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八

作者: 萧子显(507年-572年),南齐的皇帝及文学家,他主编的《南齐书》是对南齐历史的总结,内容细致入微,成为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萧子显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造诣,也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有着显著成就。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齐书》是由萧子显主编的一部关于南齐历史的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南齐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该书尤其注重描述南齐的皇帝和高官的治国理政,以及国家内外的战事和文化交流。《南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南齐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珍贵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八-原文

崔祖思 刘善明 苏侃 垣荣祖

崔祖思,字敬元,清河东武城人,崔琰七世孙也。

祖諲,宋冀州刺史。

父僧护,州秀才。

祖思少有志气,好读书史。

初州避主簿,与刺史刘怀珍于尧庙祀神,庙有苏侯像。

怀珍曰:‘尧圣人,而与杂神为列,欲去之,何如?’

祖思曰:‘苏峻今日可谓四凶之五也。’

怀珍遂令除诸杂神。

太祖在淮阴,祖思闻风自结,为上辅国主簿,甚见亲待,参豫谋议。

除奉朝请,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员外正员郎,冀州中正。

宋朝初议封太祖为梁公,祖思启太祖曰:‘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今宜称齐,实应天命。’从之。

转为相国从事中郎,迁齐国内史。

建元元年,转长兼给事黄门侍郎。

上初即位,祖思启陈政事曰:‘《礼诰》者,人伦之襟冕,帝王之枢柄。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世不习学,民罔志义,悖竞因斯而兴,祸乱是焉而作。故笃俗昌治,莫先道教,不得以夷险革虑,俭泰移业。今无员之官,空受禄力。三载无考绩之效,九年阙登黜之序。国储以之虚匮,民力为之凋散。能否无章,泾渭混流。宜大庙之南,弘修文序;司农以北,广开武校。台府州国,限外之职,问其所乐,依方课习,各尽其能。月供僮干,如先充给。若有废堕,遣还故郡。殊经奇艺,待以不次。士修其业,必有异等,民识其利,能无勉励?’

又曰:‘汉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身衣弋绨,以韦带剑,慎夫人衣不曳地,惜中人十家之产,不为露台。刘备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魏武遣女,皂帐,婢十人;东阿妇以绣衣赐死,王景兴以淅米见诮。宋武节俭过人,张妃房唯碧绡蚊帱,三齐穀席,五盏盘桃花米饭。殷仲文劝令畜伎,答云‘我不解声’。仲文曰‘但畜自解’,又答‘畏解,故不畜’。历观帝王,未尝不以约素兴,侈丽亡也。伏惟陛下,体唐城俭,踵虞为朴,寝殿则素木卑构,膳器则陶瓢充御。琼簪玉箸,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斯实风高上代,民偃下世矣。然教信虽孚,氓染未革,宜加甄明,以速归厚。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又曰:‘宪律之重,由来尚矣。故曹参去齐,唯以狱市为寄,余无所言。路温舒言‘秦有十失,其一尚在,治狱之吏是也’。实宜清置廷尉,茂简三官,寺丞狱主,弥重其选,研习律令,删除繁苛。诏狱及两县,一月三讯,观貌察情,欺枉必达。使明慎用刑,无忝大《易》;宁失不经,靡愧《周书》。汉来治律有家,子孙并世其业,聚徒讲授,至数百人。故张、于二氏,洁誉文、宣之世;陈、郭两族,流称武、明之朝。决狱无冤,庆昌枝裔,槐衮相袭,蝉紫传辉。今廷尉律生,乃令史门户,族非咸、弘,庭缺于训。刑之不措,抑此之由。如详择笃厚之土,使习律令,试简有征,擢为廷尉僚属。苟官世其家而不美其绩,鲜矣;废其职而欲善其事,未之有也。若刘累传守其业,庖人不乏龙肝之馔,断可知矣。’

又曰:‘乐者动天地,感鬼神,正情性,立人伦,其义大矣。按前汉编户千万,太乐伶官方八百二十九人,孔光等奏罢不合经法者四百四十一人,正乐定员,唯置三百八十八人。今户口不能百万,而太乐雅、郑,元徽时校试千有余人,后堂杂伎,不在其数,糜废力役,伤败风俗。今欲拨邪归道,莫若罢杂伎,王庭唯置钟虡、羽戚、登歌而已。如此,则官充给养,国反淳风矣。’

又曰:‘论儒者以德化为本,谈法者以刻削为体。道教治世之粱肉,刑宪乱世之药石。故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是以有耻且格,敬让之枢纽;令行禁止,为国之关楗。然则天下治者,赏罚而已矣。赏不事丰,所病于不均;罚不在重,所困于不当。如令甲勋少,乙功多,赏甲而舍乙,天下必有不劝矣;丙罪重,丁眚轻,罚丁而赦丙,天下必有不悛矣。是赏罚空行,无当乎劝沮。将令见罚者宠习之臣,受赏者仇雠之士,戮一人而万国惧,赏匹夫而四海悦。’

又曰:‘籍税以厚国,国虚民贫;广田以实廪,国富民赡。尧资用天之储,实拯怀山之数;汤凭分地之积,以胜流金之运。近代魏置典农而中都足食,晋开汝、颍而汴河委储。今将扫辟咸、华,题镂龙漠,宜简役敦农,开田广稼。时罢山池之威禁,深抑豪右之兼擅,则兵民优赡,可以出师。’

又曰:‘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故君举必书,尽直笔而不污;上无妄动,知如丝之成纶。今者著作之官,起居而已;述事之徒,褒谀为体。世无董狐,书法必隐;时阙南史,直笔未闻。’

又曰:‘废谏官,则听纳靡依。虽课励朝僚,征访刍舆,莫若推举质直,职思其忧。夫越任于事,在言为难,当官而行,处辞或易。物议既以无言望己,己亦当以吞默惭人。中丞虽谢咸、玄,未有全废劾简;廷尉诚非释之,宁容都无讯牒!故知与其谬人,宁不废职,目前之明效也。汉征贡禹为谏大夫,矢言先策,夏侯胜狂直拘系,出补讽职,伐柯非遐,行之即善。’

又曰:‘天地无心,赋气自均,宁得诞秀往古而独寂寥一代!将在知与不知,用与不用耳。夫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今诚重郭隗而招剧辛,任鲍叔以求夷吾,则天下之士,不待召而自至矣。’

上优诏报答。

寻迁宁朔将军、冠军司马,领齐郡太守、本官如故。

是冬,虏动,迁冠军将军、军主,屯淮上。

二年,进号征虏将军,军主如故。

仍迁假节、督青冀二州刺史,将军如故。

少时,卒。

上叹曰:‘我方欲用祖思,不幸,可惜!’

诏赙钱三万,布五十匹。

祖思宗人文仲,初辟州从事。

泰始初,为薛安都平北主簿,拔难归国。

元徽初,从太祖于新亭拒桂阳贼,著诚效,除游击将军。

沈攸之事起,助豫章王镇东府,历骠骑谘议,出为徐州刺史。

建元初,封建阳县子,三百户。

二年,虏攻钟离,文仲击破之。

又遣军主崔孝伯等过淮攻拔虏茬眉戍,杀戍主龙得侯及伪阳平太守郭杜羝、馆陶令张德、濮阳令王明。

时虏攻杀马头太守刘从,上曰:‘破茬眉,足相补。’

文仲又遣军主陈靖攻虏竹邑戍主白仲都,又遣军主崔延叔攻伪淮阳太守梁恶,并杀之。

三年,淮北义民桓磊磈于抱犊固与虏战,大破之。

文仲驰启,上敕曰:‘北间起义者众,深恐良会不再至,卿善奖沛中人,若能一时攘袂,当遣一佳将直入也。’

文仲在政,为百姓所惮。

除黄门郎,领越骑校尉,改封随县。

尝献太祖缠须绳一枚,上为纳受。

永明元年,为太子左率,累至征虏将军、冠军司马、汝阴太守。

四年,卒。

赠后将军、徐州刺史。

谥襄子。

刘善明,平原人。

镇北将军怀珍族弟也。

父怀民,宋世为齐北海二郡太守。

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

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

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

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

善明应辟。

仍举秀才。

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泰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

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郭内,不能自拔。

伯父弥之诡说文秀求自效,文秀使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援安都。

弥之出门,密谓部曲曰:‘始免祸坑矣。’

行至下邳,起义背文秀。

善明从伯怀恭为北海太守,据郡相应。

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

族兄乘民又聚众渤海以应朝廷。

而弥之寻为薛安都所杀,明帝赠辅国将军、青州刺史。

以乘民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善明为宁朔长史、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

乘民病卒,仍以善明为绥远将军、冀州刺史。

文秀既降,除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

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

还为后军将军、直阁。

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

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

朝廷多哀善明心事。

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幼主新立,群公秉政,善明独结事太祖,委身归诚。

二年,出为辅国将军、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

至镇,表请北伐,朝议不同。

善明从弟僧副,与善明俱知名于州里。

泰始初,虏暴淮北,僧副将部曲二千人东依海岛;太祖在淮阴,壮其所为,召与相见,引为安成王抚军参军。

苍梧肆暴,太祖忧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声论。

使僧副密告善明及东海太守垣崇祖曰:‘多人见劝北固广陵,恐一旦动足,非为长算。今秋风行起,卿若能与垣东海微共动虏,则我诸计可立。’

善明曰:‘宋氏将亡,愚智所辨。故胡虏若动,反为公患。公神武世出,唯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不可远去根本,自贻猖蹶。’

遣部曲健儿数十人随僧副还诣领府,太祖纳之。

苍梧废,征善明为冠军将军、太祖骠骑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沈攸之反,太祖深以为忧。

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控引八州,纵情蓄敛,收众聚骑,营造舟仗,苞藏贼志,于焉十年。性既险躁,才非持重,而起逆累旬,迟回不进,岂应有所待也?一则暗于兵机,二则人情离怨,三则有掣肘之患,四则天夺其魄。本虑其剽勇,长于一战,疑其轻速,掩袭未备。今六师齐备,诸侯同举。昔谢晦失理,不斗自溃;卢龙乖道,虽众何施。且袁粲、刘秉,贼之根本,根本既灭,枝叶岂久?此是已笼之鸟耳。’

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攸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

仍迁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黄门郎,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

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拜。

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讵得便学松、乔邪?’

