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居处法第三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居处法第三-原文

凡人居止之室,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

小觉有风,勿强忍之久坐,必须急急避之。

久居不觉,使人中风。

古来忽得偏风,四肢不随,或如角弓反张,或失音不语者,皆由忽此耳。

身既中风,诸病总集,邪气得便,遭此致卒者,十中有九。

是以大须周密,无得轻之,慎焉慎焉。

所居之室,勿塞井及水渎,令人聋盲。

凡在家及外行,卒逢大飘风、暴雨震电,昏暗大雾,此皆是诸龙鬼神行动经过所致,宜入室闭户,烧香静坐,安心以避之,待过后乃出,不尔损人。

或当时虽未苦,于后不佳矣。

又阴雾中亦不可远行。

凡家中有经像,行来先拜之,然后拜尊长。

每行至则峻坐焉。

凡居家不欲数沐浴。

若沐浴,必须密室,不得大热,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

冬浴不必汗出霡霖,沐浴后,不得触风冷。

新沐发讫,勿当风,勿湿萦髻,勿湿头卧,使人头风眩闷,发秃面黑,齿痛耳聋,头生白屑。

饥忌浴,饱忌沐。

沐讫,须进少许食饮乃出。

夜沐发,不食即卧,令人心虚,饶汗多梦。

又夫妻不用同日沐浴,常以晦日浴,朔日沐,吉。

凡炊汤经宿,洗人体成癣,洗面无光,洗脚即疼痛作甑畦疮。

热泔洗头,冷水濯之,作头风。

饮水沐头,亦作头风。

时行病新汗解,勿冷水洗浴,损心包不能复。

凡居家,常戒约内外长幼,有不快,即须早道,勿使隐忍以为无苦,过时不知,便为重病,遂成不救。

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

凡人无问有事无事,常须日别蹋脊背四肢一度。

头项苦,令熟蹋,即风气时行不能著人。

此大要妙,不可具论。

凡人居家及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备急丸,避鬼丸,生肌药,甘湿药,疔肿药,水银大黄芒硝甘草干姜桂心蜀椒。

不能更蓄余药,此等常不可缺少。

及一两卷百一备急药方,并带避毒蛇蜂蝎毒药随身也。

凡人自觉十日以上康健,即须灸三数穴以泄风气。

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

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

灸法当须避人神人神禁忌法在第二十九卷中。

凡畜手力细累,春秋皆须与转泻药一度,则不中天行时气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居处法第三-译文

人们居住的房屋,必须建造得非常严密,不要有细小的缝隙,以免有风吹进来。稍微感觉到有风,不要勉强忍耐着久坐,必须立刻避开。长时间居住在风大而自己没有察觉的环境中,会使人得中风。自古以来,突然得偏风,四肢不能随意活动,或者像角弓反张,或者失音不能说话的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身体一旦中风,各种疾病都会随之而来,邪气一旦趁虚而入,有九成的人会因此突然去世。因此,必须非常注意房屋的严密性,不要轻视这个问题,要非常小心。

在家或外出时,突然遇到大风、暴雨、雷电、浓雾,这些都是各种龙神鬼怪活动经过造成的,应该进入室内关闭门窗,烧香静坐,安心等待风过后再出去,否则会损害身体。即使当时没有感到痛苦,以后也会不好。另外,在阴雾中也不宜远行。

家中如果有经文和佛像,进来时要先拜它们,然后再拜尊敬的长辈。每次到达时都要端正地坐着。

居家生活不希望频繁洗澡。如果洗澡,必须在密室进行,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否则会引发各种疾病。冬天洗澡不必出汗,洗澡后不能接触风和冷。刚洗完头,不要对着风,不要让头发湿漉漉的,不要湿着头睡觉,否则会使人头痛、头晕、头发脱落、面色发黑、牙齿疼痛、耳朵聋哑,头部生白屑。饥饿时忌讳洗澡,饱食时忌讳沐浴。洗澡后,必须吃一点东西再出去。晚上洗头,如果不吃东西就睡觉,会使人心里空虚,多汗多梦。另外,夫妻不要在同一天洗澡,通常在月末洗澡,月初洗头,这样是吉祥的。如果煮的汤过了一夜,用来洗澡会使人长癣,洗脸会失去光泽,洗脚会疼痛,甚至长出类似疮的病症。用热泔水洗头,然后用冷水冲洗,会得头痛。用冷水洗头,也会得头痛。流行病刚出汗解热时,不要用冷水洗澡,会损害心包,无法恢复。

居家生活,要经常告诫家中老少,有不舒服的地方,必须及早说出来,不要忍着不说不觉得痛苦,过一段时间不知道,就会变成重病,最终无法救治。稍有不适,就要按摩揉捏,让全身的关节都通畅,排出邪气。无论有事还是无事,人们都应该每天按摩脊背四肢一次。如果头部和颈部感到不适,要让别人用力按摩,这样即使风气流行,也不会感染。

