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按摩法第四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按摩法第四-原文

天竺国按摩,此是婆罗门法。

两手相捉纽捩,如洗手法。

两手浅相叉,翻覆向胸。

两手相捉共按胫,左右同。

两手相重按髀,徐徐捩身,左右同。

以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

作拳向前筑,左右同。

如拓石法,左右同。

作拳却顿,此是开胸,左右同。

大坐斜身,偏攲如排山,左右同。

两手抱头,宛转髀上,此是抽胁。

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

以手反捶背上,左右同。

大坐伸两脚,即以一脚向前虚掣,左右同。

两手拒地回顾,此是虎视法,左右同。

立地反拗身,三举。

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同。

起立,以脚前后虚踏,左右同。

大坐伸两脚,用当相手勾所伸脚著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

上十八势,但是老人日别能依此三遍者,一月后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老子按摩法

两手捺髀,左右捩身二七遍。

两手捻髀,左右纽肩二七遍。

两手抱头,左右纽腰二七遍。

左右挑头二七遍。

一手抱头,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

两手托头,三举之。

一手托头,一手托膝,从下向上三遍,左右同。

两手攀头下向,三顿足。

两手相捉头上过,左右三遍。

两手相叉,托心前,推却挽三遍。

两手相叉著心,三遍。

曲腕筑肋,挽肘左右,亦三遍。

左右挽,前后拔,各三遍。

舒手挽项,左右三遍。

反手著膝,手挽肘,覆手著膝上,左右亦三遍。

手摸肩,从上至下使遍,左右同。

两手空拳筑三遍。

外振手三遍,内振三遍,覆手振亦三遍。

两手相叉,反覆搅各七遍。

摩纽指三遍。

两手反摇三遍。

两手反叉,上下纽肘无数,单用十呼。

两手上耸三遍。

两手下顿三遍。

两手相叉头上过,左右伸肋十遍。

两手拳反背上,掘脊上下亦三遍。掘,揩之也。

两手反捉,上下直脊三遍。

覆掌搦腕内外振三遍。

覆掌,前耸三遍。

覆掌,两手相叉,交横三遍。

覆手,横直,即耸三遍。

若有手患冷,从上打至下,得热便休。

舒左脚,右手承之,左手捺脚,耸上至下,直脚三遍。右手捺脚亦尔。

前后捩足三遍。

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

前后却捩足三遍。

直脚三遍。

纽髀三遍。

内外振脚三遍。

若有脚患冷者,打热便休。

纽髀,以意多少,顿脚三遍。

却直脚三遍。

虎据,左右纽肩三遍。

推天托地,左右三遍。

左右排山,负山,拔木,各三遍。

舒手直前顿,伸手三遍。

舒两手两膝,亦各三遍。

舒脚直反顿,伸手三遍。

捩内脊外脊各三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按摩法第四-译文

天竺国的按摩术,这是婆罗门的传统方法。

双手相互抓握并旋转,就像洗手一样。

双手轻轻交叉,翻过来面向胸部。

双手相互抓握并按压小腿,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双手重叠按压大腿,慢慢地扭转身体,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用手像拉五石弓一样用力,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做拳头向前击打,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像拓印石头一样,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做拳头然后顿击,这是开胸的动作,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大坐姿势,身体斜靠,像推山一样,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双手抱头,身体在腿上转动,这是抽肋的动作。

双手撑地,身体弯曲,向上抬起三次。

用手反方向敲打背部,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大坐姿势,伸出双脚,用一只脚向前虚提,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双手撑地,向后看,这是虎视法,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站立,身体向后扭转,抬起三次。

双手快速交叉,用脚踩在手中,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站立,用脚前后虚踏,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大坐姿势,伸出双脚,用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用手按住,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上面的十八个动作,如果老年人每天能按照这个方法做三遍,一个月后百病消除,行走如飞,补益身体,延年益寿,食欲旺盛,眼睛明亮,身体轻盈,不再感到疲劳。

老子的按摩法:

双手按在大腿上,左右扭转身体二十七次。

双手揉搓大腿,左右扭转肩膀二十七次。

双手抱头,左右扭转腰部二十七次。

左右转动头部二十七次。

一手抱头,一手托膝,三次弯曲,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双手托头,向上抬起三次。

一手托头,一手托膝,从下向上三次,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双手抓住头下,三次顿足。

