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萧子显(507年-572年),南齐的皇帝及文学家,他主编的《南齐书》是对南齐历史的总结,内容细致入微,成为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萧子显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造诣,也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有着显著成就。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齐书》是由萧子显主编的一部关于南齐历史的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南齐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该书尤其注重描述南齐的皇帝和高官的治国理政,以及国家内外的战事和文化交流。《南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南齐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珍贵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五-原文
宗室
○衡阳元王道度 始安贞王道生 子遥光 遥欣 遥昌 安陆昭王缅
衡阳元王道度,太祖长兄也。与太祖俱受学雷次宗。
宣帝问二儿学业,次宗答 曰:“其兄外朗,其弟内润,皆良璞也。”
随宣帝征伐,仕至安定太守,卒于宋世。
建元二年,追加封谥。
无子,太祖以第十一子钧继道度后。
钧字宣礼。永明四年为江州刺史,加散骑常侍。
母区贵人卒,居丧尽礼。
六年, 迁为征虏将军。
八年,迁骁骑将军,常侍如故,仍转左卫将军。
钧有好尚,为世祖 所知。
兄弟中意遇次鄱阳王锵。
十年,转中书令,领石头戍事。
迁散骑常侍,秘书 监,领骁骑如故。
不拜。
隆昌元年,改加侍中,给扶。
海陵立,转抚军将军,侍中 如故。
寻遇害,年二十二。
明帝即位,以永阳王子珉仍本国,继元王为孙。
子珉,字云玙,世祖第二十子也。
永明七年,封义安王,后改永阳,永泰元年 见害,年十四。
复以武陵昭王晔第三子子坦奉元王后。
始安贞王道生,字孝伯,太祖次兄也。
宋世为奉朝请,卒。
建元元年,追封谥。
建武元年,追尊为景皇,妃江氏为后。
立寝庙于御道西,陵曰修安。
生子凤、高宗、 安陆昭王缅。
凤字景慈,官至正员郎。
卒于宋世,谥靖世子。
明帝建武元年,赠侍 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始安靖王。
改华林凤庄门为望贤门,太极东堂书画 凤鸟,题为神鸟,而改鸾鸟为神雀。
子遥光嗣。
遥光字元晖。
生有躄疾,太祖谓不堪奉拜祭祀,欲封其弟,世祖谏,乃以遥光 袭爵。
初为员外郎,转给事郎,太孙洗马,转中书郎,豫章内史,不拜。
高宗辅政, 遥光好天文候道,密怀规赞。
隆昌元年,除骁骑将军、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行 南徐州事;仍除南彭城太守,将军如故;又除辅国将军、吴兴太守。
高宗废郁林, 又除冠军将军、南蛮校尉、西平中郎长史、南郡太守。
一岁之内频五除,并不拜。
是时高宗欲即位,诛赏诸事唯遥光共谋议。
建武元年,以为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前将军、扬州刺史。
晋安王宝 义为南徐州,遥光求解督,见许。
二年,进号抚军将军,加散骑常侍,给通宪车 鼓吹。
遥光好吏事,称为分明。
颇多惨害。
足疾不得同朝列,常乘舆自望贤门入。
每与上久清闲,言毕,上索香火,明日必有所诛杀。
上以亲近单少,憎忌高、武子孙,欲并诛之,遥光计画参议,当以次施行。
永泰元年,即本位为大将军,给油络 车。
帝不豫,遥光数入侍疾,帝渐甚,河东王铉等七王一夕见杀,遥光意也。
帝崩,遗诏加遥光侍中、中书令,给扶。
永元元年,给班剑二十人,即本号开 府仪同三司。
遥光既辅政,见少主即位,潜与江祏兄弟谋自树立。
弟遥欣在荆楚, 拥兵居上流,密相影响。
遥光当据东府号令,使遥欣便星速急下。
潜谋将发,而遥 欣病死。
江祏被诛,东昏侯召遥光入殿,告以祏罪。
遥光惧,还省便阳狂号哭,自此称疾不复入台。
先是遥光行还入城,风飘仪伞出城外。
遥光弟遥昌先卒寿春,豫州部曲皆归遥光;及遥欣丧还葬武进,停东府前渚, 荆州众力送者甚盛。
帝诛江祏后,虑遥光不自安,欲转为司徒还第,召入喻旨。
遥光虑见杀,八月十二日晡时,收集二州部曲,于东府门聚人众,街陌颇怪其异,莫 知指趣也。
遥光召亲人丹阳丞刘沨及诸伧楚,欲以讨刘暄为名。
夜遣数百人破东冶 出囚,尚方取仗。
又召骁骑将军垣历生,历生随信便至,劝遥光令率城内兵夜攻台, 辇籥烧城门,曰:“公但乘舆随后,反掌可得。”
遥光意疑不敢出。
天稍晓,遥光 戎服出听事,停舆处分上仗登城行赏赐。
历生复劝出军,遥光不肯,望台内自有变。
至日中,台军稍至,尚书符遥光曰:“逆顺之数,皎然有征,干纪乱常,刑兹 罔赦。
萧遥光宗室蚩庸,才行鄙薄,缇裙可望,天路何阶。
受遇自昔,恩加犹子, 礼绝帝体,宠越皇季。
旗章车服,穷千乘之尊;闉隍爽闿,逾百雉之制。
及圣后在 天,亲受顾托,话言在耳,德音犹存,侮蔑天明,罔畏不义,无君之心,履霜有日,
遂乃称兵内犯,窃发京畿,自古巨衅,莫斯为甚。
今便分命六师,弘宣九伐。
皇上 当亲御戎轩,弘此庙略。
信赏必罚,有如大江。
于是戒严,曲赦京邑。
领军萧坦之屯湘宫寺,镇军司马曹虎屯清溪大桥,太子右卫率左兴盛屯东府东篱门。
众军围东城三面,烧司徒二府。
遥光遣垣历生从西门出战,台军屡北,杀军主 桑天爱。
初,遥光起兵,问谘议参军萧畅,畅正色拒折不从,十五日,畅与抚军长 史沈昭略潜自南出,济淮还台,人情大沮。
十六日,垣历生从南门出战,因弃槊降 曹虎军,虎命斩之。
遥光大怒,于床上自竦踊,使杀历生儿。
其晚,台军射火箭烧东北角楼,至夜城溃。
遥光还小斋,帐中著衣帢坐,秉烛 自照,令人反拒,斋阁皆重关。
左右并逾屋散出。
台军主刘国宝、时当伯等先入。
遥光闻外兵至,吹灭火,扶匐下床。
军人排阁入,于暗中牵出斩首,时年三十二。
遥光未败一夕,城内皆梦群蛇缘城四出,各各共说之,咸以为异。
台军入城,焚烧 屋宇且尽。
遥光府佐司马端为掌书记,曹虎谓之曰:“君是贼非?”
