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三十六

作者: 李延寿(约公元541年-约约595年),南朝宋的历史学家,他的《南史》记录了南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史》是李延寿编撰的一部关于南朝(包括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历史的史书。全书分为本纪、列传等多个部分,详细记录了南朝各个朝代的政权更迭、政治斗争、军事事件、文化成就以及重要人物的传记。书中不仅反映了南朝的政治风云,还展现了南朝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文化氛围。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书籍,《南史》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南朝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三十六-原文

羊欣 羊玄保(子戎 兄子希) 沈演之(子勃 兄孙顗 演之从子宪 宪孙浚) 江夷(子湛 曾孙斅 玄孙蒨 禄 五世孙紑六世孙总 夷弟子智深)江秉之(孙谧)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

曾祖忱,晋徐州刺史。

祖权,黄门郎。

父不疑,桂阳太守。

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

泛览经籍,尤长隶书。

父不疑为乌程令,欣年十二。

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

欣尝夏月著新绢裙昼寝,献之入县见之,书裙数幅而去。

欣书本工,因此弥善。

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

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

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书扇,常不奉命。

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尝诣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改席易衣。

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以欣为平西主簿,参豫机要。

欣欲自疏,时漏密事。

玄觉其此意,愈更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

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

欣就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

义熙中,弟徽,被知于武帝,帝谓谘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

即板欣补右军刘藩司马。

后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文帝重以为新安太守。

在郡十三年,乐其山水,尝谓子弟曰:人生仕宦至二千石,斯可矣。

及是便怀止足。

转义兴太守,非其好也。

顷之,称病笃免归。

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

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

兼善医术,撰《药方》数十卷。

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

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门。

武帝、文帝并恨不识之。

元嘉十九年卒。

弟徽,字敬猷,时誉多欣,位河江太守,卒。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

祖楷,晋尚书都官郎。

父绥,中书侍郎。

玄保初为宋武帝镇军参军,少帝景平中,累迁司徒右长史。

府公王弘甚知重之,谓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淮之曰:卿二贤明美朗诣,会悟多通,然弘懿之望,故当共推羊也。

顷之,入为黄门侍郎。

善弈棋,品第三。

文帝亦好弈,与赌郡,玄保戏胜,以补宣城太守。

先是刘式之为宣城,立吏人亡叛制,一人不禽,符伍里吏送州作部;能禽者赏位二阶。

玄保以为非宜,陈之曰:臣伏寻亡叛之由,皆出于穷逼。

今立殊制,于事为苦。

又寻此制施一邦而已,若其是邪,则应与天下为一,若其非邪,亦不宜独行一郡。

由此制停。

历丹阳尹,会稽太守,太常,吴郡太守。

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

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

不营财利,产业俭薄。

文帝尝曰:人仕宦非唯须才,亦须运命。

每有好官缺,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

元凶弑立,以为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

及孝武入伐,朝士多南奔,劭集群僚,横刀怒曰:卿等便可去矣。

众并惧莫敢言。

玄保容色不异,徐曰:臣其以死奉朝。

劭为解。

孝武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以谨敬见知。

大明五年,加散骑常侍、特进。

玄保自少至老,谨于祭奠,四时珍新,未得祠荐者,口不妄尝。

卒,谥曰定子。

子戎,少有才气,而轻薄少行检,语好为双声。

江夏王义恭尝设斋,使戎布床,须臾王出,以床狭,乃自开床。

戎曰:官家恨狭,更广八分。

王笑曰:卿岂唯善双声,乃辩士也。

文帝好与玄保棋。

尝中使至,玄保曰:今日上何召我邪?

戎曰:金沟清泚,铜池摇飏,既佳光景,当得剧棋。

玄保常嫌其轻脱,云此儿必亡我家。

位通直郎,坐与王僧达谤时政赐死。

死后,孝武帝引见玄保,玄保谢曰:臣无日磾之明,以此上负。

上美其言。

戎二弟,文帝并赐名曰咸、曰粲,谓玄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余风。

玄保既善棋,而何尚之亦雅好其事。

吴郡褚胤,年七岁便入高品,及长,冠绝当时。

胤父荣期与臧质同逆,胤应从诛。

何尚之固请曰:胤弈棋之妙,超古冠今。

魏犨犯令,以材获免,父戮子宥,其例甚多。

特乞与其微命,使异术不绝。

不许,时人痛惜之。

玄保兄子希,字泰闻,少有才气,为尚书左丞。

时扬州刺史西阳王子尚上言:

“山湖之禁,虽有旧科,人俗相因,替而不奉,熂山封水,保为家利。

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亦又如兹。

斯实害人之深弊,为政所宜去绝。

损益旧条,更申恒制。

”有司检壬辰诏书:

“占山护泽,强盗律论。

赃一丈以上皆弃市。

”希以“壬辰之制,其禁严刻,事既难遵,理与时弛。

而占山封水,渐染复滋,更相因仍,便成先业。

一朝顿去,易致嗟怨。

今更刊革,立制五条:

凡是山泽先恒熂爈,养种竹木杂果,为林蒨及陂湖江海鱼梁鳅鮆场,恒加功修作者,听不追夺。

官品第一第二,听占山三顷;

第三第四品二顷五十亩;

第五第六品二顷;

第七第八品一顷五十亩;

第九品及百姓一顷。

皆依定格,条上赀簿。

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

先占阙少,依限占足。

若非前条旧业,一不得禁。

有犯者,水土一尺以上,并计赃依常盗律论。

停除咸康二年壬辰之科。

”从之。

时益州刺史刘瑀先为右卫将军,与府司马何季穆共事不平,季穆为尚书令建平王宏所亲待,屡毁瑀于宏。

会瑀出为益州,夺士人妻为妾,宏使希举察之,瑀坐免官。

瑀恨希切齿,有门生谢元伯往来希间,瑀密令访讯被免之由,希曰:

“此奏非我意。

”瑀即日到宏门奉笺陈谢,云:

“闻之羊希。

”希坐漏泄免官。

泰始三年,为宁朔将军、广州刺史。

四年,希以沛郡刘思道行晋康太守,领军伐俚。

思道违节失利,希遣收之。

思道不受命,率所领袭州,希逾城走,思道获而杀之。

希子崇,字伯远,尚书主客郎,丁母忧,哀毁过礼。

及闻广州乱,即日便徒跣出新亭,不能步涉,顿伏江渚。

门义以小船致之,父葬毕,乃不胜哀而卒。

沈演之,字台真,吴兴武康人也。

高祖充,晋车骑将军、吴国内史。

曾祖劲,冠军陈祐长史,戍金墉,为燕将慕容恪所陷,不屈见杀,赠东阳太守。

祖赤黔,廷尉卿。

父叔任,少有干质,朱龄石伐蜀,为龄石建威府司马。

平蜀之功,亚于元帅,以功封宁新县男。

后拜益州刺史,卒。

演之年十一,尚书仆射刘柳见而知之,曰:

“此童终为令器。

沈氏家世为将,而演之折节好学,读《老子》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袭父别爵吉阳县五等侯。

举秀才,为嘉兴令,有能名。

元嘉中,累迁尚书吏部郎。

先是刘湛、刘斌等结党,欲排废尚书仆射殷景仁。

演之雅仗正义,与景仁素善,尽心朝廷。

文帝甚嘉之。

及彭城王义康出蕃,诛刘湛等,以演之为右卫将军。

景仁寻卒,乃以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与演之对掌禁旅,同参机密。

寻加侍中,文帝谓之曰:

“侍中领卫,望实优显,此盖宰相便坐,卿其勉之。

上欲伐林邑,朝臣多不同;唯广州刺史陆徽与演之赞成上意。

及林邑平,赐群臣黄金生口铜器等物,演之所得偏多。

上谓曰:

“庙堂之谋,卿参其力,平此远夷,未足多建茅土,俟廓清旧都,鸣鸾东岱,不忧山河之不开也。

二十一年,诏以演之为中领军。

太子詹事范晔怀逆谋,演之觉其有异,言之文帝,晔寻伏诛。

历位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

素有心气,寝病历年。

上使卧疾理事。

性好举才,申济屈滞,而谦约自持,上赐女伎,不受。

暴卒。

文帝痛惜,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

子睦,位黄门侍郎,与弟西阳王文学勃忿阋,坐徙始兴郡。

勃轻薄好利,位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坐赃贿徙梁州。

后还,结事阮佃夫、王道隆等,位司徒左长史,为后废帝所诛。

演之兄子坦之,仕齐位都官郎。

坦之子顗。

顗,字处默,幼清静有至行,慕黄叔度、徐孺子之为人,读书不为章句,著述不尚浮华。

常独处一室,人罕见其面。

从叔勃贵显,每还吴兴,宾客填咽,顗不至其门。

勃就之,顗送迎不越阃。

勃叹曰:

“吾乃今知贵不如贱也。

顗内行甚修,事母兄孝友。

兄昂,一名颙,亦退素,以家贫仕为始安令。

兄弟不能分离,相随之任。

齐永明年中,征拜著作郎、太子舍人、通直郎,并不赴。

文惠太子尝拟古诗云:

“磊磊落落玉山崩。

顗闻之曰:

“此谶言也。

既而太子薨,至秋,武帝崩,郁林、海陵相次黜辱。

顗素不事家产,及昂卒,逢齐末兵荒,与家人并日而食。

或有馈其粱肉者,闭门不受,唯采莼荇根供食,以樵采自资,怡怡然恒不改其乐。

梁天监四年,大举北侵,南阳乐藏为武康令,以顗从役到建邺,扬州别驾陆任以书与吴兴太守柳恽,责之不能甄善别贤。

恽大惭,即表停之。

卒家,所著文章数十篇。

宪,字彦章,演之从祖弟子也。

祖说道,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父璞之,北中郎行参军。

宪少有干局,为驾部郎。

宋明帝与宪棋,谓曰:‘卿广州刺史材也。’

补乌程令,甚著政绩,太守褚彦回叹美,以为方圆可施。

少府管掌烦冗,材干者并更其职,宪以吏能,累迁少府卿。

武陵王晔为会稽,以宪为左军司马。

齐高帝以山阴户众,欲分为两县。

武帝启曰:‘县岂不可御,但用不得人耳。’

乃以宪带山阴令,政声大著。

孔珪请假东归,谓人曰:‘沈令料事特有天才。’

后为晋安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

西阳王子明代为南兖州,宪仍留为冠军长史,太守如故。

永明八年,子明典签刘道济赃私百万,为有司所奏,赐死。

宪坐不纠,免官。

后除散骑常侍,未拜,卒。

当时称为良吏。

宪同郡丘仲起,先是为晋平郡,清廉自立。

褚彦回叹曰:‘目见可欲,心能不乱,此杨公所以遗子孙也。’

仲起,字子震,位至廷尉,卒。

宪孙浚,字叔源,少涉学有才干,仕梁历山阴、吴、建康三县,并有能名。

太清二年,累迁御史中丞。

时台城为侯景所围,外援并至,景表请和,求解围还江北。

诏许之。

遣右卫将军柳津对景盟歃。

景知城内疾疫,稍无守备,因缓去期。

城内知其背盟,复举烽鼓噪。

后数日,景复进表请和,简文使浚往景所。

景曰:‘即日向热,非复行时,政欲立效求停,君可见为申闻。’

浚曰:‘大将军此意,意在得城。下风所闻,久已乏食,城内虽困,尚有兵粮。朝廷恐和好乖贰,已密敕外军:若台城倾覆,勿以二宫为念,当以死雪耻。若不能决战,当深壁自守。大将军十万之众,将欲何资?’

