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痔漏方-五痔第三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痔漏方-五痔第三-原文

论曰:夫五痔者,一曰牡痔,二曰牝痔,三曰脉痔,四曰肠痔,五曰血痔。

牡痔者,肛边如鼠乳,时时溃脓血出;牝痔者,肛肿痛生疮;脉痔者,肛边有疮痒痛;肠痔者,肛边核痛,发寒热;血痔者,大便清血,随大便污衣。

又五痔有气痔,寒温劳湿即发,蛇蜕皮主之;牡痔,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颇出见外,妨于更衣,鳖甲主之;牝痔《集验》作酒痔,从孔中起外肿,五六日自溃出脓血,猬皮主之;肠痔,更衣挺出,久乃缩,母猪左足悬蹄甲主之;脉痔,更衣出清血,蜂房主之。

五药皆下筛等分,随其病倍其主药,为三分,旦以井花水服半方寸匕,病甚者旦暮服之,亦可四五服。

禁寒冷食猪肉生鱼菜房室,惟得食干白肉,病瘥之后百日乃通房内。

又用药导下部,有疮纳药疮中,无疮纳孔中。

又用野葛烧末,刀圭纳药中,服药五日知,二十日若三十日愈。

痔痛通忌莼菜。

治五痔,众医所不能愈者方

秦艽白芷厚朴紫参乱发紫菀各一两雷丸藁本各二两石南虫各半两贯众三两猪后悬蹄十四枚虻虫半升

上十三味合捣下筛,以羊髓脂煎和,服如梧子,空腹饮下十五丸,日二,若剧者夜一服。

四日肛边痒止,八日脓血尽,鼠乳悉瘥,满六十日终身不复发,久服益善。

忌鱼猪肉等。

槐子丸

主燥湿痔,痔有雄雌,皆主之方。

槐子干漆吴茱萸根白皮各四两秦艽白芷桂心黄芩黄芪白敛牡蛎龙骨雷丸丁香木香蒺藜附子各二两

上十六味末之,蜜丸。饮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千金翼》无白敛。深师无黄芪,云:治苦暴有干燥肿痛者,有崩血无数者,有鼠乳附核者,有肠中烦痒者,三五年皆杀人,主忌饮酒及作劳,犯之即发。

