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

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原文

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

皆因伤寒虚劳,大病已后不平复,变成斯病。

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

其状腹满微喘,大便坚,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

其状小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三十三日当愈。

各随其证以治之。

百合之为病,令人意欲食,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食臭时。

如有寒,其实无寒;如有热,其实无热。

常默默欲卧,复不得眠,至朝口苦,小便赤涩,欲行复不能行。

诸药不能治,治之即剧吐利,如有神灵所为也。

百合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其候每溺时即头觉痛者,六十日乃愈。

百合病候之溺时头不觉痛,淅淅然寒者,四十日愈。

百合病候之溺时觉快然,但觉头眩者,二十日愈。

百合病证,其人或未病而预见其候者,或已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一月二十日后见其候者,治之喜误也,依证治之。

论曰:百合病,见在于阴而攻其阳,则阴不得解也。

复发其汗,为逆也。

见在于阳而攻其阴,则阳不得解也。

复下之,其病不愈。

《要略》云: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解之。

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其病难治;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其病难治。

治百合病已经发汗之后更发者,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

上二味,以泉水先洗渍百合一宿,当沫出水中,明旦去水取百合,更以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汁置之。

复取知母切,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汁,合和百合汁中,复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不瘥,更依法合服。

治百合病已经下之后更发者,百合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代赭一两

上三味,先以泉水渍百合一宿,去汁,乃以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滓;又以水二升煮二物,取一升,纳百合汁,如前法复煎取一升半,分再服。

治百合病,已经吐之后更发者,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浸一宿,去汁,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取鸡子黄一枚纳汁中,搅令调,分再服。

治百合病,始不经发汗吐下,其病如初者,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浸一宿,去汁,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纳生地黄汁二升,复煎取一升半,分再服。

大便当去恶沫为候也。

治百合病,经月不解,变成渴者方

百合根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汁先洗病人身也,洗身后食白汤饼,勿与盐豉也,渴不瘥,可用栝楼根并牡蛎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

治百合病,变而发热者方

百合根一两,干之滑石三两

上二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当微利,利者止,勿复服,热即除。

一本云:治百合病,小便赤涩,脐下坚急。

治百合病,变腹中满痛者方

但取百合根,随多少熬令黄色,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满消痛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译文

论说:患百合病的人,是因为没有经络,百脉都汇聚一处,因此百脉都受到病的侵袭。这种病大多是因为伤寒或虚劳,大病之后身体没有恢复,变成了这种病。如果症状是怕冷并且呕吐,病在上焦,应该在二十三天后痊愈。如果症状是腹部膨胀,轻微气喘,大便干燥,三四天大便一次,有时又会有轻微的腹泻,病在中焦,应该在六十三天后痊愈。如果症状是小便淋漓不畅,病在下焦,应该在三十三天后痊愈。要根据不同的症状来治疗。百合病的症状是让人想吃却又吃不下,有时想吃,有时又不想闻食物的气味。如果感觉有寒,实际上并没有寒;如果感觉有热,实际上并没有热。常常想睡觉却又睡不着,到了早上嘴里苦,小便赤涩,想上厕所却又上不去。各种药物都不能治疗,治疗了反而会剧烈呕吐和腹泻,好像有神灵在作怪一样。百合病的患者身体看起来正常,脉搏微弱而数,每次小便时都会觉得头痛,需要六十天才能痊愈。如果小便时不会觉得头痛,只是感到微微的寒意,四十天就能痊愈。如果小便时觉得舒适,只是感到头晕,二十天就能痊愈。百合病的症状,有的人在发病前就能预见到这些症状,或者发病四五天后出现,或者病了一个月二十天后出现这些症状,治疗时容易出错,应该根据症状来治疗。

论说:百合病,如果看到症状在阴部就攻击阳部,那么阴部的病就不会解除。如果再次发汗,这是逆病。如果症状在阳部就攻击阴部,那么阳部的病也不会解除。如果再次下药,病也不会好。《要略》说:症状在阴部的,用阳的方法来救治;症状在阳部的,用阴的方法来解除。如果看到阳部攻击阴部,又再次发汗,这是逆病,病很难治;如果看到阴部攻击阳部,又再次下药,这也是逆病,病很难治。

治疗百合病已经发汗之后又发作的情况,可以使用百合知母汤的方剂:百合七枚,知母三两。将这二味药用泉水浸泡一晚上,等到泡沫从水中冒出,第二天去掉水,取百合,再用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汁放置。然后再取知母切片,用泉水二升煮取一升汁,与百合汁混合,再煮取一升半,分两次服用。如果不愈,再按照这个方法混合服用。

