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养胎第三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养胎第三-原文

论曰:旧说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禀质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观礼乐钟鼓俎豆军旅陈设,焚烧名香,口诵诗书古今箴诫,居处简静,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惠,无疾,斯盖文王胎教者也。

论曰: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腑脏骨节皆未成足,故自初讫于将产,饮食居处,皆有禁忌。

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

妊娠食山羊肉,令子多病。

妊娠食驴马肉,延月。

妊娠食骡肉,产难。

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无音声并缺唇。

妊娠食鸡子及干鲤鱼,令子多疮。

妊娠食鸡肉糯米,令子多寸白虫。

妊娠食椹并鸭子,令子倒出心寒。

妊娠食雀肉并豆酱,令子满面多䵟(黑曾)黑子。

妊娠食雀肉饮酒,令子心淫情乱,不畏羞耻。

妊娠食鳖,令子项短。

妊娠食冰浆,绝胎。

妊娠勿向非常地大小便,必半产杀人。

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妊娠一月名始胚,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无食腥辛,是谓才正。

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筋及血。

一月之时,血行否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畏。

妊娠一月,阴阳新合为胎,寒多为痛,热多卒惊,举重腰痛腹满胞急,卒有所下,当预安之,宜服乌雌鸡汤方

乌雌鸡一只,治如食法茯苓二两吴茱萸一升芍药白术各三两门冬五合人参三两阿胶二两甘草一两生姜一两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鸡,取汁六升,去鸡下药煎取三升,纳酒三升,并胶烊尽取三升,放温,每服一升,日三。

若曾伤一月胎者,当预服补胎汤方

细辛一两干地黄白术各三两生姜四两大麦吴茱萸各五合乌梅一升防风二两

上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食服。

寒多者,倍细辛茱萸;若热多渴者,去细辛茱萸,加栝楼根二两;若有所思,去大麦,加柏子仁三合。

一方有人参一两。

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辛臊,居必静处,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为胎始结。

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足少阳内属于胆,主精。

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当慎护惊动也。

妊娠二月,始阴阳踞经,有寒多坏不成,有热即萎悴,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悬急,腰背强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热,艾叶汤主之方

艾叶丹参当归麻黄各二两人参阿胶各三两甘草一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九味㕮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减半,去滓纳胶,煎取三升,分三服。

一方用乌雌鸡一只宿肥者,治如食法,割头取血,纳三升酒中相和。

鸡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汁,去鸡纳药煎取三升,纳血酒并胶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若曾伤二月胎者,当预服黄连汤方

黄连人参各一两吴茱萸五合生姜三两生地黄五两,一方用阿胶

上五味㕮咀,以醋浆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一作。

若颇觉不安,加乌梅一升。

加乌梅者,不用浆,直用水耳。

一方用当归半两。

妊娠三月名始胎。

当此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

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

妊娠三月,手心主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手心主内属于心,无悲哀思虑惊动。

妊娠三月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热小便难,不赤即黄,卒惊恐忧愁嗔怒喜顿仆,动于经脉,腹满,绕脐苦痛,或腰背痛,卒有所下,雄鸡汤方

雄鸡一只,治如食法甘草人参茯苓阿胶各二两黄芩白术各一两麦门冬五合芍药四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一两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鸡减半,出鸡纳药煮取半,纳清酒三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尽之,当温卧。

一方用当归芎各二两,不用黄芩生姜。

若曾伤三月胎者,当预服茯神汤方

茯神丹参龙骨各一两阿胶当归甘草人参各二两赤小豆二十一粒大枣二十一枚

上九味咀,以醋浆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先食服,七日后服一剂。

腰痛者,加桑寄生二两。

深师有薤白二两,麻子一升。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

食宜稻粳,羹宜鱼雁,是谓盛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

妊娠四月,手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手少阳内输三焦,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

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愠愠欲呕,胸膈满,不欲食;有热小便难,数数如淋状,脐下苦急;卒风寒,颈项强痛,寒热;或惊动,身躯腰背腹痛,往来有时,胎上迫胸,心烦不得安,卒有所下,菊花汤方

菊花如鸡子大一枚麦门冬一升麻黄阿胶各三两人参一两半甘草当归各二两生姜五两半夏四两大枣十二枚

上十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减半,纳清酒三升并阿胶,煎取三升,分三服,温卧,当汗以粉粉之,护风寒四五日。