善明曰:‘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太祖践阼,以善明勋诚,欲与善明禄,召谓之曰:‘淮南近畿,国之形势,自非亲贤,不使居之。卿为我卧治也!’

代高宗为征虏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遣使拜授,封新涂伯,邑五百户。

善明至郡,上表陈事曰:“周以三圣相资,再驾乃就;汉值海内无主,累败方登;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景祚攸集,如此之难者也。

陛下凝辉自天,照湛神极,睿周万品,道洽无垠。

故能高啸闲轩,鲸鲵自翦,垂拱云帟,九服载晏,靡一战之劳,无半辰之棘,苞池江海,笼苑嵩岱,神祇乐推,普天归奉,二三年间,允膺宝命,胄临皇历,正位宸居。

开辟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

夫常胜者无忧,恒成者好怠。

故虽休勿休,姬旦作《诰》;安不忘危,尼父垂范。

今皇运草创,万化始基,乘宋季叶,政多浇苛,亿北倒悬,仰齐苏振。

臣早蒙殊养,志输肝血,徒有其诚,曾阙埃露。

夙宵惭战,如坠渊谷,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皞。

所陈事凡十一条:其一以为“天地开创,人神庆仰,宜存问远方,宣广慈泽”;

其二以为“京师浩大,远近所归,宜遣医药,问其疾苦,年九十以上及六疾不能自存者,随宜量赐”;

其三以为“宋氏赦令,蒙原者寡。愚谓今下赦书,宜令事实相副”;

其四以为“匈奴未灭,刘昶犹存,秋风扬尘,容能送死,境上诸城,宜应严备,特简雄略,以待事机,资实所须,皆宜豫办”;

其五以为“宜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诸苛政细制,以崇简易”;

其六以为“凡诸土木之费,且可权停”;

其七以为“帝子王姬,宜崇俭约”;

其八以为“宜诏百官及府州郡县,各贡谠言,以弘唐虞之美”;

其九以为“忠贞孝悌,宜擢以殊阶,清俭苦节,应授以民政”;

其十以为“革命惟始,天地大庆,宜时择才辨,北使匈奴”;

其十一以为“交州险夐要荒之表,宋末政苛,遂至怨叛。今大化创始,宜怀以恩德,未应远劳将士,摇动边氓,且彼土所出,唯有珠宝,实非圣朝所须之急。讨伐之事,谓宜且停”。

又撰《贤圣杂语》奏之,托以讽谏。

上答曰:“省所献《杂语》,并列圣之明规,众智之深轨。

卿能宪章先范,纂镂情识,忠款既昭,渊诚肃著,当以周旋,无忘听览也”。

又谏起宣阳门;表陈宜明守宰赏罚;立学校,制齐礼;广开宾馆,以接荒民。

上又答曰:“具卿忠谠之怀。

夫赏罚以惩守宰,饰馆以待遐荒,皆古之善政,吾所宜勉。

更撰新礼,或非易制;国学之美,已敕公卿;宣阳门今敕停。

寡德多阙,思复有闻”。

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刬削。

少与崔祖思友善,祖思出为青、冀二州,善明遗书曰:“昔时之游,于今邈矣。

或携手春林,或负杖秋涧,逐清风于林杪,追素月于园垂,如何故人,徂落殆尽。

足下方拥旄北服,吾剖竹南甸,相去千里,间以江山,人生如寄,来会何时!

尝览书史,数千年来,略在眼中矣。

历代参差,万理同异。

夫龙虎风云之契,乱极必夷之几,古今岂殊,此实一揆。

日者沈攸之拥长蛇于外,粲、秉复为异识所推,唯有京镇,创为圣基。

遂乃擢吾为首佐,授吾以大郡,付吾关中,委吾留任。

既不办有抽剑两城之用,横槊搴旗之能,徒以挈瓶小智,名参佐命,常恐朝露一下,深恩不酬。

忧深责重,转不可据,还视生世,倍无次绪。

藿羹布被,犹笃鄙好;恶色憎声,暮龄尤甚。

出蕃不与台辅别,入国不与公卿游,孤立天地之间,无猜无托,唯知奉主以忠,事亲以孝,临民以洁,居家以俭。

足下今鸣笳旧乡,衣绣故国,宋季荼毒之悲已蒙苏泰,河朔倒悬之苦方须救拔。

遣游辩之士,为乡导之使,轻装启行,经营旧壤,令泗上归业,稷下还风,君欲谁让邪?

聊送诸心,敬申贫赠。”

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薄殡。

赠钱三万,布五十匹。

又诏曰:“善明忠诚夙亮,干力兼宣,豫经夷险,勤绩昭著。

不幸殒丧,痛悼于怀。

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

子涤嗣。

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太祖闻其清贫,赐涤家葛塘屯谷五百斛。

善明从弟僧副,官至前将军,封丰阳男,三百户。

永明四年,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卒。

苏侃,字休烈,武邑人也。

祖护,本郡太守。

父端,州治中。

侃涉猎书传,出身正员将军,补长城令。

薛安都反,引侃为其府参军,使掌书记。

安都降虏,侃自拔南归。

除积射将军。

遇太祖在淮上,便自委结。

上镇淮阴,以侃详密,取为冠军录事参军。

是时张永、沈攸之败后,新失淮北,始遣上北戍,不满千人。

每岁秋冬间,边淮骚动,恒恐虏至。

上广遣侦候,安集荒余,又营缮城府。

上在兵中久,见疑于时,乃作《塞客吟》以喻志曰:

“宝纬紊宗,神经越序。

“德晦河、晋,力宣江、楚。

“云雷兆壮,天山繇武。

“直发指秦关,凝精越汉渚。

“秋风起,塞草衰,雕鸿思,边马悲。

“平原千里顾,但见转蓬飞。

“星严海净,月澈河明。

“清辉映幕,素液凝庭。

“金笳夜厉,羽轊晨征。

“斡晴潭而怅泗,枻松洲而悼情。

“兰涵风而泻艳,菊笼泉而散英。

“曲绕首燕之叹,吹轸绝越之声。

“欷园琴之孤弄,想庭藿之余馨。

“青关望断,白日西斜。

“恬源靓雾,垄首辉霞。

“戒旋醿,跃还波,情绵绵而方远,思袅袅而遂多。

“粤击秦中之筑,因为塞上之歌。

“歌曰:

“朝发兮江泉,日夕兮陵山。

“惊飙兮瀄汨,淮流兮潺湲。

“胡埃兮云聚,楚旆兮星悬。

“愁墉兮思宇,恻怆兮何言。

“定寰中之逸鉴,审雕陵之迷泉。

“悟樊笼之或累,怅遐心以栖玄。”

侃达上此旨,更自勤励。

委以府事,深见知待。

元徽初,巴西人李承明作乱,太祖议遣侃衔使慰劳,还除羽林监,加建武将军。

桂阳之难,上复以侃为平南录事,领军主,从顿新亭,使分金银赋赐诸将。

事宁,除步兵校尉,出为绥虏将军、山阳太守,清修有治理,百姓怀之。

进号龙骧将军,除前军将军。

沈攸之事起,除侃游击将军,迁太祖骠骑咨议,领录事,除黄门郎,复为太祖太尉咨议。

侃事上既久,备悉起居,乃与丘巨源撰《萧太尉记》,载上征伐之功。

以功封新建县侯,五百户。

齐台建,为黄门郎,领射声校尉,任以心膂。

上即位,侃撰《圣皇瑞命记》一卷奏之。

建元元年,卒,年五十三。

上惜之甚至,追赠辅国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谥质侯。

弟烈,字休文。

初为东莞令,张永镇军中兵,累至山阳太守,宁朔将军,游击将军。

袁粲起事,太祖先遣烈助防城,仍随诸将平石头,封吉阳县男。

建元中,为假节、督巴州军事、巴州刺史、巴东太守,宁朔将军如故。

永明中,至平西司马、陈留太守,卒官。

垣荣祖,字华先,下邳人,五兵尚书崇祖从父兄也。

父谅之,宋北中郎府参军。

荣祖少学骑马及射,或谓之曰:“武事可畏,何不学书?”

荣祖曰:“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食矣。

君辈无自全之伎,何异犬羊乎!”

