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胞胎不出第八-原文
治产儿胞衣不出,令胞烂,牛膝汤方
牛膝瞿麦各一两滑石二两,一方用桂心一两 当归一两半通草一两半葵子半升
上六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产难胞衣不出,横倒者,及儿死腹中,母气欲绝方
半夏白敛各二两
上二味治下筛,服方寸匕,小难一服,横生二服,倒生三服,儿死四服。亦可加代赭瞿麦各二两为佳。
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之方取榆白皮细切,煮汁三升,服之即下,难生者亦佳。
又方牛膝三两葵子一升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令暖服之,不能顿服,分再服亦得。
又方泽兰叶三两滑石五合生麻油二合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泽兰,取七合,去滓,纳麻油滑石,顿服之。
治胞衣不出方
取小麦合小豆煮令浓,饮其汁,立出。亦治横逆生者。
治逆生胎不出方
取灶屋上墨,以酒煮一两沸,取汁服。
治胞衣不出方
取瓜瓣二七枚服之,立出,良。
又方苦酒服真朱一两。
又方服蒲黄如枣许,以井花水。
又方生男吞小豆七枚,生女者十四枚,即出。
又方取水煮弓弩弦,饮其汁五合,即出。亦可烧灰,酒和服。
又方鸡子一枚、苦酒一合和饮之,即出。又方墨三寸末之,酒服。
又方取宅中所埋柱㭾出,取坎底当柱下土大如鸡子,酒和服之,良。
治产后胞不时出方
井底土如鸡子中黄,以井花水和服之,立出。
又方取井中黄土,丸如梧桐子,吞之立出。又治儿不出。
治子死腹中,若衣不出,欲上抢心方急取蚁垤土三升,熬之令热,囊盛熨心下,令胎不得上抢心,甚良。
又方末灶突中墨三指撮,以水若酒服之,立出,当著儿头生。
又方取炊蔽当户前烧,服之。
又方取夫内衣盖井上,立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胞胎不出第八-译文
治疗生产时婴儿的胞衣不能自然脱落,导致胞衣腐烂的牛膝汤方:牛膝和瞿麦各一两,滑石二两,其中一种配方用桂心一两,当归一两半,通草一两半,葵子半升。将这六种药材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生产困难,胞衣不能自然脱落,婴儿横着出生,以及婴儿死在腹中,母亲气息奄奄的方剂:半夏和白敛各二两。将这两种药材研成粉末,服用方寸匕,小难一服,横生二服,倒生三服,婴儿死四服。也可以加入代赭和瞿麦各二两,效果更佳。
治疗胎死腹中的方剂:取榆树的白皮细切,煮汁三升,服用后即可排出,对难产也有帮助。
另一种方剂:牛膝三两,葵子一升。将这两种药材用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另一种方剂: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温热后服用,如果不能一次性服用,分两次服用也可以。
另一种方剂:泽兰叶三两,滑石五合,生麻油二合。将这三种药材用水一升半煮泽兰,取七合,去渣,加入麻油和滑石,一次性服用。
治疗胞衣不能自然脱落的方剂:取小麦和红豆煮得浓稠,饮用其汁,立即排出。也适用于横逆出生的情况。
治疗逆生胎不能排出的方剂:取灶屋上的墨,用酒煮一沸,取汁服用。
治疗胞衣不能自然脱落的方剂:取西瓜的瓜瓣二十七枚服用,立即排出,效果良好。
另一种方剂:服用苦酒一勺真朱一两。
另一种方剂:服用蒲黄如枣大小,用井花水送服。
另一种方剂:生男孩吞食七枚小豆,生女孩吞食十四枚,即可排出。
另一种方剂:取水煮弓弩弦,饮用其汁五合,即可排出。也可以烧成灰,用酒和服。
另一种方剂:鸡蛋一枚,苦酒一合,混合后饮用,即可排出。另一种方剂:墨三寸,研成粉末,用酒服用。
另一种方剂:取家中埋藏的柱头,取出柱下的土,大小如鸡蛋,用酒和服,效果良好。
治疗产后胞衣不及时脱落的方剂:井底的土如鸡蛋黄,用井花水混合后服用,立即排出。
另一种方剂:取井中的黄土,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吞服后立即排出,也适用于婴儿不能出生的情况。
治疗子死腹中,如果胞衣不能排出,想要使胎儿的头向上方抢心的方剂:紧急取蚁垤土三升,熬热后用布袋装好,熨贴在心下,使胎儿不能向上方抢心,效果很好。
另一种方剂:将灶突中的墨研成粉末,用三指撮,用水或酒服用,立即排出,婴儿头将出生。
另一种方剂:取炊烟遮挡在门前的火,服用。
另一种方剂:取丈夫的内衣盖在井上,立即排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胞胎不出第八-注解
治产儿胞衣不出:指产后胎儿出生后,胎盘未能自然排出。
胞衣:即胎盘,是胎儿出生后留在母体内的部分。
牛膝汤方:一种古代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产后胎盘滞留。
牛膝:中药名,具有活血通经、利尿消肿等功效。
瞿麦:中药名,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作用。
滑石:中药名,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的功效。
桂心:中药名,即肉桂的心部,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当归:中药名,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
通草:中药名,具有清热利湿、通乳的功效。