端曰:“仆荷始安厚 恩,今死甘心。”
虎不杀,执送还台,徐世扌剽杀之。
刘沨遁走还家园,为人所杀。
端,河内人。沨,南阳人,事继母有孝行,弟溓事沨亦谨。
诏敛葬遥光尸,原其诸子。
追赠桑天爱辅国将军、梁州刺史。
以江陵公宝览为 始安王,奉靖王后。
永元二年,为持节、督湘州、辅国将军、湘州刺史。
遥欣字重晖。
宣帝兄西平太守奉之无后,以遥欣继为曾孙。
除秘书郎,太子舍 人,巴陵王文学,中书郎。
延兴元年,高宗树置,以遥欣为持节、督兖州缘淮军事、 宁朔将军、兖州刺史。
仍为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辅国将军、豫州刺史,持节如故。
未之任。
建武元年,进号西中郎将,封闻喜县公。
迁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右将军、荆州刺史。
改封曲江公。
高宗子弟弱小,晋 安王宝义有废疾,故以遥光为扬州居中,遥欣居陕西在外,权势并在其门。
遥欣好 勇,聚畜武士,以为形援。
四年,进号平西将军。
永泰元年,以雍州虏寇,诏遥欣 以本官领刺史,宁蛮校尉,移镇襄阳,虏退不行。
永元元年卒,年三十一。
赠侍中、 司空,谥康公。
葬用王礼。
遥昌字季晖。
解褐秘书郎,太孙舍人,给事中,秘书丞。
延兴元年,除黄门侍 郎,未拜,仍为持节、督郢司二州军事、宁朔将军、郢州刺史。
建武元年,进号冠 军将军。
封丰城县公,千五百户。
未之镇,徙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征虏将军、豫州刺史,持节如故。
二年,虏主元宏寇寿春,遣使呼城内人。
遥昌遣参军崔庆远、朱选之诣宏。
庆远曰:“旌盖飘摇,远涉淮、泗、风尘惨烈,无乃上劳?”
宏曰:“六龙腾跃,倏 忽千里,经途未远,不足为劳。”
庆远曰:“川境既殊,远劳轩驾。
屈完有言:‘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宏曰:“故当有故。
卿欲使我含瑕依违,为欲指 斥其事?”
庆远曰:“君包荒之德,本施北政,未承来议,无所含瑕。”
宏曰:“朕本欲有言,会卿来问。
齐主废立,有其例不?”
庆远曰:“废昏立明,古今同 揆。
中兴克昌,岂唯一代?主上与先武帝,非唯昆季,有同鱼水。
武皇临崩,托以后事。
嗣孙荒迷,废为郁林,功臣固请,爰立明圣。
上逼太后之严令,下迫群臣之 稽颡,俯从亿兆,践登皇极。
未审圣旨独何疑怪?”
宏曰:“闻卿此言,殊解我心。
但哲妇倾城,何足可用。
果如所言,武帝子弟今皆何在?”
庆远曰:“七王同恶, 皆伏管、蔡之诛,其余列蕃二十余国,内升清阶,外典方牧。
哲妇之戒,古人所惑; 然十乱盈朝,实唯文母。”
宏曰:“如我所闻,靡有孑遗。
卿言美而乖实。未之全 信。”
宏又曰:“云罗所掩,六合宜一。
故往年与齐武有书,言今日之事,书似未 达齐主。
命也。
南使既反,情有怆然,朕亦休兵。
此段犹是本意,不必专为问罪。
若如卿言,便可释然。”
庆远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圣人奇兵。
今旨欲宪章 圣人,不失旧好,岂不善哉!”
宏曰:“卿为欲朕和亲?为欲不和?”
庆远曰:“和亲则二国交欢,苍生再赖;不和则二国交怨,苍生涂炭。
和与不和,裁由圣衷。”
宏曰:“朕来为复游行盐境,北去洛都,率尔便至。
亦不攻城,亦不伐坞,卿勿以 为虑。”
宏设酒及羊炙杂果,又谓庆远曰:“听卿主克黜凶嗣,不违忠孝。
何以不立近 亲,如周公辅成王,而苟欲自取?”
庆远答曰:“成王有亚圣之贤,故周公得辅而 相之。
今近蕃虽无悖德,未有成王之贤。
霍光亦舍汉蕃亲而远立宣帝。”
宏曰:“若尔,霍光向自立为君,当复得为忠臣不?”
庆远曰:“此非其类,乃可言宣帝 立与不立义当云何。
皇上岂得与霍光为匹?若尔,何以不言‘武王伐纣,何意不立 微子而辅之,苟贪天下?”
