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四十六

作者: 李延寿(约公元541年-约约595年),南朝宋的历史学家,他的《南史》记录了南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史》是李延寿编撰的一部关于南朝(包括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历史的史书。全书分为本纪、列传等多个部分,详细记录了南朝各个朝代的政权更迭、政治斗争、军事事件、文化成就以及重要人物的传记。书中不仅反映了南朝的政治风云,还展现了南朝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文化氛围。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书籍,《南史》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南朝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四十六-原文

李安人(子元履) 戴僧静 桓康 焦度 曹武(子世宗) 吕安国 周山图 周盘龙(子奉叔)王广之(子珍国 张齐)

李安人,兰陵承人也。祖嶷,卫军将军。父钦之,薛令。

安人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

随父在县,宋元嘉中,县被魏克,安人寻率部曲自拔南归。

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事平,明帝大会新亭楼,劳诸军主。

摴蒱官赌,安人五掷皆卢。

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相也。

安人少时贫,有一人从门过,相之。

曰:君后当大富贵,与天子交手共戏。

至是,安人寻此人,不知所在。

后为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

齐高帝在淮阴,安人遥相结事。

元徽初,除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

及桂阳王休范起事,安人遣军援都。

建平王景素起兵,安人破其军于葛桥。

景素诛,留安人行南徐州事。

城局参军王回,素为安人所亲,盗绢二匹。

安人流涕谓曰:我与卿契阔备尝,今日犯王法,乃卿负我也。

于军门斩之,厚为敛祭,军府皆震服。

转东中郎司马,行会稽郡事。

时苍梧纵虐,齐高帝忧迫无计。

安人白高帝,欲于东奉江夏王跻起兵。

高帝不许,乃止。

高帝即位,为中领军,封康乐侯。

自宋泰始以来,内外频有贼寇,将帅以下,各募部曲,屯聚都下。

安人上表,以为自非淮北常备,其外余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数。

上纳之,故诏断众募。

时王敬则以勋诚见亲,至于家国密事,上唯与安人论议。

谓曰:署事有卿名,我便不复细览也。

寻为领军将军。

魏攻寿春至马头,诏安人御之,魏军退,安人沿淮进寿春。

先是宋时亡命王元初聚党六合山,僭大号。

自云垂手过膝。

州郡讨不能禽,积十余年。

安人生禽之,斩建康市。

高帝崩,遗诏加侍中。

武帝即位,为丹阳尹,迁尚书左仆射。

安人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

寻上表,以年疾求退,为吴兴太守。

于家载米往郡,时服其清。

吴兴有项羽神护郡听事,太守到郡,必须祀以轭下牛。

安人奉佛法,不与神牛,著屐上听事,又于厅上八关斋。

俄而牛死,葬庙侧,今呼为李公牛冢。

安人寻卒,世以神为崇。

谥肃侯。

子元履,幼有操业,甚闲政体,为司徒竟陵王子良法曹参军。

与王融游狎,及王融诛,郁林敕元履随右卫将军王广之北征,密令于北杀之。

广之先为安人所厚,又知元履无过,甚拥护之。

会郁林败死,元履拜谢广之,曰:二十二载,父母之年,自此以外,丈人之赐也。

仕梁为吴郡太守,度支尚书,衡、广、青、冀四州刺史。

戴僧静,会稽永兴人也。

少有胆力,便弓马。

事刺史沈文秀,俱被魏虏,后将家属叛还淮阴。

齐高帝抚畜,常在左右。

后于都私赍锦出,事发,系南兖州狱。

高帝遣薛深饷僧静酒食,以刀子置鱼腹中。

僧静与狱吏饮酒及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发屋而出,归高帝。

帝匿之斋内,以其家贫,年给谷千斛。

会魏军至,僧静应募出战,单刀直前。

魏军奔退,又追斩三级。

时天寒甚,乃脱衣,口衔三头,拍浮而还。

沈攸之事起,高帝入朝堂,遣僧静将腹心先至石头,经略袁粲。

时苏烈据仓城门,僧静射书与烈,夜缒入城。

粲登城西南门,列烛火坐,台军至,射之,火乃灭。

回登东门,其党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

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

自亥至丑,有流星赤色照地,坠城中,僧静率力攻仓门,手斩粲于东门,外军烧门入。

以功除前军将军、宁朔将军。

高帝即位,封建昌县侯,位太子左卫率。

武帝践阼,出为北徐州刺史。

买牛给贫人令耕种,甚得荒情。

后除南中郎司马、淮南太守。

永明八年,巴东王子响杀僚佐,武帝召僧静使领军向江陵。

僧静面启上曰:巴东王年少,长史司马捉之太急,忿不思难故耳。

天子儿过误杀人,有何大罪,今急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

臣不敢奉敕。

上不答而心善之。

徙庐陵王中军司马、高平太守。

卒,谥壮侯。

桓康,北兰陵承人也。

勇果骁悍。

宋大明中,随齐高帝为军容,从武帝在赣县。

泰始初,武帝起义,为郡所絷,众皆散。

康装担,一头贮穆后,一头贮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自负置山中。

与门客萧欣祖等四十余人相结,破郡狱,出武帝。

郡追兵急,康等死战破之。

随武帝起兵,摧坚陷阵,膂力绝人。

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于寺中。

病虐者写形帖著床壁,无不立愈。

后除襄贲令。

桂阳王休范事起,康弃县还都就高帝。

会事已平,除员外郎。

元徽五年七月六日夜,少帝微行至领军府,帝左右人曰:一府皆眠,何不缘墙入?

帝曰:我今夕欲一处作适,待明日夜。

康与高帝所养健儿卢荒、向黑于门间听得其语。

明旦,王敬则将帝首至,扣府门。

康谓是变,与荒、黑拔白刃欲出,仍随高帝入宫。

高帝镇东府,除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带兰陵太守,常卫左右。

高帝诛黄回,回时为南兖州,部曲数千,欲收恐为乱,召入东府,停外斋,使康数回罪,然后杀之。

时人为之语曰:欲侜张,问桓康。

除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

建元元年,封吴平县侯。

高帝谓康曰:卿随我日久,未得方伯,亦当未解我意,正欲与卿先共灭虏耳。

三年,魏军动,康大破魏军于淮阳。

武帝即位,卒于骁骑将军。

焦度,字文绩,南安氐也。

祖文珪,避难居仇池。

宋元嘉中,裴方明平杨难当,度父明与千余家随居襄阳,乃立天水郡略阳县以居之。

度少有气干,便弓马。

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滑台,度领幢主送之,与魏豹皮公遇,交槊斗,豹皮公坠地,禽其具装马,手杀数十人。

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充左右。

见度形状,谓师伯曰:此真健人也。

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

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骧将军。

为前锋,所向无不胜。

事败,逃宫亭湖为贼。

朝廷闻其勇,甚患之。

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之。

景文以为己镇南参军,领中军直兵,厚待之。

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

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拒命,景文不从,明帝不知也。

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随镇夏口。

武陵王赞代燮为郢州,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

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

齐高帝又使假度辅国将军、屯骑校尉,转右将军。

度容貌壮丑,皮肤若漆,质直木讷,口不能出言。

晋熙王夹毂主周彦与度俱在郢州,彦有左右人与度父同名,彦常呼其名使役之。

度积忿,呵责彦曰:汝知我讳‘明’,而恒呼明,何也?

及在郢城,尤为沈攸之所忿。

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而已。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

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后呼此楼为焦度楼。

事宁,度功居多,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

还都,为贵戚追叙郢城时褰露秽亵之事,其戆如此。

为人朴涩,欲就高帝求州,比及见,竟不涉一语。

帝以其不闲政事,竟不用。

后求竟陵郡,不知所以置辞,亲人授之辞百余言,度习诵数日,皆得上口。

会高帝履行石头城,度于大众中欲自陈,临时卒忘所教,乃大言曰:度启公,度启公,度无食。

帝笑曰:卿何忧无食?即赐米百斛。

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

性好酒,醉辄暴怒,上常使人节之。

年虽老而气力如故,除游击将军,卒。

曹武,字士威,下邳人也。

本名虎头。

齐高帝镇东府,使武与戴僧静各领白直三百人。

后为屯骑校尉,带南城令。

石头平,封罗江县男。

及高帝受禅,改封监利县。

武帝即位,累迁骁骑将军。

帝以虎头名鄙,敕改之。

郁林即位,进号前将军。

隆昌元年,为雍州刺史。

建武二年,进爵为侯。

东昏即位,为前将军、镇军司马。

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反,武领军屯青溪大桥,事宁,转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武形干甚毅,善于诱纳。

