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难

作者: 难经的作者不详,传统上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名医王叔和。《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脉诊、经络、病理等方面的医学理论。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难经》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集中在脉诊、经络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书中通过对脉象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脉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原理。《难经》还对针灸、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是中国古代医学宝贵的遗产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难-原文

曰:经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

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

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难-译文

说:经典上讲,肝主管颜色,心主管气味,脾主管味道,肺主管声音,肾主管液体。鼻子是肺的反映,却能够分辨香臭;耳朵是肾的反映,却能够听到声音,这是什么意思呢?

然而:肺属于西方的金元素,金是在巳时生成的,巳时是南方的火,火对应心,心主管气味,所以鼻子能够知道香臭;肾属于北方的水元素,水是在申时生成的,申时是西方的金,金对应肺,肺主管声音,所以耳朵能够听到声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难-注解

经言:经文中的言论,这里指的是古代医学经典中的论述。

肝主色:中医理论中,肝藏血,血能养目,因此肝与视力、面色有关。

心主臭:心脏在五行中属火,火主臭,因此心与嗅觉有关。

脾主味: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与人的味觉有关。

肺主声:肺在五行中属金,金主声,因此肺与听觉有关。

肾主液:中医理论中,肾藏精,主水液,与人的体液有关。

鼻者,肺之候:鼻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嗅觉的器官,中医认为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

耳者,肾之候:耳是听觉的器官,中医认为与肾的功能密切相关。

香臭:香和臭是气味的两种,香通常指愉悦的气味,臭指不愉悦的气味。

声:声音,指通过空气传播的振动波。

西方金:五行中的一种,金代表西方,与秋季、收敛、坚硬等特性相关。

金生于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金生于火,巳为地支之一,代表火。

南方火:五行中的一种,火代表南方,与热情、上升、光明等特性相关。

北方水:五行中的一种,水代表北方,与寒冷、滋润、流动等特性相关。

水生于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水生于金,申为地支之一,代表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难-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首先,文段开篇即提出了中医五行的基本理论,即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色、五臭、五味、五声、五液。这种理论认为,人体五脏与外界环境、自然五行相对应,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的健康与平衡。

在赏析第一句中,‘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这一句,揭示了中医理论中五脏与五行、五感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不仅体现在生理功能上,还体现在心理感受上,即五脏的功能与人的情感、欲望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这一句,说明了鼻与肺的关联。在中医理论中,鼻是呼吸的通道,与肺的功能紧密相连。肺属金,金生于火,火对应心,心主臭,因此鼻能够感知香臭。这里的‘反’字,实则是指鼻的功能与肺的本性相悖,却能够感知到与肺相联系的香味。

‘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这一句,则揭示了耳与肾的关系。肾属水,水生于金,金对应肺,肺主声,因此耳能够听到声音。这里的‘反’字,同样是指耳的功能与肾的本性相悖,却能够感知到与肾相联系的声音。

文段最后一句‘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是对前面两句话的进一步解释。通过五行相生的关系,解释了鼻和耳之所以能够感知到与它们本性不直接相关的香臭和声音的原因。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中医理论中五脏与五行、五感的对应关系,还通过五行相生的原理,解释了人体感官功能与内脏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理论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和人体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85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