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九

作者: 萧子显(507年-572年),南齐的皇帝及文学家,他主编的《南齐书》是对南齐历史的总结,内容细致入微,成为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萧子显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造诣,也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有着显著成就。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齐书》是由萧子显主编的一部关于南齐历史的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南齐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该书尤其注重描述南齐的皇帝和高官的治国理政,以及国家内外的战事和文化交流。《南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南齐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珍贵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九-原文

吕安国(全景文) 周山图 周盘龙 王广之

吕安国,广陵广陵人也。

宋大明末,安国以将领见任,隐重有干局,为刘勔所称。

泰始二年,勔征殷琰于寿春,安国以建威将军为勔军副。

众军击破琰长史杜叔宝军于横塘,安国抄断贼粮道,烧其运车,多所伤杀。

琰众奔退,勔遣安国追之,先至寿春。

琰闭门自守,安国与辅国将军垣闳屯据城南,于是众军继至。

安国勋第一,封彭泽县男,未拜,明年,改封钟武县,加邑为四百户。

累至宁朔将军、义阳太守。

四年,又改封湘南县男。

虏陷汝南,司州失守,以安国为督司州诸军事、宁朔将军、司州刺史。

六年,义阳立州治,仍领义阳太守。

稍迁右军将军,假辅师将军。

元徽二年,为晋熙王征虏司马,辅师将军如故。

转游击将军。

三年,出为持节、都督青兖冀三州缘淮前锋诸军事、辅师将军、兖州刺史。

明年,进号冠军将军,还为游击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

沈攸之事起,太祖以安国为湘州刺史,征虏将军如故。

先是王蕴罢州,南中郎将南阳王翙未之镇,蕴宁朔长史庾佩玉权行州事,朝廷先遣南中郎将中兵参军临湘令韩幼宗领军防州。

沈攸之之难,二人各相疑阻,佩玉辄杀幼宗。

平西将军黄回至郢州,遣军主任候伯行湘州事,又杀佩玉。

候伯与回同卫将军袁粲谋石头事,回令候伯水军乘舸往赴,会众军已至,不得入。

太祖令安国至镇,收候伯诛之。

寻进号前将军。

建元元年,进爵,增邑六百户。

转右卫将军,加给事中。

二年,虏寇边,上遣安国出司州,安集民户。

诏曰:‘郢、司之间,流杂繁广,宜并加区判,定其隶属。参详两州,事无专任,安国可暂往经理。’

以本官使持节,总荆郢诸军北讨事,屯义阳西关。

虏未至,安国移屯沔口以俟应接。

改封湘乡。

世祖即位,授使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

永明二年,徙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仍为都督、湘州刺史。

四年,湘川蛮动,安国督州兵讨之。

有疾,征为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安国欣有文授,谓其子曰:‘汝后勿作袴褶驱使,单衣犹恨不称,当为朱衣官也。’

上遣中书舍人茹法亮敕安国曰:‘吾恒忧卿疾病,应有所须,勿致难也。’

明年,迁都官尚书,领太子左率。

六年,迁领军将军。

安国累居将率,在朝以宿旧见遇。

寻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兖州中正,给扶。

上又敕茹法亮曰:‘吾见吕安国疾状,自不宜劳,且脚中既恒恶,扶人至吾前,于礼望殊成有亏,吾难敕之。其人甚讳病,卿可作私意向,其若好差不复须扶人,依例入,幸勿牵勉。’

八年,卒,年六十四。

赠使持节、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常侍如故。

给鼓吹一部。

谥肃侯。

时旧将帅又有吴郡全景文,字弘达。

少有气力,与沈攸之同载出都,到奔牛埭,于岸上息,有人相之:‘君等皆方伯人,行当富贵也。’

景文谓攸之曰:‘富贵或可一人耳,今言皆然,此殆妄言也。’

景文仍得将领为军主。

孝建初,为竟陵王骠骑行参军,以功封汉水侯。

除员外郎,积射将军。

泰始二年,为假节、宁朔将军、冗从仆射、军主。

随前将军刘亮讨破东贼于晋陵,除长水校尉,假辅国将军。

北讨薛索儿于破釜,领水军断贼粮运。

仍随太祖于葛冢石梁,再战皆有功。

南贼相持未决,敕景文隶刘亮拒刘胡,攻围力战,身被数十创,除前军将军,封孝宁县侯,邑六百户。

除宁朔将军,游击将军,假辅师将军,高平太守,镇军、安西二府司马,骁骑将军。

元徽末,出为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辅国将军如故。

迁征虏将军、南琅邪济阴二郡太守、军主,寻加散骑常侍。

建元元年,以不预佐命,国除,授南琅邪太守,常侍、将军如故。

迁光禄大夫,征虏将军、临川王征西司马、南郡太守。

还,累迁为给事中,光禄大夫。

永明九年,卒。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

少贫微,佣书自业。

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

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勋,赐爵关中侯。

兖州刺史沈僧荣镇瑕丘,与山图有旧,以为己建武府参军。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僧荣遣山图领二百人诣沈庆之受节度,事平论勋,为中书舍人戴明宝所仰。

泰始初,为殿中将军。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

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除员外郎,加振武将军。

豫平浓湖,追贼至西阳还,明帝赏之,赐苑西宅一区。

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

虏围转急,山图据城自固,然后更结阵死战。

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

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

及永军大败,山图收散卒得千余人,守下邳城。

还,除给事中、冗从仆射、直阁将军。

山图好酒多失,明帝数加怒诮,后遂自改。

出为钱唐新城戍。

是时豫州淮西地新没虏,更于历阳立镇,五年,以山图为龙骧将军、历阳令,领兵守城。

初,临海亡命田流自号“东海王”,逃窜会稽鄞县边海山谷中,立屯营,分布要害,官军不能讨。

明帝遣直后闻人袭说降之,授流龙骧将军,流受命,将党与出,行达海盐,放兵大掠而反。

是冬,杀鄞令耿猷,东境大震。

六年,敕山图将兵东屯浃口,广设购募。

流为其副暨挐所杀,别帅杜连、梅洛生各拥众自守。

至明年,山图分兵掩讨,皆平之。

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

台军主李双、蔡保数遣军攻之,连年不禽。

至是军主毛寄生与凤战于豫章江,大败。

明帝复遣山图讨之。

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凤信之。

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

除宁朔将军、涟口戍主。

山图遏涟水筑西城,断虏骑路,并以溉田。

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

转督高平下邳淮阳淮西四郡诸军事、宁朔将军、淮南太守。

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

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簿以还官。

迁左中郎将。

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

太祖笑而纳之。

武陵王赞为郢州,太祖令山图领兵卫送。

世祖与晋熙王燮自郢下,以山图为后防。

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

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

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城隍小事,不足难也。”

世祖使城局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

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

世祖甚嘉之。

授前军将军,加宁朔将军,进号辅国将军。

攸之攻郢城,世祖令山图量其形势。

山图曰:“攸之见与邻乡,亟同征伐,悉其为人。性度险刻,无以结固士心。如顿兵坚城之下,适所以为离散之渐耳。”