晚节在雍州,致见钱七千万,皆厚轮大郭,他物称是,马八百匹。

仆妾蔬食,膳无膏腴。

尝为梅虫儿、茹法珍设女妓,金翠曜眼,器服精华,虫儿等因是欲诬而夺之。

人传武每好风景,辄开库招拍张武戏。

帝疑武旧将领,兼利其财,新除未及拜,遇诛。

及收兵至,叹曰:诸人知我无异意,所以杀我,政欲取吾财货伎女耳。恨令众辈见之。

诸子长成者皆见诛,唯子世宗兄弟三人未冠,系尚方,梁武帝兵至得免。

武虽武士,颇有知人鉴。

梁武及崔慧景之在襄阳,于时崔方贵盛,武性俭啬,无所饷遗,独馈梁武,谓曰:卿必大贵,我当不及见,今以弱子相托。

每密送钱物并好马。

时帝在戎多乏,就武换借,未尝不得,遂至十七万。

及帝即位,忘其惠。

天监二年,帝忽梦如田塍下行,两边水深无底,梦中甚惧。

忽见武来负,武帝得过,曰:卿今为天下主,乃尔忘我顾托之言邪?我儿饥寒无衣,昔所换十七万,可还其市宅。

帝觉,即使主书送钱还之,使用市宅。

子世澄、世宗并蒙抽擢,三二年间,迭为大郡。

世宗性严明,颇识兵势,末遂封侯富显。

历位太子左卫率,卒。

赠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壮侯。

吕安国,广陵人也。

宋大明末,以将领见任,隐重有干局,为刘勔所称。

泰始二年,为勔军副,征殷琰,以功封钟武县男。

累迁兖州刺史。

及沈攸之事起,齐高帝以安国为湘州刺史。

建元元年,进爵为侯,转右卫将军,加给事中。

后改封湘乡侯。

武帝即位,累迁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安国欣有文授,谓其子曰:汝后勿袴褶,驱使单衣,犹恨不称,当为朱衣官也。

历都官尚书,太子左率,领军将军。

安国累居将率,在朝以宿旧见遇。

寻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给扶。

永明八年卒,谥肃侯。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

家世寒贱,年十五六,气力绝众,食啖恒兼数人。

乡里猎戏集聚,常为主帅,指麾处分皆见从。

不事产业,恒愿为将,虽勇健而不闲弓马。

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短长。

与人周旋,皆白首不异。

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台符取健儿,山图应募,领白衣队主。

军功除员外郎,加振武将军。

及镇军将军张永侵魏,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魏军所追,合战多伤杀,魏军称其勇,呼为武原将。

及永军大败,山图收散卒,守下邳城。

还除给事中、冗从仆射、直阁将军。

山图好酒多失,明帝数加怒诮,后遂自改。

累迁淮南太守。

时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客窃取以遗山图。

山图不受,簿以还官。

还左中郎将。

齐高帝辅政,山图密启沈攸之久有异图,宜为之备。

帝笑而纳之。

攸之事起,武帝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

攸之攻郢城,武帝令山图量其形势。

山图曰:‘攸之为人,性度险刻,无以结固士心。如顿兵坚城之下,适所以为离散之渐耳。’

及攸之败,高帝谓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

建元元年,封晋兴县男。

武帝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带南平昌太守。

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

义乡县长风庙神姓邓,先经为县令,死遂发灵,山图启乞加神位辅国将军。

上答曰:‘足狗肉便了事,何用阶级为?’

转黄门郎,领羽林监四厢直卫。

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

上谓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

及疾,上手敕问疾。

寻卒,年六十四。

周盘龙,北兰陵人也。

胆气过人,尤便弓马。

宋泰始中,以军功封晋安子。

元徽二年,桂阳构难,盘龙时为冗从仆射,随齐高帝顿新亭。

稍至骁骑将军,改封沌阳侯。

高帝即位,进号右将军。

建元元年,魏攻寿春,以盘龙为军主、假节,助豫州刺史垣崇祖拒魏,大破之。

上闻之喜,下诏称美,送金钗以二十枚与其爱妾杜氏。

手敕曰:‘饷周公阿杜。’

明年,魏攻淮阳,围角城。

先是,上遣军主成买戍角城,辞于王俭曰:‘今段之行,必以死报。衡门蓬户,不朱斯白。小人弱息,当得一子。’

俭问其故,答曰:‘若不杀贼,便为贼杀。弱息不为世子,便为孝子;孝子则门加素垩,世子则门施丹赭。’

至是买被围,上遣领军将军李安人救之,敕盘龙率马步下淮阳就李安人。

买与魏拒战,手所伤杀无数。

晨起手中忽有数升血,其日遂战死。

首见斩,犹尸据鞍奔,还军然后僵。

盘龙子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阵,魏军万余骑张左右翼围之。

一骑走还报奉叔已没,盘龙方食,弃箸。

驰马奋槊,直奔魏阵,自称‘周公来’。

魏人素畏盘龙骁名,莫不披靡。

时奉叔已大杀魏军,得出在外,盘龙不知,乃东西触击,魏军莫敢当。

奉叔见其父久不出,复跃马入阵,父子两骑萦搅数万人,魏军大败。

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

形甚羸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

永明五年,为大司马,加征虏将军、济阳太守。

武帝数讲武,尝令盘龙领马军,校骑骋槊。

后以疾,为光禄大夫。

寻出为兖州刺史,进爵为侯。

角城戍将张蒲与魏潜通,因大雾乘船入清中采樵,载魏人直向城东门,坐为有司所奏,诏白衣领职。

八坐寻奏复位,加领东平太守。

盘龙表年老才弱,不可镇边,求解职,见许。

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武帝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

盘龙曰:‘此貂蝉从兜鍪中生耳。’

寻病卒,年七十九。

子奉叔,勇力绝人,少随盘龙征讨,所在暴掠。

为东宫直阁将军。

郁林在西州,奉叔密得自进,及即位,与直阁将军曹道刚为心膂。

奉叔善骑马,帝从其学骑,尤见亲宠,得入内,无所忌惮。

陵轹朝士,就司空王敬则换米二百斛,敬则以百斛与之,不受。

敬则大惧,乃更饷二百斛并金铪等物。

敬则有一内妓,帝令奉叔求。

奉叔不通迳前,从者执单刀皆半拔。

敬则跣走入内,既而自计不免,乃出,遥呼奉叔曰:‘弟那忽能顾?’

奉叔宣旨求妓意,乃得释。

与綦母珍、曹道刚、朱隆之共相唇齿,煽弄威权。

奉叔常翼单刀二十口,出入禁闱,既无别诏,门卫莫敢诃。

每语人云:‘周郎刀不识君。’

求武帝御角及舆,并求御仗以给左右,事无不从。

又求黄门郎,明帝作辅,固执不能得,乃令萧谌、萧坦之说帝,出奉叔为外镇,树腹心。

又说奉叔以方伯之重,奉叔纳其言。

隆昌元年,出为青、冀二州刺史。

奉叔就帝求千户侯,帝许之。

明帝以为不可。

忽谓萧谌曰:‘若不能见与千户侯,不复应减五百户;不尔,周郎当就刀头取办耳。’

既而封曲江县男,奉叔大怒,于众中攘刀,厉目切齿。

明帝说谕乃受。

及将之镇,明帝虑其不可复制,因其早入,引往后堂,执送廷尉尽之。

王广之,字士林,一字林之,沛郡相人也。

少好弓马,便捷有勇力。

初为马队主,随刘勔征殷琰。

兵既盛而合肥戍又阻兵为寇。

勔宣令军中求征合肥者,以大郡赏之。

广之曰:‘若得将军所乘马,判能制之。’

勔幢主皇甫肃谓勔曰:‘广之敢夺节下马,可斩。’

勔曰:‘观其意必能立功。’

即推鞍下马与之。

及行,合肥果拔,勔大赏之,即擢为军主。

广之于勔前谓肃曰:‘节下若从卿言,非唯斩壮士,亦自无以平贼。卿不赏才乃至此邪!’

广之由此知名。

初封蒲圻子。

肃有学术,善举止,广之亦雅相推慕。

勔亡后,肃更依广之,广之盛相赏接,启武帝以为东海太守,不念旧恶如此。

广之后以征伐功,位给事中、冠军将军,改封宁都县子。

齐高帝废苍梧,出广之为徐州刺史、钟离太守。

沈攸之事起,广之留都下,豫平石头,仍从高帝顿新亭。

高帝诛黄回,回弟驷及从弟马、兄子奴亡逸。

高帝与广之书曰:‘黄回虽有微勋,而罪过转不可容。近遂启请御大小二舆为刺史服饰,吾乃不惜为其启闻,政恐得舆复求画轮车。此外罪不可胜数,弟自悉之。今启依法。’

令广之于江西搜捕驷等。

建元元年,进爵为侯。

武帝即位,累迁右卫将军,散骑常侍,前军将军。

延兴元年,为豫州刺史,豫废郁林。

后拜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进应城县公。

建武中,位侍中、镇军将军,给扶。

后卒,赠车骑将军,谥壮公。

子珍国,字德重,仕齐为南谯太守,有能名。

时郡境苦饥,乃发米散财以振穷乏。

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治国,甚副吾意。’

永明初,迁桂阳内史,讨捕贼盗,境内肃清。

罢任还都,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叹曰:‘此真良二千石也。’

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

武帝雅相知赏,谓其父广之曰:‘珍国应堪大用,卿可谓老蚌也。’

广之曰:‘臣不敢辞。’

帝大笑。

帝每叹曰:‘晚代将家子弟,如珍国者少矣。’

累迁游击将军,父忧去职。

建武末,魏军围司州,明帝使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拔涡阳,以为声援,起珍国为辅国将军助焉。

魏将杨大眼大众奄至,叔业惧,弃军走。

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

及会稽太守王敬则反,珍国又率众拒之。

永元中,为北徐州刺史,将军如故。

梁武起兵,东昏召珍国以众还都,使出屯朱雀门,为王茂所败。

乃入城,密遣郗纂奉明镜献诚于梁武帝,帝断金以报之。

时侍中、卫尉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

十二月丙寅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杀东昏于内殿,与稷会尚书仆射王亮等于西钟下,使国子博士范云等奉东昏首归梁武。

后因侍宴,帝曰:‘卿明镜尚存,昔金何在?’

