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原文
论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
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母及父母,或从外还,衣服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
执作喘息,乳气未定者,皆为客忤。
其乳母遇醉及房劳喘后乳儿最剧,能杀儿也,不可不慎。
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而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
儿卒见马来,及闻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小儿中马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
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
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
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惊小儿致病。
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小儿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
而秋初一切小儿皆病者,岂是一切小儿悉中客邪。
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冷,小儿嫩弱,其外则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儿多壮热而下痢也,未必悉是中客及鬾也。
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
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毒,后下之耳。
《玄中记》云:天下有女鸟,名曰姑获。
《肘后》、《子母秘录》作乌获一名天帝女,一名隐飞鸟,一名夜行游女,又名钓星鬼,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唤得来者是也。
鸟淳雌无雄,不产,阴气毒化生,喜落毛羽于人中庭,置儿衣中,便令儿作痫,病必死,即化为其儿也。
是以小儿生至十岁,衣被不可露,七八月尤忌。
凡中客忤之为病,类皆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夭纠,面色变易,其候似痫,但眼不上插耳,其脉急数者是也。
宜与龙胆汤下之,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秤分等多少也。
小儿中客,急视其口中悬痈左右,当有青黑肿脉,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用针速刺溃去之,亦可爪摘决之,并以绵缠钗头拭去血也。
少小中客之为病,吐下青黄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侧,喘似痫状,但目不上插,少睡耳,面变五色,其脉弦急,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矣。
欲疗之方用豉数合,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
以摩儿囟上手足心,各五六遍毕,以丸摩儿心及脐,上下行转摩之,食顷,破视其中,当有细毛,即掷丸道中,痛即止。
治少小中客忤,强项欲死方取衣中白鱼十枚,为末,以敷母乳头上,令儿饮之,入咽立愈。
一方二枚著儿母手,掩儿脐中,儿吐下愈,亦以摩儿项及脊强处。
治少小客忤,二物黄土涂头方灶中黄土蚯蚓屎等分捣,合水和如鸡子黄大,涂儿头上及五心,良。
一方云鸡子清和如泥。
又方吞麝香如大豆许,立愈。
治少小犯客忤,发作有时者方以母月衣覆儿上,大良。
治小儿卒中忤方
剪取驴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弹子,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药成。
著乳头饮之,下喉即愈。
又方烧母衣带三寸并发,合乳汁,服之。
又方取牛鼻津服之。
又方取牛口沫敷乳头,饮之。
治小儿寒热及赤气中人,一物猪蹄散方猪后脚悬蹄烧末,捣筛,以饮乳汁一撮,立效。
治少小卒中客忤,不知人者方取热马屎一丸,绞取汁饮儿,下便愈。
亦治中客忤而啼𠸯,面青腹强者。
治少小见人来卒不佳,腹中作声者,二物烧发散方用向来者人囟上发十茎,断儿衣带少许,合烧灰,细末,和乳饮儿,即愈。
治小儿卒客忤方
铜镜鼻烧令红,著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小儿不能饮者,含与之,即愈。
