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二

作者: 萧子显(507年-572年),南齐的皇帝及文学家,他主编的《南齐书》是对南齐历史的总结,内容细致入微,成为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萧子显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造诣,也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有着显著成就。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齐书》是由萧子显主编的一部关于南齐历史的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南齐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该书尤其注重描述南齐的皇帝和高官的治国理政,以及国家内外的战事和文化交流。《南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南齐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珍贵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二-原文

王琨 张岱 褚炫 何戢 王延之 阮韬

王琨,琅邪临沂人也。

祖荟,晋卫将军。

父怿,不慧,侍婢生琨,名为昆仑。

怿后娶南阳乐玄女,无子,改琨名,立以为嗣。

琨少谨笃,为从伯司徒谧所爱。

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脩女,除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元嘉初,从兄侍中华有权宠,以门户衰弱,待琨如亲,数相称荐。

为尚书仪曹郎,州治中。

累至左军谘议,领录事,出为宣城太守,司徒从事中郎,义兴太守。

历任皆廉约。

还为北中郎长史,黄门郎,宁朔将军,东阳太守。

孝建初,迁廷尉卿,竟陵王骠骑长史,加临淮太守,转吏部郎。

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

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

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

州镇旧有鼓吹,又启输还。

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还资多少?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

帝悦其对。

为廷尉,加给事中,转宁朔将军长史、历阳内史。

上以琨忠实,徙为宠子新安王东中郎长史,加辅国将军,迁右卫将军,度支尚书。

出为永嘉王左军、始安王征虏二府长史,加辅国将军、广陵太守,皆孝武诸子。

泰始元年,迁度支尚书,寻加光禄大夫。

初,从兄华孙长袭华爵为新建侯,嗜酒多愆失。

琨上表曰:“臣门侄不休,从孙长是故左卫将军嗣息,少资常猥,犹冀晚进。顷更昏酣,业身无检。故卫将军华忠肃奉国,善及世祀;而长负衅承对,将倾基绪。嗣小息佟闲立保退,不乖素风,如蒙拯立,则存亡荷荣,私禄更构。”

出为冠军将军、吴郡太守,迁中领军。

坐在郡用朝舍钱三十六万营饷二宫诸王及作绛袄奉献军用,左迁光禄大夫,寻加太常及金紫,加散骑常侍。

廷尉虞龢议社稷合为一神,琨案旧纠驳。

时龢深被亲宠,朝廷多琨强正。

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左军将军、会稽太守,常侍如故。

坐误竟囚,降号冠军。

元徽中,迁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

本州中正,加特进。

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

顺帝逊位,琨陪位及辞庙,皆流涕。

太祖即位,领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

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海郡迎吏。

琨谓信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

遂不过其事。

琨性既古慎,而俭啬过甚,家人杂事,皆手自操执。

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简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

寻解王师。

建元四年,太祖崩,琨闻国讳,牛不在宅,去台数里,遂步行入宫。

朝士皆谓琨曰:“故宜待车,有损国望。”

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

遂得病,卒。

赠左光禄大夫,余如故。

年八十四。

张岱,字景山,吴郡吴人也。

祖敞,晋度支尚书。

父茂度,宋金紫光禄大夫。

岱少与兄太子中舍人寅、新安太守镜、征北将军永、弟广州刺史辨俱知名,谓之张氏五龙。

镜少与光禄大夫颜延之邻居,颜谈议饮酒,喧呼不绝;而镜静翳无言声。

后延之于篱边闻其与客语,取胡床坐听,辞义清玄,延之心服,谓宾客曰:“彼有人焉。”

由此不复酣叫。

寅、镜名最高,永、辨、岱不及也。

郡举岱上计掾,不行,州辟从事。

累迁南平王右军主簿,尚书水部郎。

出补东迁令。

时殷冲为吴兴,谓人曰:“张东迁亲贫须养,所以栖迟下邑。然名器方显,终当大至。”

随王诞于会稽起义,以岱为建威将军,辅国长史,行县事。

事平,为司徒左西曹。

母年八十,籍注未满,岱便去官从实还养,有司以岱违制,将欲纠举。

宋孝武曰:“观过可以知仁,不须案也。”

累迁抚军谘议参军,领山阴令,职事闲理。

巴陵王休若为北徐州,未亲政事,以岱为冠军谘议参军,领彭城太守,行府、州、国事。

后临海王为征虏广州,豫章王为车骑扬州,晋安王为征虏南兖州,岱历为三府谘议、三王行事,与典签主帅共事,事举而情得。

或谓岱曰:“主王既幼,执事多门,而每能缉和公私,云何致此?”

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我为政端平,待物以礼,悔吝之事,无由而及。明暗短长,更是才用之多少耳。”

入为黄门郎,迁骠骑长史,领广陵太守。

新安王子鸾以盛宠为南徐州,割吴郡属焉。

高选佐史,孝武帝召岱谓之曰:“卿美效夙著,兼资宦已多。今欲用卿为子鸾别驾,总刺史之任,无谓小屈,终当大伸也。”

帝崩,累迁吏部郎。

明帝初,四方反,帝以岱堪干旧才,除使持节、督西豫州诸军事、辅国将军、西豫州刺史。

寻徙为冠军将军、北徐州刺史,都督北讨诸军事,并不之官。

泰始末,为吴兴太守。

元徽中,迁使持节、督益宁二州军事、冠军将军、益州刺史。

数年,益土安其政。

征侍中,领长水校尉,度支尚书,领左军,迁吏部尚书。

王俭为吏部郎,时专断曹事,岱每相违执,及俭为宰相,以此颇不相善。

兄子瑰、弟恕诛吴郡太守刘遐,太祖欲以恕为晋陵郡,岱曰:‘恕未闲从政,美锦不宜滥裁。’太祖曰:‘恕为人,我所悉。且又与瑰同勋,自应有赏。’岱曰:‘若以家贫赐禄,此所不论,语功推事,臣门之耻。’寻加散骑常侍。