宋孝建中,州辟主簿,为后军参军。

伯父豫州刺史护之子袭祖为淮阳太守,宋孝武以事徙之岭南,护之不食而死。

帝疾笃,又遣使杀袭祖。

袭祖临死,与荣祖书曰:“弟常劝我危行言逊,今果败矣。”

明帝初即位,四方反,除荣祖冗从仆射,遣还徐州说刺史薛安都曰:“天之所废,谁能兴之。

使君今不同八百诸侯,如民所见,非计中也。”

安都曰:“天命有在,今京都无百里地,莫论攻围取胜,自可拍手笑杀。

且我不欲负孝武。”

荣祖曰:“孝武之行,足致余殃。

今虽天下雷同,正是速死,无能为也。”

安都曰:“不知诸人云何,我不畏此。

大蹄马在近,急便作计。”

荣祖被拘不得还,因收集部曲,为安都将领。

假署冠军将军。

安都引虏入彭城,荣祖携家属南奔朐山,虏遣骑追之不及。

荣祖惧得罪,乃逃遁淮上。

太祖在淮阴,荣祖归附,上保持之。

及明帝崩,太祖书送荣祖诣仆射褚渊,除宁朔将军、东海太守。

渊谓之曰:“萧公称卿干略,故以此郡相处。”

荣祖善弹,弹鸟毛尽而鸟不死。

海鹄群翔,荣祖登城西楼弹之,无不折翅而下。

除晋熙王征虏、安成王车骑中兵,左军将军。

元徽末,太祖欲渡广陵,荣祖谏曰:“领府去台百步,公走,人岂不知?

若单行轻骑,广陵人一旦闭门不相受,公欲何之?

公今动足下床,便恐即有扣台门者,公事去矣。”

及苍梧废,除宁朔将军、淮南太守,进辅国将军,除游击将军、太祖骠骑谘议,辅国将军、西中郎司马、汝阴太守,除冠军将军,给事中,骁骑将军。

豫佐命勋,封将乐县子,三百户,以其祖旧封封之。

出为持节、督青冀二州刺史,冠军如故。

迁黄门郎。

永明二年,为冠军将军、寻阳相、南新蔡太守。

作大形棺材盛仗,使乡人田天生、王道期载渡江北。

监奴有罪,告之,有司奏免官削爵付东冶,案验无实见原。

为安陆王平西谘议,带江陵令,仍迁司马、河东内史。

迁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冠军将军、兖州刺史,领东平太守、兖州大中正。

巴东王子响事,方镇皆启称子响为逆,荣祖曰:“此非所宜言。

政应云刘寅等孤负恩奖,逼迫巴东,使至于此。”

时诸启皆不得通,事平后,上乃省视,以荣祖为知言。

九年,卒,年五十七。

从父闳,宋孝建初,为威远将军、汝南新蔡太守,据梁山拒丞相义宣贼,以功封西都县子。

累迁龙骧将军、司州刺史。

义嘉事起,明帝使闳出守盱眙,领兵北讨薛道标破之。

封乐乡县男,三百户。

升明初,为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与豫章王对直殿省,迁右卫将军。

太祖即位,以心诚封爵如旧,加给事中,领骁骑将军。

累迁金紫光禄大夫。

年七十六,永明五年,卒,谥定。

荣祖从弟历生,亦为骁骑将军。

宋泰始初,薛安都反,以女婿裴祖隆为下邳太守,历生时请假还北,谋杀祖隆,举城应朝廷。

事发奔走。

历官太子右率。

性苛暴,好行鞭捶。

与始安王遥光同反,伏诛。

史臣曰:太祖作牧淮、兖,始基霸业,恩成北被,感动三齐。

青、冀豪右,崔、刘望族,先睹人雄,希风结义。

夫谏江都之略,似任光之言,虽议不独兴,理成合契,盖帷幕之臣也。

赞曰:淮镇北州,获在崔、刘。

献书上议,帝念忠谋。

侃奉潜跃,皇瑞是鸠。

垣方带砺,削免虚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八-译文

崔祖思,字敬元,是清河东武城人,崔琰的第七世孙。他的祖父崔諲曾任宋冀州刺史。父亲崔僧护是州里的秀才。崔祖思年轻时就很有志气,喜欢读书史。最初在州里担任主簿时,与刺史刘怀珍一起在尧庙祭祀神灵,庙里有苏侯的像。刘怀珍说:‘尧是圣人,却和杂神并列,我想去掉它,怎么样?’崔祖思说:‘苏峻现在可以说是四凶之五。’刘怀珍于是下令除去所有杂神。

太祖在淮阴时,崔祖思听到风声后主动结交,成为太祖的辅国主簿,很受亲近和优待,参与谋划。后来被任命为奉朝请,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员外正员郎,冀州中正。宋朝初年商议封太祖为梁公,崔祖思向太祖启奏说:‘谶书说“金刀利刃齐刈之”。现在应该称齐,实际上符合天命。”太祖同意了他的建议。后来转任相国从事中郎,升任齐国内史。建元元年,转任长兼给事黄门侍郎。

太祖刚即位时,崔祖思启奏陈述政事说:‘《礼诰》是伦理的冠冕,帝王的枢纽。自古以来,开创事业必须以教育为先。如果不学习,民众就会失去志向和道义,悖乱和竞争因此兴起,祸乱也因此产生。因此,要使风俗敦厚,治理昌盛,没有比道教更重要的了,不能因为环境的好坏改变思想,也不能因为俭朴或奢华改变职业。现在没有名额的官员,白白领取俸禄。三年没有考核的成效,九年没有升迁或降职的顺序。国库因此空虚,民力因此凋敝。能否不分,好坏混淆。应该在太庙的南边,大力修建文化学校;在司农的北边,广泛开设军事学校。台府州国,限制额外职位,询问他们的兴趣,根据地方特色学习,各尽其能。每月提供仆役,像以前一样供应。如果有荒废的,就遣返回原籍。对特殊经学和技艺,要以不拘一格的态度对待。士人修习他们的学业,必然会有非凡的成就,民众认识到其中的利益,怎能不勉励自己?’

又说:‘汉代的集会上,人们用麻袋做殿帷,身穿粗布衣服,用皮带佩剑,慎夫人衣服不拖地,珍惜中等人家的财产,不为露台。刘备用帐钩铸钱来充实国库。魏武帝曹操送女儿,只用了黑布帐子和十个婢女;东阿妇女因为绣衣被赐死,王景兴因为煮米被嘲笑。宋武帝节俭超过常人,张妃的房间里只有碧色的纱帐,三齐的谷席,五碗盘的桃花米饭。殷仲文劝她养伎乐,她回答说“我不懂音乐”。殷仲文说“只要养自己能理解的”,她又回答说“害怕解闷,所以不养”。观察历代帝王,没有一个不是因为节俭而兴盛,奢侈而衰败的。陛下,您应该效仿唐城节俭,继承虞帝的朴实,寝宫用素木简陋的构架,餐具用陶制的瓢来盛放。珠宝玉器,碎成尘埃,珍贵的皮毛和绣服,烧成灰烬。这实际上是风高上代,民风淳朴的表现。然而,虽然教化已经深入人心,但民风尚未改变,应该加以甄别,以便迅速回归淳朴。详细考察朝中官员,有乘坐柴车住在草屋的,有住豪宅驾华车的,有追求声色犬马,长期远离清静的,有沉溺于音乐和酒,守着官职不升迁的。如果物品都认识其道义,既感到恐惧又受到鼓励,那么风俗就会改变,不需要等到最后。’

又说:‘法律的重要,由来已久。因此,曹参离开齐国,只把监狱和市场作为寄托,其他什么也不说。路温舒说“秦有十失,其中之一尚存,那就是治狱的官吏”。实际上应该清正地设立廷尉,精选三官,寺丞和狱主,更加重视选拔,研究律令,删除繁琐。对诏狱和两县的案件,一个月审讯三次,观察外表和情感,欺诈和冤枉一定会被发现。使明智谨慎地使用刑罚,不要有损于《易经》的大义;宁愿失去不常之例,也不要有愧于《周书》。自汉以来,治律有世家,子孙世世代代继承这一事业,聚集门徒讲授,多达数百人。因此,张、于两氏在文、宣时期有洁誉;陈、郭两族在武、明时期有流誉。断案没有冤案,庆昌的后代,槐树和衮衣相继承,蝉翼和紫气相传递。现在廷尉律生,竟然是令史的门户,家族并非咸、弘,法庭缺少训诲。刑罚不执行,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仔细挑选忠诚厚道的人,让他们学习律令,经过考验,提拔为廷尉的属官。如果官员世袭而不注重业绩,那就很少了;废弃职位而想做好事情,从未有过。如果刘累传守他的事业,庖人就不会缺少龙肝这样的食物,这是可以预见的。’

又说:‘音乐能感动天地,感召鬼神,端正情感,确立人伦,其意义非常重大。按照前汉的户籍,有千万户,太乐伶人方八百二十九人,孔光等人上奏罢免了不合经法的四百四十一人,正乐定员,只留下三百八十八人。现在户口不到百万,而太乐雅、郑,元徽时期考试的人数超过一千,后堂杂伎不在其中,浪费人力物力,败坏风俗。现在想要使邪归正,最好的办法就是罢免杂伎,王庭只设钟鼓、羽管、登歌就可以了。这样,官员充足,国家风气反而淳朴了。’

又说:‘儒者认为德化是根本,法家认为刻削是本质。道教是治世的粱肉,刑律是乱世的药石。因此,以教化比作雨露,名法比作风霜。因此,有耻且敬让,是敬让的枢纽;命令执行,禁止,是国家的大纲。那么,天下治理,不过是赏罚而已。赏赐不在于丰富,而在于公平;惩罚不在于严厉,而在于恰当。如果甲的功勋少,乙的功勋多,赏赐甲而舍弃乙,天下人必然不会有积极性;丙的罪行重,丁的过错轻,惩罚丁而赦免丙,天下人必然不会有悔改之心。这样赏罚就失去了作用,不能起到鼓励或阻止的作用。要让受罚的人宠信的臣子,受赏的人是仇敌,杀一个人而让万国都害怕,赏赐一个普通人而让四海都高兴。’

