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萧子显(507年-572年),南齐的皇帝及文学家,他主编的《南齐书》是对南齐历史的总结,内容细致入微,成为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萧子显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造诣,也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有着显著成就。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齐书》是由萧子显主编的一部关于南齐历史的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南齐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该书尤其注重描述南齐的皇帝和高官的治国理政,以及国家内外的战事和文化交流。《南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南齐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珍贵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原文
薛渊 戴僧静 桓康(尹略) 焦度 曹虎
薛渊,河东汾阴人也。
宋徐州刺史安都从子。
本名道渊,避太祖偏讳改。
安都以彭城降虏,亲族皆入北。
太祖镇淮阴,渊遁来南,委身自结。
果干有气力,太祖使领部曲,备卫帐内,从征伐。
元徽末,以勋官至辅国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军主,封竟陵侯。
沈攸之难起,太祖入朝堂,豫章王嶷代守东府,使渊领军屯司徒左府,分备京邑。
袁粲据石头,豫章王嶷夜登西门遥呼渊,渊惊起,率军赴难,先至石头焚门攻战。
事平,明旦众军还集杜姥宅,街路皆满,宫门不开,太祖登南掖门楼处分众军各还本顿,至食后城门开,渊方得入见太祖,且喜且泣。
太祖即位,增邑为二千五百户。
除淮陵太守,加宁朔将军,骁骑将军如故。
寻为直阁将军,冠军将军。
仍转太子左率。
虏遣伪将薛道摽寇寿春,太祖以道摽渊之亲近,敕齐郡太守刘怀慰曰:
“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令为渊书与道摽示购之之意,虏得书,果追道摽,遣他将代之。
世祖即位,迁左卫将军。
初,渊南奔,母索氏不得自拔,改嫁长安杨氏,渊私遣购赎,梁州刺史崔慧景报渊云:
“索在界首,遣信拘引,已得拔难。”
渊表求解职至界上迎之,见许。
改授散骑常侍、征虏将军。
渊母南归事竟无实。
永明元年,渊上表解职送貂蝉。
诏曰:
“远隔殊方,声问难审。
渊忧迫之深,固辞朝列。
昔东关旧典,犹通婚宦;
况母出有差,音息时至,依附前例,不容申许,便可断表,速还章服。”
渊以赎母既不得,又表陈解职,诏不许。
后虏使至,上为渊致与母书。
车驾幸安乐寺,渊从驾乘虏桥。
先是敕羌虏桥不得入仗,为有司所奏,免官,见原。
四年,出为持节、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
明年迁右军司马,将军如故,转大司马,济阳太守,将军如故。
七年,为给事中、右卫将军,以疾解职。
归家,不能乘车,去车脚,使人舆之而去,为有司所纠,见原。
八年,为右将军、大司马,领军讨巴东王子响。
子响军主刘超之被捕急,以眠褥杂物十余种赂渊自逃,渊匿之军中,为有司所奏,诏原。
十年,为散骑常侍,将军如故。
世祖崩,朝廷虑虏南寇,假渊节,军主、本官如故。
寻加骁骑将军,假节、本官如故。
隆昌元年,出为持节、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右将军如故。
延兴元年,进号平北将军,未拜,卒。
明帝即位,方有诏赙钱五万,布五百匹,克日举哀。
戴僧静,会稽永兴人也。
祖饰,宋景平中,与富阳孙法先谋乱伏法,家口徙青州。
僧静少有胆力,便弓马。
