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萧子显(507年-572年),南齐的皇帝及文学家,他主编的《南齐书》是对南齐历史的总结,内容细致入微,成为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萧子显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造诣,也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有着显著成就。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齐书》是由萧子显主编的一部关于南齐历史的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南齐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该书尤其注重描述南齐的皇帝和高官的治国理政,以及国家内外的战事和文化交流。《南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南齐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珍贵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八-原文
萧景先 萧赤斧(子颖胄)
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
祖爰之,员外郎。
父敬宗,始兴王国中军。
景先少遭父丧,有至性,太祖嘉之。
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
解褐为海陵王国上军将军,补建陵令,还为新安王国侍郎,桂阳国右常侍。
太祖镇淮阴,景先以本官领军主自随,防卫城内,委以心腹。
除后军行参军,邛县令,员外郎。
与世祖款昵,世祖为广兴郡,启太祖求景先同行,除世祖宁朔府司马,自此常相随逐。
世祖为镇西长史,以景先为镇西长流参军,除宁朔将军,随府转抚军中兵参军,寻除谘议,领中兵如故。
升明初,为世祖征虏府司马,领新蔡太守,随上镇盆城。
沈攸之事平,还都,除宁朔将军,骁骑将军,仍为世祖抚军中军二府司马,兼左卫将军。
建元元年,迁太子左卫率,封新吴县伯,邑五百户。
景先本名道先,乃改避上讳。
出为持节、督司州军事、宁朔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
是冬,虏出淮、泗,增司部边戍兵。
义阳人谢天盖与虏相构扇,景先言于督府,骠骑豫章王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萧惠朗二千人助景先。
惠朗依山筑城,断塞关隘,讨天盖党与。
虏寻遣伪南部尚书頞跋屯汝南,洛州刺史昌黎王冯莎屯清丘。
景先严备待敌。
豫章王又遣宁朔将军王僧炳、前军将军王应之、龙骧将军庄明三千人屯义阳关外,为声援。
虏退,进号辅国将军。
景先启称上德化之美。
上答曰:
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
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
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世祖即位,征为侍中,领左军将军,寻兼领军将军。
景先事上尽心,故恩宠特密。
初西还,上坐景阳楼召景先语故旧,唯豫章王一人在席而已。
转中领军。
车驾射雉郊外行游,景先常甲仗从,廉察左右。
寻进爵为侯。
领太子詹事,本官如故。
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
迁征虏将军、丹阳尹。
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上以景先谙究司土,诏曰:
得雍州刺史张瑰启事,蛮虏相扇,容或侵轶。
蜂虿有毒,宜时剿荡。
可遣征虏将军丹阳尹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
可假节,司州诸军皆受节度。
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
军未还,遇疾,遗言曰:
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但夙荷深恩,今谬充戎寄,暗弱每事不称,上惭慈旨。
便长违圣世,悲哽不知所言。
可为作启事,上谢至尊,粗申愚心。
毅虽成长,素阙训范。
贞等幼稚,未有所识。
方以仰累圣明,非残息所能陈谢。
自丁荼毒以来,妓妾已多分张,所余丑猥数人,皆不似事。
可以明月、佛女、桂支、佛儿、玉女、美玉上台,美满、艳华奉东宫。
私马有二十余匹,牛数头,可简好者十匹、牛二头上台,马五匹、牛一头奉东宫,大司马、司徒各奉二匹,骠骑、镇军各奉一匹。
应私仗器,亦悉输台。
六亲多未得料理,可随宜温恤,微申素意。
所赐宅旷大,恐非毅等所居,须丧服竟,可输还台。
刘家前宅,久闻其货,可合率市之,直若短少,启官乞足。
三处田勤作,自足供衣食。
力少,更随宜买粗猥奴婢充使。
不须余营生。
周旋部曲还都,理应分张,其久旧劳勤者,应料理,随宜启闻乞恩。
卒,时年五十。
上伤惜之,诏曰:
西信适至,景先奄至丧逝,悲怀切割,自不胜任。
今便举哀。
赙钱十万。
布二百匹。
景先丧还,诏曰:
故假节征虏将军丹阳尹新吴侯景先,器怀开亮,干局通敏。
绸缪少长,义兼勋戚。
诚著夷险,绩茂所司。
方升宠荣,用申任寄。
奄至丧逝,悲痛良深。
可赠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给鼓吹一部。
假节、侯如故。
谥曰忠侯。
子毅,以勋戚子,少历清官:
太子舍人,洗马,随王友,永嘉太守,大司马谘议参军,南康太守,中书郎。
建武初,为抚军司马,迁北中郎司马。
虏动,领军守琅邪城。
毅性奢豪,好弓马,为高宗所疑忌。
王晏事败,并陷诛之。
遣军围宅,毅时会宾客奏伎,闻变,索刀未得,收人突进,挟持毅入与母别,出便杀之。
萧赤斧,南兰陵人,太祖从祖弟也。
祖隆子,卫军录事参军。
父始之,冠军中兵参军。
赤斧历官为奉朝请,以和谨为太祖所知。
宋大明初,竟陵王诞反广陵,赤斧为军主,隶沈庆之。
围广陵城,攻战有勋,事宁,封永安亭侯,食邑三百七十户。
除车骑行参军,出补晋陵令,员外郎,丹阳令,还除晋熙王抚军中兵参军,出为建威将军、钱唐令。
迁正员郎。
赤斧治政为百姓所安,吏民请留之,时议见许,改除宁朔将军。
太祖辅政,以赤斧为辅国将军、左军会稽司马,辅镇东境。
迁黄门郎,淮陵太守。
顺帝逊位,于丹阳故治立宫,上令赤斧辅送,至薨乃还。
建元初,迁武陵王冠军长史,骠骑司马,南东海太守,辅国将军并如故。
迁长兼侍中,祖母丧去职。
起为冠军将军、宁蛮校尉。
出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雍州刺史,本官如故。
在州不营产利,勤于奉公。
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世祖亲遇与萧景先相比。
封南丰县伯,邑四百户。
迁给事中,太子詹事。
赤斧夙患渴利,永明三年会,世祖使甲仗卫三厢,赤斧不敢辞,疾甚,数日卒,年五十六。家无储积,无绢为衾,上闻之,愈加惋惜。诏赙钱五万,上材一具,布百匹,蜡二百斤。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懿伯。子颖胄袭爵。
