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六

作者: 萧子显(507年-572年),南齐的皇帝及文学家,他主编的《南齐书》是对南齐历史的总结,内容细致入微,成为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萧子显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造诣,也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有着显著成就。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齐书》是由萧子显主编的一部关于南齐历史的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南齐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该书尤其注重描述南齐的皇帝和高官的治国理政,以及国家内外的战事和文化交流。《南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南齐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珍贵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六-原文

王秀之 王慈 蔡约 陆慧晓(顾宪之) 萧惠基

王秀之,字伯奋,琅邪临沂人也。

祖裕,宋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父瓒之, 金紫光禄大夫。

秀之幼时,裕爱其风采。

起家著作佐郎,太子舍人。

父卒,为庵舍 于墓下持丧,服阕复职。

吏部尚书褚渊见秀之正洁,欲与结婚,秀之不肯,以此频 转为两府外兵参军。

迁太子洗马,司徒左西属,桂阳王司空从事中郎。

秀之知休范 将反,辞疾不就。

出为晋平太守。

至郡期年,谓人曰:“此邦丰壤,禄俸常充。吾 山资已足,岂可久留以妨贤路。”

上表请代,时人谓“王晋平恐富求归”。

还为安成王骠骑谘议,转中郎。

又为太祖骠骑谘议。

升明二年,转左军长史、 寻阳太守,随府转镇西长史、南郡太守。

府主豫章王嶷既封王,秀之迁为司马、河 东太守,辞郡不受。

加宁朔将军,改除黄门郎,未拜,仍迁豫章王骠骑长史。

王于 荆州立学,以秀之领儒林祭酒。

迁宁朔将军、南郡王司马。

复为黄门郎,领羽林监。

迁长沙王中军长史。

世祖即位,为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迁侍中祭 酒,转都官尚书。

初,秀之祖裕性贞正,徐羡之、傅亮当朝,裕不与来往。

及致仕隐吴兴,与子 瓒之书曰:“吾欲使汝处不竞之地。”

瓒之历官至五兵尚书,未尝诣一朝贵。

江湛 谓何偃曰:“王瓒之今便是朝隐。”

及柳元景、颜师伯令仆贵要,瓒之竟不候之。

至秀之为尚书,又不与令王俭款接。

三世不事权贵,时人称之。

转侍中,领射声校尉。

出为辅国将军、随王镇西长史、南郡内史。

州西曹苟平 遗秀之交知书,秀之拒不答。

平乃遗书曰:“仆闻居《谦》之位,既刊于《易》; 傲不可长,《礼》明其文。

是以信陵致夷门之义,燕丹收荆卿之节,皆以礼而然矣。

丈夫处世,岂可寂漠恩荣,空为后代一丘土?足下业润重光,声居朝右,不修高世之绩,将何隔于愚夫?

仆耿介当年,不通群品,饥寒白首,望物嗟来。

成人之美,《春秋》所善。

荐我寸长,开君尺短,故推风期德,规于相益,实非碌碌有求于平原者也。

仆与足下,同为四海国士。

夫盛衰迭代,理之恒数。

名位参差,运之通塞,岂品德权行为之者哉?

第五之号,既无易于骠骑;西曹之名,复何推于长史?

足下见答书题久之,以君若此非典,何宜施之于国士?

如其循礼,礼无不答,谨以相还,亦何犯于逆鳞哉?

君子处人以德不以位,相如不见屈于渑池,毛遂安受辱于郢门,造敌临事,仆必先于二子。

未知足下之贵,足下之威,孰若秦、楚两王?

仆以德为宝,足下以位为宝,各宝其宝,于此敬宜。

常闻古人交绝,不泄恶言,仆谓之鄙。

无以相贻,故荐贫者之赠。

平,颍川人。

豫章王嶷为荆州时,平献书令减损奢丽, 豫章王优教酬答。

尚书令王俭当世,平又与俭书曰:“足下建高世之名而不显高世之迹,将何以书于齐史哉?”

至是南郡纲纪启随王子隆请罪平,平上书自申。

秀之寻征侍中,领游击将军。

未拜,仍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

秀之常云位至司徒左长史,可以止足矣。

吴兴郡隐业所在,心愿为之。

到郡修治旧山,移置辎重。

隆昌元年,卒官,年五十三。

谥曰简子。

秀之宗人僧祐,太尉俭从祖兄也。

父远,光禄勋。

宋世为之语曰:“王远如屏 风,屈曲从俗,能蔽风露。”

而僧祐负气不群,俭常候之,辞不相见。

世祖数阅武,僧祐献《讲武赋》,俭借观,僧祐不与。

竟陵王子良闻僧祐善弹琴,于座取琴进之, 不肯从命。

永明末,为太子中舍人,在直属疾,代人未至,僧祐委出,为有司所奏, 赎论。

官至黄门郎。

时卫军掾孔逭亦抗直,著《三吴决录》,不传。

王慈,字伯宝,琅邪临沂人,司空僧虔子也。

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 迎之内斋,施宝物恣听所取,慈取素琴石研,义恭善之。

少与从弟俭共书学。

除秘书郎,太子舍人,安成王抚军主簿,转记室。

迁秘书丞,司徒左西属,右长史,试 守新安太守,黄门郎,太子中庶子,领射声校尉,安成王冠军,豫章王司空长史, 司徒左长史,兼侍中。

出为辅国将军、豫章内史,父忧去官。

起为建武将军、吴郡 太守。

迁宁朔将军,大司马长史,重除侍中,领步兵校尉。

慈以朝堂讳榜,非古旧制,上表曰:“夫帝后之德,绸缪天地,君人之亮,蝉 联日月。

至于名族不著,昭自方策,号谥聿宣,载伊篇籍。

所以魏臣据中以建议, 晋主依经以下诏。

朝堂榜志,讳字悬露,义非绵古,事殷中世,空失资敬之情,徒乖严配之道。

若乃式功鼎臣,赞庸元吏,或以勋崇,或由姓表。

故孔悝见铭,谓标 叔舅,子孟应图,称题霍氏。

况以处一之重,列尊名以止仁;无二之贵,夤冲文而 止敬。

昔东平即世,孝章巡宫而洒泣;新野云终,和熹见似而流涕。

感循旧类,尚 或深心;矧观徽迹,能无恻隐?

今扃禁嵚邃,动延车盖,若使銮驾纡览,四时临阅,岂不重增圣虑,用感宸衷?

愚谓空标简第,无益于匪躬;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

伏惟陛下保合万国,齐圣群生,当删前基之弊轨,启皇齐之孝则。

诏付外详议。

博士李捴议:

据《周礼》,凡有新令,必奋铎以警众,乃退以宪之于王宫。

注‘宪,表悬之也,’

太常丞王僴之议:

尊极之名,宜率土同讳。

目可得睹,口不可言。

口不可言,则知之者绝,知之者绝,则犯触必众。

仪曹郎任昉议:

捴取证明之文,僴之即情惟允。

直班讳之典,爰自汉世,降及有晋,历代无爽。

今之讳榜,兼明义训,‘邦’之字‘国’,实为前事之征。

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

此乃敬恭之深旨,何情典之或废?

尊称霍氏,理例乖方。

居下以名,故以不名为重;在上必讳,故以班讳为尊。

因心则理无不安,即事则习行已久,谓宜式遵,无所创革。

慈议不行。

慈患脚,世祖敕王晏曰:

慈在职未久,既有微疾,不堪朝,又不能骑马,听乘车在仗后。

江左来少例也。

以疾从闲任,转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

慈妻刘秉女。

子观,尚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修妇礼,姑未尝交答。

江夏王锋为南徐州,妃,慈女也,以慈为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事。

还为冠军将军、庐陵王中军长史,未拜,永明九年,卒。

年四十一。

谢超宗尝谓慈曰:

卿书何当及虔公?

慈曰:

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也。

时人以为名答。

追赠太常,谥懿子。

蔡约,字景捴,济阳考城人也。

祖廓,宋祠部尚书。

父兴宗,征西、仪同。

约少尚宋孝武女安吉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不拜。

顺帝车骑骠骑行参军,通直郎,不就。

迁太祖司空东阁祭酒,太尉主簿。

齐台建,为世子中舍人,仍随度东宫。

转鄱阳王友,竟陵王镇北征北谘议,领记室,中书郎,司徒右长史,黄门郎,领本州中正。

出为新安太守,复为黄门郎,领射声校尉,通直常侍,领骁骑将军,太子中庶子,领屯骑校尉。

永明八年八月合朔,约脱武冠,解剑,于省眠,至下鼓不起,为有司所奏,赎论。

太孙立,领校尉如故。

出为宜都王冠军长史、淮南太守,行府州事。

世祖谓约曰:

今用卿为近蕃上佐,想副我所期。

约曰:

南豫密迩京师,不治自理。

臣亦何人,爝火不息。

时诸王行事多相裁割,约在任,主佐之间穆如也。

迁司徒左长史。

高宗为录尚书辅政,百僚屣履到席,约蹑屐不改。

帝谓江祏曰:

蔡氏故是礼度之门,故自可悦。

祏曰:

大将军有揖客,复见于今。

建武元年,迁侍中。

明年,迁西阳王抚军长史,加冠军将军,徙庐陵王右军长史,将军如故。

转都官尚书,迁邵陵王师,加给事中,江夏王车骑长史,加征虏将军,并不拜。

好饮酒,夷淡不与世杂。

迁太子詹事。

永明元二年,卒。

年四十四。

赠太常。

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人也。

祖万载,侍中。

父子真,元嘉中为海陵太守。

时中书舍人秋当亲幸,家在海陵,假还葬父,子真不与相闻。

当请发民治桥,又以妨农不许。

彭城王义康闻而赏焉。

自临海太守眼疾归,为中散大夫,卒。

慧晓清介正立,不杂交游。

会稽内史同郡张畅见慧晓童幼,便嘉异之。

张绪称之曰:

江东裴、乐也。

初应州郡辟,举秀才,卫尉史,历诸府行参军。

以母老还家侍养,十余年不仕。

太祖辅政,除为尚书殿中郎。

邻族来相贺,慧晓举酒曰:

陆慧晓年逾三十,妇父领选,始作尚书郎,卿辈乃复以为庆邪?

