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五难

作者: 难经的作者不详,传统上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名医王叔和。《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脉诊、经络、病理等方面的医学理论。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难经》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集中在脉诊、经络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书中通过对脉象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脉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原理。《难经》还对针灸、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是中国古代医学宝贵的遗产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五难-原文

曰:经言八会者,何也?

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抒,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

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五难-译文

说:经典中提到的八会是指什么?

回答说:腑会指的是太仓,脏会指的是季胁,筋会指的是阳陵泉,髓会指的是绝骨,血会指的是鬲俞,骨会指的是大抒,脉会指的是太渊,气会指的是三焦之外,还有一条筋直接穿过两个乳房的内部。对于体内有热病的,可以通过取这些会聚点的气穴来治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五难-注解

经言:经文中的说法,指古代医学经典中的记载。

八会:指人体八个重要的气血汇集之处,即八个穴位。

腑会:指六腑的气血汇集之处。

太仓:指胃的别称,因为胃为水谷之海,故称太仓。

脏会:指五脏的气血汇集之处。

季胁:指胁肋部的下方,即季胁部。

筋会:指筋的气血汇集之处。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髓会:指骨髓的气血汇集之处。

绝骨:指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下缘。

血会:指血液的气血汇集之处。

鬲俞: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位于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骨会:指骨的气血汇集之处。

大抒:指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胫骨前嵴下缘。

脉会:指脉的气血汇集之处。

太渊: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位于手腕掌侧,桡骨茎突与舟骨之间凹陷中。

气会:指气的气血汇集之处。

三焦外:指三焦的气血汇集之处,三焦是中医认为的六个脏腑之一,主通行水道,调节水液代谢。

一筋直两乳内:指一筋直通两乳内部,形容筋脉的走向。

热病:指因热邪引起的疾病。

取其会之气穴也:指在热病中,可以通过针刺这些气血汇集的穴位来治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五难-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们来逐句解析这段文字。

‘曰:经言八会者,何也?’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八会’究竟指的是什么。

‘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抒,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这一句是对‘八会’的具体解释。

‘腑会太仓’中的‘腑’指的是五脏六腑,‘太仓’则是指胃,这里表示胃与腑的会合点。

‘脏会季胁’中的‘脏’指的是五脏,‘季胁’是指肋骨下缘,这里表示五脏与季胁的会合点。

‘筋会阳陵泉’中的‘筋’指的是筋脉,‘阳陵泉’是足阳明胃经的一个穴位,表示筋脉与阳陵泉的会合点。

‘髓会绝骨’中的‘髓’指的是骨髓,‘绝骨’是足少阳胆经的一个穴位,表示骨髓与绝骨的会合点。

‘血会鬲俞’中的‘血’指的是血液,‘鬲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一个穴位,表示血液与鬲俞的会合点。

‘骨会大抒’中的‘骨’指的是骨骼,‘大抒’是足阳明胃经的一个穴位,表示骨骼与大抒的会合点。

‘脉会太渊’中的‘脉’指的是脉象,‘太渊’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穴位,表示脉象与太渊的会合点。

‘气会三焦外’中的‘气’指的是气机,‘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六个部位之一,表示气机与三焦的会合点。

‘一筋直两乳内也’中的‘一筋’指的是一条筋脉,‘两乳内’是指胸部,表示一条筋脉直通两乳内部。

‘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这句话说明了在治疗热病时,可以通过刺激这些会合点对应的穴位来达到治疗效果。

这段古文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强调了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八会’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四十五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8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