宏大笑。
明日引军向城东,遣道登道人进城内施众僧绢 五百匹,庆远、选之各袴褶络带。
遥昌,永泰元年卒。
上爱遥昌兄弟如子,甚痛惜之。
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帝以问徐孝嗣,孝嗣曰:“丰城本资尚轻,赠以班台,如为小过。”
帝曰:“卿乃 欲存万代准则,此我孤兄子,不得与计。”
谥宪公。
安陆昭王缅,字景业。
善容止。
初为秘书郎,宋邵陵王文学,中书郎。
建元元年,封安陆侯,邑千户。
转太子中庶子,迁侍中。
世祖即位,迁五兵尚书,领前军 将军,仍出为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少时大著风绩。
竟陵王子良与缅书曰:“窃承 下风,数十年来未有此政。”
世祖嘉其能,转持节、都督郢州司州之义阳军事、冠 军将军、郢州刺史。
永明五年,还为侍中,领骁骑将军,仍迁中领军。
明年,转散 骑常侍,太子詹事。
出为会稽太守,常侍如故。
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 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左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缅留心辞讼,亲自隐恤, 劫抄度口,皆赦遣许以自新,再犯乃加诛,为百姓所畏爱。
九年,卒。
诏赙钱十万,布二百匹。
丧还,百姓缘沔水悲泣设祭,于岘山为立祠。
赠侍中、卫将军,持节、都督、刺史如故。
给鼓吹一部。
谥昭侯。
年三十七。
高宗少相友爱,时为仆射,领卫尉,表求解卫尉,私第展哀,诏不许。
每临缅灵,辄恸哭不成声。
建武元年,赠侍中、司徒、安陆王,邑二千户。
子宝晊嗣,为持节、督湘州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
弟宝览为江陵公,宝宏汝南公,邑各千五百户。
二年,宝晊进号冠军将军。
三年,宝宏改封宵城。
永元元年,以安陆郡边虏,宝晊改封湘东王,进号征虏将军。
二年,为左卫将军。
高宗兄弟一门皆尚吏事,宝晊粗好文章。
义师下,宝晊在城内,东昏废,宝晊望物情归己,坐待法驾,既而城内送首诣梁王。
宣德太后临朝,以宝晊为太常。
宝晊不自安,谋反,兄弟皆伏诛。
史臣曰:太祖膺期御世,二昆夙殒,庆命傍流,追序蕃胙。
安陆王缅以宗子戚属,弱年进仕,典郡临州,去有余迹,遣爱在民。
盖因情而可感,学以从政,夫岂必然。
赞曰:太祖二昆,追树双蕃。
元托继胤,贞兴子孙。
并用威福,自取亡存。
安陆称美,事表西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五-译文
宗室:衡阳元王道度,始安贞王道生,子遥光,遥欣,遥昌,安陆昭王缅。
衡阳元王道度是太祖的长兄,和太祖一起在雷次宗那里学习。宣帝询问两个儿子的学业,雷次宗回答说:‘他的哥哥外表明亮,他的弟弟内心丰富,都是好材料。’随着宣帝出征,官至安定太守,在宋世去世。建元二年,追加封号和谥号。没有儿子,太祖用他的第十一子刘钧继承了道度的后位。
刘钧字宣礼。永明四年担任江州刺史,加封散骑常侍。母亲区贵人去世,他守丧尽礼。六年,升任征虏将军。八年,升任骁骑将军,常侍职位不变,后来又转任左卫将军。刘钧有好的品德,被世祖所知。在兄弟中,世祖特别器重鄱阳王刘锵。十年,转任中书令,负责石头城防务。升任散骑常侍,秘书监,继续担任骁骑将军。他没有接受任命。隆昌元年,改封为侍中,赐予扶车。海陵王即位后,转任抚军将军,侍中职位不变。不久后遇害,时年二十二。
明帝即位后,因为永阳王子刘珉仍然在封国,继元王为孙子。
刘珉,字云玙,是世祖的第二十子。永明七年,被封为义安王,后来改为永阳王,永泰元年被杀害,时年十四。又以武陵昭王刘晔的第三个儿子刘坦继承元王的后位。
始安贞王刘道生,字孝伯,是太祖的次兄。在宋世担任奉朝请,去世。建元元年,追加封号和谥号。建武元年,追尊为景皇,妃江氏为皇后。在御道西建立寝庙,陵墓称为修安。生有儿子刘凤、高宗、安陆昭王刘缅。刘凤字景慈,官至正员郎。在宋世去世,谥号为靖世子。明帝建武元年,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始安靖王。将华林凤庄门改为望贤门,太极东堂的书画中画有凤鸟,题为神鸟,而将鸾鸟改为神雀。刘凤的儿子刘遥光继承爵位。
刘遥光字元晖。天生跛脚,太祖认为他不能承担祭祀等礼仪,想要封他的弟弟,世祖劝阻,于是刘遥光继承了爵位。最初担任员外郎,转任给事郎,太孙洗马,转任中书郎,豫章内史,他没有接受任命。高宗辅政时,刘遥光喜欢天文候道,暗中怀有规赞之心。隆昌元年,被任命为骁骑将军、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代理南徐州事务;仍然担任将军,又任命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高宗废除郁林王,他又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南蛮校尉、西平中郎长史、南郡太守。一年之内频繁更换五个职位,都没有接受任命。当时高宗想要即位,诛杀和赏赐等事都由刘遥光共同商议。