双手在头上交叉,左右两边各做三次。

双手交叉,托在心前,推拉三次。

双手交叉放在心上,做三次。

弯曲手腕敲打肋部,扭转肘部左右,各做三次。

左右扭转,前后拉扯,各做三次。

舒展双手扭转颈部,左右两边各做三次。

反手放在膝盖上,手扭转肘部,覆手放在膝盖上,左右两边都做三次。

用手摸肩,从上到下遍及全身,左右两边都这样做。

双手空拳敲打三次。

外部振动双手三次,内部振动三次,覆手振动三次。

双手交叉,反复搅拌各七次。

按摩手指三次。

双手反向摇动三次。

双手反向交叉,上下扭转肘部无数次,单手做十次。

两手上耸三次。

两手下顿三次。

双手交叉在头上,左右伸展肋部十次。

双手拳头反放在背上,挖脊部上下三次。挖,即擦拭。

双手反向抓握,上下直推脊部三次。

覆掌揉捏手腕内外,振动三次。

覆掌,向前耸三次。

覆掌,双手交叉,交叉三次。

覆手,横直,即耸三次。

如果有手冷,从上打到下,感到热了就停止。

舒展左脚,右手支撑,左手按脚,从上到下震动,直脚三次。右手按脚也是这样。

前后扭转脚三次。

左扭转脚,右扭转脚,各三次。

前后扭转脚三次。

直脚三次。

扭转大腿三次。

内外振动脚三次。

如果有脚冷,打热了就停止。

扭转大腿,根据感觉多少,顿脚三次。

扭转脚,然后直脚三次。

虎据姿势,左右扭转肩膀三次。

推天托地,左右两边各做三次。

左右排山,背山,拔木,各做三次。

舒展双手向前顿击,伸手三次。

舒展双手和膝盖,各做三次。

舒展脚,向前反顿,伸手三次。

扭转内部脊和外部脊各三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按摩法第四-注解

天竺国:古代中国对印度的称呼,指印度地区。

婆罗门法:婆罗门是印度古代四姓之一,婆罗门法指的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传统修行方法,此处指印度传统的按摩方法。

纽捩:扭转,转动。

洗手法:一种按摩手法,通过手部动作模仿洗手的动作。

胫:小腿。

髀:大腿。

五石力弓:古代的一种强弓,以五石(古代重量单位)为力。

筑:打击。

拓石法:一种按摩手法,模仿拓印石碑的动作。

开胸:通过按摩手法使胸部肌肉放松,达到开胸的效果。

排山:推开山岳的动作,形容身体动作幅度大。

抽胁:通过按摩手法使胁部(腰部两侧)放松。

反捶:用手背拍打。

虚掣:虚晃一招,不实际接触。

虎视法:模仿虎视眈眈的动作,用于锻炼眼神和气势。

反拗身:身体向后弯曲。

纽肘:扭转肘部。

纽髀:扭转大腿。

推天托地:一种身体动作,模仿推天和托地的姿势。

拔木:拔起树木的动作。

舒手:伸展开手。

顿足:跺脚。

纽肩:扭转肩膀。

纽腰:扭转腰部。

挑头:用手轻轻挑动头部。

托膝:用手支撑膝盖。

攀头下向:用手攀住头部向下。

反叉:双手交叉。

纽腕:扭转手腕。

振手:抖动手臂。

搅:搅动。

摩纽指:按摩手指。

反摇:反向摇动。

掘:挖掘。

反捉:反向抓住。

搦腕:握住手腕。

负山:背负山岳的动作。

舒手直前顿:伸展开手向前顿。

舒两手两膝:伸展开双手和膝盖。

舒脚直反顿:伸展开脚向前反方向顿。

捩内脊外脊:扭转脊柱的内侧和外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按摩法第四-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的是一种古老的印度按摩法,被称为婆罗门法。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段古文不仅是对按摩动作的详细描述,也是对古代印度和我国传统按摩文化的深刻体现。

首先,婆罗门法中的按摩动作具有明显的印度特色。如‘两手相捉纽捩,如洗手法’中的纽捩动作,以及‘以手如挽五石力弓’中的挽弓动作,都是印度按摩中常见的技巧。这些动作不仅能够放松肌肉,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其次,婆罗门法中的按摩动作注重身体的整体协调。如‘两手相捉共按胫,左右同’和‘两手相重按髀,徐徐捩身,左右同’等动作,要求按摩者同时活动多个部位,从而达到全身放松的效果。

再次,婆罗门法中的按摩动作注重呼吸的配合。如‘大坐斜身,偏攲如排山,左右同’和‘两手抱头,宛转髀上,此是抽胁’等动作,要求按摩者在进行按摩的同时,调整呼吸,以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此外,婆罗门法中的按摩动作还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如‘以手反捶背上,左右同’中的反捶动作,寓意着按摩者要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接下来,老子按摩法部分,则更多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按摩文化的特点。如‘两手捺髀,左右捩身二七遍’和‘两手抱头,左右纽腰二七遍’等动作,都是我国传统按摩中常见的技巧。

老子按摩法中的动作更加注重内在的调理。如‘一手抱头,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和‘两手托头,三举之’等动作,要求按摩者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达到调节内脏、疏通经络的目的。

此外,老子按摩法中的动作还注重阴阳平衡。如‘两手空拳筑三遍’和‘外振手三遍,内振三遍,覆手振亦三遍’等动作,要求按摩者通过不同的手法,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按摩文化的记录,更是对人类健康养生智慧的传承。通过对这些按摩动作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按摩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对现代健康养生的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按摩法第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96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