治少小中忤,一物马通浴汤方马通三升,烧令烟绝,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
浴儿即愈。
治小儿中人忤𠸯啼,面青腹强者,一物猪通浴方豭猪通二升,以热汤灌之,适寒温,浴儿。
小儿中马客忤而吐不止者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壮。
可用粉丸如豉法,并用唾,唾而咒之,咒法如下:
咒客忤法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儿苦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
咒讫,弃丸道中。
又法取一刀横著灶上,解儿衣,发其心腹讫,取刀持向儿咒之唾,辄以刀拟向心腹,啡啡曰音非,出唾貌: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
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不顾,过与生人忤。
梁上尘,天之神,户下土,鬼所经,大刀镮犀对灶君。
二七唾客愈。
儿惊,唾啡啡如此。
二七啡啡,每唾以刀拟之,咒当三遍乃毕。
用豉丸如上法,五六遍讫,取此丸破视其中有毛,弃丸道中,客忤即愈矣。
小儿鬾方
论曰:凡小儿所以有鬾病者,是妇人怀娠,有恶神导其腹中胎,妒嫉他小儿令病也。
鬾者,小鬼也音奇,妊娠妇人不必悉招鬾魅,人时有此耳。
鬾之为疾,喜微微下痢,寒热,或有去来,毫毛鬓发,鬇鬡不悦,是其证也,宜服龙胆汤。
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更有娠,使儿饮此乳,亦作鬾也。
令儿黄瘦骨立,发落壮热,是其证也。
治鬾方
炙伏翼,熟嚼哺之。
又方烧伏翼,末,饮服之。
又方以水二升煮萹蓄冬瓜各四两,取浴之。
治少小客鬾挟实,白鲜皮汤方
白鲜皮大黄甘草各一两芍药茯苓细辛桂心各十八铢
上七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
小儿夜啼方
龙角丸
主小儿五惊夜啼方。
龙角三铢牡蛎九铢,一作牡丹黄芩半两蚱蝉二枚牛黄如小豆,五枚川大黄九铢
上六味末之,蜜丸如麻子。褥裹儿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增减之。崔氏名五惊丸。
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芎散方
芎白术防己各半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
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药者,以意斟酌之。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
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九,以瘥为度。
又方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儿,则愈。
又方交道中土伏龙肝各一把
右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
又方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
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取狼屎中骨,烧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
治小儿惊啼方
取鸡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又方酒服乱发灰。
又方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
又方烧猬皮三寸灰,著乳头饮之。
又方车辖脂如小豆许,纳口中及脐中。
千金汤
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有人从外来,邪气所逐,令儿得疾,众医不治方。
蜀椒左顾牡蛎各六铢,碎上二味,以酢浆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一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译文
论述说:小孩子容易得客忤病,是因为外来的气息与之相冲,称为客忤。即使是家人或住在不同房间,即使是乳母和父母,或者是从外面回来,衣服经过鬼神、粗恶暴气,或者牛马之气,都可能导致客忤。如果小孩子在哺乳时喘息,乳气未定,也是客忤。乳母在醉酒或房事后哺乳孩子,对孩子的影响最严重,甚至能致命,因此不可不谨慎。所有骑马行进时,如果马出汗气味难闻,未洗浴更换衣物,就靠近孩子,会使孩子受到马客忤的影响。孩子突然看到马,听到马鸣声而惊吓,以及马身上的衣物和马气,都会使孩子受到马客忤的影响,特别要小心保护一岁大的孩子。所有小孩子的衣服,布料、棉絮中不能有头发,鞋子也是如此。白衣配青带,青衣配白带,都会导致孩子受到客忤。所有非常人及外来物品,也会惊吓孩子,导致疾病。预防的方法是:所有从外面来的人和异物进入家中,应将孩子避开,不要让他们看到,如果不避开,可以在门口烧牛屎,保持烟雾常在,这样比较好。