颖胄字云长,弘厚有父风。起家秘书郎。太祖谓赤斧曰:“颖胄轻朱被身,觉其趋进转美,足慰人意。”迁太子舍人。遭父丧,感脚疾,数年然后能行。世祖有诏慰勉,赐医药。除竟陵王司徒外兵参军,晋熙王文学。
颖胄好文义,弟颖基好武勇。世祖登烽火楼,诏群臣赋诗。颖胄诗合旨,上谓颖胄曰:“卿文弟武,宗室便不乏才。”除明威将军、安陆内史。迁中书郎。上以颖胄勋戚子弟,除左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得入便殿。出为新安太守,吏民怀之。隆昌元年,永嘉王昭粲为南徐州,以颖胄为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转持节、督青冀二州军事、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不行,除黄门郎,领四厢直。迁卫尉。
高宗废立,颖胄从容不为同异,乃引颖胄预功。建武二年,进爵侯,增邑为六百户。赐颖胄以常所乘白牜俞牛。
上慕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枪,尚书令王晏等咸称盛德。颖胄曰:“朝廷盛礼,莫过三元。此一器既是旧物,不足为侈。”帝不悦,后预曲宴,银器满席。颖胄曰:“陛下前欲坏酒枪,恐宜移在此器也。”帝甚有惭色。
冠军江夏王宝玄镇石头,以颖胄为长史,行石头戍事。复为卫尉。出为冠军将军、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南兖州、府州事。是年虏动,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民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渡。颖胄以贼势尚远,不即施行,虏亦寻退。仍为持节、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
和帝为荆州,以颖胄为冠军将军、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东昏侯诛戮群公,委任厮小,崔、陈败后,方镇各怀异计。永元二年十月,尚书令临湘侯萧懿及弟卫尉畅见害。先遣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领三千兵受旨之官,就颖胄共袭雍州。雍州刺史梁王将起义兵,虑颖胄不识机变,遣使王天虎诣江陵,声云山阳西上,并袭荆、雍。书与颖胄,劝同义举。颖胄意犹未决。初,山阳出南州,谓人曰:“朝廷以白虎幡追我,亦不复还矣。”席卷妓妾,尽室而行。至巴陵,迟回十余日不进。梁王复遣天虎赍书与颖胄,陈设其略。是时或云山阳谋杀颖胄,以荆州同义举,颖胄乃与梁王定契,斩王天虎首,送示山阳。发百姓车牛,声云起步军征襄阳。十一月十八日,山阳至江津,单车白服,从左右数十人,诣颖胄,颖胄使前汶阳太守刘孝庆、前永平太守刘熙晔、铠曹参军萧文照、前建威将军陈秀、辅国将军孙末伏兵城内。山阳入门,即于车中乱斩之。副军主李元履收余众归附。遣使蔡道猷驰驿送山阳首于梁王,乃发教纂严,分部购募。东昏闻山阳死,发诏讨荆、雍。赠山阳宁朔将军、梁州刺史。
颖胄有器局,既唱大事,虚心委己,众情归之。加颖胄右将军,都督行留诸军事,置佐史,本官如故。西中郎司马夏侯详加征虏将军。遣宁朔将军王法度向巴陵。颖胄献钱二十万,米千斛,盐五百斛。谘议宗塞、别驾宗夬献谷二千斛,牛二头。换借富赀,以助军费。长沙寺僧业富,沃铸黄金为龙数千两,埋土中,历相传付,称为下方黄铁,莫有见者,乃取此龙,以充军实。
十二月,移檄:
西中郎府长史、都督行留诸军事、右军将军、南郡太守、南丰县开国侯萧颖胄,司马、征虏将军、新兴太守夏侯详告京邑百官,诸州郡牧守:
夫运不常夷,有时而陂;数无恒剥,否极则亨。昔商邑中微,彭、韦投袂;汉室方昏,虚、牟效节。故风声永树,卜世长久者也。昔我太祖高皇帝德范生民,功格天地,仰纬彤云,俯临紫极。世祖嗣兴,增光前业,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郁林昏迷,颠覆厥序,俾我大齐之祚,翦焉将坠。高宗明皇帝建道德之盛轨,垂仁义之至踪,绍二祖之鸿基,继三五之绝业。昧旦丕显,不明求衣,故奇士盈朝,异人辐凑。若乃经礼纬乐之文,定鼎作洛之制,非云如醴之详,白质黑章之瑞,谅以则天比大,无德称焉。
而嗣主不纲,穷肆陵暴,十愆毕行,三风咸袭。丧初而无哀貌,在戚而有喜容。酣酒嗜音,罔惩其侮;谗贼狂邪,是与比周。遂令亲贤婴荼毒之诛,宰辅受菹醢之戮。江仆射,萧、刘领军,徐司空,沈仆射,曹右卫,或外戚懿亲,或皇室令德,或时宗民望,或国之虎臣,并勋彰中兴,功比周、邵,秉钧赞契,受遗先朝。咸以名重见疑,正直贻毙,害加党族,虐及婴孺。曾无《渭阳》追远之情,不顾本枝歼落之痛。信必见疑,忠而获罪,百姓业业,罔知攸暨。崔慧景内逼淫刑,外不堪命,驱土崩之民,为免死之计,倒戈回刃,还指宫阙。城无完守,人有异图。赖萧令君勋济宗祏,业拯苍氓,四海蒙一匡之德,亿兆凭再造之功。江夏王拘迫威强,牵制巨力,迹屈当时,乃心可亮,竟不能内恕探情,显加鸩毒。萧令君自以亲惟族长,任实宗臣,至诫苦言,朝夕献入,谗丑交构,渐见疏疑,浸润成灾,奄离怨酷。用人之功,以宁社稷,刈人之身,以骋淫滥。
台辅既诛,奸小竞用。
梅虫儿、茹法珍妖忍愚戾,穷纵丑恶,贩鬻主威,以为家势,营惑嗣主,恣其妖虐。
宫女千余,裸服宣淫,孽臣数十,袒裼相逐。
帐饮阛肆之间,宵游街陌之上,提挈群竖,以为欢笑。
刘山阳潜受凶旨,规肆狂逆,天诱其衷,即就枭翦。
夫天生蒸民,树之以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
岂有尊临宇县,毒遍黔首,绝亲戚之恩,无君臣之义,功重者先诛,勋高者速毙。
九族内离,四夷外叛,封境日蹙,戎马交驰,帑藏既空,百姓已竭,不恤不忧,慢游是好。
民怨于下,天惩于上,故荧惑袭月,孽火烧宫,妖水表灾,震蚀告沴。
七庙阽危,三才莫纪,大惧我四海之命,永沦于地。
南康殿下体自高宗,天挺英懿。
食叶之征,著于弱年,当璧之祥,兆乎绮岁。
亿兆颙颙,咸思戴奉。
且势居上游,任总连帅,家国之否,宁济是当。
莫府身备皇宗,忝荷顾托,忧深责重,誓清时难。
今命冠军将军、西中郎谘议、领中直兵参军、军主杨公则,宁朔将军、领中兵参军、军主王法度,冠军将军、谘议参军、军主庞飖,辅国将军、谘议参军、领别驾、军主宗夬,辅国将军、谘议参军、军主乐蔼等,领劲卒三万,陵波电迈,迳造秣陵。
冠军将军、领谘议、中直兵参军、军主蔡道恭,辅国将军、中直兵参军、右军府司马、军主席阐文,辅国将军、中直兵参军、军主任漾之,宁朔将军、中直兵参军、军主韩孝仁,宁朔将军、中直兵参军、军主朱斌,中直兵参军、军主宗冰之,建威将军、中直兵参军、军主朱景舒,宁朔将军、中直兵参军、军主庾域,宁远将军、军主庾略等,被甲二万,直指建业。
辅国将军、武宁太守、军主邓元起,辅国将军、前军将军、军主王世兴等,铁骑一万,分趋白下。
征虏将军、领司马、新兴太守夏侯详,宁朔将军、咨议参军、军主柳忱,宁朔将军、领中兵参军、军主刘孝庆,建威将军、军主、江陵令江诠等,帅组甲五万,骆驿继发。
雄剑高麾,则五星从流;长戟远指,则云虹变色。
天地为之矞皇,山渊以之崩沸。
莫府亲贯甲胄,授律中权,董帅熊罴之士十有五万,征鼓粉沓,雷动荆南。
宁朔将军、南康王友萧颖达领虎旅三万,抗威后拒。
萧雍州勋业盖世,谋猷渊肃,既痛家祸,兼愤国难,泣血枕戈,誓雪怨酷,精卒十万,已出汉川。
张郢州节义慷慨,悉力齐奋。
江州邵陵王、湘州张行事、王司州皆远近悬契,不谋而同,并勒骁猛,指景风驱。
舟舰鱼丽,万里盖水,车骑云屯,平原雾塞。
以同心之士,伐倒戈之众,盛德之师,救危亡之国,何征而不服,何诛而不克哉!