珍国曰:‘黄金谨在臣肘,不敢失坠。’

历位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封滠阳侯。

迁都官尚书。

初,珍国自以废杀东昏,意望台鼎。

先是出为梁、秦二州刺史,心常郁怏,酒后于坐启云:‘臣近入梁山便哭。’

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

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

天监五年,魏任城王澄攻钟离,帝遣珍国为援,因问讨贼方略。

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

武帝壮其言,乃假节与众军同赴。

魏军退,班师。

又出为南秦、梁二州刺史,会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以州降魏,珍国步道出魏兴将袭之,不果,遂留镇焉。

改封宜阳县侯,累迁丹阳尹。

卒,赠车骑将军,谥曰威。

子僧度嗣。

张齐,字子向,冯翊郡人。

少有胆气。

初事荆州司马垣历生,历生酗酒,遇下严酷,不礼之。

及吴郡张稷为荆府司马,齐复从之,甚见重,以为腹心。

齐尽心事稷,稷为南兖州,擢为中兵参军。

梁武帝起兵,东昏征稷归,都督宫城诸军事。

齐夜引珍国就稷,齐手自执烛定谋。

明旦与稷、珍国即东昏于殿内,齐手杀焉。

武帝受禅,封齐安昌侯,位历阳太守。

齐手不知书,目不识字,在郡清整,吏事甚修。

天监四年,魏将王足攻蜀,围巴西,帝以齐为辅国将军救蜀,未至,足退。

齐进戍南安,迁巴西太守。

初,南郑没于魏,乃于益州西置南梁州。

州镇草创,皆仰益州取足。

齐上夷獠义租,得米二十万斛。

十一年,进假节,督益州外水诸军。

齐在益部累年,讨击蛮獠,身无宁岁。

其居军中,能身亲劳辱,与士卒同勤苦,自顿舍城垒,皆委曲得其便。

调给衣粮资用,人无困乏。

既为物情所归,蛮獠亦不敢犯,是以威名行于庸、蜀。

巴西郡居益州之半,又当东道冲要,刺史经过,军府远涉多穷匮。

齐缘路聚粮食,种蔬菜,行者皆取给焉。

历南梁州刺史。

迁信武将军、征西鄱阳王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未发卒,谥曰壮。

论曰:宋氏将季,乱离日兆,家怀逐鹿,人有异图。

高帝观衅深视,将符兴运。

李安人、戴僧静、桓康、焦度、曹武、吕安国、周山图、周盘龙、王广之等,或早见诚款,或备尽心力,或受委方面,或功成麾下,其所以自致荣宠,夫岂徒然?

盖亦验人心之有归,乐推之非妄也。

《语》云:勇而无礼则乱。

观夫奉叔取进之道,不亦几于乱乎!

其致屠戮,亦其宜矣。

珍国明镜虽在,而断金莫验,报骂之义,理则宜然,

台辅之冀,其何爽也!

张齐人位本下,志望易充,绩宣所莅,其殆优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四十六-译文

李安人(子元履) 戴僧静 桓康 焦度 曹武(子世宗) 吕安国 周山图 周盘龙(子奉叔)王广之(子珍国 张齐)

李安人,是兰陵人。他的祖父李嶷是卫军将军,父亲李钦之是薛县县令。

李安人从小就有大志,常常拍着大腿感叹说:‘大丈夫在世,富贵不可求,取得三将五校,有什么难的!’随着父亲在县里,宋元嘉年间,县被魏国攻占,李安人率领部下自行南归。

明帝时期,他逐渐升迁为武卫将军,率领水军讨伐晋安王子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事情平定后,明帝在新亭楼举行大会,慰劳各位军主。赌博时,李安人连续五次掷出卢。明帝大惊,看着李安人说:‘你的面容方正,有封侯的相。’

李安人小时候贫穷,有一个人从门前经过,看了他一眼。说:‘你将来会大富大贵,与天子一起玩耍。’到了这时,李安人寻找这个人,却不知道他在哪里。

后来担任广陵太守,代理南兖州事务。齐高帝在淮阴,李安人远程结交他。元徽初年,被任命为司州刺史,兼任义阳太守。等到桂阳王休范起事,李安人派军支援京都。建平王景素起兵,李安人在葛桥击败了他的军队。景素被杀,留下李安人代理南徐州事务。城局参军王回,一向受到李安人的亲近,偷了两匹绢。李安人流着泪对他说:‘我和你相交已久,今天你犯了王法,是你对不起我。’在军门前将他斩首,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军府的人都对他敬畏。

转任东中郎将司马,代理会稽郡事务。当时苍梧王横行霸道,齐高帝忧心忡忡,无计可施。李安人向高帝建议,在东边奉江夏王起兵。高帝不同意,于是作罢。高帝即位后,李安人担任中领军,封为康乐侯。自宋泰始以来,内外频繁有贼寇,将帅以下,各自招募部下,聚集在京都。李安人上表,认为除了淮北的常备军外,其他军队都应该被遣散,如果亲近的人需要随身护卫,可以限制人数。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因此下诏停止招募。

当时王敬则因为功勋和忠诚受到皇帝的亲近,以至于家国机密事务,皇帝只和李安人商议。他对李安人说:‘如果有你的名字在上面,我就不再仔细看了。’不久后,李安人被任命为领军将军。魏国攻打寿春至马头,皇帝下诏让李安人抵御,魏军撤退,李安人沿淮河进攻寿春。在此之前,宋时逃亡的王元初在六合山聚集党羽,僭越称帝。他自称手长过膝。州郡讨伐不能捕获,已经十多年了。李安人生擒了他,在建康市将他斩首。高帝去世后,遗诏加封李安人为侍中。武帝即位后,李安人担任丹阳尹,升任尚书左仆射。李安人时常提出密谋,得到皇帝的赏识,又善于结交尚书令王俭,因此世人传说王俭启用了他。不久后,他上表请求因年事已高而退休,担任吴兴太守。他家用米车载着米去郡里,当时人们都佩服他的清廉。吴兴有项羽神守护郡听事,太守到郡,必须用轭下的牛祭祀。李安人信奉佛法,不用神牛,穿着木屐走上听事,又在厅上举行八关斋。不久后,牛死了,被葬在庙旁,现在被称为李公牛冢。李安人不久后去世,世人将他视为神明。谥号肃侯。

儿子李元履,从小就有节操,很熟悉政务,担任司徒竟陵王子良的法曹参军。与王融交往密切,等到王融被杀,郁林王命令李元履随右卫将军王广之北征,密令在北方杀掉他。王广之以前受到李安人的厚待,又知道李元履没有过错,非常保护他。遇到郁林王失败而死,李元履向王广之表示感谢,说:‘二十二年来,除了父母之恩,其余都是您赐予的。’在梁朝担任吴郡太守,度支尚书,衡、广、青、冀四州刺史。

戴僧静,是会稽永兴人。从小就有胆量,擅长骑射。事奉刺史沈文秀,都被魏国俘虏,后来带着家属叛逃回淮阴。齐高帝收养他,常在身边。后来在都城私自携带锦缎外出,事情败露,被关押在南兖州监狱。高帝派薛深送酒食给戴僧静,把刀子放在鱼肚子里。戴僧静与狱吏饮酒,喝醉后,用刀刻断镣铐,破屋而出,回到高帝那里。高帝把他藏在书房里,因为他家贫,每年供给一千斛粮食。遇到魏军到来,戴僧静应召出战,单刀直入。魏军溃败,他又追杀数人。当时天气非常寒冷,他脱掉衣服,嘴里咬着三头牛角,游泳而回。沈攸之起事,高帝进入朝堂,派戴僧静率领亲信先到石头城,策划袁粲。当时苏烈占据仓城门,戴僧静射书给苏烈,夜里用绳子吊入城内。袁粲登上城西南门,点燃蜡烛坐着,台军到来,射他,火光熄灭。回到东门,他的党羽孙昙瓘勇猛善战,每次交战,都造成大量杀伤,官军死了一百多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抵抗,因此能够相持。从亥时到丑时,有赤色流星照地,坠入城中,戴僧静率领军队攻打仓门,在东门亲手斩杀袁粲,外军烧门而入。因此功绩,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高帝即位后,封为建昌县侯,担任太子左卫率。武帝登基后,出京担任北徐州刺史。他买牛给穷人耕种,深受百姓爱戴。后来担任南中郎将司马、淮南太守。永明八年,巴东王子响杀害僚佐,武帝召见戴僧静,让他领军向江陵。戴僧静向皇帝面奏说:‘巴东王年轻,长史司马抓捕他太急,愤怒之下才犯下错误。天子之子误杀人,有什么大罪,现在急忙派遣军队西上,人们人心惶惶,无所不至。我不敢接受敕令。’皇帝没有回答,但心里认为他说得对。后来调任庐陵王中军司马、高平太守。去世后,谥号壮侯。