建武元年,他被任命为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前将军、扬州刺史。晋安王刘宝义担任南徐州,刘遥光请求解除都督职务,被允许。第二年,晋升为抚军将军,加封散骑常侍,赐予通宪车鼓吹。刘遥光喜欢处理政事,被称为分明。但他也做了很多残忍的事情。因为脚疾不能与其他朝臣一起列席,常常乘坐马车从望贤门进入。每次与皇帝长时间交谈后,皇帝必定会有所诛杀。皇帝因为亲近的人少,憎恨高、武子孙,想要一并诛杀他们,刘遥光参与策划,按照顺序实施。永泰元年,刘遥光回到本位,被封为大将军,赐予油络车。皇帝身体不适,刘遥光多次入宫侍疾,皇帝病情加重,河东王刘铉等七王在一夜之间被杀,这是刘遥光的计谋。
皇帝去世后,遗诏加封刘遥光为侍中、中书令,赐予扶车。永元元年,赐予二十人班剑,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刘遥光辅政后,看到年幼的皇帝即位,暗中与江祏兄弟谋划自立。他的弟弟刘遥欣在荆楚,拥兵据上流,秘密相互影响。刘遥光计划占据东府发布命令,让刘遥欣迅速行动。暗中的计划即将实施,但刘遥欣病死了。江祏被杀后,东昏侯召刘遥光入殿,告知江祏的罪行。刘遥光害怕,回到省便假装疯狂大哭,从此称病不再入宫。之前刘遥光出行回城时,风将仪伞吹出城外。
刘遥光的弟弟刘遥昌先在寿春去世,豫州部曲都归刘遥光;等到刘遥欣丧事返回安葬在武进,停放在东府前的渚边,荆州众人送葬的队伍非常盛大。皇帝诛杀江祏后,担心刘遥光不安,想要让他转任司徒回到家中,召他入宫说明旨意。刘遥光担心被杀,八月十二日傍晚时分,收集两州的部曲,在东府门前聚集人众,街巷中的人都觉得异常,不知道他的意图。
刘遥光召集亲人丹阳丞刘沨以及诸伧楚,想要以讨伐刘暄为名。夜里派遣数百人打破东冶监狱,从尚方取出武器。又召见骁骑将军垣历生,垣历生随信来到,劝说刘遥光率领城内士兵夜间攻打台城,烧毁城门,说:‘您只需乘坐马车随后,易如反掌即可得到。’刘遥光犹豫不决,不敢出城。天快亮时,刘遥光身着戎装出听事,停下马车处理事务,赏赐士兵登城。垣历生再次劝说出兵,刘遥光不同意,他认为台城内自然会发生变化。
到了中午,台城的军队逐渐到来,尚书符遥光命令说:‘逆顺之数,分明有征,违反纪纲,扰乱常道,罪行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萧遥光作为宗室,品行鄙薄,才能浅薄,如同缇裙可望,天路何在。他受到的待遇自古以来,恩宠如同儿子,礼节已经超越了皇帝的晚辈。旗帜车服,极尽千乘之尊;城池宽广,超过百雉之制。到了圣后在位时,亲自接受顾托,言语犹在耳畔,德音犹存,侮辱天明,不畏不义,无君之心,履霜有日,于是竟然起兵内犯,暗中发动京畿之乱,自古以来的大乱,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现在就分命六师,弘扬九伐之师。皇上将亲自驾驭战车,弘扬这个庙堂之略。信赏必罚,有如大江。’于是戒严,对京邑进行曲赦。
领军萧坦之驻扎在湘宫寺,镇军司马曹虎驻扎在清溪大桥,太子右卫率左兴盛驻扎在东府东篱门。
各路军队围攻东城三面,烧毁司徒两府。刘遥光派遣垣历生从西门出战,台军屡次失败,杀死军主桑天爱。最初,刘遥光起兵时,询问谘议参军萧畅,萧畅严肃拒绝,坚决不从,十五日,萧畅与抚军长史沈昭略暗中从南门逃出,渡过淮河回到台城,人心大乱。十六日,垣历生从南门出战,趁机投降曹虎军,曹虎命令将他斩首。刘遥光大怒,在床上自己跳跃,命令杀死垣历生的儿子。
当天晚上,台军射火箭烧毁东北角楼,到了夜晚,城池崩溃。刘遥光回到小斋,坐在帐中,戴着衣帢,手持蜡烛自照,让人反拒,斋阁都加了重锁。左右的人都翻墙逃散。台军主刘国宝、时当伯等首先进入。刘遥光听到外面有军队到来,吹灭火焰,扶着桌子下床。军人推开阁门进入,在黑暗中将他拖出来斩首,时年三十二。刘遥光未败之前的一夜,城内的人都梦见群蛇沿着城墙四处游走,各自互相讲述,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台军进入城内,烧毁了大部分房屋。
遥光府的司马端担任掌书记,曹虎对他说:‘你是叛贼吗?’端回答说:‘我承蒙始安王深厚的恩惠,现在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曹虎没有杀他,而是将他逮捕并送回朝廷,后来徐世扌剽杀了他。刘沨逃回家乡,被人杀害。端是河内人,沨是南阳人,对继母孝顺,弟弟刘溓对沨也很恭敬。
皇帝下诏收殓并安葬遥光的尸体,并赦免了他的儿子们。追赠桑天爱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任命江陵公宝览为始安王,继承靖王的后代。永元二年,他被任命为持节、督湘州、辅国将军、湘州刺史。
遥欣字重晖。宣帝的哥哥西平太守奉之没有后代,所以让遥欣作为他的曾孙继承。他被任命为秘书郎、太子舍人、巴陵王文学、中书郎。延兴元年,高宗设立新的职位,任命遥欣为持节、督兖州缘淮军事、宁朔将军、兖州刺史。他还被任命为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辅国将军、豫州刺史,持节照旧。但尚未上任。
建武元年,他被晋升为西中郎将,封为闻喜县公。后来升任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右将军、荆州刺史。改封为曲江公。因为高宗的子弟年幼,晋安王宝义有残疾,所以让遥光留在扬州中央,遥欣留在陕西外部,权力都在他们手中。遥欣喜欢勇猛,聚集了许多武士,作为自己的后盾。四年,晋升为平西将军。永泰元年,因为雍州有敌寇,皇帝下诏让遥欣以本官身份兼任刺史、宁蛮校尉,移镇襄阳,敌寇退去后他没有行动。永元元年去世,享年三十一岁。追赠侍中、司空,谥号康公,按照王的礼仪安葬。