治疗百合病已经下药之后又发作的情况,可以使用百合滑石代赭汤的方剂:百合七枚,滑石三两,代赭一两。先将百合用泉水浸泡一晚上,去掉汁水,然后用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掉渣滓;再用泉水二升煮滑石和代赭,取一升,加入百合汁中,按照前面的方法再煎取一升半,分两次服用。

治疗百合病已经呕吐之后又发作的情况,可以使用百合鸡子汤的方剂:百合七枚,浸泡一晚上,去掉汁水,用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取鸡子黄一枚放入汁中,搅拌使其均匀,分两次服用。

治疗百合病,如果开始时没有经过发汗和呕吐下药,病情如初,可以使用百合地黄汤的方剂:百合七枚,浸泡一晚上,去掉汁水,用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入生地黄汁二升,再煎取一升半,分两次服用。以大便排出恶沫为治愈的标志。

治疗百合病,经过一个月还没有治愈,变成口渴的情况,可以使用百合根一升,用水一斗浸泡一晚上,用汁液先洗病人的身体,洗完身后吃白汤饼,不要加盐和豆豉。如果口渴不缓解,可以用栝楼根和牡蛎等分为末,服用方寸匕,一天三次。

治疗百合病,变成发热的情况,可以使用百合根一两,干滑石三两。将这二味药研成粉末,服用方寸匕,一天三次。应当会有轻微的腹泻,腹泻停止后不再服用,发热就会消除。有一种说法是:治疗百合病,小便赤涩,脐下坚急。

治疗百合病,变成腹部胀满疼痛的情况,只需要取百合根,根据多少熬煮至黄色,捣碎成粉末,服用方寸匕,一天三次,胀满和疼痛就会消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注解

百合:百合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球茎可食用,具有滋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在古代医学中,百合常用于治疗心肺阴虚、心神不宁等症。

经络: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

百脉:百脉即指全身的血脉,泛指血液循环系统。

伤寒:伤寒是古代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感、肺炎等。

虚劳:虚劳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指由于久病、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的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症状。

上焦:中医学中的三焦之一,位于胸膈以上,包括心、肺、心包络等器官。

中焦:中医学中的三焦之一,位于膈以下、脐以上,包括脾胃、肝胆等器官。

下焦:中医学中的三焦之一,位于脐以下,包括肾、膀胱、大小肠等器官。

汗法: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发汗使邪气从汗而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吐法: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促使患者呕吐,使邪气从口中排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法: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通便使邪气从大便排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百合知母汤:一种中医方剂,用于治疗百合病,主要成分有百合和知母。

百合滑石代赭汤:一种中医方剂,用于治疗百合病,主要成分有百合、滑石和代赭石。

百合鸡子汤:一种中医方剂,用于治疗百合病,主要成分有百合和鸡子黄。

百合地黄汤:一种中医方剂,用于治疗百合病,主要成分有百合和生地黄。

栝楼根:中药名,指栝楼根,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牡蛎:中药名,指牡蛎,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百合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后。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皆因伤寒虚劳,大病已后不平复,变成斯病。