又说:‘税收用来充实国家,国家空虚民众贫穷;扩大田地来充实仓库,国家富裕民众富足。尧利用上天的储备,实际上拯救了怀山之民;汤凭借分地的积累,以战胜流金之运。近代魏国设置典农,中都粮食充足,晋朝开辟汝、颍,汴河的粮食储备丰富。现在将要开垦咸、华,题刻龙漠,应该简省劳役,重视农业,开垦田地,广泛种植。时常废除山池的禁令,严厉抑制豪强的兼并,那么士兵和民众都能得到优待,可以出征。’

又说:‘古代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因此,君王的举动必定被记录,尽是直笔而不污。上面没有无谓的举动,知道就像丝线变成丝带一样。现在,著作官只是记录起居,叙述事情的人以赞誉和谄媚为体。世上没有董狐,书法必然隐晦;时代缺少南史,直笔未曾听闻。’

又说:‘废除谏官,那么听纳就没有了依据。虽然考核激励朝中官员,征询民众的意见,不如推荐正直的人,职务要考虑他们的忧虑。越任于事,在言辞上最难,当官行事,处辞或许容易。舆论既以无言期待自己,自己也应该以沉默感到羞愧。中丞虽然辞去了咸、玄的职务,但未曾完全废除弹劾简报;廷尉虽然不是释之,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审讯的文书!因此知道,与其误人,不如不废职责,这是眼前的明显效果。汉朝征召贡禹为谏大夫,他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夏侯胜狂直被拘禁,出宫后补任讽职,伐柯非远,行之即善。’

又说:‘天地没有心思,自然地分配气息,怎么能够只让古代诞生杰出的人物而让一代人孤独寂寞呢!关键在于是否了解和是否使用,或者是使用而不信任。’这四者,是古今共有的通病。现在如果真的重视郭隗并招揽剧辛,任用鲍叔来寻求管夷吾,那么天下的士人,不用召唤就会自己到来。”皇帝以优厚的诏书回报。

不久,他被提升为宁朔将军、冠军司马,兼任齐郡太守,原有的官职不变。那一年冬天,敌军活动,他被提升为冠军将军、军主,驻扎在淮水边。第二年,他被晋升为征虏将军,军主职位不变。接着他被任命为假节、督青冀二州刺史,将军职位不变。不久,他去世了。皇帝叹息说:‘我正想任用祖思,不幸的是,太可惜了!’下诏赐予丧葬费三万钱,布匹五十匹。

祖思的宗人祖文仲,最初被征召为州从事。泰始初年,担任薛安都的平北主簿,帮助解决困难并回归国家。元徽初年,随太祖在新亭抵抗桂阳的敌军,表现出忠诚和成效,被任命为游击将军。沈攸之起兵后,帮助豫章王镇守东府,历任骠骑谘议,出京担任徐州刺史。建元初年,被封为建阳县子,拥有三百户。第二年,敌军攻打钟离,祖文仲击退了敌军。他还派遣军主崔孝伯等人越过淮河攻打并攻克了敌军的茬眉戍,杀死了戍主龙得侯以及伪阳平太守郭杜羝、馆陶令张德、濮阳令王明。当时敌军攻打并杀害了马头太守刘从,皇帝说:‘攻克茬眉,足以弥补损失。’祖文仲又派遣军主陈靖攻打敌军的竹邑戍主白仲都,又派遣军主崔延叔攻打伪淮阳太守梁恶,并将他们全部杀死。第三年,淮北的义民桓磊磈在抱犊固与敌军作战,大败敌军。祖文仲急忙上奏,皇帝下令说:‘北方起义的人很多,我深怕好机会不再到来,你好好奖励沛中的人,如果他们能一起行动,我会派遣一位优秀的将领直接进攻。’祖文仲在政务上,受到百姓的敬畏。被任命为黄门郎,兼任越骑校尉,改封为随县。曾献给太祖一根缠须绳,皇帝接受了。永明元年,担任太子左率,累升至征虏将军、冠军司马、汝阴太守。第四年,去世。追赠后将军、徐州刺史,谥号襄子。

刘善明,平原人。是镇北将军刘怀珍的族弟。他的父亲刘怀民,在宋世担任齐北海二郡太守。元嘉末年,青州发生饥荒,人们相互食用。刘善明家中积存有粮食,他自己吃稠粥,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里,许多人因此得以保全,百姓称他的家田为‘续命田’。

他年轻时安静地读书,刺史杜骥闻名而来,他拒绝相见。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他的父亲刘怀民对他说:‘我已经知道你立身行事,还想看到你立官。’刘善明接受了征召。不久,他被举荐为秀才。宋孝武帝看到他的对策坚强正直,非常惊讶。

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他。当时州治在东阳城,刘善明家在城内,无法自行脱离。他的伯父刘弥之假装请求沈文秀为他效力,沈文秀派遣领军张灵庆等五千人援助薛安都。刘弥之出门时,秘密地对部下说:‘现在我们终于免于灾祸了。’走到下邳时,他发动起义背叛了沈文秀。刘善明的伯父刘怀恭担任北海太守,占据郡城响应朝廷。刘善明秘密地联络家族和部下,得到了三千人,夜间斩断城门逃往北海。他的族兄刘乘民又在渤海聚集民众响应朝廷。但刘弥之不久后被薛安都杀害,明帝追赠他为辅国将军、青州刺史。任命刘乘民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刘善明为宁朔长史、北海太守,任命他为尚书金部郎。刘乘民病逝后,刘善明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冀州刺史。沈文秀投降后,刘善明被任命为屯骑校尉,出京担任海陵太守。郡境靠近海边,没有树木,刘善明督促百姓种植榆树和杂果,从而获得了利益。他返回后担任后军将军、直阁。

五年,青州被敌军占领,刘善明的母亲被俘北去,被安置在桑乾。刘善明身着布衣,饮食清淡,哀伤如同守丧。明帝每次见到他,都为他叹息,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他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因为他的母亲在敌军中,他不愿西行,流泪坚决请求,得到了允许。朝廷多同情刘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北使,朝廷讨论让刘善明举荐人才,刘善明举荐了州乡北平的田惠绍出使敌军,赎回了他的母亲。

幼主新立,群臣掌权,刘善明独自结交太祖,全心全意归顺。第二年,他出京担任辅国将军、西海太守、代理青冀二州刺史。到任后,他上表请求北伐,但朝廷的讨论意见不一致。

刘善明的堂弟刘僧副,与刘善明在州里都很有名。泰始初年,敌军在淮北横行,刘僧副带领部下二千人东依海岛;太祖在淮阴,赞赏他的行为,召见他,并引荐他为安成王抚军参军。苍梧肆虐,太祖忧虑恐惧,常令刘僧副微服私访,搜集舆论。他密告刘善明和东海太守垣崇祖说:‘许多人劝你固守广陵,但我担心一旦行动,不是长远的打算。现在秋风起,如果你能与垣东海一起行动,那么我的计划就可以实施。’刘善明说:‘宋氏即将灭亡,这是无论愚笨还是聪明的人都能看出的。所以敌军如果行动,反而会成为您的麻烦。您神武超群,应该保持冷静,等待时机,趁机奋发,功业自然会成就。不可远离根基,自找麻烦。’他派遣了几十名精锐部下随刘僧副返回领府,太祖接纳了他们。苍梧被废黜后,征召刘善明为冠军将军、太祖骠骑谘议、南东海太守、代理南徐州事务。

沈攸之反叛,太祖非常担忧。刘善明献计说:‘沈攸之控制着八州,放纵地搜刮民脂民膏,收聚民众和骑兵,制造船只和武器,隐藏着叛乱的意图,已经这样十年了。他性格既险恶又急躁,才能也不足以稳重,但起兵已经十多天,犹豫不前,难道是在等待什么吗?一是他不懂兵法,二是人心离散,三是受到牵制,四是天意夺走了他的魄力。我原本担心他勇猛,擅长一战,怀疑他轻率,偷袭未备。现在六军齐备,诸侯共同起兵。过去谢晦失去理据,不战自溃;卢龙背离正道,即使人多又有什么用呢?而且袁粲、刘秉是叛军的根基,根基一旦被摧毁,枝叶还能长久吗?这些都是已经被困住的鸟。’事情平定后,太祖召回刘善明回京,对他说:‘你对抗沈攸之的策略,即使张良、陈平也不过如此。’随后他被提升为散骑常侍,兼任长水校尉,黄门郎,兼任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

齐台建立后,刘善明被任命为右卫将军,他以病为由拒绝接受。司空褚渊对刘善明说:‘高尚的事情,是你一直以来的愿望。现在朝廷正要重用你,怎么能轻易效仿松、乔呢?’刘善明说:‘我本来就没有做官的愿望,既然遇到了知己,所以全力以赴,愿意实现自己的志向。现在天地已经澄清,朝廷人才济济,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不敢再贪图富贵了。’太祖登基后,因为刘善明的功勋和忠诚,想要给他俸禄,召唤他说:‘淮南靠近国都,是国家的重要地区,不是亲近的贤人,不会让他居住。你为我守护这个地方吧!’他代替高宗担任征虏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派遣使者拜授,封为新涂伯,食邑五百户。