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煎药。

若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调中汤方

白芍药四两续断芎甘草各一两白术柴胡各三两当归一两半乌梅一升生姜四两厚朴枳实生李根白皮各三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后复服一剂。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卧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处,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麦,其羹牛羊,和以茱萸,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

妊娠五月,足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太阴内输于脾。五月之时,儿四肢皆成,无大饥,无甚饱,无食干燥,无自炙热,无劳倦。

妊娠五月,有热苦头眩,心乱呕吐,有寒苦腹满痛,小便数,卒有恐怖,四肢疼痛,寒热,胎动无常处,腹痛,闷顿欲仆,卒有所下,阿胶汤主之方

阿胶四两旋复花二合麦门冬一升人参一两吴茱萸七合生姜六两当归芍药甘草黄芩各二两

上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药减半,纳清酒三升并胶,微火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先食服便愈,不瘥再服。一方用乌雌鸡一只,割取咽血纳酒中,以水煮鸡,以煎药减半,纳酒并胶,煎取三升半,分四服。

曾伤五月胎者,当预服安中汤方

黄芩一两当归芎人参干地黄各二两甘草芍药各三两生姜六两麦门冬一升五味子五合大枣三十五枚大麻仁五合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七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复服一剂。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数观走犬,及视走马,食宜鸷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理韧筋,以养其力,以坚背膂。

妊娠六月,足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阳明内属于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调五味,食甘美,无大饱。

妊娠六月,卒有所动不安,寒热往来,腹内胀满,身体肿,惊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产,手足烦疼,宜服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一升人参甘草黄芩各二两干地黄三两阿胶四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五枚

上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减半,纳清酒二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中间进糜粥。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以煎药。

若曾伤六月胎者,当预服柴胡汤方

柴胡四两白术芍药一方作紫葳甘草各二两苁蓉一芎二两麦门冬二两干地黄五两大枣三十枚生姜六两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间进糜粥,勿食生冷及坚硬之物,七日更服一剂。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居处必燥,饮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谓养骨而坚齿。

妊娠七月,手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太阴内属于肺,主皮毛。七月之时,儿皮毛已成,无大言,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

妊娠七月,忽惊恐摇动,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脉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及腰背强,葱白汤主之方

葱白长三四寸,十四茎半夏一升生姜八两甘草当归黄芪各三两麦门冬一升阿胶四两人参一两半黄芩一两旋复花一合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减半,纳清酒三升及胶,煎取四升,服一升,日三夜一,温卧,当汗出。若不出者,加麻黄二两,煮服如前法,若秋后勿强责汗。

一方以黄雌鸡一只,割咽取血纳酒中,煮鸡取汁以煎药。

若曾伤七月胎者,当预服杏仁汤方

杏仁甘草各二两麦门冬吴茱萸各一升钟乳干姜各二两五味子五合紫菀一两粳米五合

上九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间进食,七日服一剂。

一方用白鸡一只,煮汁煎药。

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和心静息,无使气极,是谓密腠理而光泽颜色。

妊娠八月,手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阳明内属于大肠,主九窍。八月之时,儿九窍皆成,无食燥物,无辄失食,无忍大起。

妊娠八月,中风寒,有所犯触,身体尽痛,乍寒乍热,胎动不安,常苦头眩痛,绕脐下寒,时时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黄,或使寒栗,腰背苦冷而痛,目䀮䀮,芍药汤主之方

芍药生姜各四两厚朴二两甘草当归白术人参各三两薤白切,一升

上八味㕮咀,以水五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再夜一。

一方用乌雌鸡煮汁以煎药。

若曾伤八月胎者,当预服葵子汤方

葵子二升生姜六两甘草二两芍药四两白术柴胡各三两大枣二十枚厚朴二两

上八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十日一剂。

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以煎药。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是谓养毛发,致才力。

妊娠九月,足少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少阴内属于肾,肾主续缕。九月之时,儿脉续缕皆成,无处湿冷,无著炙衣。

妊娠九月,若卒得下痢,腹满悬急,胎上冲心,腰背痛不可转侧,短气,半夏汤方

半夏麦门冬各五两吴茱萸当归阿胶各三两干姜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白蜜八合,微火上温,分四服,痢即止。