建元元年,出为左将军、吴郡太守。太祖知岱历任清直,至郡未几,手敕岱曰:‘大邦任重,乃未欲回换,但总戎务殷,宜须望实,今用卿为护军。’加给事中。

岱拜竟,诏以家为府。陈疾,明年,迁金紫光禄大夫,领鄱阳王师。

世祖即位,复以岱为散骑常侍、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岱晚节在吴兴,更以宽恕著名。

迁使持节、监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后将军、南兖州刺史,常侍如故。未拜,卒。年七十一。

岱初作遗命,分张家财,封置箱中,家业张减,随复改易,如此十数年。赠本官,谥贞子。

褚炫,字彦绪,河南阳翟人也。祖秀之,宋太常。父法显,鄱阳太守。

兄炤,字彦宣,少秉高节,一目眇,官至国子博士,不拜。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炫少清简,为从舅王景文所知。从兄渊谓人曰:‘从弟廉胜独立,乃十倍于我也。’宋义阳王昶为太常,板炫补五官,累迁太子舍人,抚军车骑记室,正员郎。

从宋明帝射雉,至日中,无所得。帝甚猜羞,召问侍臣曰:‘吾旦来如皋,遂空行,可笑。’座者莫答。

炫独曰:‘今节候虽适,而云雾尚凝,故斯翚之禽,骄心未警。但得神驾游豫,群情便为载欢。’帝意解,乃于雉场置酒。

迁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

升明初,炫以清尚,与刘俣、谢朏、江斅入殿侍文义,号为‘四友’。

迁黄门郎,太祖骠骑长史,迁侍中,复为长史。

齐台建,复为侍中,领步兵校尉。

以家贫,建元初,出补东阳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还,复为侍中,领步兵。

凡三为侍中。

出为竟陵王征北长史,加辅国将军,寻徙为冠军长史、江夏内史,将军如故。

永明元年,为吏部尚书。

炫居身清立,非吊问不杂交游,论者以为美。

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

出行,左右捧黄纸帽箱,风吹纸剥殆尽。

罢江夏还,得钱十七万,于石头并分与亲族,病无以市药。

表自陈解,改授散骑常侍,领安成王师。

国学建,以本官领博士,未拜,卒,无以殡敛。

时年四十一。

赠太常,谥曰贞子。

何戢,字慧景,庐江灊人也。祖尚之,宋司空。父偃,金紫光禄大夫,被遇于宋武。

选戢尚山阴公主,拜驸马都尉。

解褐秘书郎,太子中舍人,司徒主簿,新安王文学,秘书丞,中书郎。

景和世,山阴主就帝求吏部郎褚渊入内侍己,渊见拘逼,终不肯从,与戢同居止月余日,由是特申情好。

明帝立,迁司徒从事中郎,从建安王休仁征赭圻,板转戢司马,除黄门郎,出为宣威将军、东阳太守,吏部郎。

元徽初,褚渊参朝政,引戢为侍中,时年二十九。

戢以年未三十,苦辞内侍,表疏屡上,时议许之。

改授司徒左长史。

太祖为领军,与戢来往,数置欢宴。

上好水引饼,戢令妇女躬自执事以设上焉。

久之,复为侍中,迁安成王车骑长史,加辅国将军、济阴太守,行府、州事。

出为吴郡太守,以疾归。

为侍中,秘书监,仍转中书令,太祖相国左长史。

建元元年,迁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寻改侍中,詹事如故。

上欲转戢领选,问尚书令褚渊,以戢资重,欲加常侍。

渊曰:‘宋世王球从侍中中书令单作吏部尚书,资与戢相似,顷选职方昔小轻,不容顿加常侍。圣旨每以蝉冕不宜过多,臣与王俭既已左珥,若复加戢,则八座便有三貂。若帖以骁、游亦为不少。’

乃以戢为吏部尚书,加骁骑将军。

戢美容仪,动止与褚渊相慕,时人呼为‘小褚公’。

家业富盛,性又华侈,衣被服饰,极为奢丽。

三年,出为左将军、吴兴太守。

上颇好画扇,宋孝武赐戢蝉雀扇,善画者顾景秀所画。

时陆探微、顾彦先皆能画,叹其巧绝。

戢因王晏献之,上令晏厚酬其意。

四年,卒。

时年三十六。

赠散骑常侍、抚军,太守如故。

谥懿子。

女为郁林王后,又赠侍中、光禄大夫。

王延之,字希季,琅邪临沂人也。祖裕,宋左光禄仪同三司。父升之,都官尚书。

延之出继伯父秀才粲之。

延之少而静默,不交人事。

州辟主簿,不就。

举秀才。

除北中郎法曹行参军。

转署外兵尚书外兵部,司空主簿,并不就。

除中军建平王主簿、记室,仍度司空、北中郎二府,转秘书丞,西阳王抚军谘议,州别驾,寻阳王冠军、安陆王后军司马,加振武将军,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不拜。

宋明帝为卫军,延之转为长史,加宣威将军。

司徒建安王休仁征赭圻,转延之为左长史,加宁朔将军。

延之清贫,居宇穿漏。

褚渊往候之,见其如此,具启明帝,帝即敕材官为起三间斋屋。

迁侍中,领射声校尉,未拜,出为吴郡太守。

罢郡还,家产无所增益。

除吏部尚书,侍中,领右军,并不拜。

复为吏部尚书,领骁骑将军,出为后军将军、吴兴太守。

迁都督浙东五郡、会稽太守。

转侍中,秘书监,晋熙王师。

迁中书令,师如故。

未拜,转右仆射。

升明二年,转左仆射。

宋德既衰,太祖辅政,朝野之情,人怀彼此。

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语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太祖以此善之。

三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豫州之新蔡晋熙二郡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

建元二年,进号镇南将军。

延之与金紫光禄大夫阮韬,俱宋领军刘湛外甥,并有早誉。

湛甚爱之,曰:‘韬后当为第一,延之为次也。’延之甚不平。

每致饷下都,韬与朝士同例。太祖闻其如此,与延之书曰:‘韬云卿未尝有别意,当缘刘家月旦故邪?’