今兵之所指,唯在梅虫儿、茹法珍二人而已。
诸君德载累世,勋著先朝,属无妄之时,居道消之运,受迫群竖,念有危惧。
大军近次,当各思拔迹,来赴军门。
檄到之日,有能斩送虫儿、法珍首者,封二千户开国县侯。
若迷惑凶党,敢拒军锋,刑兹无赦,戮及宗族。
赏罚之信,有如曒日,江水在此,余不食言。
遣冠军将军杨公则向湘州。
王法度不进军,免官。
公则进克巴陵,仍向湘州。
遣宁朔将军刘坦行湘州事。
颖胄遣人谓梁王曰:‘时月未利,当须来年二月。今便进兵,恐非良策。’
梁王曰:‘今坐甲十万,粮用自竭。况藉以义心,一时骁锐。且太白出西方,仗义而动,天时人谋,无有不利。昔武王伐纣,行逆太岁,岂复待年月邪?’颖胄乃从。
遣西中郎参军邓元起率众向夏口。
三年正月,和帝为相国,颖胄领左长史,进号镇军将军。
于是始选用方伯。
梁王屡表劝和帝即尊号,梁州刺史柳惔、竟陵太守曹景宗并劝进。
颖胄使别驾宗寔撰定礼仪,上尊号,改元,于江陵立宗庙、南北郊,州府城门悉依建康宫,置尚书五省,以城南射堂为兰台,南郡太守为尹。
建武中,荆州大风雨,龙入柏斋中,柱壁上有爪足处,刺史萧遥欣恐畏,不敢居之。
至是以为嘉祐殿。
中兴元年三月,颖胄为侍中、尚书令,假节、都督如故。
寻领吏部尚书,监八州军事,行荆州刺史,本官如故。
左丞乐蔼奏曰:‘敕旨以军旅务殷,且停朝直。窃谓匪懈于位,义昭夙兴,国容旧典,不可顿阙。与兼右丞江诠等参议,八座丞郎以下宜五日一朝,有事郎坐侍下鼓,无事许从实还外。’奏可。
梁王义师出沔口,郢州刺史张冲据城拒守。
杨公则定湘州,行事张宝积送江陵,率军会夏口。
巴西太守鲁休烈、巴东太守萧惠训遣子璝拒义师。
颖胄遣汶阳太守刘孝庆进峡口,与巴东太守任漾之、宜都太守郑法绍御之。
时军旅之际,人情未安,颖胄府长史张炽从绛衫左右三十余人入千秋门,城内惊恐,疑有同异。
御史中丞奏弹炽,诏以赎论。
颖胄弟颖孚在京师,庐陵人修灵祐窃将南上,于西昌县山中聚兵二千人,袭郡,内史谢篹奔豫章。
颖孚、灵祐据郡求援,颖胄遣宁朔将军范僧简入湘州南道援之。
僧简进克安成,仍以为辅国将军、安成内史。
拜颖孚为冠军将军、庐陵内史。
合二郡兵,出彭蠡口。
东昏侯遣军主彭盆、刘希祖三千人受江州刺史陈伯之节度,南讨二郡义兵,仍进取湘州。
南康太守王丹保郡应盆等。
颖孚闻兵至,望风奔走。
前内史谢篹复还郡。
刘希祖至安成,攻战七日,城陷,范僧简见杀。
希祖仍为安成内史。
颖孚收散卒据西昌,谢篹又遣军攻之,众败,奔湘州。
以颖孚为督湘东衡阳零陵桂阳营阳五郡、湘东内史、假节、将军如故。
寻病卒。
后修灵祐又合余众攻篹,篹复败走豫章,刘希祖亦以郡降。
湘东内史王僧粲亦拒义,自称平西将军、湘州刺史,以南平镇军主周敷为长史,率前军袭湘州,去州百余里。
杨公则长史刘坦守州城,遣军主尹法略拒之,屡战不胜。
及闻建康城平,僧粲散走,乃斩之。
南康太守王丹亦为郡人所杀。
郢城降,义师众军东下。
八月,鲁休烈、萧璝破汶阳太守刘孝庆等于峡口,巴东太守任漾之见杀,遂至上明,江陵大震。
颖胄恐,驰告梁王曰:‘刘孝庆为萧璝所败,宜遣杨公则还援根本。’
梁王曰:‘公则今溯流上荆,鞭长之义耳。萧璝、鲁休烈乌合之众,寻自退散。政须荆州少时持重。良须兵力,两弟在雍,指遣往征,不为难至。’
颖胄乃追赠任漾之辅国将军、梁州刺史。
遣军主蔡道恭假节屯上明拒萧璝。
时梁王已平郢、江二镇。
颖胄辅帝出居上流,有安重之势。
素能饮酒,啖白肉鲙至三升,既闻萧璝等兵相持不决,忧虑感气,十二月壬寅夜,卒。
遗表曰:‘臣疹患数日,不谓便至困笃,气息绵微,待尽而已。臣虽庸薄,忝籍葭莩,过受先朝殊常之眷,循宠砺心,誓生以死。属皇业中否,天地分崩,总率诸侯,翼奉明圣。赖社稷灵长,大明在运,故兵之所临,无思不服。今四海垂平,干戈行戢,方希陪翠华,奉法驾,反东都,观旧物。不幸遘疾,奄辞明世,怀此深恨,永结泉壤。窃惟王业至重,万机甚大,登之实难,守之未易。陛下富于春秋,当远寻祖宗创业艰难,殷鉴季末颠覆厥绪,思所以念始图终,康此兆庶。征东大将军臣衍,元勋上德,光赞天下,陛下垂拱仰成,则风流日化,臣虽万没,无所遗恨。’时年四十。
和帝出临哭。
诏赠侍中、丞相,本官如故。
前后部羽葆鼓吹,班剑三十人。
辒辌车,黄屋左纛。
梁王围建康城,住在石头,和帝密诏报颖胄凶问,秘不发丧。
及城平,识者闻之,知天命之有在矣。
梁天监元年,诏曰:‘念功惟德,历代所同,追远怀人,弥与事笃。齐故侍中、丞相、尚书令颖胄,风格峻远,器宇渊邵,清猷盛业,问望斯归。缔构义始,肇基王迹,契阔屯夷,载形心事。朕膺天改命,光宅区宇,望岱瞻河,永言增恸。可封巴东郡公,邑三千户,本官如故。’
丧还,今上车驾临哭渚次。
诏曰:‘齐故侍中、丞相、尚书令颖胄葬送有期,前代所加殊礼,依晋王导、齐豫章王故事,可悉给。谥曰献武。’
范僧简赠交州刺史。
史臣曰:‘魏氏基于用武,夏侯诸曹,并以戚族而为将相。夫股肱为义,既有常然,肺腑之重,兼存宗寄。丰沛之间,贵人满市,功臣所出,多在南阳。夫贞干所以成务,非虚言也。’
赞曰:‘新吴事武,简在帝心。南丰治政,迹显亡衾。镇军茂绩,机识弘深,荆南立王,向义汉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八-译文
萧景先,是南兰陵兰陵人,是太祖的侄子。他的祖父是员外郎萧爰之,父亲是始兴王国中军萧敬宗。
景先小时候遭遇父亲去世,性格至纯,太祖很欣赏他。后来他在京邑做官,经常受到太祖的照顾。他最初担任海陵王国上军将军,后来被任命为建陵令,又回到新安王国担任侍郎,桂阳国右常侍。太祖镇守淮阴时,景先带着自己的军队跟随太祖,负责城内的防卫,被太祖视为心腹。后来他被任命为后军行参军、邛县令、员外郎。他与世祖关系亲密,世祖担任广兴郡太守时,请求太祖让景先一同前往,于是景先被任命为世祖宁朔府司马,从此一直跟随世祖。
世祖担任镇西长史时,任命景先为镇西长流参军,后来又任命他为宁朔将军,随府转任抚军中兵参军,不久又升任谘议,继续担任中兵。升明初年,他被任命为世祖征虏府司马,兼任新蔡太守,随世祖镇守盆城。沈攸之之乱平定后,他回到都城,被任命为宁朔将军、骁骑将军,仍然担任世祖抚军中军二府司马,兼任左卫将军。建元元年,他被晋升为太子左卫率,封为新吴县伯,食邑五百户。景先原本名叫道先,因为避讳改名为景先。
后来他被任命为持节、督司州军事、宁朔将军、司州刺史,兼任义阳太守。那一年冬天,敌军从淮河、泗水出兵,景先增加了司部边防兵力。义阳人谢天盖与敌军勾结煽动,景先向督府报告,骠骑豫章王派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萧惠朗率领两千人援助景先。萧惠朗依靠山势筑城,封锁关隘,讨伐谢天盖的党羽。敌军随后派遣伪南部尚书頞跋驻扎汝南,洛州刺史昌黎王冯莎驻扎清丘。景先严阵以待。豫章王又派遣宁朔将军王僧炳、前军将军王应之、龙骧将军庄明率领三千人驻扎在义阳关外,作为声援。敌军撤退后,景先被晋升为辅国将军。
景先向皇上报告了上德化之美。皇上回答说:“风俗败坏二十余年,既然我承担了这个责任,怎能立刻扫除。幸运的是,有数年时间里我尽力拯救苍生,对万物必有功。治理天下的人,即使是圣人也需要好的助手,你们各自尽力,不必担心治理不好。”
世祖即位后,征召景先为侍中,兼任左军将军,不久又兼任领军将军。景先对皇上尽心尽力,因此受到特别的宠爱。最初西还时,皇上在景阳楼召见景先,谈论旧事,只有豫章王一人在座。后来他被任命为中领军。皇上在郊外射猎游玩时,景先经常带着甲仗跟随,负责左右的安全。不久他又被晋升为侯爵。他兼任太子詹事,保留原有官职。遭遇母亲去世,他被任命为领军将军。后来他被任命为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雍州发生荒乱,蛮族入侵,景先被任命为雍州刺史,负责平定叛乱。景先到达镇所后,驻军城北,百姓才得以安宁,他们带着牛酒来迎接。
军队还未返回,景先突然生病,留下遗言说:“这次的疾病与前几次不同,我自认为必无生还之理。但我一直受到皇上的深恩,现在却担当重任,能力不足,常常不能称职,感到非常惭愧。我将长别于圣世,悲痛欲绝,不知如何表达。请为我写一封奏章,向皇上致谢,表达我的愚忠。我的儿子毅虽然已经长大,但一直缺乏教育。我的孙子们都很年幼,还没有什么见识。我正依赖圣明的皇上,非我这样的残废之人所能表达。自从遭受灾祸以来,家中的姬妾已经分散,只剩下几个丑陋的人,都不像能做事的人。可以把明月、佛女、桂支、佛儿、玉女、美玉上台,美满、艳华献给东宫。我的私马有二十多匹,牛有数头,可以挑选十匹马、两头牛献给东宫,五匹马、一头牛献给大司马、司徒,骠骑、镇军各献一匹。所有的私人物品也应该全部上交。我的六亲大多还没有得到妥善安置,可以适当慰问,稍微表达我的心意。我赐予的宅邸宽敞,恐怕我的儿子们无法居住,等我服丧结束后,可以上交还给官府。刘家的前宅,我久闻其价值,可以合力购买,如果资金不足,可以请求官府资助。三处田地勤恳耕作,足以供衣食。我的力量有限,可以适当购买一些粗陋的奴婢来使用。不需要再经营其他生意。我的部下应该返回都城,应该适当分配,那些久经考验、勤劳的人,应该得到妥善安排,可以适当上奏请求恩赐。”景先去世,享年五十岁。皇上非常悲痛,下诏说:“西边的消息刚刚传来,景先突然去世,悲痛万分,难以承受。现在就举行丧礼。赐予十万赙钱,二百匹布。”景先的丧事返回都城,皇上下诏说:“已故假节征虏将军丹阳尹新吴侯萧景先,器量开阔,心地明亮。从小到大,忠诚兼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的功绩都显著。正要晋升他的荣誉,却突然去世,悲痛至深。可以追赠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赐予一部鼓吹。假节、侯爵依旧。谥号忠侯。”