小槐实丸

主五痔十年者方。

槐子三斤白糖二斤矾石流黄各一斤大黄干漆龙骨各十两

上七味捣筛四味,其二种石及糖并细切,纳铜器中一石米下蒸之,以绵绞取汁,以和药令作丸,并手丸之,大如梧子,阴干。酒服二十丸,日三,稍增至三十丸。

槐子酒

主五痔十年不瘥者方。

槐东南枝细剉,一石槐东南根剉,三石槐子二斗

上三味以大釜中安十六斛水煮取五斛,澄取清,更煎取一石六斗,炊两斛黍米,上曲二十斤酿之,搅令调,封泥七日,酒熟取清,饮适性,常令小小醉,合时更煮滓取汁。

淘米洗器不得用水,须知此事忌生水故也。

治痔,猬皮丸方

猬皮一具矾石当归连翘干姜附子续断黄芪各三两干地黄五两槐子三两

上十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再①,加至四十丸。亦治漏。《集验方》无矾石地黄。

治痔方

取槐耳赤鸡一斤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即是槐檽也。

又方以蒲黄水服方寸匕,日三,良妙。《外台》云:治肠痔每大便常有血者。

又方取桑耳作羹,空腹饱食之,三日食之。

猬皮丸

主崩中及痔方。

猬皮人参茯苓白芷槐耳干地黄禹余粮续断各三两蒲黄黄芪当归艾叶橘皮白敛甘草各二两白马蹄酒浸一宿,熬令黄牛角各四两鳗鲡鱼头二十枚猪悬蹄甲二十一枚,熬

上十九味末之,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再,稍加。

治痔下血及新产漏下方

好矾石一两附子一两

上二味末之,白蜜丸。酒服二丸如梧子,日三,稍加,不过数日便断,百日服之,终身不发。《崔氏方》有干姜一两。

治五痔十年不瘥方

涂熊胆,取瘥止,神良,一切方皆不及此。

又方七月七日多采槐子,熟捣取汁,纳铜器中,重绵密盖,著宅中高门上曝之二十日以上,煎成如鼠屎大,纳谷道中,日三。亦主瘘,百种疮。

又方取生槐白皮十两熟捣,丸如弹丸,绵裹纳下部中。此病常食萹竹叶及煮羹粥,大佳。

又方取三具鲤鱼肠,以火炙令香,以绵裹之,纳谷道中一食久,虫当出食鱼肠,数数易之,尽三枚瘥。一方炙肠令香,坐上虫出,经用有效。

又方虎头犀角

上二味各末之如鸡子大,和不中水猪脂大如鸡子,涂疮上,取瘥。

治五痔及脱肛方

槐白皮二两薰草辛夷甘草白芷各半两野葛六铢巴豆七枚漆子十枚桃仁十枚猪脂半斤

上十味㕮咀,煎三上三下,去滓,以绵沾膏,塞孔中,日四五过,虫死瘥,止痒痛,大佳。

治外痔方

真朱雄黄雌黄各一两竹茹三两猪膏一斤

上五味末之,纳猪膏中和调,又和乱发,切半鸡子大,东向煎三上三下,发焦出,盐汤洗,拭干敷之。亦治恶疮瘑疮。

治五痔方

取槐根煮,洗之。

又方用桃根煮洗。

又方猬皮方三指大,切熏黄枣大,末熟艾鸡子大

上三味,穿地作孔,调和取便,熏之口中,熏黄烟气出为佳,火气消尽即停,停三日将息,更熏之,凡三度永瘥。

勿犯风冷,羹臛将补,慎猪鸡等。

治痔下部出脓血,有虫,旁生孔窍方槐白皮一担剉,纳釜中煮令味极出,置大盆中,适寒温坐其中如浴状,虫悉出,冷又易之,不过二三即瘥。

治谷道痒痛,绕缘肿起,里许欲生肉突出方

槐白皮三升甘草三两大豆三升,以水七升急火煮取四

上三味以豆汁煮取二升,浸故帛薄之,冷即易之,日三五度。

治谷道痒痛,痔疮,槐皮膏方

槐皮楝实各五两,《外台》作尘豉甘草《删繁》用蜂房白芷各一两桃仁六十枚当归三两赤小豆二合

上七味㕮咀,以成煎猪膏一斤微火煎,白芷黄药成,摩疮上,日再,并导下部。

《删繁方》无当归,治肾劳虚,或酒醉当风所损,肾脏病所为肛门肿生疮,因酒劳伤,发泻清血,肛门疼痛,蜂房膏。

治谷道痛方

菟丝子熬黄黑,和鸡子黄以敷之,日二。

又方取杏仁熬令黄,捣作脂,以敷之。

治大便孔卒痛如鸟啄方

以大小豆各一斗和捣,纳两袋中,蒸之令热,更互坐之,瘥。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

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痔漏方-五痔第三-译文

论说:五痔分为五种,分别是牡痔、牝痔、脉痔、肠痔和血痔。牡痔是指肛门边像老鼠的奶头一样,经常溃烂流出脓血;牝痔是指肛门肿胀疼痛生疮;脉痔是指肛门边有疮,痒痛;肠痔是指肛门边有核痛,会发寒热;血痔是指大便时出血,血随大便污染衣物。另外,五痔中还有气痔,受寒热劳累湿气影响就会发作,用蛇蜕皮来治疗;牡痔,肉生长如老鼠的奶头在孔中,部分露出外面,影响排便,用鳖甲来治疗;牝痔在《集验》中称为酒痔,从孔中起外肿,五到六天自然溃烂流出脓血,用猬皮来治疗;肠痔,排便时突出,过一段时间再缩回去,用母猪左脚悬蹄甲来治疗;脉痔,排便时流出清血,用蜂房来治疗。这五种药都磨成粉末,按照病情增加主要药物,分为三份,早上用井水服下半方寸匕,病情严重的早晚服,也可以服四五次。禁忌吃冷食、猪肉、生鱼、蔬菜,以及房事,只能吃干白肉,病好后百日才能进行房事。另外,用药引导下部,有疮就将药放入疮中,没有疮就将药放入孔中。又用野葛烧成末,用刀圭量取药末放入药中,服药五天就知道效果,二十天到三十天就能治愈。痔疮痛时忌吃莼菜。

