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逆生第七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逆生第七-原文

论曰:凡产难,或儿横生侧生,或手足先出,可以针锥刺儿手足,入一二分许,儿得痛,惊转即缩,自当回顺也。

治逆生方

以盐涂儿足底,又可急搔之,并以盐摩产妇腹上,即愈。

又方以盐和粉涂儿足下,即顺。

《子母秘录》云:盐和胡粉。

又方梁上尘取如弹丸许二枚,治末,三指撮温酒服之。

治逆生及横生不出,手足先见者烧蛇脱皮,末,服一刀圭,亦云三指撮,面向东,酒服即顺。

又方以蝉壳二枚治为末,三指撮温酒服。

崔氏、《外台》、《子母秘录》作弹丸二枚为末,酒服。

又方取夫阴毛二七茎烧,以猪膏和丸如大豆吞之,儿手即持丸出,神验。

又方蛇蜕皮烧灰,猪膏和丸,东向服。

又方以手中指取釜底墨,交画儿足下,即顺生。

又方取父名书儿足下,即顺生。

治横生及足先出者方

取梁上尘灶突墨,酒服之。

又方取车中脂,书儿脚下及掌中。

治纵横生不可出者方

菟丝子末,酒若米汁服方寸匕,即生。

车前子亦好,服如上法。

又方水若酒服灶突黑尘。

治产时子但趋谷道者方

熬盐熨之,自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逆生第七-译文

论述说:生孩子时遇到困难,有时孩子横着或侧着出生,或者手脚先出来,可以用针或锥子刺孩子的手脚,刺入一二分深,孩子感到疼痛,惊吓后就会缩回,自然就会顺产。

治疗横生或侧生的方法:用盐涂在孩子脚底,再迅速地挠他,同时用盐摩擦产妇的腹部,病就会好了。

又有一种方法,用盐和粉混合涂在孩子脚底,就能顺产。《子母秘录》中说:盐和胡粉。

又有一种方法,梁上的灰尘取如弹丸大小两枚,研成末,用三个手指撮起,用温酒服用。

治疗横生或侧生,孩子手脚先出来的方法:烧蛇脱皮,研成末,用一撮,面向东,用酒服用就能顺产。

又有一种方法,用蝉壳两枚研成末,用三个手指撮起,用温酒服用。崔氏、《外台》、《子母秘录》中记载为用弹丸两枚研成末,用酒服用。

又有一种方法,取丈夫的阴毛二十七根烧成灰,用猪油和成丸如大豆大小,吞服后,孩子的手就能拿着丸子出来,非常灵验。

又有一种方法,蛇蜕皮烧成灰,用猪油和成丸,面向东服用。

又有一种方法,用手中的中指取锅底的黑墨,在孩子脚底交叉画一下,就能顺产。

又有一种方法,取父亲的名字写在孩子脚底,就能顺产。

治疗横生或足先出的方法:取梁上的灰尘和烟囱里的墨,用酒服用。

又有一种方法,取车中的油脂,涂在孩子脚下和手掌中。

治疗横竖生都出不来的方法:菟丝子末,用酒或米汁服用一勺,就能生。车前子也好,服用方法同上。

又有一种方法,用水或酒服用烟囱里的黑尘。

治疗产时孩子只往产道走的方法:用熬热的盐热敷,自然就会停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逆生第七-注解

产难:指分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胎儿位置不正、胎儿过大或产妇骨盆狭窄等。

儿横生侧生:指胎儿在分娩时横着或侧着出生,这是一种异常的分娩情况。

手足先出: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的手或脚先从产道中出来。

针锥:古代的一种细长的针,用于刺破皮肤。

入一二分许:指刺入皮肤大约一二分深。

痛,惊转即缩:指胎儿因为疼痛而惊慌,随后会收缩。

回顺:指胎儿的位置恢复正常,顺利出生。

盐:古代常用于治疗疾病,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搔: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轻轻挠。

产妇腹上:指产妇的腹部。

胡粉:古代的一种粉末,由米粉或淀粉制成,用于美容或药用。

梁上尘:指房屋梁上的灰尘。

蛇脱皮:指蛇在蜕皮过程中脱下的皮。

一刀圭:古代的一种量器,相当于一勺。

蝉壳:蝉的壳,古代有药用价值。

夫阴毛:丈夫的阴毛,古代有特殊的药用方法。

猪膏:猪的脂肪,经过熬制后可用于药用。

釜底墨:指锅底烧焦后留下的墨色物质,古代有药用价值。

父名:父亲的姓名,古代有特殊的书写方法。

梁上尘灶突墨:指房屋梁上的灰尘和烟囱中的墨色物质。

车中脂:指车辆中的油脂。

菟丝子:一种植物,其种子在古代有药用价值。

车前子:一种植物,其种子在古代有药用价值。

熬盐:将盐加热至熔化。

熨:用热敷或烙烫的方法治疗。

谷道:指人体的肛门,这里指分娩时胎儿通过肛门的位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逆生第七-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子母秘录》,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难产的处理方法。从医学、文化、宗教等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首先,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些方法涉及到了对难产的处理。‘凡产难’表明了难产是一种常见的生育问题,而接下来的治疗方法则体现了古代医学的实践和经验。例如,‘以盐涂儿足底’和‘以盐摩产妇腹上’等,这些方法可能基于对疼痛刺激的原理,通过盐的刺激来促使胎儿回顺。然而,这些方法缺乏现代医学的科学依据,且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风险。

其次,从文化角度来看,这些方法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生育的态度和信仰。‘治逆生方’中的‘面向东,酒服即顺’等,可能受到了风水、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的影响,表明古代人相信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方位可以影响生育过程。

再次,从宗教角度来看,这些方法中的一些可能涉及到了对神灵的信仰和祭祀。例如,‘取夫阴毛二七茎烧’和‘蛇蜕皮烧灰’等,这些做法可能基于对祖先崇拜或自然崇拜的信仰,认为通过使用特定的物质可以求得神灵的庇佑。

此外,这些方法中的一些也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利用。‘取梁上尘取如弹丸许二枚’和‘取釜底墨’等,这些做法可能基于对自然界中物质属性的观察和利用。

最后,从语言表达上来看,这段古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儿得痛,惊转即缩’等,通过生动的比喻来描述难产时的情景,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难产处理方法的记录,也是对古代文化、宗教和医学观念的反映。虽然这些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可能不科学,但它们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逆生第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98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