桓康,是北兰陵人。勇敢果断,勇猛强悍。宋大明年间,随齐高帝为军容,跟随武帝在赣县。泰始初年,武帝起义,被郡守所囚禁,众人散去。桓康装着担子,一头装着穆后,一头装着文惠太子和竟陵王子良,自己背着他们放在山中。与门客萧欣祖等四十多人结盟,破坏郡狱,救出武帝。郡追兵急迫,桓康等人拼死抵抗,击败追兵。随后随武帝起兵,攻破坚城,陷阵冲锋,力大无穷。所经过的村庄,任意行凶作恶,江南人害怕他,用他的名字吓唬小孩,在寺庙中画他的画像。生病的人把他的画像贴在床墙上,无不立刻痊愈。

后来被任命为襄贲令。桂阳王刘休范的事情发生,康弃县回到都城,投奔高帝。事情平定后,被任命为员外郎。元徽五年七月六日夜晚,少帝微服私访到了领军府,帝身边的人说:‘整个府里的人都睡了,为什么不沿着墙进去?’帝说:‘我今晚想去一个地方散心,等到明天晚上。’康与高帝养的健儿卢荒、向黑在门口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第二天早上,王敬则带着帝的首级来到,敲响了府门。康认为是变故,与荒、黑拔出刀剑想要出去,然后跟随高帝进入宫中。高帝镇守东府,康被任命为武陵王的中兵、宁朔将军,兼任兰陵太守,经常在左右护卫。高帝杀了黄回,黄回当时是南兖州刺史,手下有数千人,担心他会被收编后造反,于是召他进入东府,停在外斋,让康列举黄回的罪行,然后杀了他。当时人们为此说:‘想要了解张,就问桓康。’后来康被任命为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建元元年,封为吴平县侯。高帝对康说:‘你跟着我这么久,还没有被封为方伯,也许你还不理解我的意思,我正是想要与你先一起消灭敌人。’三年,魏军发动攻势,康在淮阳大败魏军。武帝即位后,康在骁骑将军任上去世。

焦度,字文绩,是南安氐族人。他的祖父焦文珪,为了避难居住在仇池。宋元嘉年间,裴方明平定了杨难当,焦度的父亲焦明与一千多家随他迁居到襄阳,于是设立了天水郡略阳县供他们居住。

焦度年轻时就有气魄和能力,擅长骑射。孝武帝初年,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滑台,焦度担任幢主送行,与魏国的豹皮公相遇,交战时豹皮公被击倒,焦度捕获了他的战马,亲手杀死了数十人。颜师伯向孝武帝汇报,称赞焦度的力量、骑射都超群,皇帝召回他充任左右。见到焦度的样子,皇帝对颜师伯说:‘这真是个壮汉。’后来补任晋安王子勋的夹毂队主,随镇江州。子勋起兵,任命焦度为龙骧将军。作为前锋,所向披靡。事情失败后,逃到宫亭湖成为盗贼。朝廷听闻他的勇猛,非常担心。派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他。景文让他担任自己的镇南参军,领中军直兵,对他待遇优厚。随景文回都城,常在府州内。景文被害的晚上,焦度非常愤怒,劝景文反抗,景文不听,明帝不知道这件事。因为焦度的武勇,补任晋熙王刘燮的防阁,随镇守夏口。武陵王萧赞代替刘燮成为郢州刺史,焦度仍然留镇,担任萧赞的前军参军。沈攸之起兵,转任焦度为中直兵。齐高帝又让他担任假辅国将军、屯骑校尉,转任右将军。

焦度长相粗犷,皮肤像漆一样黑,性格直率木讷,说话不利索。晋熙王刘燮的夹毂主周彦与焦度都在郢州,周彦有一个手下与焦度的父亲同名,周彦经常叫他的名字使唤他。焦度积怨已久,责备周彦说:‘你知道我忌讳“明”字,却总是叫我的名字,为什么?’在郢城时,特别让沈攸之愤怒。沈攸之的大军到达夏口,准备直下都城,只留下少量兵力守卫郢城。焦度在城楼上大声辱骂沈攸之,甚至自己脱下衣服暴露身体侮辱他,因此沈攸之愤怒,改变计划攻城。焦度亲自奋战,沈攸之的士兵用盾牌试图攀登城墙,焦度命令投掷污秽之物,敌军无法逼近,后来将这座楼称为焦度楼。事情平定后,焦度的功劳很大,被封为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回到都城后,因为有人追述他在郢城时裸露身体和污秽的事情,他的傻气如此。他为人朴实,想要向高帝请求一个州,等到见面时,竟然没有说一句话。高帝因为他不熟悉政事,最终没有任用他。后来请求担任竟陵郡太守,不知道如何措辞,亲人教了他一百多句话,焦度背诵了几天,都能流利地说出来。正逢高帝巡视石头城,焦度在大人群中想要自陈,但临时突然忘记了所教的话,于是大声说:‘焦度启禀公,焦度启禀公,焦度没有饭吃。’高帝笑着说:‘你为什么担心没饭吃?’立即赐给他一百斛米。建元四年,他被任命为淮陵太守。他喜欢喝酒,醉酒后总是暴怒,皇帝经常派人限制他。年纪虽然大了,但力气依然如故,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去世。

曹武,字士威,是下邳人。本名虎头。齐高帝镇守东府时,让曹武与戴僧静各自率领三百名白直。后来担任屯骑校尉,兼任南城令。石头城平定后,被封为罗江县男。等到高帝接受禅让,改封为监利县。武帝即位后,曹武多次升迁至骁骑将军。皇帝因为虎头这个名字太粗俗,下令改之。郁林即位后,晋升为前将军。隆昌元年,担任雍州刺史。建武二年,晋升爵位为侯。东昏侯即位后,担任前将军、镇军司马。永元元年,始安王萧遥光反叛,曹武领军驻扎在青溪大桥,事情平定后,转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曹武身材魁梧,擅长诱降。晚年担任雍州刺史时,积攒了七千万钱,都用来购买肥沃的土地,其他物品也相应丰富,马八百匹。仆人和妾室吃素,饭菜没有油腻。曾经为梅虫儿、茹法珍安排了女妓,金翠耀眼,器物服饰精美,梅虫儿等人因此想要诬陷他并夺取他的财产。人们传说曹武每次喜欢风景,就打开仓库招来拍张武戏。皇帝怀疑曹武是旧将领,又贪图他的财富,新任命尚未就职,就被杀害。等到收兵时,曹武叹息说:‘众人知道我没有恶意,所以杀我,只是为了夺取我的财货和美女。遗憾的是让众人看到了这一幕。’他的成年儿子都被杀害,只有儿子世宗兄弟三人未成年,被关在尚方,梁武帝的军队到来时得以幸免。

曹武虽然是武士,但很有识人辨才的能力。梁武帝和崔慧景在襄阳时,当时崔慧景正显赫一时,曹武性格节俭,没有什么礼物可以赠送,只送给梁武帝,对他说:‘你必将大贵,我恐怕看不到那一天,现在把我的儿子托付给你。’他经常秘密送钱物和好马。当时皇帝在军中经常缺钱,向曹武借,从未得不到。到了十七万。等到皇帝即位,忘记了曹武的恩惠。天监二年,皇帝突然梦见自己在田埂上行走,两边的水深不见底,梦中非常害怕。突然看到曹武背着他过来,武帝得以通过,说:‘你现在成为天下之主,却如此忘记我托付的话?我的儿子饥寒交迫,无衣可穿,以前换给你的十七万,可以用来购买房产。’武帝醒来后,立即让主书送钱还给他,用来购买房产。儿子曹世澄、曹世宗都得到了提拔,三两年间,相继担任大郡的官员。

曹世宗性格严厉,很有军事才能,最终被封为侯,富贵显赫。历任太子左卫率,去世。追赠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号壮侯。

吕安国,广陵人。宋大明末年,因为将领的身份被任命,有才干,刘勔很赏识他。泰始二年,担任刘勔的军副,征讨殷琰,因功被封为钟武县男。多次升迁至兖州刺史。等到沈攸之起兵,齐高帝任命吕安国为湘州刺史。建元元年,晋升爵位为侯,转任右卫将军,加授给事中。后来改封为湘乡侯。武帝即位后,多次升迁至光禄大夫,加授散骑常侍。吕安国很高兴得到文职官职,对儿子说:‘你以后不要穿军装,穿着单衣出行,我还觉得不够体面,你应该做朱衣官。’历任都官尚书、太子左率、领军将军。吕安国多次担任将帅,在朝中因为资历老而被重视。不久升迁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给予扶持。永明八年去世,谥号肃侯。

