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原文
论曰:热结中焦则为坚,热结下焦则为溺血,令人淋闭不通。此多是虚损之人,服大散,下焦客热所为,亦有自然下焦热者,但自少,可善候之。
凡气淋之为病,溺难涩,常有余沥。
石淋之为病,茎中痛,溺不得卒出,治之如气淋也。
膏淋之为病,尿似膏自出,治之如气淋也。
劳淋之为病,劳倦即发,痛引气冲下,治与气淋同。
热淋之为病,热即发,甚则尿血,余如气淋方。
凡人候鼻头色黄,法小便难也。
治下焦结热,小便赤黄不利,数起出少,茎痛或血出,温病后余热及霍乱后当风取凉,过度饮酒,房劳,及行步冒热,冷饮逐热,热结下焦及散石热动,关格,小腹坚,胞胀如斗,诸有此淋,皆悉治之立验,地肤子汤方
地肤子三两知母黄芩猪苓瞿麦枳实一作松实升麻通草葵子海藻各二两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大小便皆闭者,加大黄三两;女人房劳,肾中有热,小便难不利,小腹满痛,脉沉细者,加猪肾一具。崔氏云:若加肾,可用水一斗半先煮肾,取一斗汁,然后纳药煎之。《小品方》不用枳实。
治百种淋,寒淋热淋劳淋,小便涩,胞中满,腹急痛方。
通草石韦王不留行甘草各二两滑石瞿麦白术芍药冬葵子各三两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五服。《古今录验》有当归二两,治下筛,以麦粥清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栝楼根滑石石韦各二两
上三味治下筛,大麦饮服方寸匕,日三。
治诸种淋方
葵根八两大麻根五两甘草一两石首鱼头石三两通草二两茆根三两贝子五合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亦主石淋。
又方细白沙三升熬令极热,以酒三升淋取汁,服一合。
又方榆皮一斤车前子冬瓜子各一升鲤鱼齿桃胶通草地脉各二两瞿麦四两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治淋痛方
滑石四两贝子七枚,烧碎茯苓白术通草芍药各二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十日瘥。
又方葵子五合茯苓白术当归各二两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猪脂酒服三合,日三,小儿服一合,腊月者。
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方
通草茯苓各三两葶苈二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蒲黄滑石等分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小便不通利,膀胱胀,水气流肿方
水上浮萍曝干,末,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小便不通方
滑石三两葵子榆白皮各一两
上三味治下筛,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以散二方寸匕和,分二服,即通。
又方水四升洗甑带取汁,煮葵子,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胡燕屎豉各一合和捣,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服。
又方发去垢烧末一升,葵子一升,以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石首鱼头石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石槽塞灰匕许,井华水服之,日三。
又方鲤鱼齿烧灰,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服车前子末方寸匕,日三,百日止。
治卒不得小便方
车前草一把桑白皮半两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吞鸡子白,立瘥。《葛氏》云:吞黄。
治妇人卒不得小便方
杏仁二七枚熬末,服之,立下。
又方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立通,血出,四五度服之。
治黄疸后小便淋沥方
猪肾一具,切茯苓一斤瞿麦六两车前根切,三升黄芩三两泽泻地肤子各四两椒目三合,绵裹
上八味㕮咀,以水二斗煮车前,取一斗六升,去滓下肾,煮取一斗三升,去肾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气淋方
水三升煮舡底苔如鸭子大,取二升,顿服。
又方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纳盐一合,顿服。亦可单煮豉汁服。
又方水一斗煮比轮钱三百文,取三升,温服之。
又方捣葵子末,汤服方寸匕。
又方空腹单茹蜀葵一满口,止。
又方熬盐热熨少腹,冷复易。亦治小便血。《肘后方》治小便不通。
又方脐中著盐,灸之三壮。《葛氏》云:治小便不通。
气淋灸关元五十壮,又灸夹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壮。
治石淋方
车前子二升绢袋盛,水九升煮取三升,顿服之,石即出。先经宿不得食。《备急方》云:治热淋。
又方取浮石使满一手,下筛,以水三升、醋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石出。亦治嗽,淳酒煮之。