善明到达郡中,上奏陈述事情说:‘周朝因为有三位圣明君主相互支持,经历了两次失败后才成功;汉朝遇到天下无主,经过多次失败才得以复兴;魏国辅佐君主行使命令,实际上超过了二十年的时间;晋朝废立君主掌握大权,历经四代。现在的皇帝,您的光辉如同从天而降,照耀着最深奥的神明,智慧周遍万物,道德深厚无边。因此您能够高居闲逸之地,鲸鲵自相残杀,垂衣拱手,天下安定,没有经过一场战争,没有半天的劳苦,拥有池塘江海,笼养着嵩山泰山,神明乐于推举,天下归心,两三年间,确实继承了天命,成为皇位的主人。自开天辟地以来,没有比这更盛大的景象了。常胜者无忧,恒成者好怠。所以即使休息也不停止,周公旦写下《诰》;安定不忘危险,孔子留下榜样。现在皇运刚刚开始,万物开始新生,宋朝末年政治混乱,政令繁多,百姓生活困苦,需要得到救济。我从小就受到特别的培养,愿意将我的志向和热血奉献出来,虽然只有诚意,但从未缺少过努力。日夜感到惭愧,如同掉入深渊,不知道有什么忌讳,恭敬地陈述我的愚见,像盲人一样说些不成熟的话,等待着您的斧正。”他所陈述的事情共有十一条:第一条认为‘天地开辟,人神都感到高兴,应该存问远方,宣扬广泛的仁慈和恩泽’;第二条认为‘京城广大,是远近人民向往的地方,应该派遣医药人员,询问他们的疾苦,对于九十岁以上以及有六种疾病不能自养的人,应该适量赐予他们’;第三条认为‘宋朝的赦令,得到宽恕的人很少。我认为现在应该发布的赦令,应该让事实与之相符’;第四条认为‘匈奴尚未被消灭,刘昶仍然存在,秋风扬起尘土,他们可能还会发动攻击,边境上的各个城池,应该做好严密的防备,特别选拔有雄才大略的人,等待时机,准备所需的物资’;第五条认为‘应该废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所有的苛政和细小的制度,以崇尚简易’;第六条认为‘所有土木工程的开销,都可以暂时停止’;第七条认为‘帝王的子女,应该崇尚节俭’;第八条认为‘应该下诏给百官以及府州郡县,各自贡献正直的言论,以弘扬唐虞时代的美好’;第九条认为‘忠诚孝顺的人,应该提升他们的地位,清正节俭的人,应该授予他们民政的职务’;第十条认为‘革命刚刚开始,天地都为之庆祝,应该适时选拔有才能的人,派往北方出使匈奴’;第十一条认为‘交州地处偏远,宋末政治严苛,导致人们怨恨叛变。现在新的时代开始,应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不应该远征将士,扰动边民,而且那里出产的东西,只有珠宝,并不是圣朝急需的。对于讨伐的事情,我认为应该暂时停止’。

他又撰写了《贤圣杂语》进献,用此来劝谏。皇帝回答说:‘看了你献上的《杂语》,并列出了圣明的规则,众智的深奥。你能够遵循先人的典范,编纂情识,忠诚已经显现,深诚已经显著,应当周旋其中,不要忘记审阅’。他又劝谏皇帝修建宣阳门;上奏陈述应该明确守宰的赏罚;建立学校,制定礼仪;广开宾馆,以接待边远地区的百姓。皇帝又回答说:‘我完全理解你的忠诚和直率。赏罚以惩罚守宰,装饰宾馆以接待远方来客,都是古代的良政,我应该努力去做。再写新的礼仪,可能不容易制定;国学的美好,我已经命令公卿去实施;宣阳门现在命令停止。我德行不足,有很多缺点,希望还能听到更多的意见’。

善明身高七尺九寸,性格质朴,不喜欢声色犬马,所居住的茅屋只有斧木而已,床榻几案,都没有加以雕刻。年轻时与崔祖思友好,祖思出使青州、冀州,善明写信给他:‘过去我们游玩的日子,现在已经非常遥远了。有时手牵手在春林中漫步,有时背着竹杖在秋涧中行走,在林梢追逐清风,在园中追逐素月,如何,老朋友,我们的人数已经所剩无几。你现在掌握着北方的兵权,而我则在南方管理边疆,相隔千里,被江河所阻隔,人生如寄,何时才能再次相聚!我曾经阅读过书史,数千年来,大致都在我的眼中。历代都有起伏,万物都有相同和不同之处。龙虎风云的契合,混乱到极点必然平息的道理,古今难道有区别吗?这实际上是相同的。最近沈攸之在境外拥兵自重,萧粲、萧秉又被异己所推举,只有京城,是圣基的创立之地。于是你提拔我为首要助手,授予我大郡,将关中交给我,让我留任。既然没有准备抽剑两城的能力,横槊夺旗的才能,只是因为我有一些小聪明,名字被列入辅佐的名单,常常担心一旦朝露落下,深恩就无法回报。忧虑深远,责任重大,形势变得不可依赖,回望一生,更加没有次序。即使只有野菜和粗布,我也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爱好;厌恶声色,晚年尤其如此。出使边疆时不与朝廷官员分离,回国时不与公卿交往,独立于天地之间,没有猜疑,没有依靠,只知道以忠诚侍奉君主,以孝顺侍奉父母,以廉洁治理百姓,以节俭居家。你现在回到故乡,身着华丽的衣服,宋朝末年的苦难已经得到安慰,河朔的困苦正需要救助。派遣有辩才的人,作为乡导使者,轻装启程,经营旧地,让泗上的人们回归故业,稷下的人们回归风土,你想要让谁让步呢?我只是随便表达一下心意,恭敬地献上贫薄的礼物。’

建元二年去世,享年四十九岁,遗命要求薄葬。赠予钱三万,布五十匹。又下诏说:‘善明忠诚正直,才干和声望兼备,经历了艰难险阻,勤劳的功绩显著。不幸去世,我心中非常悲痛。赠予左将军、豫州刺史,谥号烈伯。’他的儿子善涤继承了他的爵位。善明家中没有留下遗产,只有书籍八千卷。太祖听说他清贫,赐予善涤家五百斛葛塘屯谷。

善明的堂弟僧副,官至前将军,封为丰阳男,食邑三百户。永明四年,担任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去世。

苏侃,字休烈,是武邑人。他的祖父苏护,是本郡的太守。父亲苏端,是州治中的官员。苏侃广泛涉猎书籍,出身于正员将军,被任命为长城令。薛安都叛变时,苏侃被任命为他的府参军,负责掌管书记。薛安都投降后,苏侃自己逃回南方。后来被任命为积射将军。在淮上遇到太祖,便自告奋勇地与他结交。太祖镇守淮阴时,因为苏侃细致周到,被任命为冠军录事参军。当时张永、沈攸之战败后,新失淮北,开始派遣太祖北上戍守,但兵力不足千人。每年秋冬之际,淮边骚动,常常担心敌人来袭。太祖广泛派遣侦察兵,安抚荒地剩余的百姓,并修缮城府。太祖在军队中久经沙场,被时人怀疑,于是作《塞客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说:“宝纬紊乱了宗族,神经越过了秩序。德行在河、晋被埋没,力量在江、楚被宣扬。云雷预示着壮丽,天山依靠武力。直指秦关,凝聚精神越过汉水。秋风起,边塞的草枯萎,大雁思念,边马悲哀。千里平原望过去,只见蓬草随风飞舞。星光照亮海面,月光清澈河流。清辉映照帐篷,清露凝结庭院。夜晚金笳声凄厉,清晨羽轾声响起。望着晴朗的潭水而惆怅,乘着松洲而怀念。兰花含风而洒落艳丽,菊花笼着泉水而散播芬芳。曲调绕着燕子的叹息,吹奏着绝妙的越声。弹奏园中孤琴,怀念庭院中残余的香气。青关望尽,白日西斜。恬静的源头蒙上雾气,田头闪耀着霞光。戒备着旋转的酒杯,跳跃着回归波涛,情感绵绵而远去,思绪袅袅而增多。于是击打秦中的筑,成为塞上的歌。歌曰:清晨从江泉出发,黄昏时登上陵山。惊风呼啸,淮水潺潺。胡地的尘埃云聚,楚地的旗帜星悬。忧愁的城墙,思绪无限,悲伤得无法言表。确定天下的明镜,审视雕陵的迷泉。领悟樊笼的束缚,怅然若失地寻求超脱。”苏侃向太祖传达了这个意思,更加勤奋努力。太祖将府中的事务委托给他,深得他的信任和重视。

元徽初年,巴西人李承明起兵作乱,太祖商议派遣苏侃出使慰劳,回来后任命他为羽林监,加封建武将军。在桂阳之难中,太祖再次任命苏侃为平南录事,领军主,跟随太祖驻扎在新亭,派他去分配金银赏赐给各位将领。事情平定后,被任命为步兵校尉,外出担任绥虏将军、山阳太守,以清廉修养和治理有方,受到百姓的爱戴。晋升为龙骧将军,任命为前军将军。沈攸之起事后,任命苏侃为游击将军,晋升为太祖骠骑咨议,兼任录事,任命为黄门郎,再次成为太祖太尉咨议。