在州禄俸以外,一无所纳,独处斋内,吏民罕得见者。

四年,迁中书令,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

转左仆射,光禄、中正如故。

寻领竟陵王师。

永明二年,陈疾解职,世祖许之。

转特进,右光禄大夫,王师、中正如故。

其年卒,年六十四。

追赠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特进如故。

谥简子。

延之家训方严,不妄见子弟,虽节岁问讯,皆先克日。

子伦之,见儿子亦然。

永明中,为侍中。

世祖幸琅邪城,伦之与光禄大夫全景文等二十一人坐不参承,为有司所奏。

诏伦之亲为陪侍之职,而同外惰慢,免官,景文等赎论。

建武中,至侍中,领前军将军,都官尚书,领游击将军,卒。

阮韬,字长明,陈留人,晋金紫光禄大夫裕玄孙也。

韬少历清官,为南兖州别驾,刺史江夏王刘义恭逆求资费钱,韬曰:‘此朝廷物。’执不与。

宋孝武选侍中四人,并以风貌。

王彧、谢庄为一双,韬与何偃为一双。

常充兼假。

泰始末,为征南江州长史。

桂阳王休范在镇,数出行游,韬性方峙,未尝随从。

至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始兴王师。

永明二年,卒。

史臣曰:内侍枢近,世为华选。

金榼颎耀,朝之丽服,久忘儒艺,专授名家。

加以简择少姿,簪貂冠冕,基荫所通,后才先貌,事同谒者,以形骸为官,斯违旧矣。

辟强之在汉朝,幼有妙察;仲宣之处魏国,见贬容陋。

何戢之让,虽未能深识前古之美,与夫尸官靦服者,何等级哉!

赞曰:万石祗慎,琨既为伦。

五龙一氏,张亦继荀。

炫清褚族,戢遗何姻。

延之居简,名峻王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二-译文

王琨,是琅邪临沂人。他的祖父王荟,是晋朝的卫将军。父亲王怿,智力不聪,由侍婢所生,取名昆仑。后来王怿娶了南阳乐玄女,没有儿子,于是改名为王琨,立他为继承人。王琨从小谨慎忠厚,被堂伯司徒王谧所喜爱。宋永初中,武帝因为王琨娶了桓脩的女儿,任命他为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元嘉初年,他的堂兄侍中华权受到宠爱,因为家族衰落,对待王琨如同亲人,多次推荐他。王琨历任尚书仪曹郎、州治中等职,都表现出了廉洁的品质。后来回到朝廷,担任北中郎长史、黄门郎、宁朔将军、东阳太守。孝建初年,升任廷尉卿,竟陵王骠骑长史,加临淮太守,转任吏部郎。吏曹选局,贵人多请求他帮忙,王琨从公卿到士大夫,都只用两个门生。江夏王义恭曾请求王琨用两个人,后来又请求,王琨回答不允许。

王琨外出担任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南方的土地肥沃,担任刺史的人常常致富,世人常说‘广州刺史只要经过城门一次,就能得到三千万’。但王琨一无所取,上表献出自己一半的俸禄。州镇原有鼓吹乐队,他又上奏归还。到任期满,孝武帝知道他清廉,问他带回的财物有多少,王琨说:‘我买了价值一百三十万的宅子,其他物品与之相称。’皇帝对他的回答感到高兴。后来担任廷尉,加给事中,转任宁朔将军长史、历阳内史。皇帝认为王琨忠实,调任宠子新安王东中郎长史,加辅国将军,升任右卫将军,度支尚书。外出担任永嘉王左军、始安王征虏二府长史,加辅国将军、广陵太守,都是孝武帝的儿子。泰始元年,升任度支尚书,不久加光禄大夫。

起初,王琨的堂兄华的孙子长袭承华的爵位为新建侯,喜欢喝酒,经常出错。王琨上表说:‘我家的侄子不休,堂侄长是故左卫将军华的嗣息,从小家境贫寒,还希望晚年有所进步。最近更加酗酒,行为无检点。故卫将军华忠肃奉国,善行传世;而长负罪承对,将要倾覆家业。嗣小息佟闲立保退,不违背家风,如果得到提拔,那么存亡都有荣耀,私禄更加丰富。’外出担任冠军将军、吴郡太守,升任中领军。因在郡中用朝舍钱三十六万为二宫诸王及制作绛袄奉献军用,被降职为光禄大夫,不久加太常及金紫,加散骑常侍。廷尉虞龢提议社稷合为一神,王琨根据旧案进行反驳。当时虞龢深受皇帝亲近,朝廷多认为王琨刚正。

明帝临终前,王琨外出担任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左军将军、会稽太守,常侍如故。因误判囚犯,降职为冠军。元徽中,升任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本州中正,加特进。顺帝即位,升任右光禄大夫,常侍如故。顺帝退位,王琨陪位及辞庙,都流下了眼泪。

太祖即位,王琨担任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当时王俭为宰相,请求王琨用东海郡迎吏。王琨对亲信说:‘告诉郎官,三台五省,都是郎官用人的地方;外方小郡,应该求取寒贱,省官怎么会容许再夺走呢。’于是没有处理这件事。

王琨性格既古板又谨慎,而王俭过于节俭,家中的杂事都亲自操持。公事朝会,必定早起晚睡,检查衣裳,数数冠帻,如此多次,世人因此嘲笑他。不久解除王师职务。

建元四年,太祖去世,王琨听到国丧,牛不在家中,离台数里,于是步行入宫。朝士都对王琨说:‘本来应该等待车辆,这样有损国家形象。’王琨说:‘今天奔丧,都应该如此。’于是生病,去世。追赠左光禄大夫,其他职务如故。享年八十四岁。

