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难经的作者不详,传统上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名医王叔和。《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脉诊、经络、病理等方面的医学理论。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难经》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集中在脉诊、经络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书中通过对脉象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脉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原理。《难经》还对针灸、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是中国古代医学宝贵的遗产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一难-原文
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
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
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一难-译文
说:经典上提到,针刺荣经不会伤害到卫经,针刺卫经也不会伤害到荣经,这是什么意思呢?
但是:针刺阳经的时候,患者平躺,然后进行针刺;针刺阴经的时候,先用手轻轻按住需要针刺的荣经和俞经的位置,等到气血散开后再插入针。这就叫做针刺荣经不会伤害到卫经,针刺卫经也不会伤害到荣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一难-注解
经言:经言指的是古代医学经典中的言论或理论。
刺荣无伤卫:这里的‘荣’指的是荣脉,‘卫’指的是卫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针刺治疗时,针刺荣脉不会伤害到卫脉,反之亦然,即针刺卫脉也不会伤害到荣脉。
刺卫无伤荣:与‘刺荣无伤卫’类似,这句话强调的是在针刺卫脉时,不会对荣脉造成伤害。
针阳:针阳指的是针对阳经的针刺方法。
卧针而刺之:卧针而刺之指的是在患者处于放松状态时进行针刺。
左手摄按:左手摄按指的是用左手轻轻按压或捏住需要针刺的部位。
所针荥俞之处:所针荥俞之处指的是需要针刺的具体穴位,荥和俞都是中医穴位分类中的名词。
气散:气散指的是患者体内的气机散乱,即身体处于不适状态。
内针:内针指的是将针刺入体内。
是谓:是谓用来引出结论或解释,相当于‘这就是说’或‘也就是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一难-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篇章。首先,我们来逐句分析这段文字的含义。
‘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正确地进行针灸,既不伤害到荣经,也不伤害到卫经。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这里的‘然’是对前述问题的回答。‘针阳者’指的是针对阳经的针灸方法,‘卧针而刺之’意味着在患者平躺的状态下进行针灸。‘刺阴者’则是指针对阴经的针灸方法,‘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描述的是在针灸阴经之前,先用手按住穴位,待气散后再进行针灸。
‘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这句话是对前面描述的针灸方法的总结,强调在针灸时要注意保护荣经和卫经,避免伤害。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中医针灸的几个重要原则。
首先,‘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强调了针灸时的安全性和保护性,这是中医针灸的基本原则之一。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在针灸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其他经络造成伤害。
其次,‘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和‘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体现了中医针灸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不同的经络和穴位对应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因此针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手法。
再者,这段文字中的‘气散’概念体现了中医的气论。中医认为,人体健康与气的运行密切相关,针灸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调节气的运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最后,这段古文还反映了中医针灸的实践性和经验性。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来掌握针灸的技巧和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