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治诸风方-角弓反张第七-原文
治卒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体冷,或智或痴,或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皆疗之方
人参桂心当归独活黄芩干姜甘草各十八铢石膏一两半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㕮咀,以井华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二,覆取汗,不汗更合,加麻黄五两合服。《古今录验》名八风续命汤。
仓公当归汤
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痉者方。
当归防风各十八铢独活一两半麻黄三十铢附子一枚细辛半两
上六味㕮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开者格口纳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又方单服荆沥,良。
又方酒一斗胶二斤煮令烊,得六升,一服一升,稍服愈。
秦艽散
治半身不遂,言语错乱,乍喜乍悲,角弓反张,皮肤风痒方。
秦艽独活胡洽用乌头黄芪人参甘菊花各二两,胡洽用蜀椒茵芋十八铢,胡洽用菵草防风石斛胡洽用萆薢桂心山茱萸各二两半附子芎胡洽用桔梗细辛当归五味子甘草白术干姜白鲜皮胡洽用白敛各三十铢麻黄天雄远志各一两,胡洽用防己
上二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再,渐渐加至二匕。又云治风无新久,并补。
吴秦艽散
治风注甚良,角弓反张,手足酸疼,皮肤习习,身体都痛,眉毛堕落,风注入肢体百脉,身肿耳聋,惊悸,心满短气,魂志不定,阴下湿痒,大便有血,小便赤黄,五劳七伤,万病皆主之方。
秦艽蜀椒人参茯苓牡蛎细辛麻黄栝楼根各十八铢干姜附子白术桔梗桂心独活当归各一两黄芩柴胡牛膝各半两芎防风各一两半石南杜仲莽草乌头天雄各半两甘草一两半
上二十六味治下筛,盛以韦袋,食前温酒一升服方寸匕,日三服,急行七百步,更饮酒一升,忌如常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治诸风方-角弓反张第七-译文
治疗士兵半身不遂,手脚拘挛,不能弯曲伸展,身体寒冷,有的聪明有的痴呆,有的身体僵硬不说话,有的活着有的死去,胡言乱语无法形容,像角弓反张的样子,有的想吃东西,有的不想吃,有的大小便不顺畅,这些都是治疗方法。
用人参、桂心、当归、独活、黄芩、干姜、甘草各十八铢,石膏一两半,杏仁四十枚。以上九味药捣碎,用井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每天两次,覆取汗,不出汗再合煮,加麻黄五两一起服用。《古今录验》中称为八风续命汤。
仓公当归汤的主治:治疗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痉挛的症状。当归、防风各十八铢,独活一两半,麻黄三十铢,附子一枚,细辛半两。以上六味药捣碎,用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用一升。如果口不开,可以用汤匙将药汤灌入口中,一剂药后应该苏醒,两剂药后微微出汗,三剂药后大汗。
又有单服荆沥的方法,效果良好。
又有用一斗酒和二斤胶煮化,得到六升,一次服用一升,逐渐服用效果会好。
秦艽散的主治:治疗半身不遂,言语混乱,时而高兴时而悲伤,角弓反张,皮肤风痒的症状。秦艽、独活、胡洽用乌头、黄芪、人参、甘菊花各二两,胡洽用蜀椒、茵芋十八铢,胡洽用菵草、防风、石斛、胡洽用萆薢、桂心、山茱萸各二两半,附子、芎、胡洽用桔梗、细辛、当归、五味子、甘草、白术、干姜、白鲜皮、胡洽用白敛各三十铢,麻黄、天雄、远志各一两,胡洽用防己。以上二十二味药研成粉末,用酒服方寸匕,每天两次,逐渐增加到二匕。又说治疗风病无论新旧,都可以补益。
吴秦艽散的主治:治疗风注非常有效,角弓反张,手脚酸疼,皮肤瘙痒,全身疼痛,眉毛脱落,风注入肢体百脉,身体肿胀耳聋,惊悸,心满短气,魂魄不定,阴部湿痒,大便出血,小便赤黄,五劳七伤,各种疾病都可以用这个方子。
秦艽、蜀椒、人参、茯苓、牡蛎、细辛、麻黄、栝楼根各十八铢,干姜、附子、白术、桔梗、桂心、独活、当归各一两,黄芩、柴胡、牛膝各半两,芎、防风各一两半,石南、杜仲、莽草、乌头、天雄各半两,甘草一两半。以上二十六味药研成粉末,装在皮袋里,饭前用温酒一升服方寸匕,每天三次,饭后急行七百步,再饮酒一升,忌讳像平常一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治诸风方-角弓反张第七-注解
治:治疗,医治
卒:突然,忽然
半身不遂:身体一侧不能动弹,半身瘫痪
手足拘急:手脚拘挛,不灵活
不得屈伸:不能弯曲或伸展
身体冷:身体感觉寒冷
或智或痴:有时清醒有时糊涂
或身强直不语:有时身体强直不能说话
或生或死:有时生命垂危,有时死亡
狂言不可名状:说些无法形容的疯狂话语
角弓反张: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僵硬
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有时想吃东西,有时不想吃,有时大小便困难
皆疗之方:都是治疗方法
人参: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桂心:肉桂的心,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当归: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
独活: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黄芩: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干姜: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甘草: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石膏: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杏仁:一种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㕮咀:古代的一种制药方法,将药材捣碎
井华水:井水,指从井中取出的水
覆取汗:覆盖身体以促进出汗
麻黄:一种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古今录验:古代医学著作的名称
八风续命汤:一种古代的药方名称
贼风口噤:中风引起的口角歪斜和牙关紧闭
痉者:痉挛的患者
防风: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解痉的作用
附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细辛: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
酒:酒精饮料,用于制药
格口纳汤:用勺子将药汤灌入口中
荆沥:一种用荆芥熬制的药液
胶:一种动物胶,用于制药
秦艽: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胡洽:古代医学家胡洽
乌头: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
黄芪: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