景横刀于膝,瞋目叱之。

浚乃正色责景曰:‘河南王人臣,而举兵向阙。今朝廷已赦王罪结盟,口血未干,而复翻背。沈浚六十之年,且天子使也,奉命而行,何用见胁。’

径去不顾。

景叹曰:‘是真司直也。’

然密衔之。

又劝张嵊立义,后得杀之。

江夷,字茂远,济阳考城人也。

祖霦,护军将军。

父敳,骠骑谘议参军。

夷少自藻厉,为后进之美。

宋武帝板为镇军行参军,豫讨桓玄功,封南郡州陵县五等侯。

累迁大司马,武帝命大司马府、琅邪国事,一以委焉。

武帝受命,历位吏部尚书,吴郡太守。

营阳王于吴县见害,夷临哭尽礼。

以兄疾去官,后为右仆射。

夷美风仪,善举止,历任以和简著称。

出为湘州刺史,加散骑常侍,未之职,卒。

遗令薄敛,蔬奠务存俭约。

子湛。

湛,字徽深,居丧以孝闻。

爱文义,善弹棋鼓琴,兼明算术。

为彭城王义康司徒主簿、太子中舍人。

司空檀道济为子求娶湛妹,不许,义康有命,又不从。

时人重其立志。

义康之盛,人竞求自昵,唯湛自疏,固求外出,乃以为武陵内史。

随王诞为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以湛为长史、南东海太守,委以政事。

元嘉二十五年,征为侍中,任以机密。

迁左卫将军。

时改选学职,以太尉江夏王义恭领国子祭酒,湛领博士。

转吏部尚书。

家甚贫,不营财利,饷馈盈门,一无所受。

无兼衣余食,尝为上所召,遇浣衣,称疾经日,衣成然后起。

牛饿,御人求草,湛良久曰:‘可与饮。’

在选职颇有刻核之讥,而公平无私,不受请谒,论者以此称焉。

初,上大举北侵,举朝谓为不可,唯湛赞成之。

及魏太武至瓜步,以湛兼领军,军事处分,一以委焉。

魏遣使求昏,上召太子劭以下集议。

众并谓宜许,湛谓许之无益。

劭怒谓湛曰:‘今三王在厄,讵宜苟执异议?’

声色甚厉。

坐散俱出,劭使班剑及左右推排之,殆于倾倒。

劭后宴集,未尝命湛,上乃为劭长子伟之娉湛第三女,欲以和之。

上将废劭,使湛具诏草。

劭之入杀,湛直上省,闻叫乃匿傍小屋。

劭遣求之,舍吏绐云‘不在此’。

兵即杀舍吏,乃得见湛。

湛据窗受害,意色不挠。

五子恁、恕、憼、愻、法寿皆见杀。

初,湛家数见怪异,未败少日,所眠床忽有数斗血。

孝武即位,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简公。

恁位著作佐郎。

恁子斅。

斅,字叔文,母宋文帝女淮阳长公主。

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

少有美誉,尚孝武女临汝公主,拜驸马都尉,为丹阳丞。

时袁粲为尹,见斅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

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迁中书郎。

斅庶祖母王氏老疾,斅视膳尝药,七十余日不解衣。

及累居内官,每以侍养陈请,朝廷优其朝直。

初,湛娶褚秀之女,大义不终。

褚彦回为卫军,重斅为人,先通意,引为长史。

随府转司空长史,领临淮太守。

转齐高帝太尉从事中郎。

齐台建,为吏部郎。

高帝即位,斅以祖母久疾,启求自解。

初,宋明帝敕斅继其叔愻、为从祖淳后,于是仆射王俭启:‘礼无后小宗之文,近代缘情,皆由父祖之命,未有既孤之后,出继宗族也。虽复臣子一揆,而义非天属。江忠简胤嗣所寄,唯斅一人,傍无期属,斅宜还本。若不欲江愻绝后,可以斅小儿继愻为孙。’

尚书参议,谓‘间世立后,礼无其文。荀顗无子立孙,坠礼之始。何琦又立此论,义无所据。’

于是斅还本家,诏使自量立后者。

出为豫章内史,还除太子中庶子,未拜,门客通赃利,武帝遣使检覆,斅藏此客而躬自引咎。

上甚有怪色,王俭从容启上曰:‘江斅若能临郡,此便是具美耳。’上意乃释。

永明中,为竟陵王司马。斅好文辞,围棋第五品,为朝贵中最。

迁侍中,历五兵尚书,东海、吴二郡太守,复为侍中,转都官尚书,领骁骑将军。

王晏启武帝曰:‘江斅今重登礼阁,兼常六军,慈渥所覃,实有优忝;但语其事任,殆同闲辈。天旨既欲升其名位,愚谓以侍中领骁骑,望实清显,有殊纳言。’

上曰:‘斅常启吾,为其鼻中恶。今既以何胤、王莹还门下,故有此回换耳。’

先是中书舍人纪僧真幸于武帝,稍历军校,容表有士风。

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逢圣时,阶荣至此。为儿昏,得荀昭光女,即时无复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

帝曰:‘由江斅、谢瀹,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诣之。’

僧真承旨诣斅,登榻坐定,斅便命左右曰:‘移吾床让客。’

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时人重斅风格,不为权倖降意。

隆昌元年,为侍中,领国子祭酒。

郁林废,朝臣皆被召入宫。

斅至云龙门,方知废立,托散动,醉吐车中而去。

明帝即位,改领秘书监,又改领晋安王师。

卒,遗令不受赙赠。

诏赙钱三万,布百匹。

子蒨启遵斅命不受,诏嘉美之,从其所请。

赠散骑常侍、太常卿,谥曰敬子。

子蒨。

蒨字彦标,幼聪警,读书过口便诵。

选为国子生,举高第。

起家秘书郎,累迁庐陵王主簿。

居父忧以孝闻,庐于墓侧,明帝敕遣斋仗二十人防之墓所。

服阕,累迁建安内史。

梁武帝起兵,遣宁朔将军刘諓之为郡,蒨拒之。

及建邺平,蒨坐禁锢,俄被原。

历太尉临川王长史、尚书吏部郎,领右军。

方雅有风格,仆射徐勉权重,唯蒨及王规与抗礼,不为之屈。

勉因蒨门客翟景,为子繇求昏于蒨女,不答。

景再言之,乃杖景四十,由此与勉忤。

勉又为子求蒨弟葺及王泰女,二人并拒之。

葺为吏部郎,坐杖曹中干免官,泰以疾假出宅,乃迁散骑常侍,皆勉意也。

初,天监六年,诏以侍中常侍并侍帷幄,分门下二局入集书,其官品视侍中,而非华胄所悦,故勉斥泰为之。

蒨寻迁司徒左长史。

初王泰出阁,武帝谓勉云:‘江蒨资历,应居选部。’

勉曰:‘蒨有眼患,又不悉人物。’乃止。

迁光禄大夫。

卒,谥肃。

蒨好学,尤悉朝仪故事,撰《江左遗典》三十卷,未就,卒。

文集十五卷。

蒨弟昙,字彦德,少学涉有器度,位侍中、太子詹事,承圣初卒。

昙弟禄。

禄,字彦遐,幼笃学有文章,工书善琴。

形貌短小,神明俊发。

位太子洗马、湘东王录事参军,以气陵府王,王深憾焉。

庐陵威王续代为荆州,留为骠骑谘议参军。

献书告别,王答书乃致恨。

禄先为武宁郡,颇有资产,积钱于壁,壁为之倒迮,铜物皆鸣。

人戏之曰:‘所谓‘铜山西倾,洛钟东应’者也。’

湘东王恨之既深,以其名禄,改字曰荣财,以志其忿。

后为唐侯相,卒。

撰《列仙传》十卷行于世,及《井洁皋木人赋》‘败船咏’,并以自喻。

子徽亦有文采,而清狂不慧,常以父为戏。

蒨子紑。

紑,字含洁,幼有孝性,年十三,父蒨患眼,紑侍疾将期月,衣不解带。

夜梦一僧云:‘患眼者饮慧眼水必差。’及觉说之,莫能解者。

紑第三叔禄与草堂寺智者法师善,往访之。

智者曰:‘《无量寿经》云,慧眼见真,能度彼岸。’

蒨乃因智者启,舍同夏县界牛屯里舍为寺,乞赐嘉名,敕答云:‘纯臣孝子往往感应,晋时颜含遂见冥中送药,又近见智者,以卿第二息梦云‘饮慧眼水’。慧眼则五眼之一号,可以慧眼为名。’

及就创造,泄故井,井水清洌,异于恒泉。

依梦取水洗眼及煮药,稍觉有瘳,因此遂差。

时人谓之孝感。

南康王为徐州,召为迎主簿。

紑性沉静,好庄、老玄言,尤善佛义,不乐进仕。

及父卒,紑庐于墓,终日号恸不绝声,月余乃卒。

子总。

总,字总持,七岁而孤,依于外氏。

幼聪敏有至性。

元舅吴平侯萧劢,名重当世,特所钟爱,谓曰:‘尔神采英拔,后之知名,当出吾右。’

及长,笃学有文辞。

仕梁为尚书殿中郎。

武帝撰《正言》始毕,制《述怀诗》,总预同此作。

帝览总诗,深见嗟赏。

转侍郎。

尚书仆射范阳张缵、度支尚书琅邪王筠、都官尚书南阳刘之遴并高才硕学,总时年少有名,缵等雅相推重,为忘年友会。

之遴尝酬总诗,深相钦挹。

累迁太子中舍人。

侯景寇建邺,诏以总权兼太常卿,守小庙。

台城陷,避难会稽郡,憩于龙华寺,乃制《修心赋》。

总第九舅萧勃先据广州,又自会稽往依焉。

及元帝平侯景,征为始兴内史。

会魏克江陵,不行,自此流寓岭南积岁。

陈天嘉四年,以中书侍郎征还。

累迁左户尚书,转太子詹事。

总性宽和温裕,尤工五言七言,溺于浮靡。

及为宫端,与太子为长夜之饮,养良娣陈氏为女,太子亟微行游总家,宣帝怒免之。

后又历侍中、左户尚书。

后主即位,历吏部尚书仆射,尚书令,加扶。

既当权任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多为艳诗。

好事者相传讽玩,于今不绝。

唯与陈暄、孔范、王瑳等十余人,当时谓之狎客。

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有言之者,辄以罪斥之,君臣昏乱,以至于灭。

祯明三年,陈亡入隋,拜上开府。

开皇十四年,卒于江都,年七十六。

其为《自序》云:‘太建之时,权移群小,谄嫉作威,屡被摧黜,奈何命也。’

识者讥其言迹之乖。

有文集三十卷。

长子溢,颇有文辞,性傲诞骄物,虽近属故友,不免诋欺。

历中书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

入隋,为秦王文学,卒。

江智深,夷之弟子也。

父僧安,宋太子中庶子。

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

智深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深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及为随王诞后军参军,在襄阳,诞待之甚厚。

时谘议参军谢庄、主簿沈怀文与智深友善,怀文每称曰:‘人所应有尽有、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深乎?’