他的儿子萧毅,作为勋戚之子,年轻时历任清官:太子舍人、洗马、随王友、永嘉太守、大司马谘议参军、南康太守、中书郎。建武初年,担任抚军司马,后来晋升为北中郎将。敌军入侵时,他担任领军守卫琅邪城。萧毅性格奢侈豪华,喜欢弓马,被高宗所猜忌。王晏的事情失败后,他和王晏一起被诛杀。敌军围攻他的宅邸,萧毅当时正有宾客和艺人表演,听到变故,还没来得及找到刀,就被敌人抓住,带着他和他母亲告别,出去就被杀了。
萧赤斧,是南兰陵人,是太祖的从祖弟。他的祖父是卫军录事参军萧隆子,父亲是冠军中兵参军萧始之。萧赤斧历任官职为奉朝请,因为和谨而受到太祖的赏识。宋大明初年,竟陵王刘诞在广陵反叛,萧赤斧担任军主,隶属于沈庆之。围攻广陵城,作战有功,事情平定后,被封为永安亭侯,食邑三百七十户。后来被任命为车骑行参军,出京补任晋陵令、员外郎、丹阳令,回到朝廷后担任晋熙王抚军中兵参军,出京担任建威将军、钱唐令。后来晋升为正员郎。萧赤斧治理政务得到百姓的安宁,官吏和百姓请求他留下,当时得到同意,改任宁朔将军。
太祖辅佐朝政时,任命萧赤斧为辅国将军、左军会稽司马,辅佐镇守东境。后来晋升为黄门郎、淮陵太守。顺帝退位后,在丹阳故治建立行宫,皇上命令萧赤斧辅佐送行,直到顺帝去世才返回。建元初年,晋升为武陵王冠军长史、骠骑司马、南东海太守,辅国将军依旧。后来晋升为长兼侍中,因为祖母去世而离职。后来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宁蛮校尉。出京担任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雍州刺史,保留原有官职。在州任职期间,不谋取私利,勤于奉公。后来晋升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世祖对他非常亲近,与萧景先相提并论。被封为南丰县伯,食邑四百户。后来晋升为给事中、太子詹事。
赤斧一直渴望名利,永明三年(495年)的集会上,世祖让甲仗卫队保护他,赤斧不敢推辞,病重,几天后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家中没有积蓄,没有足够的绢布做寿衣,皇帝听说后,更加惋惜。下诏赐予丧葬费五万钱,上等木材一具,布匹一百匹,蜡烛二百斤。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懿伯。他的儿子萧颖胄继承了爵位。
萧颖胄字云长,为人宽厚,有父亲的风范。他从秘书郎起家。太祖对赤斧说:‘萧颖胄年轻有为,逐渐变得更加出色,这让人感到欣慰。’他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遭遇父亲去世,脚病困扰了他几年,直到后来才能行走。世祖下诏安慰他,并赐予医药。他被任命为竟陵王司徒外兵参军,晋熙王文学。
萧颖胄喜欢文学,他的弟弟萧颖基喜欢武勇。世祖登上烽火楼,命令群臣赋诗。萧颖胄的诗合乎旨意,皇帝对萧颖胄说:‘你文有弟弟,武有哥哥,我们宗室不缺人才。’他被任命为明威将军、安陆内史。后来升任中书郎。因为他是勋戚子弟,被任命为左将军,负责殿内文武事务,可以进入便殿。后来被派往新安担任太守,受到官吏和百姓的怀念。隆昌元年(494年),永嘉王萧昭粲担任南徐州刺史,萧颖胄被任命为南东海太守,代理南徐州事务。后来转任持节、督青冀二州军事、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他没有赴任,被任命为黄门郎,负责四厢直事。后来升任卫尉。
高宗废立皇帝时,萧颖胄态度从容,不为所动,因此被引入参与功绩。建武二年(495年),晋升爵位为侯,增加封地六百户。皇帝赐予萧颖胄常骑的白牛。
皇帝崇尚节俭,想要销毁太官元日上寿的银酒枪,尚书令王晏等人称赞这是盛德之举。萧颖胄说:‘朝廷的盛礼,没有比三元更重要的。这件器物虽然是旧物,但不足以成为奢侈。’皇帝不高兴,后来在曲宴上,银器摆满了席子。萧颖胄说:‘陛下之前想要销毁酒枪,现在或许应该移用到这些器物上。’皇帝感到非常惭愧。
冠军江夏王萧宝玄镇守石头城,任命萧颖胄为长史,代理石头城的军事事务。后来再次担任卫尉。后来被派往担任冠军将军、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代理南兖州、府州事务。当年敌军发动攻势,扬言要饮马长江。皇帝害怕,命令萧颖胄将居民迁入城中,百姓惊恐,纷纷想要南渡。萧颖胄认为敌军势力还远,没有立即执行,敌军也很快就撤退了。后来被任命为持节、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
和帝担任荆州刺史时,任命萧颖胄为冠军将军、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代理荆州府、州事务。东昏侯杀害了许多公卿,把重任交给了一些低微的人,崔慧景和陈显达失败后,各地的镇守官员都怀有异心。永元二年(500年)十月,尚书令临湘侯萧懿和他的弟弟卫尉萧畅被杀害。先派遣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率领三千士兵接受命令,与萧颖胄一起袭击雍州。雍州刺史梁王将要起义,担心萧颖胄不懂得应变,派遣使者王天虎到江陵,声称山阳西上,同时袭击荆州和雍州。给萧颖胄的信中,劝他一起起义。萧颖胄犹豫不决。起初,山阳离开南州时,对人说:‘朝廷用白虎幡追我,我也不再回来了。’带着歌姬妾室,全家迁移。到了巴陵,拖延了十多天没有前进。梁王再次派遣天虎带着信给萧颖胄,陈述了他的计划。这时有人传言山阳要谋杀萧颖胄,因为荆州要起义,萧颖胄于是与梁王达成协议,斩杀王天虎的首级,展示给山阳看。征发百姓的车辆和牛,声称要起兵征讨襄阳。十一月十八日,山阳到达江津,一个人独自穿着白衣,带着几十个随从,去见萧颖胄。萧颖胄让前汶阳太守刘孝庆、前永平太守刘熙晔、铠曹参军萧文照、前建威将军陈秀、辅国将军孙末在城内伏击。山阳进入城门后,立即在车中被乱刀斩杀。副军主李元履收编剩余的部队归附。派遣使者蔡道猷骑马送山阳的首级给梁王,然后发布命令,严加防备,分派部队购买招募士兵。东昏侯听说山阳死了,发布诏书讨伐荆州和雍州。追赠山阳为宁朔将军、梁州刺史。
萧颖胄有器量,一旦发起大事,虚心听取意见,众人归心。加封萧颖胄为右将军,都督行留诸军事,设置佐史,保留原有官职。西中郎司马夏侯详被加封为征虏将军。派遣宁朔将军王法度前往巴陵。萧颖胄捐献二十万钱,一千斛米,五百斛盐。谘议宗塞、别驾宗夬捐献两千斛谷,两头牛。借取富人的钱财,以资助军费。长沙寺的僧人业富,用土中埋藏的数千两黄金铸成龙,称为下方黄铁,没有人见过,于是取出这些黄金,用来充实军资。
十二月,发布檄文:西中郎府长史、都督行留诸军事、右军将军、南郡太守、南丰县开国侯萧颖胄,司马、征虏将军、新兴太守夏侯详,向京城的百官,各州郡的牧守们宣布:运势不会永远平坦,有时会遭遇坎坷;天数没有恒定的剥蚀,否极泰来。过去商朝中衰,彭、韦投笔从戎;汉朝衰落,虚、牟效忠。因此,风声永传,基业长久。过去我们太祖高皇帝的德行感动了百姓,功绩可以匹配天地,仰望如云的纬度,俯瞰紫极之境。世祖继承大业,增光前业,云雨所及之处,日月所照耀之地,无不敬仰而来,交臂纳贡。郁林昏庸,颠覆了秩序,使得我们大齐的基业,即将坠落。高宗明皇帝建立道德的典范,垂示仁义的至理,继承二祖的伟大基业,延续三五的绝学。清晨不显,不明求衣,因此奇才满朝,异人云集。至于经礼纬乐的文采,定鼎洛邑的制度,非比美酒之详,白质黑章的祥瑞,确实可以与天比大,没有德行可以与之相称。
然而继承皇位的君主不守规矩,肆意妄为,犯下了十项大罪,三风并存。丧礼初无哀容,在丧期内却面露喜色。沉溺于酒色,无法惩罚他的傲慢;谗言贼子,狂妄邪佞,与他为伍。于是让亲信贤能遭受毒害,宰辅受到杀戮。江仆射,萧、刘领军,徐司空,沈仆射,曹右卫,有的是外戚亲信,有的是皇室有德之人,有的是时宗民望,有的是国家的猛将,都因功勋显赫,中兴有功,功比周、邵,掌握重权,受遗命于先朝。他们都因为名声显赫而受到怀疑,正直的人被杀害,党羽被伤害,虐待到婴儿。没有《渭阳》追远的情感,不顾本枝灭绝的痛苦。诚信必被怀疑,忠诚却获罪,百姓惶恐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办。崔慧景内受严刑,外不能承受命令,驱使土崩瓦解的百姓,为了免死之计,倒戈回刃,指向皇宫。城池守卫不力,人心各异。赖萧令君功勋卓著,拯救宗庙,拯救苍生,四海蒙受一匡之德,亿兆依赖再造之功。江夏王被威逼利诱,受到巨大的压力,表面上屈服,但内心可以明察,最终不能宽恕探查真相,明显地施加毒手。萧令君自认为作为亲族的长者,实际上是宗室的臣子,日夜进言献策,谗言和丑恶的诽谤交织,逐渐被疏远怀疑,逐渐成灾,突然遭受怨恨和酷刑。用人的功绩,来安定国家,割掉人的身体,来满足自己的淫欲。
