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萧子显(507年-572年),南齐的皇帝及文学家,他主编的《南齐书》是对南齐历史的总结,内容细致入微,成为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萧子显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造诣,也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有着显著成就。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齐书》是由萧子显主编的一部关于南齐历史的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南齐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该书尤其注重描述南齐的皇帝和高官的治国理政,以及国家内外的战事和文化交流。《南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南齐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珍贵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四-原文
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也。
祖凭,冯翊太守。
父叔宗,早卒。
世隆少有风器。
伯父元景,宋大明中为尚书令,独赏爱之,异于诸子。
言于孝武帝,得召见。
帝曰:‘三公一人,是将来事也。’
海陵王休茂为雍州,辟世隆为迎主簿。
除西阳王抚军法曹行参军,出为虎威将军、上庸太守。
帝谓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号为随郡,今复以授世隆,使卿门世不绝公也。’
元景为景和所杀,世隆以在远得免。
泰始初,诸州反叛,世隆以门祸获申,事由明帝,乃据郡起兵,遣使应朝廷。
弘农人刘僧驎亦聚众应之。
收合万人,奄至襄阳万山,为孔道存所破,众皆奔散,仅以身免,逃藏民间,事平乃出。
还为尚书仪曹郎,明帝嘉其义心,发诏擢为太子洗马,出为宁远将军、巴西梓潼太守。
还为越骑校尉,转建平王镇北谘议参军,领南泰山太守,转司马、东海太守,入为通直散骑常侍。
寻为晋熙王安西司马,加宁朔将军。
时世祖为长史,与世隆相遇甚欢。
太祖之谋渡广陵也,令世祖率众下,同会京邑,世隆与长流萧景先等戒严待期,事不行。
是时朝廷疑惮沈攸之,密为之防,府州器械,皆有素蓄。
世祖将下都,刘怀珍白太祖曰:‘夏口是兵冲要地,宜得其人。’
太祖纳之,与世祖书曰:‘汝既入朝,当须文武兼资人与汝意合者,委以后事,世隆其人也。’
世祖举世隆自代。
转为武陵王前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升明元年冬,攸之反,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孙同、宁朔将军中兵参军武宝、龙骧将军骑兵参军朱君拔、宁朔将军沈惠真、龙骧将军骑兵参军王道起三万人为前驱,又遣司马冠军刘攘兵领宁朔将军外兵参军公孙方平、龙骧将军骑兵参军朱灵真、沈僧敬、龙骧将军高茂二万人次之,又遣辅国将军王灵秀、丁珍东、宁朔将军中兵参军王弥之、宁朔将军外兵参军杨景穆二千匹骑分兵出夏口,据鲁山。
攸之乘轻舸从数百人先大军下住白螺洲,坐胡床以望其军,有自骄色。
既至郢,以郢城弱小不足攻,遣人告世隆曰:‘被太后令,当暂还都。卿既相与奉国,想得此意。’
世隆使人答曰:‘东下之师,久承声问。郢城小镇,自守而已。’
攸之将去,世隆遣军于西渚挑战,攸之果怒,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长围攻道,顾谓人曰:‘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昼夜攻战,世隆随宜拒应,众皆披却。
世祖初下,与世隆别,曰:‘攸之一旦为变,焚夏口舟舰沿流而东,则坐守空城,不可制也。虽留攻城,不可卒拔。卿为其内,我为其外,乃无忧耳。’
至是,世祖遣军主桓敬、陈胤叔、苟元宾等八军据西塞,令坚壁以待贼疲。
虑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潜使入郢城通援军消息,内外并喜。
尚书符曰:
沈攸之出自垅亩,寂寥累世,故司空沈公以从父宗荫,爱之若子,羽翼吹嘘,得升官次。
景和昏悖,猜畏柱臣,而攸之凶忍,趣利乐祸,请衔诏旨,躬行反噬。
又攸之与谭金、童泰壹等暴宠狂朝,并为心膂,同功共体,世号‘三侯’,当时亲昵,情过管、鲍。
仰遭革运,凶党惧戮,攸之反善图全,用得自免。
既杀从父,又虐良朋,虽吕布贩君,郦寄卖友,方之斯人,未足为酷。
泰始开辟,网漏吞舟,略其凶险,取其搏噬,故阶乱获全,因祸兴福。
攸之禀性空浅,躁而无谋。
浓湖土崩,本非己力;彭城、下邳,望旗宵遁,再弃王师,久应肆法。
值先帝宥其回溪之耻,冀有封崤之捷,故得幸会推迁,频烦显授,内端戎禁,外绥万里。
圣去鼎湖,远颁顾命,托寄崇深,义感金石。
而攸之始奉国讳,喜形于颜,普天同哀,己以为庆。
累登蕃岳,自郢迁荆。
晋熙王以皇弟代镇,地尊望重,攸之断割候迎,肆意陵略。
料择士马,简算器械,权拨精锐,并取自随。
郢城所留,十不遗一。
专恣卤夺,罔顾国典。
践荆已来,恒用奸数,既怀异志,兴造无端。
乃蹙迫群蛮,骚扰山谷,扬声讨伐,尽户上丁;蚁聚郭邑,伺国衰盛,从来积年,求不解甲。
遂四野百县,路无男人,耕田载租,皆驱女弱。
自古酷虐,未闻于此。
昔岁桂阳内,宗庙阽危。
攸之任官上流,兵强地广,勤王之举,实宜悉行;裁遣羸弱,不满三千,至郢州禀受节度,欲令判否之日,委罪晋熙。
招诱剑客,羁绊行侣,窜叛入境,辄加拥护,逋亡出界,必遣穷追。
视吏若雠,遇民如草,峻太半之赋,暴参夷之刑,鞭棰国士,全用虏法。
一人逃亡,阖宗捕逮。
皇朝赦令,初不遵奉,旷荡之泽,长隔彼州,人怀怨望,十室而九。
今乃举兵内侮,奸回外炽,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
幕府过荷朝寄,义百常愤,董御元戎,龚行天罚。
今遣新除使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平西将军郢州刺史闻喜县开国侯黄回、员外散骑常侍辅国将军骁骑将军重安县开国子军主王敬则、屯骑校尉长寿县开国男军主王宜与、屯骑校尉陈承叔、右军将军葛阳县开国男彭文之、骠骑行参军振武将军邵宰,精甲二万,冲其首旆。