又方桃胶枣许大,夏以三合冷水、冬以三合汤和一服,日三,当下石子如豆,卵石尽,止。亦治小便出血。
石淋,脐下三十六种病,不得小便灸关元三十壮,又灸气门三十壮。
石淋,小便不得灸水泉三十壮,足大敦是也。
治膏淋方
捣葎草汁二升、醋二合和,空腹顿服之,当尿小豆汁也。又浓煮汁饮,亦治淋沥。《苏澄》用疗尿血。
治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结以为淋,劳结为血淋,热结为肉淋,小便不通,茎中痛及小腹痛不可忍者方
滑石王不留行冬葵子桂心通草车前子各二分甘遂一分石韦四分
上八味治下筛,服方寸匕,以麻子饮五合和服,日三,尿沙石出也。一方加榆白皮三分。
劳淋灸足太阴百壮,在内踝上三寸,三报之。
治热淋方
葵根一升,冬用子,夏用苗,切大枣二七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热,加黄芩一两;出难,加滑石二两;末血者,加茜根三两;痛者,加芍药二两。加药,水亦加之。
又方白茆根切四斤,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
又方常煮冬葵根作饮服之。
治血淋,小便碜痛方
鸡苏二两滑石五两生地黄半斤小蓟根一两竹叶一把通草五两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不利。
治血淋,石韦散方
石韦当归蒲黄芍药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以水五升煮生大麻根十枚,取二升,顿服之。亦治小便出血。
又方以水四升煮大豆叶一把,取二升,顿服之。
又方以水三升煮葵子一升,取汁,日三服。亦治虚劳尿血。
血淋灸丹田,随年壮,又灸伏留五十壮,一云随年壮。
五淋,不得小便灸悬泉十四壮,穴在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是中封之别名。
五淋灸大敦三十壮。
卒淋灸外踝尖七壮。
淋病,不得小便,阴上痛灸足太冲五十壮。
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
腹中满,小便数数起灸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壮。小儿以意减之。
治遗尿,小便涩方
牡蛎鹿茸各四两桑耳三两阿胶二两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日二。《古今录验》云:无桑耳。
又方防己葵子防风各一两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散服亦佳。
遗溺灸遗道夹玉泉五寸,随年壮,又灸阳陵泉,随年壮,又灸足阳明,随年壮。
遗溺失禁,出不自知灸阴陵泉,随年壮。
治小便失禁方
以水三升煮鸡肠,取一升,分三服。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壮,又灸行间七壮。
治失禁不觉尿方
豆酱汁和灶突墨如豆大,纳尿孔中。《范汪方》治胞转,亦治小儿。
治尿床方
取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即开取中水顿服之,立瘥。
又方取鸡肶胵一具并肠烧末,酒服,男雌女雄。
又方取羊胞盛水满中,炭火烧之尽,肉空腹食之,不过四五顿,瘥。
又方以新炊热饭一盏,写尿床处拌之,收与食之,勿令知,良。
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
又灸脐下横纹七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译文
论述说:热结在中间的焦,就会形成坚硬的病症;热结在下焦,就会导致溺血,使人淋闭不通。这种情况大多是身体虚弱的人,服用大剂量的散剂,下焦客热所致,也有自然下焦热的人,只是较少,可以好好观察。
凡是气淋这种病,尿难而涩,常常有剩余的沥液。石淋这种病,茎中疼痛,尿不能一次性排出,治疗方法与气淋相同。膏淋这种病,尿液像膏一样自行流出,治疗方法与气淋相同。劳淋这种病,劳累就会发作,疼痛会牵引到气冲下,治疗方法与气淋相同。热淋这种病,热就会发作,严重时会有尿血,其他症状与气淋相似。
凡是观察鼻头颜色发黄,预示着小便困难。
治疗下焦结热,小便赤黄不利,次数多但尿量少,茎中疼痛或出血,温病后的余热以及霍乱后受凉,过度饮酒,房事过度,以及行走时冒热,冷饮驱热,热结在下焦及散石热动,关格,小腹坚硬,胞胀如斗,所有这些淋病,都可以立即治疗见效,地肤子汤方。
地肤子三两,知母、黄芩、猪苓、瞿麦、枳实(或松实)、升麻、通草、葵子、海藻各二两。
以上十味药,先捣碎,然后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大小便都闭塞的人,加大黄三两;女人房事过度,肾中有热,小便困难不利,小腹满痛,脉沉细的人,加猪肾一具。崔氏说:如果加肾,可以先用水一斗半煮肾,取一斗汁,然后加入其他药物煎煮。《小品方》中不用枳实。
治疗各种淋病,寒淋、热淋、劳淋,小便涩,胞中满,腹急痛的方子。
通草、石韦、王不留行、甘草各二两,滑石、瞿麦、白术、芍药、冬葵子各三两。
以上九味药,先捣碎,然后用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五次服用。《古今录验》中还有当归二两,研成粉末,用麦粥清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栝楼根、滑石、石韦各二两。