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

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深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悦,固辞不拜。

后为竟陵王诞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

诞将为逆,智深悟其机,请假先反。

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

智深爱好文雅,辞采清赡,孝武深相知待,恩礼冠朝。

上宴私甚数,多命群臣五三人游集,智深常为其首。

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

每从游幸,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

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

上每酣宴,辄诋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

智深素方退,渐不会旨。

上尝使以王僧朗戏其子景文,智深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

上怒曰:‘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

智深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

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谥,智深上议曰:‘怀。’

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

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鞭指墓石柱谓智深曰‘此柱上不容有‘怀’字’。

智深益惶惧,以忧卒。

子筠,太子洗马,早卒。

后废帝皇后,筠之女也。

废帝即位,以后父追赠金紫光禄大夫,筠妻王平望乡君。

智深兄子概,早孤,智深养之如子。

概历黄门吏部郎,侍中,武陵王赞北中郎长史。

江秉之,字玄叔,济阳考城人也。

祖逌,晋太常。

父纂,给事中。

秉之少孤,弟妹七人并幼,抚育姻娶,尽其心力。

宋少帝时,为永世、乌程令,以善政著名东土。

征为建康令,为政严察,部下肃然。

后为山阴令,人户三万,政事繁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

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宋世唯顾顗之亦以省务著绩,其余虽复刑政修理,而未能简事。

以在县有能,出补新安太守。

元嘉十二年,转在临海,并以简约见称,卒于官。

所得秩悉散之亲故,妻子常饥寒。

人有劝其营田,秉之正色答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

在郡作书案一枚,去官留以付库。

秉之宗人邃之,字玄远,颇有文义,撰《文释》传于世,位司徒记室参军。

秉之子徽,尚书都官郎,吴令。

元凶杀徐湛之,子徽以党与见诛。

子谧。

谧,字令和,父徽遇祸,谧系尚方。

宋孝武平建业,乃得出。

为于湖令,强济称职。

宋明帝为兖州,谧倾身奉事,为帝所待。

即位,以为骠骑参军。

弟蒙,貌丑,帝常召见狎侮之。

谧再迁右丞,兼比部郎。

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

左丞孙敻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玄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理无据。’

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

谧又奏:敻京先不研辩,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

敻又结免赎论,诏可。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

政教苛刻,僧遵道又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僧遵道裂三衣食之尽而死,为有司奏,征还。

明帝崩。

遇赦免。

齐高帝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

入为游击将军。

性疏俗,善趋时利。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

景素事败,仅得免祸。

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贰,谧独竭诚归事齐高帝。

升明元年,为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

沈攸之事起,议加高帝黄钺,谧所建也。

事宁,迁吏部郎。

齐建元元年,位侍中。

既而骠骑豫章王嶷领湘州,以谧为长史,封永新县伯。

三年,为左户尚书。

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悉以委谧。

寻敕选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干职。

高帝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预顾命。

武帝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

时武帝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问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何计?’

武帝知之,出谧为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未发,忧甚,乃以奕棋占卦云:‘有客南来,金碗玉杯。’

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恶,请收送廷尉。

诏赐死,果以金罂盛药鸩之。

子介,建武中为吴令,政亦深苛。

人间榜死人髑髅为谧首,介弃官而去。

论曰:敬元夷简归誉,玄保弘懿见推,其取重于世,岂虚名也!

然玄保时隆帝念,虽命禀于玄天,迹其恩宠,盖亦犹贤之助。

沈氏世传武节,而演之以业尚见知,绸缪帐幄,遂参机务。

处默保闲笃素,叔源节见临危,懿德高风,所谓世有人矣。

茂远自晋及陈,雅道相系,弈世载德,斯之谓焉。

而总溺于宠狎,反以文雅为败,然则士之成名,所贵彬彬而已。

玄叔清介著美,足以追踪古烈。

令和窥觇成性,终取踬于险涂,宜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三十六-译文

羊欣,字敬元,是泰山南城人。他的曾祖父羊忱是晋朝的徐州刺史,祖父羊权是黄门郎,父亲羊不疑是桂阳太守。

羊欣年轻时性格安静,不与人争斗,言谈举止优雅。他广泛阅读经典书籍,尤其擅长隶书。他的父亲羊不疑担任乌程县令时,羊欣十二岁。当时王献之是吴兴太守,非常赏识他。羊欣曾在夏天穿着新绢裙午睡,王献之进入县衙见到他,写了几幅字后就离开了。羊欣写字原本就很好,因此技艺更加精进。他起初担任辅国参军,后来府中解散,他也就回到了家中。隆安年间,朝廷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优游度日,不再追求仕途。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经常让他写扇面,他常常不遵命。司马元显生气,于是让他担任后军府舍人。这个职位原本是用来安置寒门子弟的,羊欣态度平和,不因高低贵贱而改变态度,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他曾经拜访领军谢混,谢混为他换上衣服后才接见。当时谢混的族侄谢灵运也在座,事后告诉族兄谢瞻说:‘看到羊欣,谢混竟然换席换衣。’羊欣因此更加出名。

桓玄辅佐朝政时,任命羊欣为平西主簿,参与机密事务。羊欣想要自请退职,当时泄露了机密。桓玄察觉到他的意图,反而更加重视他,任命他为楚台殿中郎。桓玄对他说:‘尚书是政事的基础,殿中是礼乐的发源地。你以前是朝廷的重要辅佐,现在这个职位对你来说太轻了。’羊欣上任不久,以生病为由辞去职务,隐居在家十多年。

义熙年间,他的弟弟羊徽受到武帝的赏识,武帝对谘议参军郑鲜之说:‘羊徽是一时之才,但世人的评价还在他哥哥之后。’于是任命羊欣为右军刘藩的司马。后来他又担任新安太守,在郡中任职四年,以简朴仁惠著称。后来被任命为临川王刘义庆的辅国长史,庐陵王刘义真的车骑参军,但他都没有接受。文帝再次任命他为新安太守。他在郡中任职十三年,喜欢那里的山水,曾经对子弟们说:‘人生做官到二千石(即郡守级别)就足够了。’于是他就有了知足常乐的想法。后来转任义兴太守,但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位。不久后,他因病辞官回家。被任命为中散大夫。他素来喜欢黄老学说,经常亲自书写文章。有病时不吃药,只喝符水。他还擅长医术,编写了数十卷《药方》。羊欣因为身体不好,拒绝拜见皇帝,除非是探望近亲,否则不随便出门。出门必走城外,从未进入城门。武帝和文帝都遗憾没有见过他。元嘉十九年去世。他的弟弟羊徽,字敬猷,当时的名声比羊欣大,官至河江太守,去世。

羊玄保是泰山南城人。他的祖父羊楷是晋朝的尚书都官郎,父亲羊绥是中书侍郎。

羊玄保最初担任宋武帝的镇军参军,少帝景平年间,多次升迁至司徒右长史。府公王弘非常看重他,对左长史庾登之和吏部尚书王淮之说:‘你们两位贤明英俊,见解广泛,但按照我的期望,还是应该共同推举羊玄保。’不久后,羊玄保被调入朝廷担任黄门侍郎。他擅长下棋,棋艺排名第三。文帝也喜欢下棋,曾与羊玄保赌郡,羊玄保赢了,因此被任命为宣城太守。在此之前,刘式之担任宣城太守时,制定了吏人逃亡的惩罚制度,如果一个人未能捕获逃亡者,符文要送到州里,由里吏送至作部;如果能捕获,则赏赐两级官位。羊玄保认为这制度不合适,上书陈述说:‘我思考逃亡的原因,都是因为生活困苦。现在制定这样的制度,对人们来说是一种痛苦。再说我这个制度只适用于一个郡,如果它是正确的,就应该全国统一实施;如果它不正确,也不应该只在一个郡实施。’因此这个制度被停止。他历任丹阳尹、会稽太守、太常、吴郡太守。文帝因为羊玄保廉洁朴素,很少追求物质,所以多次任命他担任重要郡守。他虽然政绩平平,但离开后人们常常怀念他。他不追求财富,产业简单。文帝曾说:‘做官不仅需要才能,还需要命运。每次有好官职空缺,我总是首先想起羊玄保。’元凶刘劭篡位后,任命羊玄保为吏部尚书,兼任国子祭酒。孝武帝即位后,羊玄保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因为他的谨慎和尊敬而受到重视。大明五年,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特进。羊玄保从小到老,都非常注重祭祀,四季都要献上新鲜的食物,如果没有适合祭祀的人,他就不随便品尝。他去世后,谥号定为‘定子’。

羊玄保的儿子羊子戎,年轻时就很有才气,但为人轻浮,行为不检点,说话喜欢用双声。江夏王刘义恭曾设斋,让羊子戎铺床,不久刘义恭出来,因为床太窄,就自己拉开床。羊子戎说:‘官家嫌床窄,再放宽八分。’刘义恭笑着说:‘你不仅擅长双声,还是个能言善辩的人。’文帝喜欢和羊玄保下棋。有一次使者来到,羊玄保说:‘今天皇帝为什么召见我?’羊子戎说:‘金沟清澈,铜池荡漾,这样的美景,应该下好棋。’羊玄保常常嫌他轻率,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毁了我的家族’。羊子戎官至通直郎,因为与王僧达诽谤时政而被赐死。死后,孝武帝召见羊玄保,羊玄保道歉说:‘我没有日磾那样的智慧,因此对皇上有所辜负。’皇帝对他的话表示赞赏。羊子戎的两个弟弟,文帝都赐名咸和粲,对羊玄保说:‘希望你的两个儿子能够有林下正始的遗风。’