治疗五种痔疮,其他医生无法治愈的方子:秦艽、白芷、厚朴、紫参、乱发、紫菀各一两,雷丸、藁本各二两,石南虫各半两,贯众三两,猪后悬蹄十四枚,虻虫半升。这十三种药混合捣碎后过筛,用羊髓脂煎和,服用如梧子大小,空腹时服十五丸,一天两次,病情严重的晚上再服一次。四天后肛门痒止,八天后脓血尽,老鼠奶头状的痔疮都好了,满六十天终身不再复发,长期服用效果更好。忌吃鱼、猪肉等。

槐子丸:主要治疗干燥湿痒的痔疮,痔疮有雄雌之分,都可以用这个方子。槐子、干漆、吴茱萸根、白皮各四两,秦艽、白芷、桂心、黄芩、黄芪、白敛、牡蛎、龙骨、雷丸、丁香、木香、蒺藜、附子各二两。这十六种药研成末,用蜜做成丸子。服用二十丸如梧子大小,一天三次。《千金翼》中没有白敛。深师没有黄芪,说:治疗苦暴有干燥肿痛的,有崩血无数的,有老鼠奶头附核的,有肠中痒痛的,三五年都能致命,主要忌饮酒和劳累,犯了就会发作。

小槐实丸:主要治疗十年痔疮的方子。槐子三斤,白糖二斤,矾石、流黄各一斤,大黄、干漆、龙骨各十两。这七种药捣碎成粉末,其中两种石和糖切成细末,放入铜器中,加入一石米,蒸煮,用绵布绞取汁,和药做成丸子,用手揉成如梧子大小,阴干。用酒服二十丸,一天三次,逐渐增加到三十丸。

槐子酒:主要治疗十年不愈的痔疮的方子。槐东南枝细切,一石;槐东南根细切,三石;槐子二斗。这三种药放入大锅中,加入十六斛水煮取五斛,澄清后再次煎取一石六斗,煮两斛黍米,加入二十斤酒曲,搅拌使其均匀,封好泥巴,七天酒熟后取清酒,适量饮用,经常保持微微醉意,合时再煮渣取汁。淘米洗器不能用水,须知此事忌生水。

治痔疮,猬皮丸方:猬皮一具,矾石、当归、连翘、干姜、附子、续断、黄芪各三两,干地黄五两,槐子三两。这十种药研成末,用蜜做成丸子。服用如梧子大小十五丸,一天两次,增加到四十丸。也可以治疗漏。《集验方》中没有矾石和地黄。

治痔疮方:取槐耳、赤鸡一斤,研成末,服用方寸匕,一天三次。这就是槐檽。

又方:用蒲黄水服方寸匕,一天三次,效果很好。《外台》说:治疗肠痔,每大便常有血。

又方:取桑耳做羹,空腹饱食之,三天吃。

猬皮丸:主要治疗崩中和痔疮的方子。

治痔疮下血及新产漏下方:好矾石一两,附子一两。这两种药研成末,用白蜜做成丸子。用酒服二丸如梧子大小,一天三次,逐渐增加,不超过几天就会断血,百日服用,终身不再发作。《崔氏方》中有干姜一两。