以上三味药,研成粉末,用大麦饮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葵根八两,大麻根五两,甘草一两,石首鱼头石三两,通草二两,茆根三两,贝子五合。
以上七味药,先捣碎,然后用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分五次服用,一天三次,晚上两次。也可用于治疗石淋。
又有方子:细沙三升,熬至极热,用酒三升淋取汁,服一合。
又有方子:榆皮一斤,车前子、冬瓜子各一升,鲤鱼齿、桃胶、通草、地脉各二两,瞿麦四两。
以上八味药,先捣碎,然后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滑石四两,贝子七枚,烧碎,茯苓、白术、通草、芍药各二两。
以上六味药,研成粉末,用酒服方寸匕,一天两次,十天后病愈。
又有方子:葵子五合,茯苓、白术、当归各二两。
以上四味药,先捣碎,然后用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服用,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猪脂酒服三合,一天三次,小孩服一合,腊月制作的。
治疗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的方子。
通草、茯苓各三两,葶苈二两。
以上三味药,研成粉末,用水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蒲黄、滑石等量。
以上二味药,研成粉末,用酒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治疗小便不通利,膀胱胀,水气流肿的方子。
水上浮萍晒干,研成末,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治疗小便不通的方子。
滑石三两,葵子、榆白皮各一两。
以上三味药,研成粉末,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用散二方寸匕和,分两次服用,即通。
又有方子:水四升,洗甑带取汁,煮葵子,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又有方子:胡燕屎一合,和捣,制成如梧子大小的丸,服三丸,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头发去垢烧成末一升,葵子一升,用饮料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石首鱼头石末,用水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石槽塞灰少许,井华水服之,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鲤鱼齿烧灰,末,酒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又有方子:服车前子末方寸匕,一天三次,百日止。
治疗突然不能小便的方子。
车前草一把,桑白皮半两。
以上二味药,先捣碎,然后用水三升煎取一升,一次服完。
又有方子:吞鸡蛋清,立即见效。《葛氏》说:吞黄鸡蛋清。
治疗妇女突然不能小便的方子。
杏仁二十七枚,熬成末,服之,立即见效。
又有方子:紫菀末,用井华水服三指撮,立即通便,出血,四五次服之。
治疗黄疸后小便淋沥的方子。
猪肾一具,切,茯苓一斤,瞿麦六两,车前根切,三升,黄芩三两,泽泻、地肤子各四两,椒目三合,绵裹。
以上八味药,先捣碎,然后用水二斗煮车前,取一斗六升,去渣下猪肾,煮取一斗三升,去肾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气淋的方子。
水三升,煮船底苔如鸭子大,取二升,一次服完。
又有方子: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渣,加入盐一合,一次服完。也可以单独煮豉汁服。
又有方子:水一斗,煮铜钱三百文,取三升,温服之。
又有方子:捣葵子末,汤服方寸匕。
又有方子:空腹单吃蜀葵一满口,即止。
又有方子:熬盐热熨小腹部,冷了再换。也可治疗小便出血。《肘后方》治疗小便不通。
又有方子:脐中放盐,灸三壮。《葛氏》说:治疗小便不通。
气淋灸关元五十壮,再灸夹玉泉相距一寸半三十壮。
治疗石淋的方子。
车前子二升,用绢袋装,水九升煮取三升,一次服完,石头即出。先不要吃东西。《备急方》说:治疗热淋。
又有方子:取浮石使满一手,研成粉末,用三升水、一升醋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超过三次石头即出。也可治疗咳嗽,用纯酒煮之。
又有方子:桃胶如枣大小,夏天用三合冷水、冬天用三合汤和一服,一天三次,大便下石子如豆大小,卵石全下,即止。也可治疗小便出血。
石淋,脐下三十六种病,不能小便,灸关元三十壮,再灸气门三十壮。
石淋,小便不通,灸水泉三十壮,足大敦是也。
治疗膏淋的方子。
捣葎草汁二升、醋二合和,空腹一次服完,当尿出小豆汁。又浓煮汁饮,也可治疗淋沥。《苏澄》用来治疗尿血。
治疗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结以为淋,劳结为血淋,热结为肉淋,小便不通,茎中痛及小腹痛难以忍受的方子。
滑石、王不留行、冬葵子、桂心、通草、车前子各二分,甘遂一分,石韦四分。
以上八味药,研成粉末,服方寸匕,用麻子饮五合和服,一天三次,尿出沙石。
一方加榆白皮三分。
劳淋灸足太阴百壮,在内踝上三寸,三报之。
治疗热淋的方子。
葵根一升,冬天用子,夏天用苗,切大枣二十七枚。