羊玄保擅长下棋,何尚之也非常喜欢这项活动。吴郡的褚胤,七岁时就进入了高品级,长大后,棋艺在当时无人能及。褚胤的父亲褚荣期与臧质一起造反,褚胤应该被处死。何尚之坚决请求说:‘褚胤的棋艺超群,超越古人,魏犨因为才能而免罪,父罪子赎,这样的例子很多。特别请求保留他的生命,让他的技艺得以传承。’但皇帝没有同意,当时的人都非常惋惜。

玄保的侄子名叫希,字泰闻,年轻时就很有才华,担任了尚书左丞。当时扬州刺史西阳王子尚上奏说:“山湖的禁令,虽然有旧的规定,但人们习俗相沿,不遵守反而破坏,炼山封湖,保为家利。近年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富强者兼并山岭,贫弱者连柴草都没有地方放,甚至捕鱼采药的地方也是如此。这实际上是伤害人的深重弊端,应该被政治所禁止。减少和增加旧规定,重新申明永久制度。”有关官员查阅了壬辰年的诏书:“占据山泽,按照强盗律法处理。赃物一丈以上都处死。”希认为“壬辰的规定,禁令过于严苛,事情难以遵守,理应随着时代而放宽。而占据山泽的情况,逐渐蔓延,相互依赖,形成了先例。一旦突然废除,容易引起人们的怨恨。现在再次改革,制定五条新规定:凡是山泽先常炼烧,种植竹木杂果,作为林园和陂湖江海鱼梁鳅鲈鱼场,持续加功修作者,允许不追夺。官品第一、第二品可以占据山三顷;第三、第四品二顷五十亩;第五、第六品二顷;第七、第八品一顷五十亩;第九品及百姓一顷。都按照固定标准,上报财产簿。如果已经先占据山泽,不得再占据;如果先占据的不足,按照规定占据足够。如果不是前面规定的旧业,一概不得禁止。如果有人违反,水土一尺以上,都按照常盗律法处理。停止实行咸康二年壬辰年的规定。”皇帝同意了。

当时益州刺史刘瑀之前担任右卫将军,与府司马何季穆共事时关系不和,季穆是尚书令建平王宏的亲信,多次在宏面前诋毁刘瑀。当刘瑀被派往益州时,他夺取了士人的妻子作为妾室,宏派希去调查此事,刘瑀因此被免官。刘瑀对希恨之入骨,有他的门生谢元伯与希有往来,刘瑀密令调查他被免官的原因,希说:“这个奏章不是我的意思。”刘瑀当天就到宏府上书致谢,说:“听说是羊希。”希因泄露机密被免官。

泰始三年,希担任宁朔将军、广州刺史。四年,希任命沛郡的刘思道为晋康太守,领军讨伐俚人。刘思道违反军令失败,希派人逮捕他。刘思道不接受命令,率领部下袭击州城,希越城逃跑,刘思道捕获并杀了他。

希的儿子崇,字伯远,担任尚书主客郎,因母亲去世而哀伤过度。当他听到广州发生动乱时,立即光脚走出新亭,无法行走,倒在江边。门客用小船将他救起,父亲葬礼结束后,他因过度悲伤而去世。

沈演之,字台真,是吴兴武康人。他的高祖沈充,是晋朝的车骑将军、吴国内史。曾祖沈劲,是冠军将军陈祐的长史,守卫金墉,被燕将慕容恪陷害,不屈而死,追赠东阳太守。祖父沈赤黔,曾任廷尉卿。父亲沈叔任,年轻时就有才干,朱龄石伐蜀时,担任建威府司马。平蜀的功绩仅次于元帅,因功被封为宁新县男。后来被任命为益州刺史,去世。

沈演之十一岁时,尚书仆射刘柳见到他就知道他将来会有成就,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杰出的人才。”沈家世代为将,但演之折节好学,读《老子》一百遍,因义理而知名,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吉阳县五等侯。他被举荐为秀才,担任嘉兴令,有能干的声誉。

元嘉年间,他多次升迁,担任尚书吏部郎。在此之前,刘湛、刘斌等人结党,想要排挤废黜尚书仆射殷景仁。演之坚持正义,与景仁关系很好,尽心于朝廷。文帝非常赞赏他。当彭城王义康出藩,诛杀刘湛等人时,任命演之为右卫将军。景仁不久后去世,于是任命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与演之共同掌管禁军,共同参与机密事务。不久后,他被任命为侍中,文帝对他说:“侍中领卫,地位和实际都很显赫,这相当于宰相的座位,你一定要努力。”皇帝想要讨伐林邑,朝臣们意见不一;只有广州刺史陆徽和演之支持皇帝的意见。当林邑被平定后,皇帝赐予群臣黄金、生口、铜器等物品,演之得到的特别多。皇帝对他说:“朝廷的谋略,你参与了力量,平定这个远方的夷族,不足以多建封地,等到清除旧都,鸣鸾东岳,不必担心山河不开。”二十一年,皇帝下诏任命演之为中领军。太子詹事范晔怀有叛逆之心,演之察觉到他的异常,向文帝报告,范晔不久后被处死。他历任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他素来有志气,卧病多年。皇帝让他卧床处理事务。他喜欢提拔人才,帮助受委屈的人,但他谦虚自持,皇帝赐给他女伎,他却不接受。他突然去世。文帝非常痛惜,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为贞。

他的儿子沈睦,担任黄门侍郎,与弟弟西阳王文学勃发生争执,因罪被贬至始兴郡。勃轻薄好利,担任太子右卫率,加授给事中,因贪污被贬至梁州。后来返回,结交阮佃夫、王道隆等人,担任司徒左长史,被后废帝所杀。演之的哥哥的儿子沈坦之,在齐朝担任都官郎。坦之的儿子沈顗。

沈顗,字处默,从小就清静有德行,仰慕黄叔度、徐孺子的人格,读书不拘泥于章句,著述不追求浮华。他经常独自一人待在一间屋子里,人们很少见到他。他的堂兄勃显贵,每次回到吴兴,宾客盈门,顗却不登门拜访。勃去拜访他,顗迎接和送别都不越过门槛。勃感叹说:“我现在才知道富贵不如贫贱。”顗的品行非常端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哥哥沈昂,又名沈颙,也谦逊朴素,因家境贫寒而担任始安令。兄弟俩不能分离,一起任职。

齐永明年间,他被征召担任著作郎、太子舍人、通直郎,但他都没有接受。文惠太子曾经拟写古诗说:“磊磊落落玉山崩。”顗听到后说:“这是谶言。”不久后,太子去世,到了秋天,武帝也去世,郁林、海陵相继被贬辱。顗素来不经营家产,当昂去世时,正值齐朝末年兵荒马乱,他与家人一起吃一天饭。有人送给他粮食和肉,他闭门不接受,只采集莼菜和荇菜根来食用,以砍柴采集为生,怡然自得,从不改变他的快乐。梁天监四年,大规模北侵,南阳人乐藏担任武康令,因为顗随军到建邺,扬州别驾陆任写信给吴兴太守柳恽,责备他不能甄别善恶。柳恽非常羞愧,立即上表停止此事。去世后,他所著的文章有几十篇。

宪,字彦章,是演之的从祖弟子。他的祖父说道,曾经担任巴西、梓潼二郡的太守。他的父亲璞之,担任过北中郎行参军。宪年轻时就很有才干,担任过驾部郎。宋明帝和宪下棋时,对他说:‘你有广州刺史的才能。’后来他被任命为乌程令,政绩显著,太守褚彦回称赞他,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施展。由于少府的职务繁杂,有才干的人都更换了职位,宪凭借他的吏能,逐步晋升为少府卿。武陵王晔担任会稽太守时,任命宪为左军司马。齐高帝因为山阴户籍众多,想要分为两个县。武帝上奏说:‘县不是不能管理,只是用人不当。’于是任命宪兼任山阴令,政绩显著。孔珪请假东归时,对人说:‘沈令处理事务非常有天赋。’后来宪担任晋安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西阳王子明代担任南兖州刺史,宪仍然留任为冠军长史,太守职位不变。永明八年,子明典签刘道济贪污私吞百万,被有司弹劾,赐死。宪因未及时纠举,被免官。后来被任命为散骑常侍,未及就任便去世。当时人们称他为良吏。宪的同郡人丘仲起,先前担任过晋平郡太守,为人清廉自守。褚彦回感叹说:‘眼见诱惑而不动心,这就是杨公留给子孙的财富。’仲起,字子震,官至廷尉,去世。

宪的孙子沈浚,字叔源,年轻时涉猎学问,有才干,在梁朝历任山阴、吴、建康三县县令,都有能干的声誉。太清二年,逐步晋升为御史中丞。当时台城被侯景围困,外援到达,侯景上表请求和谈,请求解围返回江北。皇帝下诏同意。派遣右卫将军柳津与侯景盟誓。侯景知道城内疫病流行,守备逐渐松懈,因此拖延了撤军的时间。城内知道他违背盟约,再次举烽火喧哗。几天后,侯景再次上表请求和谈,简文帝派遣沈浚前往侯景处。侯景说:‘今天天气炎热,不再是行军的时候,我只是想立功求停战,你可以为我传达这个意思。’沈浚说:‘大将军此意,是想得到城池。我听说城内已经长时间缺乏粮食,虽然城内困顿,但还有军队和粮食。朝廷担心和谈出现变故,已经秘密命令外军:如果台城被攻陷,不要考虑两位皇嗣,应当以死雪耻。如果不能决战,就深壁自守。大将军拥有十万大军,想要依靠什么?’侯景将刀横放在膝上,瞪眼斥责他。沈浚于是严肃地责备侯景说:‘河南王是朝廷的臣子,却举兵向朝廷。现在朝廷已经赦免了王的罪行,结成盟约,口血未干,却又背信弃义。我沈浚六十岁,还是天子派来的使者,奉命行事,何必受你威胁。’径直离开,不再理会。侯景叹息说:‘这真是一位真正的司直。’然而心中对他怀恨在心。又劝说张嵊起义,后来将他杀死。

江夷,字茂远,是济阳考城人。他的祖父江霦,曾任护军将军。他的父亲江敳,曾任骠骑谘议参军。江夷年轻时就很有修养,是后进中的美才。宋武帝任命他为镇军行参军,参与讨伐桓玄的功绩,被封为南郡州陵县五等侯。逐步晋升为大司马,武帝命令大司马府、琅邪国的事务,全部委托给他。武帝即位后,江夷历任吏部尚书、吴郡太守。营阳王在吴县被杀害,江夷亲自前去哭丧尽礼。因为哥哥生病离职,后来担任过右仆射。江夷风度翩翩,举止得体,历任官职以和简著称。出任湘州刺史,加授散骑常侍,未及上任便去世。他遗令薄葬,丧事务求节俭。他有儿子江湛。