攸之既败,平西将军黄回乘轻舸从白服百余人在军前下缘流叫,盆城中恐,须臾知是回凯归乃安。

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

还都,太祖遣山图领部曲镇京城,镇戍诸军,悉受节度。

迁游击将军,辅国如故。

建元元年,封广晋县男,邑三百户。

出为假节、督兖青冀三州徐州东海朐山军事、宁朔将军、兖州刺史,百姓附之。

二年进号辅国将军。

其秋,虏动,上策虏必不出淮阴,乃敕山图曰:“知卿绥边抚戎,甚有次第,应变算略,悉以相委。恐列丑未必能送死,卿丈夫无可藉手耳。”

虏果寇朐山,为玄元度、卢绍之所破。

虏于淮阳。

是时淮北四州起义,上使山图自淮入清,倍道应赴。

敕山图曰:“卿当尽相帅驭理,每存全重,天下事,唯同心力,山岳可摧。然用兵当使背后无忧虑;若后冷然无横来处,闭目痛打,无不摧碎。吾政应铸金,待卿成勋耳。若不藉此平四州,非丈夫也。努力自运,勿令他人得上功。”

会义众已为虏所没,山图拔三百家还淮阴。

表移东海郡治涟口,又于石鳖立阳平郡,皆见纳。

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带南平昌太守,将军如故。

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

义乡县长风庙神姓邓,先经为县令,死遂发灵。

山图启乞加神位辅国将军。

上答曰:“足狗肉便了事,何用阶级为?”

转黄门郎,领羽林四厢直卫。

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

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

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

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

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周盘龙,北兰陵兰陵人也。

宋世土断,属东平郡。

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

泰始初,随军讨赭圻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登。

累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

元徽二年,桂阳贼起,盘龙时为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随太祖顿新亭,与屯骑校尉黄回出城南,与贼对阵,寻引还城中,合力拒战。

事宁,除南东莞太守,加前军将军,稍至骁骑将军。

升明元年,出为假节、督交广二州军事、征虏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未之官,预平石头。

二年,沈攸之平,司州刺史姚道和怀贰被征,以盘龙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假节、将军如故。

改封沌阳县。

太祖即位,进号右将军。

建元二年,虏寇寿春,以盘龙为军主、假节,助豫州刺史垣崇祖决水漂渍。

盘龙率辅国将军张倪马步军于西泽中奋击,杀伤数万人,获牛马辎重。

上闻之喜,诏曰:“丑虏送死,敢寇寿春,崇祖、盘龙正勒义勇,乘机电奋,水陆斩击,填川蔽野。师不淹晨,西蕃克定。斯实将率用命之功,文武争伐之力。凡厥勋勤,宜时铨序,可符列上。”

盘龙爱妾杜氏,上送金钗镊二十枚,手敕曰“饷周公阿杜”。

转太子左率。

改授持节,军主如故。

明年,虏寇淮阳,围角城。

先是上遣军主成买戍角城,谓人曰:“我今作角城戍,我儿当得一子。”

或问其故。

买曰:“角城与虏同岸,危险具多,我岂能使虏不敢南向?我若不没虏,则应破虏。儿不作孝子,便当作世子也。”

至虏围买数重,上遣领军将军李安民为都督救之。

敕盘龙曰:“角城涟口,贼始复进,西道便是无贼,卿可率马步下淮阴就安民军。钟离船少,政可致衣仗数日粮,军人扶淮步下也。”

买与虏拒战,手所伤杀无数,晨朝早起,手中忽见有数升血,其日遂战死。

盘龙子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阵,虏万余骑张左右翼围绕之,一骑走还,报奉叔已没。

盘龙方食,弃箸,驰马奋槊,直奔虏阵,自称“周公来!”

虏素畏盘龙骁名,即时披靡。

时奉叔已大杀虏,得出在外,盘龙不知,乃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众莫敢当。

奉叔见其父久不出,复跃马入阵。

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

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

形甚羸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

永明元年,迁征虏将军、南琅邪太守。

三年,迁右卫将军,加给事中。

五年,转大司马,加征虏将军、济阳太守。

世祖数讲武,常令盘龙领马军,校骑骋槊。

后以疾为光禄大夫。

寻出为持节、都督兖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

进爵为侯。

角城戍将张蒲与虏潜相构结,因大雾乘船入清中采樵,载虏二十余人,藏伏惣下,直向城东门,防门不禁,仍登岸援白争门。

戍主皇甫仲贤率军主孟灵宝等三十余人于门拒战,斩三人,贼众被创赴水,而虏军马步至城外已三千余人,阻堑不得进。

淮阴军主王僧庆等领五百人赴救,虏众乃退。

坐为有司所奏,诏白衣领职。

八座寻奏复位。

加领东平太守。

盘龙表年老才弱,不可镇边,求解职,见许。

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

盘龙曰:“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

十一年,病卒,年七十九。

赠安北将军、兖州刺史。

子奉叔,勇力绝人,随盘龙征讨,所在为暴掠。

世祖使领军东讨唐宇之,奉叔畏上威严,检勒部下,不敢侵斥。

为东宫直阁。

郁林在西州,奉叔密得自进。

及即位,与直阁将军曹道刚为心膂。

道刚骁骑将军,加冠军将军;奉叔游击将军,加辅国将军:并监殿内直卫。

少日,仍迁道刚为黄门郎,高宗固谏不纳。

奉叔善骑马,帝从其学骑射,尤见亲宠,得入后宫。

寻加领淮陵太守、兖州中正。

道刚加南濮阳太守。

隆昌元年,除黄门郎,未拜,仍出为持节、都督青冀二州军事、冠军将军、青州刺史。

时帝谋诛宰辅,故出奉叔为外援,除道刚中军司马、青冀二州中正,本官如故。

奉叔就帝求千户侯,许之。

高宗辅政,以为不可,封曲江县男,三百户,奉叔大怒,于众中攘刀厉目,高宗说喻之,乃受。

奉叔辞毕将之镇,部伍已出。

高宗虑其一出不可复制,与萧谌谋,称敕召奉叔于省内杀之,勇士数人拳击久之乃死。

启帝云“奉叔慢朝廷”。

帝不获已,可其奏。

高宗废帝之日,道刚直阁省,萧谌先入户,若欲论事,兵人随后奄进,以刀刺之,洞胸死,因进宫内废帝。

奉叔弟世雄,永元中为西江督护。

陈显达事后,世雄杀广州刺史萧季敞,称季敞同逆,送首京师。

广州刺史颜翻讨杀之。

王广之,字林之,沛郡相人也。

少好弓马,便捷有勇力。

初为马队主。

宋大明中,以功补本县令,殿中,龙骧,强弩将军,骠骑中兵,南谯太守。

泰始初,除宁朔将军、军主,隶宁朔将军刘怀珍征殷琰于寿春。

琰将刘从筑垒拒守,台军相拒移日。

琰遣长史杜叔宝领五千人运车五百乘援从。

怀珍遣广之及军主辛庆祖、黄回、千道连等要击于横塘。

宝结营拒战,广之等肉薄攻营,自晡至日没,大败之,杀伤千余人,遂退,烧其运车。

从闻之,弃垒奔走。

时合肥城反,官军前后受敌,都督刘勔召诸军主会议。

广之曰:“请得将军所乘马往平之。”