台辅已经被诛杀,奸臣小人争相利用。梅虫儿、茹法珍邪恶残忍,放纵丑恶行为,贩卖皇帝的威严,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家族地位,迷惑年轻的君主,任意施虐。
宫女千余人,穿着暴露的服装进行淫乱,几十个恶臣,裸露身体相互追逐。他们在酒席和市场上饮酒作乐,夜晚在街巷上游荡,带着一群小丑,以此为乐。
刘山阳暗中接受了凶恶的命令,计划进行叛逆行为,天意引导他的内心,最终被斩首。
天生的人民,设立君主来统治他们,让他们管理人民,不要使他们失去本性。哪里有尊贵的君主统治天下,却毒害百姓,断绝亲戚之情,没有君臣之礼,功劳大的人先被诛杀,功勋高的人迅速死去。家族内部离心离德,四邻外敌背叛,封地日益缩小,战马奔腾,国库空虚,百姓疲惫,不关心也不忧虑,懒散地享受这种生活。百姓在下面怨恨,上天在上惩罚,因此火星袭击月亮,恶火焚烧宫殿,妖怪之水预示灾难,地震和腐蚀警告灾害。七庙濒临危险,三才无法记录,我非常担心四海之命,永远沦陷于地。
南康殿下是高宗的儿子,天生英勇杰出。食叶的征兆在他年轻时就显现出来,当璧的吉祥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征兆。亿万人都希望拥戴他。而且他处于优势地位,担任总连帅,国家处于困境,他应该承担起拯救的责任。莫府是皇族的一员,受到信任,责任重大,发誓要清除时弊。
现在命令冠军将军杨公则等人,率领三万精兵,迅速前往秣陵。蔡道恭等人率领两万士兵,直接指向建业。邓元起等人率领一万铁骑,分头前往白下。夏侯详等人率领五万士兵,陆续出发。
雄剑高举,五星随流;长戟远指,云彩变色。天地为之震惊,山川为之沸腾。莫府亲自穿上铠甲,指挥十五万熊罴之士,战鼓擂响,荆南震动。萧颖达率领三万虎旅在后抵抗。萧雍州功勋盖世,谋略深远,既痛恨家难,又愤恨国难,流泪枕戈,发誓要洗刷仇恨,十万精兵已经出汉川。张郢州节义慷慨,全力支持。江州邵陵王、湘州张行事、王司州都远近闻名,不谋而合,共同指挥勇猛的士兵,如风驱赶。
船舰如鱼群般排列,覆盖了万里水域,车马如云聚集,平原如雾般堵塞。以同心之士,对抗倒戈之众,正义之师,拯救危亡之国,还有什么征伐不能征服,还有什么惩罚不能攻克呢!
现在军队的目标,只在梅虫儿、茹法珍这两个人身上。各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在这个无妄之灾的时代,身处道消之运,受到小人的逼迫,感到忧虑。大军即将到来,应当各自思考如何离开,前来军门。如果有人能够斩杀梅虫儿、茹法珍,送来他们的首级,将封为二千户开国县侯。如果有人被邪恶势力迷惑,敢于抵抗军队,将严惩不贷,株连九族。赏罚如日月之明,江水在此,我不会食言。
派遣冠军将军杨公则前往湘州。王法度不进军,免职。杨公则进军攻克巴陵,然后前往湘州。派遣宁朔将军刘坦代理湘州事务。
萧颖胄派人告诉梁王说:‘时月不利,应该等到明年二月。现在就进军,恐怕不是好策略。’梁王说:‘现在有十万士兵,粮食已经用尽。而且凭借正义之心,一时之间勇猛无比。而且太白星出现在西方,顺应正义而行动,天时和人事都没有不利之处。过去武王伐纣,逆行太岁,难道还要等待年月吗?’萧颖胄于是同意了。派遣西中郎参军邓元起率领士兵前往夏口。
三年正月,和帝成为相国,萧颖胄担任左长史,晋升为镇军将军。于是开始选用方伯。梁王多次上表劝说和帝即位,梁州刺史柳惔、竟陵太守曹景宗都劝说即位。萧颖胄派别驾宗寔撰写礼仪,上尊号,改元,在江陵建立宗庙、南北郊,州府城门都按照建康宫的样式,设立尚书五省,以城南射堂为兰台,南郡太守为尹。
建武年间,荆州发生大风雨,龙进入柏斋中,柱子和墙壁上有爪足的痕迹,刺史萧遥欣害怕,不敢居住。到现在,将其称为嘉祐殿。中兴元年三月,萧颖胄成为侍中、尚书令,假节、都督如故。不久担任吏部尚书,监管八州军事,代理荆州刺史,本官不变。左丞乐蔼上奏说:‘敕令因为军事繁忙,暂时停止朝会。我认为不能懈怠职责,义不容辞地早起,国家的旧例不能中断。与兼右丞江诠等人商议,八座丞郎以下应每五天朝会一次,有事郎官在鼓声下坐下,无事则允许从实返回。’奏章得到批准。
梁王的义军从沔口出发,郢州刺史张冲据城抵抗。杨公则平定湘州,行事张宝积送江陵,率军会合夏口。巴西太守鲁休烈、巴东太守萧惠训派儿子萧璝抵抗义军。萧颖胄派遣汶阳太守刘孝庆进入峡口,与巴东太守任漾之、宜都太守郑法绍抵抗。当时正值军事时期,人心未定,萧颖胄府长史张炽带着三十多个身穿绛衫的随从进入千秋门,城内惊恐,怀疑有异变。御史中丞上奏弹劾张炽,下诏以赎论。
萧颖胄的弟弟萧颖孚在京城,庐陵人修灵祐秘密南上,在西昌县山中聚集两千人,袭击郡城,内史谢篹逃往豫章。萧颖孚、修灵祐占据郡城求援,萧颖胄派遣宁朔将军范僧简进入湘州南道支援他们。范僧简进军攻克安成,然后担任辅国将军、安成内史。任命萧颖孚为冠军将军、庐陵内史。合并两郡的兵力,从彭蠡口出发。
东昏侯派遣军主彭盆、刘希祖率领三千人接受江州刺史陈伯之的指挥,向南讨伐两个郡的义军,并继续进攻湘州。南康太守王丹保卫自己的郡,响应彭盆等人。颖孚听说军队到来,望风而逃。前内史谢篹又回到自己的郡。刘希祖到达安成,攻城战斗持续了七天,城池被攻陷,范僧简被杀。刘希祖接着成为安成的内史。颖孚收集散兵占据西昌,谢篹又派军队攻打他,颖孚的军队战败,逃往湘州。颖孚被任命为督湘东、衡阳、零陵、桂阳、营阳五郡的军务,以及湘东内史、假节、将军,职务如故。不久后因病去世。后来,修灵祐又集合剩余的军队攻打谢篹,谢篹再次战败逃往豫章,刘希祖也带着自己的郡投降。
湘东内史王僧粲也拒绝起义,自称平西将军、湘州刺史,任命南平镇军主周敷为长史,率领前军袭击湘州,距离湘州有一百多里。杨公则的长史刘坦守卫州城,派遣军主尹法略抵抗,多次战斗未能取胜。等到听说建康城被平定,王僧粲溃散逃跑,于是将他斩杀。南康太守王丹也被郡人杀死。
郢城投降,义军的军队向东下。八月,鲁休烈、萧璝在峡口击败了汶阳太守刘孝庆等人,巴东太守任漾之被杀,于是军队继续北上至上明,江陵大震。颖胄感到害怕,急忙告诉梁王说:‘刘孝庆被萧璝打败,应该派杨公则回援根本。’梁王说:‘杨公则现在顺流而上到荆州,只是鞭长莫及。萧璝、鲁休烈是乌合之众,很快就会自行溃散。政事需要荆州稍作重视。确实需要兵力,我的两个弟弟在雍州,可以派遣他们去征讨,不会有什么困难。’颖胄于是追赠任漾之辅国将军、梁州刺史。派遣军主蔡道恭假节屯驻上明抵抗萧璝。
当时梁王已经平定了郢、江两镇。颖胄辅佐皇帝迁居上游,有稳定局势的态势。他一向能喝酒,吃白肉鲙能吃三升,既然听说萧璝等人相持不下,忧虑感气,十二月壬寅夜,突然去世。遗表说:‘我患了几天病,没想到会如此严重,气息微弱,等待生命的终结。我虽然平庸浅薄,但蒙受先朝的特殊恩宠,感激宠信,立志以死相报。正值皇业中道受阻,天地分裂,我总领诸侯,辅佐明圣。依靠国家的神灵和皇运,所以军队所到之处,无不心悦诚服。现在四海几乎平定,战争即将结束,我正希望陪伴皇帝的车队,返回东都,看看旧物。不幸染病,突然离开人世,对此深感遗憾,永远与泉下相隔。我深知王业至重,万机重大,登上皇位实属不易,守护它也不容易。陛下年轻,应当远追祖宗创业的艰难,以季末的颠覆为鉴,思考如何从始至终,使天下安康。征东大将军臣衍,元勋有德,光耀天下,陛下垂拱而治,那么风气将日益改善,我即使万死,也没有遗憾。’时年四十岁。和帝出宫哭悼。诏令赠予侍中、丞相,本官如故。前后部羽葆鼓吹,班剑三十人。辒辌车,黄屋左纛。
梁王围攻建康城,住在石头城,和帝秘密下诏报告颖胄的死讯,秘不发丧。等到城池平定,有见识的人听说此事,知道天命有所归。
梁天监元年,下诏说:‘想到功绩就要想到德行,这是历代所共有的。追念古人,更加深厚。齐国的故侍中、丞相、尚书令颖胄,风格高远,器宇深沉,清高的道德,伟大的事业,名声所归。建立义军,开创王业,经历艰难险阻,始终如一。我承受天命,光耀国土,望岱山、瞻黄河,永远增加悲痛。可以封为巴东郡公,食邑三千户,本官如故。’丧事返回,现在皇帝亲自到哭渚祭奠。诏令说:‘齐国的故侍中、丞相、尚书令颖胄的葬礼有期,前代所加的特殊礼仪,依照晋王导、齐豫章王的故事,可以全部给予。谥号为献武。’范僧简赠予交州刺史。
史臣评论说:魏氏的基业依靠武力,夏侯氏、曹氏等都是以宗族关系担任将相。作为股肱之臣,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作为心腹之重,更是寄托了宗族的希望。丰沛之间,贵人满市,功臣多出自南阳。忠诚和坚韧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这不是空话。
赞曰:新吴事武,深得帝心。南丰治政,事迹显赫。镇军有功,机敏深谋,荆南立王,向义汉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八-注解
太祖:太祖,指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从子:指亲兄弟的儿子。
员外郎:古代官名,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中负责文书处理和传达的官员。
中军将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统帅军队。