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两次服用。热,加黄芩一两;出难,加滑石二两;出血,加茜根三两;痛,加芍药二两。加药,水也要相应增加。
又一个方子是取白茅根四斤,用一斗五升水煮取五升,服用一升,一天三次,晚上两次。
又一个方子是经常煮冬葵根作为饮料服用。
治疗血淋,小便涩痛的方子:鸡苏二两,滑石五两,生地黄半斤,小蓟根一两,竹叶一把,通草五两。这六味药研碎,用九升水煎取三升,去渣,分三次温服。
治疗血淋,石韦散方:石韦、当归、黄芩、芍药各等分。这四味药研成粉末,用酒服下一方寸匕,一天三次。
又一个方子是用五升水煮生大麻根十枚,取二升,一次服下。也可以治疗小便出血。
又一个方子是用四升水煮大豆叶一把,取二升,一次服下。
又一个方子是用三升水煮葵子一升,取汁,一天三次服用。也可以治疗虚劳尿血。
血淋用艾灸丹田,根据年龄决定壮数,再灸伏留五十壮,又说根据年龄决定壮数。
五淋,小便不通用艾灸悬泉十四壮,穴位在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即中封的别名。
五淋用艾灸大敦三十壮。
急性淋病用艾灸外踝尖七壮。
淋病,小便不通,阴部疼痛用艾灸足太冲五十壮。
淋病,九部诸疾用艾灸足太阳五十壮。
腹部胀满,小便频繁用艾灸玉泉下一寸,名为尿胞,又名屈骨端,灸二七壮。小儿根据情况减少灸数。
治疗遗尿,小便涩的方子:牡蛎、鹿茸各四两,桑耳三两,阿胶二两。这四味药研碎,用七升水煮取二升,分两次服用,一天两次。
又一个方子是防己、葵子、防风各一两。这三种药研碎,用五升水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用。也可以散服。
遗尿用艾灸遗道夹玉泉五寸,根据年龄决定壮数,再灸阳陵泉,根据年龄决定壮数,再灸足阳明,根据年龄决定壮数。
遗尿失禁,不自觉出尿用艾灸阴陵泉,根据年龄决定壮数。
治疗小便失禁的方子:用三升水煮鸡肠,取一升,分三次服用。
小便失禁用艾灸大敦七壮,再灸行间七壮。
治疗失禁不觉尿的方子:用豆酱汁和灶突墨如豆大,放入尿孔中。
治疗尿床的方子:取羊肚装满水,用线绑两头煮熟,打开取出中间的水一次服下,立刻见效。
又一个方子是取鸡肶胵一具和肠烧成末,用酒服用,男性用雌鸡,女性用雄鸡。
又一个方子是取羊胞装满水,用炭火烧尽,空腹吃肉,不过四五顿,病就好。
又一个方子是用新煮的热饭一盏,拌上尿床处,收起来吃,不要让人知道,效果很好。
尿床时垂下手两髀上,手指头上有凹陷处灸七壮。
再灸脐下横纹七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注解
热结:指热邪在体内结聚,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热病症状。
中焦:中医术语,指人体消化系统中的脾胃部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坚:指坚硬,此处指热结中焦导致身体某部位变硬。
下焦:中医术语,指人体下腹部和生殖系统。
溺血:指尿液中混有血液。
淋闭不通:指小便不通畅,尿路阻塞。
虚损:指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大散:指具有发散作用的药物,用于治疗表证。
客热:指外来热邪。
气淋:中医术语,指因气机不畅导致的小便淋沥不畅。
石淋:中医术语,指尿路结石引起的症状。
膏淋:中医术语,指尿液中带有脂膏状物质。
劳淋:中医术语,指因劳累过度导致的淋病。
热淋:中医术语,指因热邪引起的淋病。
淋沥:指小便不畅,如滴答状。
候:观察,察看。
鼻头色黄:中医术语,指观察鼻头颜色变化,以判断病情。
治:治疗。
地肤子: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祛风止痒的功效。
知母:中药名,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黄芩:中药名,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猪苓:中药名,具有利水渗湿、通淋的功效。
瞿麦: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枳实:中药名,具有破气消积、通便的功效。
松实:指松子的果实。
升麻:中药名,具有升阳举陷、发表透疹的功效。
通草:通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通草的干燥茎髓,具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效。
葵子:葵子,中药名,为向日葵科植物向日葵的种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
海藻:中药名,具有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
㕮咀:㕮咀,古代医书中对将药材捣碎的描述,即把药材研磨成粉末。
大黄:中药名,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
猪肾:中药名,具有补肾益精、利尿的功效。
肾:中医术语,指肾脏,与泌尿系统功能相关。
石韦:石韦,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的干燥叶,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
王不留行:中药名,具有活血通经、下乳的功效。
甘草:中药名,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的功效。