江湛,字徽深,居丧期间以孝顺闻名。他热爱文学和义理,擅长弹棋和弹琴,同时精通算术。担任过彭城王义康的司徒主簿、太子中舍人。司空檀道济为儿子求婚于江湛的妹妹,被拒绝,义康虽然有命令,江湛也不从。当时人们很看重他的志向。义康权势正盛时,人们争相巴结,只有江湛自我疏远,坚持要求外出,于是被任命为武陵内史。随王诞担任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时,任命江湛为长史、南东海太守,把政事委托给他。

元嘉二十五年,江湛被征召为侍中,负责机密事务。后来晋升为左卫将军。当时改选学官,以太尉江夏王义恭兼任国子祭酒,江湛兼任博士。后来转任吏部尚书。他家非常贫穷,不经营财利,尽管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但他一概不接受。他没有多余的衣物和食物,曾经被皇帝召见,遇到洗衣服,声称生病,连续几天不起床,直到衣服做好才起身。牛饿了,牧人向他要草,江湛过了很久才说:‘可以给它喝。’在选拔官员时,有人批评他过于严格,但他公平无私,不接受请托,因此受到赞誉。

最初,皇帝大规模北侵,朝廷中多数人认为不可行,只有江湛支持。等到魏太武帝到达瓜步,任命江湛兼任领军,军事事务全部委托给他。魏国派遣使者求婚,皇帝召集太子刘劭以下集议。众人一致认为应该答应,江湛认为答应没有好处。刘劭愤怒地对江湛说:‘现在三位王子都处于困境,怎么可以轻易持有异议?’语气非常严厉。他们一起坐下,然后离开,刘劭让侍卫推搡江湛,几乎要倒下。刘劭后来设宴款待,从未邀请江湛,皇帝于是为刘劭的长子刘伟之娶江湛的第三个女儿,想要以此和解。皇帝打算废黜刘劭,让江湛起草诏书。刘劭被杀时,江湛直接上省,听到呼喊声后躲到旁边的小屋。刘劭派人寻找他,舍吏骗说‘他不在这里’。士兵杀了舍吏,才找到江湛。江湛靠窗受害,神情不屈。他的五个儿子江恁、江恕、江憼、江愻、江法寿都被杀。最初,江湛家几次出现怪异现象,事情败露不久,他睡觉的床上突然有数斗血。孝武帝即位后,追赠江湛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简公。江恁担任过著作佐郎。江恁的儿子江斅。

江斅,字叔文,母亲是宋文帝的女儿淮阳长公主。他小时候因为是皇亲国戚被召见,孝武帝对谢庄说:‘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会成为名器。’他年轻时就享有美誉,娶了孝武帝的女儿临汝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担任丹阳丞。当时袁粲担任扬州刺史,见到江斅感叹说:‘风流不减,正体现在江郎身上。’多次与他宴饮赏乐,日夜留连。后来晋升为中书郎。江斅的庶祖母王氏年老生病,江斅照顾饮食和药物,七十多天不解衣。后来他多次担任内官,每次都以侍养为由向朝廷请示,朝廷对他优待。最初,江湛娶了褚秀之的女儿,大义未终。褚彦回担任卫军,重视江斅的为人,先与他沟通,任命他为长史。随府转任司空长史,兼任临淮太守。后来转任齐高帝太尉从事中郎。齐朝建立后,担任吏部郎。齐高帝即位后,江斅因为祖母久病,请求辞职。

最初,宋明帝命令江斅继承他的叔叔江愻,作为从祖淳的后代,于是仆射王俭上奏说:‘礼法中没有关于小宗继承的规定,近代由于情感因素,都是根据父祖的命令,没有在父亲去世后,再出继宗族的情况。虽然臣子应该一致,但义理并非天生的亲属关系。江忠简公的继承人是江斅,他是唯一合适的,没有其他亲属,江斅应该回到本家。如果不希望江愻绝后,可以让江斅的儿子继承江愻作为孙子。’尚书省进行讨论,认为‘隔代立后,礼法中没有这样的规定。荀顗没有儿子,立孙子为后,是礼法的开始衰落。何琦又提出这样的论点,义理上没有根据。’于是江斅回到本家,皇帝下诏让他自己决定是否立后。

江斅先是外出担任豫章内史,后来又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但还未正式就职,他的门客涉及贪污之事,武帝派遣使者调查,江斅藏匿了这个门客并亲自承担过错。武帝对此感到非常惊讶,王俭从容地对武帝说:‘如果江斅能够胜任郡守之职,那他就是完美的了。’武帝听后心情才平复。

永明年间,江斅担任竟陵王司马。他喜爱文学,围棋水平达到第五品,在朝中官员中是最高的。后来升任侍中,历任五兵尚书、东海、吴二郡太守,再次担任侍中,转任都官尚书,兼任骁骑将军。王晏向武帝建议说:‘江斅现在再次进入朝廷重要职位,同时兼任常六军,得到了皇帝的恩宠,确实很荣幸;但就他的职责来说,几乎等同于闲职。皇帝既然想要提升他的名望和地位,我认为以侍中兼任骁骑将军,名望和实际地位都很显赫,比纳言(官名)更有特殊之处。’武帝回答:‘江斅经常向我提起他鼻子的问题。现在既然何胤、王莹已经回到我的身边,所以有这次职位交换。’

在此之前,中书舍人纪僧真受到武帝的宠爱,逐渐晋升为军校,外表有士人的风度。他对武帝说:‘我是个小人物,出身于本县的武官家庭,能够遇到圣明的时代,得以荣升至此。为了儿子的婚事,得到了荀昭光的女儿,当时我已经没有什么需要了,只希望陛下能让我成为士大夫。’武帝说:‘这是江斅和谢瀹的功劳,我无法直接表达这个意思,你可以自己去他们那里。’纪僧真遵命去见江斅,江斅让他坐定后,便命令左右:‘把我的床让给客人。’纪僧真感到很受挫,退了出来,告诉武帝:‘士大夫并不是天子能随意任命的。’当时的人很看重江斅的品格,不为他所拥有的权势所动。

隆昌元年,江斅担任侍中,兼任国子祭酒。郁林王被废黜后,朝中大臣都被召入宫中。江斅到云龙门时,才知道发生了废立之事,他借口身体不适,醉酒后在车上呕吐后离开。明帝即位后,江斅改任秘书监,后又改任晋安王师。江斅去世后,留下遗嘱不要接受赠礼。朝廷下诏赠予三万钱和一百匹布。江斅的儿子江蒨遵照父亲的遗嘱,不接受赠礼,朝廷对此表示赞赏,并按照他的请求办理。朝廷赠予江蒨散骑常侍、太常卿的职务,谥号‘敬子’。

江蒨,字彦标,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被选为国子生,考试成绩优异。起初担任秘书郎,后来升迁为庐陵王主簿。在父亲去世期间以孝顺闻名,住在墓旁,明帝派遣二十人守卫墓地。服丧期满后,连续升迁至建安内史。梁武帝起兵时,派遣宁朔将军刘諓之为郡守,江蒨拒绝了他的任命。等到建邺平定后,江蒨因罪被禁锢,不久后被赦免。历任太尉临川王长史、尚书吏部郎,兼任右军。

江蒨风度翩翩,有独特的风格,仆射徐勉权势很大,只有江蒨和王规与他平等交往,不向他低头。徐勉通过江蒨的门客翟景,为儿子求婚于江蒨的女儿,江蒨没有答应。翟景再次提出,江蒨便杖打翟景四十,因此与徐勉产生矛盾。徐勉又为儿子求婚于江蒨的弟弟江葺和王泰的女儿,两人都拒绝了。江葺担任吏部郎,因杖打曹中干而被免官,王泰因病请假回家,江蒨因此升任散骑常侍,这都是徐勉的意图。最初,天监六年,朝廷下诏侍中和常侍一同侍奉帷幄,分门下二局入集书,官品与侍中相当,但不是华胄所愿意接受的,因此徐勉排挤王泰担任此职。江蒨随后升任司徒左长史。最初王泰出阁时,武帝对徐勉说:‘江蒨的资历,应该担任选部之职。’徐勉说:‘江蒨有眼疾,又不熟悉人物。’于是作罢。江蒨后来升任光禄大夫。去世后,谥号‘肃’。江蒨好学,尤其熟悉朝仪故事,撰写了《江左遗典》三十卷,未完成便去世。文集十五卷。

江蒨的弟弟江昙,字彦德,自幼好学,有才气,官至侍中、太子詹事,承圣初年去世。江昙的弟弟江禄。

江禄,字彦遐,自幼勤奋好学,有文采,擅长书法和弹琴。身材短小,神采飞扬。曾任太子洗马、湘东王录事参军,因傲慢无礼而得罪了府中的王,王对他怀恨在心。庐陵威王继位为荆州,留下江禄担任骠骑谘议参军。江禄献书告别,王在回信中表达了他的恨意。江禄原先担任武宁郡,积累了一些财产,把钱堆积在墙上,墙因此被压得倾斜,铜钱都发出响声。人们戏称他:‘这就是所谓的“铜山西倾,洛钟东应”啊。’湘东王对他恨之入骨,因为他的名字叫禄,改名为荣财,以表达他的愤怒。后来江禄担任唐侯相,去世。著有《列仙传》十卷流传于世,还有《井洁皋木人赋》、《败船咏》,都用来比喻自己。

江蒨的儿子江徽也有文采,但性格清狂不慧,经常拿父亲开玩笑。江蒨的儿子江紑。

江紑,字含洁,自幼孝顺,十三岁时,父亲江蒨患眼疾,江紑侍奉他近一个月,衣不解带。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僧人说:‘患眼的人喝了慧眼水一定会好。’醒来后告诉了父亲,没有人能解释这个梦。江紑的第三位叔叔江禄与草堂寺的智者法师关系很好,江紑去拜访他。智者说:‘《无量寿经》中说,慧眼能见真,能度彼岸。’江蒨于是通过智者向皇帝请愿,在夏县界牛屯里建寺,请求赐名,皇帝下诏回答说:‘忠臣孝子往往能感应,晋时颜含就曾在冥中收到药,最近又见到智者,以你的第二个儿子梦到“饮慧眼水”。慧眼是五眼之一,可以以此为名。’等到寺庙建成,挖掘旧井时,井水清澈,与常水不同。江紑按照梦境取水洗眼和制药,渐渐觉得眼睛有好转,因此最终痊愈。当时人称其为孝感。南康王担任徐州,召他担任迎主簿。江紑性格沉静,喜欢庄子和老子的玄言,尤其擅长佛义,不喜欢仕途。父亲去世后,江紑住在墓旁,整天哭泣不止,一个多月后去世。儿子江总。