太祖表禁奢侈,慧晓撰答诏草,为太祖所赏,引为太傅东阁祭酒。

建元初,仍迁太子洗马。

武陵王晔守会稽,上为精选僚吏,以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刘璡同从述职。

行至吴,璡谓人曰:

吾闻张融与陆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水必有异味。

遂往,酌而饮之。

庐江何点荐慧晓于豫章王嶷,补司空掾,加以恩礼。

转长沙王镇军谘议参军。

安陆侯缅为吴郡,复礼异慧晓,慧晓求补缅府谘议参军。

迁始兴王前将军安西谘议,领冠军录事参军,转司徒从事中郎,迁右长史。

时陈郡谢朏为左长史,府公竟陵王子良谓王融曰:

我府二上佐,求之前世,谁可为比?

融曰:

两贤同时,便是未有前例。

子良于西邸抄书,令慧晓参知其事。

寻迁西阳王征虏、巴陵王后军、临汝公辅国三府长史,行府州事。

复为西阳王左军长史,领会稽郡丞,行郡事。

隆昌元年,徙为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慧晓历辅五政,治身清肃,僚佐以下造诣,趣起送之。

或谓慧晓曰:

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

答曰:

我性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

未尝卿士大夫,或问其故,慧晓曰:

贵人不可卿,而贱者可卿。

人生何容立轻重于怀抱!

终身常呼人位。

建武初,除西中郎长史,行事、内史如故。

俄征黄门郎,未拜,迁吏部郎。

尚书令王晏选门生补内外要局,慧晓为用数人而止,晏恨之。

送女妓一人,欲与申好, 慧晓不纳。

吏曹都令史历政以来,谘执选事,慧晓任己独行,未尝与语。

帝遣左右 单景俊以事诮问,慧晓谓景俊曰:’六十之年,不复能谘都令史为吏部郎也。上若 谓身不堪,便当拂衣而退。’

帝甚惮之。

后欲用为侍中,以形短小,乃止。

出为辅国将军、晋安王镇北司马、征北长史、东海太守,行府州事。

入为五兵尚书,行扬州事。

崔惠景事平,领右军将军,出监南徐州,少时,仍迁持节、督南兖兖徐青冀 五州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

至镇俄尔,以疾归,卒。

年六十二。

赠太常。

同郡顾宪之,字士思,宋镇南将军凯之孙也。

性尤清直。

永明六年,为随王东 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

时西陵戍主杜元懿启:’吴兴无秋,会稽丰登,商旅往来, 倍多常岁。西陵牛埭税,官格日三千五百,元懿如即所见,日可一倍,盈缩相兼, 略计年长百万。浦阳南北津及柳浦四埭,乞为官领摄,一年格外长四百许万。西陵 戍前检税,无妨戍事,余三埭自举腹心。’

世祖敕示会稽郡:’此讵是事宜?可访察即启。’

宪之议曰:

寻始立牛埭之意,非苟逼僦以纳税也,当以风涛迅险,人力不捷,屡致胶溺, 济急利物耳。

既公私是乐,所以输直无怨。

京师航渡,即其例也。

而后之监领者不 达其本,各务己功,互生理外——或禁遏别道,或空税江行,或扑船倍价,或力周 而犹责,凡如此类,不经埭烦牛者上详,被报格外十条,并蒙停寝。

从来喧诉,始 得暂弭。

案吴兴频岁失稔,今兹尤馑,去乏从丰,良由饥棘。

或征货贸粒,还拯亲 累;或提携老弱,陈力糊口。

埭司责税,依格弗降。

旧格新减,尚未议登,格外加 倍,将以何术?

皇慈恤隐,振廪蠲调,而元懿幸灾榷利,重增困瘼。

人而不仁,古今共疾。

且比见加格置市者前后相属,非惟新加无赢,并皆旧格犹阙。

愚恐元懿今 启,亦当不殊。

若事不副言,惧贻谴诘,便百方侵苦,为公贾怨。

元懿禀性苛刻, 已彰往效,任以物土,譬以狼将羊,其所欲举腹心,亦当虎而冠耳。

书云’与其有 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言盗公为损盖微,敛民所害乃大也。

今雍熙在运,草木 含泽,其非事宜,仰如圣旨。

然掌斯任者,应简廉平,廉则不窃于公,平则无害于 民矣。

愚又以便宜者,盖谓便于公,宜于民也。

窃见顷之言便宜者,非能于民力之 外用天分地也,率皆即日不宜于民,方来不便于公。

名与实反,有乖政体。

凡如此 等,诚宜深察。

山阴一县,课户二万,其民赀不满三千者,殆将居半,刻又刻之,犹且三分余 一。

凡有赀者,多是士人复除。

其贫极者,悉皆露户役民。

三五属官,盖惟分定,百端输调,又则常然。

比众局检校,首尾寻续,横相质累者,亦复不少。

一人被摄, 十人相追;一绪裁萌,千蘖互起。

蚕事弛而农业废,贱取庸而贵举责,应公赡私, 日不暇给,欲无为非,其可得乎?

死且不惮,矧伊刑罚;身且不爱,何况妻子。

是以前检未穷,后巧复滋,网辟徒峻,犹不能悛。

窃寻民之多伪,实由宋季军旅繁兴, 役赋殷重,不堪勤剧,倚巧祈优,积习生常,遂迷忘反。

四海之大,黎庶之众,心 用参差,难卒澄一。

化宜以渐,不可疾责。

诚存不扰,藏疾纳污,实增崇旷,务详宽简,则稍自归淳。

又被符简,病前后年月久远,具事不存,符旨既严,不敢暗信。

县简送郡,郡简呈使,殊形诡状,千变万源。

闻者忽不经怀,见者实足伤骇。

兼亲 属里伍,流离道路,时转寒涸,事方未已。

其士人妇女,弥难厝衷。

不简则疑其有 巧,欲简复未知所安。

愚谓此条,宜委县简保,举其纲领,略其毛目,乃囊漏,不 出贮中,庶婴疾沈痼者,重荷生造之恩也。

又永兴、诸暨离唐宇之寇扰,公私残烬,弥复特甚。

傥值水旱,实不易念。

俗 谚云’会稽打鼓送恤,吴兴步檐令史。’

会稽旧称沃壤,今犹若此;吴兴本是脊 土,事在可知。

因循余弊,诚宜改张。

沿元懿今启,敢陈管见。

世祖并从之。

由是深以方直见委。

仍行南豫、南兖二州事,签典咨事,未尝与 色,动遵法制。

历黄门郎,吏部郎。

永元中,为豫章内史。

萧惠基,南兰陵兰陵人也。

祖源之,宋前将军。

父思话,征西将军、仪同三司。

惠基幼以外戚见江夏王义恭,叹其详审,以女结婚。

解褐著作佐郎,征北行参军,尚书水部,左民郎。

出为湘东内史。

除奉车都尉,抚军车骑主簿。

泰始初,兄益州刺史惠开拒命,明帝遣惠基奉使至蜀,宣旨慰劳。

惠开降而益 州土人反,引氐贼围州城。

惠基于外宣示朝廷威赏,于是氐人邵虎、郝天赐等斩贼 帅马兴怀以降。

还为太子中舍人。

惠基西使千余部曲并欲论功,惠基毁除勋簿,竞 无所用。

或问其此意,惠基曰:’我若论其此劳,则驱驰无已,岂吾素怀之本邪?’