周山图,字季寂,是义兴义乡人。他出身贫寒,十五六岁时,力气过人,吃饭能吃掉几个人的份量。在乡里的狩猎和娱乐活动中,他常常担任首领,指挥调度,大家都听从他的安排。他不从事农业和商业,总是愿意成为一名将领,虽然勇猛健壮,但并不擅长骑射。在书法上很笨拙,为人谨慎直率,很少议论别人的长短。与人交往,始终如一,不改变态度。

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军到达瓜步,朝廷下令征召壮丁,山图应征入伍,担任白衣队的主将。因军功被任命为员外郎,加封振武将军。后来镇军将军张永进攻魏国,山图率领两千人迎接粮草,在武原被魏军追赶,交战中有很多人伤亡,魏军称赞他的勇敢,称他为武原将。张永军队大败后,山图收集散兵,守卫下邳城。回来后,他被任命为给事中、冗从仆射、直阁将军。山图喜欢喝酒,经常因此失态,明帝多次愤怒地责备他,后来他逐渐改正了。

他多次升迁,最终成为淮南太守。当时有人盗掘了桓温的坟墓,得到了大量宝物,有人偷了这些宝物送给山图。山图不接受,登记后归还给了官府。后来他被任命为左中郎将。齐高帝辅佐朝政时,山图秘密上书说沈攸之有篡位之心,应该做好准备。高帝笑着接受了这个建议。沈攸之的事情发生后,武帝成为西讨都督,任命山图为军副。沈攸之攻打郢城,武帝让山图评估形势。山图说:‘沈攸之为人,性格阴险刻薄,无法稳固士兵的心。如果长期驻军于坚城之下,只会逐渐导致士兵的离散。’沈攸之最终失败,高帝对他说:‘周公之前的话,可以说是对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建元元年,他被封为晋兴县男。武帝登基后,他被任命为竟陵王镇北司马,兼任南平昌太守。因为盆城的旧情,他经常出入殿省,深受信任。义乡县长风庙的神祇姓邓,曾经担任过县令,死后显灵,山图上书请求提升神祇的职位为辅国将军。皇帝回答说:‘只要能吃狗肉就足够了,何必分什么等级呢?’后来他被任命为黄门郎,兼任羽林监四厢直卫。山图在新林建了别墅,日夜往返。皇帝对他说:‘你辞去了万人都督的职位,却轻率地出行到郊外,从现在开始,你可以随身携带武器,以防万一。’后来他生病了,皇帝亲自下旨询问病情。不久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周盘龙,是北兰陵人。胆气过人,尤其擅长骑射。宋泰始年间,因军功被封为晋安子。元徽二年,桂阳发生战乱,盘龙当时担任冗从仆射,随齐高帝驻扎在新亭。后来升任骁骑将军,改封为沌阳侯。

高帝登基后,晋升他为右将军。建元元年,魏国攻打寿春,任命盘龙为军主、假节,协助豫州刺史垣崇祖抵抗魏军,大败魏军。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下诏称赞他,并送给他二十枚金钗和爱妾杜氏。皇帝的手令中说:‘送给周公阿杜。’第二年,魏国攻打淮阳,包围了角城。在此之前,皇帝派遣军主成买守卫角城,成买对王俭说:‘这次出征,我必将以死报国。简陋的房屋,不涂朱漆也是白色的。我这个小妾,应该有一个儿子。’王俭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如果不杀死敌人,就会被敌人杀死。小妾如果不能成为世子,就会成为孝子;孝子则家门涂素垩,世子则家门涂丹赭。’到成买被围时,皇帝派遣领军将军李安人救援,命令盘龙率领马步军前往淮阳支援李安人。成买与魏军激战,亲手杀死了无数敌人。早晨起来,他手中突然有数升血,当天就战死了。首级被砍下,尸体仍然骑在马上奔跑,直到回军后才倒下。盘龙的儿子奉叔,独自骑马率领两百多人冲锋陷阵,魏军一万多骑兵左右夹击他。有一个骑兵逃回报告奉叔已经阵亡,盘龙正在吃饭,扔下筷子。他骑马挥槊,直冲魏军阵地,自称‘周公来’。魏军一直很害怕盘龙的勇猛名声,没有人敢抵挡。当时奉叔已经大杀魏军,得以逃脱在外,盘龙不知道,于是东西冲杀,魏军无人敢挡。奉叔看到父亲久久不出,再次跃马入阵,父子两骑搅动数万人,魏军大败。盘龙父子因此名扬北国。他身体很瘦弱,但临阵勇猛果断,其他将领都比不上他。

永明五年,他被任命为大司马,加封征虏将军、济阳太守。武帝多次举行军事演习,曾经让盘龙率领马军,校骑挥槊。后来因病,他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不久后外出担任兖州刺史,进爵为侯。角城守将张蒲与魏国暗中勾结,趁着大雾乘船进入清中采樵,载着魏国人直接前往城东门,因此被有司弹劾,皇帝下诏让他以白衣身份履行职责。不久后,他被恢复原职,并加封兼任东平太守。盘龙上表说年纪大了,能力不足,不能镇守边疆,请求辞职,得到了批准。回到朝廷后,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武帝开玩笑说:‘你戴着貂蝉,比戴着头盔怎么样?’盘龙说:‘这个貂蝉是从头盔里长出来的。’不久后,他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他的儿子奉叔,勇猛过人,从小就跟随盘龙征战,到处掠夺。担任东宫直阁将军。郁林在西州,奉叔秘密得到提升,等到皇帝登基,他与直阁将军曹道刚成为心腹。奉叔擅长骑马,皇帝跟随他学习骑术,特别受到宠爱,得以进入宫中,无所顾忌。他欺凌朝臣,向司空王敬则换米两百斛,王敬则以一百斛给他,他不接受。王敬则非常害怕,于是又送了两百斛米和金铪等物。王敬则有一个内妓,皇帝让奉叔去求。奉叔直接上前,随从们手持单刀,都拔出一半。王敬则赤脚跑进内室,后来自己考虑无法逃脱,于是出来,远远地呼喊奉叔说:‘弟弟怎么突然这么有本事了?’奉叔传达皇帝的旨意求内妓,才得以释放。他与綦母珍、曹道刚、朱隆之互相支持,操纵权力。奉叔经常携带二十口单刀,出入禁闱,既没有特别的诏令,门卫也不敢呵止。他常常对人说:‘周郎的刀不认识你。’他要求皇帝的御用角和车,以及御仗给左右使用,事事都得到满足。他还要求担任黄门郎,明帝辅政时,他坚持要求,但没有得到。于是萧谌、萧坦之说皇帝,让奉叔外出担任外镇,树立心腹。他们又劝说奉叔,认为担任方伯之重,奉叔接受了他们的建议。隆昌元年,他被任命为青、冀二州刺史。奉叔向皇帝请求千户侯,皇帝答应了他。明帝认为不可行。突然对萧谌说:‘如果不能给他千户侯,就不再减少五百户;否则,周郎就去刀头上取吧。’最终他被封为曲江县男,奉叔非常愤怒,在众人面前挥舞着刀,瞪大眼睛,咬紧牙关。明帝劝说他,他才接受。等到他即将赴任时,明帝担心他无法控制,趁他早到,将他引到后堂,逮捕并交给廷尉处决。

王广之,字士林,又字林之,是沛郡相地的人。年轻时就喜欢骑马射箭,身手敏捷,有勇力。最初担任马队主,跟随刘勔征讨殷琰。军队强大,但合肥的守军却阻挠了军队的行动,成为了敌军。刘勔宣布命令,在军中寻找愿意征讨合肥的人,并给予大郡的奖赏。王广之说:‘如果得到将军骑的马,我就能制服他们。’刘勔的旗帜主皇甫肃对刘勔说:‘王广之敢夺将军的马,应该杀了他。’刘勔说:‘我看他的意思,一定能立功。’于是放下马鞍下马给了他。等到出发,合肥果然被攻克,刘勔大大奖赏了他,立即提拔他为军主。王广之在刘勔面前对皇甫肃说:‘将军如果听从你的话,不仅会杀掉勇士,也无法平定贼人。你不奖赏人才,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呢!’王广之因此出名。最初被封为蒲圻子。

皇甫肃有学问,举止得体,王广之也很敬重他。刘勔去世后,皇甫肃依附于王广之,王广之对他非常礼遇,启奏武帝任命他为东海太守,不计较过去的仇恨。王广之后来因为征伐有功,官至给事中、冠军将军,改封为宁都县子。齐高帝废黜了苍梧王,任命王广之为徐州刺史、钟离太守。沈攸之起事,王广之留在京城,参与平定石头城,然后跟随高帝驻扎在新亭。高帝诛杀了黄回,黄回的弟弟黄驷和堂弟黄马、侄子黄奴逃亡。高帝写信给王广之说:‘黄回虽然有微小的功绩,但罪过已经无法容忍。最近他竟然请求御用的大小车辆作为刺史的服饰,我不惜为他启奏,只怕他得到车辆后还会要求画轮车。此外的罪行数不胜数,你自己清楚。现在依法启奏。’命令王广之在江西搜捕黄驷等人。