又遣散骑常侍游击将军湘南县开国男吕安国、持节宁朔将军越州刺史孙昙瓘、屯骑校尉宁朔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左军将军新亭侯任候伯、龙骧将军虎贲中郎将尹略、屯骑校尉南城令曹虎头、辅国将军骁骑将军萧顺之、新除宁朔将军游击将军下邳县开国子垣崇祖等,舳舻二万,骆驿继迈。
又遣屯骑校尉苟元宾、抚军参军郭文考、抚军中兵参军程隐俊、奉朝请诸袭光等,轻艓一万,截其津要。
骁骑将军周盘龙、后将军成买、辅国将军王敕勤、屯骑校尉王洪范等,铁骑五千,步道继进,先据陆路,断其走伏。
持节、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县开国侯、新除镇军将军张敬儿,志节慷慨,卷甲樊、邓,水步俱驰,破其巢窟。
持节、督司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范阳县侯姚道和,义烈梗概,投袂方隅,风驰电掩,袭其辎重。
万里建旍,四方飞旆,莫不总率众师,云翔雷动。
人神同愤,远迩并心。
今皇上圣明,将相仁爱,约法三章,宽刑缓赋,年登岁阜,家给人足,上有惠民之泽,下无乐乱之心。
攸之不识天时,妄图大逆,举无名之师,驱雠怨之众,是以朝野审其易取,含识判其成禽。
彼土士民,罹毒日久,今复相逼迫,投赴锋刃。
交战之日,兰艾难分,去就在机,望思先晓。
无使一人迷疑,而九族就祸也。
弘宥之典,有如皎日。
郢城既不可攻,而平西将军黄回军至西阳,乘三层舰,作羌胡伎,溯流而进。
攸之素失人情,本逼以威力,初发江陵,已有叛者,至是稍多。
攸之日夕乘马历营抚慰,而去者不息。
攸之大怒,召诸军主曰:’我被太后令,建义下都,大事若克,白纱帽共著耳;如其不振,朝廷自诛我百口,不关余人。比军人叛散,皆卿等不以为意。我亦不能问叛身,自今军中有叛者,军主任其罪。’
于是一人叛,遣十人追,并去不反。
莫敢发觉,咸有异计。
刘攘兵射书与世隆许降,世隆开门纳之。
攘兵烧营而去,火起乃觉。
攸之怒,衔须咀之。
收攘兵兄子天赐、女婿张平虑斩之。
军旅大散。
攸之渡鲁山岸,犹有数十匹骑自随。
宣令军中曰:’荆州城中大有钱,可相与还取,以为资粮。’
郢城未有追军,而散军畏蛮抄,更相聚结,可二万人,随攸之,将至江陵,乃散。
世隆乃遣军副刘僧驎道追之。
攸之已死,征为侍中。
仍迁尚书右仆射,封贞阳县侯,邑二千户。
出为左将军、吴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丁母忧。
太祖践阼,起为使持节、都督南豫司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进爵为公。
上手诏与司徒褚渊曰:’向见世隆毁瘠过甚,殆欲不可复识,非直使人恻然,实亦世珍国宝也。’
渊答曰:’世隆至性纯深,哀过乎礼。事陛下在危尽忠,丧亲居忧,杖而后起,立人之本,二理同极。加荣增宠,足以厉俗敦风。’
建元二年,进号安南将军。
是时虏寇寿阳,上敕世隆曰:’历阳城大,恐不可卒治,正宜断隔之,深为保固。处分百姓,若不将家守城,单身亦难可委信也。’
寻又敕曰:’吾更历阳外城,若有贼至,即勒百姓守之,故应胜割弃也。’
垣崇祖既破虏,上欲罢并二豫,敕世隆曰:’比思江西萧索,二豫两办为难。议者多云省一足一于事为便。吾谓非乃乖谬。卿以为云何?可具以闻。’
寻授后将军、尚书右仆射,不拜。
世隆性爱涉猎,启太祖借秘阁书,上给二千卷。
三年,出为使持节、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安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江北畏虏寇,搔动不安。
上敕世隆曰:’比有北信,贼犹治兵在彭城,年已垂尽,或当未必送死。然豺狼不可以理推,为备或不可懈。彼郭既无关要,用宜开除,使去金城三十丈政佳耳。发民治之,无嫌。若作三千人食者,已有几米?可指牒付信还。民间若有丁多而细口少者,悉令戍,非疑也。’
又敕曰:’昨夜得北使启,钟离间贼已渡淮,既审送死,便当制加剿扑。卿好参候之,有急令诸小戍还镇,不可贼至不觉也。贼既过淮,不容迩退散,要应有处送死者,定攻寿阳,吾当遣援军也。’
又遣军助世隆,并给军粮。
虏退,上欲土断江北,又敕世隆曰:’吕安国近在西,土断郢、司二境上杂民,大佳,民始无惊恐。近又令垣豫州断其州内,商得崇祖启事,已行竟,近无云云,殊称前代旧意。卿视兖部中可行此事不?若无所扰,春便就手也。’
其见亲委如此。
世祖即位,加散骑常侍。
世隆善卜,别龟甲,价至一万。
永明建号,世隆题州斋壁曰’永明十一年’,谓典签李当曰:’我不见也。’
入为侍中、护军将军,迁尚书右仆射,领太子右率,雍州大中正,不拜,改授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中正如故。
湘州蛮动,遣世隆以本官总督伐蛮众军,仍为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常侍如故。
世隆至镇,以方略讨平之。
在州立邸治生,为中丞庾杲之所奏,诏原不问。
复入为尚书左仆射,领卫尉,不拜。
仍转尚书令。
世隆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
善弹琴,世称柳公双璅,为士品第一。
常自云马槊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
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以疾逊位,改授侍中,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
九年,卒,时年五十。
诏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一十万,布三百匹,蜡三百斤。
又诏曰:’故侍中左光禄大夫贞阳公世隆,秉德居业,才兼经纬。少播清微,长弘美誉。入参内禁,出赞西牧,专寄郢郊,克挫巨猾,超越前勋,功著一代。及总任方州,民颂宽德,翼教崇闼,朝称元正。忠谟嘉猷,简于朕心,雅志素履,邈不可逾。将登铉味,用燮鸿化,奄至薨殒,震恸良深。赠司空,班剑三十人,鼓吹一部,侍中如故。谥曰忠武。’
上又敕吏部尚书王晏曰:’世隆虽抱疾积岁,志气未衰,冀医药有效,痊差可期。不谓一旦便为异世,痛怛之深,此何可言。其昔在郢,诚心夙悃,全保一蕃,勋业克著。寻准契阔,增泣悲咽。卿同在情,亦当无已已耶!’