出为武陵内史,中书黄门郎。

惠基善隶书及弈棋,太祖与之情好相得,早相器遇。

桂阳之役,惠基姊为休范妃,太祖谓之曰:‘卿家桂阳遂复作贼。’太祖顿新亭垒,以惠基为军副,惠基弟惠朗亲为休范攻战,惠基在城内了不自疑。

出为豫章太守。

还为吏部郎,迁长兼侍中。

袁粲、刘秉起兵之夕,太祖以秉是惠基妹夫,时直在侍中省,遣王敬则观其指趣,见惠基安静不与秉相知,由是益加恩信。

讨沈攸之,加惠基辅国将军,徙顿新亭。

事宁,解军号,领长水校尉。

母忧去官。

太祖即位,为征虏将军,卫尉。

惠基就职少时,累表陈解,见许。

服阕,为征虏将军、东阳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凡历四郡,无所蓄聚。

还为都官尚书,转掌吏部。

永明三年,以久疾徙为侍中,领骁骑将军。

尚书令王俭朝宗贵望,惠基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觌焉。

五年,迁太常,加给事中。

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惠基解音律,尤好魏三祖曲及《相和歌》,每奏,辄赏悦不能已。

当时能棋人琅邪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并第二品。

赤松思速,善于大行;思庄思迟,巧于斗棋。

宋文帝世,羊玄保为会稽太守,帝遣思庄入东与玄保戏,因制局图,还于帝前覆之。

太祖使思庄与王抗交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

上倦,遣还省,至五更方决。

抗睡于局后,思庄达晓不寐。

世或云:‘思庄所以品第致高,缘其用思深久,人不能对也。’

抗、思庄并至给事中。

永明中,敕抗品棋,竟陵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

初,思话先于曲阿起宅,有闲旷之致。

惠基常谓所亲曰:‘须婚嫁毕,当归老旧庐。’立身退素,朝廷称为善士。

明年卒,年五十九。

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弟惠休,永明四年为广州刺史,罢任,献奉倾资。

上敕中书舍人茹法亮曰:‘可问萧惠休。吾先使卿宣敕答其勿以私禄足充献奉,今段殊觉其下情厚于前后人。问之,故当不复私邪?吾欲分受之也。’

十一年,自辅国将军、南海太守为徐州刺史。

郁林即位,进号冠军将军。

建武二年,虏围钟离,惠休拒守。

虏遣使仲长文真谓城中曰:‘圣上方修文德,何故完城拒命?’

参军羊伦答曰:‘猃狁孔炽,我是用急。’

虏攻城,惠休拒战破之。

迁侍中,领步兵校尉,封建安县子,五百户。

永元元年,徙吴兴太守。

征为右仆射。

吴兴郡项羽神旧酷烈,世人云:‘惠休事神谨,故得美迁。’

二年,卒。

赠金紫光禄大夫。

惠休弟惠朗,善骑马,同桂阳贼叛,太祖赦之,复加序用。

永明九年为西阳王征虏长史,行南兖州事。

典签何益孙赃罪百万,弃市,惠朗坐免官。

史臣曰:长揖上宰,廷折公卿,古称遗直,希之未过。

若夫根孤地危,峻情不屈,则其道虽行,其身永废。

故多借路求容,逊辞自贬。

高流世业,不待旁通,直辔扬镳,莫能天阏。

王秀之世守家风,不降节于权辅,美矣哉!

赞曰:秀处邦朝,清心直己。

伯宝世族,荣家为美。

约守先业,观进知止。

慧晓贞亮,斯焉君子。

惠基惠和,时之选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六-译文

王秀之,字伯奋,是琅邪临沂人。他的祖父王裕,是宋朝的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父亲王瓒之,是金紫光禄大夫。王秀之小时候,祖父王裕非常喜欢他的风采。他起初担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建庵舍守丧,服丧期满后恢复职务。吏部尚书褚渊看到王秀之的正直和纯洁,想与他结亲,但王秀之拒绝了,因此他多次被调任为两府外兵参军。后来升任太子洗马、司徒左西属、桂阳王司空从事中郎。王秀之知道萧道成将要造反,以生病为由拒绝任职。后来外出担任晋平太守。在郡中任职一年后,他对人说:‘这个地区土地肥沃,俸禄充足。我已经满足了,怎么能久留这里阻碍贤人之路呢。’于是上表请求调任,当时的人说‘王晋平恐怕是富了就想回乡’。

回到朝廷后,王秀之担任安成王骠骑谘议,后来转任中郎。又担任太祖骠骑谘议。升明二年,转任左军长史、寻阳太守,随府转任镇西长史、南郡太守。府主豫章王萧嶷被封为王后,王秀之升任司马、河东太守,但他拒绝了郡太守的职务。被任命为宁朔将军,改任黄门郎,未就职,又被任命为豫章王骠骑长史。王在荆州设立学校,让王秀之担任儒林祭酒。后来升任宁朔将军、南郡王司马。再次担任黄门郎,兼任羽林监。升任长沙王中军长史。世祖即位后,他担任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后来外出担任义兴太守,升任侍中祭酒,转任都官尚书。

王秀之的祖父王裕性格正直,徐羡之、傅亮当朝时,王裕不与他们来往。等到退休后隐居在吴兴,给儿子王瓒之写信说:‘我想让你处在一个不争名逐利的地方。’王瓒之历任官职至五兵尚书,从未拜访过一位显贵。江湛对何偃说:‘王瓒之现在就是朝中的隐士。’等到柳元景、颜师伯等显贵时,王瓒之也不去拜访他们。直到王秀之担任尚书,也不与王俭亲密交往。三代人都不巴结权贵,当时的人都称赞他们。

王秀之转任侍中,兼任射声校尉。外出担任辅国将军、随王镇西长史、南郡内史。州西曹苟平给王秀之写信,王秀之拒绝回复。苟平于是写信说:‘我听说处于《谦》的位置,已经在《易经》中有记载;傲慢不可长久,《礼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因此信陵君致以夷门之礼,燕丹接纳了荆轲的节操,都是出于礼节的考虑。大丈夫处世,怎能默默无闻,只为后代留下一个坟墓?你如今声名显赫,位居朝堂,不修高世之绩,将来如何面对愚夫?我耿直一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饥寒终身,望着他人嗟叹。成人之美,《春秋》所赞赏。推荐我一点长处,弥补你的不足,确实是出于相互帮助的考虑,并非在平原上有所求。我们都是四海国士,盛衰更替,这是常理。名位高低,运气的通塞,难道是品德权行的人就能决定的吗?第五之号,对骠骑将军并无益处;西曹之名,对长史又有什么帮助?你收到我的回信后久久未回复,如果像你这样不按常理出牌,如何适用于国士?如果你遵循礼节,礼节无不答,我谨以此回应,也不会冒犯你的威严。君子以德处人,不以位高人一等,相如不在渑池屈服,毛遂在郢门不受辱,面对敌人,我必定会像他们一样。我不知道你的地位和威望,哪能比得上秦、楚两王?我以德为宝,你以位为宝,各自珍视自己的宝物,在此表示敬意。常听说古人交往断绝,不说不利于对方的话,我认为这是卑鄙的。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的,因此推荐贫者之赠。’苟平是颍川人。豫章王萧嶷在荆州时,苟平上书请求减少奢侈,豫章王优待并给予答复。尚书令王俭在当时很有名望,苟平又给王俭写信说:‘你建立了高世之名,但没有留下高世之迹,你将如何被记载在齐史中呢?’到这时,南郡纲纪启随王子隆请求苟平罪责,苟平上书为自己辩解。

王秀之不久后被征召为侍中,兼任游击将军。未就职,仍然担任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秀之常说:‘位至司徒左长史,就可以满足了。’吴兴郡有隐逸的风气,他愿意在那里任职。到郡后,他修复了旧山,迁移了辎重。隆昌元年,他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谥号简子。

王秀之的族兄王僧祐,是太尉王俭的从祖兄。父亲王远,是光禄勋。宋世有这样的话:‘王远如屏风,曲曲折折随世俗,能遮风挡雨。’而王僧祐性格孤傲,不随波逐流,王俭常来拜访他,但他拒绝相见。世祖多次阅兵,王僧祐献上《讲武赋》,王俭借来看,王僧祐却不给。竟陵王子良听说王僧祐擅长弹琴,在座位上取琴给他,他也不从命。永明末年,担任太子中舍人,因病辞职,代理的人未到,王僧祐自行离职,被有关部门弹劾,赎罪后获释。官至黄门郎。当时卫军掾孔逭也性格刚直,著有《三吴决录》,未流传。

王慈,字伯宝,是琅邪临沂人,司空王僧虔的儿子。八岁时,外祖父宋太宰江夏王刘义恭邀请他到内斋,给了他许多宝物任他挑选,王慈选择了素琴和石研,刘义恭很喜欢他。年轻时与堂弟王俭一起学习。担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安成王抚军主簿,后来转任记室。升任秘书丞、司徒左西属、右长史,试用守新安太守、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兼任射声校尉、安成王冠军、豫章王司空长史、司徒左长史,兼侍中。外出担任辅国将军、豫章内史,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后来担任建武将军、吴郡太守。升任宁朔将军、大司马长史,再次担任侍中,兼任步兵校尉。

王慈认为朝堂上的讳榜不符合古旧制度,上表说:‘帝后的德行,如天地般深厚,君王的辅佐,如日月般相连。至于名族不显,记载在史书中,号谥宣扬,载入篇章。因此魏臣依据中朝的建议,晋主依据经典下诏。朝堂上的榜志,讳字高悬,意义不古,事情繁忙,只是失去了尊重的情感,徒然违背了严配之道。至于功臣、元吏,或者因功勋显赫,或者因姓氏显赫。所以孔悝看到铭文,说是标榜叔父,子孟应图,称题霍氏。何况以尊贵的地位,列尊名以止仁;无上的贵重,夤冲文而止敬。昔日东平去世,孝章巡宫而哭泣;新野云终,和熹见似而流泪。感念旧日同类,尚且或深或浅;矧观徽迹,能无恻隐?如今宫禁深邃,动辄延请车盖,如果让銮驾缓缓巡视,四季临阅,岂不更加增加圣虑,感动宸衷?我认为空标简第,无益于无私;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陛下应删去前朝的弊端,开启皇齐的孝道。’诏令外官详细讨论。

博士李捴议论说:‘根据《周礼》,每当有新的法令颁布时,必须敲响铎声来警示民众,然后退回到王宫中用法律来执行。’注解中说‘宪,就是悬挂在显眼的地方’,

太常丞王僴的议论说:‘尊贵的称号,应当全国共同避讳。眼睛可以看到,但嘴巴不能说出。如果嘴巴不能说出,那么知道的人就会减少,知道的人减少,那么触犯忌讳的人就会增多。’