人们居家或远行时,身上应该常备一升艾草,急救丸,避鬼丸,生肌药,甘湿药,治疗疔肿的药,水银、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肉桂、蜀椒。不能储存其他药物,这些药物通常都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带上几卷《百一备急药方》,以及随身携带避毒蛇、蝎子等毒物的药物。

人们如果自觉健康超过十天,就应该灸几个穴位来排出风气。每天必须调节气息,进行补泻,按摩和导引是最好的。不要因为健康就以为一切正常,经常要安不忘危,预防各种疾病。灸法需要避开神灵,神灵的禁忌方法在第二十九卷中。对于体力劳动细致繁重的人,春秋两季都必须服用一次泻药,这样就不会受到流行病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居处法第三-注解

周密:指房屋建筑严密,无任何缝隙,以防邪气侵入。

风气:指风邪,中医认为风邪是引起疾病的原因之一。

偏风:指中风,中医术语,指因风邪侵袭导致的半身不遂等症状。

角弓反张:形容中风患者身体僵硬,如同角弓一般弯曲。

失音不语:指中风患者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

邪气:指邪恶的气流,中医认为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卒:突然,意外。

大飘风:指强烈的暴风。

暴雨震电:指伴有雷电的暴雨。

昏暗大雾:指能见度极低的浓雾。

诸龙鬼神:指各种神灵。

经像:指宗教中的佛像或神像。

峻坐:指端正地坐着。

沐浴:指洗澡。

霡霖:指细雨。

头风:指头痛,中医认为由风邪引起。

头风眩闷:指头痛并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

发秃面黑:指头发稀疏,面色晦暗。

齿痛耳聋:指牙齿疼痛和听力下降。

头生白屑:指头皮上出现白色屑片。

饥忌浴:指饥饿时不宜洗澡。

饱忌沐:指饱食后不宜洗澡。

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炊汤:指煮好的汤。

癣:指皮肤上的疾病,如银屑病等。

泔:指剩饭剩菜的水。

甑畦疮:指脚部皮肤疾病。

避鬼丸:指用来驱鬼的药丸。

生肌药:指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

甘湿药:指具有滋润作用的药物。

疔肿药:指用于治疗疔疮和肿毒的药物。

水银大黄芒硝甘草干姜桂心蜀椒:指一系列中药材,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

天行时气:指流行性疾病。

灸:指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通过燃烧艾草来刺激穴位。

调气补泻:指调节身体的气血,补益和泻除相结合。

按摩导引:指通过按摩和引导动作来调整身体。

禁忌法:指在特定情况下应避免的行为或活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居处法第三-评注

古文开篇即点明居住环境的周密重要性,强调‘周密’二字,体现了古人对居住环境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表明古人认为居住环境应无任何缝隙,以防风气侵入,这种观点与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密封性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觉有风,勿强忍之久坐,必须急急避之’提醒人们,一旦感到有风,应立即采取措施避风,避免久坐,以防中风。此处的‘中风’不仅指医学上的中风,还涵盖了因风气侵袭导致的身体不适,体现了古人对疾病预防的重视。

‘古来忽得偏风,四肢不随,或如角弓反张,或失音不语者,皆由忽此耳’通过列举古代病例,进一步强调了预防风气侵袭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可忽视身体发出的任何不适信号。

‘身既中风,诸病总集,邪气得便,遭此致卒者,十中有九’揭示了中风后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是以大须周密,无得轻之,慎焉慎焉’再次强调居住环境的周密性,提醒人们不可轻视,应时刻保持警惕。

‘所居之室,勿塞井及水渎,令人聋盲’说明了居住环境中的井和水渎对居住者的影响,体现了古人对居住环境整体性的考量。

‘凡在家及外行,卒逢大飘风、暴雨震电,昏暗大雾,此皆是诸龙鬼神行动经过所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化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对策略。

‘凡家中有经像,行来先拜之,然后拜尊长’体现了古人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以及对家庭长辈的尊敬。

‘凡居家不欲数沐浴’强调了沐浴的适度,‘必须密室,不得大热,亦不得大冷’则说明了沐浴时的注意事项,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致关注。

‘凡居家,常戒约内外长幼,有不快,即须早道’强调了家庭内部的和谐与秩序,以及对疾病预防的重视。

‘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说明了古人在面对小病小痛时的应对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凡人无问有事无事,常须日别蹋脊背四肢一度’强调了日常保健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凡人居家及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备急丸,避鬼丸,生肌药,甘湿药,疔肿药,水银大黄芒硝甘草干姜桂心蜀椒’列举了居家及出行必备的药物,体现了古人对疾病预防的重视。

‘凡人自觉十日以上康健,即须灸三数穴以泄风气’说明了古人通过灸法来预防疾病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中医养生学的深刻理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养性-居处法第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9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