勔以马与广之,广之去三日,攻克合肥贼。

仍随怀珍讨淮北。

时明帝遣青州刺史明僧暠北征至三城,为沈文秀所攻。

广之将步骑三千余人,缘海救之,俱引退。

广之又进军袭文秀所置长广太守刘桃根,桃根弃城走。

军还,封安蛮县子,三百户。

寻改蒲圻。

除建威将军、南阳太守,不之官。

除越骑校尉、龙骧将军、钟离太守。

迁为左军将军,加宁朔将军、高平太守。

又除游击将军,宁朔如故。

加给事中,冠军将军。

讨宋建平,先登京口,改封宁都县子,五百户。

太祖废苍梧,出广之为假节、督徐州军事、徐州刺史、钟离太守,冠军如故。

沈攸之事起,广之留京师,豫平石头,仍从太祖顿新亭,进号征虏将军。

太祖诛黄回。

回弟驷及从弟马、兄子奴亡逸。

太祖与广之书曰:“黄回虽有微勋,而罪过转不可容。近遂启请御大小二舆为刺史服饰。吾乃不惜为其启闻,政恐得舆,复求画轮车。此外罪不可胜数,弟自悉之。今启依法。”

令广之于江西搜捕驷等。

建元元年,进爵为侯,食邑千户。

转散骑常侍、左军将军。

北虏动,明年,诏假广之节,出淮上。

广之家在彭、沛,启上求招诱乡里部曲,北取彭城,上许之。

以广之为使持节、都督淮北军事、平北将军、徐州刺史。

广之引军过淮,无所克获,坐免官。

寻除征虏将军,加散骑常侍、太子右率。

世祖即位,迁长沙王镇军司马,南东海太守,司徒司马,寻阳相,南新蔡太守,安陆王北中郎左军司马,广陵太守,将军如故。

出为持节、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

还为光禄大夫、左将军、司徒司马。

迁右卫将军,转散骑常侍,前将军。

世祖见广之子珍国应堪大用,谓广之曰:‘卿可谓老蚌也。’

广之曰:‘臣不敢辞。’上大笑。

除游击将军,不拜。

十一年,虏动,假广之节,招募。

隆昌元年,迁给事中、左卫将军。

时豫州刺史崔慧景密与虏通,有异志。

延兴元年,以广之为持节、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平西将军、豫州刺史。

预废郁林勋,增封三百户。

高宗诛害诸王,遣广之征安陆王子敬于江阳,给鼓吹一部。

事平,仍改授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

进封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

建武二年,虏围司州,遣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解围。

广之未至百余里,虏退,乃还。

明年,迁侍中、镇军将军,给扶。

四年,卒。

年七十三。

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谥曰壮公。

史臣曰:公侯扞城,守国之所资也。

必须久习兵事,非一战之力。

安国等致效累朝,声勤克举,并识时变,咸知附托。

盘龙骁勇,独冠三军,匈奴之惮飞将,曾不若也。

壮矣哉!

赞曰:安国旧将,协同迁社,同裨九江,翊从中夏。

盘龙杀敌,洞开胡马。

广之末年,旌旄骤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九-译文

吕安国,是广陵广陵人。在宋大明末年,吕安国因军功被任命为将领,他稳重有才干,被刘勔所称赞。泰始二年,刘勔在寿春征讨殷琰,吕安国以建威将军的身份担任刘勔的副手。军队在横塘击败了殷琰的长史杜叔宝的军队,吕安国截断了敌人的粮道,烧毁了他们的运输车辆,造成了大量伤亡。殷琰的军队溃败逃跑,刘勔派遣吕安国去追击,吕安国先到达寿春。殷琰闭门自守,吕安国和辅国将军垣闳驻扎在城南,随后其他军队也陆续到达。吕安国的功绩排名第一,被封为彭泽县男,但未接受封号,第二年改封为钟武县男,增加封地四百户。后来升至宁朔将军、义阳太守。四年,又改封为湘南县男。敌军攻陷了汝南,司州失守,吕安国被任命为督司州诸军事、宁朔将军、司州刺史。六年,义阳设立州治,吕安国仍担任义阳太守。后来逐渐升迁为右军将军,担任辅师将军。元徽二年,担任晋熙王征虏司马,辅师将军的职位保持不变。转任游击将军。三年,外出担任持节、都督青兖冀三州缘淮前锋诸军事、辅师将军、兖州刺史。第二年,晋升为冠军将军,回到任上仍然是游击将军,加授散骑常侍、征虏将军。

沈攸之起兵造反,太祖任命吕安国为湘州刺史,征虏将军的职位不变。在此之前,王蕴被免职,南中郎将南阳王刘翘还未到任,王蕴的宁朔长史庾佩玉暂时代理州事,朝廷先派遣南中郎将中兵参军临湘令韩幼宗领军防守州城。沈攸之的叛乱中,二人都互相猜疑阻挠,庾佩玉杀了韩幼宗。平西将军黄回到达郢州,派遣军主任命候伯管理湘州事务,又杀了庾佩玉。候伯和黄回与卫将军袁粲密谋石头城的事务,黄回命令候伯率领水军乘船前往,但遇到其他军队已经到达,无法进入。太祖命令吕安国到达镇所,逮捕候伯并将其处决。不久后晋升为前将军。建元元年,晋升爵位,增加封地六百户。转任右卫将军,加授给事中。二年,敌军侵犯边境,皇上派遣吕安国出司州,安抚民众。诏书中说:‘郢州和司州之间,流民众多,应当加以区分,确定他们的隶属关系。经过两州的商议,事情没有专人负责,吕安国可以暂时前往处理。’以本官身份持节,总领荆郢诸军北讨事务,驻扎在义阳西关。敌军还未到达,吕安国转移驻扎到沔口等待接应。改封为湘乡。

世祖即位后,任命吕安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司州刺史,兼任义阳太守。永明二年,调任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仍然担任都督、湘州刺史。四年,湘川蛮人起事,吕安国率领州兵讨伐。因病被征召为光禄大夫,加授散骑常侍。吕安国很高兴得到文职任命,对他的儿子说:‘你以后不要做粗活,即使是单衣也觉得不满意,应当成为朱衣官。’皇上派遣中书舍人茹法亮对吕安国说:‘我经常担心你的疾病,如果有需要,不要觉得难为情。’第二年,升迁为都官尚书,兼任太子左率。六年,升迁为领军将军。吕安国长期担任将领,在朝廷中以老臣的身份受到优待。不久后升迁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兖州中正,赐予扶助。皇上又敕令茹法亮说:‘我看到吕安国的病情,他本人并不适宜劳累,而且他的脚一直不好,扶他到我面前,按照礼节来看,实在有损形象,我难以命令他。他非常忌讳疾病,你可以私下里告诉他,如果他感觉好一些不再需要人扶,就按照惯例进入,希望你不要勉强他。’八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使持节、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常侍职位保持不变。赐予鼓吹一部。谥号肃侯。