苏侃事奉太祖已久,对太祖的起居饮食都了如指掌,于是与丘巨源共同撰写了《萧太尉记》,记载太祖征伐的功绩。因功被封为新建县侯,食邑五百户。齐台建立后,苏侃担任黄门郎,兼任射声校尉,被委以重任。太祖登基后,苏侃撰写了《圣皇瑞命记》一卷上奏。建元元年,去世,享年五十三岁。太祖非常惋惜,追赠他为辅国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谥号质侯。

苏侃的弟弟苏烈,字休文。最初担任东莞令,张永镇军中兵,后来晋升为山阳太守,宁朔将军,游击将军。袁粲起事时,太祖首先派遣苏烈协助防守城池,随后跟随其他将领平定石头城,被封为吉阳县男。建元年间,担任假节、督巴州军事、巴州刺史、巴东太守,宁朔将军职位不变。永明年间,晋升为平西司马、陈留太守,在任上去世。

垣荣祖,字华先,是下邳人,是五兵尚书垣崇祖的从父兄。父亲垣谅之,是宋北中郎府参军。垣荣祖年轻时就学习骑马和射箭,有人对他说:‘武事可怕,为什么不学习书法?’垣荣祖说:‘过去曹操、曹丕骑马横槊,下马谈论,这在天下可以不辜负饮食了。你们这些人没有自保的本领,和犬羊有什么区别!’宋孝建年间,州郡征召他为主簿,担任后军参军。

他的伯父豫州刺史垣护之子垣袭祖担任淮阳太守,宋孝武帝因为某些事情将他迁往岭南,垣护因此绝食而死。皇帝病重时,又派人杀死了垣袭祖。垣袭祖临死前,给垣荣祖写信说:‘弟弟我常常劝你言行谨慎,现在果然失败了。’

明帝刚即位时,四方反叛,垣荣祖被任命为冗从仆射,被派回徐州说服刺史薛安都说:‘天命已经废弃,谁能兴起?你现在如果不效仿八百诸侯,就像民众所看到的,这不是明智的选择。’安都说:‘天命有定,现在京都连百里地都没有,更不用说攻城取胜,我自然可以拍手笑杀。而且我不愿辜负孝武帝。’垣荣祖说:‘孝武帝的行为,足以招致更大的灾祸。现在虽然天下人都说同样的话,这正是加速死亡,无能为力。’安都说:‘不知道其他人怎么说,我不怕这个。大蹄马就在附近,赶快制定计划。’垣荣祖被拘禁无法返回,于是收集部曲,成为安都的将领。被临时任命为冠军将军。安都引诱敌人进入彭城,垣荣祖带着家属南逃到朐山,敌人派骑兵追赶,但没有追上。垣荣祖害怕受到责罚,于是逃到淮上。太祖在淮阴时,垣荣祖归附,太祖收留了他。等到明帝去世,太祖写信将垣荣祖送到仆射褚渊那里,任命他为宁朔将军、东海太守。褚渊对他说:‘萧公称赞你的才干和谋略,所以把这个郡交给你。’

垣荣祖擅长弹琴,弹到鸟毛都掉了,但鸟却没有死。海鹄群飞,垣荣祖登上城西的楼台弹琴,无一例外地都折翅落地。

他被任命为晋熙王征虏、安成王车骑中兵,左军将军。元徽末年,太祖想要渡过广陵,垣荣祖劝阻说:‘领府离台只有百步,您走了,人们怎么会不知道?如果您单独行动,轻骑简从,广陵人一旦闭门不接纳,您想往哪里去?您现在一动脚步,就恐怕马上有人来扣台门,您的事业就完了。’等到苍梧被废黜,他被任命为宁朔将军、淮南太守,晋升为辅国将军,任命为游击将军、太祖骠骑咨议,辅国将军、西中郎司马、汝阴太守,任命为冠军将军,担任给事中,骁骑将军。作为辅佐天命的功臣,被封为将乐县子,食邑三百户,因为他的祖父以前的封号而封给他。外出担任持节、督青冀二州刺史,冠军的职位不变。晋升为黄门郎。

永明二年,担任冠军将军、寻阳相、南新蔡太守。制作了大型的棺材装满武器,让乡人田天生、王道期载着渡过长江北去。监奴有罪,向他们告发,有关官员上奏免去他的官职和爵位,交付东冶审问,结果查无实据,得以恢复官职。担任安陆王平西谘议,兼任江陵令,后来晋升为司马、河东内史。晋升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冠军将军、兖州刺史,兼任东平太守、兖州大中正。

巴东王子响事件发生时,各地方镇都上奏称子响叛逆,垣荣祖说:‘这不应该是说的话。应该说是刘寅等人辜负了恩赏,逼迫巴东,使他到了这个地步。’当时各处的奏报都无法送达,事情平定后,太祖才亲自查看,认为垣荣祖的话是明智的。九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从父闳,在宋孝建初年,担任威远将军、汝南新蔡太守,据守梁山抵抗丞相义宣的叛贼,因功被封为西都县子。后来多次升迁,成为龙骧将军、司州刺史。义嘉事件发生后,明帝派闳出守盱眙,领兵北伐,击败了薛道标。被封为乐乡县男,拥有三百户。升明初年,担任散骑常侍,兼任长水校尉,与豫章王一起值班在殿省,后来升任右卫将军。太祖即位后,因为闳的忠诚,封爵位保持不变,并加封给事中,兼任骁骑将军。多次升迁后,成为金紫光禄大夫。七十六岁时,在永明五年去世,被追谥为定。

荣祖的堂弟历生,也担任过骁骑将军。宋泰始初年,薛安都反叛,历生的女婿裴祖隆被任命为下邳太守,历生当时请假回北方,企图谋杀裴祖隆,并率领全城响应朝廷。事情败露后,历生逃亡。历任太子右率。性格严厉暴虐,喜欢使用鞭子杖打人。与始安王遥光一同反叛,被处死。

史臣评论说:太祖在淮、兖地区担任地方官,开始建立霸业,恩泽北传,感动了三齐地区。青、冀地区的豪族,崔、刘两大望族,都先看到了太祖的雄才大略,希望追随他结为兄弟。至于谏诤江都的策略,就像任光的话一样,虽然议论并非只他一人提出,但道理上是符合的,他是幕后的谋士。

赞颂说:淮镇位于北方州,崔、刘家族得以保全。献上奏章,皇帝记念他的忠诚。侃然奉命,皇上的祥瑞随之而来。垣方带砺,削除虚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八-注解

崔祖思:崔祖思,字敬元,是清朝时期的人物,出自东武城,是崔琰的第七世孙。

刘怀珍:刘怀珍,崔祖思的朋友,担任过刺史。

苏峻:苏峻,古代人物,此处被崔祖思比喻为四凶之一。

太祖:指南朝宋的皇帝刘裕,即宋武帝。

谶书:古代预言性质的书籍,常用来预测未来。

梁公:古代的一种爵位。

《礼诰》:古代礼制和教化的经典。

道教: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思想。

《易》:指《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

《周书》:指《周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礼制书籍。

廷尉:古代官职,掌管司法。

太乐:古代宫廷音乐机构。

编户:古代对户籍的管理。

太乐伶人:宫廷中的音乐舞蹈艺人。

孔光:古代人物,此处可能指代孔子的后人。

经法:古代的法律。

名法:古代的名分和法度。

董狐:古代史官,以直言著称。

南史:古代的一部史书。

谏官: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谏。

贡禹:古代人物,曾任谏大夫。

夏侯胜:古代人物,因直言进谏而被拘禁。

讽职:古代官职,负责讽谏皇帝。

伐柯:古代成语,比喻寻求贤才。

释之:古代人物,曾任廷尉,以公正著称。

天地无心:指天地没有主观意愿,按照自然规律运行。

赋气自均:指天地赋予万物生气,自然均匀分布。

诞秀往古:指古代有才华的人。

寂寥一代:指一代人中缺乏杰出人才。

知与不知:指了解与不了解。

用与不用:指使用与不使用。

贤:指有才能的人。

郭隗:古代著名政治家,以智谋著称。

剧辛:古代著名政治家,与郭隗齐名。

鲍叔:古代著名政治家,曾推荐管仲。

夷吾:管仲的字,古代著名政治家。

优诏报答:指皇帝以优待的诏书来回报。

宁朔将军:古代官职,宁朔将军负责边疆的防御。

冠军司马: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齐郡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