滑石:滑石,中药名,为单斜晶系滑石族滑石,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白术:中药名,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
芍药:芍药,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冬葵子: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乳的功效。
茆根: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贝子: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石首鱼头石: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葵根: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大麻根:大麻根,中药名,为大麻科植物大麻的根,具有祛风通络、利尿消肿的功效。
石三两: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细沙:指细小的沙粒。
酒:指酒剂,用于制备药物。
榆皮: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车前子: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冬瓜子: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鲤鱼齿: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桃胶: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通草地脉: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茯苓:中药名,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当归:当归,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
麻子:中药名,具有润肠通便、下乳的功效。
桑白皮: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止咳平喘的功效。
鸡子白:指鸡蛋清。
紫菀:中药名,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泽泻:中药名,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作用。
椒目:中药名,具有温中散寒、通乳的功效。
舡底苔:指船底上的苔藓。
豉:指豆类发酵制成的食品,如豆豉。
比轮钱:古代的一种货币。
蜀葵: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盐:指食盐。
脐中:指肚脐。
关元:中医穴位名,位于腹部,具有培元固本、温肾壮阳的功效。
玉泉:玉泉,中医穴位名,位于腹部,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的作用。
浮石:中药名,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
醋:指醋酸溶液。
茜根:中药名,具有凉血止血、活血通经的功效。
甘遂:中药名,具有泻下逐水、消肿散结的功效。
足太阴:中医经络名,与脾脏相关。
三报之:指三次灸治。
大枣:中药名,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白茆根:白茅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
冬葵根:冬葵根,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
血淋:血淋,中医病名,指小便中混有血液,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统疾病。
碜痛:碜痛,指疼痛且伴有刺痛感。
鸡苏:鸡苏,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鸡苏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生地黄:生地黄,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具有滋阴清热、养血止血的功效。
小蓟根:小蓟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竹叶:竹叶,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竹的叶,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的功效。
蒲黄:蒲黄,中药名,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的干燥花粉,具有活血化瘀、利尿通淋的功效。
酒服:酒服,指用酒作为溶剂或送服药物的方法。
大豆叶:大豆叶,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虚劳尿血:虚劳尿血,中医病名,指因虚劳引起的尿血症状。