建元元年,王广之晋升为侯爵。武帝即位后,他连续升迁至右卫将军、散骑常侍、前军将军。延兴元年,他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废黜了郁林。后来被任命为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进封为应城县公。建武年间,他官至侍中、镇军将军,负责给事。后来去世,追赠车骑将军,谥号壮公。

他的儿子王珍国,字德重,在齐朝担任南谯太守,有才能的名声。当时郡境遭受饥荒,他就分发粮食和财物来救济贫困的人。高帝亲自下诏说:‘你爱护人民,治理国家,非常符合我的意愿。’永明初年,王珍国被任命为桂阳内史,讨伐捕盗,境内安定。离职回京时,路过江州,刺史柳世隆在江边为他饯行,看到王珍国简朴的行装,感叹说:‘这真是真正的良二千石啊。’后来他被任命为大司马中兵参军。武帝非常赏识他,对他的父亲王广之说:‘珍国应该能担当重任,你真是个老蚌啊。’王广之说:‘臣不敢推辞。’武帝大笑。武帝常常感叹:‘晚辈中的将家子弟,像珍国这样的很少见。’王珍国连续升迁至游击将军,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建武末年,魏军围攻司州,明帝派徐州刺史裴叔业攻占涡阳,作为声援,起用王珍国为辅国将军协助。魏将杨大眼率领大军突然到来,裴叔业害怕,弃军逃跑。王珍国率领他的部队殿后,所以没有遭受大败。等到会稽太守王敬则反叛,王珍国又率领部队抵抗。永元年间,他被任命为北徐州刺史,将军职位不变。

梁武帝起兵,东昏侯召回王珍国率领军队回京,让他驻扎在朱雀门,但被王茂打败。于是他进入城中,秘密派遣郗纂向梁武帝献上明镜表示忠诚,武帝用金子作为回报。当时侍中、卫尉张稷都督各路军队,王珍国秘密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张稷答应了他。十二月丙寅日早晨,王珍国邀请张稷到卫尉府,率兵从云龙门进入,在内殿杀死了东昏侯,与张稷在西钟下会合尚书仆射王亮等人,派国子博士范云等人带着东昏侯的首级归顺梁武帝。后来在宴会上,武帝说:‘你的明镜还在,那金子呢?’王珍国说:‘黄金在我肘下,不敢丢失。’他历任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封为滠阳侯。后来升任都官尚书。最初,王珍国因为废黜和杀死东昏侯,希望担任宰相。之前他出任梁、秦二州刺史时,心中常常不快,酒后坐在座位上启奏说:‘我最近进入梁山就哭了。’武帝大惊说:‘你如果为东昏侯哭,已经晚了;如果为我哭,我还未死。’王珍国起身行礼道歉,宴会随即结束,因此被疏远,很久之后才有这次晋升。

天监五年,魏任城王元澄攻打钟离,武帝派王珍国为援军,并询问讨伐敌军的策略。王珍国回答说:‘我常常担心魏军人数少,不担心他们人数多。’武帝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于是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魏军撤退后,班师回朝。王珍国又出任南秦、梁二州刺史,恰逢梁州长史夏侯道迁带着州城投降魏国,王珍国步行出魏兴准备袭击,但没有成功,于是留镇那里。改封为宜阳县侯,连续升迁至丹阳尹。去世后,追赠车骑将军,谥号威。儿子王僧度继承了他的爵位。

张齐,字子向,是冯翊郡人。年轻时就很有胆气。最初侍奉荆州司马垣历生,垣历生酗酒,对待下属严厉,对他不礼貌。后来吴郡的张稷担任荆府司马,张齐又跟随他,受到重视,被视为心腹。张齐全心全意侍奉张稷,张稷担任南兖州时,提拔他为中兵参军。梁武帝起兵时,东昏侯召回张稷回京,都督宫城诸军事。张齐在夜间引见王珍国到张稷那里,张齐亲自拿着蜡烛定下计谋。第二天早晨与张稷、王珍国在殿内杀死东昏侯。武帝接受禅让后,封张齐为安昌侯,担任历阳太守。张齐不识字,但他在郡中治理得很好,官事处理得很有条理。

天监四年,魏将王足攻打蜀地,包围了巴西,武帝任命张齐为辅国将军救援蜀地,还没到,王足就撤退了。张齐前进驻守南安,升任巴西太守。最初,南郑被魏国占领,于是益州西边设立了南梁州。州镇刚开始建立,一切都要依赖益州。张齐上交夷獠的义租,得到二十万斛米。十一年,晋升为假节,监督益州外水各军。张齐在益州多年,讨伐击退蛮獠,自己没有安宁的日子。他在军中亲自劳苦,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从驻扎的城垒到一切事务,都处理得非常得当。调拨供应衣物粮食等物资,没有人感到困乏。因为得到人们的拥护,蛮獠也不敢侵犯,因此在庸、蜀地区威名远扬。巴西郡占据益州的一半,又位于东道要冲,刺史经过,军府远涉,常常物资匮乏。张齐沿途收集粮食,种植蔬菜,行人都可以得到供应。历任南梁州刺史。升任信武将军、征西鄱阳王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未出发就去世,谥号壮。

论说:在宋朝末年,混乱的征兆日益明显,家族之间互相争斗,人们各有各的图谋。高帝深谋远虑,预见到将会有新的运势兴起。李安人、戴僧静、桓康、焦度、曹武、吕安国、周山图、周盘龙、王广之等人,有的早早表现出诚意,有的全力以赴,有的被委以重任,有的在麾下立下战功,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荣耀和宠爱,岂是偶然呢?

这也证明了人心有所归依,愿意推举他人并非虚言。《论语》中说:‘勇敢而无礼则会导致混乱。’观察那些奉承叔父以谋取进身之人的行为,不正接近于混乱吗!他们最终遭到杀戮,也是理所当然的。国宝明镜虽然还在,但像断金一样难以验证,受到别人的侮辱,按照道理来说,这是应该的,对于台辅的期望,还有什么可以失望的呢!

张齐人地位原本不高,但志向容易实现,他所到之处都能展示出优秀的业绩,他应该是个佼佼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四十六-注解

李安人:李安人,南朝宋时期的将领。

戴僧静:戴僧静,南朝宋齐之际的名将,会稽永兴人。以勇猛著称,擅长骑射,曾逃亡北魏,后归顺南齐。

桓康:桓康,北兰陵承人,南朝宋齐之际的名将。以勇猛果敢著称,曾随齐高帝起兵,参与多次战役。

曹武:曹武,字子世宗,南朝宋时期的名将。出身显赫,祖父是曹嶷,父亲是薛令。

吕安国:吕安国,南朝宋齐之际的名将,曾任司州刺史、义阳太守等职。

周山图:周山图,字季寂,是义兴义乡人。家世贫寒,但他勇猛过人,在乡里猎戏中常担任首领,指挥有方。

周盘龙:周盘龙,字子奉叔,南朝宋齐之际的名将,曾任广陵太守等职。

王广之:王广之,字士林,一字林之,沛郡相人也。指历史上的王广之,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

张齐:张齐,南朝宋齐之际的名将,曾任吴兴太守等职。

摴蒱官赌:摴蒱官赌,古代一种博戏,类似于现代的骰子游戏。

三将五校:三将五校,古代军队编制中的高级军官职位。

南归:南归,指返回南方。

明帝:明帝,指南朝宋的明帝刘彧。

新亭楼:新亭楼,位于今南京市,是南朝宋时期的一座著名楼阁。

摴蒱:摴蒱,古代一种博戏,类似于现代的骰子游戏。

卢:卢,掷骰子得到六个相同的点数,古代博戏中的好彩头。

宋元嘉:宋元嘉,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县:县,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魏克:魏克,指北魏攻占。