张岱,字景山,是吴郡吴人。祖父张敞,是晋朝的度支尚书。父亲张茂度,是宋朝的金紫光禄大夫。张岱年轻时与兄长太子中舍人张寅、新安太守张镜、征北将军张永、弟弟广州刺史张辨都很有名,被称为张氏五龙。张镜年轻时与光禄大夫颜延之邻居,颜延之谈议饮酒,喧哗不止;而张镜安静无言。后来颜延之在篱边听到他与客人谈话,拿胡床坐下聆听,言辞义理清玄,颜延之心悦诚服,对宾客说:‘那人是有才德的人。’从此不再喧哗。

张岱被郡中推举为上计掾,没有任职,州中征召他为从事。多次升迁,担任南平王右军主簿、尚书水部郎。外出补任东迁令。当时殷冲担任吴兴,对人说:‘张东迁家境贫寒需要养家,所以暂时在低位任职。但他的名声和器量已经显露,最终会大有作为。’随王诞在会稽起义,任命张岱为建威将军、辅国长史,代理县事。事情平定后,担任司徒左西曹。母亲八十岁,户籍登记未满,张岱便辞官回家赡养,有关部门认为张岱违反制度,准备弹劾他。宋孝武帝说:‘看一个人的过错可以知道他的仁德,不需要追究。’多次升迁,担任抚军谘议参军,代理山阴令,职责处理得很好。

巴陵王休若担任北徐州,不亲自处理政事,任命张岱为冠军谘议参军,代理彭城太守,处理府、州、国的事务。后来临海王担任征虏广州,豫章王担任车骑扬州,晋安王担任征虏南兖州,张岱历任三府谘议、三王行事,与典签主帅共事,事情处理得当,感情融洽。有人对张岱说:‘主王年幼,执事众多,而你每次都能调和公私,怎么会这样呢?’张岱说:‘古人说一心可以事百君。我处理政务公正,待人以礼,悔恨的事情不会发生。明暗长短,更是才用之多少罢了。’入朝担任黄门郎,升任骠骑长史,代理广陵太守。新安王子鸾因受宠爱担任南徐州,割吴郡归属。皇帝挑选佐史,孝武帝召见张岱说:‘你一直表现优秀,而且官职已经很多。现在想让你担任子鸾的别驾,总揽刺史之职,不要觉得委屈,最终会有所成就。’皇帝去世后,多次升迁,担任吏部郎。

明帝初年,四方反叛,明帝认为张岱有才干,任命他为使持节、督西豫州诸军事、辅国将军、西豫州刺史。不久调任为冠军将军、北徐州刺史,都督北讨诸军事,都没有就任。泰始末年,担任吴兴太守。元徽中,升任使持节、督益宁二州军事、冠军将军、益州刺史。几年后,益州在他的治理下安定。征召为侍中,代理长水校尉,度支尚书,代理左军,升任吏部尚书。王俭担任吏部郎,当时专断曹事,张岱经常与他意见相左,等到王俭成为宰相,因此与他关系不好。

兄子的儿子瑰、弟弟恕诛杀了吴郡太守刘遐,太祖想要任命恕为晋陵郡太守,岱说:‘恕还不熟悉政务,美锦不宜滥用。’太祖说:‘恕这个人,我非常了解。而且他和瑰有相同的功勋,自应有赏赐。’岱说:‘如果因为家境贫寒而赐予俸禄,这个道理不在此讨论,按照功绩来推论事情,这是臣子的耻辱。’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建元元年,他被任命为左将军、吴郡太守。太祖知道岱历任官职清廉正直,到郡不久,亲自下诏给岱说:‘大邦重任,我并不想更换他,只是军务繁忙,需要选用真正的人才,现在任命你为护军。’并加授给事中。岱拜官完毕,诏令以他的家作为官府。陈疾去世后,第二年,他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兼任鄱阳王师傅。

世祖即位后,再次任命岱为散骑常侍、吴兴太守,官秩为中二千石。岱在吴兴晚年,以宽恕著称。后来被任命为使持节、监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后将军、南兖州刺史,常侍职务不变。尚未拜官,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岱最初留下遗命,分配家财,封存放在箱中,家业张减,随复改易,如此十数年。赠予本官,谥号贞子。

褚炫,字彦绪,是河南阳翟人。祖父秀之,是宋代的太常。父亲法显,是鄱阳太守。哥哥炤,字彦宣,年轻时就坚守高洁的节操,一只眼睛视力不好,官至国子博士,不愿接受官职。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听说渊被封为司徒,叹息说:‘如果渊担任中书郎而去世,难道不能算是一名士人吗?名德不显,竟然能有如此长寿。’褚炫年轻时就清高简约,被从舅王景文所赏识。从兄渊对人说:‘从弟褚炫廉洁独立,比我要强十倍。’宋义阳王昶担任太常,征召褚炫补任五官,后来多次升迁,担任太子舍人、抚军车骑记室、正员郎。

跟随宋明帝射猎,到中午,没有收获。明帝非常懊恼和羞愧,召见侍臣说:‘我早上去了如皋,结果空手而归,真是可笑。’在座的人没有人回答。只有褚炫说:‘现在虽然时节适宜,但云雾仍然浓重,所以这些雉鸟,还没有被惊动。只要圣驾出游,大家都会感到高兴。’明帝的心情才稍微缓解,于是就在雉场设宴。后来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