仪曹郎任昉议论说:‘李捴选取了证明的文献,王僴的意见即情理允当。直接班次中的避讳传统,从汉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晋朝,历代都没有改变。现在的避讳榜文,同时阐明了意义和教训,‘邦’字和‘国’字,实际上是前人的例子。名讳的重要性,情感和尊敬达到了极致,因此悬挂在朝堂上,让在朝的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将使他们在早晚之间,不会违反耳目,禁避的方法,明确易懂,容易遵守。这是敬重的深刻含义,为什么会有废除的情况呢?尊称霍氏,按理说不合适。地位低的人用名字,所以不使用名字是重要的;地位高的人必须避讳,所以班讳是尊贵的。从心里来说,理没有不安的地方,从实际事情来说,已经习惯了很长时间,认为应该按照旧例遵守,不应该有新的改革。’

慈的提议没有被采纳。

慈因为脚病,世祖下诏给王晏说:‘慈任职不久,就已经有了轻微的疾病,不能上朝,又不能骑马,允许他乘车在仪仗队后面。’这是江左地区少有的例子。因为疾病,他得以闲居,后来转任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

慈的妻子是刘秉的女儿。儿子叫观,娶了世祖的长女吴县公主,遵循妇礼,姑母从未与他有过交往。江夏王刘锋担任南徐州刺史,妃子是慈的女儿,任命慈为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代理南徐州府事。回到朝廷后,再次担任冠军将军、庐陵王中军长史,尚未就任,永明九年去世,享年四十一岁。

谢超宗曾经对慈说:‘你的书法何时能赶上虔公?’慈回答:‘我达不到他的高度,就像鸡达不到凤凰的高度一样。’当时的人认为这是巧妙的回答。追赠慈为太常,谥号懿子。

蔡约,字景捴,是济阳考城人。祖父蔡廓,是宋朝的祠部尚书。父亲蔡兴宗,曾任征西将军、仪同三司。蔡约年轻时娶了宋孝武帝的女儿安吉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秘书郎,但没有接受任命。顺帝时担任车骑骠骑参军,通直郎,也没有就任。后来升任太祖司空东阁祭酒,太尉主簿。齐朝建立后,担任世子中舍人,随后随从世子东宫。

转任鄱阳王友、竟陵王镇北征北谘议,领记室,中书郎,司徒右长史,黄门郎,领本州中正。出京担任新安太守,再次担任黄门郎,领射声校尉,通直常侍,领骁骑将军,太子中庶子,领屯骑校尉。永明八年八月朔日,蔡约脱下武冠,解下剑,在省中睡觉,直到击鼓也没有起身,被有关官员弹劾,赎罪。

太孙即位后,他仍然担任校尉。出京担任宜都王冠军长史、淮南太守,代理府州事务。世祖对蔡约说:‘现在任用你为近蕃的上佐,希望你能符合我的期望。’蔡约回答:‘南豫靠近京师,如果不治理好,自己也会受到影响。我是什么人,就像小火不熄灭一样。’当时诸王行事多相互裁割,蔡约在任时,主佐之间相处和睦。

升任司徒左长史。高宗担任录尚书辅政,百官都穿着朝靴来到座位上,蔡约却穿着木屐没有改变。皇帝对江祏说:‘蔡氏确实是有礼度的家族,所以自然令人愉悦。’江祏说:‘大将军有礼节地迎接客人,这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建武元年,升任侍中。第二年,升任西阳王抚军长史,加授冠军将军,转任庐陵王右军长史,将军职务照旧。转任都官尚书,升任邵陵王师,加授给事中,江夏王车骑长史,加授征虏将军,都没有接受。

喜欢饮酒,不与世俗交往。升任太子詹事。永明元年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追赠太常。

陆慧晓,字叔明,是吴郡吴人。祖父陆万载,曾任侍中。父亲陆子真,在元嘉年间担任海陵太守。当时中书舍人秋当亲自前往海陵,家在海陵,请假回家安葬父亲,陆子真没有与他联系。秋当请求征发民工修桥,又因为妨碍农事而不被允许。彭城王刘义康听说后对他进行了奖赏。陆子真从临海太守任上因眼疾退休,担任中散大夫,去世。

陆慧晓清正廉洁,不与世俗交往。会稽内史、同郡的张畅看到陆慧晓年幼时,就对他的才华给予了赞赏。张绪称赞他说:‘江东有裴、乐这样的才子。’最初应州郡的征召,举荐为秀才,担任卫尉史,历任各府的行参军。因为母亲年老回家侍奉,十多年没有出仕。太祖辅政,任命他为尚书殿中郎。亲戚来祝贺,陆慧晓举杯说:‘陆慧晓年过三十,岳父才被选为尚书郎,你们竟然还以此为庆贺?’

太祖上表禁止奢侈,陆慧晓撰写了答诏草,得到了太祖的赏识,被引荐为太傅东阁祭酒。建元初年,仍然升任太子洗马。武陵王刘晔担任会稽太守,皇帝精选僚吏,任命陆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的刘璡一同前往述职。行至吴地,刘璡对人说:‘我听说张融和陆慧晓住在相邻的宅院,中间有一条水,这水一定有特殊的味道。’于是前往,品尝后觉得味道确实不同。庐江何点向豫章王萧嶷推荐陆慧晓,补任司空掾,受到了优待。

转任长沙王镇军谘议参军。安陆侯萧缅担任吴郡太守,也特别礼遇陆慧晓,陆慧晓请求补任萧缅府的谘议参军。升任始兴王前将军安西谘议,领冠军录事参军,转任司徒从事中郎,升任右长史。当时陈郡谢朏担任左长史,府公竟陵王子良对王融说:‘我们府里的两位上佐,如果追溯到前世,谁能与之相比?’王融说:‘两位贤人同时存在,这就没有前例了。’子良在西邸抄书,让陆慧晓参与其事。

不久后升任西阳王征虏、巴陵王后军、临汝公辅国三府长史,代理府州事务。再次担任西阳王左军长史,领会稽郡丞,代理郡事。隆昌元年,转任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内史,代理郢州事务。

陆慧晓历任五朝辅政,自身廉洁正直,下属们对他都表示敬意。有人对陆慧晓说:‘长史职位尊贵,不应该随意自谦。’陆慧晓回答:‘我生性不喜欢别人无礼,不容许不以礼待人。’他从未称呼士大夫,有人问他原因,陆慧晓说:‘地位高的人不应该称呼为卿,而地位低的人可以称呼为卿。人生怎么能在心中设立轻重呢!’他终身都称呼别人的官职。

建武初年,被任命为西中郎长史,负责事务和内史工作,和以前一样。不久后被征召为黄门郎,但尚未正式就任,就被提升为吏部郎。尚书令王晏选拔门生填补内外要职,慧晓仅用了几个人就完成了,王晏因此对他产生了怨恨。王晏送了一个女妓给慧晓,想要以此修复关系,但慧晓不接受。吏曹都令史在处理政务以来,询问选举事务,慧晓自作主张,从未与他交谈。皇帝派左右单景俊来询问此事,慧晓对景俊说:‘我已经六十岁了,不能再担任吏曹都令史转任吏部郎了。如果皇上认为我不胜任,我就辞职。’皇帝非常害怕他。后来想要任命他为侍中,但因为身材矮小,就作罢了。出京担任辅国将军、晋安王镇北司马、征北长史、东海太守,代理府州事务。入京担任五兵尚书,代理扬州事务。崔惠景事件平定后,担任右军将军,出京监管南徐州,不久后,升任持节、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到任不久,因病返回,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太常。

同郡的顾宪之,字士思,是宋镇南将军顾凯之的孙子。性格特别清廉正直。永明六年,担任随王东中郎长史、代理会稽郡事务。当时西陵戍主杜元懿上奏说:‘吴兴没有收成,会稽丰收,商旅往来,比往年增加了一倍。西陵牛埭的税收,官方规定每天三千五百,杜元懿根据所见,每天可以增加一倍,一年下来可以增加一百万。浦阳南北津及柳浦四埭,请求官方接管,一年可以额外增加四百多万。西陵戍前检查税收,不影响戍事,其余三埭自行推荐亲信。’世祖下令会稽郡:‘这样做是否合适?可以调查后上报。’顾宪之提议说:

我查究牛埭最初设立的意义,并不是随便逼迫人们纳税,而是因为风浪迅疾险恶,人力难以应对,常常导致溺水,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人们。既然公私都乐意,所以缴纳赋税没有怨言。京城航渡,就是这样的例子。但后来的管理者没有理解其本质,各自追求自己的功绩,互相争夺利益——有的禁止其他道路,有的空税江行,有的加倍收税,有的虽然尽力了还要苛责,所有这些,没有经过牛埭而直接上报的,都被详细记录,并暂停执行。自从以来,喧闹的诉讼才得以暂时平息。据我所知,吴兴连续几年收成不好,今年尤其严重,从贫瘠之地到丰收之地,主要是因为饥荒。有的人为了购买粮食,返回救助亲人;有的人携带老弱,为了糊口而出力。牛埭的官员征税,按照规定不降低。旧的规定已经减少,还没有讨论增加,额外加倍征税,将使用什么方法?皇帝仁慈体恤,赈济贫困,减免赋税,而杜元懿却利用灾荒征税,加重了人们的困苦。人如果不仁,古今都会厌恶。而且现在增加的税率,前后相接,不仅新增的没有盈余,连旧有的规定也还有空缺。我担心杜元懿现在的请求,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如果事情与言辞不符,我害怕会受到责难,就会采取各种手段侵扰百姓,成为公众的怨恨。杜元懿性格苛刻,这一点已经有过前科,如果让他负责管理物资土地,就像让狼管理羊一样,他想要推荐的人,也应该是像虎一样的人。书上写着‘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这句话说,盗取公物虽然损害小,但征税对百姓的伤害却是巨大的。现在国家繁荣昌盛,草木都沐浴着恩泽,那些不合理的事情,应该按照圣旨执行。但是掌管这个职位的人,应该选择廉洁公平的人,廉洁就不会侵害公物,公平就不会伤害百姓了。我又认为,所谓的便利,应该是既对公家有利,也对百姓有益。我看到最近所说的便利,并不是能够在百姓之外利用天分和地力,而是都认为现在对百姓不利,将来对公家也不利。名义和实际相反,与政治体制相悖。所有这些,确实应该深入调查。

山阴一个县,有二万户人家,其中财产不足三千的,几乎占了一半,再严格检查,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所有有财产的,大多是士人免除了赋税。最贫穷的人,全部都是露户役民。每隔三五户有一个属官,这是固定的,各种赋税和征调,也都是这样。最近各个部门检查,首尾相连,横加质问的人也不少。一个人被征召,就有十个人来追查;一点小事发生,就会引发无数的麻烦。蚕事松弛,农业废弃,低价雇佣工人,高价借出粮食,公私兼顾,日不暇给,想要不做违法的事情,怎么可能呢?连死亡都不怕,何况刑罚;身体都不爱惜,何况妻子儿女。因此,以前检查未完,后来又生出新花样,网罗越来越严,仍然不能改正。我查究百姓之所以虚伪,实际上是因为宋末军队频繁兴起,赋税沉重,人们难以承受,就依靠欺诈来求得优待,这种习惯成了常态,就忘记了反悔。四海之大,百姓众多,心思各异,难以一下子统一。教化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能够保持稳定,包容瑕疵,实际上会增加宽宏大量的形象,努力详细宽简,那么百姓自然会回归淳朴。而且被符简,病前后年月久远,具体事情没有记录,符旨既严,不敢私下相信。县里选拔送郡,郡里选拔送使者,形态各异,变化多端。听说的人不以为意,见到的人确实感到震惊。再加上亲戚邻里流离失所,时转寒凉,事情还没有结束。那些士人和妇女,更加难以安顿。不检查,就怀疑他们有欺诈;想要检查,又不知道如何安置。我认为这个条款,应该委托县里进行审查,提出主要问题,忽略细节,这样那些重病缠身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恩惠。

又永兴、诸暨受到唐宇之寇的侵扰,公私财产损失严重,特别严重。如果遇到水旱灾害,确实很难让人忍受。俗语说‘会稽打鼓送恤,吴兴步檐令史。’会稽曾经被称为肥沃的土地,现在还是这样;吴兴本来是贫瘠的土地,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应该继续改进。根据杜元懿现在的请求,我冒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世祖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深深信任他的正直。他还代理南豫、南兖二州事务,签发文件,处理事务,从未有过偏私,一动一静都遵循法制。历任黄门郎、吏部郎。永元年间,担任豫章内史。

萧惠基,是南兰陵兰陵人。祖父萧源之,是宋前将军。父亲萧思话,是征西将军、仪同三司。萧惠基年幼时因为外戚的身份被江夏王萧义恭看重,称赞他详审,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起初担任著作佐郎,后来被征召为征北行参军,尚书水部,左民郎。出京担任湘东内史。被任命为奉车都尉,抚军车骑主簿。

泰始初年,他的哥哥益州刺史萧惠开拒绝命令,明帝派萧惠基出使到蜀地,传达旨意进行慰劳。萧惠开投降后,益州的百姓反叛,引来了氐贼围攻州城。萧惠基在外宣扬朝廷的威严和赏赐,于是氐人邵虎、郝天赐等杀死了叛军首领马兴怀,投降了朝廷。回到朝廷后,担任太子中舍人。萧惠基的西使千余部曲都想要论功,萧惠基销毁了功簿,没有任何人能够得到功赏。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萧惠基说:‘如果我讨论他们的功劳,那就没有尽头了,这难道是我素来的本意吗?’

出京担任武陵内史和中书黄门郎。惠基擅长隶书和下棋,太祖与他相处融洽,很早就看重他。在桂阳战役中,惠基的姐姐是休范的妃子,太祖对她说:‘你家的桂阳又造反了。’太祖在新建的亭垒中任命惠基为军副,惠基的弟弟惠朗亲自为休范作战,惠基在城内毫不怀疑。后来他被任命为豫章太守。回到朝廷后担任吏部郎,升任长兼侍中。袁粲、刘秉起兵的那天晚上,太祖因为刘秉是惠基的妹夫,当时他就在侍中省,派王敬则观察他的动向,看到惠基安静平和,并不与刘秉相识,因此对他更加信任。在讨伐沈攸之的战役中,惠基被任命为辅国将军,调任新亭。战事结束后,解除军职,担任长水校尉。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太祖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卫尉。惠基任职不久,多次上表请求离职,得到批准。服丧期满后,再次担任征虏将军、东阳太守,加封为中二千石。总共历任四郡,没有积蓄财富。回到朝廷后担任都官尚书,转任吏部。永明三年,因久病被调任为侍中,兼任骁骑将军。尚书令王俭是朝中的显贵,惠基与他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下见面。永明五年,升任太常,加封给事中。

自宋大明以来,流行的音乐和技艺多倾向于郑卫的淫靡之风,雅乐的正声很少有人喜欢。惠基懂得音律,尤其喜欢魏三祖的曲调和《相和歌》,每次演奏,都让人赏心悦目。当时擅长下棋的人中,琅邪的王抗是第一品,吴郡的褚思庄、会稽的夏赤松都是第二品。赤松思速,善于大棋;思庄思迟,擅长斗棋。宋文帝时期,羊玄保担任会稽太守,文帝派思庄去东边与羊玄保对弈,因此制定了棋局图,回来后在文帝面前复述。太祖让思庄与王抗对弈,从吃饭时到天黑,一局棋才结束。皇上累了,派人让他回去休息,直到五更才决出胜负。王抗在棋局后睡着了,思庄整夜未眠。有人说:‘思庄之所以被评为第一品,是因为他思考深入持久,别人无法与他抗衡。’王抗和思庄都升任给事中。永明年间,皇帝下令评定棋艺,竟陵王子良让惠基负责这件事。

起初,思话在曲阿建造了宅邸,环境幽静。惠基常对亲近的人说:‘等婚嫁完毕,我就要回到老宅。’他立身行事,素来以善士著称。第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惠基的弟弟惠休,永明四年担任广州刺史,离职后,捐献财物耗尽家资。皇上命令中书舍人茹法亮说:‘可以去问萧惠休。我之前让你传达敕令,告诉他不要用私人的钱财来满足捐献,但现在我觉得他的心意比以前的人更深厚。去问问他,他是不是不会再这样私下了?我想分一些给他。’永明十一年,他从辅国将军、南海太守升任徐州刺史。郁林即位后,晋升为冠军将军。建武二年,敌军围攻钟离,惠休坚守城池。敌军派使者仲长文真对城中说:‘皇上正在修养文德,为什么要加固城池反抗命令?’参军羊伦回答说:‘敌人猖獗,我是出于紧急情况。’敌军攻城,惠休抵抗并击退了他们。升任侍中,兼任步兵校尉,封为建安县子,食邑五百户。永元元年,调任吴兴太守。被征召为右仆射。吴兴郡的项羽神庙非常凶猛,人们说:‘惠休侍奉神灵非常谨慎,因此得到了美好的升迁。’建武二年去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惠休的弟弟惠朗,擅长骑马,与桂阳的叛贼一同叛乱,太祖赦免了他,并重新任用他。永明九年担任西阳王征虏长史,代理南兖州事务。典签何益孙因贪污百万两银子被处死,惠朗因此被免官。

史臣评论说:长揖上宰,廷折公卿,古称遗直,希之未过。如果根基不稳,性格刚烈不屈,那么他的道路虽然可行,但身体可能会永远受损。因此,很多人选择求容于他人,谦辞自贬。高贵的世族,不需要旁通,直接扬鞭,无人能阻止。王秀之世代守护家风,不向权贵低头,真是美哉!

