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奇经八脉考-冲脉-冲脉

作者: 钱乙(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医学家、脉学家。他对《奇经八脉考》的编纂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书中总结了脉学中的奇经八脉理论。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奇经八脉考》是唐代医学家钱乙编纂的关于脉学的经典之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脉诊中的“奇经八脉”理论,分析了八条经脉在体内的流向和作用,指出了它们与人体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八脉的精确描述,书中为后代的脉学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强调通过脉诊来揭示体内的病变,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此书在中医学和脉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奇经八脉考-冲脉-冲脉-原文

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

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一名气街,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横骨两端,动脉宛宛中,足阳明穴也)

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足阳明去腹中行二寸,少阴去腹中行五分,冲脉行于二经之间也。横骨在阴上横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

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历大赫、(横骨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气穴、(即胞门一名子户、大赫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少阴、冲脉之会)四满、(气穴上一寸)中注、(四满上一寸)肓 、(中注上一寸)商曲、(肓上二寸)石关、(商曲上一寸)阴都、(石关上一寸)通谷、(阴都上一寸)幽门,(通谷上一寸,夹巨阙两旁,各五分陷中)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

灵枢经曰∶冲、任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

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淡渗皮肤,生毫毛。

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脉不荣其口唇,故髭须不生。

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任,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亦不生。

天宦不脱于血,而任冲不盛,宗筋不强,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亦不生。

素问水热穴论曰∶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

踝上各一行者,此肾脉之下行也。

名曰太冲。

王启玄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

一云冲脉起于气冲,冲直而通,故谓之冲。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启玄曰∶心脏在南,故前曰广明,冲脉在北,故后曰太冲。

足少阴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

两脉相合为表里也。

冲脉在脾之下,故曰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灵枢经曰∶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

何也?岐伯曰∶不然。

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

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

其下者注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斜入 中,伏行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

其别者并于少阴,渗三阴,斜入踝,伏行出属跗,属下,循跗上,入大指之间,渗诸络而温足胫肌肉。

故其脉常动,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王海脏曰∶手少阳三焦相火为一腑,右肾命门为相火,心包主亦名相火,其脉同诊。

肾为生气之门,出而治脐下,分三歧,上冲夹脐过天枢,上至膻中两乳间,元气所系焉。

又足太阳之别,并足太阳正路入络膀胱,约下焉。

三焦者,从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为上中下三焦,其实真元一气也。

故曰有脏无腑。

脉诀云∶三焦无状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应。

一云∶其腑在气街中。

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脐旁;下焦在脐下膀胱上口,治在脐。

经曰∶原气者,三焦之别使也。

肾间动气者,真元一气,分为三路,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

李濒湖曰∶三焦即命门之用。

与冲、任、督相通者,故附着于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奇经八脉考-冲脉-冲脉-译文

冲脉被称为经脉之海,又称为血海,它的脉与任脉一样,都起源于小腹内部的子宫中。它向外浮动的部分,起源于气冲。(又称气街,位于小腹毛发的两侧各二寸处,横骨的两端,动脉跳动的地方,是足阳明经的穴位)与足阳明、少阴两经之间,沿着腹部向上行至横骨。(足阳明经距离腹部中心二寸,少阴经距离腹部中心五分,冲脉则行于这两条经之间。横骨位于阴上横骨中,形状像半圆形月亮,距离腹部中心一寸半)然后沿着腹部左右各五分,向上经过大赫、(横骨上方一寸,距离腹部中心一寸半)气穴、(即胞门,又称子户,大赫上方一寸,距离腹部中心一寸半,是少阴、冲脉的交汇处)四满、(气穴上方一寸)中注、(四满上方一寸)肓、(中注上方一寸)商曲、(肓上方二寸)石关、(商曲上方一寸)阴都、(石关上方一寸)通谷、(阴都上方一寸)幽门,(通谷上方一寸,位于巨阙两侧,各五分陷中)到达胸部后分散,共有二十四穴。

灵枢经中说:冲脉和任脉都起源于子宫,向上沿着背部,成为经络之海。它向外浮动的部分,沿着腹部右侧向上行,会合于咽喉,然后分别络于唇口。血气旺盛时,皮肤会充实且肌肉发热,如果血气独盛,则皮肤会变得淡薄,长出细毛。妇女如果气有余而血不足,月经期间会频繁失血,任脉和冲脉都会受损,血脉不能滋养口唇,所以胡须不会生长。太监因为去除了宗筋,损伤了冲任,血液流失不再恢复,皮肤内部结痂,唇口失去滋养,所以胡须也不会生长。天生的太监不因失血而虚弱,但任脉和冲脉不强盛,宗筋不强,虽然有气但没有血,唇口失去滋养,所以胡须也不会生长。

素问水热穴论中说:三阴经相交的地方,结于脚部。脚踝上方各有一条脉络,这是肾脉下行的地方,称为太冲。

王启玄说:肾脉与冲脉一起向下行循足,合而强大,所以称为太冲。另一种说法是冲脉起源于气冲,直通无阻,所以称为冲。

素问阴阳离合论中说: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面称为广明,后面称为太冲。太冲之地,称为少阴,它的冲脉在下,称为太阴。