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汁以煎药。

若曾伤九月胎者,当预服猪肾汤方

猪肾一具白术四两茯苓桑寄生干姜干地黄芎各三两麦门冬一升附子中者一枚大豆三合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肾令熟,去肾,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剂。

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皆备,但俟时而生。

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

宜服滑胎药,入月即服。

养胎临月服,令滑易产,丹参膏方

丹参半斤芎䓖当归各三两蜀椒五合,有热者以大麻仁五合代

上四味㕮咀,以清酒溲湿,停一宿,以成煎猪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

每日取如枣许,纳酒中服之,不可逆服,至临月乃可服。旧用常验。

甘草散

令易生,母无疾病,未生一月日预服,过三十日行步动作如故,儿生堕地皆不自觉方。

甘草二两大豆黄卷黄芩一方作茯苓干姜桂心麻子仁大麦糵一方用粳米吴茱萸各三两

上八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暖水服亦得。

千金丸

主养胎,及产难颠倒,胞不出,服一丸。

伤毁不下,产余病汗不出,烦懑不止,气逆满,以酒服一丸,良。

一名保生丸方。

甘草贝母秦椒干姜桂心黄芩石斛石膏粳米一作糯米大豆黄卷各六铢当归十三铢麻子三合

上十二味末之,蜜和,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日三,用枣汤下。

一方用蒲黄一两。

治妊娠养胎令易产,蒸大黄丸方

大黄三十铢,蒸枳实芎白术杏仁各十八铢芍药干姜厚朴各十二铢吴茱萸一两

上九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腹酒下二丸,日三,不知稍加之。

滑胎令易产方

车前子一升阿胶八两滑石二两

上三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再。

至生月乃服,药利九窍,不可先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养胎第三-译文

论说:按照旧的说法,孕妇在怀孕三个月时,胎儿会随着外界事物发生变化,体质尚未定型,因此孕妇在怀孕三个月期间,想要看到犀牛、大象、猛兽、珠玉等宝物,想要见到贤人、君子、道德高尚的大师,观看礼乐、钟鼓、俎豆、军旅的布置,焚烧名香,口中吟诵诗书和古今的箴言,居住环境要保持安静,食物不端正不吃,座位不端正不坐,弹奏琴瑟,调和心神,平和情性,节制嗜欲,使一切事情都保持清净,这样生下的孩子都会是良才,长寿、忠诚、孝顺,仁义、聪明、智慧,无疾病,这大概就是文王胎教的方法了。

论说:胎儿在母腹中,日月还未满月,阴阳尚未完备,脏腑、骨骼、关节都还未发育完全,因此从怀孕开始到将要生产,饮食和居住都有禁忌。孕妇吃羊肝,会让孩子多灾多难。孕妇吃山羊肉,会让孩子多病。孕妇吃驴马肉,会拖延生产时间。孕妇吃骡肉,生产会困难。孕妇吃兔肉和狗肉,会让孩子没有声音,甚至缺唇。孕妇吃鸡蛋和干鲤鱼,会让孩子多长疮。孕妇吃鸡肉和糯米,会让孩子多长寸白虫。孕妇吃桑葚和鸭子,会让孩子心寒。孕妇吃麻雀肉和豆酱,会让孩子脸上长满黑点。孕妇吃麻雀肉和喝酒,会让孩子心性混乱,不畏羞耻。孕妇吃鳖,会让孩子脖子短。孕妇吃冰浆,会绝育。孕妇大小便时不要对着不寻常的地方,否则可能导致难产或致命。

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怀孕第一个月叫做始胚,饮食要精细熟食,酸美的食物可以食用,应该吃大枣,不要吃腥辣的食物,这叫做才正。怀孕第一个月,足厥阴脉需要养护,不能在其经上针灸。足厥阴脉内属于肝,肝主管筋和血。第一个月时,血行不畅,不要做体力活,睡觉要安静,不要让恐惧和害怕的情绪影响。