世隆晓数术,于倪塘创墓,与宾客践履,十往五往,常坐一处。及卒,墓正取其坐处焉。
著《龟经秘要》二卷行于世。
长子悦,早卒。
张瑰,字祖逸,吴郡吴人也。
祖裕,宋金紫光禄大夫。
父永,右光禄大夫。
晓音律,宋孝武问永以太极殿前钟声嘶,永答’钟有铜滓’。乃扣钟求其处,凿而去之,声遂清越。
瑰解褐江夏王太尉行参军,署外兵,随府转为太傅五官,为义恭所遇。
迁太子舍人,中书郎,骠骑从事中郎,司徒右长史。
初,永拒桂阳贼于白下,溃散,阮佃夫等欲加罪,太祖固申明之,瑰由此感恩自结。
转通直散骑常侍,骁骑将军。
遭父丧,还吴持服。
升明元年,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
因沈攸之事起,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太祖密遣殿中将军卞白龙令瑰取遐。
诸张世有豪气,瑰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
遐召瑰,瑰伪受旨,与叔恕领兵十八人入郡,与防郡队主强弩将军郭罗云进中斋取遐,遐逾窗而走,瑰部曲顾宪子手斩之,郡内莫敢动者。
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瑰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即授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瑰义成县侯,邑千户。
太祖故以嘉名锡之。
除冠军将军、东海东莞二郡太守,不拜。
建元元年,增邑二百户。
寻改封平都。
迁侍中,加领步兵校尉。
二年,迁都官尚书,领校尉如故。
出为征虏将军、吴兴太守。
三年,乌程令顾昌玄有罪,瑰坐不纠,免官。
明年,为度支尚书。
世祖即位,为冠军将军、鄱阳王北中郎长史、襄阳相、行雍州府州事,随府转征虏长史。
四年,仍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寻领宁蛮校尉。
还为左民尚书,领右军将军,迁冠军将军、大司马长史。
十年,转太常。
自陈衰疾,愿从闲养。
明年,转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顷之,上欲复用瑰,乃以为后将军、南东海太守,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州事,又行河东王国事。
到官,复称疾,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郁林即位,加金章紫绶。
隆昌元年,给亲信二十人。
郁林废,朝臣到宫门参承高宗,瑰托脚疾不至。
海陵立,加右将军。
高宗疑外蕃起兵,以瑰镇石头,督众军事。
瑰见朝廷多难,遂恒卧疾。
建武元年,转给事中、光禄大夫,亲信如故。
月加给钱二万。
二年,虏盛,诏瑰以本官假节督广陵诸军事、行南兖州事,虏退乃还。
瑰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有子十余人,常云’其中要应有好者’。
建武末,屡启高宗还吴,见许。
优游自乐。
或有讥瑰衰暮畜伎,瑰曰:’我少好音律,老而方解。平生嗜欲,无复一存,唯未能遣此处耳。’
高宗疾甚,防疑大司马王敬则,以瑰素著干略,授平东将军、吴郡太守,以为之备。
及敬则反,瑰遣将吏三千人迎拒于松江,闻敬则军鼓声,一时散走,瑰弃郡逃民间。
事平,瑰复还郡,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
永元初,为光禄大夫。
寻加前将军,金章紫绶。
三年,义师下,东昏假瑰节,戍石头。
义师至新亭,瑰弃城走还宫。
梁初复为光禄。
天监四年卒。
史臣曰:文以附众,武以立威,元帅之才,称为国辅。
沈攸之十年治兵,白首举事,荆楚上流,方江东下。
斯驱除之巨难,帝王之大敌。
柳世隆势居中夏,年浅位轻,首抗全师,孤城挑攻,临埤授策,曾无汗马。
勍寇乖沮,力屈于高墉;乱辙争先,降奔郢路。
陆逊之破玄德,不是过也。
及世道清宁,出牧内佐,体之以风素,居之以雅德,固兴家之盛美也。
赞曰:忠武匡赞,实号兼资。
庙堂析理,高垒搴旗。
游艺善术,安弦拂龟。
义成祚土,功立帝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四-译文
柳世隆,字彦绪,是河东解县人。他的祖父柳凭,是冯翊太守。父亲柳叔宗,早逝。世隆少年时就有风度。他的伯父柳元景,在宋大明年间担任尚书令,特别赏识和喜爱他,对待他不同于其他儿子。他向孝武帝进言,得到了召见。皇帝说:“三公之一的职位,是将来他的事。”海陵王休茂担任雍州时,征召世隆担任迎主簿。后被任命为西阳王抚军法曹行参军,后来又出任虎威将军、上庸太守。皇帝对元景说:“你以前以虎威将军的身份随郡,现在又把同样的职位授予世隆,使你家的世袭公位不断。”元景后被景和所杀,世隆因为远离得以幸免。
泰始初年,各州反叛,世隆因为家族祸事而得到赦免,事情是由明帝处理的,于是他占据郡城起兵,派遣使者响应朝廷。弘农人刘僧驎也聚集人马响应他。他收集了一万人,突然到达襄阳万山,被孔道存击败,众人溃散,他仅以身免,逃入民间隐藏,事情平息后才出来。他回到朝廷担任尚书仪曹郎,明帝赞赏他的忠义之心,下诏提拔他为太子洗马,外任宁远将军、巴西梓潼太守。后来回到朝廷担任越骑校尉,转任建平王镇北谘议参军,兼任南泰山太守,后转任司马、东海太守,入朝担任通直散骑常侍。不久后担任晋熙王安西司马,加授宁朔将军。当时世祖担任长史,与世隆相遇非常愉快。
太祖计划渡过广陵时,让世祖率领人马南下,一同到京城会合,世隆与长流萧景先等人警戒严阵以待,但事情没有进行。当时朝廷对沈攸之有所疑虑和畏惧,秘密防备,府州都准备好了武器装备。世祖即将南下,刘怀珍向太祖建议说:“夏口是兵家必争之地,应该派得力之人。”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给世祖写信说:“你既然入朝,应该找到文武兼备、与你志同道合的人,委托他处理后事,世隆就是这样的人。”世祖推荐世隆接替自己。