事刺史沈文秀,俱没虏。
后将家属叛还淮阴,太祖抚畜之,常在左右。
僧静于都载锦出,为欧阳戍所得,系兖州狱,太祖遣薛渊饷僧静酒食,以刀子置鱼腹中。
僧静与狱吏饮酒,既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发屋而出。
归,太祖匿之斋内。
以其家贫,年给谷千斛。
虏围角城,遣僧静战,荡数捷,补帐内军主。
随还京师,勋阶至积射将军、羽林监。
沈攸之事起,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从。
袁粲据石头,太祖遣僧静将腹心先至石头。
时苏烈据仓城,僧静射书与烈,夜缒入城。
粲登城西南门,列烛火处分,台军至,射之,火乃灭,回登东门。
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
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
自亥至丑,有流星赤色照地坠城中,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初,粲大明中与萧惠开、周朗同车行,逢大桁开,驻车共语。
惠开取镜自照曰:
“无年可仕。”
朗执镜良久曰:
“视死如归。”
粲最后曰:
“当至三公而不终也。”
僧静以功除前军将军,宁朔将军。
将士战亡者,太祖为敛祭焉。
升明二年,除游击将军。
沈攸之平,论封诸将,以僧静为兴平县侯,邑千户。
太祖即位,增邑千二百户。
除南济阴太守,本官如故。
除辅国将军,改封建昌。
建元二年,迁骁骑将军,加员外常侍,转太子左卫率。
世祖践阼,出为持节、督徐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北徐州刺史。
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
迁给事中、太子右率。
寻加通直常侍。
永明五年,隶护军陈显达,讨荒贼桓天生于比阳。
僧静与平西司马韩孟度、华山太守康元隆前进,未至比阳四十里,顿深桥。
天生引虏步骑十万奄至,僧静合战,大破之,杀获万计。
天生退还比阳,僧静进围之。
天生军出城外,僧静又击破之。
天生闭门不复出,僧静力疲乃退。
除征虏将军、南中郎司马、淮南太守。
八年,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世祖召僧静使领军向江陵,僧静面启上曰:
“巴东王年少,长史捉之太急,忿不思难故耳。
天子儿过误杀人,有何大罪!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
上不答而心善之。
徙为庐陵王中军司马、高平太守,将军如故。
九年,卒。
诏曰:
“僧静志怀贞果,诚著艰难。
克殄西墉,勋彰运始。
奄致殒丧,恻怆伤怀。
赙钱五万,布百匹。
谥壮侯。”
僧静同郡余姚人陈胤叔,本名承叔,避宣帝讳改。
强辩果捷,便刀盾。
初为左夹毂队将。
泰始初,随太祖东讨,遂归身随从征伐。
小心慎事,以功见赏,封当阳县子,官至太子左率。
启世祖以狖箭禁用铁多,不如铸作。
东冶令张候伯以铸禁钝,不合用,事不行。
永明三年,卒。
桓康,北兰陵承人也。
勇果骁悍。
宋大明中,随太祖为军容。
从世祖在赣县。
泰始初,世祖起义,为郡所絷,众皆散。
康装担,一头贮穆后,一头贮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自负置山中。
与门客萧欣祖、杨彖之、皋分喜、潜三奴、向思奴四十余人相结,破郡狱出世祖。
郡追兵急,康等死战破之。
随世祖起义,摧坚陷阵,膂力绝人。
所经村邑,恣行暴害。
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
见擢为世祖冠军府参军,除殿中将军,武骑常侍,出补襄贲令。
桂阳事起,康弃县还都就太祖,会事平,除员外郎。
元徽五年七月六日夜,少帝微行至领军府,帝左右人曰:‘一府人皆眠,何不缘墙入。’
帝曰:‘我今夕欲一处作适,待明日夜。’
康与太祖所养健儿卢荒、向黑于门间听得其语。
明夕,王敬则将帝首至,扣门,康谓是变,与荒、黑晓下,拔白刃欲出。
仍随入宫。