葵子:中药名,即向日葵的种子,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半夏:中药名,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白敛:中药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代赭:中药名,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功效。
榆白皮:中药名,即榆树的树皮,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
生地黄汁:中药名,即生地黄的汁液,具有滋阴养血、清热凉血的作用。
苦酒:一种古代的酸味饮料,常用于调制中药。
泽兰叶:中药名,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的作用。
生麻油:未经加热的麻油,常用于调制中药。
小麦:小麦的种子,是一种粮食作物,也用于中药。
小豆:中药名,即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
瓜瓣:瓜的果肉部分,有时用于中药。
真朱:一种红色的矿物,古代用于颜料,也用于中药。
蒲黄:中药名,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的功效。
井花水:井水,古代认为井水有特殊的疗效。
水煮弓弩弦:一种古代的治疗方法,用弓弩弦煮水服用。
鸡子:鸡蛋,古代也用于中药。
墨:古代的书写材料,也用于中药。
柱㭾:古代建筑中柱子的顶端装饰物。
井底土:井底的泥土,古代认为有特殊的疗效。
蚁垤土:蚂蚁堆的土,古代认为有特殊的疗效。
灶突:炉灶的烟囱。
炊蔽:古代的一种炊事用具。
夫内衣:丈夫的内衣,古代认为有特殊的疗效。
井上:井口上方。
黄土:未经加工的土壤,古代认为有特殊的疗效。
梧桐子:梧桐树的种子,古代用于中药。
蚁垤:蚂蚁堆。
熬之令热:将某物加热至热。
囊盛:用袋子装。
熨心下:用热敷贴在心口下方。
抢心:指胎盘卡在产道中,无法排出。
著儿头生:指胎儿头部先出生。
炊蔽当户前烧:指在门口烧炊蔽。
夫内衣盖井上:指将丈夫的内衣盖在井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胞胎不出第八-评注
这段古文记录了古代医家对于产难、胞衣不出等产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反映了古代中医对于女性生殖健康的关注和治疗方法。
第一方‘牛膝汤方’中,牛膝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瞿麦利尿通淋,滑石清热利尿,桂心温经止痛,当归补血调经,通草利水通乳,葵子滑肠通便。这些药材的配伍,旨在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利尿通乳,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胞烂等症状。
第二方‘治产难胞衣不出方’中,半夏和白敛分别具有降逆止呕和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产难和横生、倒生等难产情况。
第三方‘治胎死腹中方’中,榆白皮具有利尿通乳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胎死腹中需要排出胎儿的情形。
第四方‘又方’中,生地黄汁和苦酒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胎死腹中。
第五方‘又方’中,泽兰叶活血调经,滑石清热利尿,生麻油润肠通便,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六方‘治胞衣不出方’中,小麦和豆类煮汁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七方‘治逆生胎不出方’中,墨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胎衣不出。
第八方‘治胞衣不出方’中,瓜瓣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真朱和蒲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九方‘又方’中,小豆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十方‘又方’中,弓弩弦的汁液具有利尿通乳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十方‘又方’中,鸡子和苦酒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十方‘又方’中,墨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十方‘又方’中,宅中所埋柱木和坎底土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十方‘又方’中,井底土和井花水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十方‘又方’中,黄土和梧桐子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十方‘又方’中,蚁垤土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子死腹中,衣不出,欲上抢心的情况。
第十方‘又方’中,灶突中墨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
第十方‘又方’中,炊蔽和夫内衣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胞衣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