总,字总持,七岁就成了孤儿,依附在外家。他从小聪明伶俐,性格纯真。他的大舅舅吴平侯萧劢,在当时很有名望,特别宠爱他,对他说:‘你神采飞扬,将来一定会出名,会超过我。’长大后,他勤奋学习,文采出众。在梁朝做尚书殿中郎。武帝撰写《正言》完成后,写了《述怀诗》,总也参与了这首诗的创作。武帝看了总写的诗,非常赞赏。后来他被提升为侍郎。尚书仆射范阳张缵、度支尚书琅邪王筠、都官尚书南阳刘之遴都是才华横溢的学者,总当时年纪虽轻但已经很有名,张缵等人非常推崇他,把他当作忘年之交。刘之遴曾经和总酬诗,非常钦佩他。他后来多次升迁,成为太子中舍人。侯景攻占建邺时,他被任命为代理太常卿,守护小庙。台城失陷后,他逃难到会稽郡,住在龙华寺,于是创作了《修心赋》。总的大舅舅萧勃先占据了广州,他又从会稽前往依附他。等到元帝平定了侯景之乱,他被征召为始兴内史。恰逢魏国攻占江陵,他没有去,从此在岭南流亡多年。陈天嘉四年,他被征召回到朝廷。后来多次升迁,成为左户尚书,转任太子詹事。总性格宽厚和善,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沉迷于华丽的文风。当他成为宫中显贵后,与太子举行通宵达旦的宴会,收养了陈氏为女儿,太子经常悄悄去总家,宣帝因此生气,将他免职。后来他又历任侍中、左户尚书。后主即位后,他历任吏部尚书仆射、尚书令,并受到皇帝的宠爱。他掌权后不处理政务,只是每天与后主在后宫游玩宴乐,写了很多艳诗。好事者相传讽诵,至今不息。他与陈暄、孔范、王瑳等十余人被称为狎客。因此国政日益衰败,纲纪不立,有敢言者,就被以罪斥退,君臣昏乱,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祯明三年,陈朝灭亡,他被隋朝封为上开府。开皇十四年,他在江都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他在《自序》中说:‘太建年间,大权落入群小之手,谄媚嫉妒成为威势,我多次被贬谪,这是命运的安排。’有见识的人讥讽他的言辞与行为不符。他有文集三十卷。他的长子萧溢,很有文采,性格傲慢,对亲戚朋友也不免侮辱。他历任中书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入隋后,成为秦王的文学侍从,后来去世。

江智深,是江夷的弟子。他的父亲江僧安,曾是宋太子中庶子。江夷有很高的声望,他的儿子江湛也有很好的名声,父子都显贵。江智深年轻时没有名声,江湛对他礼遇甚少,江智深常常因此感到遗憾,除非节庆日子,否则不进江湛的家门。后来他成为随王诞的后军参军,在襄阳,诞对他非常厚待。当时谘议参军谢庄、主簿沈怀文与江智深友好,沈怀文经常称赞他说:‘人所应有尽有、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深乎?’元嘉末年,他被任命为尚书库部郎。当时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担任台郎,江智深门第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这个职位,他心里很不高兴,坚决辞谢不接受。后来他成为竟陵王诞的司空主簿、记室参军,兼任南濮阳太守,升迁为从事中郎。诞将要谋反,江智深看出了他的阴谋,请假先一步逃走。诞的阴谋败露后,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郎。江智深喜欢文学,文采清丽,孝武帝非常了解并赏识他,恩宠超过朝中其他人。皇帝经常私下宴请,多次召集群臣五三人游宴,江智深常常是其中的领袖。同伴还没有到来,他就独自被引进,他常常因为超越众人而感到羞愧,从未有过欢喜的表情。每次随皇帝出游,与群臣同行,看到传诏的人飞奔而来,知道是要召唤自己,他都会惊慌失措,表情中流露出羞愧和恐惧,议论者因此对他评价很高。后来他被提升为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皇帝每次饮酒,都会诋毁群臣,并让他们互相嘲讽,以此为乐。江智深一直保持正直,渐渐不再迎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曾经让他用王僧朗来戏弄他的儿子景文,江智深严肃地说:‘恐怕不应该有这样的戏谑。’皇帝生气地说:‘江僧安是个傻子,傻子自然相互怜惜。’江智深伏在席上流泪,从此他的恩宠大减。他被调任为新安王子鸾的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代理南徐州的事务。起初,皇帝宠妃宣贵妃殷氏去世,皇帝让群臣讨论谥号,江智深上奏说:‘怀’。皇帝认为这个谥号不够好,非常不满。后来皇帝去南山,骑马到殷氏的墓前,群臣都骑马跟随,皇帝用马鞭指着墓前的石柱对江智深说:‘这个柱子上不能有“怀”字。’江智深更加惶恐,因为忧虑而去世。

江筠,是江智深的儿子,曾任太子洗马,早逝。后废帝的皇后是江筠的女儿。废帝即位后,因为皇后是江筠的女儿,追赠江筠为金紫光禄大夫,江筠的妻子王平望被封为乡君。江智深的侄子江概,早年丧父,江智深像对待儿子一样抚养他。江概历任黄门吏部郎、侍中、武陵王赞的北中郎长史。

江秉之,字玄叔,是济阳考城人。他的祖父江逌,是晋朝的太常。他的父亲江纂,是给事中。江秉之很小就成了孤儿,他有七个弟弟妹妹,都很小,他尽力抚养他们成家立业。宋少帝时,他担任永世、乌程令,以善政在东方闻名。后来他被征召为建康令,执政严谨,下属敬畏。后来他成为山阴令,有户籍的三万户,政事繁杂,诉讼案件堆积如山,庭院里常常有几百人。江秉之处理繁杂事务以简约为原则,常常能够保持无事。宋世只有顾顗之也以简化政务而著称,其他人虽然刑法政事治理得当,但未能简化事务。因为他在县里的能力,他被调任为新安太守。元嘉十二年,他转任临海,都以简约著称,在任上去世。他所得的俸禄全部散给了亲戚朋友,妻子和孩子常常饥寒交迫。有人劝他经营田地,江秉之严肃地回答说:‘食禄之家,怎能与农人争利?’他在郡里制作了一枚书案,离职时留给了官库。江秉之的堂弟江邃之,字玄远,很有文采,撰写了《文释》流传于世,官至司徒记室参军。江秉之的儿子江徽,是尚书都官郎,曾任吴县令。元凶杀死了徐湛之,江徽因为同党被杀。江秉之的儿子江谧。

江谧,字令和,他的父亲江徽遭遇不幸,江谧被关在尚方。宋孝武帝平定建业后,他才得以释放。他曾任于湖令,政绩显著。宋明帝担任兖州刺史时,江谧全心全意地侍奉他,受到了明帝的厚待。明帝即位后,任命他为骠骑参军。他的弟弟江蒙,相貌丑陋,明帝经常召见他并戏弄他。江谧两次升迁,成为右丞,兼任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刘义恭的第十五个女儿去世,年仅十九岁,还未行笄礼,礼官讨论是否按照成年人的礼仪处理,诸王应服大功。左丞孙敻再次上奏:‘《礼记》说:“女子十五而笄”,郑玄说:“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说:“十九岁仍被视为未成年。”礼官违背经典,在理据上没有根据。’太常以下被免职,江谧被杖责五十,剥夺劳绩百日。江谧又上奏:孙敻事先没有深入研究,混淆了错误的议论,按照事例,也应该受到责罚。孙敻再次被免职,皇帝下诏同意。

他被任命为建平王刘景素的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负责湘州事务。他的政治和教育手段非常严厉,僧遵道又与刘谧关系亲密,随刘谧到郡中,因小事被关押在郡狱中。僧遵道因此绝食,穿破三件衣服后死去,有关部门上报朝廷,他被召回。明帝去世后,他被赦免。齐高帝萧道成掌管南兖州,刘谧担任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后来他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他性格粗疏,善于趋利避害。元徽末年,朝野上下都把希望寄托在建平王刘景素身上,刘谧也深信不疑。刘景素的事情失败后,他仅仅免于灾祸。苍梧王被废黜后,人们还怀疑有二心,只有刘谧全心全意归顺齐高帝。升明元年,他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兼任尚书左丞。沈攸之事件发生后,提议授予高帝黄钺,是刘谧提出的。事情平息后,他被升任为吏部郎。齐建元元年,他被任命为侍中。不久,骠骑豫章王萧嶷掌管湘州,任命刘谧为长史,封为永新县伯。建元三年,他被任命为左户尚书。各位皇子出阁时,文武主帅都由刘谧负责。不久,皇帝下令选拔官员说:‘江谧虽然出身寒微,确实不应与贵族子弟相比,但他很有才干,可以升任掌管吏部。’刘谧擅长刀笔,他所担任的职务都处理得很好。高帝去世后,刘谧称病不出,人们怀疑他是因为没有被授予遗命而怀恨。武帝即位后,刘谧也没有升官,因此心生怨恨。当时武帝身体不适,刘谧去见豫章王萧嶷,问道:‘皇帝不是因病去世,太子也不是有才的人,您现在有什么打算?’武帝得知后,将刘谧调出京城,任命他为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他还没有出发,就非常担忧,于是用下棋占卜,占卜结果是:‘有客人从南方来,带来金碗玉杯。’皇帝派御史中丞沈冲上奏刘谧的罪行,请求将他逮捕交由廷尉处理。皇帝下诏赐死,果然用金瓶装毒药将他毒死。他的儿子江介,在建武年间担任吴县令,政事处理也极为严厉。有人把死人的头骨做成刘谧的头颅,江介因此辞去了官职。

评论说:敬元夷简因为谦逊而得到赞誉,玄保弘懿因为德行高尚而受到推崇,他们在世上的地位,岂是虚名?然而玄保在皇帝宠爱之时,虽然命理上受到天命的影响,但他的恩宠也得益于他的贤能。沈氏世代传承武德,而他的才华也得到了认可,他在朝廷中参与机要事务。刘谧保持低调,叔源在危难中表现出的节操,以及他的高尚品德,都说明世上还是有贤人的。从晋朝到陈朝,道德传统一直延续,世代传承美德,这就是所说的。然而刘谧过于沉溺于宠爱,反而因为文雅而失败,那么士人的成名,贵在文武兼备。玄叔清介的美名,足以与古代英雄相媲美。令和天生窥觇成性,最终在险恶的道路上失败,这是理所当然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三十六-注解

羊欣: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他曾任辅国参军、平西主簿等职,是王献之的弟子,擅长隶书。

羊玄保:羊玄保,字子戎,泰山南城人,是东晋至南朝宋时期的官员。他曾任黄门侍郎、宣城太守等职,以清廉著称。

子戎:子戎,羊玄保之子,字子戎,有才气但轻薄少行检,擅长双声语。

沈演之:沈演之,字子勃,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曾任领军、会稽太守等职。

江夷:江夷,字子湛,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曾任丹阳尹、会稽太守等职。

江秉之:江秉之,字孙谧,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隶书:隶书,汉字的一种书写形式,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代,是汉字书法的重要阶段。