太祖镇东府,除康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带兰陵太守,常卫左右。
太祖诛黄回,回时将为南兖州,部曲数千,欲收,恐为乱。
召入东府,停外斋,使康将数十人数回罪,然后杀之。
回初与屯骑校尉王宜与同石头之谋,太祖隐其事,犹以重兵付回而配以腹心。
宜与拳捷,善舞刀盾,回尝使十余人以水交洒,不能著。
既虑宜与反己,乃先撤其军将,宜与不与,回发怒,不从处分,擅斩之。
诸将因此白太祖,以回握强兵,必遂反覆。
康请独往刺之,太祖曰:‘卿等何疑甚,彼无能为也。’
及回被召上车,爱妾见赤光冠其头至足,苦捉留,回不肯止。
时人为之语曰:‘欲侜张,问桓康。’
除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宁朔如故。
建元元年,封吴平县伯,五百户。
转辅国将军,左军将军,游击将军,太守如故。
太祖谓康曰:‘卿随我日久,未得方伯,亦当未解我意,政欲与卿先共灭虏耳。’
虏动,遣康行,假节。
寻进冠军将军。
三年春,于淮阳与虏战,大破之,进兵攻陷虏樊谐城。
太祖喜,敕康迎淮北义民,不克。
明年,以康为持节、督青冀二州东徐之东莞琅邪二郡朐山戍北徐之东海涟口戍诸军事、青冀二州刺史,冠军如故。
世祖即位,转骁骑将军,复前军郡。
其年,卒。
诏曰:‘康昔预南勋,义兼常怀,倍深恻怆。凶事所须,厚加料理。’
年五十七。
淮南人尹略,少伏事太祖,晚习骑射,以便捷见使为将。
升明中,为虎贲中郎、越骑校尉。
建元初,封平固男,三百户。
永明八年,为游击将军,讨巴东王子响,见害。
赠辅国将军、梁州刺史。
焦度,字文续,南安氐人也。
祖文圭,避难至襄阳。
宋元嘉中,侨立天水郡略阳县,乃属焉。
度以归国,补北馆客。
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幢主送之。
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杜梁,度身破阵,大捷。
师伯板为己辅国府参军。
虏遣清水公拾贲敕文寇清口,度又领军救援,刺虏骑将豹皮公堕马,获其具装铠霡,手杀数十人。
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充左右。
见度身形黑壮,谓师伯曰:‘真健物也。’
除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
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骧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屯赭圻。
每与台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
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
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度等,度将部曲出首,景文以为己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
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
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拒命,景文不从。
明帝不知也。
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除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
武陵王赞代燮为郢州,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
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加宁朔将军、军主。
太祖又遣使假度辅国将军、屯骑校尉。