升明元年冬天,沈攸之起兵反叛,派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孙同、宁朔将军中兵参军武宝、龙骧将军骑兵参军朱君拔、宁朔将军沈惠真、龙骧将军骑兵参军王道起三万人作为先锋,又派遣司马冠军刘攘兵率领宁朔将军外兵参军公孙方平、龙骧将军骑兵参军朱灵真、沈僧敬、龙骧将军高茂二万人次之,又派遣辅国将军王灵秀、丁珍东、宁朔将军中兵参军王弥之、宁朔将军外兵参军杨景穆二千匹骑分兵出夏口,占据鲁山。沈攸之乘坐轻舟,带领数百人先于大军抵达白螺洲,坐在胡床上观望他的军队,显得十分傲慢。到达郢城后,认为郢城弱小不足以攻城,派人告诉世隆说:“受太后命令,应当暂时返回都城。你既然共同侍奉国家,想必会理解这个意思。”世隆派人回答道:“东下之师,久闻其声。郢城小镇,只能自守而已。”沈攸之准备离开,世隆派遣军队到西渚挑战,沈攸之果然大怒,命令各军登陆烧毁郭邑,修筑长围攻城,他回头对人说:“用这样的方法攻城,哪个城池不能攻克!”昼夜攻战,世隆随机应变,抵挡住了敌军。
世祖刚南下时,与世隆告别,说:“沈攸之如果突然变卦,烧毁夏口舟舰,顺流东下,那么我们就会坐守空城,无法控制局面。即使留下攻城,也无法立刻攻克。你作为内应,我作为外应,就不用担心了。”到这时,世祖派遣军主桓敬、陈胤叔、苟元宾等八军据守西塞,命令他们坚壁清野,等待敌军疲惫。他担心世隆危急,派遣心腹胡元直秘密进入郢城传递援军消息,内外都非常高兴。
尚书符曰:沈攸之出身贫寒,默默无闻几代人,因此司空沈公因为他是从父的宗族,像对待儿子一样爱护他,扶持他升官。景和昏庸荒谬,猜疑畏惧忠臣,而沈攸之凶残狠毒,贪图利益,乐于看到灾祸,接受诏命,亲自反叛。沈攸之与谭金、童泰等人,在朝廷中横行霸道,都被视为心腹,共同建功立业,世人称他们为‘三侯’,当时亲近无比,感情超过管鲍之交。他们遭遇变革,凶党惧怕被杀,沈攸之反而想要保全自己,因此得以幸免。他杀了从父,又虐待朋友,即使吕布卖主求荣,郦寄卖友求荣,与这样的人相比,也不足以称为残忍。
泰始年间,国家大开恩典,网开一面,放过了一些凶险之人,只取其勇猛的一面,因此他得以在乱世中保全,因祸得福。
沈攸之性格浅薄,急躁而无谋略。浓湖的土崩,并非他的力量;彭城、下邳,望旗而逃,两次放弃王师,长时间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他因为先帝宽恕了他的罪行,希望他能有所建树,因此得到了机会,频繁地被提拔,在内担任重要职务,在外安抚万里。
先帝去世后,沈攸之开始奉国讳,脸上露出喜悦之情,普天同悲,他却以此为乐。
他连续升迁,从郢州迁到荆州。晋熙王作为皇弟代镇,地位尊贵,声望很高,沈攸之擅自分割领地,肆意欺凌。他挑选士兵和马匹,计算武器装备,权势熏心,都从自己跟随的人中选取。他留在郢城的,十不存一。他专横无道,不顾国家法典。
他进驻荆州以来,一直使用奸诈的手段,心怀异志,无端兴风作浪。他压迫各族人民,骚扰山谷,声称要讨伐,强迫每户出壮丁;聚集在城郭,等待国家衰弱,多年来从未解甲。
四野百县,路上没有男人,耕田载租,都是妇女和弱者。自古以来,如此残酷的暴政,前所未闻。
过去桂阳内乱,宗庙危在旦夕。沈攸之担任上游官员,兵力强盛,土地广阔,应当全力勤王;他只派遣了一些老弱病残,不满三千人,到达郢州接受节度,想在判决之日将罪责推给晋熙王。
他招揽剑客,羁绊行人,叛乱进入境内,就加以保护,逃亡出界,必定派人追捕。
他把官吏视为仇敌,把百姓视为草芥,加重了赋税,施行了残酷的刑罚,鞭打国士,完全使用胡人的法律。一人逃亡,整个家族都要被逮捕。皇朝的赦令,他一开始就不遵守,宽容的恩泽,长期被隔绝在那一州,人们心怀怨恨,十家有九家。
现在他起兵内乱,奸邪之人横行,这正是罪恶积累,罪行成熟的时刻,是治疗毒疮、溃烂的时刻。幕府承受着朝廷的重托,义愤填膺,领导军队,执行天罚。
现在派遣新任命的使持节督郢州司州义阳诸军事平西将军郢州刺史闻喜县开国侯黄回、员外散骑常侍辅国将军骁骑将军重安县开国子军主王敬则、屯骑校尉长寿县开国男军主王宜与、屯骑校尉陈承叔、右军将军葛阳县开国男彭文之、骠骑行参军振武将军邵宰,率领精锐甲士二万,冲击敌军先锋。又派遣散骑常侍游击将军湘南县开国男吕安国、持节宁朔将军越州刺史孙昙瓘、屯骑校尉宁朔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左军将军新亭侯任候伯、龙骧将军虎贲中郎将尹略、屯骑校尉南城令曹虎头、辅国将军骁骑将军萧顺之、新除宁朔将军游击将军下邳县开国子垣崇祖等,率领船只二万,陆续出发。又派遣屯骑校尉苟元宾、抚军参军郭文考、抚军中兵参军程隐俊、奉朝请诸袭光等,轻便船只一万,截断敌军的水路要道。骁骑将军周盘龙、后将军成买、辅国将军王敕勤、屯骑校尉王洪范等,铁骑五千,步行跟进,先占据陆路,截断敌军退路。
持节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县开国侯、新除镇军将军张敬儿,意志坚定,振奋士气,卷起铠甲,樊、邓两地同时进军,水陆并进,摧毁敌军巢穴。持节督司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范阳县侯姚道和,义烈刚直,挥动战袍,风驰电掣,袭击敌军辎重。万里扬旗,四面飘扬旗帜,无不率领大军,如云似雷,人心齐愤,远近一心。
现在皇上圣明,将相仁爱,制定三条法律,宽缓刑罚,减轻赋税,年成丰收,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上面有惠及百姓的恩泽,下面没有喜好混乱的心思。攸之不识时务,妄图叛逆,率领没有名分的军队,驱赶仇恨的民众,因此朝野认为他易取,有见识的人判断他必将被擒。
那个地方的士民,遭受毒害已久,现在又被逼迫,只能投身战火。交战之时,良莠难分,生死存亡在于一瞬,希望先告知。不要让任何一人迷惘,以免九族遭受祸害。宽恕的法典,如同明亮的太阳。
郢城无法攻下,而平西将军黄回的军队到达西阳,乘坐三层战舰,表演羌胡的技艺,顺流而下。攸之素来失去人心,本来是用威力逼迫,刚从江陵出发,就有叛军,到这时越来越多。攸之日夜骑马巡视各营安抚,但离去的人不止。攸之大怒,召集各军主说:‘我被太后命令,建立义军攻下都城,大事成功,我们都可以戴白纱帽;如果失败,朝廷会诛杀我家百口,与你们无关。现在军中有人叛变,都是你们不以为意。我也不能追究叛变者的责任,从今以后,军中有叛变者,由军主负责。