赞曰:秀在朝中,清心直己。伯宝是世族,荣耀家族为美。约束自己,知道进退。智慧明察,忠诚正直,是真正的君子。惠基和惠和,是当时的优秀人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六-注解

琅邪临沂:琅邪,古地名,今属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古地名,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指王秀之的籍贯。

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位于五代十国之后,元朝之前。

左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光禄大夫的一种,位列九卿之一,主要负责宫廷礼仪。

仪同三司:古代官职,三司即太府、大府、中府,仪同三司即与三司地位相当。

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是古代的荣誉官职,地位崇高。

太子舍人:古代官职,太子舍人,负责太子日常事务。

庵舍:古代指简陋的房屋,此处指王秀之在父亲墓旁搭建的住所。

服阕:古代丧礼中,守丧期满,服丧结束。

吏部尚书:古代官职,吏部负责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等事务。

褚渊:古代人物,曾任吏部尚书。

外兵参军:古代官职,外兵参军事,负责军事事务。

太子洗马:太子洗马,古代官名,为太子的属官。

司徒左西属:古代官职,司徒属官,司徒是九卿之一,负责礼仪、教化等事务。

桂阳王:古代人物,桂阳王刘休范,曾任南朝宋的桂阳王。

从事中郎:古代官职,从事郎中,负责处理地方政务。

晋平太守:古代官职,晋平,地名,晋平太守即晋平郡的行政长官。

安成王:古代人物,安成王刘道隆,曾任南朝宋的安成王。

骠骑谘议:古代官职,骠骑谘议,即骠骑将军的顾问。

左军长史:古代官职,左军长史,负责左军的军务。

寻阳太守:古代官职,寻阳,地名,寻阳太守即寻阳郡的行政长官。

镇西长史:古代官职,镇西长史,负责镇西将军的军务。

南郡太守:古代官职,南郡,地名,南郡太守即南郡郡的行政长官。

豫章王:古代人物,豫章王萧嶷,曾任南朝齐的豫章王。

司马:古代官职,司马,负责地方军务。

河东太守:古代官职,河东,地名,河东太守即河东郡的行政长官。

宁朔将军:古代官职,宁朔将军,负责边防。

黄门郎:古代官职,掌管皇帝的机密事务。

羽林监:古代官职,羽林监,负责羽林军的训练和管理。

长沙王:古代人物,长沙王萧懿,曾任南朝齐的长沙王。

中军长史:古代官职,中军长史,负责中军的军务。

世祖:指南朝宋的皇帝刘骏。

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古代官名,为太子的属官。

吏部郎:吏部郎是吏部的官员,负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

义兴太守:古代官职,义兴,地名,义兴太守即义兴郡的行政长官。

侍中祭酒:古代官职,侍中祭酒,负责宫廷内的祭祀事务。

都官尚书:都官尚书,古代官名,掌管司法、刑狱等事务。

徐羡之:古代人物,徐羡之,曾任南朝宋的尚书令。

傅亮:古代人物,傅亮,曾任南朝宋的尚书令。

致仕:古代官员退休。

吴兴:地名,今属浙江省。

五兵尚书:五兵,指五兵部,即步兵、骑兵、车兵、弓兵、弩兵;尚书,官职名,负责文书处理。

令仆:古代官职,令,指尚书令;仆,指尚书仆射,两者均为朝廷重要官职。

权贵:指有权有势的贵族。

射声校尉:射声校尉,古代官名,掌管射箭、声律等事务。

辅国将军:辅国将军是古代的军事官职,负责辅助国家军事。

随王:指南朝宋的随王刘诞。

南郡内史:古代官职,南郡内史,负责南郡郡的行政事务。

州西曹:古代官职,州西曹,负责州郡的文书工作。

苟平:古代人物,苟平,曾任州西曹。

《谦》:《谦》是《易经》中的一卦。

《易》:《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礼》:《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古代的礼制。

信陵君:古代人物,信陵君魏无忌,战国时期魏国的贵族。

燕丹:古代人物,燕丹,战国时期燕国的贵族。

荆卿:古代人物,荆卿,即荆轲,战国时期燕国的刺客。

《春秋》:《春秋》,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第五:古代人物,第五伦,东汉时期的名士。

骠骑将军:古代官职,骠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西曹:古代官职,西曹,负责州郡的文书工作。

长史:古代官职,长史,负责处理地方政务。

朝堂:朝堂,古代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

讳榜:古代指朝廷发布的忌讳榜文。

魏臣:指魏国的臣子。

晋主:指晋朝的君主。

孔悝:古代人物,孔悝,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

子孟:古代人物,子孟,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

霍氏:古代人物,霍氏,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

东平:古代人物,东平王刘苍,东汉时期的人物。

孝章:古代人物,孝章皇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

新野:古代人物,新野侯邓禹,东汉时期的人物。

和熹:古代人物,和熹皇后,东汉汉章帝刘炟的皇后。

扃禁:古代指宫廷的禁地。

銮驾:古代指皇帝的车驾。

宸衷:古代指皇帝的内心。

匪躬:古代指不顾个人安危。

夕惕:古代指夜晚警惕,比喻时刻警惕。

齐史:指南朝齐的历史。

外祖:指母亲的父亲。

江夏王:江夏王,指江夏封号的王。

从弟:指父亲的弟弟的儿子。

秘书郎:秘书郎,古代官名,掌管图书、档案等事务。

抚军主簿:古代官职,抚军主簿,负责抚军的文书工作。

记室:记室,古代官名,掌管文书、档案等事务。

秘书丞:古代官职,秘书丞,负责秘书省的日常事务。

试守:古代官职,试守,指试用守官。

冠军:古代官职,冠军将军,负责军事。

司空:古代官职,司空,九卿之一,负责工程、水利等事务。

朝堂讳榜:古代指朝廷发布的忌讳榜文。

帝后:古代指皇帝和皇后。

方策:古代指书籍。

号谥:古代指对死者的称号和谥号。

篇籍:古代指书籍。

式功:古代指表彰功绩。

鼎臣:古代指国家的重要官员。

赞庸:古代指辅助君主。

元吏:古代指朝廷的官员。

徽迹:古代指帝王的功绩。

安成王抚军主簿:古代官职,抚军主簿,负责抚军的文书工作。

转记室:古代官职,记室,负责记录官员的言行。

右长史:右长史,官职名,为长史的副手。

试守新安太守:古代官职,新安太守,负责新安郡的行政事务。

领射声校尉:古代官职,射声校尉,负责训练射箭手。

安成王冠军:古代官职,冠军将军,负责军事。

豫章王司空长史:古代官职,司空长史,负责司空的日常事务。

司徒左长史:司徒左长史,司徒的副手。

兼侍中:古代官职,兼侍中,指同时担任侍中。

出为辅国将军:古代官职,辅国将军,负责辅助国家。

豫章内史:古代官职,内史,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父忧:古代指父亲去世。

起为建武将军:古代官职,建武将军,负责军事。

吴郡太守:古代官职,吴郡太守,负责吴郡的行政事务。

迁宁朔将军:古代官职,宁朔将军,负责边防。

大司马长史:古代官职,大司马长史,负责大司马的日常事务。

重除侍中:古代官职,重除侍中,指再次担任侍中。

领步兵校尉:古代官职,步兵校尉,负责步兵的训练和管理。

周礼:《周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礼制法典,记载了周代的官制、礼仪、乐律等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

奋铎:奋,举起;铎,古代的一种金属铃,用于宣布命令或警众。奋铎即举起铃铛,以示警众。

宪:宪,法度;表悬之也,即公布法度于众。

太常丞:太常,古代官名,掌管祭祀、礼仪等事务;丞,官职名,为太常的副手。

讳:讳,避讳,指对君主、尊长或长辈的名字、称号等避而不言。

仪曹郎:仪曹,古代官名,掌管礼仪;郎,官职名,为仪曹的属官。

捴:捴,取,选取。

僴:僴,即王僴,人名。

情惟允:情,情感;惟,只;允,允许。

汉世:汉世,指汉代。

晋:晋,指晋代。

班讳:班,等级;讳,避讳。班讳即按照等级避讳。

搢绅:搢,插;绅,古代官员腰间的带子。搢绅即指官员。

式遵:式,按照;遵,遵守。

慈:慈,人名。

王晏:王晏,人名。

江左: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

冠军将军:冠军将军,古代官名,为武官中的高级职位。

刘秉女:刘秉女,指刘秉的女儿。

吴县公主:吴县公主,指吴县封号的公主。

修妇礼:修,遵守;妇礼,指妇女的礼仪。

东海太守:东海,地名;太守,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

秩中二千石:秩,官职的等级;石,古代的重量单位。秩中二千石即指官职等级为中二千石。

永明:永明,南朝齐的年号。

谢超宗:谢超宗,人名。

虔公:虔公,指谢灵运,字子长,南朝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太常:太常是古代的官职,负责祭祀和礼仪。

谥懿子:谥,古代帝王、贵族死后给予的尊号;懿,美好的;子,儿子。谥懿子即给予美好的谥号。

蔡约:蔡约,人名。

宋孝武女安吉公主:宋孝武女安吉公主,指南朝宋孝武帝的女儿,封为安吉公主。

驸马都尉:驸马都尉,古代官名,为公主丈夫的官职。

车骑骠骑:车骑,古代官名,掌管车马;骠骑,古代官名,掌管骑兵。

参军:参军,古代官名,为将军的副手。

通直郎:通直郎,古代官名,为官职中的中级职位。

司空东阁祭酒:司空,古代官名,掌管工程、水利等事务;东阁祭酒,司空的副手。

太尉主簿:太尉,古代官名,掌管军事;主簿,官职名,为太尉的属官。

齐台建:齐台建,指南朝齐的建立。

世子中舍人:世子,古代太子或王子的称号;中舍人,官职名,为世子的属官。

度东宫:度,前往;东宫,古代太子居住的地方。

鄱阳王:鄱阳王,指鄱阳封号的王。

竟陵王:竟陵王,指竟陵封号的王。

征北谘议:征北谘议,古代官名,为征北将军的副手。

中书郎:中书郎,古代官名,为中书省的属官。

司徒右长史:司徒右长史,司徒的副手。

本州中正:本州中正,古代官名,为本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新安太守:新安太守,指新安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通直常侍:通直常侍,古代官名,为官职中的中级职位。