此句开篇点明了百合病的病因,指出百合病并非由经络阻塞引起,而是由于伤寒、虚劳等大病之后,身体未能恢复,导致百脉一宗,即全身脉络均受影响,从而发病。

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

此句描述了百合病的症状之一,即上焦病证,表现为恶寒、呕吐等症状,并指出此类病症通常在二十三日内可以治愈。

其状腹满微喘,大便坚,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

此句描述了百合病的中焦病证,表现为腹满、微喘、大便干燥或溏泻等症状,并指出此类病症通常在六十三日内可以治愈。

其状小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三十三日当愈。

此句描述了百合病的下焦病证,表现为小便淋沥不畅等症状,并指出此类病症通常在三十三日内可以治愈。

各随其证以治之。

此句强调了治疗百合病应根据不同的病证进行辨证施治。

百合之为病,令人意欲食,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食臭时。

此句描述了百合病的症状,患者常感到饥饿,但又无法进食,或者对食物的味道反应异常。

如有寒,其实无寒;如有热,其实无热。

此句指出百合病的症状并不完全符合寒热病证的典型表现,患者可能表现为寒热交替,但实际上并无寒热。

常默默欲卧,复不得眠,至朝口苦,小便赤涩,欲行复不能行。

此句进一步描述了百合病的症状,患者常感到困倦,但又难以入睡,早晨时口苦,小便赤涩,欲解小便又难以排尽。

诸药不能治,治之即剧吐利,如有神灵所为也。

此句指出百合病难以治疗,若强行治疗,可能导致剧烈呕吐和腹泻,仿佛有神灵作祟。

百合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其候每溺时即头觉痛者,六十日乃愈。

此句描述了百合病的脉象和预后,患者身形看似正常,脉象微数,若在溺尿时头部感到疼痛,则需六十日才能治愈。

百合病候之溺时头不觉痛,淅淅然寒者,四十日愈。

此句描述了另一种百合病的预后,若在溺尿时头部不感到疼痛,但有轻微的寒冷感,则需四十日才能治愈。

百合病候之溺时觉快然,但觉头眩者,二十日愈。

此句描述了百合病的另一种预后,若在溺尿时感到舒适,但头部有眩晕感,则需二十日才能治愈。

百合病证,其人或未病而预见其候者,或已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一月二十日后见其候者,治之喜误也,依证治之。

此句指出百合病的症状可能出现于疾病的不同阶段,治疗时应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论曰:百合病,见在于阴而攻其阳,则阴不得解也。

此句论述了百合病的治疗原则,指出若治疗时攻其阴而忽略其阳,则病情难以缓解。

复发其汗,为逆也。

此句指出若在治疗过程中再次发汗,则为治疗上的错误。

见在于阳而攻其阴,则阳不得解也。

此句指出若治疗时攻其阳而忽略其阴,则病情同样难以缓解。

复下之,其病不愈。

此句指出若在治疗过程中再次使用下法,则病情也不会得到缓解。

《要略》云: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解之。

此句引用了《要略》中的观点,指出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的阴阳属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其病难治;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其病难治。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治疗原则,指出若治疗时违背了阴阳原则,则病情难以治愈。

治百合病已经发汗之后更发者,百合知母汤方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

此句介绍了百合知母汤的组成,用于治疗已经发汗后病情加重的百合病。

上二味,以泉水先洗渍百合一宿,当沫出水中,明旦去水取百合,更以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汁置之。

此句描述了百合知母汤的制备方法,首先用水浸泡百合,然后煮取百合汁。

复取知母切,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汁,合和百合汁中,复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此句继续描述了百合知母汤的制备方法,将知母煮汁与百合汁混合,再次煮取一定量的汤汁,分两次服用。

不瘥,更依法合服。

此句指出若病情未得到缓解,应继续按照此法服用。

治百合病已经下之后更发者,百合滑石代赭汤方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代赭一两。

此句介绍了百合滑石代赭汤的组成,用于治疗已经使用下法后病情加重的百合病。

上三味,先以泉水渍百合一宿,去汁,乃以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滓;又以水二升煮二物,取一升,纳百合汁,如前法复煎取一升半,分再服。

此句描述了百合滑石代赭汤的制备方法,与百合知母汤类似,先浸泡百合,然后煮取汤汁,混合后再次煮取一定量的汤汁,分两次服用。

治百合病,已经吐之后更发者,百合鸡子汤方百合七枚擘,浸一宿,去汁,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取鸡子黄一枚纳汁中,搅令调,分再服。

此句介绍了百合鸡子汤的组成,用于治疗已经使用吐法后病情加重的百合病。

治百合病,始不经发汗吐下,其病如初者,百合地黄汤方百合七枚擘,浸一宿,去汁,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纳生地黄汁二升,复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大便当去恶沫为候也。

此句介绍了百合地黄汤的组成,用于治疗未经过发汗、吐、下法治疗的百合病,并指出治疗的有效标志是大便中恶沫的去除。

治百合病,经月不解,变成渴者方百合根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汁先洗病人身也,洗身后食白汤饼,勿与盐豉也,渴不瘥,可用栝楼根并牡蛎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

此句介绍了治疗百合病变成渴证的方剂,包括百合根、栝楼根、牡蛎等,并指出治疗方法。

治百合病,变而发热者方百合根一两,干之滑石三两。

此句介绍了治疗百合病变成发热证的方剂,包括百合根、滑石等。

上二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当微利,利者止,勿复服,热即除。

此句描述了治疗发热证的方剂的服用方法,指出应适量服用,以微利为度,热退后即停止服用。

一本云:治百合病,小便赤涩,脐下坚急。

此句引用了另一版本的方剂,用于治疗百合病引起的小便赤涩、脐下疼痛等症状。

治百合病,变腹中满痛者方但取百合根,随多少熬令黄色,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满消痛止。

此句介绍了治疗百合病引起腹中满痛的方剂,包括百合根等,并指出治疗方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95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