当时还有一位老将帅吴郡全景文,字弘达。年轻时有气力,和沈攸之一起乘车出都,到达奔牛埭时在岸边休息,有人相面说:‘你们都是方伯级别的人物,将来必定富贵。’全景文对沈攸之说:‘富贵或许只能有一个人,现在说的人都这样,这恐怕是胡说。’全景文后来确实得到了将领的职位。孝建初年,担任竟陵王刘诞的骠骑参军,因功被封为汉水侯。被任命为员外郎,累积射将军。泰始二年,担任假节、宁朔将军、冗从仆射、军主。随前将军刘亮在晋陵讨伐击败东贼,被任命为长水校尉,担任假辅国将军。在破釜北讨薛索儿时,领导水军切断敌人的粮道。接着随太祖在葛冢石梁作战,两次都有功。南贼相持不下,皇帝命令全景文隶属刘亮抵抗刘胡,攻城围困,奋力战斗,身上受了数十处伤口,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封为孝宁县侯,封地六百户。被任命为宁朔将军、游击将军,担任假辅师将军、高平太守,镇军、安西二府司马,骁骑将军。元徽末年,外出担任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辅国将军职位不变。升迁为征虏将军、南琅邪济阴二郡太守、军主,不久后加授散骑常侍。建元元年,因为没有参与辅助国家,封国被废除,授予南琅邪太守,常侍、将军职位不变。升迁为光禄大夫,担任征虏将军、临川王征西司马、南郡太守。返回后,多次升迁为给事中、光禄大夫。永明九年,去世。

周山图,字季寂,是义兴义乡人。年轻贫穷,以抄书为业。有气魄,担任吴郡晋陵防郡队主。宋孝武帝征讨太初时,周山图有功,被封为关中侯。兖州刺史沈僧荣镇守瑕丘,和周山图有旧交,任命他为建武府参军。竟陵王刘诞在广陵反叛,沈僧荣派遣周山图率领二百人前往沈庆之那里接受命令,事情平定后论功行赏,被中书舍人戴明宝所推崇。泰始初年,担任殿中将军。各地反叛,仆射王彧推荐周山图担任将领,和他交谈后很高兴,让他率领一百艘船作为先锋。和军主佼长生等人攻破贼湖白、赭圻两城。被任命为员外郎,加授振武将军。参与平定浓湖,追击敌人到西阳返回,明帝奖赏他,赐予苑西宅一区。镇军将军张永在彭城征讨薛安都,周山图率领二千人迎接运粮到武原,被敌军骑兵追赶,发生战斗,造成大量伤亡。敌军围攻越来越紧,周山图据城坚守,然后重新结阵拼死抵抗。成功突围而出,敌军溃不成军。众人称赞他的勇猛,称他为‘武原将’。等到张永大军大败,周山图收集散兵得到一千多人,守卫下邳城。返回后,被任命为给事中、冗从仆射、直阁将军。

周山图喜欢喝酒,经常出错,明帝多次对他发怒责备,后来他改过自新。外出担任钱唐新城戍。当时豫州淮西地区刚被敌军攻占,在历阳设立新的镇守,五年,任命周山图为龙骧将军、历阳令,领兵守城。

起初,临海人田流逃亡,自称‘东海王’,逃到会稽鄞县边海的山谷中,建立屯营,布置要害,官军无法征讨。明帝派遣直后闻人袭去说服他投降,授予田流龙骧将军的职位,田流接受了命令,带领同党离开,走到海盐时,放任士兵大肆掠夺后又反叛。那一年冬天,田流杀了鄞县县令耿猷,东部地区大受震动。六年,皇帝下令山图率领军队东驻浃口,广泛设立赏金招募士兵。田流被他的副手暨挐所杀,其他首领杜连、梅洛生各自拥兵自守。到了第二年,山图分兵征讨,将他们全部平定。

豫章的贼人张凤,聚集众人占据康乐山,拦截江上的船只进行抢劫。台军主将李双、蔡保多次派遣军队攻打他,连续多年未能擒获。到了这时,军主毛寄生与张凤在豫章江上交战,大败。明帝再次派遣山图去征讨。山图到达后,先派遣少量士兵假装失败,引诱张凤出城聚会,允许他带兵自卫,张凤相信了。走到望蔡时,山图在水边设下伏兵,击斩了张凤的首级,其余一百多人束手投降。张凤被授予宁朔将军、涟口戍主。山图在涟水边筑西城,阻断敌骑的通路,同时也用来灌溉农田。元徽三年,山图升任步兵校尉,加授建武将军。转任督高平、下邳、淮阳、淮西四郡诸军事、宁朔将军、淮南太守。盗贼挖开了桓温的坟墓,得到了大量宝物。有人偷取宝物送给山图,山图不接受,登记后归还官府。升任左中郎将。

太祖辅佐朝政时,山图秘密上奏说:‘沈攸之一直有篡位的野心,您应该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太祖笑着接受了这个建议。武陵王刘赞被任命为郢州刺史,太祖命令山图领兵护送。世祖和晋熙王刘燮从郢州出发,让山图作为后防。沈攸之起兵后,世祖担任西讨都督,任命山图为军副。世祖留在盆城,众人认为盆城城小难以固守,不如返回都城。山图说:‘现在占据中流,作为四方的势力支援,大家齐心协力,山河都可以攻克。城池虽小,不足以成为障碍。’世祖派遣城局参军刘皆、陈渊委托山图处理事务。山图截取行旅的船板,用来制造楼船,建立水栅,十天内全部完成。世祖非常赞赏他。授予他前军将军,加授宁朔将军,晋升为辅国将军。沈攸之攻打郢城,世祖命令山图评估形势。山图说:‘沈攸之与邻乡人一起征伐,完全了解他的为人。他性格险恶刻薄,无法稳固士兵的心。如果将军队驻扎在坚固的城下,这只会逐渐导致军队的离散。’沈攸之失败后,平西将军黄回乘坐轻舟,带着一百多身穿白衣的人在军前沿江呼喊,盆城中的士兵感到恐慌,不久知道是黄回凯旋归来才安定下来。世祖对山图说:‘周公之前的话,可以说是看透了事情的本质。’

返回都城后,太祖派遣山图率领部下镇守京城,镇守各军,都接受他的调度。升任游击将军,辅国将军的职位依旧。建元元年,被封为广晋县男,食邑三百户。外出担任假节、督兖青冀三州徐州东海朐山军事、宁朔将军、兖州刺史,百姓都归附他。二年,晋升为辅国将军。那一年秋天,敌军活动,皇帝预测敌军必定不会出淮阴,于是下令山图:‘知道你安抚边疆抚慰戎人,非常有条理,应变策略,全部委托给你。担心敌人未必会送死,你作为男子汉,不能没有可依靠的人。’敌军果然侵犯朐山,被玄元度、卢绍击败。敌军在淮阳。这时淮北四州起义,皇帝派遣山图从淮水进入清河,日夜兼程赶去支援。皇帝下令山图:‘你应该全力统帅驾驭,始终要重视,天下大事,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摧毁山岳。然而用兵时,必须确保后方无后顾之忧;如果后方平安无虞,就可以闭目痛击,没有不能摧毁的。我的政策应该像铸金一样,等待你立下功勋。如果不依靠这个机会平定四州,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努力自勉,不要让他人抢了你的功劳。’恰逢义军已被敌军消灭,山图带领三百人返回淮阴。上奏请求将东海郡治所迁移到涟口,又在石鳖设立阳平郡,都得到了批准。