升明初年,褚炫以清高著称,与刘俣、谢朏、江斅一起入殿侍奉文义,被称为‘四友’。后来被任命为黄门郎,太祖骠骑长史,再后来升任侍中,又担任长史。齐台建立后,再次担任侍中,兼任步兵校尉。因为家境贫寒,建元初年,外出补任东阳太守,官秩为中二千石。回来后,再次担任侍中,兼任步兵。总共三次担任侍中。外出担任竟陵王征北长史,加授辅国将军,不久转任冠军长史、江夏内史,将军职务不变。

永明元年,担任吏部尚书。褚炫为人清廉正直,除非吊丧或问候不随便交际,评论者认为这是美事。等到他在选部任职时,门庭冷清,宾客很少来访。出行时,左右捧着黄纸帽箱,风吹得纸几乎全部剥落。罢免江夏职务后,得到十七万钱,在石头城分给了亲族,生病时没有钱买药。上表请求辞官,改任散骑常侍,兼任安成王师傅。国学建立后,以本官兼任博士,未及拜官就去世了,没有钱进行殡葬。当时四十一岁。赠予太常,谥号贞子。

何戢,字慧景,是庐江灊人。祖父尚之,是宋代的司空。父亲偃,是金紫光禄大夫,受到宋武帝的赏识。何戢被选为山阴公主的驸马,授任驸马都尉。初任秘书郎,太子中舍人,司徒主簿,新安王文学,秘书丞,中书郎。

景和年间,山阴公主向皇帝请求让吏部郎褚渊进入宫中服侍自己,褚渊被拘禁逼迫,始终不肯答应,与何戢同住了一个多月,因此特别加深了情谊。明帝即位后,何戢被任命为司徒从事中郎,跟随建安王休仁征讨赭圻,被任命为司马,授任黄门郎,外出担任宣威将军、东阳太守,吏部郎。元徽初年,褚渊参与朝政,推荐何戢为侍中,当时何戢二十九岁。何戢因为年纪未满三十,多次上表坚决辞去内侍之职,当时的舆论都支持他。后来被任命为司徒左长史。

太祖担任领军时,与何戢交往,多次设宴款待。皇帝喜欢水引饼,何戢让妇女亲自服侍皇帝进食。过了一段时间,何戢再次被任命为侍中,后来升任安成王车骑长史,加授辅国将军、济阴太守,代理府、州事务。外出担任吴郡太守,因病归家。再次担任侍中,秘书监,接着转任中书令,太祖相国左长史。建元元年,升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不久后改任侍中,詹事职务不变。皇帝想要让何戢负责选拔官员,询问尚书令褚渊,因为何戢资历深厚,想要加授散骑常侍。褚渊说:‘宋世王球从侍中、中书令单作吏部尚书,资历与何戢相似,最近选拔官职时,方小轻视,不容立即加授散骑常侍。圣旨常说冠冕不宜过多,我和王俭已经佩戴了左珥,如果再给何戢加授,那么八座就有三个戴有貂冠的人了。如果以骁骑、游骑来算,也不算少。’于是任命何戢为吏部尚书,加授骁骑将军。何戢容貌俊美,举止与褚渊相似,当时的人称他为‘小褚公’。家业富厚,性格又奢侈,衣服被褥,极为华丽。三年后,外出担任左将军、吴兴太守。

皇帝非常喜欢画扇,宋孝武帝赐给何戢蝉雀扇,是善于绘画的顾景秀所画。当时陆探微、顾彦先都能绘画,赞叹其技艺高超。何戢通过王晏献给皇帝,皇帝让王晏给予厚重的回报。四年,何戢去世。当时三十六岁。赠予散骑常侍、抚军,太守职务不变,谥号懿子。女儿成为郁林王的皇后,又赠予侍中、光禄大夫。

王延之,字希季,是琅邪临沂人。祖父裕,是宋代的左光禄仪同三司。父亲升之,是都官尚书。王延之出继伯父秀才粲之。王延之年轻时就沉默寡言,不参与人事。州郡征召为主簿,他没有接受。被举荐为秀才。授任北中郎法曹行参军。转任外兵尚书外兵部,司空主簿,都没有接受。授任中军建平王主簿、记室,接着度司空、北中郎二府,转任秘书丞,西阳王抚军谘议,州别驾,寻阳王冠军、安陆王后军司马,加授振武将军,外出担任安远护军,武陵内史,他没有接受。宋明帝担任卫军时,王延之转任长史,加授宣威将军。司徒建安王休仁征讨赭圻,转任王延之为左长史,加授宁朔将军。

王延之清廉贫寒,居住的房屋破旧漏雨。褚渊去探望他,看到这种情况,向明帝报告,明帝立即下令工匠为他建造三间斋屋。后来被任命为侍中,兼任射声校尉,未及拜官,外出担任吴郡太守。罢免郡太守职务后,家产没有增加。授任吏部尚书,侍中,兼任右军,都没有接受。再次担任吏部尚书,兼任骁骑将军,外出担任后军将军、吴兴太守。升任都督浙东五郡、会稽太守。转任侍中,秘书监,晋熙王师傅。升任中书令,师傅职务不变。未及拜官,转任右仆射。升明二年,转任左仆射。

宋朝衰落之后,太祖赵匡胤辅佐朝政,朝野上下的人们都彼此关心。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不偏不倚,不送不迎,当时的人们为此评价他们说:‘两位王公持平,不送不迎。’太祖因此很欣赏他们。

三年后,延之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豫州之新蔡晋熙二郡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建元二年,晋升为镇南将军。

延之与金紫光禄大夫阮韬,都是宋领军刘湛的外甥,并且都有早年的声誉。刘湛非常喜爱他们,说:‘韬将来会成为第一,延之次之。’延之对此感到非常不平。每次给朝廷送物资,韬都和朝中官员一样。太祖听说后,给延之写信说:‘韬说你没有别的意思,是不是因为刘家的月旦故意的?’在州中除了俸禄之外,不接受任何东西,只住在自己的房内,官吏和百姓很少能见到他。