若曾伤一月胎者,当预服补胎汤方:细辛一两,干地黄、白术各三两,生姜四两,大麦、吴茱萸各五合,乌梅一升,防风二两。上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食服。寒多者,细辛、吴茱萸加倍;若热多口渴者,去掉细辛、吴茱萸,加栝楼根二两;若有所思,去掉大麦,加柏子仁三合。一方有人参一两。

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辛臊,居必静处,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为胎始结。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少阳内属于胆,主精。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当慎护惊动也。

妊娠二月,始阴阳踞经,有寒多坏不成,有热即萎悴,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悬急,腰背强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热,艾叶汤主之方:艾叶、丹参、当归、麻黄各二两,人参、阿胶各三两,甘草一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九味㕮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减半,去滓纳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乌雌鸡一只宿肥者,治如食法,割头取血,纳三升酒中相和。鸡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汁,去鸡纳药煎取三升,纳血酒并胶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若曾伤二月胎者,当预服黄连汤方:黄连、人参各一两,吴茱萸五合,生姜三两,生地黄五两,一方用阿胶。上五味㕮咀,以醋浆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一作。若颇觉不安,加乌梅一升。加乌梅者,不用浆,直用水耳。一方用当归半两。

妊娠三月名始胎。当此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妊娠三月,手心主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心主内属于心,无悲哀思虑惊动。

妊娠三月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热小便难,不赤即黄,卒惊恐忧愁嗔怒喜顿仆,动于经脉,腹满,绕脐苦痛,或腰背痛,卒有所下,雄鸡汤方:雄鸡一只,治如食法甘草、人参、茯苓、阿胶各二两,黄芩、白术各一两,麦门冬五合,芍药四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一两。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鸡减半,出鸡纳药煮取半,纳清酒三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尽之,当温卧。一方用当归、芎各二两,不用黄芩、生姜。

若曾伤三月胎者,当预服茯神汤方:茯神、丹参、龙骨各一两,阿胶、当归、甘草、人参各二两,赤小豆二十一粒,大枣二十一枚。上九味咀,以醋浆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先食服,七日后服一剂。腰痛者,加桑寄生二两。深师有薤白二两,麻子一升。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食宜稻粳,羹宜鱼雁,是谓盛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妊娠四月,手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少阳内输三焦,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

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愠愠欲呕,胸膈满,不欲食;有热小便难,数数如淋状,脐下苦急;卒风寒,颈项强痛,寒热;或惊动,身躯腰背腹痛,往来有时,胎上迫胸,心烦不得安,卒有所下,菊花汤方:菊花如鸡子大一枚,麦门冬一升,麻黄、阿胶各三两,人参一两半,甘草、当归各二两,生姜五两半,夏四两,大枣十二枚。上十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减半,纳清酒三升并阿胶,煎取三升,分三服,温卧,当汗以粉粉之,护风寒四五日。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煎药。

若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调中汤方:白芍药四两,续断、芎、甘草各一两,白术、柴胡各三两,当归一两半,乌梅一升,生姜四两,厚朴、枳实、生李根白皮各三两。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后复服一剂。

怀孕五个月时,开始吸收火气来形成胎儿的气质,睡觉必须晚起,洗澡换衣,住处要深藏,衣物要厚实,早上吸收天光以避免寒邪,吃的食物包括稻米和小麦,肉汤用牛肉和羊肉,加入茱萸,调和五味,这是为了养护气息,稳定五脏。

怀孕五个月时,足太阴脉需要养护,不能在其经脉上针灸。足太阴脉内连于脾。在五月的时候,胎儿的四肢都形成了,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不要吃干燥的食物,不要自己烤热,不要过度劳累。

怀孕五个月时,如果有发热、头痛、头晕、心慌、呕吐等症状,有寒冷、腹部胀满、疼痛、小便频繁,突然感到恐惧,四肢疼痛,寒热交替,胎儿在体内不安,腹痛,感到晕眩,突然有东西排出,可以使用阿胶汤来治疗。

阿胶四两,旋复花二合,麦门冬一升,人参一两,吴茱萸七合,生姜六两,当归、芍药、甘草、黄芩各二两。

上述十味药,捣碎,用九升水煮药至水量减半,加入三升清酒和胶,微火煎至三升半,分四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饭前服用,病就会好转,如果不愈,再继续服用。

