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七难

作者: 难经的作者不详,传统上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名医王叔和。《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脉诊、经络、病理等方面的医学理论。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难经》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集中在脉诊、经络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书中通过对脉象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脉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原理。《难经》还对针灸、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是中国古代医学宝贵的遗产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七难-原文

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可尽知也。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而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七难-译文

说:经典上提到疾病有的会导致死亡,有的无法治愈却能自然痊愈,有的会持续多年甚至月余不愈,那么生死存亡的情况,是否可以通过切脉来得知呢?

回答说:是可以完全知晓的。

如果病人闭着眼睛不愿意见人,脉象应该是肝脉强急且长,但如果反而不是这样,而是肺脉浮短且涩,那么病人就会死亡。

如果病人睁开眼睛却感到口渴,心下感觉结实,脉象应该是紧实且数,但如果反而不是这样,而是沉涩且微弱,那么病人就会死亡。

如果病人吐血,又鼻出血,脉象应该是沉细,但如果反而不是这样,而是浮大且结实,那么病人就会死亡。

如果病人胡言乱语,身体有发热症状,脉象应该是洪大,但如果反而不是这样,而是手足冰冷,脉象沉细且微弱,那么病人就会死亡。

如果病人有大肚子并且腹泻,脉象应该是微细且涩,但如果反而不是这样,而是紧大且滑,那么病人就会死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七难-注解

经言:经文,指古代医学经典中的论述。

病:疾病,指人体因内外因素引起的生理功能失调。

死:死亡,指生命活动的终止。

不治自愈:不经过治疗而自然痊愈,指某些疾病可以自行恢复。

连年月不已:连续多年不愈,指某些疾病病程长,不易治愈。

切脉: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病情。

肝脉:中医脉象之一,指肝脏功能状态的反映。

强急而长:脉象特征,表示肝气旺盛,脉象紧张且持续时间较长。

肺脉:中医脉象之一,指肺部功能状态的反映。

浮短而涩:脉象特征,表示肺气不足,脉象浅表、短促且不畅。

开目:睁开眼睛。

渴:口渴,指体内水分不足的表现。

心下牢:心下有物感,指胃脘部有不适感。

紧实而数:脉象特征,表示气血运行不畅,脉象紧张、充实且快速。

沉涩而微:脉象特征,表示气血虚弱,脉象深沉、涩滞且微弱。

吐血:呕吐血液,指体内血液逆行至胃,随呕吐排出。

鼽衄血:鼻出血,指鼻黏膜出血。

谵言妄语:说胡话,指神志不清,言语混乱。

身当有热:身体应该有热度,指体温升高。

洪大:脉象特征,表示气血旺盛,脉象洪大而有力。

手足厥逆:手脚发冷,指四肢末端温度降低。

大腹:腹部膨胀,指腹部增大。

泄:腹泻,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

微细而涩:脉象特征,表示气血不足,脉象微弱、细小且不畅。

紧大而滑:脉象特征,表示气血运行不畅,脉象紧张、宏大且滑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七难-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代医学著作,反映了中医诊断疾病时对脉象的重视。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判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病情的轻重和生死预后。

首先,文中提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这句话表明,通过切脉可以预知病人的生死存亡,这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接着,文中列举了五种不同病情下的脉象特征,每种病情都对应着特定的脉象。例如,‘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这里提到闭目不欲见人是肝气郁结的表现,而肝脉强急而长是正常的脉象,若出现肺脉浮短而涩,则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再如,‘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而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这里描述的是心火亢盛,心下有积滞的病情,正常的脉象应该是紧实而数,若出现沉涩而微的脉象,则表示病情危重。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此句说明了吐血和鼻衄等症状,正常的脉象应该是沉细,若出现浮大而牢的脉象,则表示病情严重。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这里描述的是热病引起的谵妄症状,正常的脉象应该是洪大,若出现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的脉象,则表示病情危重。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此句说明了大腹泄泻的病情,正常的脉象应该是微细而涩,若出现紧大而滑的脉象,则表示病情严重。

总体来说,这段古文反映了中医诊断疾病时对脉象的重视,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病情的轻重和生死预后。这种诊断方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十七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80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