部曲:部曲,古代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

武卫将军:武卫将军,古代军事官职。

水军:水军,指专门负责水上作战的军队。

晋安王子勋:晋安王子勋是南朝宋宗室,曾任晋安王。

目:目,看。

方如田:方如田,形容人的面相方正。

封侯相也:封侯相也,指有封侯的相貌。

广陵太守:广陵太守,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行政长官。

南兖州事:南兖州事,指南兖州的地方行政事务。

齐高帝:齐高帝,即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

元徽初:元徽初,指南齐元徽年间的初期。

司州刺史:司州刺史,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行政长官。

义阳太守:义阳太守,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行政长官。

桂阳王休范:桂阳王休范是南朝宋时期的宗室,曾任桂阳王。

葛桥:葛桥,地名。

城局参军:城局参军,古代军事官职。

王回:王回,人名。

契阔备尝:契阔备尝,形容关系亲密,历经风雨。

王法:王法,指国家法律。

东中郎司马:东中郎司马,古代军事官职。

会稽郡事:会稽郡事,指会稽郡的地方行政事务。

苍梧:苍梧,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

江夏王跻:江夏王跻,即南齐江夏王萧跻。

中领军:中领军,古代军事官职。

康乐侯:康乐侯,古代爵位。

淮北常备:淮北常备,指淮北地区的常备军。

都下:都下,指都城之下。

王敬则:王敬则是南朝宋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勋诚:勋诚,指功勋和忠诚。

领军将军:领军将军,古代官职,为正三品官,主要负责军事。

寿春:寿春,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寿县。

马头:马头,地名。

王元初:王元初,人名。

六合山:六合山,地名。

建康市:建康市,古代地名,今南京市。

侍中:古代官职,皇帝的顾问。

丹阳尹:丹阳尹,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行政长官。

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古代官职,为尚书省的副长官。

吴兴太守:吴兴太守,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行政长官。

项羽神:项羽神,指项羽的神像。

轭下牛:轭下牛,指牛被轭(犁具)驾驭。

八关斋:八关斋,佛教的一种斋戒仪式。

司徒:司徒,古代官职,为三公之一,掌管教化。

竟陵王子良:竟陵王子良,即南朝宋竟陵王刘子良。

法曹参军:法曹参军,古代官职,负责法律事务。

王融:王融,南朝宋齐之际的名士。

郁林敕:郁林敕,指郁林王萧昭业的敕令。

右卫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宿卫。

淮阴:淮阴,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淮安市。

薛深:薛深,人名。

南兖州狱:南兖州狱,指南兖州的监狱。

薛深饷僧静酒食:薛深饷僧静酒食,指薛深给戴僧静送酒食。

刀子:刀子,指刀。

鱼腹中:鱼腹中,指鱼的肚子。

械:械,指刑具。

发屋而出:发屋而出,指从屋顶逃出。

斋内:斋内,指斋房内。

谷:谷,指谷物。

州郡:州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禽:禽,指捕捉。

遗诏:遗诏,指皇帝临终前的诏书。

厅上:厅上,指厅堂之上。

神:神,指神灵。

崇:崇,指尊敬。

谥:谥,指古代帝王、贵族死后给予的尊号。

肃侯:肃侯,古代谥号。

子元履:子元履,人名,李安之子。

操业:操业,指才能和事业。

政体:政体,指政治体制。

游狎:游狎,指交往密切。

北征:北征,指向北方的征战。

郁林败死:郁林败死,指郁林王萧昭业失败后被杀。

拜谢:拜谢,指感谢。

丈人:丈人,指岳父。

吴郡太守:吴郡太守,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行政长官。

度支尚书:度支尚书,古代官职,负责财政。

衡、广、青、冀四州刺史:衡、广、青、冀四州刺史,指衡州、广州、青州、冀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会稽永兴人:会稽永兴人,指会稽永兴(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人。

胆力:胆力,指勇气和力量。

弓马:弓马,指擅长射箭和骑马。

刺史:刺史,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行政长官。

沈文秀:沈文秀,人名。

魏虏:魏虏,指被北魏俘虏。

抚畜:抚畜,指抚养。

赍:赍,指携带。

锦:锦,指丝绸。

饷:饷,指赠送。

刻械:刻械,指刻制刑具。

折锁:折锁,指折断锁。

应募出战:应募出战,指应征召出战。

单刀直前:单刀直前,指勇敢地直接冲向敌人。

三级:三级,指三个级别。

沈攸之:沈攸之,南朝宋末年将领。

朝堂:朝堂,指朝廷。

石头:古代地名,位于今南京市,是军事要地。

经略:经略,指策划和治理。

袁粲:袁粲,人名。

仓城门:仓城门,指仓库城门。

射书:射书,指用箭射信。

缒入城:缒入城,指用绳子从城外吊入城内。

台军:台军,指中央军队。

西南门:西南门,指城门。

东门:东门,指城门。

孙昙瓘:孙昙瓘,人名。

骁勇善战:骁勇善战,指勇敢而善于战斗。

荡一合:荡一合,指战斗中的一次交锋。

官军:官军,指官方的军队。

王天生:王天生,人名。

殊死拒战:殊死拒战,指拼死抵抗。

相持:相持,指双方对峙。

流星赤色照地:流星赤色照地,指流星以红色光芒照耀地面。

仓门:仓门,指仓库城门。

前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前军指挥。

宁朔将军:宁朔将军,古代军事官职。

北徐州刺史:北徐州刺史,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行政长官。

买牛给贫人令耕种:买牛给贫人令耕种,指购买牛给穷人耕种。

荒情:荒情,指荒凉之情。

南中郎司马:南中郎司马,古代军事官职。

淮南太守:淮南太守,古代官职,为正四品官,主要负责淮南地区的行政。

巴东王子响:巴东王子响,人名。

僚佐:僚佐,指官员的助手。

江陵:江陵,古代地名,今湖北省江陵县。

面启上曰:面启上曰,指当面启奏皇上说。

天子儿:天子儿,指皇帝的儿子。

西上:西上,指向西进发。

人情惶惧:人情惶惧,指人们感到害怕。

无所不至: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徙:徙,指调任。

庐陵王中军司马:庐陵王中军司马,古代军事官职。

高平太守:高平太守,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行政长官。

子良:子良,人名。

北兰陵承人:北兰陵承人,指北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的人。

军容:军容,指军队的仪容。

赣县:赣县,古代地名,今江西省赣州市。

郡: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絷:絷,指囚禁。

穆后:穆后,人名。

文惠太子:文惠太子,人名。

负置山中:负置山中,指背负着他们放置在山中。

门客:门客,指主人的朋友或随从。

萧欣祖:萧欣祖,人名。

结:结,指结交。

郡狱:郡狱,指郡的监狱。

死战破之:死战破之,指拼死战斗并击溃他们。

起兵:起兵,指发动起义。

摧坚陷阵:摧坚陷阵,指击破坚固的阵地。

膂力绝人:膂力绝人,指力量超过常人。

恣行暴害:恣行暴害,指任意进行暴行。

江南人:江南人,指江南地区的人。

画其形于寺中:画其形于寺中,指在寺庙中画他的形象。

虐:虐,指疟疾。

写形帖著床壁:写形帖著床壁,指写下他的形象贴在床壁上。

襄贲令:襄贲令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管理襄贲地区,襄贲即今河南省南阳市。

康弃县:康弃县是指康姓官员所管理的县。

高帝: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领军府:领军府是古代官署名,负责统领军队。

员外郎:员外郎,古代官职,为正五品官,主要负责文书工作。

少帝:少帝通常指年幼的皇帝,此处可能指南朝宋的少帝刘义符。

黄回:黄回,南朝宋末年将领。

方伯:方伯是古代官职,指一方诸侯或地方行政长官。

淮阳:淮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

南安氐:南安氐是指南安地区的氐族。

仇池:仇池是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都县。

杨难当:杨难当是南北朝时期的氐族首领。

青州刺史:青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青州地区。

滑台:滑台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槊斗:槊斗是指用槊(长矛)进行格斗。

龙骧将军:龙骧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统领精锐部队。

宫亭湖:宫亭湖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王景文:王景文是南朝宋时期的将领。

晋熙王燮:晋熙王燮是南朝宋宗室,曾任晋熙王。

夏口:夏口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武陵王赞:武陵王赞是南朝宋宗室,曾任武陵王。

东昌县子:东昌县子是古代封号,表示对有功之人的嘉奖。

东宫直阁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保卫皇帝。

石头城:石头城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南京市。

罗江县男:罗江县男是古代封号,表示对有功之人的嘉奖。

监利县:监利县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监利县。

骁骑将军:骁骑将军,古代官职,为正三品官,主要负责骑兵部队。

雍州刺史:雍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雍州地区。

散骑常侍:古代官职,皇帝的顾问。

青溪大桥:青溪大桥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南京市。

梅虫儿:梅虫儿是南朝宋时期的宦官。

茹法珍:茹法珍是南朝宋时期的宦官。

郁林:古代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

隆昌:隆昌是南朝宋时期的年号。

始安王遥光:始安王遥光是南朝宋宗室,曾任始安王。

下邳:下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

白直:白直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南城令:南城令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南城地区。

雍州:雍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梁武帝:即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

崔慧景:崔慧景是南朝宋时期的将领。

田塍:田塍是田间的埂,用于分隔田地。

朱衣官:朱衣官是指身穿朱色官服的官员,通常指高级官员。

都官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司法。

太子左卫率:太子左卫率是古代官职,负责太子的警卫。

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是古代官职,属于高级文官。

广陵:广陵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刘勔:刘勔,东汉末年将领,王广之曾随其征讨。

殷琰:殷琰,东汉末年将领,王广之曾与其交战。

兖州刺史:兖州刺史,古代官职,为正三品官,主要负责兖州的行政。

湘州刺史:湘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湘州地区。

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为从三品官,主要负责宫廷顾问。

给事中:给事中,古代官职,为从三品官,主要负责宫廷事务。

义兴义乡:义兴义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宜兴市。

气力绝众:形容周山图的力气非常强大,超过了大多数人。

食啖恒兼数人:周山图食量很大,常常能吃掉数人的食物。

台符:台符,指朝廷的命令或诏书。

白衣队主:白衣队主,指身穿白衣的军队队长。

振武将军:振武将军,古代官职,为从三品官,主要负责军事。

镇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下邳城:下邳城,古代城池,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