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城而已。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
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
事宁,度功居多,转后军将军,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
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
太祖以其不闲民事,竟不用。
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
度见朝廷贵戚,说郢城事,宣露如初。
好饮酒,醉辄暴怒。
上常使人节之。
年虽老,而气力如故。
寻除游击将军。
永明元年,卒,年六十一。
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子世荣,永明中为巴东王防阁。
子响事,世荣避奔雍州,世祖嘉之,以为始兴中兵参军。
曹虎,字士威,下邳下邳人也,本名虎头。
宋明帝末,为直厢。
桂阳贼起,随太祖出新亭垒出战,先斩一级持还,由是识太祖。
太祖为领军,虎诉勋,补防殿队主,直西斋。
苍梧废,明日,虎欲出外避难,遇太祖在东中华门,问虎何之。
虎因曰:‘故欲仰觅明公耳。’仍留直卫。
太祖镇东府,以虎与戴僧静各领白直三百人。
累至屯骑校尉,带南城令。
豫平石头,封罗江县男,除前军将军。
上受禅,增邑为四百户。
直阁将军,领细仗主。
寻除宁朔将军、东莞太守。
建元元年冬,虎启乞改封侯官,尚书奏侯官户数殷广,乃改封监利县。
二年,除游击将军,本官如故。
及彭、沛义民起,遣虎领六千人入涡。
沈攸之横吹一部,京邑之绝,虎启以自随。
义民久不至,虎乃攻虏别营破之。
将士贪取俘执,反为虏所败,死亡二千人。
世祖即位,除员外常侍,迁南中郎司马,加宁朔将军、南新蔡太守。
永明元年徙为安成王征虏司马,余官如故。
明年,江州蛮动,敕虎领兵戍寻阳,板辅国将军,伐蛮军主。
又领寻阳相。
寻除游击将军,辅国、军主如故。
世祖以虎头名鄙,敕改之。
六年四月,荒贼桓天生复引虏出据隔城,遣虎督数军讨之。
虎令辅国将军朱公恩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
遂进至隔城。
贼党拒守,虎引兵围栅,绝其走路。
须臾,候骑还报虏援已至,寻而天生率马步万余人迎战,虎奋击大败之,获二千余人。
明日,遂攻隔城拔之,斩伪虎威将军襄城太守帛乌祝,复杀二千余人,贼弃平氏城退走。
七年,迁冠军将军,骁骑如故。
明年,迁太子左率,转西阳王冠军司马、广陵太守。
上敕虎曰:‘广陵须心腹,非吾意可委者,不可得处此任。’
随郡王子隆代巴东王子响为荆州,备军容西上,以虎为辅国将军、镇西司马、南平内史。
十一年,收雍州刺史王奂,敕领步骑数百,步道取襄阳。
仍除持节、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将军如故。
寻进号征虏将军。
郁林即位,进号前将军。
隆昌元年,迁督雍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冠军将军、雍州刺史。
建武元年,进号右将军。
二年,进督为监,进号平北将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
四年,虏寇沔北,虎聚军襄阳,与南阳太守房伯玉不协,不急赴救,末乃移顿樊城。
虏主元宏遗虎书曰:‘皇帝谢伪雍州刺史:神运兆中,皇居阐洛。化总元天,方融八表。而南有未宾之吴,治为两主之隔。幽显含嗟,人灵雍阏。且汉北江边,密尔乾县,故先动凤驾,整我神邑。卿进无陈平归汉之智,退阙关羽殉节之忠,婴闭穷城,忧顿长沔,机勇两缺,何其嗟哉!朕比乃欲造卿,逼冗未果,且还新都,飨厥六戎,入彼春月,迟迟扬旆,善修尔略,以俟义临。’