小孩子受到客忤的影响,这种病无时无刻不在。但是秋初所有小孩子都生病,难道所有小孩子都受到了客忤吗?小孩子之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是因为秋夏小孩子的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早晚时有突然的寒冷,小孩子身体嫩弱,容易受到突然的寒冷伤害,从而损害阳气,阳气凝结则导致高烧,胃冷则导致腹泻,因此夏末秋初,小孩子多高烧和腹泻,未必都是因为受到客忤或鬾的影响。如果治疗小孩子的方法,夏末秋初应该注意天气的冷暖变化。有突然寒冷的情况,小孩子容易患高烧和腹泻,千万不要先下泻药,都应该先解毒,然后再下泻药。
《玄中记》说:天下有一种女鸟,名叫姑获。《肘后》、《子母秘录》称为乌获,一名天帝女,一名隐飞鸟,一名夜行游女,又名钓星鬼,喜欢在阴雨之夜飞鸣,徘徊在村庄里,被叫来的人就是这种鸟。这种鸟是雌性的,没有雄性,不会产蛋,阴气毒化而生,喜欢将羽毛落在人家中庭,放在孩子的衣服中,就会使孩子抽搐,病必死,然后化为孩子的样子。因此,小孩子出生到十岁,衣服被褥不可露天,七八月尤其要忌讳。
所有受到客忤影响的疾病,症状都是呕吐、腹泻青黄白色物,水谷分离,腹痛,面色变化,症状类似癫痫,但眼睛不会上翻,脉搏急促。
治疗小孩子受到客忤的方法,如果发现孩子口中有悬痈,左右两侧有青黑色肿胀的脉络,像麻豆大小,或红或白或青,这样就应该用针迅速刺破排出。也可以用指甲挑破,然后用棉线缠在钗头上擦拭血迹。
小孩子受到客忤的病,吐泻青黄赤白色物,腹部疼痛,以及翻转侧卧,喘息像癫痫状,但眼睛不会上翻,睡眠少,面色变化多端,脉搏弦紧,如果错过治疗时机,时间久了就难以治疗。治疗的方法是使用豆豉,用水拌湿,煮熟,做成鸡蛋大小的丸子。按摩孩子的囟门、手心、脚心,各五六次,然后按摩孩子的胸口和肚脐,上下往返按摩,一顿饭的功夫后,破开丸子查看,如果有细毛,就扔到路上,疼痛就会停止。
治疗小孩子受到客忤的方法,如果孩子强直地想要死去,可以取衣服中的十枚白鱼,磨成粉末,敷在乳头上,让孩子喝下,吞下后立即痊愈。另一种方法是将两枚白鱼放在孩子的母亲手中,覆盖在孩子的肚脐上,孩子吐泻后就会痊愈,也可以按摩孩子的颈部和背部的强直部位。
治疗小孩子受到客忤的方法,使用两种黄土涂抹头部的方法,将灶中的黄土和蚯蚓粪便等量混合,加水调和成鸡蛋黄大小,涂抹在孩子的头部和手心、脚心,效果很好。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鸡蛋清和成泥。
另一种方法是吞服如大豆大小的麝香,立即痊愈。
治疗小孩子受到客忤的方法,如果发作有时间规律,可以用母亲的旧衣服覆盖在孩子身上,效果很好。
治疗小孩子突然受到客忤的方法,剪取驴的前臂胛骨上的旋毛,大小如弹子,用乳汁煎煮,直到毛消失药成。将药涂在乳头上让孩子喝下,吞下后立即痊愈。
另一种方法是将母亲的衣服带烧成三寸长,与乳汁混合服用。
另一种方法是用牛的鼻涕服用。
另一种方法是用牛的口沫敷在乳头上,让孩子喝下。
治疗小孩子受寒热和赤气影响的方法,一种猪蹄散的方法,取猪的后脚悬蹄烧成末,捣碎筛细,用一撮乳汁调和服用,立即见效。
治疗小孩子突然受到客忤,失去知觉的方法,取热马粪一丸,挤出汁液给孩子喝下,腹泻后就会痊愈。也可以治疗受到客忤而啼哭,面色青,腹部强直的情况。
治疗小孩子见到人来突然不适,腹部有声音的方法,使用两种烧发散的方法,取来人的头发十根,剪断孩子的衣服带子少许,混合烧成灰,细末,与乳汁混合给孩子喝下,立即痊愈。
治疗小孩子突然受到客忤的方法,将铜镜的鼻烧红,放入少许酒中,大孩子可以喝下;小孩子不能喝的,可以含在嘴里,立即痊愈。
治疗小孩子受到客忤的方法,一种马通浴汤的方法,取马通三升,烧到烟尽,用一斗酒煮三次,去掉杂质。给孩子洗澡,立即痊愈。
治疗小孩子受到客忤而啼哭,面色青,腹部强直的方法,一种猪通浴的方法,取猪的通二升,用热水灌入,调节到适宜的温度,给孩子洗澡。
治疗小孩子受到马客忤而呕吐不止的方法,艾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壮。可以使用像豆豉一样的粉末,并用唾液,唾液后念咒,咒语如下:
咒客忤法咒曰:摸家公,摸家母,摸家子儿苦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咒毕,将丸子扔到路上。
另一种方法是将一把刀横放在灶上,解开孩子的衣服,露出心腹部位,拿起刀对着孩子念咒,唾液就喷出,念咒如下:
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不顾,过与生人忤。梁上尘,天之神,户下土,鬼所经,大刀环犀对灶君。二七唾客愈。孩子惊,唾唾如此。二七唾唾,每次唾液时用刀指向心腹,咒语要念三遍才结束。使用像豆豉一样的丸子,五六次后,取丸子破开查看,如果有细毛,就扔到路上,客忤就会痊愈。
小儿鬾方:论述说:小孩子之所以有鬾病,是因为孕妇腹中的胎儿受到恶神的引导,嫉妒其他小孩子而使其生病。鬾,是小鬼,孕妇不一定都会招来鬾魅,人有时会有这种情况。鬾病的特点是喜欢轻微的腹泻,寒热交替,或者有去有来,毛发脱落,头发不悦,这些都是症状,应该服用龙胆汤。孕妇如果已经有一个孩子不能行走,而又怀孕,让孩子喝这种乳汁,也会导致鬾病。孩子会变得黄瘦,骨瘦如柴,头发脱落,高烧,这些都是症状。