冗从仆射:冗从仆射,古代官职,为从三品官,主要负责宫廷事务。

直阁将军:直阁将军,古代官职,为从三品官,主要负责宫廷守卫。

桓温冢:桓温冢,指东晋时期名将桓温的坟墓。

武帝:指南朝齐的萧赜,是南朝齐的第二位皇帝。

晋兴县男:晋兴县男,古代爵位,为男爵。

竟陵王:竟陵王,古代王爵,为南朝齐竟陵王的封号。

南平昌太守:南平昌太守,古代官职,为正四品官,主要负责南平昌地区的行政。

殿省:殿省,指宫廷中的官署。

黄门郎:黄门郎,古代官职,为从三品官,主要负责宫廷事务。

羽林监:羽林监,古代官职,为从三品官,主要负责宫廷守卫。

新林:新林,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左中郎将:左中郎将,古代官职,为从三品官,主要负责宫廷守卫。

北兰陵:北兰陵,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东海县。

桂阳构难:桂阳构难,指桂阳地区发生的动乱。

沌阳侯:沌阳侯,古代侯爵,为沌阳侯的封号。

豫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治理豫州。

垣崇祖:垣崇祖,南朝宋时期的将领。

角城:角城,古代城池,位于淮阳附近。

成买:成买,南朝宋时期的将领。

王俭:王俭,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东平太守:东平太守,古代官职,为正四品官,主要负责东平地区的行政。

青、冀二州刺史:青、冀二州刺史,古代官职,为正三品官,主要负责青州和冀州的行政。

曲江县男:曲江县男,古代男爵,为曲江县男的封号。

綦母珍:綦母珍,南朝齐时期的官员。

曹道刚:曹道刚,南朝齐时期的将领。

朱隆之:朱隆之,南朝齐时期的官员。

内妓:内妓,古代官职,为宫廷中的女官。

萧谌:萧谌,南朝齐时期的官员。

萧坦之:萧坦之,南朝齐时期的官员。

廷尉:廷尉,古代官职,为正三品官,主要负责司法审判。

马队主:指负责指挥马队的军事职务。

合肥: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皇甫肃:皇甫肃,东汉末年将领,刘勔的部下。

幢主: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军职,负责指挥旌旗。

节下: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阁下”。

将军:古代高级军事将领的通称。

蒲圻子:封号,表示王广之的爵位。

学术:学问,学识。

举止:行为举止,风度。

启武帝:启武帝,即南朝宋的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东海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治理东海郡。

宁都县子:封号,表示王广之的爵位。

徐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治理徐州。

钟离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治理钟离郡。

驷:黄回的弟弟。

马:黄回的堂弟。

奴:黄回的侄子。

江西:古代地名,指江西省。

建元元年:南朝宋的年号,指公元479年。

镇南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南方军事。

江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治理江州。

应城县公:封号,表示王广之的爵位。

给扶: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内务。

车骑将军:古代官职,高级军事将领。

谥壮公:谥号,表示王广之的死后评价。

子珍国:王广之的儿子,王珍国。

南谯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治理南谯郡。

桂阳内史:古代官职,负责治理桂阳郡。

讨捕贼盗:指讨伐和捕捉盗贼。

江州:古代地名,指江西省。

柳世隆:南朝宋末年将领。

大司马中兵参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梁武:指南朝梁的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

东昏:指南朝齐的萧宝卷,是南朝齐的第六位皇帝。

卫尉: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尚书仆射: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副职。

国子博士:古代官职,负责国子监的教学。

左卫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宿卫。

滠阳侯:封号,表示王珍国的爵位。

台鼎:古代对宰相的尊称。

梁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梁山县。

钟离: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凤台县。

魏:古代国家,指北魏。

蜀:古代地名,指四川省。

巴西: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南梁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夷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义租:古代对租税的一种称谓。

益州:古代地名,指四川省。

南郑: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庸:古代地名,指今陕西省南部。

巴西郡: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东道:古代地名,指东方的道路。

信武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征西鄱阳王司马:古代官职,负责征西地区的军事。

新兴: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永宁: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冯翊郡: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司马垣历生:古代人物,曾任荆州司马。

吴郡张稷:古代人物,曾任荆府司马。

中兵参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都督宫城诸军事:古代官职,负责宫城地区的军事。

安昌侯:封号,表示张齐的爵位。

历阳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治理历阳郡。

宋氏将季:指宋朝末年,季表示末年或晚年。

乱离日兆:乱离,指战乱和流离失所;日兆,指日益明显的征兆。

家怀逐鹿:家怀,指家族内部;逐鹿,比喻争夺政权。

人有异图:异图,指不同的图谋或野心。

观衅深视:观衅,指观察时机;深视,指仔细观察。

将符兴运:将符,指符合天命或征兆;兴运,指兴起或兴盛的运势。

李安人、戴僧静、桓康、焦度、曹武、吕安国、周山图、周盘龙、王广之等:这些都是古代人物的名字,文中提到他们或早有预见,或竭尽全力,或受命于一方,或功成于部下,指他们在政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诚款:诚款,指真诚和诚恳。

心力:心力,指精神和体力。

委方面:委,指委托;方面,指某个领域或方面。

麾下:麾下,指部下或手下。

荣宠:荣宠,指荣耀和宠爱。

验人心之有归:验,指证明;人心之有归,指人们的心有所归属。

乐推之非妄也:乐推,指乐于推荐;非妄也,指不是虚假的。

勇而无礼则乱:出自《论语》,意思是勇敢而不讲礼节就会导致混乱。

奉叔取进之道:奉叔,指遵循叔父的教导;取进之道,指追求进步的方法。

屠戮:指杀害或屠杀。

珍国明镜:珍国,指珍贵的国家;明镜,比喻明智的见解或判断。

断金莫验:断金,指坚固如金;莫验,指无法验证。

报骂之义:报骂,指报复和侮辱;义,指道理或原则。

台辅之冀:台辅,指朝廷的辅佐大臣;冀,指希望。

位本下:位本,指地位;下,指低微。

志望易充:志望,指志向和愿望;易充,指容易实现。

绩宣所莅:绩宣,指政绩和声誉;所莅,指所在之处。

其殆优也:殆,指大概;优,指优秀或优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四十六-评注

论曰:宋氏将季,乱离日兆,家怀逐鹿,人有异图。

此句开篇点明宋氏末期的社会背景,‘宋氏将季’指的是宋王朝即将走向衰落,‘乱离日兆’则预示着社会动荡不安的征兆。‘家怀逐鹿’和‘人有异图’表明当时社会上各路势力纷纷崛起,争夺权力,人心思变,意图各异。此句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绘,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调。

高帝观衅深视,将符兴运。

‘高帝’指的是宋高宗赵构,‘观衅深视’表示他能够洞察时局,深思熟虑。‘将符兴运’则是指他的出现符合了时代的运势,预示着新的王朝即将兴起。此句赞扬了宋高宗的远见卓识,为宋朝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李安人、戴僧静、桓康、焦度、曹武、吕安国、周山图、周盘龙、王广之等,或早见诚款,或备尽心力,或受委方面,或功成麾下,其所以自致荣宠,夫岂徒然?

此句列举了多位当时的重要人物,分别描述了他们的特点和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早见诚款’指的是他们能够早期发现并忠诚于国家;‘备尽心力’表示他们全力以赴,为国家尽力;‘受委方面’和‘功成麾下’则是指他们被委以重任,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夫岂徒然’则是对他们荣宠的肯定,认为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性。

盖亦验人心之有归,乐推之非妄也。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上述人物的成就与人心所向的关系。‘盖亦’表示由此可以推断出,人心有所归依,乐于推举贤能,并非是虚妄的。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能的认可和对公正的向往。

《语》云:‘勇而无礼则乱。’观夫奉叔取进之道,不亦几于乱乎!其致屠戮,亦其宜矣。

此句引用了《论语》中的名言,指出勇而无礼会导致混乱。接着,作者通过对“奉叔取进之道”的批判,认为这种做法几乎就是导致混乱的行径。‘其致屠戮,亦其宜矣’则是对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认为这种做法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珍国明镜虽在,而断金莫验,报骂之义,理则宜然,台辅之冀,其何爽也!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状况的担忧。‘珍国明镜虽在’意味着国家虽然有着明亮的镜子,但无法检验出断金之才。‘报骂之义,理则宜然’则是指对于国家政治的批评和指责,从道理上来说是合理的。‘台辅之冀,其何爽也’则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失望和无奈,认为国家政治的期望并未得到满足。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四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7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