遥昌字季晖。初任秘书郎,太孙舍人,给事中,秘书丞。延兴元年,被任命为黄门侍郎,未正式就职,仍然担任持节、督郢州、司州军事、宁朔将军、郢州刺史。建武元年,晋升为冠军将军。封为丰城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未赴任,转任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征虏将军、豫州刺史,持节照旧。
二年,敌主元宏侵犯寿春,派人呼召城内的人。遥昌派参军崔庆远、朱选之去见元宏。庆远说:‘旌旗飘扬,远涉淮、泗,风尘仆仆,岂不是让你受累?’元宏说:‘六龙腾跃,瞬间千里,路程并不远,不足以让你劳累。’庆远说:‘我们的疆域不同,你远道而来,这是屈尊。屈完曾经说过:“没想到你会进入我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元宏说:‘当然有原因。你想要让我含糊其辞,还是想要指责某些事情?’庆远说:‘你的宽容大度,原本就施于北方政治,尚未接受你的提议,所以没有瑕疵。’元宏说:‘我本来想说话,正巧你来了。齐主废立,有先例吗?’庆远说:‘废昏立明,古今都是这样。中兴能够昌盛,难道只有一代?主上和先武帝,不仅是兄弟,还有如鱼得水的情谊。武皇临终时,将后事托付给他。继承者荒唐迷失,被废为郁林王,功臣们坚持请求,于是立了明圣。上面有太后的严令,下面有群臣的拜伏,低头顺从亿万民众,登上皇位。不知圣旨有何怀疑?’元宏说:‘听到你的话,我心中的疑虑解开了。但美女倾国,哪里值得依赖。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武帝的子弟现在都在哪里?’庆远说:‘七王同恶,都被管、蔡之诛,其余的列国二十多个,有的升迁为清阶,有的管理地方。美女的警告,古人也有疑惑;但十乱盈朝,实际上是文母造成的。’元宏说:‘如我所闻,没有遗漏。你说得很好,但与事实不符。我不完全相信。’元宏又说:‘云罗所遮盖的地方,天下应该统一。所以去年我与齐武有书信,言及今日之事,书信似乎未送达齐主。这是命运的安排。南使已经返回,我心中感到悲伤,我也停止了军事行动。这一段还是我的本意,不必专门为了问罪。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就可以释然了。’庆远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圣人的奇兵。现在旨意想要遵循圣人的做法,不失旧好,难道不好吗!’元宏说:‘你是想要我与你和亲?还是不想和亲?’庆远说:‘和亲则两国交好,百姓再次得到安宁;不和则两国交恶,百姓将受苦。和与不和,全由圣上决定。’元宏说:‘我来是为了再次巡游盐境,北去洛都,很快就会到达。我不会攻城,也不会摧毁堡垒,你不要担心。’
元宏设宴款待,有酒、羊肉、各种水果,又对庆远说:‘听你主人能废除凶嗣,不违背忠孝。为什么不在近亲中选取,比如周公辅佐成王,却想要自己取而代之?’庆远回答说:‘成王有亚圣之贤,所以周公能够辅佐他。现在近亲虽然没有悖德,但也没有成王那样的贤能。霍光也舍弃了汉朝的近亲而远立宣帝。’元宏说:‘如果那样,霍光如果自立为君,还能成为忠臣吗?’庆远说:‘这与他不是一类人,可以说宣帝立与不立,义当如何。皇上怎么能与霍光相提并论?如果那样,为什么不说不立微子而辅佐武王,贪图天下?’元宏大笑。第二天,他引军向城东进发,派道登道人进城内给僧人们分发五百匹丝绸,庆远、选之各自穿上褶子、络带。
遥昌在永泰元年去世。皇帝对遥昌兄弟如同亲生儿子,非常痛惜他们。追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皇帝问徐孝嗣,孝嗣说:‘丰城县公原本资历尚浅,如果追赠,就像是为小过错。’皇帝说:‘你想要保留万代的准则,这是我孤兄的儿子,不能算计。’谥号宪公。
安陆昭王缅,字景业。容貌举止优雅。最初担任秘书郎,宋邵陵王文学,中书郎。建元元年,封为安陆侯,食邑一千户。转任太子中庶子,升任侍中。世祖即位后,升任五兵尚书,领前军将军,后来出京担任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年轻时就有很大的成就。竟陵王子良写信给他说:‘私下听说你的政绩,几十年来没有见到这样的治理。’世祖赞赏他的能力,任命他为持节、都督郢州、司州之义阳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永明五年,返回朝廷担任侍中,领骁骑将军,后来升任中领军。第二年,转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出京担任会稽太守,常侍职务照旧。升任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左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缅关心诉讼,亲自审理,对劫掠、盗窃的人宽恕,允许他们改过自新,再犯才加诛,因此受到百姓的敬畏和爱戴。
在九年的时候,他去世了。皇帝下诏赏赐十万钱和两百匹布。他的灵柩返回时,百姓沿着沔水悲伤地哭泣并设立祭奠,在岘山为他建立祠堂。追赠他为侍中、卫将军,继续保持原来的持节、都督、刺史职位。赐予一支鼓吹乐队。追封他为昭侯。享年三十七岁。高宗年轻时就与他友好,当时他是仆射,兼任卫尉,上表请求解除卫尉职务,在家中表达哀悼,但皇帝没有批准。每次祭奠他,总是悲痛得哭不出声来。建武元年,追赠他为侍中、司徒、安陆王,封地有两千户。
