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三十八难

作者: 难经的作者不详,传统上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名医王叔和。《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脉诊、经络、病理等方面的医学理论。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难经》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集中在脉诊、经络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书中通过对脉象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脉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原理。《难经》还对针灸、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是中国古代医学宝贵的遗产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三十八难-原文

曰: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

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

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

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三十八难-译文

说:脏器只有五个,而腑器却有六个,这是为什么?

回答:之所以腑器有六个,是因为其中包括了三焦。三焦有原气分布的分支,负责主持全身的气机,它有名但没有具体的形态,归属于手少阳经。除了这些,其他的就是腑器了,所以说起腑器就有六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三十八难-注解

脏:指人体内的脏器,包括心、肝、脾、肺、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腑:指人体内的器官,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和胆,它们主要负责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

五:指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解释事物变化和生成的基本元素。

六:指六腑,即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和胆,与五脏相对应,合称“六腑”。

原气: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别:指分支,这里指原气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作用。

主持:负责管理、控制。

诸气:指各种气,如宗气、营气、卫气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有名而无形:指三焦这一腑器官虽然有其名称,但具体形态不明显。

其(经)属手少阳:这里的“其”指代三焦,手少阳指的是手少阳三焦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条经络。

此外腑也:除了传统的五腑之外,三焦也被认为是腑的一部分。

故言腑有六焉:因此,说腑有六,包括了三焦在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三十八难-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篇章。首先,文段提出了一个关于脏腑数量的问题,即‘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这一问句,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医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接着,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这里的‘然’是对前面问题的回应,表明作者即将给出自己的见解。‘所以’一词,强调了接下来所述内容是对前面问题的解答。

‘谓三焦也’中的‘谓’是‘说是’的意思,表明作者认为腑之所以有六者,是因为三焦的存在。三焦在中医理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被认为是人体气运行的通道,具有主持诸气的作用。

‘有原气之别焉’中的‘原气’指的是生命的根本之气,‘别’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分支’或‘分化’,表明三焦是原气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立的功能。

‘主持诸气’进一步说明了三焦在人体气机运行中的核心作用。‘诸气’包括了人体内的各种气,如宗气、营气、卫气等,三焦通过主持这些气,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有名而无形’是对三焦特性的描述。在中医理论中,三焦是一个既存在又难以具体形态描述的器官,它存在于人体的内部,但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形而上’的特点。

‘其(经)属手少阳’中的‘其’指代的是三焦,‘属’表示三焦归属于手少阳经。手少阳经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焦的归属进一步说明了它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最后一句是对前面论述的总结。‘此外’表示除了前面提到的五腑之外,还有三焦,因此腑的总数是六。这一结论既是对问题的解答,也是对中医脏腑理论的补充。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三焦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的智慧和对生命现象的深刻理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脏腑-三十八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8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