如果曾经伤害了五个月的胎儿,应该提前服用安中汤。

黄芩一两,当归、川芎、人参、干地黄各二两,甘草、芍药各三两,生姜六两,麦门冬一升,五味子五合,大枣三十五枚,大麻仁五合。

上述十二味药,捣碎,用七升水和五升清酒煮取三升半,分四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七天后再服一剂。

怀孕六月时,开始吸收金气来形成胎儿的筋,身体想要轻微活动,不要静坐不动,到野外游玩,多次观看奔跑的狗,以及奔跑的马,食物宜吃猛禽和凶猛野兽的肉,这是为了改变肌肤纹理,使筋骨坚韧,以养护体力,增强背部和肌肉。

怀孕六月时,足阳明脉需要养护,不能在其经脉上针灸。足阳明脉内属于胃,主管口和眼睛。在六月的时候,胎儿的口和眼睛都形成了,调和五味,吃甜美的食物,不要过饱。

怀孕六月时,如果突然感到不安,寒热交替,腹部胀满,身体浮肿,感到惊恐,突然有东西排出,腹痛像要生产一样,手脚疼痛,应该服用麦门冬汤。

麦门冬一升,人参、甘草、黄芩各二两,干地黄三两,阿胶四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五枚。

上述八味药,捣碎,用七升水煮至水量减半,加入二升清酒和胶,煎至三升,分三次服用,中间可以吃些粥。

如果曾经伤害了六个月的胎儿,应该提前服用柴胡汤。

柴胡四两,白术、芍药(一方作紫葳)、甘草各二两,肉苁蓉一芎二两,麦门冬二两,干地黄五两,大枣三十枚,生姜六两。

上述十味药,捣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分四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中间可以吃些粥,不要吃生冷和坚硬的食物,七天后再服一剂。

怀孕七月时,开始吸收木气来形成胎儿的骨骼,身体要活动,不要静止不动,活动要屈伸,以运行气血,住处要保持干燥,饮食要避免寒冷,常吃稻米和粳米,以使肌肤纹理紧密,这是为了养护骨骼,使牙齿坚固。

怀孕七月时,手太阴脉需要养护,不能在其经脉上针灸。手太阴脉内属于肺,主管皮毛。在七月的时候,胎儿的皮毛都形成了,不要大声说话,不要哭泣,不要穿薄衣服,不要洗澡。

怀孕七月时,如果突然感到惊恐,身体摇动,腹痛,突然有东西排出,手脚发冷,脉象像伤寒,烦躁,腹部胀满,气短,经常感到颈项和腰背僵硬,可以用葱白汤来治疗。

葱白长三四寸,十四茎,半夏一升,生姜八两,甘草、当归、黄芪各三两,麦门冬一升,阿胶四两,人参一两半,黄芩一两,旋复花一合。

上述十一味药,捣碎,用八升水煮至水量减半,加入三升清酒和胶,煎至四升,服用一升,每天三次,晚上一次,温暖地躺下,应该出汗。如果不出汗,可以加两两麻黄,按照前面的方法煮服,如果到了秋天,不要强行发汗。

如果曾经伤害了七个月的胎儿,应该提前服用杏仁汤。

杏仁、甘草各二两,麦门冬、吴茱萸各一升,钟乳、干姜各二两,五味子五合,紫菀一两,粳米五合。

上述九味药,捣碎,用八升水煮取三升半,分四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中间可以进食,七天服一剂。

怀孕八月时,开始吸收土气来形成胎儿的皮肤和毛发,保持心情平和,不要让气息过于激烈,这是为了使肌肤纹理紧密,使肤色光泽。

怀孕八月时,手阳明脉需要养护,不能在其经脉上针灸。手阳明脉内属于大肠,主管九窍。在八月的时候,胎儿的九窍都形成了,不要吃干燥的食物,不要突然失食,不要忍着饥饿。

怀孕八月时,如果受到风寒的侵袭,身体到处疼痛,忽冷忽热,胎儿在体内不安,经常感到头痛,腹部以下寒冷,经常小便呈白色如米汁,或者青色或黄色,或者感到寒冷发抖,腰背冷痛,眼睛模糊,可以用芍药汤来治疗。

芍药、生姜各四两,厚朴二两,甘草、当归、白术、人参各三两,薤白切,一升。

上述八味药,捣碎,用五升水和四升清酒合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白天两次,晚上一次。