四年,延之被迁任中书令、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后来转任左仆射,光禄、中正如旧。不久又担任竟陵王师。永明二年,因病辞职,世祖同意了他的请求。转任特进、右光禄大夫,王师、中正如旧。那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特进,谥号简子。

延之家规非常严格,不随便见子弟,即使是节日问候,也都要提前约定。他的儿子伦之,对待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永明年间,担任侍中。世祖到琅邪城,伦之与光禄大夫全景文等二十一人因为没有参加陪同,被有关部门弹劾。皇帝下诏让伦之亲自担任陪同职务,但因为他和其他人一样怠慢,被免官,全景文等人赎罪。

建武年间,伦之官至侍中,领前军将军、都官尚书,领游击将军,去世。

阮韬,字长明,陈留人,是晋朝金紫光禄大夫裕玄的孙子。韬年轻时历任清官,担任南兖州别驾,刺史江夏王刘义恭要求资助费用,韬说:‘这是朝廷的东西。’坚持不给。

宋孝武帝选拔四位侍中,都以其风貌为标准。王彧、谢庄是一对,韬与何偃是一对。经常充任兼职。泰始末年,担任征南江州长史。桂阳王休范在镇守时,多次出行游玩,韬性格刚直,从不随从。后来升至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始兴王师。永明二年去世。

史臣评论说:内侍枢近,世代为华选。金杯闪耀,朝中的华丽服饰,长时间忘记了儒家的技艺,专门传授名家。再加上选拔的人缺少才华,戴着簪子、貂冠,凭借家世所通,后辈先于前辈,事情如同谒者,以形骸为官,这是违背传统的。辟强在汉朝,年幼时就有敏锐的观察力;仲宣在魏国,见识了贬低容貌的丑态。何戢的谦让,虽然不能深刻理解古代的美德,与那些尸位素餐的人相比,又有什么等级之分呢!

赞曰:万石祗慎,琨既为伦。五龙一氏,张亦继荀。炫清褚族,戢遗何姻。延之居简,名峻王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二-注解

琅邪临沂:琅邪临沂,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晋卫将军:晋朝时期的官职,卫将军是负责保卫皇宫和皇室安全的将领。

侍婢:古代指为贵族服务的女仆。

嗣:继承,指继承家业或官位。

郎中:古代官职,掌管文书、奏章等。

驸马都尉:古代官职,驸马是皇帝女婿的称号,都尉是官职,此处指驸马都尉是驸马的官职。

朝请:古代官员的一种职务,负责朝会时接待宾客。

司徒:古代官名,是三公之一,掌管礼仪。

州治中:古代官职,州治是州的行政中心,治中是州治中的官员。

左军谘议:古代官职,左军是军队的左翼,谘议是军事顾问。

录事:古代官职,负责记录事务。

宣城太守:宣城,地名,今属安徽省;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廷尉:古代官职,掌管司法,相当于现代的司法部长。

骠骑长史:骠骑长史,是骠骑将军的属官。

临淮太守:临淮,地名,今属安徽省;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吏部郎:吏部郎,是吏部的官员。

广州刺史:广州,地名,今属广东省;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鼓吹: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乐队,负责演奏军乐。

廷尉卿:廷尉卿是廷尉的副职。

宁朔将军:宁朔将军是武官的一种,负责边疆防御。

东阳太守:东阳是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浙江省金华市。

给事中:古代官名,是皇帝的顾问,负责处理政务。

持节:古代官职,持节是代表皇帝出使的使者。

都督:军事长官,负责一定区域的军事事务。

建威将军:建威将军是武官的一种,负责军事。

平越将军:平越将军是武官的一种,负责平定南方。

中郎将:古代官职,中郎将是武官的一种,负责宫廷警卫。

沃实:富饶,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朝士:朝廷中的官员。

宁朔将军长史:宁朔将军长史是宁朔将军的属官。

历阳内史:历阳,地名,今属安徽省;内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新安王:新安王是封号,指被封为新安王的王侯。

辅国将军:古代官名,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右卫将军:右卫将军是武官的一种,负责宫廷警卫。

度支尚书:度支尚书是负责财政的官员。

永嘉王:永嘉王是封号,指被封为永嘉王的王侯。

始安王:始安王是封号,指被封为始安王的王侯。

征虏将军:征虏将军是武官的一种,负责征讨敌军。

光禄大夫:光禄大夫是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

冠军将军:冠军将军是武官的一种,负责先锋部队。

吴郡:吴郡,地名,今属江苏省。

南平王:南平王是封号,指被封为南平王的王侯。

尚书水部郎:尚书水部郎是尚书省水部的官员。

东迁令:东迁,地名,今属江苏省;令是地方行政长官。

吴兴:吴兴,地名,今属浙江省。

辅国长史:辅国长史是辅国将军的属官。

司徒左西曹:司徒左西曹是司徒左司的官员。

抚军谘议参军:抚军谘议参军是抚军谘议的属官。

山阴令:山阴,地名,今属浙江省;令是地方行政长官。

北徐州:北徐州,地名,今属江苏省。

使持节:古代官职,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益宁二州:益宁二州,地名,益州和宁州,今属四川省。

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王俭:王俭,字仲宝,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典签:典签是古代官职,负责记录文书。

曹事:曹,古代官职,曹事指官职的事务。

西豫州:西豫州,地名,今属河南省。

吴兴太守:吴兴是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

益州刺史:益州,地名,今属四川省;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即宋朝的开国皇帝。

晋陵郡:晋朝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

美锦不宜滥裁:美锦不宜滥裁,意指珍贵的锦缎不应该随意裁剪,比喻珍贵的人才不应该随意任用。

散骑常侍:古代官名,为皇帝的顾问。

吴郡太守:吴郡是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

左将军:古代官名,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护军:古代官名,是负责监督军队的官员。