他的儿子宝晊继承了他的爵位,担任持节、督湘州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他的弟弟宝览被封为江陵公,宝宏被封为汝南公,每人都有一千五百户的封地。第二年,宝晊晋升为冠军将军。第三年,宝宏改封为宵城。永元元年,因为安陆郡边界的敌虏问题,宝晊被改封为湘东王,晋升为征虏将军。第二年,担任左卫将军。高宗的兄弟们一家都重视官职,而宝晊则粗略地喜欢文学。义师攻城时,宝晊在城内,东昏被废黜,宝晊希望人心归向他,坐等皇帝的到来,但城内的人却将首级献给梁王。宣德太后临朝,任命宝晊为太常。宝晊感到不安,策划谋反,兄弟们都因此被处死。
史官评论说:太祖承受天命治理国家,他的两个儿子早逝,幸运的命运传给了其他后代,追封他们为亲王。安陆王缅作为宗室亲属,年轻时进入仕途,管理郡县,留下了良好的政绩,深受人民爱戴。正因为感情真挚,加上学问的辅助,才使他能够从政。
赞语说:太祖的两个儿子,追封为两位亲王。他们托付给后继者,忠诚地振兴子孙。他们运用威严和恩惠,自己选择生死存亡。安陆王缅的美名远扬,他的事迹如同西方的英灵一样被传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五-注解
宗室:指封建时代皇族及其后裔的家族成员,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太祖:指某位开国皇帝,具体指哪位需要根据历史背景确定。
宣帝:宣帝,人名。
雷次宗:古代著名学者,这里指的是雷次宗传授学问给太祖。
安定太守:古代官职,负责安定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封谥:封建时代对皇帝、诸侯王等死后给予的尊号和谥号。
散骑常侍:古代官职,为皇帝的近臣,负责顾问和传达旨意。
居丧尽礼:指在父母或尊长去世后,按照礼制守丧尽哀。
征虏将军:征虏将军,官职名。
骁骑将军:古代官职,负责指挥骑兵部队。
左卫将军:担任左卫将军。
世祖:指南朝齐的建立者萧道成。
鄱阳王锵:南朝齐的宗室,与钧有兄弟关系。
中书令:古代官职,负责书写和传达皇帝的命令。
石头戍事:古代军事设施,用于防御敌军。
散骑常侍,秘书监,领骁骑如故:指保留原有的官职,同时担任新的职务。
隆昌元年:南朝齐的年号,公元494年。
抚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镇守边疆或担任重要军事任务的将领。
遇害:指被杀害。
明帝:指南朝齐的第二位皇帝萧赜。
永阳王子珉:南朝齐的宗室,明帝的弟弟。
奉朝请:古代官职,指担任皇帝的亲信顾问。
寝庙:古代帝王或贵族的陵墓。
陵:指陵墓。
奉祀:指担任祭祀祖先的职务。
正员郎:古代官职,属于文职官员。
谥靖世子:死后被追赠的谥号。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指有权开府设僚属的高级官员。
豫章内史:古代官职,负责豫章地区的行政。
南徐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
南蛮校尉: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西平中郎长史:古代官职,负责西平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南郡太守:古代官职,负责南郡地区的行政。
持节:古代使臣持有符节,代表皇帝的权威。
都督:古代官职,负责统领一定地区的军事。
前将军:古代官职,属于武职官员。
油络车:古代的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扶:古代官职,负责皇帝出行时的礼仪。
东府:古代官职,指负责东宫事务的官员。
司徒:古代官职,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
东冶:古代的冶炼地点,这里指冶炼所。
尚方:古代官署,负责制作宫廷用品。
仗:古代的兵器。
辇籥: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台军:指朝廷的军队。
领军:古代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镇军:古代官职,负责镇守边疆或担任重要军事任务的将领。
太子右卫率:古代官职,负责太子的警卫。
东篱门:古代宫殿的门户。
谘议参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和政治的咨询。
槊:古代的一种长矛。
台军主:指台军的将领。
刘国宝、时当伯:台军的将领。
异:不寻常,异常。
台军入城:指台军攻入城内。
遥光府佐司马端:遥光府佐,指在遥光府中担任辅佐的官员;司马端,人名。
曹虎:曹虎,人名。
贼:指叛逆,这里可能指曹虎对司马端的指控。
仆荷:仆,谦辞,表示自己;荷,承担。
始安厚恩:指对司马端曾经给予的深厚的恩惠。
台:古代中央政府的别称。
徐世扌剽:徐世扌剽,人名。
刘沨:刘沨,人名。
遁走:逃跑。
家园:指自己的家。
河内人:河内,地名,刘沨的籍贯。
南阳人:南阳,地名,刘沨的籍贯。
孝行:孝顺的行为。
弟溓:刘沨的弟弟。
诏敛葬:皇帝下诏收葬。
原其诸子:原谅他的所有子女。
追赠:死后追赠官职。
桑天爱:人名。
辅国将军:古代官职,辅佐国家。
梁州刺史:梁州,地名;刺史,地方行政长官。
江陵公宝览:江陵公,人名;宝览,人名。
始安王:始安王,封号。
靖王后:靖王的后代。
督湘州:督察湘州。
湘州刺史:湘州,地名;刺史,地方行政长官。