世祖即位后,山图升任竟陵王镇北司马,兼任南平昌太守,将军的职位依旧。因为盆城的旧情,出入殿省,非常受到亲近信任。义乡县长风庙的神祇姓邓,先前担任过县令,死后显灵。山图上奏请求提升神祇的职位为辅国将军。皇帝回答说:‘只要有足够的狗肉就可以解决问题,何必用等级来区分呢?’转任黄门郎,兼任羽林四厢直卫。山图在新林建立别墅,日夜往返。皇帝对他说:‘你作为万人都督,却轻率地行走在郊外。从今往后,前往别墅,可以随身携带武器,以备不时之需。’等到生病时,皇帝亲自下令探望,派遣医生送药。永明元年,山图去世,享年六十四岁。皇帝下诏赐予朝服一套,衣服一袭。

周盘龙,是北兰陵兰陵人。在宋世实行土断时,属于东平郡。盘龙胆气过人,尤其擅长骑射。泰始初年,跟随军队讨伐赭圻的贼人,亲自战斗,冲锋陷阵。官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为晋安县子,食邑四百户。元徽二年,桂阳发生叛乱,盘龙当时担任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跟随太祖驻扎在新亭,与屯骑校尉黄回出城南,与叛贼对阵,不久后返回城中,合力抵抗。事情平定后,被任命为南东莞太守,加授前军将军,逐渐升任骁骑将军。升明元年,外出担任假节、督交广二州军事、征虏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尚未上任,就参与了平定石头的战斗。二年,沈攸之被平定,司州刺史姚道和怀有二心被召回,任命盘龙担任司州军事、司州刺史,假节、将军的职位依旧。改封为沌阳县。太祖即位后,晋升为右将军。

建元二年,敌军侵犯寿春,任命盘龙为军主、假节,协助豫州刺史垣崇祖决水淹没敌军。盘龙率领辅国将军张倪的步骑兵在西泽中奋力攻击,杀伤数万人,缴获了大量牛马和辎重。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下诏说:‘敌军送死,敢侵犯寿春,垣崇祖、盘龙正激励义勇之士,乘机奋起,水陆并进,斩杀敌军,填满江河,遮蔽原野。军队没有停留到早晨,西蕃就已经平定。这完全是将帅用命,文武共同努力的结果。所有有功之臣,应该及时评定,可以下诏表彰。盘龙的爱妾杜氏,皇帝送上了二十枚金钗和镊子,亲自写下‘赠周公阿杜’的字样。转任太子左率。改授持节,军主职位依旧。

明年,敌军侵犯淮阳,围攻角城。在此之前,皇上派遣军队主将成买驻守角城,他对别人说:‘我现在驻守角城,我的儿子应该会生一个孩子。’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成买说:‘角城与敌军同在淮河的一边,非常危险,我怎么能保证敌军不敢南侵?如果我不能消灭敌军,那么我应该击败他们。我的儿子如果不能成为孝顺的儿子,那么就让他成为世子吧。’当敌军围攻成买多次时,皇上派遣领军将军李安民担任都督来救援。皇上命令盘龙说:‘角城在涟口,敌军又开始进攻,西边没有敌军,你可以率领骑兵和步兵前往淮阴,与李安民会合。钟离船只少,只够运送几天的衣食物资,士兵们可以步行到淮阴。’成买与敌军战斗,亲手杀伤无数敌人,清晨起来,手中突然看到几升血,当天就战死了。盘龙的儿子奉叔骑马独自冲入敌阵,率领两百多人,敌军一万多骑兵从左右两侧包围他们,有一人逃跑回来报告奉叔已经阵亡。盘龙正在吃饭,扔下筷子,骑马挥舞长矛,直冲敌阵,自称‘周公来!’敌军一向害怕盘龙的勇猛名声,立刻溃败。当时奉叔已经大杀敌军,得以突围在外,盘龙不知道,于是冲东击西,奔南突北,敌军无人敢挡。奉叔看到父亲久久不出,再次跃马入阵。父子两骑,搅动数万人,敌军大败。盘龙父子因此名扬北国。他看起来瘦弱木讷,但临阵勇猛果敢,其他将领都比不上他。

永明元年,他被提升为征虏将军、南琅邪太守。三年,升任右卫将军,加授给事中。五年,转任大司马,加授征虏将军、济阳太守。世祖多次操练军队,常常让盘龙率领骑兵,进行骑射训练。后来因病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不久后外出担任持节、都督兖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晋升爵位为侯。

角城守将张蒲与敌军暗中勾结,趁着大雾乘船进入清中采伐木材,载着二十多个敌军,藏在船舱下,直接驶向城东门,守门人没有阻止,他们上岸后冲向白争门。守将皇甫仲贤率领军队主将孟灵宝等三十多人守在门前抵抗,斩杀了三人,敌军被击伤后跳入水中,而敌军马步军已经到达城外有三千多人,被壕沟阻挡无法前进。淮阴军主王僧庆等率领五百人前来救援,敌军才撤退。因为被有关部门弹劾,被命令以白衣身份担任职务。不久后恢复了原职,加授东平太守。

盘龙上表称自己年老体弱,不适合镇守边疆,请求辞职,被批准。回到朝廷担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开玩笑说:‘你戴上貂蝉冠,怎么样?’盘龙说:‘这貂蝉冠是从头盔中出来的。’十一年,病逝,享年七十九岁。追赠安北将军、兖州刺史。

他的儿子奉叔,勇猛过人,跟随盘龙征战,所到之处大肆抢掠。世祖派领军东征唐宇之,奉叔害怕皇帝的威严,约束部下,不敢侵犯。担任东宫直阁。郁林在西州,奉叔秘密地提升自己。等到皇帝即位,与直阁将军曹道刚成为心腹。道刚被任命为骁骑将军,加授冠军将军;奉叔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加授辅国将军:都担任殿内直卫。不久后,道刚被提升为黄门郎,高宗坚决劝阻没有接受。奉叔擅长骑马,皇帝跟随他学习骑射,特别受到宠爱,得以进入后宫。不久后加授淮陵太守、兖州中正。道刚被任命为南濮阳太守。隆昌元年,被任命为黄门郎,未正式就任,仍外出担任持节、都督青冀二州军事、冠军将军、青州刺史。当时皇帝密谋诛杀宰相,所以派出奉叔作为外援,任命道刚为中军司马、青冀二州中正,保留原职。奉叔向皇帝请求封千户侯,被批准。高宗辅政,认为不可,封为曲江县男,三百户,奉叔非常愤怒,在众人面前挥舞刀剑,瞪大眼睛。高宗劝解他,他才接受。奉叔辞职后准备前往镇守,部队已经出发。高宗担心他一旦离开就无法控制,与萧谌密谋,假传圣旨召见奉叔在宫内将其杀害,几个勇士拳击他很久才死。向皇帝报告说‘奉叔藐视朝廷’。皇帝无奈,只能同意他们的奏请。高宗废黜皇帝的那天,道刚在直阁省,萧谌先进宫,如果想要议论事情,士兵随后冲进宫内,用刀刺死了皇帝。

