的是肺脏功能衰弱,不能正常进行呼吸和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

上焦:中医认为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指的是胸部以上部位,包括肺。

汗出:汗出是指人体通过汗腺排出体外的液体,中医认为汗出可以调节体温,但过度出汗会导致体液流失。

呕吐:呕吐是指胃内容物经口强力排出体外,中医认为呕吐与脾胃功能有关。

消渴:消渴是中医病名,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小便利数:小便便利数,指小便次数增多,且尿量较多。

便难:便难,即大便困难,中医认为与脾胃、大肠功能有关。

快药:快药,指具有强效作用的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副作用。

津液:津液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血液、体液等,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三焦:三焦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人体内负责气机运行的三个区域,位于胸腹部。

阳脉:阳脉,指与阳经相连的脉,如手太阴肺经的脉。

阴脉:阴脉,指与阴经相连的脉,如手太阴肺经的脉。

快药下:快药下,指使用快药后导致的腹泻。

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是中医方剂,由甘草和干姜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甘草汤:甘草汤是中医方剂,由甘草组成,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生姜甘草汤:生姜甘草汤是中医方剂,由生姜和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润肺止咳的作用。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是中医方剂,由桂枝、生姜、甘草、皂荚、大枣组成,具有温肺化痰的作用。

麻黄汤:麻黄汤是中医方剂,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组成,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肺脏方-肺痿第六-评注

论曰:寸口脉数,其人病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出,何也。

此段文字首先提出了一个医学问题,即寸口脉数(脉搏快速)伴随咳嗽,并伴有口中浊唾涎沫的症状。寸口脉是中医诊断中常用的脉象之一,通过观察脉搏的速率和强度来判断病情。作者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这些症状背后的病理机制。

师曰:此为肺痿之病。何从得之。

这里的“师”指的是古代医学专家,他直接给出了诊断结果,即肺痿。肺痿是中医术语,指的是肺脏功能衰弱,不能正常运化水液,导致痰液内生。接着,师询问了肺痿的成因,为后续的病理分析做了铺垫。

师曰:病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数被快药下,重亡津液,故得肺痿。

师进一步解释了肺痿的成因,认为病热在上焦,导致咳嗽,进而引发肺痿。同时,他还列举了其他可能的成因,如汗出、呕吐、消渴、小便不利或便难等,这些都与津液流失有关。快药下导致津液大伤,是肺痿形成的重要原因。

寸口脉不出,而反发汗,阳脉早索,阴脉不涩,三焦踟蹰,入而不出。

这里进一步描述了肺痿的脉象特征,寸口脉不出,即脉搏不显,但患者却出现发汗现象。阳脉早索,阴脉不涩,说明阴阳脉象失衡。三焦踟蹰,入而不出,表明三焦气机不畅。

阴脉不涩,身体反冷,其内反烦,多唾唇燥,小便反难,此为肺痿,伤于津液,便如烂瓜,下如豚脑,但坐发汗故也。

此段继续描述肺痿的症状,如身体反冷、多唾、唇燥、小便困难等。这些症状都与津液损伤有关,表现为体内津液不足,导致症状的产生。

其病欲咳不得咳,咳出干沫,久久小便不利,其脉平弱。

这里描述了肺痿的具体症状,如咳嗽困难、咳出干沫、小便不利等。脉象平弱,进一步印证了肺痿的诊断。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溺,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

此段讨论了肺痿的特殊情况,即不咳嗽但吐涎沫,患者不渴但遗溺,小便次数增多。这些症状与肺中寒冷有关,导致头部眩晕。

师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饮者,自愈。自张口者,短气也。

师提出了肺痿的自愈情况,即患者咳嗽、唾液多、咽喉干燥但想喝水,这种情况可能自愈。同时,张口呼吸可能是短气的表现。

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数,肺中冷,必眩,不渴不咳,上虚,其下不能制溲,甘草干姜汤以温其脏,服汤已小温覆之,若渴者属消渴,法甘草干姜汤方。

此段文字介绍了治疗肺痿的方法,即使用甘草干姜汤来温养内脏。如果患者口渴,可能属于消渴病,治疗方法同甘草干姜汤。

以下列举了多个治疗肺痿的方剂,包括甘草干姜汤、甘草汤、生姜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麻黄汤等,这些方剂都针对肺痿的不同症状和病理机制进行了治疗。

麻黄芍药生姜仲景用干姜细辛桂心各三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石膏四两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仲景名此为小青龙加石膏汤,用甘草三两,为九味。

最后,提到了麻黄汤的组成和用法,这是治疗肺胀的方剂,也涉及到肺部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仲景是古代著名医学家,他的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肺脏方-肺痿第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0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