骁骑将军:骁骑将军,古代官名,为武官中的高级职位。

屯骑校尉:屯骑校尉,古代官名,掌管骑兵。

合朔:合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省:省,指朝廷的官署。

赎论:赎论,指用财物赎免罪责。

太孙立:太孙立,指太孙即位。

近蕃上佐:近蕃上佐,指近处的藩王的高级官员。

裁割:裁割,指削减、限制。

录尚书辅政:录尚书,古代官名,为尚书省的副手;辅政,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屣履:屣履,指穿着鞋子。

江祏:江祏,人名。

大将军:大将军,古代官名,为武官中的高级职位。

揖客:揖客,指拱手行礼的客人。

建武元年:建武元年,南朝齐的年号。

侍中:侍中是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西阳王抚军长史:西阳王抚军长史,西阳王的副手。

庐陵王右军长史:庐陵王右军长史,庐陵王的副手。

邵陵王师:邵陵王师,邵陵王的副手。

给事中:给事中是古代的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江夏王车骑长史:江夏王车骑长史,江夏王的副手。

征虏将军:征虏将军,古代官名,为武官中的高级职位。

太子詹事:太子詹事,古代官名,为太子的属官。

吴郡吴人:吴郡吴人,指吴郡吴县的人。

元嘉:元嘉,南朝宋的年号。

海陵太守:海陵太守,指海陵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古代官名,为中书省的属官。

假还:假还,请假回家。

临海太守:临海太守,指临海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中散大夫:中散大夫,古代官名,为官职中的中级职位。

清介正立:清介,清廉正直;正立,直立。

杂交游:杂交游,指与不同阶层的人交往。

会稽内史:会稽内史,指会稽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张绪:张绪,人名。

秀才:秀才,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考试科目之一。

卫尉:卫尉,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行参军:行参军,古代官名,为将军的属官。

母老:母老,指母亲年老。

侍养:侍养,指照顾、赡养。

尚书殿中郎:尚书殿中郎,古代官名,为尚书省的属官。

邻族:邻族,指同乡的亲戚。

禁奢侈:禁奢侈,禁止奢侈浪费。

太傅东阁祭酒:太傅东阁祭酒,太傅的副手。

征虏功曹:征虏功曹,古代官名,为征虏将军的属官。

沛国刘璡:沛国刘璡,指沛国的人刘璡。

豫章王嶷:豫章王嶷,指豫章封号的王嶷。

司空掾:司空掾,司空的属官。

长沙王镇军谘议参军:长沙王镇军谘议参军,长沙王的副手。

安陆侯缅:安陆侯缅,指安陆封号的侯缅。

吴郡:吴郡,古代郡名,位于今江苏省南部。

前将军安西谘议:前将军安西谘议,前将军的副手。

冠军录事参军:冠军录事参军,冠军将军的属官。

司徒从事中郎:司徒从事中郎,司徒的属官。

陈郡谢朏:陈郡谢朏,指陈郡的人谢朏。

竟陵王子良:竟陵王子良,指竟陵封号的王子良。

西邸:西邸,指西边的官邸。

抄书:抄书,指抄写书籍。

西阳王征虏:西阳王征虏,西阳王的副手。

巴陵王后军:巴陵王后军,巴陵王的副手。

临汝公辅国:临汝公辅国,临汝封号的辅国将军。

晋熙王冠军长史:晋熙王冠军长史,晋熙王的副手。

江夏内史:江夏内史,江夏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郢州事:郢州事,指郢州的政务。

僚佐:僚佐,指属官。

趣起送之:趣起,急忙起身;送之,送行。

卿士大夫:卿,古代对有官职者的尊称;士大夫,古代的知识分子。

位:位,指官职。

建武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之初年。

西中郎长史:古代官职,为中郎将属下之长史,负责辅助中郎将处理事务。

行事、内史:行事,指临时担任的职务;内史,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

尚书令:尚书令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

门生:古代指学生的意思,也指门下弟子。

内外要局:指朝廷内外的重要机构。

慧晓:人名,具体身份未提及。

单景俊:人名,具体身份未提及。

帝:指皇帝,此处可能指南朝宋的皇帝。

六十之年:指六十岁。

谘都令史:谘,询问;都令史,官职名,负责文书处理。

拂衣而退:指拂袖而去,即辞官离开。

晋安王镇北司马:晋安王,指南朝宋的晋安王刘义隆;镇北司马,官职名,负责军事。

征北长史:征北,指征北将军;长史,官职名,负责辅助将军处理事务。

扬州事:扬州,地名;事,指职务。

崔惠景:人名,具体身份未提及。

右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南徐州:南徐州,地名。

持节:古代官职,指持有符节,代表皇帝行使职权。

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督,监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地名。

南兖州刺史:南兖州,地名;刺史,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

会稽:地名,今属浙江省。

牛埭:古代在河流上设置的水坝,用于征税。

浦阳:地名,今属浙江省。

柳浦:地名,今属浙江省。

官格:官方规定的标准。

元懿:人名,具体身份未提及。

世祖敕示:世祖下令告知。

东中郎长史:东中郎,指东中郎将;长史,官职名,负责辅助将军处理事务。

行会稽郡事:临时负责会稽郡的行政事务。

商旅:商人旅客。

禁遏别道:禁止其他道路。

扑船倍价:强行加倍收取船只过路费。

力周而犹责:尽管已经尽力,但还是被责罚。

胶溺:溺水。

济急利物:在紧急情况下救助他人。

京师航渡:京城航行的船只。

监领者:监管水坝的人。

执选事:负责选拔官员的事务。

任己独行:独断独行。

左右:指皇帝的左右近臣。

诮问:责问。

振廪蠲调:救济贫困,减免赋税。

物土:物资和土地。

狼将羊:比喻强者欺凌弱者。

聚敛之臣:指聚敛财富的官员。

盗臣:指盗窃公物的官员。

雍熙:指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草木含泽:草木充满生机。

便宜:方便、适宜。

囊漏:口袋漏洞。

婴疾沈痼:重病缠身。

唐宇之寇扰:唐宇,地名;寇扰,指战乱。

宋季:南朝宋末年。

军旅繁兴:军队频繁调动。

役赋殷重:徭役和赋税沉重。

倚巧祈优:依靠巧计求得优待。

积习生常:长期形成的习惯。

澄一:统一、澄清。

化宜以渐:教化应当逐渐进行。

雍熙在运:国家政治清明。

掌斯任者:担任这个职位的人。

简廉平:选拔廉洁公正的人。

廉则不窃于公:廉洁就不会窃取公物。

平则无害于民:公正就不会伤害百姓。

言便宜者:提出方便适宜的人。

天分地:指自然资源。

名与实反:名不符实。

乖政体:违背政治制度。

课户:被征税的户。

赀:财产。

士人复除:士人免除徭役。

露户役民:无财产的百姓被征役。

三五属官:指地方官员。

输调:缴纳赋税。

横相质累:相互质问。

蚕事弛而农业废:养蚕的事务松弛,农业荒废。

贱取庸而贵举责:低价雇佣劳动力,高价收取债务。

应公赡私:为了公家赡养私人家。

网辟徒峻:法网严密。

悛:悔改。

宋季军旅繁兴:南朝宋末年军队频繁调动。

迷忘反:迷失方向。

四海之大:国家之大。

黎庶之众:百姓。

心用参差:心思各异。

诚存不扰:真诚地存在而不打扰。

藏疾纳污:隐藏疾病,接受污秽。

崇旷:推崇旷达。

详宽简:详细宽恕简化。

符简:文书。

县简送郡:县里将文书送到郡里。

郡简呈使:郡里将文书呈送使者。

殊形诡状:形状各异,变化多端。

千变万源:变化多端,源远流长。

忽不经怀:不在意。

伤骇:惊吓。

流离道路:流离失所。

转寒涸:转冷干燥。

弥难厝衷:更加难以安顿。

巧:欺诈。

简保:审查担保。

纲领:大纲。

毛目:细节。

生造之恩:给予生命的恩惠。

永兴:地名,今属浙江省。

诸暨:地名,今属浙江省。

离唐宇之寇扰:离开唐宇,遭受战乱。

公私残烬:公私财产都被破坏。

傥值水旱:如果遇到水灾或旱灾。

不易念:难以想象。

会稽打鼓送恤:会稽用鼓声表示慰问。

吴兴步檐令史:吴兴用步行的方式派遣令史。

沿元懿今启:按照元懿现在的启奏。

管见:个人意见。

从之:接受。

委:委托。

签典咨事:签署文件,咨询事务。

动遵法制:行动遵循法律制度。

历黄门郎:历任黄门郎。

左民郎:古代官职,负责户籍管理。

出为湘东内史:出京担任湘东内史。

除奉车都尉:被任命为奉车都尉。

抚军车骑主簿:抚军车骑主簿,官职名,负责辅助抚军将军处理事务。

泰始初:泰始,年号;初,指初期。

益州刺史惠开:益州,地名;刺史,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惠开,人名。

拒命:拒绝命令。

明帝:指南朝宋的皇帝刘彧。

奉使至蜀:出使蜀地。

宣旨慰劳:传达皇帝的旨意进行慰劳。

降而益州土人反:投降后益州的百姓反叛。

引氐贼围州城:引导氐族贼人围攻州城。

氐人邵虎、郝天赐等:氐族的人邵虎、郝天赐等。

斩贼帅马兴怀以降:斩杀贼帅马兴怀后投降。

还为太子中舍人:回到朝廷担任太子中舍人。

部曲:部下士兵。

论功:评定功劳。

勋簿:记录功勋的簿册。

素怀:平素的心愿。

武陵内史:武陵内史是古代官职,相当于武陵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中书黄门郎:中书黄门郎是中书省的官员,负责处理皇帝的机密文件。