于是,一人叛变,就派遣十人去追捕,但追捕的人也都不返回。没有人敢揭露真相,都有各自的打算。刘攘兵射书给世隆许诺投降,世隆开门接纳了他。刘攘兵烧毁营地离开,火起才被发现。攸之愤怒,咬牙切齿。收捕刘攘兵的侄子刘天赐、女婿张平虑并将他们斩首。军队大乱。
攸之渡过鲁山岸边,还有数十匹马跟随。他下令军中说:‘荆州城中有很多钱,我们可以一起回去取,作为军资粮草。’郢城没有追兵,而散兵害怕蛮族的抄掠,又重新聚集,约有二万人,跟随攸之,将要到达江陵时,又散开了。世隆于是派遣军副刘僧驎追击。
攸之死后,被追封为侍中。后来升任尚书右仆射,封为贞阳县侯,食邑二千户。出京担任左将军、吴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因母亲去世而守丧。太祖登基后,起用他为使持节、都督南豫司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进爵为公。太祖亲自下诏给司徒褚渊说:‘最近看到世隆憔悴过度,几乎认不出他,不仅让人感到悲伤,实际上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褚渊回答说:‘世隆本性纯厚,哀悼超过了礼制。在陛下危难之时忠诚无比,丧亲守丧,坚持到最后,这是立人的根本,两种道理都达到了极致。增加荣誉和宠爱,足以激励风俗,敦厚风气。’
建元二年,世隆晋升为安南将军。这时敌寇侵犯寿阳,皇上命令世隆说:‘历阳城很大,恐怕不能立刻攻下,应该切断敌军,加强防守。安排百姓,如果不带着家人守城,单身一人也难以信任。’不久又下令说:‘我再次巡视历阳外城,如果有敌军到来,就让百姓守城,所以应该坚决坚守。
垣崇祖打败敌军后,皇上想要合并两个豫州,命令世隆说:‘最近考虑江西萧条,两个豫州的管理都很困难。有人提议省去一个,这样对事情有利。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做法。你认为呢?请详细告诉我。’不久授予世隆后将军、尚书右仆射的职位,他没有接受。
世隆喜欢涉猎,向太祖借阅秘阁藏书,太祖给了他两千卷。
三年,世隆出京担任使持节、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安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江北的百姓害怕敌寇的侵扰,感到不安。皇上命令世隆说:‘最近有北方消息,敌军还在彭城备战,年已将尽,或许不会送死。但是豺狼不能以常理推断,做好防备不可懈怠。郭氏家族已经无关紧要,应该撤除,让他们离开金城三十丈最为适宜。发动百姓修筑,不要有所顾忌。如果能够供应三千人的粮食,已经有了多少米?可以指派使者送回。民间如果有丁多而人口少的家庭,全部让他们守城,这不是怀疑他们。’
皇上又下令说:‘昨晚得到北方使者报告,敌军已经渡过淮河,既然已经决定送死,就应该坚决打击。你好好观察,有紧急情况让各个小戍卫返回驻镇,不可让敌军到来而不察觉。敌军已经渡过淮河,不容许他们轻易退散,一定有地方会送死,肯定会攻打寿阳,我会派遣援军。’又派遣军队支援世隆,并提供了军粮。敌军撤退后,皇上想要在江北实行土地改革,又下令世隆说:‘吕安国最近在西边,在郢、司两境上实行土地改革,对百姓没有惊扰,百姓开始安心。最近又命令垣豫州在州内实行,商得垣崇祖的报告,已经实施,最近没有其他情况,非常符合前代的旧制。你认为兖部中可以实行这件事吗?如果没有干扰,春天就可以动手了。’他就是这样受到皇上的亲近和委托。
世祖登基后,世隆被加封为散骑常侍。世隆擅长占卜,用龟甲卜卦,价格高达一万。永明建号,世隆在州斋的墙壁上题写‘永明十一年’,对典签李当说:‘我看不到那一天。’入京担任侍中、护军将军,升任尚书右仆射,兼任太子右率,雍州大中正,他没有接受,改为授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中正如旧。湘州蛮族动乱,世隆以本官总督讨伐蛮族的军队,仍然担任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常侍职位不变。世隆到任后,用策略平定了蛮族。在州中设立邸店经营生意,被中丞庾杲之弹劾,皇帝下诏不予追究。又入京担任尚书左仆射,兼任卫尉,他没有接受。后来转任尚书令。
世隆年少时就立下功名,晚年专以谈论义理为业。擅长弹琴,世人称他为柳公双璅,是士人中的第一品。他常常自称马槊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在朝廷中不参与世俗事务,只是垂帘鼓琴,风韵清远,深受世人赞誉。因病退位,改任侍中、卫将军,但他不接受,转任左光禄大夫,侍中的职位依旧。
九年,世隆去世,享年五十岁。朝廷下诏赐予他东园秘器、一套朝服、一件衣服、十万钱、三百匹布、三百斤蜡。又下诏说:‘已故侍中、左光禄大夫贞阳公世隆,秉持德行,成就事业,才智兼备,年少时就有清雅的名声,成年后更享有美好的声誉。入朝参与内禁事务,出朝辅助西部边疆,专门驻守郢郊,克服了强大的敌人,超越了前人的功勋,功绩卓著。等到总领方州,民众称颂他的宽厚德行,他尊崇教化,朝廷称赞他为元正。忠诚的谋略,美好的德行,深得朕心,高尚的志向和朴素的品行,高不可攀。本应登上高位,以调和天下,却突然去世,朕深感悲痛。追赠司空,赐予三十名持剑卫士,一部乐队,侍中的职位依旧。谥号忠武。’皇帝又敕令吏部尚书王晏说:‘世隆虽然多年抱病,但志气未衰,希望医药有效,能够痊愈。没想到他突然去世,朕的悲痛难以言表。他昔日驻守郢,忠诚之心,保全了一个地区,功绩显著。后来虽然经历契阔,但朕仍然感到悲伤。你与他同样在朝为官,也应当感到悲痛不已吧!’
世隆懂得数术,在倪塘创建墓地,与宾客一起踩踏,去了十几次,常常坐在同一个地方。去世后,墓地正好取了他的坐处。著有《龟经秘要》二卷流传于世。
长子悦早逝。
张瑰,字祖逸,是吴郡吴人。他的祖父张裕,是宋的金紫光禄大夫。父亲张永,是右光禄大夫。张瑰懂得音律,宋孝武帝问张永太极殿前钟声嘶哑的原因,张永回答说‘钟内有铜渣’。于是敲击钟体寻找铜渣的位置,凿去后,钟声变得清脆。张瑰最初担任江夏王太尉行参军,署理外兵事务,随府转为太傅五官,受到义恭的赏识。后来升迁为太子舍人、中书郎、骠骑从事中郎、司徒右长史。起初,张永在白下抵抗桂阳贼,溃散后,阮佃夫等人想要加罪于他,太祖坚持申明张永的清白,张瑰因此对他感恩戴德。转任通直散骑常侍、骁骑将军。遭遇父亲丧事,回到吴地守丧。