家为府:以自己的家作为官府,表示对官职的重视。

陈疾:陈述疾病。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名,为高级文官。

鄱阳王师:鄱阳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师是其属下的官员。

世祖:指宋孝武帝刘骏的儿子刘子业,即宋前废帝。

秩中二千石:古代官职的等级,秩中二千石表示官职较高。

晚节:晚年。

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古代的五个州,具体位置不详。

后将军:古代官名,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南兖州刺史:南兖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刺史是其最高行政长官。

监:监督。

世子:古代对太子或王位继承人的尊称。

遗命:临终前的遗言。

封置箱中:将封好的财宝放置在箱中。

家业:家族的产业。

张减:增加和减少。

宋太常:宋朝的太常,是掌管祭祀的官员。

国子博士:古代官名,是国子监的官员,负责教育。

非从兄渊:非从兄,指非同父同母的兄弟;渊,指从兄的名字。

板炫补五官:板,指任命;炫,指褚炫;五官,指官职。

太子舍人:太子舍人,是太子的属官。

抚军车骑记室:抚军车骑记室,是军队中的官员。

正员郎:古代官名,是官员的等级。

射雉:射雉,指射鸟。

如皋:如皋,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雉场:雉场,指射雉的场地。

中书侍郎: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官员。

司徒右长史:司徒右长史,是司徒的属官。

侍中:古代官名,为皇帝的近臣。

步兵校尉:步兵校尉,是步兵军队的官员。

竟陵王征北长史:竟陵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征北长史是其属官。

冠军长史:冠军长史,是冠军将军的属官。

江夏内史:江夏是古代的一个郡,内史是其最高行政长官。

选部:吏部中的选部,负责官员的选拔。

石头:石头,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安成王师:安成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师是其属下的官员。

博士:古代官名,是国子监的官员,负责教育。

庐江灊:庐江灊,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秘书郎:秘书郎,是秘书省的官员。

太子中舍人:太子中舍人,是太子的属官。

司徒主簿:司徒主簿,是司徒的属官。

新安王文学:新安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文学是其属官。

秘书丞:秘书丞,是秘书省的属官。

中书郎:中书郎,是中书省的官员。

领军:古代官名,负责军事。

骠骑将军:古代官名,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秘书监:秘书监,是秘书省的最高长官。

中书令:古代官名,为中书省的最高长官。

相国左长史:相国左长史,是相国的属官。

蝉冕:蝉冕,指官员的官帽。

八座:古代官名,指八位高级官员。

貂蝉:古代官员的冠饰,表示官职的高低。

骁骑将军:古代官名,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水引饼:水引饼,古代的一种食品。

宋孝武:宋孝武帝,南朝宋的皇帝。

蝉雀扇:蝉雀扇,古代的一种扇子,上面有蝉和雀的图案。

顾景秀:顾景秀,古代的一位画家。

陆探微:陆探微,古代的一位画家。

顾彦先:顾彦先,古代的一位画家。

王晏:王晏,古代的一位官员。

郁林王:郁林王,南朝齐的皇帝。

宋左光禄仪同三司:宋左光禄仪同三司,是宋朝的官员。

都官尚书:都官尚书,是尚书省的官员。

北中郎法曹行参军:北中郎法曹行参军,是北中郎将的属官。

司空主簿:司空主簿,是司空的属官。

中军建平王主簿:中军建平王主簿,是中军建平王的属官。

记室:记室,是官员的属官,负责记录。

司空:司空,是三公之一,掌管工程。

北中郎:北中郎,是北中郎将的简称。

西阳王抚军谘议:西阳王抚军谘议,是西阳王抚军的属官。

州别驾:州别驾,是州的别驾从事,负责协助州牧处理政务。

寻阳王冠军:寻阳王冠军,是寻阳王冠军将军的简称。

安陆王后军司马:安陆王后军司马,是安陆王后军的司马。

振武将军:振武将军,是军队中的将领。

安远护军:安远护军,是护军的简称。

武陵内史:武陵内史,是武陵郡的内史。

材官:材官,是古代的士兵。

斋屋:斋屋,指供官员居住的房屋。

射声校尉:射声校尉,是军队中的官员。

都督浙东五郡:都督浙东五郡,指都督浙东地区的五个郡。

会稽太守:会稽是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

晋熙王师:晋熙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师是其属下的官员。

右仆射:右仆射,是尚书省的官员。

左仆射:古代官名,为尚书省的次官。

宋德:指宋朝的德行或道德风范,这里可能是指宋朝的衰落。

辅政: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朝野之情:指朝廷和民间对某事的普遍看法。

人怀彼此:人们各怀己见,意见不一。

尚书令:古代官名,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

王僧虔:南朝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尚书令。

中立无所去就: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江州:古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

豫州:古地名,今河南省一带。

新蔡:古地名,今河南省新蔡县。

晋熙:古地名,今安徽省潜山市。

安南将军:古代官名,负责南方边疆的军事。

建元二年:宋孝武帝刘骏的年号,公元455年。

镇南将军:古代官名,负责南方边疆的军事。

刘湛: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月旦:古代每月初一,人们聚集在一起评议人物,类似于今天的“评议会”。