奉叔的弟弟世雄,永元年间担任西江督护。陈显达事件之后,世雄杀死广州刺史萧季敞,声称季敞同谋造反,将首级送到京城。广州刺史颜翻讨伐并杀死了他。

王广之,字林之,是沛郡相人。年轻时就喜欢骑马射箭,敏捷有力。最初担任马队主。宋大明年间,因功被封为本县县令,后来担任殿中、龙骧、强弩将军、骠骑中兵、南谯太守。泰始初年,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军主,隶属于宁朔将军刘怀珍,在寿春征讨殷琰。殷琰的将领刘从筑垒坚守,朝廷军队与之对峙多日。殷琰派遣长史杜叔宝率领五千人,驾驶五百辆车支援刘从。刘怀珍派遣王广之及军主辛庆祖、黄回、千道连等在横塘伏击。杜叔宝结营抵抗,王广之等人肉搏攻击营垒,从傍晚到天黑,大败敌军,杀伤一千多人,敌军撤退,烧毁了他们的运车。刘从得知消息后,放弃营垒逃跑。当时合肥城叛乱,官军前后受敌,都督刘勔召集各军主开会。王广之说:‘请让我骑上将军的马去平定它。’刘勔把马给了王广之,王广之离开三天,攻克了合肥的叛军。随后跟随刘怀珍征讨淮北。

当时明帝派遣青州刺史明僧暠北征到三城,被沈文秀攻击。王广之率领步兵和骑兵三千多人,沿海救援,双方都撤退。王广之又进军袭击沈文秀设置的长广太守刘桃根,刘桃根弃城逃跑。军队返回后,被封为安蛮县子,三百户。不久后改为蒲圻。被任命为建威将军、南阳太守,没有去上任。后来被任命为越骑校尉、龙骧将军、钟离太守。升任左军将军,加授宁朔将军、高平太守。又除授游击将军,保留宁朔将军职务。加授给事中,冠军将军。征讨宋建平,率先攻入京口,改封为宁都县子,五百户。太祖废黜苍梧王,派遣王广之担任假节、督徐州军事、徐州刺史、钟离太守,保留冠军将军职务。

沈攸之起兵,王广之留在京师,参与平定石头城,随后跟随太祖驻扎在新亭,晋升为征虏将军。太祖诛杀黄回。黄回的弟弟黄驷和堂弟黄马、侄子黄奴逃亡。太祖写信给王广之说:‘黄回虽然有微小的功绩,但罪过已经无法容忍。最近他竟然提出请求,要求御用大小两辆马车作为刺史的服饰。我不惜为他奏报,只怕得到马车后,又会要求画轮车。除此之外的罪行数不胜数,你自己清楚。现在依法处理。’命令王广之在江西搜捕黄驷等人。建元元年,晋升爵位为侯,食邑千户。转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

北方的敌人开始活动,第二年,皇帝下诏授予广之节度使的职务,让他出兵淮上地区。广之的家乡在彭城和沛县,他向皇帝请求招募家乡的子弟和部下,向北攻取彭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任命广之为使持节、都督淮北军事、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广之领兵过淮河,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因此被免官。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加授散骑常侍、太子右率。世祖即位后,他被调任长沙王镇军司马,南东海太守,司徒司马,寻阳相,南新蔡太守,安陆王北中郎左军司马,广陵太守,将军职务照旧。后来出京担任持节、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职务照旧。回到朝廷后,他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左将军、司徒司马。之后又被迁任右卫将军,转任散骑常侍,前将军。世祖看到广之的儿子珍国很有才干,对广之说:“你可以称得上是老蚌了。”广之回答:“臣不敢推辞。”皇帝大笑。他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但没有接受职务。

十一年,敌人再次活动,皇帝再次授予广之节度使的职务,让他招募士兵。隆昌元年,他被调任给事中、左卫将军。当时豫州刺史崔慧景暗中与敌人勾结,有叛变的意图。延兴元年,皇帝任命广之为持节、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平西将军、豫州刺史。参与废黜了郁林王,增加封地三百户。高宗诛杀诸王,派遣广之到江阳征讨安陆王之子敬,并配备了鼓吹乐队。事情平定后,他被改任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晋升封为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建武二年,敌人围攻司州,派遣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解围。广之还未到达司州一百多里,敌人就撤退了,于是他返回。第二年,他被迁任为侍中、镇军将军,并得到扶持。建武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谥号壮公。

史官评论说:公侯们是守卫城池、保卫国家的重要力量。他们必须长期从事军事事务,而不仅仅是一时的战斗力量。安国等人对国家有功,历经数朝,他们的声望和勤勉都得到了认可,他们都懂得适应时势的变化,都知道依附正确的势力。盘龙勇猛,在三军中独占鳌头,连匈奴人都害怕他的飞将军,都不如他。真是壮哉!

赞颂说:安国是老将,协同迁移社稷,共同辅佐九江,辅助中原。盘龙杀敌,击破胡马。广之晚年,旗帜高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九-注解

广陵:广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是古代扬州的别称,因其地处广陵江而得名,历史上曾是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将领:指军事指挥官,负责军队的指挥和管理。

干局:指才能和气度,此处指吕安国的才能和气度得到了刘勔的赞赏。

刘勔:人名,此处指都督。

殷琰:人名,此处指被征讨的对象。

寿春: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寿县,是古代的重要军事要地。

建威将军: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军事指挥。

辅国将军: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国家。

垣闳:垣闳是南朝宋的将领,曾与吕安国共同防守。

彭泽县男:古代的爵位,表示对吕安国的封赏。

宁朔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北方边疆的军事事务。

义阳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个郡的行政和军事。

湘南县男:古代的爵位,表示对吕安国的封赏。

汝南:汝南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部。

司州:古代的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沈攸之:人名,此处指叛乱的首领。

太祖:南朝齐太祖的庙号。

王蕴:王蕴是南朝宋的官员。

南阳王翙:南阳王翙是南朝宋的王子。

庾佩玉:庾佩玉是南朝宋的官员。

韩幼宗:韩幼宗是南朝宋的官员。

平西将军:官职名,负责平定西方边疆。

石头:古地名,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的重要军事要地。

右卫将军:官职名,负责宫廷的安全。

给事中:官职名,为皇帝的近臣。

司州刺史:司州的行政长官。

义阳:义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部。

右军将军: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军事指挥。

假辅师将军: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辅助军事。

晋熙王:晋熙王是南朝宋的王子。

游击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巡逻和防御。

兖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兖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冠军将军:古代官职,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散骑常侍:官职名,为皇帝的近臣。

沈攸之事:指沈攸之反叛的事件。

湘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州的行政和军事。

南中郎将: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

黄回:人名,此处指被处决的对象。

卫将军: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宫廷警卫。

袁粲:袁粲是南朝宋的官员。

持节:古代官职,代表皇帝出使或处理事务。

都督:古代官职,负责统领一定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青兖冀三州:青兖冀三州是古代的三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河北省和河南省。

缘淮:沿淮,指淮河流域。

前锋:军事术语,指最前面的部队。

湘乡:湘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世祖:指当时的皇帝,如南朝宋的刘裕。

使持节:古代使臣出使时所持的符节,代表皇帝的权威。

南兖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州的行政和军事。

湘川蛮:湘川蛮是指居住在湘江流域的少数民族。

光禄大夫:官职名,掌管宫廷礼仪。

朱衣官:朱衣官是指穿着朱红色官服的官员,表示官职较高。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属于文官,负责皇帝的机密文件。