如果曾经伤害了八个月的胎儿,应该提前服用葵子汤。

葵子二升,生姜六两,甘草二两,芍药四两,白术、柴胡各三两,大枣二十枚,厚朴二两。

上述八味药,捣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每天三次,十天一剂。

怀孕九月时,开始吸收石气来形成胎儿的皮毛,六腑和百节都完备了,喝甜酒,吃甜食,宽松腰带,自己保持等待,这是为了养护毛发,增强体力。

怀孕九月时,足少阴脉需要养护,不能在其经脉上针灸。足少阴脉内属于肾,肾主管续接毛发。在九月的时候,胎儿的毛发都形成了,不要受潮冷,不要穿烤热的衣服。

怀孕九月时,如果突然得下痢,腹部胀满,胎气上冲心,腰背疼痛无法转动,气短,可以用半夏汤来治疗。

半夏、麦门冬各五两,吴茱萸、当归、阿胶各三两,干姜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述七味药,捣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去渣,加入八合白蜜,微火温服,分四次服用,下痢就会停止。

如果曾经伤害了九个月的胎儿,应该提前服用猪肾汤。

猪肾一具,白术四两,茯苓、桑寄生、干姜、干地黄、川芎各三两,麦门冬一升,附子一枚,大豆三合。

上述十味药,捣碎,用一斗水煮猪肾至熟,去肾,加入其他药,煎取三升半,分四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十天更换一次剂。

怀孕十月时,五脏都完备,六腑都通畅,将天地之气纳入丹田,因此使关节和神志都完备,只等待时机出生。

怀孕一个月开始形成胚胎,两个月开始形成膏脂,三个月开始形成胞衣,四个月身体形成,五个月开始活动,六个月筋骨立,七个月毛发生长,八个月脏腑完备,九个月谷气进入胃,十月神志完备,满月即生产。应该服用滑胎药,从怀孕开始服用。

孕妇临近分娩时服用的药膏,使分娩变得容易,丹参膏方:

丹参半斤,川芎、当归各三两,蜀椒五合,有热病的人用大麻仁五合代替。

这四种药材捣碎,用清酒浸泡使其湿润,停一夜,然后用微火煎成四升猪油膏,膏体呈红色如血,膏药制成,用新布绞去杂质。每天取如枣大小的一块,放入酒中服用,不可逆着服用,直到临月才能服用。这个方法过去常用且有效。

甘草散:

使分娩容易,母亲无疾病,未分娩一个月提前服用,过三十天行走动作如常,孩子出生后都不觉得疼痛。

甘草二两,大豆黄卷、黄芩、茯苓、干姜、桂心、麻子仁、大麦糵、粳米、吴茱萸各三两。

这八种药材研成末,用酒服下一方寸匕,一天三次,也可以用温水服用。

千金丸:

主要用来养胎,以及生产困难时胎儿颠倒,胎胞不出,服用一丸。如果伤损不能下,产后出汗不出,烦躁不止,气逆胀满,用酒服下一丸,效果良好。也称为保生丸方。

甘草、贝母、秦椒、干姜、桂心、黄芩、石斛、石膏、粳米(或糯米)、大豆黄卷各六铢,当归十三铢,麻子三合。

这十二种药材研成末,用蜜调和,制成如弹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用一丸,一天三次,用枣汤送服。另一种配方使用蒲黄一两。

治疗妊娠养胎使分娩容易的蒸大黄丸方:

大黄三十铢,蒸枳实、川芎、白术、杏仁各十八铢,芍药、干姜、厚朴各十二铢,吴茱萸一两。

这九种药材研成末,用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药。空腹用酒服下两丸,一天三次,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逐渐增加。

滑胎使分娩容易方:

车前子一升,阿胶八两,滑石二两。

这三种药材研成末,饮服一方寸匕,一天两次。到分娩月份才服用,药力可以通利九窍,不可提前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养胎第三-注解

受胎:指怀孕,指受精卵着床后开始发育的时期。

禀质:指人的体质、天赋。

犀象:犀牛和象,古代视为珍稀动物,常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猛兽:指凶猛的野兽,如狮子、老虎等。