治疗鬾的方法:将伏翼烤熟,嚼碎后喂给孩子。
另一种方法是将伏翼烧成末,服用。
另一种方法是用两升水煮萹蓄和冬瓜各四两,给孩子洗澡。
治疗小孩子受到客鬾并伴有实证的方法,白鲜皮汤方:白鲜皮、大黄、甘草各一两,芍药、茯苓、细辛、桂心各十八铢。
以上七味药捣碎,用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次服用。
小儿夜啼方:龙角丸,主治小孩子五惊夜啼。
龙角三铢,牡蛎九铢,一作牡丹黄芩半两,蚱蝉二枚,牛黄如小豆,五枚川大黄九铢。
将这六种药材研成末,用蜜制成像麻子大小的丸子。给孩子服用两丸,根据孩子的体型大小,适当增减用量。崔氏名为五惊丸。
治疗小儿夜间啼哭,直到天亮才能安静入睡,芎散方的做法如下:
芎、白术、防己各半两。
将这三种药材研成末,用乳汁调和后给孩子服用,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适量增减。
如果二十天内孩子还不能服用散剂,可以用乳汁调和,服用像麻子大小的一丸。
如果孩子能够服用药物,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治疗较小的孩子夜间啼哭,一物前胡丸的做法如下:
前胡根据多少捣成末,用蜜和成像大豆大小的丸子。每天服用一丸,逐渐增加到三到五丸,直到病情好转。
还有一个方子,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特别想吃某种食物,用这种食物喂养孩子,孩子就会好。
另一个方子是取交道中的土和伏龙肝各一把,这两种药材研成末,用少量水调和后给孩子服用。
另一个方子是取马骨烧成灰,敷在乳头上喂孩子,孩子停止啼哭。
治疗小儿夜间啼哭不止,医生无法治疗的方子:
取狼屎中的骨头烧成灰末,用水服下,像黍米粒大小的两枚,就能让孩子安静下来。
治疗小儿惊吓啼哭的方子:
取鸡屎白熬成末,用乳汁喂孩子,效果很好。
另一个方子是用酒服下乱发灰。
另一个方子是用腊月时绑猪的绳子烧成灰,服用。
另一个方子是烧猬皮三寸长的灰,涂抹在乳头上喂孩子。
另一个方子是车辖脂像小豆大小的量,放入口中及脐中。
千金汤:
主治小儿突然惊吓啼哭,甚至昏死过去,或者有人从外面进来,邪气侵入,导致孩子生病,其他医生无法治疗的病症。
蜀椒左顾牡蛎各六铢,将这两种药材捣碎,用醋浆水一升煮取五合,每次服用一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注解
客忤:客忤,古称外感疾病,指的是外来邪气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这里的‘客’指的是外来,‘忤’指的是违背、冲突,即外来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冲突导致的疾病。
气息:指呼吸的空气,这里指的是外来的气息。
乳母:指哺乳孩子的女性。
衣服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指衣物上可能附有鬼神等邪气,以及粗恶、暴戾之气。
牛马之气:指牛马呼出的气息。
执作喘息:指因为劳作而导致的喘息。
乳气未定:指婴儿的乳气尚未稳定。
马汗气臭:指马出汗后产生的气味。
白衣青带,青衣白带:指衣服的颜色搭配。
非常人:指非寻常之人,可能指妖魔鬼怪。
客忤法咒:一种通过咒语来治疗客忤的方法。
鬾:古称小儿夜啼病,也指小鬼。
恶神:指邪恶的神灵。
伏翼:指蝙蝠,古代医学中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萹蓄:一种草药,用于治疗疾病。
龙角丸:一种古代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小儿夜啼。
五惊夜啼:指小儿因惊吓而引起的夜啼。
龙角:龙角,指龙鳞上的硬质角,古代认为龙角具有神秘的力量,常用于制作法器或药材。在这里,龙角三铢应是指龙角粉末三铢重。
牡蛎:牡蛎,一种贝类,其壳和肉在古代医学中被用作药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牡丹:牡丹,一种名贵的花卉,其花和根在古代医学中也被用作药材,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
黄芩:黄芩,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在古代医学中被用作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蚱蝉:蚱蝉,一种昆虫,其蜕皮在古代医学中被用作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牛黄:牛黄,牛的胆囊结石,是一种贵重的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的作用。
川大黄:川大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清热、解毒的作用。