辅国参军:辅国参军,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辅佐国君。

会稽王:会稽王,古代王爵,指南朝宋时期的会稽王。

元显:元显,南朝宋时期的宗室,曾任会稽王世子。

寒人:寒人,古代指出身贫寒的人。

领军:领军,古代官职,负责领军兵马。

谢混:谢混,字元方,南朝宋时期的官员,曾任领军。

桓玄:桓玄,字敬道,东晋末年的权臣,曾自立为帝。

楚台殿中郎:楚台殿中郎,古代官职,负责楚台殿中的事务。

右军:右军,古代官职,指右军将军,是武官中的高级职位。

新安太守:新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古代的一个郡。

义兴太守:义兴太守,古代官职,为义兴县的地方行政长官。

中散大夫:中散大夫,古代官职,为散官,地位较高。

黄、老:黄、老,指道家学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符水:符水,道家的一种法术,认为饮用符水可以治病。

丹阳尹:丹阳尹,古代官职,为丹阳县的地方行政长官。

会稽太守:会稽太守,古代官职,为会稽县的地方行政长官。

太常:太常寺,主管祭祀的官署。

吴郡太守:吴郡太守,吴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

宣城太守:宣城太守,古代官职,为宣城县的地方行政长官。

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的简称,掌管官吏的选拔和考核。

国子祭酒:国子祭酒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子监,国子监是古代的最高学府。

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为光禄大夫的一种,地位较高。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是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近臣。

特进:特进,古代官职,为散官,地位较高。

双声:双声,古代汉语音韵学术语,指一个字由两个声母构成。

林下正始余风:林下正始余风,指古代文人隐居山林的风尚,正始是魏晋时期的一个时期名。

弈棋:弈棋,指下围棋。

高品:高品,古代围棋品级制度中的高级品级。

魏犨:魏犨,古代围棋手,因棋艺高超而免于刑罚。

材获免:材获免,指因才能而获得赦免。

父戮子宥:父戮子宥,指父亲被处死,儿子却得到宽恕。

玄保兄子希:玄保是希的字,子希是他的字,这里指的是希的兄弟之子,即他的侄子。

尚书左丞:尚书左丞是古代官职,负责协助尚书处理政务。

扬州刺史:扬州刺史是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扬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西阳王子尚:西阳王是封号,子尚是王的名字,这里指的是西阳王的儿子。

山湖之禁:指古代对山湖资源的保护政策,禁止私人侵占。

旧科:旧科指旧有的法规或条例。

熂山封水:熂指焚烧,封水即封锁水源,这里指烧毁山林和封锁水源。

壬辰诏书:壬辰是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诏书是皇帝发布的命令。

占山护泽:指占用山泽资源。

强盗律论:指按照强盗的法律进行处罚。

恒制:指长期有效的制度。

官品:古代官员的品级,用以区分官员的等级。

赀簿:赀簿是记录财产的簿册。

益州刺史:益州刺史是益州地区的行政官员。

右卫将军:右卫将军是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府司马:府司马是地方官府的军事副职。

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朝廷的高级官员,负责尚书省的政务。

建平王宏:建平王是封号,宏是王的名字,这里指的是建平王刘宏。

门生:门生指学生的弟子,这里指谢元伯是希的弟子。

宁朔将军:宁朔将军是古代军事官职,负责边疆的防御。

广州刺史:广州刺史是广州地区的行政官员。

晋康太守:晋康太守是晋康地区的行政官员。

俚:俚是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秀才:秀才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方式,选拔有才学的人。

嘉兴令:嘉兴令是嘉兴地区的行政官员。

尚书吏部郎:尚书省吏部郎,主管官吏选拔。

侍中:侍中是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庙堂之谋:庙堂之谋指朝廷的决策。

林邑:林邑是古代对越南地区的称呼。

中领军:中领军是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太子詹事:太子府的詹事,负责太子事务。

后军长史:后军长史是军事官职,负责后军的行政管理。

通直郎:通直郎是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磊磊落落玉山崩:磊磊落落形容山石众多,玉山崩比喻事物突然崩溃。

黄叔度:黄叔度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以清静无为著称。

徐孺子:徐孺子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以清高自守著称。

章句:章句是古代文献的段落划分,也指经书的解释。

樵采:樵采指砍柴和采集。

莼荇:莼荇是水生植物,可食用。

梁天监四年:梁天监四年是梁朝的年号,对应公元505年。

武康令:武康令是武康地区的行政官员。

吴兴太守:吴兴太守是吴兴地区的行政官员。

柳恽:柳恽是南朝梁的官员,以文学著称。

宪:宪是人的名字,文中指沈宪,字彦章,是沈演的从祖弟子。

演:沈演,文中指沈演的从祖,即沈宪的祖父。

干局:指人的才干和气度。

乌程令:乌程县令,乌程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少府:官名,掌管宫廷的财物和手工业。

山阴令: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古代的一个县。

孔珪:孔珪,字子玉,是南朝宋的文学家。

晋安王:晋安王是南朝宋的宗室王爵。

冠军长史:冠军长史是古代官职,负责协助将军管理军事事务。

齐高帝:齐高帝是南朝齐的开国皇帝,名萧道成。

武陵王晔:武陵王刘晔,是南朝宋的宗室。

会稽:会稽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后改为县。

少府卿:少府的官职,掌管宫廷的手工业。

吏能:指官员的行政能力。

北中郎行参军:北中郎将的参军,北中郎将是官名。

褚彦回:褚彦回,字彦之,是南朝宋的官员。

杨公:指杨雄,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廷尉:廷尉是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审判。

沈令:指沈宪,因其曾任山阴令。

侯景:侯景,南北朝时期的叛将。

台城:南京的皇宫。

简文:简文帝萧纲,南朝梁的皇帝。

沈浚:沈浚,字叔源,是沈宪的孙子。

柳津:柳津,字伯仁,是南朝梁的官员。

大将军:指侯景,当时自封为大将军。

司直:官名,掌管监察。

济阳考城:济阳考城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护军将军:护军将军是官名,掌管军务。

骠骑谘议参军:骠骑将军的参军,骠骑将军是官名。

大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湘州刺史:湘州刺史,湘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江夏王义恭:江夏王,即萧义恭。

博士:博士是官名,掌管学术研究和教育。

彭城王义康:彭城王刘义康,南朝宋的宗室。

太子中舍人:太子中舍人是官名,太子属官。

司空檀道济:司空檀道济,字稚渊,是南朝宋的将领。

丹阳丞:丹阳丞是官名,掌管丹阳县的行政。

中书郎:中书郎是官名,掌管文书。

淮阳长公主:淮阳长公主,是宋文帝的女儿。

驸马都尉:驸马都尉是官名,公主的丈夫的官职。

袁粲:袁粲,字景倩,是南朝宋的文学家。

王俭:王俭,字仲宝,是南朝宋的官员。

尚书:尚书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文书和政务。

荀顗:荀顗,字子华,是东晋的官员。

何琦:何琦,字元瑜,是东晋的官员。

豫章内史:豫章内史是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首府的行政长官。

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是太子的辅佐官员,负责辅佐太子处理政务。

通赃利:通赃利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物。

武帝: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

检覆:检覆指审查、核实。

斅藏:斅藏指隐藏、庇护。

引咎:引咎指主动承担责任。

竟陵王:竟陵王是南朝宋的宗室王爵。

文辞:文学才能。

围棋: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第五品:围棋品级制度中的一种,表示棋艺水平。

朝贵:朝贵指朝廷中的显贵官员。

太守:太守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的称号。

都官尚书:主管官吏的尚书。

骁骑将军:官职,骁骑将军,负责骑兵。

王晏:王晏是南朝宋的官员。

常六军:常六军指朝廷的常备军。

慈渥:慈渥指皇帝的恩惠。

优忝:优忝指过分的谦卑。

纳言:纳言是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接受臣子的奏章。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

军校:军校指军事学校。

士风:士风指士人的风度、品德。

武吏:武吏指从事军事工作的官吏。

邀逢圣时:邀逢圣时指遇到圣明的时代。

阶荣至此:阶荣至此指获得这样的荣誉。

昏:昏指婚姻。

荀昭光女:荀昭光女指荀昭光的女儿,荀昭光是南朝宋的官员。

士大夫:士大夫指古代的知识分子和官员。

权倖:权倖指有权势的人。

隆昌元年:隆昌元年是南朝宋的年号。

废立:废立指废除或立新的皇帝。

散动:散动指散布、传播。

云龙门:云龙门是古代宫殿的门口。

明帝:明帝是南朝宋的皇帝刘彧,即宋明帝。

秘书监:秘书监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图书和文书。

赙赠:赙赠指对死者家属的赠礼。

太常卿:太常寺的卿,主管祭祀。

谥:谥号,古代帝王和贵族死后给予的尊号。

国子生:国子生是古代国子监的学生。

庐陵王:庐陵王是南朝宋的宗室王爵。

庐:庐指在墓旁建屋居住,以示哀悼。

斋仗:斋仗指守卫。

服阕:服阕指丧期结束。

禁锢:禁锢指被禁止做官。

原:原指被赦免。

太尉:太尉是古代官职,是军事的最高长官。

临川王:临川王是南朝宋的宗室王爵。

仆射:仆射是古代官职,是宰相的助手。

权重:权重指权力大。

抗礼:抗礼指平等的礼节。

繇:繇指徐勉的儿子。

华胄:华胄指显赫的家族。

司徒左长史:司徒左长史是古代官职,是司徒的助手。

光禄大夫:光禄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宫廷宴会。

庄、老:庄、老指庄子、老子,他们的哲学思想。

玄言:玄言指玄学中的言论。

佛义:佛义指佛教的教义。

进仕:进仕指做官。

号恸:号恸指大声哭泣。

井洁皋木人赋:井洁皋木人赋是一篇赋文。

败船咏:败船咏是一首诗。

冥中:冥中指阴间。

感应:感应指心灵相通。

夏县:夏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牛屯里:牛屯里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草堂寺:草堂寺是古代的一个寺庙。

智者法师:智者法师是古代的一个法师。

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彼岸:彼岸指极乐世界。

纯臣孝子:纯臣孝子指忠诚的臣子和孝顺的儿子。

冥中送药:冥中送药指阴间送来的药。

第二息:第二息指第二个孩子。

差:差指病愈。

南康王:南康王是南朝宋的宗室王爵。

迎主簿:迎主簿是古代官职,负责迎接客人。

庄、老玄言:庄、老玄言指庄子、老子的玄学言论。

孝感:孝感指孝顺感动天地。

武宁郡:武宁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

洛钟东应:洛钟东应是指洛水西岸的钟声传到东岸,比喻事物的相互影响。

唐侯:唐侯是古代的一个侯爵。

列仙传:列仙传是古代的一部记载仙人传说的书籍。

慧眼水:慧眼水是指具有治愈眼疾功效的水。

五眼:五眼是指佛教中的五种眼,包括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总持:总持,人名,指梁朝时期的文学家萧统。

