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二十一难

作者: 难经的作者不详,传统上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名医王叔和。《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脉诊、经络、病理等方面的医学理论。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难经》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集中在脉诊、经络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书中通过对脉象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脉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原理。《难经》还对针灸、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是中国古代医学宝贵的遗产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二十一难-原文

曰: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曰死。

何谓也?

然: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谓息数不应脉数也。

此大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二十一难-译文

经书上说,如果人的身体有病,但脉搏没有异常,这种情况叫做‘生’;如果脉搏有病,但身体没有异常,这种情况叫做‘死’。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来解释一下:如果人的身体有病,但脉搏没有异常,并不是说脉搏完全没有问题,而是指呼吸的次数与脉搏的次数不相符。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二十一难-注解

经言:经言,指的是古代医学经典中的论述。

人形病:人形病,指的是人的外在形态或身体表现出的疾病症状。

脉不病:脉不病,指的是脉象正常,没有显示出病理变化。

曰生:曰生,即说这是生的征兆,意味着病人还有生机。

脉病:脉病,指的是脉象显示出病理变化,如脉象异常。

形不病:形不病,指的是外在形态没有显示出疾病症状。

曰死:曰死,即说这是死的征兆,意味着病人已经没有生机。

非有不病者也:非有不病者也,意思是并不是说没有疾病。

谓息数不应脉数也:谓息数不应脉数也,指的是呼吸的次数与脉象的跳动次数不相符,这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现象。

此大法:此大法,指的是这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原则或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二十一难-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们来逐句分析这段文字的含义。

‘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曰死。’这句话揭示了中医诊断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形’与‘脉’的关系。

‘经言’指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记载,这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形病’指的是人体的外在表现,如发热、咳嗽等症状,这是患者直观感受到的病状。

‘脉不病’则是指通过脉诊发现脉象正常,没有显示出病态。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脉搏的跳动情况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曰生’和‘曰死’是对上述两种情况的总结,即如果人体有病状但脉象正常,则认为患者生机未绝,预后较好;反之,如果脉象有病态而人体表现正常,则认为患者生机已绝,预后不良。

‘何谓也?然: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谓息数不应脉数也。’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上述原则。

‘何谓也’是询问原因,‘然’表示对前述原则的肯定。

‘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说明即使人体有病状,但脉象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疾病的存在。

‘谓息数不应脉数也’是关键所在,‘息数’指的是呼吸的频率,‘脉数’指的是脉搏的频率。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呼吸的频率与脉搏的频率不一致,那么即使脉象看似正常,也可能存在疾病。

‘此大法’是对上述解释的总结,‘大法’指的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强调了中医诊断中‘形’与‘脉’的关系,以及呼吸与脉搏之间的协调性。这体现了中医诊断的整体观念和动态平衡的思想,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脉-二十一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7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