治五痔十年不愈方:涂熊胆,直到病好为止,效果神奇,所有方子都比不上这个。

又方:七月七日多采槐子,熟捣取汁,放入铜器中,用重绵密盖,放在宅中高门上晒二十天以上,煎成如鼠屎大小,放入谷道中,一天三次。也可以治疗瘘管,百种疮。

又方:取生槐白皮十两,熟捣,做成如弹丸大小,用绵包裹放入下部中。这种病经常吃萹竹叶和煮的羹粥,非常好。

又方:取三具鲤鱼肠,用火烤香,用绵包裹,放入谷道中,吃一段时间,虫会出来吃鱼肠,频繁更换,吃完三枚就痊愈。一方是烤香肠,坐在上面虫会出来,经常使用有效。

又方:虎头犀角。这两种药研成末,和不含水的猪脂做成如鸡蛋大小,涂在疮上,直到病好。

治五痔及脱肛方:槐白皮二两,薰草、辛夷、甘草、白芷各半两,野葛六铢,巴豆七枚,漆子十枚,桃仁十枚,猪脂半斤。这十种药切碎,煎三次,去渣,用绵沾膏,塞入孔中,一天四五次,虫死病好,止痒痛,效果很好。

治外痔方:真朱、雄黄、雌黄各一两,竹茹三两,猪膏一斤。这五种药研成末,放入猪膏中调和,再加入乱发,切成半鸡蛋大小,向东煎三次,头发焦黄后取出,用盐水洗,擦干敷上。也可以治疗恶疮、瘰疬。

治五痔方:取槐根煮,洗之。

又方:用桃根煮洗。

又方:猬皮方,三指大,切熏黄枣大,末熟艾鸡子大。

上三味,穿地作孔,调和取便,熏之口中,熏黄烟气出为佳,火气消尽即停,停三日将息,再熏之,共三次永愈。勿犯风冷,羹粥将补,慎猪鸡等。

治痔疮下部出脓血,有虫,旁生孔窍方:槐白皮一担,切碎,放入锅中煮,味道极出,放入大盆中,适当温度坐其中如沐浴状,虫都会出来,冷了再换,不超过两三次就痊愈。

治谷道痒痛,绕缘肿起,里许欲生肉突出方:槐白皮三升,甘草三两,大豆三升,用水七升,急火煮取四升。

上三味,用豆汁煮取二升,浸泡旧布,冷了就换,一天三五次。

治谷道痒痛,痔疮,槐皮膏方:槐皮、楝实各五两,《外台》作尘豉、甘草《删繁》用蜂房、白芷各一两,桃仁六十枚,当归三两,赤小豆二合。

将七种药材混合研磨,然后用来煎制一斤猪脂膏,用微火慢慢煎煮,等到白芷和黄药煎成后,涂抹在疮口上,每天两次,并且用导便的方法来帮助下部恢复。

《删繁方》中没有当归,它可以治疗肾劳虚弱的症状,或者是因为酒醉后受到风吹所造成的伤害,治疗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肛门肿生疮,因为酒色过度或劳累损伤,导致腹泻和清澈的血液,以及肛门疼痛,可以使用蜂房膏。

治疗谷道疼痛的方法:将菟丝子炒至黄黑色,与鸡蛋黄混合后敷在患处,每天两次。

另一种方法:取杏仁炒至黄色,捣碎成油脂状,然后敷在患处。

治疗大便孔突然剧痛如鸟啄的方法:将大小豆各一斗混合捣碎,放入两个袋子中,蒸热后交替坐在上面,疼痛就会减轻。

对于久患冷症的五痔便血,可以通过在脊中灸百壮来治疗。

对于五痔便血失屎的情况,可以通过灸回气百壮来治疗,穴位位于脊穷骨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痔漏方-五痔第三-注解

五痔:中医术语,指肛门周围的五种痔疮,包括牡痔、牝痔、脉痔、肠痔和血痔。

牡痔:指肛门边缘的痔疮,症状为肛门边缘如鼠乳状,时有溃脓血出。

牝痔:指肛门肿痛生疮的痔疮。

脉痔:指肛门边缘有疮痒痛的痔疮。

肠痔:指肛门边缘核痛,伴有寒热的痔疮。

血痔:指大便时伴有清血,血随大便污衣的痔疮。

气痔:指因寒温劳湿引起的痔疮。

蛇蜕皮:蛇的蜕皮,中医认为有收敛生肌的作用。

鳖甲:鳖的甲壳,中医认为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猬皮:刺猬的皮,中医认为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母猪左足悬蹄甲:母猪左脚的蹄甲,中医认为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蜂房:蜜蜂的巢房,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秦艽: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祛风湿的作用。