淮上:淮上,指淮河上游地区。

征虏将军:古代官职,掌管边疆征伐。

假节:古代官职,假节是代表皇帝行使节制的官员。

督青冀二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青州和冀州的监察。

赙钱:古代用于丧葬的财物。

布:古代的一种织物。

郭文仲:古代人物,曾任官职。

薛安都:人名。

桂阳贼:古代叛乱势力。

游击将军:古代官职,游击将军是军队中的高级官员。

豫章王:豫章是地名,王是封号,指某位王子。

骠骑谘议:古代官职,为骠骑将军提供咨询。

徐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徐州的行政。

封建阳县子:古代封爵,封建阳县子。

钟离:古代地名。

茬眉戍:古代地名,指茬眉的戍楼。

淮阳太守:淮阳,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官员。

马头太守:古代官职,负责马头的行政。

刘从:古代人物,曾任官职。

抱犊固:古代地名。

沛中:古代地名,指沛县。

黄门郎:古代官职,黄门郎是宫廷中的侍从官。

越骑校尉:古代官职,负责越骑的校尉。

随县:古代地名。

缠须绳:古代男子用于缠须的绳子。

太子左率:古代官职,负责太子的左翼。

汝阴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汝阴的行政。

平原人:指平原地区的人。

镇北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北方边疆。

怀珍:古代人物,曾任官职。

宋世:指南朝宋时期。

齐北海二郡太守:古代官职,负责齐北海二郡的行政。

元嘉末:南朝宋元嘉年间的末期。

青州饥荒:指青州地区的饥荒。

饘粥:古代的一种食物,用小米或高粱煮成。

续命田:指救人性命的田地。

治中从事:古代官职,负责治理事务。

秀才: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科目。

对策: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答题形式。

薛安都反:指薛安都起兵反叛。

沈文秀:古代人物,曾任官职。

东阳城:古代地名。

领军:古代官职,负责领军作战。

张灵庆:古代人物,曾任官职。

北海太守:古代官职,负责北海的行政。

宁朔长史:古代官职,负责宁朔的长史。

尚书金部郎:古代官职,负责尚书省金部的郎官。

绥远将军:古代官职,负责绥远地区的将军。

海陵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海陵的行政。

榆槚杂果:指榆树、槚树和其他杂果。

后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后军的将军。

直阁:古代官职,负责直阁的官员。

没虏:指被敌人占领。

桑乾:古代地名。

北使:指出使北方。

北平田惠绍:古代人物,曾任官职。

幼主新立:指年幼的君主新即位。

群公秉政:指众多公卿大臣掌握政权。

安成王:古代王爵,指安成王刘义隆。

抚军参军:古代官职,负责抚军的参军。

苍梧:古代地名。

领府:古代官职,负责领府的官员。

沈攸之反:指沈攸之起兵反叛。

散骑常侍:古代官职,皇帝的近臣,负责议论朝政。

长水校尉:古代官职,掌管水军。

太尉右司马:古代官职,负责太尉右司马的官员。

齐台建:齐台,指南齐的朝廷,建指建立。

右卫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司空褚渊:古代人物,曾任官职。

松、乔:指古代隐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高宗:古代皇帝的谥号。

新涂伯:古代封爵,新涂伯。

邑五百户:指封地五百户。

周以三圣相资:周朝依赖三位圣明的君主共同治理国家,指的是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

再驾乃就:再驾,指周成王继位时,周公辅政,驾指周成王,就指继位。

汉值海内无主:汉朝正值天下无主之时,指的是汉朝初年,国家政治不稳定。

累败方登:多次战败之后才得以登基,指汉高祖刘邦经过多次战争才建立了汉朝。

魏挟主行令:魏国依靠君主行使命令,指魏国时期,君主权力集中。

实逾二纪:实际上超过了二十年的时间,纪指古代的年数单位。

晋废立持权:晋朝废立君主,掌握权力,指晋朝时期,政治动荡,权力斗争激烈。

遂历四世:最终历经四代君主,指晋朝从司马炎到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共四代。

景祚攸集:景祚,指帝王的福分,攸集,聚集。

睿周万品:睿智遍及万物,周指遍及,万品指万物。

道洽无垠:道德深厚,无边无际。

高啸闲轩:在高高的楼阁中高声吟咏,闲轩指楼阁。

鲸鲵自翦:比喻自己解决问题,鲸鲵指大鱼,比喻大的问题。

垂拱云帟:垂拱,指帝王无为而治,云帟,指帝王的车盖。

九服载晏:九服,指古代的九等服饰,载晏,指天下太平。

苞池江海:苞池,指湖泊,江海,指大江大海。

笼苑嵩岱:笼苑,指园林,嵩岱,指嵩山和泰山。

神祇乐推:神祇,指神明,乐推,乐于推荐。

普天归奉:普天,指天下,归奉,归顺。

允膺宝命:允膺,指接受,宝命,指天命。

胄临皇历:胄,指后代,皇历,指历法。

正位宸居:正位,指登上皇位,宸居,指皇宫。

开辟以来:从开天辟地以来。

常胜者无忧:常胜的军队没有忧虑。

恒成者好怠:常胜的成就容易让人懈怠。

姬旦作《诰》:姬旦,指周公旦,作《诰》,指周公旦所著的《尚书》中的《诰》篇。

安不忘危: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

尼父垂范:尼父,指孔子,垂范,指树立榜样。

宋季叶:宋季,指宋朝末年,叶,指时期。

浇苛:浇薄,指政治腐败,苛,指严苛。

亿北倒悬:亿北,指北方,倒悬,指困苦不堪。

仰齐苏振:仰望齐国和苏振,齐和苏振指当时有能力的政治家。

殊养:特殊的养育,指特殊的培养。

埃露:尘埃和露水,比喻微小的贡献。

夙宵惭战:从早到晚都感到惭愧和恐惧。

忌讳:忌讳,指避讳,不敢说或做某些事情。

瞽言刍议:瞽,指盲人,刍议,指浅陋的议论。

斧皞:斧头,皞,指砍伐,这里指批评。

赦令:赦免令,指赦免罪犯的命令。

匈奴: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刘昶:指刘昶,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

秋风扬尘:秋风起,扬起尘土,比喻战争。

境上诸城:边境上的城市。

雄略:英勇的策略。

宋氏大明泰始以来:宋氏,指宋朝,大明泰始,指宋朝的一个年号。

苛政细制:严苛的政策和细小的制度。

简易:简单易行。

土木之费:建筑和工程的花费。

帝子王姬:帝王的子女。

崇俭约:提倡节俭。

谠言:正直的言论。

唐虞之美:唐虞,指古代的唐尧和虞舜,美,指美好的德行。

忠贞孝悌:忠诚、正直、孝顺、友爱。

殊阶:特殊的等级。

民政:民政,指管理民政的工作。

革命惟始:革命刚开始。

要荒之表:偏远的地方。

怀以恩德:用恩德来安抚。

薄殡:简单的殡葬。

葛塘屯谷:葛塘,地名,屯谷,积存的谷物。

僧副:善明的堂弟。

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巴西和梓潼两个郡的太守。

苏侃:苏侃,字休烈,武邑人,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名将。他出身于武将世家,祖父是本郡太守,父亲是州治中。苏侃本人也是一位将军,曾在长城令任上,后来因薛安都反叛而成为其府参军。

武邑:武邑,古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是苏侃的籍贯。

祖护:苏侃的祖父,曾任本郡太守。

父端:苏侃的父亲,曾任州治中。

书传:书籍和传记,泛指古代的文献。

正员将军:古代官职,正员将军是武官的一种,地位较高。

长城令:古代官职,长城令负责管理长城的守卫。

府参军:古代官职,府参军是地方官府的属官。

积射将军:古代官职,积射将军负责积射兵的训练和管理。

冠军录事参军:古代官职,冠军录事参军是军队中的高级官员。

张永、沈攸之:南北朝时期的将领,张永曾败给北魏,沈攸之是南齐的名将。

淮北:淮河以北的地区,当时是北魏的领土。

塞客吟:苏侃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宝纬紊宗:指天象紊乱,宗庙祭祀受到影响。

神经越序:指人的精神状态不稳定,行为越出常规。

德晦河、晋,力宣江、楚:河指黄河,晋指晋朝,江指长江,楚指楚国,这里用来说明苏侃的德行和力量。

天山繇武:天山,指边疆地区,繇武表示武力。

雕鸿:指鸿雁,比喻远方的亲人。

边马:指边塞的战马。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星严海净,月澈河明:形容夜晚的景象,星光明亮,海面平静,河水清澈。

金笳夜厉,羽轊晨征:金笳,古代的一种乐器;羽轊,古代的一种车,这里指军队的行军。

斡晴潭而怅泗,枻松洲而悼情:斡晴潭,指晴朗的潭水;枻松洲,指松树丛生的岛屿,这里都用来比喻思乡之情。

兰涵风而泻艳,菊笼泉而散英:兰、菊都是植物,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曲绕首燕之叹,吹轸绝越之声:曲绕首燕,指燕子绕着房屋飞行的声音;吹轸绝越之声,指越地的音乐,这里都用来比喻离别的哀愁。

欷园琴之孤弄,想庭藿之余馨:欷园琴,指在园中弹琴;庭藿,指庭院中的植物,这里都用来比喻宁静的生活。

青关望断,白日西斜:青关,指山关,这里指边塞;白日西斜,指傍晚时分。

恬源靓雾,垄首辉霞:恬源,指宁静的源头;靓雾,指美丽的雾气;垄首辉霞,指山丘上升起的霞光。

戒旋醿,跃还波,情绵绵而方远,思袅袅而遂多:戒旋醿,指戒备;跃还波,指回归波涛;情绵绵而方远,思袅袅而遂多,表示情感和思念深远。

粤击秦中之筑,因为塞上之歌:粤,指南方;击秦中之筑,指攻打秦国的城池;因为塞上之歌,指在边塞上创作的歌曲。

李承明:南北朝时期巴西人,曾作乱。

羽林监:古代官职,羽林监负责羽林军的训练和管理。

桂阳之难:桂阳,地名,指发生的一次战乱。

步兵校尉:古代官职,步兵校尉负责步兵的训练和管理。

绥虏将军:古代官职,绥虏将军负责安抚边疆的少数民族。

山阳太守:山阳,地名,指山阳郡的太守。

龙骧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太尉咨议:太尉,古代官职,太尉是三公之一,负责军事;咨议,负责咨询和议论。