茹法亮:茹法亮是南朝齐的官员。

都官尚书:古代官职,属于文官,负责司法和监察。

太子左率:官职名,负责太子的警卫工作。

领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统率军队。

将率:古代对将领的统称。

吴郡全景文:吴郡全景文是南朝宋的将领。

气力:指体力、精力。

竟陵王:人名,曾任竟陵王。

骠骑行参军: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骠骑军的参军事。

汉水侯:古代的爵位,表示对全景文的封赏。

员外郎:古代官职,属于文官,负责文书工作。

积射将军: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积射兵的指挥。

假节:代理节度使。

冗从仆射: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随从事务。

军主:古代官职,负责军队的指挥。

刘亮:刘亮是南朝宋的将领。

晋陵:晋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

长水校尉: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长水军的指挥。

破釜:破釜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水军:古代的海军,负责水上作战。

刘胡:刘胡是南朝宋的将领。

前军将军: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前军的指挥。

孝宁县侯:古代的爵位,表示对全景文的封赏。

高平太守:古代官职,负责高平地区的行政事务。

镇军: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军事指挥。

安西二府司马: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军事指挥。

骁骑将军:古代官职,负责统领骑兵。

南豫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州的行政和军事。

历阳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个郡的行政和军事。

征虏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征讨敌军。

南琅邪济阴二郡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个郡的行政和军事。

南琅邪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南琅邪地区的行政事务。

临川王:临川王是南朝齐的王子。

征西司马: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军事指挥。

南郡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个郡的行政和军事。

钱唐新城:钱唐新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

虏:指外来的侵略者,通常指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等。

历阳:历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和县。

龙骧将军:古代官职,属于高级武官。

令: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县的行政和军事。

临海亡命田流:田流是临海郡(今浙江省台州市)的流民,因故逃亡,自称‘东海王’。

会稽鄞县:会稽郡鄞县,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是古代的一个县。

屯营:指军队的驻扎营地。

要害:重要的战略地点。

直后:官职名,指直接负责皇帝事务的官员。

闻人袭:人名,曾任直后,负责说服田流投降。

海盐: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

鄞令耿猷:鄞县县令耿猷。

敕:皇帝的命令。

山图:人名,曾任山图将军,有军事才能。

豫章贼张凤: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的贼人张凤。

康乐山:地名,位于豫章郡。

台军:中央政府的军队。

李双、蔡保:人名,曾任台军主将。

毛寄生:人名,曾任军主,与张凤作战。

涟口戍主:涟口地区的戍卫官。

幢主: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庞嗣:人名,曾任幢主,负责与张凤谈判。

望蔡:地名,位于豫章江边。

步兵校尉:古代官职,负责步兵的将领。

建武将军:古代官职,属于中级武官。

高平、下邳、淮阳、淮西四郡: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等地。

淮南太守:淮南地区的行政长官。

桓温冢:桓温的坟墓。

簿:记录,此处指记录宝物清单。

武陵王赞:人名,曾任武陵王。

郢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

晋熙王燮:人名,曾任晋熙王。

盆城: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城局参军:官职名,负责城防的参军。

楼橹: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攻城武器。

川岳:比喻强大的力量。

攸之:指沈攸之,南朝宋末年的权臣。

西讨都督:官职名,负责西部战事的都督。

左中郎将:古代官职,属于中级武官。

广晋县男: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兖青冀三州徐州东海朐山军事:地名,涉及多个州和军事区域。

淮阴: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是古代的重要水路交通要地。

阳平郡: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镇北司马:官职名,负责镇守北方的司马。

南平昌太守:官职名,负责南平昌地区的太守。

殿省:指皇宫中的殿和省,即朝廷。

义乡县长风庙神:指义乡县长风庙的神灵。

邓:人名,曾任县令。

黄门郎: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羽林四厢直卫:官职名,负责皇宫警卫的官员。

新林: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北兰陵兰陵人:指来自北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的人。

土断: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

东平郡: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赭圻贼:赭圻地区的贼人。

屯骑校尉:官职名,负责骑兵的校尉。

南东莞太守:官职名,负责南东莞地区的太守。

平越中郎将:官职名,负责平定越地(今越南北部)的将领。

广州刺史:广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右将军:官职名,属于高级武官。

垣崇祖:人名,曾任豫州刺史。

西蕃: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符列上:指将功绩上报朝廷。

饷:赠送,此处指赠送礼物。

阿杜:人名,周盘龙的爱妾。

淮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是古代的重要军事要地。

角城:古地名,位于淮阳附近,是抵御外敌的重要城池。

戍:驻守,守卫。

盘龙:人名,此处指领军将军李安民。

钟离: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蚌埠市,是古代的重要军事要地。

衣仗:武器和装备。

世子:诸侯王的长子。

数升血:形容血流如注。

单马:一人一骑。

骁名:勇猛的名声。

披靡:溃败。

永明:南朝齐武帝的年号。

大司马:古代官职,是军事的最高长官。

讲武:进行军事训练。

兖州: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中部,是古代的重要行政区域。

白衣领职:指没有官服,仅以白衣领受职务。

东平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东平地区的行政事务。

平北将军:官职名,负责平定北方边疆。

防门:城门。

皇甫仲贤:人名,此处指角城戍主。

孟灵宝:人名,此处指军主。

淮阴军主:古代官职,负责淮阴地区的军事事务。

白衣:指没有官服。

八座:古代官职,指朝廷中的八个重要官职。

貂蝉:古代贵族男子戴的装饰品,此处比喻为官。

兜鍪:古代士兵戴的头盔。

周公: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公旦的尊称,此处用作威慑敌人的话。

北国:指北方地区。

形甚羸讷:形容身体瘦弱,言语木讷。

勇果:勇敢果断。

诸将莫逮:没有哪个将领能比得上他。

迁:升迁,调任。

领马军:指挥骑兵。

校骑:训练骑兵。

骋槊:挥舞长矛。

进爵为侯:提升爵位为侯。

潜相构结:暗中勾结。

大雾:浓雾。

清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樵:砍柴。

惣下: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援白争门:攻打城门。

防门不禁:城门没有防守。

复复位:重新恢复原职。

表:上奏。

才弱:才能不足。

解职:辞去职务。

戏之:戏弄他。

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貂蝉是从兜鍪中出来的,比喻为官是从军中出来的。

十一年:指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

病卒:因病去世。

赠:死后追赠官职。

安北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北方边疆的军事事务。

子:儿子。

勇力绝人:勇猛过人。

东讨:向东征讨。

唐宇之:人名,此处指被征讨的对象。

检勒:约束。

东宫直阁:东宫的警卫。

郁林: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密得自进:秘密地提升自己的地位。

心膂:亲信。

监殿内直卫:监管宫廷内的警卫。

青冀二州军事:青冀二州的军事事务。

青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青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宰辅:古代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官员。