遥欣:人名。
西平太守:西平,地名;太守,地方行政长官。
奉之:奉之,人名。
继为曾孙:继承为曾孙。
秘书郎:秘书郎,官职名。
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官职名。
巴陵王文学:巴陵王,人名;文学,官职名。
中书郎:中书郎,官职名。
高宗:指某位皇帝,具体指哪位需要根据历史背景确定。
树置:设立。
兖州缘淮军事:兖州,地名;缘淮,沿淮河;军事,军事事务。
宁朔将军:宁朔将军,官职名。
兖州刺史:兖州,地名;刺史,地方行政长官。
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豫州、郢州、西阳、司州、汝南二郡,地名。
豫州刺史:豫州,地名;刺史,地方行政长官。
西中郎将:西中郎将,官职名。
闻喜县公:闻喜县,地名;公,爵位。
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地名。
右将军:右将军,官职名。
荆州刺史:荆州,地名;刺史,地方行政长官。
曲江公:曲江公,爵位。
晋安王宝义:晋安王,人名;宝义,人名。
废疾:残疾。
扬州居中:扬州,地名;居中,在中央。
陕西在外:陕西,地名;在外,在外地。
权势:权力和势力。
形援:形式上的支持。
平西将军:平西将军,官职名。
雍州虏寇:雍州,地名;虏寇,指外来的侵略者。
宁蛮校尉:宁蛮校尉,官职名。
移镇襄阳:移居并镇守襄阳。
虏退不行:敌军撤退,没有继续行动。
侍中:侍中,官职名。
司空:司空,官职名。
谥康公:谥号康公。
解褐:古代官员初入仕途。
黄门侍郎:黄门侍郎,官职名。
督郢司二州军事:督察郢州和司州的军事。
郢州刺史:郢州,地名;刺史,地方行政长官。
冠军将军:冠军将军,官职名。
丰城县公:丰城县,地名;公,爵位。
千五百户:封地有千五百户。
徙督:调任并督察。
元宏:元宏,人名。
寿春:寿春,地名。
旌盖:古代军旗。
淮、泗:淮河、泗河。
六龙腾跃:六龙,指皇帝的车队;腾跃,快速行进。
屈完:屈完,人名。
不虞:没有预料到。
包荒之德:宽容大度的德行。
北政:北方政务。
来议:来的议论。
六龙:同上,指皇帝的车队。
昆季:兄弟。
鱼水:比喻关系密切。
管、蔡之诛:管、蔡,人名;诛,处死。
列蕃:各藩国。
清阶:清贵的官职。
方牧:地方行政长官。
哲妇:聪明的女人,这里指太后。
文母:文母,指太后。
云罗所掩:云罗,指遮蔽;所掩,被遮蔽。
六合:天地四方。
齐主:齐国的君主。
武有书:武,指武帝;有书,有信。
南使:南方的使者。
怆然:悲伤的样子。
率尔:轻率地。
洛都:洛阳,古代都城。
旌盖飘摇:旌盖,军旗;飘摇,飘动。
淮、泗、风尘惨烈:淮河、泗河、风沙尘土非常猛烈。
六龙腾跃,倏忽千里:六龙快速行进,转眼间行进千里。
经途未远:行进的路途并不远。
不足为劳:不值得劳累。
屈完有言:屈完说。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没有预料到您进入我们的领土,为什么?
九年:指某个历史年份,具体年份需要根据上下文或历史背景来确定。
卒:去世,指人去世。
诏赙钱十万,布二百匹:皇帝下诏赐予丧葬费用,赙钱十万,布二百匹,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抚恤。
丧还:丧事结束后返回。
缘沔水:沿着沔水,沔水可能是指某条河流的名字。
设祭:设立祭祀仪式。
岘山:地名,可能是指逝者安葬或祭祀的地方。
祠:祠堂,用于祭祀的地方。
赠侍中、卫将军,持节、都督、刺史如故:追赠逝者侍中、卫将军等官职,并保持原有的持节、都督、刺史职位。
给鼓吹一部:赐予一部鼓吹乐队,表示对逝者的尊敬。
谥昭侯:给予逝者谥号昭侯,谥号是对逝者生前的评价。
年三十七:逝者享年三十七岁。
少相友爱:从小就有深厚的友谊。
仆射: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领卫尉:兼任卫尉,负责宫廷警卫。
私第:私人住宅。
展哀:表达哀悼之情。
诏不许:皇帝下诏不允许。
临缅灵:来到逝者灵前。
缅:指逝者。
建武元年:指某个历史年份,具体年份需要根据上下文或历史背景来确定。
赠侍中、司徒、安陆王,邑二千户:追赠逝者侍中、司徒、安陆王等官职,并封地二千户。
子宝晊嗣:儿子宝晊继承父位。
持节、督湘州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担任持节、督湘州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等职务。
弟宝览为江陵公,宝宏汝南公,邑各千五百户:弟弟宝览被封为江陵公,宝宏被封为汝南公,各有封地一千五百户。
进号冠军将军:晋升为冠军将军。
改封宵城:改封到宵城。
安陆郡边虏:安陆郡边界的敌虏。
尚吏事:重视官吏事务。
义师下:义军攻下。
东昏废:东昏侯被废黜。
法驾:皇帝的车驾,此处指皇帝的使者。
宣德太后临朝:宣德太后临朝听政。
太常:古代官职,掌管祭祀、礼乐等事务。
谋反:策划反叛。
伏诛:被处死。
二昆:指开国皇帝的两个儿子。
蕃胙:封地,指分封给宗室的土地。
宗子:宗室中的子嗣。
典郡临州:管理郡县和州。
去有余迹:留下了一些政绩。
遣爱在民:受到民众的爱戴。
学以从政:通过学习来从政。
威福:权势和恩惠。
事表西魂:事迹传扬到西方的灵魂,可能是指名声远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四十五-评注
九年,卒。诏赙钱十万,布二百匹。