丹田:丹田,中医术语,指人体腹部的一个穴位,位于脐下约一寸半处,具有培元固本的作用。
悬泉:悬泉,中医穴位名,位于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是中封之别名,具有利水通淋的作用。
大敦:大敦,中医穴位名,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具有清热利湿、通经活络的作用。
外踝尖:外踝尖,中医穴位名,位于足外踝最高点,具有疏风清热、利湿消肿的作用。
足太冲:足太冲,中医穴位名,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的作用。
足太阳:足太阳,中医穴位名,位于腰部,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的作用。
桑耳:桑耳,中药名,为桑科植物桑的子实体,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阿胶:阿胶,中药名,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渴的功效。
防己:防己,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防己的干燥根,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防风:防风,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
遗尿:遗尿,中医病名,指睡眠中不自主地排尿。
鸡肠:鸡肠,中药名,为鸡的肠子,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
羊肚:羊肚,中药名,为羊的胃,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鸡肶胵:鸡肶胵,中药名,为鸡的睾丸和阴茎,具有补肾壮阳、温中散寒的功效。
羊胞:羊胞,中药名,为羊的膀胱,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
尿床:尿床,中医病名,指夜间睡眠中不自主地排尿。
两髀:两髀,指大腿两侧。
灶突墨:灶突墨,指用炉灶烟熏成的黑色物质,古代常用于治疗疾病。
尿孔:尿孔,指人体排泄尿液的孔道。
胞转:胞转,中医病名,指胞宫扭转,即子宫扭转。
新炊热饭:新炊热饭,指刚煮熟的热饭。
拌之:拌之,指将食物混合在一起食用。
两七壮:两七壮,指两次各七次艾灸。
遗道:遗道,中医穴位名,位于腰部,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的作用。
阳陵泉:阳陵泉,中医穴位名,位于小腿外侧,具有疏肝解郁、利胆退黄的作用。
足阳明:足阳明,中医穴位名,位于小腿前侧,具有疏肝解郁、利胆退黄的作用。
阴陵泉:阴陵泉,中医穴位名,位于小腿内侧,具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作用。
行间:行间,中医穴位名,位于足背,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的作用。
大敦七壮:大敦七壮,指在大敦穴位上艾灸七次。
行间七壮:行间七壮,指在行间穴位上艾灸七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评注
此段古文记载了古代中医治疗血淋、五淋、遗尿、小便失禁等病症的方剂和治疗方法。以下是对每行的专业赏析:
又方白茆根切四斤,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
此方以白茅根为主要药材,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方中‘一斗五升’与‘五升’的比例,体现了古代中医对药物用量的精确把握。‘日三夜二’的服用频率,说明此方需持续服用以达疗效。
又方常煮冬葵根作饮服之。
冬葵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此方简单易行,适合日常饮用。
治血淋,小便碜痛方 鸡苏二两滑石五两生地黄半斤小蓟根一两竹叶一把通草五两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不利。
此方治疗血淋,采用多种药材配合,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为主。‘㕮咀’为古代中药炮制方法,‘去滓’即去除药渣,‘分温三服不利’说明分三次服用,每次温服。
治血淋,石韦散方 石韦当归蒲黄芍药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石韦散方以石韦为主药,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酒服’是指用酒送服,以增强药效。‘方寸匕’为古代药量单位,‘日三服’说明需持续服用。
又方以水五升煮生大麻根十枚,取二升,顿服之。亦治小便出血。
此方以生大麻根为主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顿服’即一次性服用,以迅速缓解症状。
又方以水四升煮大豆叶一把,取二升,顿服之。
大豆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此方简单易行,适合日常饮用。
又方以水三升煮葵子一升,取汁,日三服。亦治虚劳尿血。