珠玉宝物:指珍珠、玉石等珍贵宝物。

贤人君子: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

盛德大师:指道德高尚、德行兼备的师傅。

礼乐: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

钟鼓:古代乐器,用于礼仪和音乐。

俎豆:古代的食器,用于祭祀。

军旅陈设:军队的布置和设施。

名香:指名贵的香料。

诗书:指古代的诗歌和书籍。

箴诫:指劝诫、警示的话语。

居处简静:居住环境简单宁静。

割不正不食:指食物切割不规范不食用。

席不正不坐:指座位摆放不规范不就座。

琴瑟:古代的弦乐器,常用于修身养性。

调心神:调整心态和精神状态。

和情性:调和情感和性格。

节嗜欲:节制过度的欲望。

清净:指内心和外界的纯净无杂。

文王胎教:指周文王对胎儿的教育方法,强调孕妇的修养和胎儿的教育。

日月未满:指时间未到满月。

阴阳未备:指阴阳平衡尚未形成。

腑脏骨节:指身体内的脏腑和骨骼关节。

羊肝:羊的肝脏。

山羊肉:山羊的肉。

驴马肉:驴和马的肉。

骡肉:骡子的肉。

兔肉犬肉:兔子和狗的肉。

鸡子:鸡蛋。

干鲤鱼:干制的鲤鱼。

糯米:一种粘性很强的米,常用于制作糯米食品。

椹:桑葚,桑树的果实。

鸭子:鸭子的肉。

雀肉:鸟雀的肉。

豆酱:用豆类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鳖:甲鱼,一种水生爬行动物。

冰浆:用冰制成的饮料。

乌雌鸡:黑色的母鸡。

茯苓: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吴茱萸:中药材,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

芍药:中药材,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白术: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

门冬:一种中药材,有滋阴润肺、清热生津的功效。

人参:一种贵重的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阿胶: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甘草: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的功效。

生姜:一种植物,其根可以入药,有温中止呕的作用。

细辛:一种中药材,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

干地黄:一种中药材,有滋阴清热、养血的功效。

大麦:一种粮食作物,可制作麦片等食品。

防风:一种中药材,有祛风解表、止痛的功效。

乌梅:一种中药材,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的功效。

柏子仁:一种中药材,有润肠通便、养心安神的功效。

栝楼根:一种中药材,有清热润肺、解毒的功效。

黄连:一种中药材,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生地黄:一种中药材,有滋阴清热、养血的功效。

当归: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

艾叶:一种中药材,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丹参: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肿的功效。

麻黄:一种中药材,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大枣:一种中药材,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菊花: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明目养肝的功效。

麦门冬:一种植物,其根可以入药,有滋阴润肺的作用。

半夏:一种中药材,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白芍药:一种中药材,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续断:一种中药材,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芎:一种中药材,有活血调经、祛风止痛的功效。

柴胡:一种中药材,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

厚朴:中药材,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

枳实:中药材,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功效。

生李根白皮: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

火精:指火的精华,这里比喻为生命力的旺盛,与五行中的火相对应。

晏起:晚起,指起床时间较晚。

沐浴浣衣:洗澡并洗涤衣物,表示清洁身体。

居处: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居住环境。

衣裳:衣服。

天光:自然界的阳光。

寒殃:因寒冷引起的疾病。

稻麦:稻米和小麦,是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羹:汤,这里指用牛羊肉熬制的汤。

茱萸:一种香草,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是调味的基本元素。

养气:保养身体中的元气。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中医认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针灸: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针刺或艾灸来调节人体的气血。

足太阴脉:中医经络学中的足太阴脾经。

内输于脾:指足太阴脉的气血输送到脾。

足阳明脉:中医经络学中的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脉:中医经络学中的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脉:中医经络学中的手阳明大肠经。

旋复花:一种植物,其花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芩: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清酒:古代的一种酒,通常指未经过滤的酒。