白芷:中药名,具有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疮疡等。

厚朴: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

紫参: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乱发:乱蓬蓬的头发,中医认为有收敛生肌的作用。

紫菀: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润肺止咳、解毒消肿的作用。

雷丸: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

藁本: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

石南虫:一种昆虫,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贯众: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

猪后悬蹄:猪的后蹄,中医认为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虻虫:一种昆虫,中医认为有破血逐瘀的作用。

羊髓脂:羊的骨髓油,中医认为有润燥通便的作用。

梧子:梧桐子的种子,中医认为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槐子:槐树的种子,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干漆:漆树的干树皮,中医认为有破血逐瘀的作用。

吴茱萸: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温中止泻、散寒止痛的作用。

白皮:植物的皮,中医认为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桂心:肉桂的心部,中医认为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黄芩: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黄芪: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作用。

白敛: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牡蛎:一种贝类,中医认为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作用。

龙骨:一种矿物,中医认为有收敛固涩、镇静安神的作用。

丁香:一种香料,中医认为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的作用。

木香: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

蒺藜: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的作用。

附子: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作用。

野葛: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作用。

巴豆: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泻下逐水、破血散结的作用。

漆子:漆树的种子,中医认为有破血逐瘀的作用。

桃仁:桃子的核仁,中医认为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作用。

猪脂:猪的脂肪,中医认为有润燥通便的作用。

矾石:一种矿物,中医认为有收敛止血、燥湿止痒的作用。

干姜: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作用。

槐耳:槐树的木耳,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赤鸡:红色的鸡,中医认为有补益气血的作用。

蒲黄: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的作用。

桑耳:桑树的木耳,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

熊胆:熊的胆汁,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

生槐白皮:槐树的白色树皮,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萹竹叶: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

鲤鱼肠:鲤鱼的肠,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虎头犀角:犀牛的角,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薰草: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

辛夷: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

真朱:朱砂,一种矿物,中医认为有镇惊安神、清热解毒的作用。

雄黄:一种矿物,中医认为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作用。

雌黄:一种矿物,中医认为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作用。

竹茹:竹子的叶鞘,中医认为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作用。

槐根:槐树的根,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桃根:桃树的根,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熏黄:一种矿物,中医认为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作用。

枣大:像枣子那么大。

艾:一种草药,中医认为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

故帛:旧布,中医认为有收敛生肌的作用。

豆汁:豆类煮制后的汁液,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槐皮膏:以槐皮为主要成分的药膏,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楝实:楝树的果实,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

尘豉:尘土中的豆鼓,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赤小豆:一种豆类,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

七味㕮咀:指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状,再根据需要配比使用。㕮咀是古代对研磨药物的称呼。

煎猪膏:猪脂炼制而成的膏状物,常用于外敷,具有润肤、生肌的作用。

微火煎:用微弱火候进行煎煮,以避免药物过度加热而失去药效。

黄药:这里可能指的是黄连,是一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中药,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热毒病等。

摩疮上:将药物涂抹在疮口上。

日再:每天两次。

导下部:导引下半身,可能指进行一些有助于下半身健康的锻炼或按摩。

删繁方:古代方剂书籍中的一种,删繁方通常是指简化了原有方剂的成分和制作方法。

当归:中药名,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月经不调等。

肾劳虚:指肾脏虚弱,常见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酒醉当风所损:指酒后受风,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肾脏病所为肛门肿生疮: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生疮。

因酒劳伤,发泻清血,肛门疼痛:酒后劳累过度,可能导致腹泻、便血和肛门疼痛。

蜂房膏:蜂房制成的膏状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菟丝子:中药名,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阳痿早泄等。

熬黄黑:将菟丝子炒至黄色或黑色,以增强其药效。

鸡子黄:鸡蛋的蛋黄,具有养血润燥、滋阴养胃的功效。

杏仁:中药名,具有润肺止咳、平喘润肠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便秘等。

脂:指脂肪,这里指杏仁熬制后的油脂。

大小豆:指大豆和绿豆,都是常见的豆类,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瘥:病愈,康复。

久冷五痔:长期受寒导致的痔疮。

便血:大便中混有血液。

灸脊中百壮:用艾灸在脊中穴位上施灸,每次灸一百壮,以治疗痔疮和便血。

回气百壮:用艾灸在回气穴位上施灸,每次灸一百壮,以恢复气血。

脊穷骨:指人体背部的一个穴位,具体位置可能需要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来确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痔漏方-五痔第三-评注