虎使人答书曰:‘自金精失道,皇居徙县,乔木空存,茂草方郁。七狄交侵,五胡代起,顾瞻中原,每用吊焉。知弃皋兰,随水瀍涧,伊川之象,爰在兹日。古人有云:‘匪宅是卜,而邻是卜。’樊、汉无幸,咫尺殊风,折胶入塞,乘秋犯边,亲属穷于斩杀,士女困于虔刘。与彼蠢左,共为唇齿,仁义弗闻,苛暴先露。乃复改易毡裘,妄自尊大。我皇开运,光宅区夏,而式乱逋逃,弃同即异。每欲出车鞠旅,以征不庭,所冀干戚两阶,叛命来格,遂复游魂不戢,乾没孔炽。孤总连率,任属方邵,组甲十万,雄戟千群,以此戡难,何往不克。主上每矜率土,哀彼民黎,使不战屈敌,兵无血刃。故部勒小戍,闭壁清野,抗威遵养,庶能怀音。若遂迷复,知进忘退,当金钲戒路,云旗北扫,长驱燕代,并羁名王,使少卿忽诸,头曼不祀。兵交无远,相为悯然。’
永泰元年,迁给事中,右卫将军,持节,隶都督陈显达停襄阳伐虏。
度支尚书崔慧景于邓地大败,虏追至沔北。
元宏率十万众,从羽仪华盖,围樊城。
虎闭门固守。
虏去城数里立营顿,设毡屋,复再围樊城,临沔水,望襄阳岸乃去。
虎遣军主田安之等十余军出逐之,颇相伤杀。
东昏即位,迁前将军,镇军司马。
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反,虎领军屯青溪中桥。
事宁,转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虎形干甚毅,善于诱纳,日食荒客常数百人。
晚节好货贿,吝啬,在雍州得见钱五千万,伎女食酱菜,无重肴。
每好风景,辄开库拍张向之。
帝疑虎旧将,兼利其财,新除未及拜,见杀,时年六十余。
和帝中兴元年,追赠安北将军、徐州刺史。
史臣曰:解厄鸿门,资舞阳之气;纳降飨旅,仗虎侯之力。
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辀,然后胜敌。
故桓康之声,所以震慑江蠡也。
赞曰:薛辞亲爱,归身淮涘。
戴类千秋,兴言帝子。
桓勇焦壮,爪牙之士。
虎守西边,功亏北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译文
薛渊,是河东汾阴人。是宋徐州刺史安都的侄子。原本名叫道渊,因为避讳太祖的名字而改姓。安都因为彭城投降敌人,他的亲族都去了北方。太祖镇守淮阴时,薛渊逃来南方,自愿投靠。他勇敢有气力,太祖让他带领部队,保卫自己的帐篷,并随军出征。元徽末年,凭借军功升任辅国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军主,被封为竟陵侯。
沈攸之起兵作乱时,太祖进入朝堂,豫章王刘嶷代替他守卫东府,让薛渊领军驻扎在司徒左府,分兵保卫京师。袁粲占据石头城,豫章王刘嶷在夜间登上西门,远远地呼喊薛渊,薛渊惊醒,率领军队赶去救援,最先到达石头城,焚烧城门进行攻战。事情平定后,第二天早上众军回到杜姥宅,街道上人满为患,宫门紧闭,太祖登上南掖门楼安排众军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直到饭点城门才打开,薛渊才得以进入见太祖,他既高兴又哭泣。太祖即位后,增加他的封地到二千五百户。任命他为淮陵太守,加授宁朔将军,骁骑将军职位依旧。不久后担任直阁将军、冠军将军。后来又转任太子左率。
敌人派伪将薛道标侵犯寿春,太祖因为薛道标与薛渊关系亲近,下令齐郡太守刘怀慰说:‘听说薛道标明显是来投靠的,他的妻子也在都城,他和他的弟弟们已经没有亲缘关系了,所有这类情况,不要过于怀疑,即使不完全相信,也足以让敌人产生疑虑。’让刘怀慰写信给薛道标,表明要收买他的意图,敌人收到信后,果然追捕薛道标,派遣其他将领代替他。
世祖即位后,薛渊升任左卫将军。
最初,薛渊南逃时,他的母亲索氏无法自救,改嫁给长安的杨氏,薛渊私下派人去赎回,梁州刺史崔慧景告诉薛渊:‘索氏在界首,已经派人拘捕,已经脱离了困境。’薛渊上表请求辞职到界上迎接母亲,得到批准。后来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征虏将军。薛渊母亲南归的事情最终没有成真。永明元年,薛渊上表请求辞职并送还貂蝉。皇帝下诏说:‘远隔异地,消息难以核实。薛渊忧虑之深,坚决请求退出朝廷。过去东关的旧例,还可以通婚任职;何况母亲已经改嫁,音信不时传来,按照前例,不应同意,可以停止上表,迅速返回朝廷。’薛渊因为赎回母亲不成,再次上表请求辞职,皇帝不准许。后来敌人使者来到,皇帝为薛渊捎去给母亲的信。