安中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妊娠期间的腹痛。

金精:指金的精华,这里比喻为坚固的力量。

腠理: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缝隙,也指皮肤。

筋骨:肌肉和骨骼。

口目:口和眼睛。

麦门冬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妊娠期间的腹痛和不安。

柴胡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妊娠期间的腹痛和不安。

木精:指木的精华,这里比喻为生长的力量。

骨:骨骼。

皮毛:皮肤和毛发。

葱白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妊娠期间的腹痛和不安。

杏仁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妊娠期间的腹痛和不安。

土精:指土的精华,这里比喻为滋养的力量。

肤革:皮肤和皮革,这里指皮肤。

九窍:指眼、耳、鼻、口、舌、肛门、尿道、阴道和耳道。

芍药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妊娠期间的腹痛和不安。

葵子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妊娠期间的腹痛和不安。

石精:指石的精华,这里比喻为坚固的力量。

六腑:中医认为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百节:指全身的关节。

丹田:中医认为丹田是人体内储存真气的地方。

滑胎药:一种中药,用于帮助孕妇顺利分娩。

胚:胚胎。

膏:胎儿在母体内的保护层。

胞:指子宫。

形:外形。

体:身体。

动:胎动。

毛发生:毛发开始生长。

脏腑:内脏。

谷气:指食物中的精华。

神:精神。

养胎:指孕妇在孕期期间调养身体,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临月:指孕妇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即临产前。

服:指服用药物或食物。

芎䓖:即川芎,中药材,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蜀椒:即花椒,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的功效。

大麻仁:大麻的种子,中药材,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㕮咀:古代将药材捣碎的术语。

溲湿:用水浸泡使药材软化。

煎:将药材加水煮沸。

猪膏:猪油,古代用于制药。

绞去滓:过滤去渣。

纳:放入。

逆服:错误的服用方法。

大豆黄卷:大豆的黄色卷曲部分,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干姜: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

桂心:肉桂的心部,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麻子仁:麻仁,中药材,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大麦糵:大麦的麦芽,中药材,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

粳米:粳米,中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治下筛:将药材研成粉末。

酒服:用酒送服。

方寸匕:古代量药用的器具,一寸长、一寸宽的匕(勺)。

梧桐子:梧桐树的种子,古代用作药物的量器。

大黄:中药材,具有泻下攻积、清热解毒的功效。

杏仁: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车前子:中药材,具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的功效。

滑石:中药材,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养胎第三-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古代中医在妊娠期间的用药方法,反映了中医对于孕期保健和分娩过程的重视。以下是对每一段落的赏析:

1. ‘养胎临月服,令滑易产,丹参膏方’:此句表明了丹参膏方是用于养胎并使分娩顺利的药物。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孕妇血瘀、胎位不正等情况。滑易产则是指药物能帮助胎儿顺利产出。

2. ‘丹参半斤芎䓖当归各三两蜀椒五合,有热者以大麻仁五合代’:此句说明了丹参膏方的具体配方。芎䓖、当归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蜀椒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而大麻仁则用于热性体质的孕妇。

3. ‘上四味㕮咀,以清酒溲湿,停一宿,以成煎猪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每日取如枣许,纳酒中服之,不可逆服,至临月乃可服。旧用常验。’:此句描述了丹参膏方的制作过程,包括药材的研磨、浸泡、煎煮、过滤等步骤,以及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甘草散’:此方旨在令孕妇易于分娩,且母亲无疾病。甘草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的作用,大豆黄卷、黄芩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5. ‘上八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暖水服亦得’:此句说明了甘草散的服用方法,即研磨成粉末,用酒或温水送服。

6. ‘千金丸’:此方主要用于养胎和解决产难颠倒、胞不出等问题。甘草、贝母、秦椒等药材具有调和气血、安胎止痛的功效。

7. ‘上十二味末之,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日三,用枣汤下。一方用蒲黄一两’:此句描述了千金丸的制作方法和服用方法。

8. ‘治妊娠养胎令易产,蒸大黄丸方’:此方旨在帮助孕妇养胎并使分娩顺利。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作用,枳实、芎、白术等药材具有调和气血、安胎止痛的功效。

9. ‘上九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下二丸,日三,不知稍加之’:此句说明了蒸大黄丸的制作方法和服用方法。

10. ‘滑胎令易产方’:此方旨在使孕妇滑胎,便于分娩。车前子具有利尿、清热、解毒的作用,阿胶具有补血、润燥、安胎的功效,滑石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

11. ‘上三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再。至生月乃服,药利九窍,不可先服’:此句描述了滑胎令易产方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妇人方上-养胎第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98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