新建县侯:新建县,地名,新建县侯是封号。

督巴州军事:巴州,地名,督巴州军事是指监督巴州军事的官员。

巴州刺史:巴州,地名,刺史是地方行政官员。

巴东太守:巴东,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官员。

袁粲:南北朝时期的将领,曾起事。

石头:地名,指石头城,是南京的古称。

吉阳县男:吉阳,地名,吉阳县男是封号。

假节、督巴州军事:假节,指代表皇帝行使节制的官员;督巴州军事,指监督巴州军事的官员。

平西司马:平西,指平定西方;司马,古代官职,是军事官员。

陈留太守:陈留,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官员。

垣荣祖:字华先,下邳人,是南北朝时期的将领。

五兵尚书:五兵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兵部的官员。

崇祖:垣荣祖的伯父。

北中郎府参军:北中郎府,古代官职,参军是地方官府的属官。

骑马及射:骑马和射箭,指学习骑射技能。

曹操、曹丕:曹操和曹丕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以武艺高强著称。

主簿:古代官职,主簿是地方官府的属官。

后军参军:后军,古代官职,参军是地方官府的属官。

宋孝武:宋孝武帝,南北朝时期的皇帝。

岭南: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地区。

帝疾笃:帝,指皇帝;疾笃,指病重。

冗从仆射:古代官职,冗从仆射是宫廷中的侍从官。

徐州:徐州,地名,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冠军将军:古代官职,冠军将军是高级武官。

彭城:彭城,地名,是古代的一个城市。

朐山:朐山,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

仆射褚渊:仆射,古代官职,是宫廷中的高级官员;褚渊,人名。

宁朔将军、东海太守:宁朔将军和东海太守都是古代官职。

射声校尉:古代官职,射声校尉负责射箭训练。

晋熙王征虏、安成王车骑中兵:晋熙王和安成王都是南齐的王子;征虏、车骑中兵都是古代官职。

左军将军:古代官职,左军将军是军队中的高级官员。

广陵:广陵,地名,是古代的一个城市。

苍梧废:苍梧,地名,废指被废黜。

淮南太守:淮南,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官员。

辅国将军:古代官职,辅国将军是高级武官。

豫佐命勋:豫佐命勋,指在皇帝即位时立下的功勋。

将乐县子:将乐县子,古代的封号。

青冀二州刺史:青冀二州,地名,刺史是地方行政官员。

兖州刺史:兖州,地名,刺史是地方行政官员。

东平太守:东平,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官员。

兖州大中正:兖州大中正,古代官职,大中正是地方行政官员。

子响:子响,人名,是巴东王的儿子。

刘寅:刘寅,人名,是当时的一位官员。

省视:省视,指审查。

东冶:东冶,地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

安陆王平西谘议:安陆王,南齐的王子;平西谘议,古代官职,谘议是咨询和议论。

司马:古代官职,司马是军事官员。

河东内史:河东,地名,内史是地方行政官员。

缘淮诸军事:缘淮,指淮河沿岸;诸军事,指军事事务。

巴东王子响事:巴东王子响,南齐的王子,因事被指控叛逆。

刘寅等孤负恩奖:刘寅等人,指当时的一些官员;孤负恩奖,指辜负了皇帝的恩宠和奖赏。

父闳:父闳,指的是某人的父亲的名字,这里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父亲。

宋孝建初:宋孝建是南朝宋的年号,宋孝建初即宋孝建年号开始之时。

威远将军:古代官职,掌管边防军事,有威远之名。

汝南新蔡太守:汝南、新蔡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梁山:可能指的是地名,但在此处具体指代不明。

丞相义宣:丞相是官职,义宣可能是人名。

西都县子:西都是地名,县子是封号,表示一定的爵位。

司州刺史:司州是地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义嘉事起:义嘉是年号,事起指的是某事件的发生。

明帝:南朝宋的皇帝。

盱眙:地名。

薛道标:人名。

乐乡县男:乐乡是地名,县男是封号。

升明初:升明年号开始之时。

对直殿省:指在殿省(皇帝的官署)值班。

给事中:古代官职,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骁骑将军:古代官职,掌管骑兵。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光禄大夫的一种,金紫是服饰的标志。

年七十六:指某人的年龄。

永明五年:永明年号第五年。

谥定:谥号,是对已故皇帝或贵族的尊称。

荣祖从弟历生:荣祖和历生是兄弟关系,历生是荣祖的弟弟。

下邳太守:下邳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请假还北:请假回北方。

太子右率:古代官职,太子身边的官职。

鞭捶:鞭打,古代惩罚方式。

始安王遥光:始安是地名,王是封号,遥光是人名。

伏诛:被处死。

牧淮、兖:牧是治理的意思,淮、兖是地名。

霸业:指称霸天下的事业。

三齐:指古代的三个地区,齐、鲁、燕。

豪右:豪族,右指贵族。

崔、刘望族:崔、刘是姓氏,望族是指显赫的家族。

谏江都之略:谏是劝谏的意思,江都是地名,略是策略。

任光之言:任光是人名,言是言论。

帷幕之臣:帷幕指内室,臣指官员,指皇帝身边的官员。

淮镇北州:淮镇指淮河流域的军事要地,北州指北方地区。

崔、刘:姓氏,崔、刘是两个姓氏。

献书上议:献上书表,提出建议。

帝念忠谋:皇帝思考忠臣的建议。

侃奉潜跃:侃是直率的意思,奉是遵循,潜跃是隐忍等待时机。

皇瑞是鸠:皇瑞是吉祥的征兆,鸠是鸟类,这里可能指吉祥的象征。

垣方带砺:垣是城墙,方是方形,带砺是古代量器,这里可能指城防坚固。

削免虚尤:削免是剥夺官职,虚尤是虚假的罪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八-评注

从父闳,宋孝建初,为威远将军、汝南新蔡太守,据梁山拒丞相义宣贼,以功封西都县子。

此句描绘了从父闳在宋孝建初年担任威远将军、汝南新蔡太守的情景,以及他在梁山抵御丞相义宣贼寇的英勇事迹。‘据梁山拒’体现了从父闳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以功封’则是对他功绩的肯定,封为西都县子,是对其地位的提升和荣誉的象征。

累迁龙骧将军、司州刺史。义嘉事起,明帝使闳出守盱眙,领兵北讨薛道标破之。

从父闳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不断上升,从龙骧将军到司州刺史,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义嘉事起’指的是宋明帝时期的一次重要事件,从父闳受命出守盱眙,领兵北讨薛道标,最终取得胜利,这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战略眼光。

封乐乡县男,三百户。升明初,为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与豫章王对直殿省,迁右卫将军。

从父闳的官职继续提升,被封为乐乡县男,显示了他的地位和影响力。‘升明初’指的是宋升明年间,从父闳担任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并与豫章王对直殿省,这些职务表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迁右卫将军则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进一步认可。

太祖即位,以心诚封爵如旧,加给事中,领骁骑将军。

宋太祖即位后,对从父闳的封爵和官职进行了确认和提升,这表明他对从父闳的信任和认可。‘加给事中,领骁骑将军’则是对从父闳军事才能的再次肯定。

累迁金紫光禄大夫。年七十六,永明五年,卒,谥定。

从父闳在晚年继续升迁,直至金紫光禄大夫,这是朝廷对一位老臣的尊重和荣誉。‘年七十六’表明了他长寿的一生,‘谥定’则是对他一生的评价和肯定。

荣祖从弟历生,亦为骁骑将军。

此句介绍了从父闳的从弟荣祖历生,他同样担任骁骑将军,说明这一家族在军事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宋泰始初,薛安都反,以女婿裴祖隆为下邳太守,历生时请假还北,谋杀祖隆,举城应朝廷。

此句讲述了荣祖历生在宋泰始年间,面对薛安都的叛乱,他请假回到北方,谋杀了自己的女婿裴祖隆,并率城响应朝廷,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忠诚和勇气。

事发奔走。历官太子右率。性苛暴,好行鞭捶。

然而,荣祖历生的行为最终被发现,他被迫逃亡。尽管如此,他仍然担任太子右率,这表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性苛暴,好行鞭捶’则揭示了他在性格上的缺陷。

与始安王遥光同反,伏诛。

荣祖历生最终与始安王遥光一同反叛,结果被诛杀,这标志着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

史臣曰:太祖作牧淮、兖,始基霸业,恩成北被,感动三齐。

史臣的评价高度赞扬了宋太祖在淮、兖地区的治理成就,称其奠定了霸业的基础,恩泽遍布北方,感动了三齐地区。‘始基霸业’表明了宋太祖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

青、冀豪右,崔、刘望族,先睹人雄,希风结义。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宋太祖在青、冀地区的威望,崔、刘两大望族都对他表示敬仰,并愿意与他结为同盟,这反映了他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和人望。

夫谏江都之略,似任光之言,虽议不独兴,理成合契,盖帷幕之臣也。

史臣通过引用任光之言,比喻宋太祖的谏言如同任光一样,虽然他的建议并非唯一,但他的理性分析和合理建议得到了认可,这表明宋太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谋略。

赞曰:淮镇北州,获在崔、刘。献书上议,帝念忠谋。

赞语中肯定了淮镇在北州的重要性,以及崔、刘两大望族对此的贡献。‘献书上议’则是对他们忠诚和建议的认可。

侃奉潜跃,皇瑞是鸠。

此句使用了比喻手法,‘侃奉潜跃’比喻崔、刘望族对宋太祖的忠诚和追随,‘皇瑞是鸠’则是对他们忠诚的象征。

垣方带砺,削免虚尤。

此句意味着崔、刘望族在宋太祖的治理下,得到了真正的提升和保障,‘垣方带砺’比喻他们的地位稳固,‘削免虚尤’则是对他们忠诚的肯定。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6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