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五难

作者: 难经的作者不详,传统上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名医王叔和。《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脉诊、经络、病理等方面的医学理论。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难经》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集中在脉诊、经络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书中通过对脉象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脉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原理。《难经》还对针灸、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是中国古代医学宝贵的遗产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五难-原文

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

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如有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

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

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秋脉毛,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

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石,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

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

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五难-译文

说:经书上说春天的脉象是弦,夏天的脉象是钩,秋天的脉象是毛,冬天的脉象是石。这是正常的脉象吗?还是病的脉象呢?

回答说:弦、钩、毛、石,是四季的脉象。

春天的脉象是弦,因为春天是肝木在东方的时候,万物开始生长,还没有枝叶,所以脉象柔和而长,因此称为弦。

夏天的脉象是钩,因为夏天是心火在南方的时候,万物茂盛,枝叶垂下,形状像钩,所以脉象来时快去时慢,因此称为钩。

秋天的脉象是毛,因为秋天是肺金在西方的时候,万物开始凋零,草木的花叶都凋落,只剩下枝条,像细毛一样。所以脉象来时轻而虚浮,因此称为毛。

冬天的脉象是石,因为冬天是肾水在北方的时候,万物都进入休眠状态,冬天水结成冰,像石头一样,所以脉象来时沉重而滑润,因此称为石。这就是四季的脉象。

如果脉象有变化怎么办?

回答说:春天的脉象如果是弦,反常的就是病脉。

什么是反常?

回答说:脉气来时实而强,这就是太过,病在体外;脉气来时虚而微,这就是不及,病在体内。脉气来时柔和而微弱,像轻轻摸过榆树叶,这就是正常;脉气来时更加实而滑润,像摸过长竿,这就是病;脉气来时急而有力,像新拉紧的弓弦,这就是死。春天的脉象轻微而弦,是正常的;弦多而胃气少,是病的;只有弦而没有胃气,是死的,春天以胃气为本。

夏天的脉象如果是钩,反常的就是病脉。

什么是反常?

回答说:脉气来时实而强,这就是太过,病在体外;脉气来时虚而微,这就是不及,病在体内。脉象来时像连环一样,像摸过美玉,这就是正常;脉象来时更快,像鸡抬脚,这就是病;脉象前曲后直,像拿着带钩,这就是死。夏天的脉象轻微而钩,是正常的;钩多而胃气少,是病的;只有钩而没有胃气,是死的。夏天以胃气为本。

秋天的脉象如果是毛,反常的就是病脉。

什么是反常?

回答说:脉气来时实而强,这就是太过,病在体外;脉气来时虚而微,这就是不及,病在体内。脉象来时像车盖一样广阔,按之更大,是正常的;脉象不上不下,像摸过鸡羽,是病的;按之感到萧索,像风吹过毛发,是死的。秋天的脉象轻微而毛,是正常的;毛多而胃气少,是病的;只有毛而没有胃气,是死的。秋天以胃气为本。

冬天的脉象如果是石,反常的就是病脉。

什么是反常?

回答说:脉气来时实而强,这就是太过,病在体外;脉气来时虚而微,这就是不及,病在体内。脉象来时上部大下部小,湿润而滑润,像麻雀的喙,是正常的;脉象来时断断续续,中间微曲,是病的;来时像解开绳索,去时像弹石,是死的。冬天的脉象轻微而石,是正常的;石多而胃气少,是病的;只有石而没有胃气,是死的。冬天以胃气为本。

胃,是水谷之海,主管营养。四季都以胃气为本,这就是四季变化引起的疾病,生死的关键所在。脾,是中州,它的平和不易看到,只有衰弱时才能表现出来。脉象来时像麻雀啄食,像水滴漏,这就是脾衰的表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五难-注解

经言:经文所述,指古代医学经典中的记载。

春脉弦:春季的脉象表现为弦,弦脉在中医中与肝木属性相联系。

夏脉钩:夏季的脉象表现为钩,钩脉在中医中与心火属性相联系。

秋脉毛:秋季的脉象表现为毛,毛脉在中医中与肺金属性相联系。

冬脉石:冬季的脉象表现为石,石脉在中医中与肾水属性相联系。

王脉:指正常健康的脉象。

病脉:指异常的脉象,预示着身体可能出现疾病。

四时之脉:指一年四季中脉象的变化,与季节变化和五行属性相对应。

肝东方木:中医认为肝属木,位于东方,与春季相对应。

心南方火:中医认为心属火,位于南方,与夏季相对应。

肺西方金:中医认为肺属金,位于西方,与秋季相对应。

肾北方水:中医认为肾属水,位于北方,与冬季相对应。

胃气:中医术语,指胃的功能状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中州:中医术语,指脾胃所在的位置,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

脾衰:指脾的功能减退,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五难-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中医学的脉诊理论。作者通过对春、夏、秋、冬四时脉象的描述,阐述了中医脉诊中四时脉象的正常与异常变化,以及脉象与脏腑生理病理的关系。

首句‘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提出了四时脉象的概念,并质疑这些脉象是健康之脉还是疾病之脉。这体现了中医诊断中注重脉象变化,通过脉象来推断病情的特点。

‘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明确指出这四种脉象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时,是自然规律在人体脉象上的体现。这里的‘弦’、‘钩’、‘毛’、‘石’分别代表了木、火、金、水四种元素的特性,与四时之气相呼应。

‘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通过对比春之气的特性,解释了春脉为何为弦。这里强调了中医诊断中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体的脉象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同样,这里通过对夏之气的描述,说明了夏脉为何为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秋脉毛的解释,同样体现了中医诊断中注重季节变化与脉象关系的思想。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冬脉石的描述,进一步印证了中医脉诊与自然规律的联系。

‘如有变奈何?’提出了脉象异常的情况,并进一步解释了异常脉象所代表的病态。这里的‘反’指的是脉象与正常四时脉象的偏离。

‘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这句话说明了春脉的正常、异常以及对应的病态,强调了胃气在春脉中的重要性。

‘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夏脉的解析同样强调了胃气在夏脉中的重要性,并与春脉的解析形成对比。

‘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秋脉的解析也强调了胃气在秋脉中的重要性。

‘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冬脉的解析同样强调了胃气在冬脉中的重要性。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这段话总结了四时脉象与胃气的关系,强调了胃气在四时脉象中的核心地位。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最后,作者提到了脾脉的诊察,强调了脾脏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以及脾衰的脉象特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五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81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