启玄说:心脏位于南方,所以前面称为广明,冲脉位于北方,所以后面称为太冲。足少阴肾脉与冲脉合而强大,所以称为太冲。两脉相合成为表里关系。冲脉位于脾之下,所以称为其冲在下,称为太阴。

灵枢经中说:皇帝问:少阴经的脉为什么独自行于下?岐伯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冲脉是五脏六腑之海。它的上部出于颃颡,渗入诸阳,灌溉诸精。它的下部注入少阴之大络,起源于肾下,出于气街,沿着阴股内侧,斜入中,伏行于骨内侧,与少阴经并行,下入内踝之后,进入足下;它的分支与少阴经并行,渗入三阴经,斜入踝部,伏行而出属于跗,向下循跗而行,进入大趾之间,渗入诸络而温暖足胫肌肉。所以它的脉经常跳动,分支络结则跗上不跳动,不跳动则会出现厥逆,厥逆则感到寒冷。

王海脏说:手少阳三焦相火为一腑,右肾命门为相火,心包主也称为相火,它们的脉相一致。肾是生气之门,出而治理脐下,分为三路,这是人的生命,十二经的根本。

李濒湖说:三焦即命门的作用。与冲、任、督相通,所以附着于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奇经八脉考-冲脉-冲脉-注解

冲脉:冲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被称为‘经脉之海’或‘血海’,起始于少腹之内胞中,与任脉一起起始于人体内部。冲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月经,并影响生殖功能。

任脉:任脉也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起始于胞中,与冲脉一起被称为‘经络之海’。任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阴经,与人体生殖、月经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少腹:少腹指的是人体下腹部,是冲脉和任脉起始的部位。

胞中:胞中是指人体内部的子宫位置。

气冲:气冲又称为气街,位于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横骨两端,动脉宛宛中,是足阳明穴的位置。

足阳明: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与冲脉、少阴二经相联系。

少阴:少阴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与冲脉、足阳明二经相联系。

横骨:横骨位于人体下腹部,是冲脉、任脉等经脉经过的部位。

大赫:大赫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横骨上一寸。

气穴:气穴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大赫上一寸。

四满:四满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气穴上一寸。

中注:中注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四满上一寸。

肓:肓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中注上一寸。

商曲:商曲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肓上二寸。

石关:石关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商曲上一寸。

阴都:阴都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石关上一寸。

通谷:通谷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阴都上一寸。

幽门:幽门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通谷上一寸,夹巨阙两旁。

灵枢经:《灵枢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经络、腧穴等内容。

素问:《素问》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医学理论、诊断、治疗等内容。

太冲:太冲是足厥阴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踝上各一行,是肾脉之下行的重要穴位。

宗筋:宗筋是指人体生殖器官的筋脉,与冲任脉的损伤有关。

三焦: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六个部位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统称,与元气、生命密切相关。

原气:原气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

命门:命门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元气:元气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奇经八脉考-冲脉-冲脉-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详细描述了冲脉的起止、循行路径及其与任脉的关系,同时也涉及了冲脉对气血运行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此句点明了冲脉的重要地位,称之为‘经脉之海’和‘血海’,强调了其在人体经络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同时指出其起始点位于少腹之内胞中,这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意味着冲脉与生殖系统和生殖功能密切相关。

‘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此句进一步说明了冲脉的起始点,即气冲,又称气街,位于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横骨两端,动脉宛宛中,足阳明穴也。这里的描述详细而准确,为后文的穴位定位提供了依据。

‘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此句描述了冲脉的循行路径,与足阳明、少阴二经并行,上行至横骨,横骨在阴上横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这里的‘循腹上行’说明了冲脉在腹部的走向。

‘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历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此句详细列出了冲脉经过的穴位,共计二十四穴,这些穴位是中医针灸和推拿的重要部位。

‘灵枢经曰∶冲、任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此句引用了《灵枢经》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冲、任脉的重要性,它们从胞中起始,沿着背部向上运行,成为经络之海。

‘素问水热穴论曰∶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者,此肾脉之下行也。’此句引用了《素问》的内容,说明了三阴经的交汇点位于脚部,踝上各一行即为肾脉的下行。

‘王启玄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此句解释了‘太冲’的命名,即肾脉与冲脉合并下行,循行于足部,合而盛大。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此句引用了《素问》的内容,从阴阳五行的角度解释了太冲的位置和名称。

‘灵枢经曰∶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此段引用了《灵枢经》的内容,讨论了少阴脉的下行原因,并解释了冲脉作为五脏六腑之海的作用。

‘王海脏曰∶手少阳三焦相火为一腑,右肾命门为相火,心包主亦名相火,其脉同诊。’此段讨论了三焦、肾命门和心包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

‘经曰∶原气者,三焦之别使也。肾间动气者,真元一气,分为三路,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此段讨论了原气、三焦和肾间动气的关系,强调了它们在人体生命和十二经中的重要性。

‘李濒湖曰∶三焦即命门之用。与冲、任、督相通者,故附着于此。’此段讨论了三焦与命门、冲、任、督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医理论中的相互联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奇经八脉考-冲脉-冲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89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