令: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的长官。
侍郎:古代官名,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中负责文书处理和传达的官员。
常侍:古代官名,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官员,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镇西长史:古代官名,是地方军事长官的副手。
参军:古代官名,是地方军事长官的副手或助手。
宁朔将军:古代军职,指守卫边疆的将军。
抚军中兵参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军队中的兵马。
谘议:古代官名,是负责议论国事、提供建议的官员。
征虏府司马: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征伐和边疆防御。
左卫将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宫廷和皇宫的保卫。
太子左卫率:古代官职,负责太子的警卫。
持节:持节,古代官名,代表皇帝出巡或执行任务。
督: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和指挥多个地区的军事或行政事务。
骠骑将军:古代军事官职,是高级军事将领。
豫章王:指萧嶷,南齐宗室,被封为豫章王。
辅国将军:古代军职,指辅佐国家的将军。
义阳:古代地名,今属河南省。
淮、泗:古代地名,淮河和泗水,位于今中国东部。
广兴郡:古代地名,今属江苏省。
镇西长流参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边疆军事。
抚军中军二府司马: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军队中的中军和左军。
升明:南齐年号,萧道成在位期间的年号。
宁朔府司马: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宁朔府的军事事务。
辅国将军中兵参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辅国将军的兵马。
骠骑豫章王:指萧嶷,豫章王是萧嶷的封号。
广陵:古代地名,今属江苏省。
竟陵王:竟陵王,指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
沈攸之:南齐时期的名将。
淮阴:古代地名,今属江苏省。
邛县:古代地名,今属四川省。
淮陵太守: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的长官。
顺帝:指萧赜,南齐的第二位皇帝。
丹阳:古代地名,今属江苏省。
雍州:古代地名,今属陕西省。
南康: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西省。
中书郎:中书郎,古代官名,掌管文书。
抚军司马:古代军事官职,负责抚军府的军事事务。
北中郎司马: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北中郎将府的军事事务。
冠军将军:古代军职,指勇猛的将军。
宁蛮校尉: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安抚边疆少数民族。
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古代地名,涉及多个州郡的军事事务。
雍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的长官。
给事中:古代官名,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官员,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太子詹事:古代官职,负责太子的教育和管理。
赤斧:赤斧,人名,具体身份和背景未提及。
永明三年:永明三年,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即公元485年。
世祖:世祖,指南朝齐武帝萧赜。
甲仗卫三厢:甲仗卫三厢,指穿着盔甲的卫士。
卒:卒,去世。
储积:储积,储存的财物。
绢为衾:绢,一种丝织品;衾,被子。
赙钱:赙钱,指用于丧葬的财物。
上材一具:上材,指上等木材;一具,指一套。
布百匹:布,一种纺织品;百匹,一百匹。
蜡二百斤:蜡,一种用于防腐的油脂;二百斤,二百斤。
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名,是一种高级官职。
谥曰懿伯:谥,古代对死者的尊称;懿伯,谥号。
袭爵:袭爵,继承爵位。
起家:起家,指开始做官。
秘书郎:秘书郎,古代官名,掌管文书。
朱被身:朱被身,指穿着朱红色的衣服。
趋进:趋进,指进步,发展。
迁:迁,升迁。
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古代官名,太子属官。
遭父丧:遭父丧,指遭遇父亲去世。
感脚疾:感脚疾,指患有脚病。
司徒: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地方行政。
晋熙王:晋熙王,指南朝齐晋熙王萧纲。
文学:文学,古代官名,掌管文化教育。
明威将军:明威将军,古代官名,是一种中级军事官职。
安陆内史:安陆内史,古代官名,掌管地方行政。
勋戚子弟:勋戚子弟,指有功勋的贵族的后代。
左将军:左将军,古代官名,是一种中级军事官职。
殿内文武事:殿内文武事,指宫廷内的文武事务。
新安太守:新安太守,古代官名,掌管地方行政。
南徐州:南徐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南东海太守:南东海太守,古代官名,掌管地方行政。
青冀二州:青冀二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青冀二州刺史:青冀二州刺史,古代官名,掌管地方行政。
黄门郎:黄门郎,古代官名,掌管宫廷内的文书。
四厢直:四厢直,古代官名,掌管宫廷内的警卫。
卫尉:卫尉,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石头: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南朝的都城。
长史:长史,古代官名,掌管地方行政。
戍事:戍事,指守卫边疆的事务。
庐陵王:庐陵王,指南朝齐庐陵王萧昭业。
后军长史:后军长史,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广陵太守:广陵太守,古代官名,掌管地方行政。
南兖州:南兖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府州事:府州事,指府和州的事务。
虏:虏,指外来的敌人。
长江:长江,中国第一长河。
移居民入城:移居民入城,指将居民迁移到城中。
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荆州:荆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西中郎长史:西中郎长史,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南郡太守:古代官职,指南郡的行政长官。
东昏侯:南朝齐的最后一位皇帝萧宝卷,因其昏庸无能,故称东昏侯。
崔、陈:崔、陈,指崔慧景和陈显达,南朝齐末年权臣。
方镇:方镇,指地方上的军事和政治机构。
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古代官名,掌管地方行政。
梁王:指南朝梁的皇帝,此处可能指萧衍。
义举:义举,指正义的行为。
白虎幡:白虎幡,古代军队的标志。
妓妾:妓妾,指妾室和女仆。
巴陵:巴陵,古代地名,今属湖南。
迟回:迟回,指徘徊不前。
教纂严:教纂严,指命令军队严加戒备。
购募:购募,指招募士兵。
梁州:梁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器局:器局,指才能和气度。
大事:大事,指重大的政治事件。
虚心委己:虚心委己,指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右将军:右将军,古代官名,是一种中级军事官职。
都督行留诸军事:都督行留诸军事,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佐史:佐史,古代官名,掌管文书。