甘菊花: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蜀椒: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茵芋: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菵草: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石斛: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萆薢: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山茱萸: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肝肾、涩精的作用
桔梗:一种中药材,具有宣肺祛痰的作用
五味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敛肺止咳的作用
白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白鲜皮: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白敛: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天雄:一种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远志:一种中药材,具有安神益智的作用
防己: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酒服:用酒送服
方寸匕:古代的一种量器,相当于一勺的量
韦袋:用皮革制成的袋子
五劳七伤:中医术语,指多种疾病和损伤
栝楼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牛膝: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
石南: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杜仲: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莽草: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魂志不定:精神状态不稳定
阴下湿痒:阴部湿痒
大便有血:大便中带有血液
小便赤黄:小便颜色深黄
急行七百步:快速行走七百步
忌如常法:按照常规的禁忌事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治诸风方-角弓反张第七-评注
这段古文摘自《古今录验》中的方剂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医对中风、半身不遂等病症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组成。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治卒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体冷,或智或痴,或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皆疗之方。
此句描述了半身不遂的症状,包括肢体拘急、屈伸不利、身体冷、智痴交替、强直不语、生死难料、言语不清、角弓反张等,表现了古代医家对病情的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
人参桂心当归独活黄芩干姜甘草各十八铢石膏一两半杏仁四十枚。
此句列出了八风续命汤的药物组成,包括人参、桂心、当归、独活、黄芩、干姜、甘草、石膏和杏仁。这些药物中,人参、当归、独活等均为补益之品,具有补气养血、祛风除湿的功效;黄芩、石膏等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上九味㕮咀,以井华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二,覆取汗,不汗更合,加麻黄五两合服。
此句说明了八风续命汤的煎制方法和服用方法。其中,㕮咀是指将药物捣碎成末;井华水则是指井水,具有清热解毒之效;覆取汗则是指通过发汗来治疗病症。
《古今录验》名八风续命汤。
此句点明了该方剂的名称来源于《古今录验》,进一步强调了其历史悠久和疗效显著。
仓公当归汤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痉者方。
此句介绍了仓公当归汤的主治症状,包括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痉病等,表明该方剂具有解痉止痛的功效。
当归防风各十八铢独活一两半麻黄三十铢附子一枚细辛半两。
此句列出了仓公当归汤的药物组成,其中当归、防风、独活、麻黄、附子、细辛等均为祛风止痛之品。
上六味㕮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开者格口纳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此句说明了仓公当归汤的煎制方法和服用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症状的服用剂量和疗效。
又方单服荆沥,良。
此句介绍了另一种治疗方法的单方——荆沥,强调了其良好的疗效。
又方酒一斗胶二斤煮令烊,得六升,一服一升,稍服愈。
此句描述了另一种治疗方法,即用酒和胶煮制,具有补益身体的作用。
秦艽散治半身不遂,言语错乱,乍喜乍悲,角弓反张,皮肤风痒方。
此句介绍了秦艽散的主治症状,包括半身不遂、言语错乱、情绪波动、角弓反张、皮肤风痒等。
秦艽独活胡洽用乌头黄芪人参甘菊花各二两,胡洽用蜀椒茵芋十八铢,胡洽用菵草防风石斛胡洽用萆薢桂心山茱萸各二两半附子芎胡洽用桔梗细辛当归五味子甘草白术干姜白鲜皮胡洽用白敛各三十铢麻黄天雄远志各一两,胡洽用防己。
此句列出了秦艽散的药物组成,包括秦艽、独活、乌头、黄芪、人参、甘菊花、蜀椒、茵芋、菵草、防风、石斛、萆薢、桂心、山茱萸、附子、芎、桔梗、细辛、当归、五味子、甘草、白术、干姜、白鲜皮、白敛、麻黄、天雄、远志、防己等。
上二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再,渐渐加至二匕。
此句说明了秦艽散的煎制方法和服用方法,以及剂量逐渐加大的过程。
又云治风无新久,并补。
此句强调了秦艽散对于治疗风病的疗效,无论新久,均有补益作用。
吴秦艽散治风注甚良,角弓反张,手足酸疼,皮肤习习,身体都痛,眉毛堕落,风注入肢体百脉,身肿耳聋,惊悸,心满短气,魂志不定,阴下湿痒,大便有血,小便赤黄,五劳七伤,万病皆主之方。
此句介绍了吴秦艽散的主治症状,包括风注、角弓反张、手足酸疼、皮肤痒、身体痛、眉毛脱落、肢体百脉受风、身肿耳聋、惊悸、心满短气、魂志不定、阴下湿痒、大便出血、小便赤黄、五劳七伤等。
秦艽蜀椒人参茯苓牡蛎细辛麻黄栝楼根各十八铢干姜附子白术桔梗桂心独活当归各一两黄芩柴胡牛膝各半两芎防风各一两半石南杜仲莽草乌头天雄各半两甘草一两半。
此句列出了吴秦艽散的药物组成,包括秦艽、蜀椒、人参、茯苓、牡蛎、细辛、麻黄、栝楼根、干姜、附子、白术、桔梗、桂心、独活、当归、黄芩、柴胡、牛膝、芎、防风、石南、杜仲、莽草、乌头、天雄、甘草等。
上二十六味治下筛,盛以韦袋,食前温酒一升服方寸匕,日三服,急行七百步,更饮酒一升,忌如常法。
此句说明了吴秦艽散的煎制方法、服用方法、剂量、服用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强调了其治疗风病的综合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