曲江县男:封号,三百户。

攘刀厉目:挥舞刀剑,瞪大眼睛。

说喻之:劝说他。

启:上奏。

启请:请求。

慢朝廷:对朝廷不敬。

可其奏:同意他的奏请。

废帝:废黜皇帝。

直阁省:宫廷中的警卫机构。

兵人:士兵。

洞胸死:胸部被刺穿而死。

西江督护:古代官职,负责西江地区的军事事务。

萧季敞:人名,此处指广州刺史。

同逆:一同叛逆。

京师:都城,此处指建康(今南京)。

颜翻:人名,此处指广州刺史。

陈显达:人名,此处指权臣。

马队主:古代官职,负责马队的指挥。

宋大明:南朝宋明帝的年号。

本县令:本县的县令。

殿中:宫廷中的官职。

龙骧: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强弩将军:古代官职,负责使用强弩的将领。

骠骑中兵:古代官职,负责骠骑军的兵马。

南谯太守:古代官职,负责南谯地区的行政事务。

刘怀珍:人名,此处指宁朔将军。

刘从:人名,此处指殷琰的将领。

筑垒拒守:修筑堡垒进行抵抗。

移日:多日。

长史:古代官职,负责处理地方政务。

杜叔宝:人名,此处指殷琰的长史。

运车:运输车辆。

要击:拦击。

横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肉薄攻营:近距离攻击敌营。

晡:傍晚。

从:跟随。

会议:召集会议。

将军所乘马:将军骑的马。

平之:平定它。

京口: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的重要军事要地。

宋建平:人名,此处指被征讨的对象。

宁都县子:封号,五百户。

苍梧:古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是古代的重要地区。

督徐州军事:负责徐州地区的军事事务。

徐州刺史:徐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钟离太守:古代官职,负责钟离地区的行政事务。

冠军:古代官职,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新亭:古地名,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的重要军事要地。

进号:提升军衔。

诛:处决。

启闻:上报。

江西:古地名,位于今江西省,是古代的重要地区。

建元元年:南朝齐建元元年。

食邑:封地。

转:调任。

左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左军。

宁朔:古代官职,负责北方边疆的军事事务。

北虏:指北方的敌对民族,如鲜卑、匈奴等,这里泛指北方的外来侵略者。

明年:指下一年。

诏假广之节:皇帝下诏,授予广之符节,表示赋予他出使或军事指挥的权力。

淮上:淮河的北岸。

彭、沛:彭城和沛县,都是古代的县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招诱乡里部曲:招募自己的同乡和部下。

北取彭城:向北进攻并夺取彭城。

都督淮北军事:总管淮河以北的军事事务。

广之引军过淮:广之率领军队渡过淮河。

坐免官:因为某种原因被免职。

寻除征虏将军:不久后任命为征虏将军。

太子右率:太子的护卫官。

迁长沙王镇军司马:调任长沙王的镇军司马。

南东海太守:南东海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司徒司马:司徒府的司马,负责司徒府的日常事务。

寻阳相:寻阳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南新蔡太守:南新蔡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安陆王北中郎左军司马:安陆王的北中郎左军司马。

广陵太守:广陵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将军如故:继续保持将军的职位。

持节、都督徐州诸军事:持节,都督徐州的军事事务。

左将军:官职名,军事将领。

前将军:官职名,军事将领。

虏动:敌军活动。

左卫将军:官职名,负责宫廷的安全。

豫州刺史:豫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郁林勋:指郁林的功勋。

废郁林勋:废除郁林的功勋。

增封三百户:增加三百户的封地。

江州刺史:江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进封应城县公:晋升为应城县公。

食邑二千户:享有两千户的封地。

持节督司州征讨:持节,总管司州的征讨事务。

解围:解除包围。

侍中:官职名,为皇帝的近臣。

镇军将军:官职名,军事将领。

给扶:提供扶助。

追赠:死后追赠官职。

车骑将军:官职名,军事将领。

谥曰壮公:追赠的谥号,意为勇壮的公爵。

公侯扞城:公侯守卫城池。

守国之所资也:保卫国家所必需的。

盘龙骁勇:盘龙勇猛。

独冠三军:在三军中独占鳌头。

匈奴之惮飞将:匈奴人害怕飞将军。

曾不若也:甚至不如。

安国旧将:安国是老将。

协同迁社:协同迁移国家。

同裨九江:同在九江地区效力。

翊从中夏:辅佐中夏(中原地区)。

洞开胡马:打开胡人的马队。

旌旄骤把:旗帜飘扬,频繁调动军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九-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广之将军的一生及其在北魏朝中的军事和政治生涯。首先,‘北虏动’表明北方的敌人有所动作,这是对当时历史背景的简要交代,也反映了北魏时期边疆战事频仍的现实。

‘明年,诏假广之节,出淮上’中的‘假广之节’意味着皇帝授予广之节杖,赋予他征战的权力。‘出淮上’则是指广之被派往淮河一带,这表明他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以及皇帝对他的信任。

‘广之家在彭、沛,启上求招诱乡里部曲,北取彭城,上许之’这一段描绘了广之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以及他如何动员家乡的力量参与军事行动,这体现了他的政治手腕和地方号召力。

‘以广之为使持节、都督淮北军事、平北将军、徐州刺史’这一系列官职的授予,显示了广之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地位提升,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战场上的成就。

‘广之引军过淮,无所克获,坐免官’说明了广之在军事行动中的挫折,以及他因此被免职的情况,这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将领的成败荣辱。

‘寻除征虏将军,加散骑常侍、太子右率’表明广之在失势后很快得到了恢复,并获得了新的职位,这反映了他在朝廷中的政治影响力。

‘世祖即位,迁长沙王镇军司马,南东海太守,司徒司马,寻阳相,南新蔡太守,安陆王北中郎左军司马,广陵太守,将军如故’这一长串官职的变化,展现了广之在世祖时期的活跃和政治生涯的多样化。

‘出为持节、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再次表明广之在军事上的职位和权力。

‘还为光禄大夫、左将军、司徒司马’中的‘还’字,暗示了广之的官职有所变动,但他的地位仍然很高。

‘迁右卫将军,转散骑常侍,前将军’显示了广之在官职上的进一步升迁,以及他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世祖见广之子珍国应堪大用,谓广之曰:“卿可谓老蚌也。”广之曰:“臣不敢辞。”上大笑’这一段对话,不仅展现了广之的谦逊和世祖的幽默,也反映了广之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除游击将军,不拜’说明广之虽然被授予新的职位,但他并没有接受,这可能是出于对自身境遇的考虑。

‘十一年,虏动,假广之节,招募’中的‘虏动’再次表明北方战事,而广之被再次任命,显示了他仍然是朝廷倚重的将领。

‘隆昌元年,迁给事中、左卫将军’和‘延兴元年,以广之为持节、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等段落,展示了广之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不断变动和升迁。

‘预废郁林勋,增封三百户’和‘进封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等句子,反映了广之在政治上的成就和朝廷对他的奖赏。

‘建武二年,虏围司州,遣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解围’表明广之在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这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能力和朝廷对他的信任。

‘广之未至百余里,虏退,乃还’说明了广之在军事行动中的成功,以及他的行动对敌军产生了影响。

‘明年,迁侍中、镇军将军,给扶’再次显示了广之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四年,卒。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谥曰壮公’这一段是对广之一生的总结,他去世后得到了朝廷的追赠和谥号,这表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史臣曰’和‘赞曰’两段是对广之一生的评价和赞颂,‘公侯扞城,守国之所资也’表明广之在国防中的重要作用,‘盘龙骁勇,独冠三军’则是对他在军事上的英勇和能力的赞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63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