上七味㕮咀,以成煎猪膏一斤微火煎,白芷黄药成,摩疮上,日再,并导下部。

此句描述了一种治疗疮疡的方剂。‘上七味’指的是组成该方剂的七种药材,‘㕮咀’是一种古医术,指将药材捣碎后煎煮。‘猪膏’即猪油,‘微火煎’表示用小火慢慢煎煮,以避免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被破坏。‘白芷’和‘黄药’是两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功效的药材,适用于治疗疮疡。‘摩疮上’是指将煎好的药膏涂抹在疮疡上,‘日再’表示每天涂抹两次,‘并导下部’可能是指同时治疗下部的症状,如痔疮等。

《删繁方》无当归,治肾劳虚,或酒醉当风所损,肾脏病所为肛门肿生疮,因酒劳伤,发泻清血,肛门疼痛,蜂房膏。

此句中,《删繁方》可能是指一种古代医学著作。‘无当归’说明该方剂中没有使用当归这种药材。‘治肾劳虚’指的是治疗肾虚,‘或酒醉当风所损’描述了可能由于酒后受风导致的损伤。‘肾脏病所为肛门肿生疮’说明该方剂适用于治疗因肾脏疾病引起的肛门肿疮。‘因酒劳伤,发泻清血,肛门疼痛’列举了该病症的一些症状,‘蜂房膏’则是一种治疗此病症的药物。

治谷道痛方

‘治谷道痛方’是标题,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关于治疗谷道(即肠道)疼痛的方剂。

菟丝子熬黄黑,和鸡子黄以敷之,日二。

此句描述了一种治疗谷道疼痛的方剂。‘菟丝子’是一种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药材,‘熬黄黑’表示将菟丝子熬煮至黄色或黑色。‘和鸡子黄以敷之’是指将熬好的菟丝子与鸡蛋黄混合后敷在患处,‘日二’表示每天敷两次。

又方取杏仁熬令黄,捣作脂,以敷之。

此句提供了另一种治疗谷道疼痛的方剂。‘又方’表示这是另一种方剂。‘杏仁’是一种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功效的药材,‘熬令黄’是指将杏仁熬煮至黄色。‘捣作脂’表示将熬好的杏仁捣碎成油脂状,‘以敷之’是指将油脂状物质敷在患处。

治大便孔卒痛如鸟啄方

‘治大便孔卒痛如鸟啄方’是标题,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关于治疗大便孔(即肛门)突然剧痛的方剂,‘如鸟啄’形容疼痛剧烈。

以大小豆各一斗和捣,纳两袋中,蒸之令热,更互坐之,瘥。

此句描述了一种治疗大便孔剧痛的方剂。‘以大小豆各一斗和捣’表示将大小豆各一斗混合后捣碎。‘纳两袋中’是指将捣碎的豆子装入两个袋子中。‘蒸之令热’表示将袋子蒸热。‘更互坐之’是指交替坐在装有热豆的袋子上,以缓解疼痛。‘瘥’表示疼痛得到缓解。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

此句描述了一种治疗久患五痔(痔疮)并伴有便血的疗法。‘久冷’可能是指痔疮长期困扰,‘五痔’指的是痔疮的不同类型。‘便血’是指排便时伴有出血。‘灸脊中百壮’是指用艾灸的方法在脊柱中段施灸一百壮,以治疗痔疮。

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此句描述了另一种治疗五痔便血并伴有失屎(大便失禁)的疗法。‘五痔便血失屎’与前一句类似,指的是痔疮引起的便血和失禁。‘灸回气百壮’是指用艾灸的方法在特定穴位施灸一百壮,以恢复气血。‘穴在脊穷骨上’指的是施灸的穴位位于脊柱穷骨(即骶骨)上。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痔漏方-五痔第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0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