饷下都:指将粮食或其他物资运送到都城。

右光禄大夫:古代官名,为高级文官。

本州大中正:古代官名,负责本州的官员选拔。

竟陵王师:指竟陵王(南朝宋宗室)的师傅。

特进:古代官名,为荣誉官职。

谥:古代对已故官员给予的尊称。

家训:家族内部的教育规范。

节岁:节日或年节。

琅邪城:古地名,今山东省临沂市。

有司:古代指负责某项事务的官员。

桂阳王:南朝宋宗室,名刘休范。

泰始末:宋孝武帝刘骏的年号,公元465年。

征南江州长史:古代官名,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助手。

始兴王师:指始兴王(南朝宋宗室)的师傅。

史臣:古代指负责撰写史书的官员。

华选:指显赫的家族或门第。

金榼:古代酒器。

簪貂冠冕:古代官员的服饰。

基荫所通:指家族的背景和势力。

后才先貌:指以貌取人。

尸官:指空占官位而不履行职责的人。

靦服:指不端庄的服饰。

辟强:指汉朝的朱买臣,以才华著称。

仲宣:指魏国的曹植,以文学成就著称。

何戢:指东汉的何进,以忠直著称。

万石:指西汉的万石君,以清廉著称。

琨:指东晋的谢安,以才华和品德著称。

五龙:指东汉的邓禹、吴汉、耿弇、贾复、马武五位名将。

张:指东汉的张衡,以科学成就著称。

荀:指东汉的荀彧,以政治才能著称。

炫:指东晋的谢安,以才华和品德著称。

清褚族:指东晋的谢安家族,以清廉著称。

戢:指东汉的何进,以忠直著称。

何姻:指何进的姻亲。

延之:指谢延之,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名峻:指声望很高。

王臣:指王族或朝廷重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二-评注

宋德既衰,太祖辅政,朝野之情,人怀彼此。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语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太祖以此善之。

此段文字描绘了宋德衰微,太祖赵匡胤辅政的历史背景。太祖的明智和宽容得到了朝野的认可,特别是对王延之和王僧虔的公正中立态度表示赞赏。‘二王持平,不送不迎’这一成语,反映了他们对权力的超然态度,以及太祖对他们这种态度的肯定。

三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豫州之新蔡晋熙二郡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建元二年,进号镇南将军。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延之的官职变动。从江州刺史到镇南将军,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晋升和地位提升。这也反映出当时官场的权力流动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延之与金紫光禄大夫阮韬,俱宋领军刘湛外甥,并有早誉。湛甚爱之,曰:‘韬后当为第一,延之为次也。’延之甚不平。

这段文字介绍了王延之与阮韬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刘湛的外甥身份。刘湛对阮韬的期望高于王延之,反映了当时家族势力在官场上的影响,以及王延之的不满情绪。

每致饷下都,韬与朝士同例。太祖闻其如此,与延之书曰:‘韬云卿未尝有别意,当缘刘家月旦故邪?’在州禄俸以外,一无所纳,独处斋内,吏民罕得见者。

这段文字揭示了阮韬的清廉和朴素,以及太祖对他的赞赏。阮韬的节俭和谦逊,与当时官场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他的高尚品质。

四年,迁中书令,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转左仆射,光禄、中正如故。寻领竟陵王师。永明二年,陈疾解职,世祖许之。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延之在官场上的进一步晋升和职务变动。他的官职不断上升,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转特进,右光禄大夫,王师、中正如故。其年卒,年六十四。追赠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特进如故。谥简子。

这段文字讲述了王延之晚年的官职和去世后的追赠。他的去世得到了朝廷的追赠和谥号,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声望。

延之家训方严,不妄见子弟,虽节岁问讯,皆先克日。子伦之,见儿子亦然。

这段文字强调了王延之家风的严谨和规矩,他对子弟的教育十分重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永明中,为侍中。世祖幸琅邪城,伦之与光禄大夫全景文等二十一人坐不参承,为有司所奏。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延之的儿子王伦之在世祖南巡时的不敬行为,以及他因此受到的处罚。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规矩和权力斗争。

诏伦之亲为陪侍之职,而同外惰慢,免官,景文等赎论。

这段文字讲述了王伦之因不敬被免官,以及他的同僚全景文等人赎罪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权力和规矩。

建武中,至侍中,领前军将军,都官尚书,领游击将军,卒。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伦之晚年的官职和去世。他的官职不断变化,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权力流动。

阮韬,字长明,陈留人,晋金紫光禄大夫裕玄孙也。

这段文字介绍了阮韬的出身和家族背景,表明了他的贵族身份和家族地位。

韬少历清官,为南兖州别驾,刺史江夏王刘义恭逆求资费钱,韬曰:‘此朝廷物。’执不与。

这段文字描述了阮韬的清廉和正直,他在面对权贵时坚守原则,不私舞弊。

宋孝武选侍中四人,并以风貌。王彧、谢庄为一双,韬与何偃为一双。

这段文字讲述了宋孝武帝选拔侍中的故事,阮韬与何偃被选为侍中,显示了他们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常充兼假。泰始末,为征南江州长史。桂阳王休范在镇,数出行游,韬性方峙,未尝随从。

这段文字描述了阮韬在官场上的经历,他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

至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始兴王师。永明二年,卒。

这段文字讲述了阮韬的官职和去世,反映了他的一生。

史臣曰:内侍枢近,世为华选。金榼颎耀,朝之丽服,久忘儒艺,专授名家。

这段文字是史臣对当时官场的批评,指出官场上的奢华和忽视儒家文化。

加以简择少姿,簪貂冠冕,基荫所通,后才先貌,事同谒者,以形骸为官,斯违旧矣。

这段文字进一步批评了当时官场的选人标准,认为过于注重外貌和家族背景,忽视了内在品质。

辟强之在汉朝,幼有妙察;仲宣之处魏国,见贬容陋。

这段文字以汉朝的辟强和魏国的仲宣为例,说明了历史上的清廉官员。

何戢之让,虽未能深识前古之美,与夫尸官靦服者,何等级哉!

这段文字对何戢的清廉进行了赞扬,并与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进行了对比。

赞曰:万石祗慎,琨既为伦。五龙一氏,张亦继荀。

这段文字以历史上的名臣为例,赞扬了王延之和阮韬的清廉和品德。

炫清褚族,戢遗何姻。

这段文字进一步赞扬了王延之和阮韬的家族背景和品德。

延之居简,名峻王臣。

这段文字总结了王延之的生平和成就,认为他的简朴和清廉成就了他的伟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6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