升明元年,刘秉有异心,他的弟弟刘遐担任吴郡,暗中相互影响。因为沈攸之的事情发生,聚集了三千人,准备攻打。太祖秘密派遣殿中将军卞白龙命令张瑰逮捕刘遐。张瑰家中常有父亲时的旧部曲数百人。刘遐召见张瑰,张瑰假装接受命令,与叔父张恕带领十八人进入郡中,与防郡队主强弩将军郭罗云一起进入中斋捉拿刘遐,刘遐翻窗逃跑,张瑰的部曲顾宪子亲手斩杀了他,郡中无人敢动。献上捷报,太祖告诉领军张冲,张冲说:‘张瑰以百口之家为赌注,出手就是大赢家。’于是授予他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为义成县侯,食邑千户。太祖特意用嘉名赐予他。授予他冠军将军、东海东莞二郡太守,但他不接受。建元元年,增加食邑二百户。不久改封为平都。升任侍中,加领步兵校尉。二年,升任都官尚书,领校尉依旧。出京担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三年,乌程令顾昌玄有罪,张瑰因未加纠察而被免官。第二年,担任度支尚书。
世祖即位后,张瑰担任冠军将军、鄱阳王北中郎长史、襄阳相、行雍州府州事,随府转为征虏长史。四年,依旧担任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不久兼任宁蛮校尉。返回朝廷后担任左民尚书,领右军将军,升任冠军将军、大司马长史。十年,转任太常。自陈衰弱多病,愿意闲居养病。第二年,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不久,皇帝想要重新任用张瑰,任命他为后将军、南东海太守,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州事,又行河东王国事。到任后,再次称病,返回担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郁林即位,加封金章紫绶。隆昌元年,赐予亲近二十人。郁林被废,朝臣到宫门参见高宗,张瑰以脚疾为由未能前往。海陵王即位,加封右将军。高宗怀疑外藩起兵,任命张瑰镇守石头,监督军事。张瑰看到朝廷多难,于是常常卧病在床。建武元年,转任给事中、光禄大夫,亲近的人依旧。每月增加二万钱。二年,敌军强大,下诏让张瑰以本官假节监督广陵诸军事、行南兖州事,敌军退去后返回。
张瑰的住宅豪华富裕,家中美女众多,有十几个儿子,他常说‘其中应该有好的’。建武末年,多次请求高宗让他返回吴地,得到允许。他优游自得。有人批评张瑰晚年蓄养美女,张瑰说:‘我年轻时喜欢音律,年老时才明白。平生嗜好,都没有保留,只是未能放下这些罢了。’
高宗病重,怀疑大司马王敬则,因为张瑰素来有干略,任命他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作为防备。等到王敬则叛乱,张瑰派遣三千名将领和士兵在松江迎接抵抗,听到王敬则军队的鼓声,一时四散奔逃,张瑰弃郡逃入民间。事情平定后,张瑰再次回到郡中,被有司弹劾,免官削爵。永元初年,担任光禄大夫。不久加封前将军,金章紫绶。三年,义师南下,东昏侯任命张瑰假节,守卫石头。义师到达新亭,张瑰弃城逃跑回到皇宫。梁朝初期再次担任光禄大夫。天监四年去世。
史臣评论说:文才附众,武略立威,元帅之才,被称为国辅。沈攸之十年治兵,白首举事,荆楚上流,方江东下。这是驱除大难,帝王的大敌。柳世隆地位居中夏,年纪轻,职位低,首先抵抗全师,孤城挑战,临阵授策,未曾亲自出马。强大的敌人被挫败,力量在高城之下屈辱;混乱的战车争先恐后,降兵奔向郢路。陆逊打败刘备,也不过如此。等到世道清平,出京担任地方官,以风雅的素质处理事务,以高雅的德行居处,确实是兴家的盛美。
赞曰:忠武匡赞,实号兼资。庙堂析理,高垒搴旗。游艺善术,安弦拂龟。义成祚土,功立帝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四-注解
河东解人:指柳世隆的籍贯,河东解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
冯翊太守:冯翊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尚书令:古代官职,尚书省的最高长官。
孝武帝:南朝宋的皇帝,名刘骏,是刘裕的孙子。
雍州: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迎主簿:主簿是官名,负责文书处理等事务,迎主簿即担任迎接宾客的主簿。
抚军法曹行参军:抚军是官名,法曹是官署名,行参军是官职,负责军事和法律事务。
虎威将军:古代的武官职称,表示威武。
上庸太守:上庸是古代的一个县名,太守是县的长官。
景和:南朝宋的皇帝刘子业,年号景和。
泰始:南朝宋的年号,指公元465年至471年。
门祸:家族内部发生的灾祸,这里指柳世隆家族因景和之死而免于祸难。
尚书仪曹郎:尚书仪曹是官署名,郎是官职,负责礼仪事务。
太子洗马:太子洗马是官名,负责辅导太子。
宁远将军:宁远是将军名号,表示安抚远方。
巴西梓潼太守:巴西和梓潼都是古代的县名,太守是县的长官。
越骑校尉:越骑是军队名号,校尉是官职,负责军事。
建平王:建平王是封号,指南朝宋的皇子刘义庆。
司马:古代的军事官职,负责军事指挥。
东海太守:东海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太守是郡的长官。
通直散骑常侍:通直是官职,散骑常侍是官名,负责皇帝的顾问。
晋熙王:晋熙王是封号,指南朝宋的皇子刘义宣。
宁朔将军:古代军职,负责宁朔军。
世祖:人名,古代皇帝。
长史:古代的官职,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京邑:古代对国都的称呼。
沈攸之:南朝宋的将领,因谋反被杀。
夏口:古代地名,位于长江中游,是军事要地。
白螺洲:古代地名,位于长江中游,是军事要地。
胡床:古代的一种坐具,类似于现代的折叠椅。
郭邑:郭邑即城郭,指城池。
西塞:古代地名,位于长江中游,是军事要地。
蕃岳:蕃岳即边疆地区。
剑客:古代指以剑术为业的侠客。
行侣:同行的人。
窜叛:逃亡叛乱。
阖宗:全族。