西中郎司马:西中郎司马,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征虏将军:征虏将军,古代官名,是一种中级军事官职。
新兴太守:古代官职,指新兴郡的行政长官。
宁朔将军王法度:宁朔将军王法度,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谘议宗塞:谘议宗塞,古代官名,掌管议论。
别驾宗夬:别驾宗夬,古代官名,掌管车马。
富赀:富赀,指财富。
军实:军实,指军需物资。
移檄:移檄,指发布命令或通知。
西中郎府长史:西中郎府长史,古代官名,掌管府事。
京邑百官:京邑百官,指京城的所有官员。
诸州郡牧守:诸州郡牧守,指各州郡的行政长官。
运不常夷:运不常夷,指命运不会永远顺利。
陂:陂,指崎岖不平。
数无恒剥:数无恒剥,指命运不会永远不幸。
亨:亨,指顺利。
商邑:商邑,商朝的都城。
彭、韦:彭、韦,指商朝的两位贤臣。
投袂:投袂,指挥动手臂。
汉室:汉室,指汉朝。
虚、牟:虚、牟,指汉朝的两位贤臣。
效节:效节,指尽忠职守。
风声永树:风声永树,指好的名声永远流传。
卜世长久:卜世长久,指预测世系可以长久延续。
太祖高皇帝:太祖高皇帝,指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德范生民:德范生民,指以德行影响百姓。
功格天地:功格天地,指功绩伟大。
仰纬彤云:仰纬彤云,指仰望红色的云彩,比喻帝位。
俯临紫极:俯临紫极,指降临到最高的位置,比喻帝位。
世祖嗣兴:世祖嗣兴,指世祖继承帝位。
增光前业:增光前业,指使前代的业绩更加辉煌。
云雨之所沾被:云雨之所沾被,指皇帝的恩泽。
日月之所出入:日月之所出入,指皇帝的统治范围。
举踵来王:举踵来王,指纷纷前来朝贡。
交臂纳贡:交臂纳贡,指双手献上贡品。
郁林昏迷:郁林昏迷,指郁林王的昏庸无知。
颠覆厥序:颠覆厥序,指颠覆了正常的秩序。
大齐之祚:大齐之祚,指大齐的皇位。
翦焉将坠:翦焉将坠,指即将崩溃。
高宗明皇帝:高宗明皇帝,指南朝齐高宗萧鸾。
建道德之盛轨:建道德之盛轨,指建立道德的典范。
垂仁义之至踪:垂仁义之至踪,指留下仁义的足迹。
绍二祖之鸿基:绍二祖之鸿基,指继承两位祖先的伟大基业。
继三五之绝业:继三五之绝业,指继承三皇五帝的绝学。
昧旦丕显:昧旦丕显,指清晨时分就已经显露出非凡的才能。
不明求衣:不明求衣,指不求华丽的衣服。
奇士盈朝:奇士盈朝,指有才能的人充满朝廷。
异人辐凑:异人辐凑,指不同的人才聚集在一起。
经礼纬乐之文:经礼纬乐之文,指关于礼乐的文献。
定鼎作洛之制:定鼎作洛之制,指建立都城和定都洛阳的制度。
云如醴之详:云如醴之详,指详细得像甜酒一样。
白质黑章之瑞:白质黑章之瑞,指纯洁无瑕的吉祥征兆。
则天比大:则天比大,指与天相比更加伟大。
无德称焉:无德称焉,指没有德行能够匹配。
嗣主不纲:嗣主不纲,指继位的君主不守规矩。
穷肆陵暴:穷肆陵暴,指肆意妄为,残暴无道。
十愆毕行:十愆毕行,指犯下了十个大错。
三风咸袭:三风咸袭,指继承了三种恶习。
丧初而无哀貌:丧初而无哀貌,指在丧事之初没有表现出哀悼之情。
在戚而有喜容:在戚而有喜容,指在悲伤的时候却表现出喜悦的表情。
酣酒嗜音:酣酒嗜音,指沉溺于酒色和音乐。
罔惩其侮:罔惩其侮,指不惩罚他们的侮辱行为。
谗贼狂邪:谗贼狂邪,指谗言和邪恶之人。
是与比周:是与比周,指与他们为伍。
亲贤婴荼毒之诛:亲贤婴荼毒之诛,指亲近的贤臣遭受毒害。
宰辅受菹醢之戮:宰辅受菹醢之戮,指宰相受到极刑。
江仆射:江仆射,指江祏,南朝齐官员。
萧、刘领军:萧、刘领军,指萧懿和刘秉,南朝齐官员。
徐司空:徐司空,指徐孝嗣,南朝齐官员。
沈仆射:沈仆射,指沈约,南朝齐官员。
曹右卫:曹右卫,指曹虎,南朝齐官员。
外戚懿亲:外戚懿亲,指皇室的外戚。
皇室令德:皇室令德,指皇室的德行。
时宗民望:时宗民望,指当时的名门望族。
国之虎臣:国之虎臣,指国家的勇猛之士。
勋彰中兴:勋彰中兴,指功勋显著,有助于国家的复兴。
功比周、邵:功比周、邵,指功绩可以与周公、邵公相比。
秉钧赞契:秉钧赞契,指掌握国家大权,辅助皇帝。
受遗先朝:受遗先朝,指接受先朝的遗命。
名重见疑:名重见疑,指因为名声大而受到怀疑。
正直贻毙:正直贻毙,指因为正直而遭受杀害。
害加党族:害加党族,指对同党家族施加危害。
虐及婴孺:虐及婴孺,指对幼儿也施加暴行。
《渭阳》:《渭阳》,指《诗经》中的一篇,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追远之情:追远之情,指对远亲的思念之情。
本枝歼落之痛:本枝歼落之痛,指对家族衰败的痛苦。
信必见疑:信必见疑,指忠诚的人必然受到怀疑。
忠而获罪:忠而获罪,指忠诚的人却受到惩罚。
百姓业业:百姓业业,指百姓忧虑不安。
罔知攸暨:罔知攸暨,指不知道该怎么办。
崔慧景:崔慧景,南朝齐末年权臣。
内逼淫刑:内逼淫刑,指内部受到严酷的刑罚。
外不堪命:外不堪命,指外部无法忍受命令。
土崩之民:土崩之民,指民心不稳的百姓。
免死之计:免死之计,指为了逃避死亡而采取的措施。
倒戈回刃:倒戈回刃,指掉转武器指向自己。
还指宫阙:还指宫阙,指指向皇宫。
城无完守:城无完守,指城池没有完整的守卫。
人有异图:人有异图,指人们有其他的打算。
萧令君:萧令君,指萧懿,南朝齐官员。
勋济宗祏:勋济宗祏,指功勋帮助家族。
业拯苍氓:业拯苍氓,指事业拯救了百姓。
一匡之德:一匡之德,指一统天下的德行。
再造之功:再造之功,指重新创造功绩。
江夏王:江夏王,指萧宝玄,南朝齐宗室。
威强:威强,指强大。
牵制巨力:牵制巨力,指受到强大的牵制。
迹屈当时:迹屈当时,指当时的形势使他不得不屈服。
乃心可亮:乃心可亮,指他的心意是可以明察的。
内恕探情:内恕探情,指内部宽恕并探查情况。
显加鸩毒:显加鸩毒,指明显地施加毒害。
谗丑交构:谗丑交构,指谗言和丑恶的行为交织在一起。
渐见疏疑:渐见疏疑,指逐渐被疏远和怀疑。
浸润成灾:浸润成灾,指逐渐渗透并造成灾害。
奄离怨酷:奄离怨酷,指突然离开并受到怨恨和残酷的对待。
用人之功:用人之功,指任用人的功绩。
宁社稷:宁社稷,指使国家安宁。
刈人之身:刈人之身,指杀害人的身体。
骋淫滥:骋淫滥,指放纵淫乱和滥用权力。
台辅:指古代朝廷中的辅政大臣,即宰相。
奸小:指奸邪小人,指那些品行不端、心术不正的人。
梅虫儿、茹法珍:这两个人是南朝梁朝的权臣,以残忍和邪恶著称。
妖忍愚戾:指邪恶、残忍、愚蠢和凶狠。
贩鬻主威:指出卖皇帝的威严,比喻背叛君主。
营惑嗣主:指策划迷惑年轻的君主。
妖虐:指邪恶和暴虐的行为。
黔首:古代对平民的称呼。
蒸民:指众多的人民。
树之以君:指设立君主来统治人民。
司牧之:指君主负责牧养和保护人民。
失性:指失去本性,比喻失去民心。
宇县:指国家,古代以县为基本行政单位。
亲戚之恩:指家族之间的亲情。
君臣之义:指君主与臣子之间的道义关系。
九族:古代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泛指家族。
四夷:指四方的外族。
封境:指国家的边界。
帑藏:指国家的财库。
荧惑:古代指火星,这里指灾星。
月:指月亮,这里指天象。
孽火:指灾难之火。
妖水:指灾难之水。
震蚀:指地震和腐蚀。
沴:指自然灾害。
七庙:指古代帝王的宗庙。
三才:指天、地、人,这里指国家的根本。
四海:指全国。
命:指国家的命运。
地:指地狱,这里指灭亡。
南康殿下:指南康王,即南朝梁的宗室。
高宗:指南朝梁的先帝。
天挺英懿:指天生的英俊和美德。
食叶之征:指吉祥的征兆,这里指南康王出生时吃树叶的传说。
当璧之祥:指南康王出生时手握玉璧的吉祥之兆。
亿兆:指众多的百姓。
颙颙:指仰望的样子,这里指百姓对南康王的敬仰。
戴奉:指拥戴和供奉。
势居上游:指地位高,权势大。
任总连帅:指担任总帅,统领军队。
家国之否:指国家的不幸。
宁济是当:指应当拯救国家。
莫府:指南康王的府邸。
身备皇宗:指南康王是皇室成员。
忝荷顾托:指受到信任和委托。
清时难:指清除时弊的困难。
谘议参军:古代官职,指为君主提供咨询的官员。
军主: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军官,负责指挥一定数量的士兵。
陵波电迈:形容军队行进迅速如闪电。
迳造:直接前往。
秣陵: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南京市。
建业: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南京市。
白下: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南京市。
夏侯详:古代人物,南朝梁的将领。
柳忱:古代人物,南朝梁的将领。
刘孝庆:古代人物,南朝梁的将领。
江陵令:古代官职,指江陵县的行政长官。
雄剑高麾:指英勇的将领和强大的军队。
五星从流:指天上的星星如同流水般跟随,比喻军队的强大。
长戟远指:指长矛指向远方,比喻军队的远征。
云虹变色:指云彩和彩虹都变了颜色,比喻天象异变,不祥之兆。
董帅:指统帅。
熊罴之士:指勇猛的士兵。