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字体,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代。

弈棋:弈棋即下棋,指围棋。

太祖: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桂阳之役:桂阳之役是指刘裕与刘敬宣在桂阳的战役。

休范妃:休范妃是指刘裕的妃子。

新亭垒:新亭垒是指新亭的防御工事。

豫章太守:豫章太守是豫章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袁粲、刘秉:袁粲、刘秉是南朝宋的两位官员。

王敬则:王敬则是南朝宋的将领。

沈攸之:沈攸之是南朝宋的将领。

长水校尉:长水校尉是古代的军事官职,负责管理长水军。

广州刺史:广州刺史是广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郁林:郁林是指郁林王萧昭业,南朝齐的皇帝。

钟离:钟离是指钟离城,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猃狁:猃狁是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礼阁:礼阁是古代朝廷中的一个机构,负责礼仪事务。

魏三祖:魏三祖是指曹魏的曹操、曹丕、曹叡。

相和歌:相和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

琅邪王抗:琅邪王抗是指琅邪王抗,南朝宋的围棋高手。

吴郡褚思庄:吴郡褚思庄是指吴郡的围棋高手褚思庄。

会稽夏赤松:会稽夏赤松是指会稽的围棋高手夏赤松。

宋文帝:宋文帝是指刘义隆,南朝宋的皇帝。

羊玄保:羊玄保是指羊玄保,南朝宋的官员。

局图:局图是指围棋的棋盘。

王秀之:王秀之是指王秀之,南朝宋的官员。

清心直己:清心直己是指心地纯洁,正直无私。

伯宝世族:伯宝世族是指伯宝家族,南朝宋的世家大族。

荣家为美:荣家为美是指家族荣耀,是美事。

约守先业:约守先业是指遵守祖先的遗业。

观进知止:观进知止是指看到进步就知足。

慧晓贞亮:慧晓贞亮是指智慧明了,品德纯洁。

选士:选士是指选拔人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六-评注

出为武陵内史,中书黄门郎。惠基善隶书及弈棋,太祖与之情好相得,早相器遇。

此句描绘了萧惠基的早期官职以及他擅长的书法和棋艺,同时展现了太祖对其的赏识和深厚的友谊。‘善隶书及弈棋’体现了萧惠基的多才多艺,‘情好相得’则揭示了其与太祖之间深厚的个人关系,‘早相器遇’则是对其早期得到重用的肯定。

桂阳之役,惠基姊为休范妃,太祖谓之曰:‘卿家桂阳遂复作贼。’太祖顿新亭垒,以惠基为军副,惠基弟惠朗亲为休范攻战,惠基在城内了不自疑。

这段描述了桂阳之役中萧惠基家庭的复杂关系。萧惠基的姐姐是休范妃,而休范则起兵造反。太祖对萧惠基的评价‘卿家桂阳遂复作贼’既体现了对家族关系的关注,也反映了太祖对叛乱的严肃态度。萧惠基作为军副,在城内表现出的坚定和忠诚,展现了他的政治立场和人格力量。

出为豫章太守。还为吏部郎,迁长兼侍中。袁粲、刘秉起兵之夕,太祖以秉是惠基妹夫,时直在侍中省,遣王敬则观其指趣,见惠基安静不与秉相知,由是益加恩信。

此段展示了萧惠基在政治上的成熟和智慧。他在袁粲、刘秉起兵时,表现出的冷静和忠诚,赢得了太祖的信任,这也体现了他在处理家族与国家利益冲突时的政治智慧。

讨沈攸之,加惠基辅国将军,徙顿新亭。事宁,解军号,领长水校尉。母忧去官。

这段描述了萧惠基在军事上的经历。他因参与讨伐沈攸之而获得晋升,但随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体现了他的孝顺。

太祖即位,为征虏将军,卫尉。惠基就职少时,累表陈解,见许。

这段说明了萧惠基在太祖即位后的官职变动,以及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包括多次上表请求离职,并得到批准。

服阕,为征虏将军、东阳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凡历四郡,无所蓄聚。

这段描述了萧惠基在服丧期满后的官职变动,以及他在任官期间的生活态度,即清廉不贪污。

还为都官尚书,转掌吏部。永明三年,以久疾徙为侍中,领骁骑将军。

这段展示了萧惠基在官场上的多次变动,以及他在不同职位上的表现。

尚书令王俭朝宗贵望,惠基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觌焉。

此句描绘了萧惠基与王俭的关系,以及他在处理与同僚关系时的原则。

五年,迁太常,加给事中。

这段描述了萧惠基在官场上的进一步晋升。

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惠基解音律,尤好魏三祖曲及《相和歌》,每奏,辄赏悦不能已。

这段描述了萧惠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个人喜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

当时能棋人琅邪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并第二品。赤松思速,善于大行;思庄思迟,巧于斗棋。

这段描述了当时围棋界的名士,以及他们的棋艺特点,反映了萧惠基在围棋文化上的影响力。

宋文帝世,羊玄保为会稽太守,帝遣思庄入东与玄保戏,因制局图,还于帝前覆之。

这段讲述了羊玄保与褚思庄之间的围棋故事,体现了当时围棋文化在皇室中的地位。

太祖使思庄与王抗交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上倦,遣还省,至五更方决。

这段描述了围棋比赛的高强度和持续时间,反映了当时围棋比赛的激烈程度。

抗睡于局后,思庄达晓不寐。世或云:‘思庄所以品第致高,缘其用思深久,人不能对也。’

这段评价了褚思庄的围棋技艺,强调了他的专注和持久力。

抗、思庄并至给事中。永明中,敕抗品棋,竟陵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

这段描述了萧惠基在围棋文化中的角色,以及他在官方围棋评定中的地位。

初,思话先于曲阿起宅,有闲旷之致。惠基常谓所亲曰:‘须婚嫁毕,当归老旧庐。’立身退素,朝廷称为善士。

这段描绘了萧惠基的谦逊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在朝廷中的良好形象。

明年卒,年五十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这段描述了萧惠基的去世和追赠,体现了朝廷对他的尊重。

弟惠休,永明四年为广州刺史,罢任,献奉倾资。

这段描述了萧惠休的官职和他在任期间的行为,反映了他对朝廷的忠诚。

上敕中书舍人茹法亮曰:‘可问萧惠休。吾先使卿宣敕答其勿以私禄足充献奉,今段殊觉其下情厚于前后人。问之,故当不复私邪?吾欲分受之也。’

这段描述了太祖对萧惠休的赞赏和对他献奉行为的认可。

十一年,自辅国将军、南海太守为徐州刺史。郁林即位,进号冠军将军。

这段描述了萧惠休在官场上的晋升和他在不同职位上的表现。

建武二年,虏围钟离,惠休拒守。虏遣使仲长文真谓城中曰:‘圣上方修文德,何故完城拒命?’参军羊伦答曰:‘猃狁孔炽,我是用急。’

这段描述了萧惠休在抵御外敌时的表现,以及他坚定的立场。

虏攻城,惠休拒战破之。迁侍中,领步兵校尉,封建安县子,五百户。

这段描述了萧惠休在抵御外敌胜利后的晋升和封赏。

永元元年,徙吴兴太守。征为右仆射。吴兴郡项羽神旧酷烈,世人云:‘惠休事神谨,故得美迁。’

这段描述了萧惠休在吴兴郡的任职和他在当地的文化影响力。

二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这段描述了萧惠休的去世和追赠,体现了朝廷对他的尊重。

惠休弟惠朗,善骑马,同桂阳贼叛,太祖赦之,复加序用。

这段描述了萧惠朗的早年经历,以及他在太祖的宽恕下得以重新获得官职。

永明九年为西阳王征虏长史,行南兖州事。典签何益孙赃罪百万,弃市,惠朗坐免官。

这段描述了萧惠朗在官场上的经历,以及他因他人罪行而受到的影响。

史臣曰:长揖上宰,廷折公卿,古称遗直,希之未过。

这段评价了萧惠朗在官场上的表现,强调了他的正直和难得。

若夫根孤地危,峻情不屈,则其道虽行,其身永废。故多借路求容,逊辞自贬。

这段进一步评价了萧惠朗的人格特质,认为他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坚守原则,不屈服。

高流世业,不待旁通,直辔扬镳,莫能天阏。

这段赞美了萧惠朗的高尚品德和他在官场上的卓越表现。

王秀之世守家风,不降节于权辅,美矣哉!

这段评价了萧惠朗家族的传统和他在继承家族传统时的表现。

赞曰:秀处邦朝,清心直己。伯宝世族,荣家为美。

这段赞美了萧惠朗的品德和他在家族中的地位。

约守先业,观进知止。慧晓贞亮,斯焉君子。

这段进一步赞美了萧惠朗的智慧和正直。

惠基惠和,时之选士。

这段总结了萧惠基和萧惠朗的品德和才能,认为他们是当时优秀的人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6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