赦令:皇帝发布的赦免令。
幕府:古代将帅的府署,这里指朝廷。
元戎:军队的主帅。
龚行天罚:执行上天的惩罚,指执行正义的惩罚。
使持节:古代官员的职务之一,持有皇帝的节杖,代表皇帝行使权力,具有很高的权力。
督:监督、管理的意思,这里指担任某个地区的军事或行政监督官。
军事:指军队、军事行动。
将军:古代军职,位高权重,负责统领军队。
刺史: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个州的行政和军事。
开国侯:古代贵族封号,指被封为侯爵的人。
散骑常侍:古代官职,皇帝的顾问。
辅国将军:古代官职,负责辅助国家。
骁骑将军:古代军职,负责统领骑兵。
屯骑校尉:古代军职,负责管理屯田和骑兵。
右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右军事务的将军。
骠骑行参军:古代军职,负责骠骑军的参军。
振武将军:古代军职,负责振武军。
游击将军:古代军职,负责游击战。
龙骧将军:古代军职,负责龙骧军。
虎贲中郎将:古代军职,负责虎贲中郎将。
南城令: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个县城的行政。
左军将军:古代军职,负责统领左军。
新亭侯:古代贵族封号,指被封为新亭侯的人。
镇军将军:古代军职,负责镇守军。
征虏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征讨的将军。
宁蛮校尉:古代官职,负责安抚少数民族的将领。
雍州刺史:雍州的行政长官。
襄阳县开国侯:古代贵族封号,指被封为襄阳县侯的人。
持节:古代官员的职务之一,持有皇帝的节杖,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竟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随郡: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义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范阳县侯:古代贵族封号,指被封为范阳县侯的人。
姚道和:人名,古代官员。
攸之:人名,古代官员。
世隆:指柳世隆,南北朝时期南齐的官员,有才学,曾任侍中、光禄大夫等职。
宣令:宣布命令。
鲁山: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太后:古代对皇帝母亲的尊称。
白纱帽:古代官员的服饰,表示高官厚禄。
攸之素失人情:攸之失去民心。
建义下都:举起义旗,攻下都城。
朝野:朝廷和民间。
攸之怒:攸之发怒。
收攘兵兄子天赐、女婿张平虑斩之:逮捕并处决刘攘兵的兄弟天赐和女婿张平虑。
军旅大散:军队大规模溃散。
宣令军中:向军队中宣布命令。
荆州城中大有钱:荆州城中有大量钱财。
世隆题州斋壁:世隆在州斋的墙壁上题字。
典签李当:人名,典签官李当。
中丞庾杲之:人名,中丞庾杲之。
卜:占卜,预测未来。
龟甲:古代占卜用的龟甲。
永明:南朝宋明帝的年号。
侍中: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的助手。
护军将军:古代军职,负责保护皇帝。
尚书右仆射: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副职。
太子右率:古代官职,负责太子的警卫。
雍州大中正:古代官职,负责雍州的司法。
中正如故: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
湘州蛮动:湘州蛮族叛乱。
镇南将军:古代军职,负责镇守南方。
湘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湘州的行政和军事。
邸治生:在州治所进行商业活动。
中丞庾杲之所奏:中丞庾杲之上奏。
功名:指在官场上的成就和名声。
义:指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观念。
弹琴:指演奏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常与文人雅士的修养相联系。
士品:指士人的品德和品级。
马槊:古代兵器,长矛的一种,常用来形容武艺高强。
清谈:指清雅的言谈,多指文人的闲谈。
世务:指世俗的政务。
逊位:指退位让贤。
卫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左光禄大夫:古代官职,是光禄大夫的一种,负责礼仪、宴享等事务。
东园秘器:古代对棺材的别称。
朝服:古代官员的正式服装。
衣一袭:指一套衣服。
钱一十万:指十万钱,古代货币单位。
布三百匹:指三百匹布,古代计量单位。
蜡三百斤:指三百斤蜡,古代计量单位。
故:指已故的。
贞阳公:柳世隆的封号。
经纬:指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
内禁:指宫廷内部。
西牧:指西部边疆的牧民。
郢郊:指郢城郊外,郢城是古代楚国的都城。
巨猾:指强大的敌人。
勋业:指功勋和事业。
方州:指地方州郡。
翼教:指辅助教育。
崇闼:指崇高的教育机构。
元正:指正直的人。
铉味:指高位和荣誉。
燮鸿化:指辅助国家治理。
薨殒:指去世。
司空:古代官职,掌管工程、农业等事务。
班剑:古代皇帝赐予的仪仗之一。
鼓吹:古代军队的乐队。
晓数术:指懂得占卜、算术等技艺。
倪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龟经秘要:柳世隆所著的占卜书籍。
晓音律:懂得音乐和音律。
太极殿:古代宫殿名。
铜滓:指钟内杂质。
行参军:古代官职,是参军的一种,负责执行任务。
署外兵:指担任外兵职务。
太傅五官:古代官职,太傅的属官。
义恭:人名,柳世隆的同事。
太子舍人:古代官职,太子的属官。
中书郎:古代官职,中书省的官员。
骠骑从事中郎:古代官职,骠骑将军的属官。
司徒右长史:古代官职,司徒的属官。
太祖:指南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