葵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此方适合治疗虚劳尿血。
血淋灸丹田,随年壮,又灸伏留五十壮,一云随年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血淋,以丹田、伏留等穴位为主,‘随年壮’即根据患者年龄调整灸壮数,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五淋,不得小便灸悬泉十四壮,穴在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是中封之别名。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五淋,以悬泉等穴位为主,‘中封’为穴位名称,位于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
五淋灸大敦三十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五淋,以大敦等穴位为主,‘大敦’为穴位名称,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
卒淋灸外踝尖七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卒淋,以外踝尖等穴位为主,‘外踝尖’为穴位名称,位于足外踝最高点。
淋病,不得小便,阴上痛灸足太冲五十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淋病,以足太冲等穴位为主,‘足太冲’为穴位名称,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
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淋病,以足太阳等穴位为主,‘足太阳’为穴位名称,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
腹中满,小便数数起灸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壮。小儿以意减之。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腹中满、小便频繁等症状,以玉泉等穴位为主,‘玉泉’为穴位名称,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
治遗尿,小便涩方 牡蛎鹿茸各四两桑耳三两阿胶二两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日二。
此方治疗遗尿、小便涩等症状,采用多种药材配合,以滋阴补肾、清热利尿为主。
又方防己葵子防风各一两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散服亦佳。
此方以防己、葵子、防风等药材为主,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可散服或煎服。
遗溺灸遗道夹玉泉五寸,随年壮,又灸阳陵泉,随年壮,又灸足阳明,随年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遗溺,以遗道、阳陵泉、足阳明等穴位为主,‘随年壮’即根据患者年龄调整灸壮数。
遗溺失禁,出不自知灸阴陵泉,随年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遗溺失禁,以阴陵泉等穴位为主,‘随年壮’即根据患者年龄调整灸壮数。
治小便失禁方 以水三升煮鸡肠,取一升,分三服。
此方以鸡肠为主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可煎服。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壮,又灸行间七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小便失禁,以大敦、行间等穴位为主。
治失禁不觉尿方 豆酱汁和灶突墨如豆大,纳尿孔中。
此法采用外治法治疗失禁不觉尿,以豆酱汁和灶突墨为主要药物,纳尿孔中。
治尿床方 取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即开取中水顿服之,立瘥。
此方以羊肚为主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可煎服。
又方取鸡肶胵一具并肠烧末,酒服,男雌女雄。
此方以鸡肶胵为主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可酒服。
又方取羊胞盛水满中,炭火烧之尽,肉空腹食之,不过四五顿,瘥。
此方以羊胞为主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可食之。
又方以新炊热饭一盏,写尿床处拌之,收与食之,勿令知,良。
此方以新炊热饭为主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的功效,可食之。
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尿床,以两手两髀上、指头上有陷处等穴位为主。
又灸脐下横纹七壮。
此法采用灸法治疗尿床,以脐下横纹等穴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