孤:指幼年丧父。

外氏:指母亲的家族。

聪敏:聪明敏捷。

至性:纯真善良的天性。

元舅:母亲的哥哥。

吴平侯萧劢:萧劢,吴平侯,梁朝官员,名重当世。

神采英拔:神态和气质出众。

后之知名:将来会出名。

笃学:勤奋学习。

尚书殿中郎:梁朝官职,尚书省下属的殿中郎。

正言:梁武帝所著的著作。

述怀诗:梁武帝所作的抒怀诗。

预同此作:参与创作。

侍郎:官职,尚书省的侍郎。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长官。

范阳张缵:张缵,范阳人,尚书仆射。

度支尚书:主管财政的尚书。

琅邪王筠:王筠,琅邪人,度支尚书。

南阳刘之遴:刘之遴,南阳人,都官尚书。

高才硕学:才华横溢,学识渊博。

忘年友会:不论年龄,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

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古代的一个郡。

龙华寺:位于会稽郡的一座寺庙。

修心赋:萧统所作的赋文。

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古代的一个州。

始兴内史:内史,官职,掌管地方行政。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地区。

陈天嘉四年:陈朝天嘉四年,即公元563年。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侍郎。

左户尚书:左户尚书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户籍和财政。

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古代的一个城。

权兼:兼任。

小庙:指供奉小神祇的庙宇。

流寓:流亡他乡。

积岁:多年。

狎客:亲密的朋友。

灭:灭亡。

祯明三年:陈朝祯明三年,即公元589年。

隋: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的朝代。

上开府:隋朝的官职,上开府仪同三司。

江智深:江智深,人名,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夷:江智深的父亲,江夷。

随王诞:随王,即萧诞,南朝齐的宗室。

谘议参军:官职,参军的一种,负责咨询和议政。

主簿:官职,负责文书和簿记。

参军:官职,辅助主官的官员。

南濮阳太守: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古代的一个郡。

从事中郎:官职,从事的一种,辅助主官的官员。

谘议参军谢庄:谢庄,官职,谘议参军。

主簿沈怀文:沈怀文,官职,主簿。

元嘉末:元嘉末年,南朝宋元嘉末年。

尚书库部郎:尚书省库部郎,主管仓库。

竟陵王诞:竟陵王,即萧诞。

司空主簿:司空府的主簿。

记室参军:记室参军,负责记录和起草文书。

诋讦:诋毁和攻击。

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新安王,即萧鸾,北中郎长史,官职。

南东海太守:南东海太守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南东海郡的行政事务。

南徐州事:南徐州的事务。

宣贵妃殷氏:宣贵妃,殷氏,南朝宋的贵妃。

怀:谥号。

郑玄:郑玄,东汉时期的经学家。

射慈:射慈,人名。

笄:古代女子成年的标志,即在头顶插簪。

孙敻:孙敻,人名。

左丞:官职,左丞,辅助主官的官员。

免赎论:免于赎罪。

杖督:杖责。

劳百日:罚役百日。

比部郎:比部郎,官职。

司徒记室参军:司徒府记室参军,官职。

宋少帝:宋少帝,南朝宋的皇帝。

永世、乌程令:永世、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古代的两个县。

政事繁扰:政务繁忙。

讼诉殷积:诉讼案件积压。

阶庭常数百人:庭院中常常有数百人。

刑政修理:刑法和政治得到整治。

省务:政务。

临海: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古代的一个郡。

简约:简练。

秩:官职的等级。

亲故:亲戚和朋友。

宋孝武:宋孝武帝,南朝宋的皇帝。

于湖令:于湖,今浙江省湖州市,古代的一个县。

骠骑参军:骠骑参军,官职。

右丞:官职,右丞。

笄礼:女子成年的笄礼。

太常以下:太常寺以下官员。

结免赎论:结案免于赎罪。

给事中:官职,给事中,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抚育姻娶:抚养教育,婚嫁。

东土:东方地区。

建康令: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古代的一个城。

元嘉十二年:南朝宋元嘉十二年,即公元435年。

宗人:同宗族的人。

文释:著作。

尚书都官郎:尚书省都官郎,官职。

吴令:吴令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吴郡的行政事务。

元凶杀徐湛之:元凶,指徐湛之的仇敌。

党与:同党。

系尚方:被关押。

兖州: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古代的一个州。

诏可:皇帝下诏批准。

建平王景素:建平王景素是南朝宋的宗室,曾参与政变。

长沙内史:长沙内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长沙郡的行政事务。

湘州事:湘州是古代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湖南省,湘州事即指管理湘州的职责。

政教苛刻:政教苛刻指政治和教化都非常严厉。

僧遵道:僧遵道是当时的一位僧人,与江谧有交往。

谧情款:谧情款指江谧对僧遵道有深厚的友情。

饿系郡狱:饿系郡狱指江谧因为小事被关押在郡狱中,且因饥饿而死亡。

有司:有司指官府或官员。

镇军长史:镇军长史是古代官职,负责协助镇军将军管理军事事务。

广陵太守:广陵太守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广陵郡的行政事务。

游击将军:游击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指挥游击部队。

元徽末:元徽是南朝宋的年号,元徽末指元徽年间的末期。

苍梧王:苍梧王是南朝齐的皇帝萧宝卷的别称。

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沈攸之:沈攸之是南朝齐的将领,曾发动叛乱。

黄钺:黄钺是古代皇帝使用的象征权力的武器。

吏部郎:吏部郎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骠骑豫章王嶷:骠骑豫章王嶷是南朝齐的宗室,曾任骠骑将军。

永新县伯:永新县伯是古代的爵位,江谧被封为永新县伯。

出阁:出阁指皇子成年后离开宫中,开始独立生活。

文武主帅:文武主帅指文官和武官的首领。

寒士:寒士指出身贫寒的士人。

刀笔:刀笔指古代官员使用的文书工具,也比喻文笔。

预顾命:预顾命指参与皇帝临终前的安排。

豫章王嶷:豫章王嶷是南朝齐的宗室,曾任豫章王。

镇北长史:镇北长史是古代官职,负责协助镇北将军管理军事事务。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金碗玉杯:金碗玉杯是象征富贵和尊贵的物品。

鸩:鸩是一种毒药,可以致命。

介:介是江谧的儿子。

榜:榜指张贴告示。

髑髅:髑髅指头骨。

敬元夷简:敬元夷简是南朝宋的宗室,以清廉著称。

玄保弘懿:玄保弘懿是南朝宋的宗室,以德行高尚著称。

世有人矣:世有人矣指世上有贤人。

雅道:雅道指正道、美德。

弈世载德:弈世载德指代代相传的美德。

宠狎:宠狎指过分宠爱。

令和:令和指南朝齐的年号。

窥觇:窥觇指暗中观察。

踬于险涂:踬于险涂指在危险的道路上跌倒,比喻遭遇困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三十六-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江谧的一生,从其出仕到被赐死,展现了一个士人在朝堂中的起伏和命运。

首句‘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表明江谧早期在政治上的起势,出仕于建平王景素,担任长沙内史,并执行湘州事务,显示出其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地位。

‘政教苛刻’一句,揭示了江谧在治理上的严厉,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因过于苛刻而树敌。

‘僧遵道裂三衣食之尽而死’描绘了江谧与僧遵道之间的恩怨,僧遵道因小事被饿死,反映了江谧在对待下属时的残酷。

‘齐高帝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展示了江谧在齐高帝时期的忠诚和才能,他在齐高帝的领导下,担任要职,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手腕。

‘性疏俗,善趋时利’一句,点明了江谧的性格特点,他性格豁达,善于把握时机,但也因此被指责为轻率。

‘沈攸之事起,议加高帝黄钺,谧所建也’表明江谧在政治决策上的影响力,他的建议被采纳,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事宁,迁吏部郎’反映了江谧在政治上的稳定发展,他的地位逐渐上升。

‘齐建元元年,位侍中’进一步说明了江谧在齐朝的显赫地位。

‘既而骠骑豫章王嶷领湘州,以谧为长史,封永新县伯’描绘了江谧在豫章王嶷麾下的地位,以及他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三年,为左户尚书’显示了江谧在地方和中央政治上的全面发展。

‘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悉以委谧’表明江谧在皇室中的信任和重要性。

‘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可迁掌吏部’体现了朝廷对江谧才干的认可,尽管他出身寒微。

‘高帝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预顾命’反映了江谧在政治上的谨慎和小心,他不愿参与皇位继承的纷争。

‘武帝知之,出谧为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说明武帝对江谧的不满,将他调离中央。

‘未发,忧甚,乃以奕棋占卦云:“有客南来,金碗玉杯。”’展示了江谧在临终前的焦虑和不安。

‘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恶,请收送廷尉’表明江谧在武帝面前的失败,他被指控有罪。

‘诏赐死,果以金罂盛药鸩之’描绘了江谧最终的命运,他被赐死,结束了他的一生。

‘子介,建武中为吴令,政亦深苛’说明了江谧的儿子江介也继承了其父的严苛治理风格。

‘人间榜死人髑髅为谧首,介弃官而去’反映了江谧死后,其家族的衰败和江介的无奈。

‘论曰’以下是对江谧一生的评价,‘敬元夷简归誉,玄保弘懿见推’表明江谧的声望和影响力。

‘其取重于世,岂虚名也!’强调江谧的声望并非空穴来风。

‘然玄保时隆帝念,虽命禀于玄天,迹其恩宠,盖亦犹贤之助’指出江谧之所以得到皇帝的恩宠,并非完全依靠命运,而是因为他的才能和品德。

‘沈氏世传武节,而演之以业尚见知,绸缪帐幄,遂参机务’说明了沈氏家族的武德和江谧在政治上的参与。

‘处默保闲笃素,叔源节见临危,懿德高风,所谓世有人矣’描绘了江谧的品德和风度。

‘茂远自晋及陈,雅道相系,弈世载德,斯之谓焉’强调了江谧家族的传承和德行。

‘而总溺于宠狎,反以文雅为败,然则士之成名,所贵彬彬而已’指出江谧虽然才德兼备,但因过于追求权势而失败。

‘玄叔清介著美,足以追踪古烈’赞扬了江谧叔父的清廉和美名。

‘令和窥觇成性,终取踬于险涂,宜矣’评价了江谧的个性,认为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史-列传-卷三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6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