桂阳贼:指桂阳地区的叛乱势力。
白下: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阮佃夫:人名,南齐的官员。
领军: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吴郡太守:古代官职,吴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义成县侯:柳瑰的封号。
东海东莞二郡太守:柳瑰曾任的官职。
建元元年:南齐建元元年的年号。
平都:柳瑰改封的地方。
步兵校尉:古代官职,负责步兵的将领。
都官尚书:古代官职,负责都官事务的尚书。
吴兴太守:柳瑰曾任的官职。
乌程令:古代官职,乌程县的地方行政长官。
度支尚书:古代官职,负责财政的尚书。
鄱阳王:南齐的王子。
左民尚书:古代官职,负责户籍、徭役等事务的尚书。
大司马长史:古代官职,大司马的属官。
太常:古代官职,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务的官员。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宴享、礼仪等事务的官员。
后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后军事务的将军。
南东海太守:柳瑰曾任的官职。
南徐州: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河东王国: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金章紫绶:古代官员的服饰标志。
海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高宗:南齐的皇帝萧宝卷。
石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大司马王敬则:南齐的大司马,后来起兵反叛。
松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东昏:南齐的皇帝萧宝卷的年号。
义师:指起义军。
新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梁初:指梁朝初期。
天监四年:梁朝天监四年的年号。
文:指文学、文化。
武:指武功、军事。
元帅:古代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国辅:国家的辅佐者。
荆楚:古代地区名,指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
上流:指上游地区。
中夏:指中原地区。
勍寇:强大的敌人。
高墉:高大的城墙。
乱辙:混乱的道路。
降奔:投降逃跑。
玄德: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风素:风雅的品德。
雅德:高尚的德行。
兴家:振兴家族。
盛美:美好、优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四-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柳世隆和张瑰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士人的风骨与政治智慧。
首句‘世隆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表明柳世隆年轻有为,晚年专注于谈论道义,这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善弹琴,世称柳公双璅,为士品第一’说明柳世隆在音乐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被世人推崇,这反映出古代士人不仅注重品德,也注重才华的全面发展。
‘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描绘了柳世隆在朝为官的高洁品质,他淡泊名利,专注于修身养性,这种品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以疾逊位,改授侍中,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反映了柳世隆的忠诚与智慧,他在病重之际,依然能够审时度势,维护国家利益。
张瑰的部分,‘晓数术,于倪塘创墓,与宾客践履,十往五往,常坐一处’展示了张瑰对天文、地理、数术的精通,以及他超凡脱俗的品味。
‘瑰解褐江夏王太尉行参军,署外兵,随府转为太傅五官,为义恭所遇’说明了张瑰在官场上的晋升之路,以及他在政治上的才干。
‘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瑰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这句话反映了张瑰在关键时刻的果敢与决断,以及他在军中的威望。
‘瑰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有子十余人,常云“其中要应有好者”’这句话描绘了张瑰的生活态度,他享受生活,但也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高宗疾甚,防疑大司马王敬则,以瑰素著干略,授平东将军、吴郡太守,以为之备’说明了张瑰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以及他在关键时刻的应变能力。
‘史臣曰’部分对柳世隆和张瑰的一生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也表达了对他们高尚品质的敬佩。
‘赞曰’部分则进一步赞美了他们的功绩,体现了古代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