此句描述了某位官员的去世,以及皇帝对其的追悼和赏赐。‘九年’暗示了该官员在位九年,‘卒’字简洁而庄重,表达了对其生命的终结。‘诏赙钱十万,布二百匹’体现了皇帝的恩赐,‘赙’字指赐予丧葬之资,‘布’则指布匹,这些物质上的赏赐,既是皇帝对其忠诚的认可,也是对其家庭的一种抚慰。
丧还,百姓缘沔水悲泣设祭,于岘山为立祠。
此句描绘了官员丧事归乡时的情景。‘丧还’表明丧事已经完成,‘百姓缘沔水悲泣设祭’反映了民众对这位官员的哀悼之情,‘缘沔水’指沿着沔水,‘设祭’则表示民众自发举行祭祀活动。‘于岘山为立祠’说明民众在岘山为其建立了祠堂,以示纪念,这也体现了民间对忠臣的崇敬。
赠侍中、卫将军,持节、都督、刺史如故。给鼓吹一部。
此句继续描述了皇帝对这位官员的追赠。‘赠侍中、卫将军’表明皇帝追赠其高官厚禄,‘持节、都督、刺史如故’则表示这些职位和职责依然保留。‘给鼓吹一部’说明皇帝赐予其乐队,以示尊崇。
谥昭侯。年三十七。
‘谥昭侯’是对这位官员的尊称,‘昭’字意味着光明、显赫,‘侯’则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年三十七’则表明其去世时年仅三十七岁,这或许暗示了其英年早逝。
高宗少相友爱,时为仆射,领卫尉,表求解卫尉,私第展哀,诏不许。
此句讲述了高宗皇帝与这位官员的关系。‘少相友爱’表明两人关系亲密,‘仆射’和‘卫尉’是高宗时期的官职,‘表求解卫尉’说明这位官员曾请求解任卫尉,‘私第展哀’则表示他在家中举办丧事,但‘诏不许’表明皇帝并未同意。
每临缅灵,辄恸哭不成声。
‘每临缅灵’指的是每次面对这位官员的灵位,‘缅’字表达了怀念之情。‘辄恸哭不成声’形容高宗皇帝的悲痛之情,这也体现了皇帝对忠诚臣子的深切怀念。
建武元年,赠侍中、司徒、安陆王,邑二千户。
此句继续描述了皇帝对这位官员的追赠,‘建武元年’是追赠的时间,‘赠侍中、司徒、安陆王’表明皇帝追赠其更高官职和封号,‘邑二千户’则表示赐予其土地。
子宝晊嗣,为持节、督湘州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弟宝览为江陵公,宝宏汝南公,邑各千五百户。
此句讲述了这位官员的后代继承了他的官职和封号。‘子宝晊嗣’说明其子宝晊继承了其官职,‘持节、督湘州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表明其子宝晊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弟宝览为江陵公,宝宏汝南公’则描述了其兄弟的封号,‘邑各千五百户’表示他们也获得了相应的土地。
二年,宝晊进号冠军将军。三年,宝宏改封宵城。
此句讲述了宝晊和宝宏的官职变动。‘进号冠军将军’和‘改封宵城’表明他们的官职有所提升或变动。
永元元年,以安陆郡边虏,宝晊改封湘东王,进号征虏将军。
此句描述了宝晊因边虏问题而改封。‘永元元年’是改封的时间,‘以安陆郡边虏’说明了改封的原因,‘改封湘东王’和‘进号征虏将军’则表示了他的新封号和官职。
二年,为左卫将军。
此句表明宝晊后来又担任了左卫将军这一职位。
高宗兄弟一门皆尚吏事,宝晊粗好文章。
此句对比了高宗兄弟和宝晊的才能和兴趣。‘尚吏事’指重视官职和政务,‘粗好文章’则表示宝晊更擅长文学。
义师下,宝晊在城内,东昏废,宝晊望物情归己,坐待法驾,既而城内送首诣梁王。
此句描述了宝晊在义师攻城时的态度。‘义师下’指义军攻下城池,‘东昏废’则指东昏侯被废黜,‘宝晊望物情归己’表示宝晊希望民众归顺于他,‘坐待法驾’则表示他等待皇帝的到来,但最终‘城内送首诣梁王’说明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宣德太后临朝,以宝晊为太常。
此句描述了宣德太后临朝后对宝晊的任命。‘宣德太后临朝’说明宣德太后掌握朝政,‘以宝晊为太常’则表示她任命宝晊为太常,这是掌管祭祀和礼仪的官职。
宝晊不自安,谋反,兄弟皆伏诛。
此句揭示了宝晊的谋反行为及其后果。‘宝晊不自安’表明他内心不安,‘谋反’则说明他企图背叛朝廷,‘兄弟皆伏诛’则表示他和他的兄弟们都受到了惩罚。
史臣曰:太祖膺期御世,二昆夙殒,庆命傍流,追序蕃胙。
此句是史臣对上述事件的评论。‘太祖膺期御世’表明太祖受到了天命,‘二昆夙殒’指太祖的两个兄弟早逝,‘庆命傍流’说明太祖的福泽遍及他人,‘追序蕃胙’则表示太祖追封了蕃族的后代。
安陆王缅以宗子戚属,弱年进仕,典郡临州,去有余迹,遣爱在民。
此句对安陆王缅的生平进行了总结。‘以宗子戚属’说明他是皇室成员,‘弱年进仕’表示他年轻时就进入官场,‘典郡临州’则表明他担任过地方官职,‘去有余迹’说明他在任期间留下了良好的政绩,‘遣爱在民’则表示他深受民众的爱戴。
盖因情而可感,学以从政,夫岂必然。
此句进一步评价了安陆王缅。‘盖因情而可感’表明他的行为是出于真情实感,‘学以从政’则说明他运用所学知识治理国家,‘夫岂必然’则是对他成功的一种赞叹。
赞曰:太祖二昆,追树双蕃。元托继胤,贞兴子孙。
此句是对太祖兄弟的赞颂。‘太祖二昆’指太祖的两个兄弟,‘追树双蕃’表示他们被追封为蕃族的后代,‘元托继胤’和‘贞兴子孙’则是对他们后代继承太祖事业的肯定。
并用威福,自取亡存。
此句是对太祖兄弟及其后代的评价。‘并用威福’说明他们利用权力和福气,‘自取亡存’则表示他们的命运由自己决定,无论是兴是衰。
安陆称美,事表西魂。
此句是对安陆王缅的评价。‘安陆称美’表示他在安陆地区受到了赞誉,‘事表西魂’则是对他精神的赞美,‘西魂’可能是指他西去的灵魂,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