蜜丸:蜜丸,指用蜂蜜将药材炼制成丸剂。
麻子:麻子,指芝麻,在这里可能是指芝麻大小。
芎:芎,即川芎,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
白术:白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利水的作用。
防己:防己,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乳:乳,指人乳,即母乳。
前胡:前胡,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
伏龙肝:伏龙肝,古代认为龙肝具有神秘的力量,常用于制作法器或药材,这里可能是指某种动物的肝脏。
狼屎:狼屎,狼的粪便,古代医学中有时用作药材。
鸡屎白:鸡屎白,鸡的粪便,古代医学中有时用作药材。
乱发灰:乱发灰,指头发烧成的灰,古代医学中有时用作药材。
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认为这个月天气寒冷,是制作某些药材的好时机。
蜀椒:蜀椒,一种花椒,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左顾牡蛎:左顾牡蛎,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牡蛎品种。
酢浆水:酢浆水,用醋制成的液体,古代医学中有时用作药材的溶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评注
此段古文记载了古代中医对于小儿夜啼的多种治疗方法,反映了中医在儿科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智慧。
‘龙角三铢牡蛎九铢,一作牡丹黄芩半两蚱蝉二枚牛黄如小豆,五枚川大黄九铢’这一句中,列举了多种药材,包括龙角、牡蛎、牡丹、黄芩、蚱蝉、牛黄、大黄等,这些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不同的功效,如清热解毒、镇静安神、活血化瘀等,反映了中医在治疗小儿夜啼时注重整体调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上六味末之,蜜丸如麻子。褥裹儿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增减之。崔氏名五惊丸。’这里描述了制药的过程,将药材研磨成末,用蜜制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剂,根据儿童的大小调整剂量,体现了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芎散方’这句话说明了该方剂的治疗效果,即治疗小儿夜啼,使之能够安静入睡,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
‘芎白术防己各半两,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这里详细描述了使用芎、白术、防己这三种药材的方剂,以及给药的方法,如用乳汁调和,按摩脐中和脊背,这些方法都体现了中医治疗时注重内外结合、调整阴阳的理念。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九,以瘥为度。’这里介绍了一种以前胡为主要成分的丸剂,强调了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的治疗原则。
‘又方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儿,则愈。’这句话说明了通过调整孕妇的饮食来改善婴儿的健康状况,体现了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
‘又方交道中土伏龙肝各一把,右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这里介绍了一种以交道中土和伏龙肝为主要成分的方剂,用于治疗小儿夜啼,反映了中医治疗时注重地域性和个体差异的特点。
‘又方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这里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即用马骨烧灰敷在乳头上,让孩子吮吸,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疗时的实用性和简便性。
‘治小儿惊啼方’以下各句,分别介绍了多种治疗小儿惊啼的方法,如使用鸡屎白、酒、猪绳灰、猬皮灰等,这些方法虽然听起来奇特,但反映了古代医家在治疗小儿疾病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智慧。
‘千金汤’最后一句提到了该汤剂的主治功能,即治疗小儿暴惊啼绝死或邪气所致的疾病,体现了中医治疗急症的及时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