征鼓粉沓:指战鼓声密集,形容战事激烈。
荆南: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北省南部。
抗威后拒:指抵抗和拒绝。
谋猷:指谋略和计划。
渊肃:指深沉而严肃。
泣血枕戈:指哭泣着枕着武器,形容极度悲痛。
雪怨酷:指洗刷仇恨和残酷。
汉川: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湖北省中部。
节义:指节操和义气。
慷慨:指情绪激昂,豪爽。
骁猛:指勇猛。
指景风驱:指按照风向驱赶。
舟舰鱼丽:指船只众多,排列整齐。
车骑云屯:指车马众多,如同云彩聚集。
平原雾塞:指平原上雾气弥漫,形容军队规模庞大。
同心之士:指同心协力的士兵。
伐倒戈之众:指投降的敌人。
盛德之师:指道德高尚的军队。
救危亡之国:指拯救危亡的国家。
征:指征战。
服:指屈服。
诛:指杀戮。
克:指战胜。
檄:古代的一种文书,用于征召或通告。
无妄之时:指没有意外的时候,即和平时期。
道消之运:指道德衰败的时代。
受迫:指受到逼迫。
拔迹:指离开。
军门:指军队的门口,这里指投奔军队。
曒日:指明亮的太阳,比喻光明正大。
江水:指长江,这里指誓言的见证。
食言:指违背诺言。
沔口: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湖北省西部。
相国:古代官职,指宰相。
左长史:古代官职,指宰相的助手。
镇军将军:古代军职,指镇守一方的将军。
方伯:古代官职,指地方行政长官。
尊号:指皇帝的尊称。
改元:指皇帝更改年号。
宗庙:指祭祀祖先的庙宇。
南北郊:指祭祀天地的地方。
尚书五省:指尚书省及其下属的五个部门。
兰台:古代官署名,掌管图书、档案等。
尹:古代官职,指一城的行政长官。
尚书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家文书。
假节:古代官职,表示临时赋予某种权力。
都督:古代军职,指总领一方的军事。
吏部尚书:古代官职,指吏部的首长。
监八州军事:指监管八个州的军事事务。
行荆州刺史:指代理荆州刺史的职务。
千秋门:古代宫殿的门口。
豫章: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西省。
庐陵: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市。
修灵祐:人名,此处指修灵祐,可能是一位将领。
西昌县: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市。
袭郡:指攻打郡城。
内史: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
安成内史:古代官职,指安成郡的行政长官。
彭蠡口: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
江州刺史:江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南康太守:南康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太守是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颖孚:人名,此处指颖州地区的将领。
安成: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西省。
西昌: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四川省。
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指挥。
寻:不久,指时间不久之后。
义兵:指反抗或起义的军队。
建康: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南朝的都城。
鲁休烈:人名,此处指鲁休烈,可能是一位将领。
萧璝:人名,此处指萧璝,可能是一位将领。
汶阳太守:汶阳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太守是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巴东太守:巴东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太守是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上明: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北省。
郢城: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北省。
和帝:南朝梁的第二位皇帝萧纲。
梁天监元年:南朝梁的年号,即公元502年。
侍中: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丞相:古代官职,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巴东郡公:古代的一种爵位,表示对功臣的封赏。
晋王导:晋朝的开国元勋,曾任丞相。
齐豫章王:南朝齐的豫章王萧嶷,曾任丞相。
谥曰献武:谥号,是对已故官员的尊称,献武是对颖胄的谥号。
史臣:古代负责撰写史书的官员。
魏氏:指曹魏政权,因魏国以武力起家。
夏侯:曹魏的宗室,多担任重要官职。
曹:曹魏的宗室,多担任重要官职。
丰沛:指丰县和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因此成为功臣的象征。
南阳: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南部,是许多功臣的出身地。
贞干:指忠诚和勤勉。
新吴: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西省。
武:指军事才能。
南丰: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西省。
治政:治理政事。
镇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指挥。
汉阴: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八-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东昏侯时期,南北对峙的战乱局面,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角逐与更迭。
东昏侯派遣彭盆、刘希祖等人南征,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压,同时也揭示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王丹保郡应盆等,体现了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抵制和反抗。
颖孚望风而逃,谢篹复还郡,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应变能力。
刘希祖攻陷安成,范僧简被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考验。
颖孚收散卒据西昌,谢篹遣军攻之,说明了战争中军队的重新集结和将领之间的战略对抗。
颖孚被任命为湘东内史,说明了朝廷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安抚和利用。
颖胄追赠任漾之,说明了朝廷对有功之臣的追认和表彰。
梁王平定郢、江二镇,颖胄辅帝出居上流,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最终胜利。
颖胄病逝,遗表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皇位的忠诚。
和帝出临哭,说明了朝廷对颖胄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重视。
梁王围建康城,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激烈和朝廷对首都的重视。
梁天监元年,梁王追封颖胄为巴东郡公,说明了朝廷对有功之臣的追封和表彰。
史臣的评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魏氏政权的军事基础和功臣地位。
赞语中,对颖胄的功绩进行了总结,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