皇帝的车队前往安乐寺,薛渊随从乘坐敌人的桥梁。在此之前,皇帝下令羌虏的桥梁不得进入武器库,被有关部门弹劾,被免职,后来被恢复官职。永明四年,出京担任持节、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职位依旧。第二年升任右军司马,将军职位依旧,转任大司马、济阳太守,将军职位依旧。永明七年,担任给事中、右卫将军,因病辞职。回家后,不能乘车,去掉车轮,让人抬着他离开,被有关部门弹劾,后来被恢复官职。永明八年,担任右将军、大司马,领军讨伐巴东王子响。子响的军主刘超之被紧急逮捕,用十多种物品贿赂薛渊逃走,薛渊把他藏匿在军中,被有关部门弹劾,皇帝下诏原谅他。永明十年,担任散骑常侍,将军职位依旧。
世祖去世后,朝廷担心敌人南侵,任命薛渊为持节、军主、本官职位不变。不久后加授骁骑将军,持节、本官职位不变。隆昌元年,出京担任持节、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右将军职位不变。延兴元年,晋升为平北将军,未正式授职就去世了。明帝即位后,才下诏赐予丧葬费五万钱,布五百匹,定下日期举行哀悼。
戴僧静,是会稽永兴人。他的祖父戴饰,在宋景平年间,与富阳的孙法先谋反,被依法处死,家属被流放到青州。戴僧静年轻时就很有胆量,擅长骑射。他在沈文秀手下做事,一同被敌人俘虏。后来带着家属叛逃回淮阴,太祖收留并抚慰他们,常常在身边。戴僧静在都城载着锦绣出城,被欧阳戍抓获,关在兖州的监狱里,太祖派人给戴僧静送酒食,把刀子放在鱼肚子里。戴僧静和狱吏喝酒,喝醉后,用刀刻断手铐,自己打开门逃走。回到太祖那里,太祖把他藏在自己的住所里。因为戴僧静家贫,每年给他一千斛粮食。敌人围攻角城,派遣戴僧静出战,连续取得胜利,补任帐内军主。随军返回京师,功勋级别升任积射将军、羽林监。
沈攸之起兵作乱时,太祖进入朝堂,戴僧静作为军主随从。袁粲占据石头城,太祖派遣戴僧静带着心腹先到石头城。当时苏烈占据仓城,戴僧静写信给苏烈,夜间用绳子从城外缒入城内。袁粲登上城西南门,点起蜡烛处理事务,台军到达,射箭攻击,火光熄灭,又回到东门。他的党羽辅国将军孙昙瓘勇猛善战,每次交战,都造成大量杀伤,官军死亡一百多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抵抗,因此双方对峙。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一点,有一颗红色流星照亮地面,坠落在城内,戴僧静率领士兵猛攻仓门,身先士卒,敌军溃败,戴僧静亲手斩杀袁粲,于是外军烧毁城门入城。最初,袁粲在大明年间与萧惠开、周朗同车出行,遇到大桁桥开通,停车交谈。萧惠开拿起镜子自照说:‘没有做官的命。’周朗拿着镜子看了很久说:‘视死如归。’袁粲最后说:‘应当升任三公,但最终不能善终。’戴僧静因为功绩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对于战死的将士,太祖为他们收敛祭奠。
升明二年,担任游击将军。沈攸之平定后,讨论封赏诸将,任命戴僧静为兴平县侯,封地一千户。太祖即位后,增加封地一千二百户。任命他为南济阴太守,本官职位不变。任命他为辅国将军,改封为建昌。建元二年,升任骁骑将军,加授员外常侍,转任太子左卫率。
世祖即位后,戴僧静出京担任持节、督徐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北徐州刺史。他购买牛给贫民耕种,深受百姓的爱戴。后来升任给事中、太子右率。不久后加授通直常侍。永明五年,隶属护军陈显达,讨伐比阳的荒贼桓天生。戴僧静与平西司马韩孟度、华山太守康元隆一起前进,离比阳还有四十里,驻扎在深桥。桓天生率领十万步骑兵突然到来,戴僧静与他们交战,大败敌军,杀死和俘虏数以万计。桓天生退回比阳,戴僧静进围比阳。桓天生军队出城外,戴僧静又击败他们。桓天生闭门不出,戴僧静力竭才撤退。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南中郎司马、淮南太守。
永明八年,巴东王子响杀害部下,世祖召见戴僧静,让他领军向江陵进发,戴僧静面见皇帝说:‘巴东王年轻,长史对他管束得太紧,他愤怒而不顾后果。皇帝的儿子犯错误杀人,有什么大罪!朝廷突然派遣军队西上,百姓恐慌,无所不为,我不敢接受命令。’皇帝没有回答,但心里赞同他的观点。戴僧静被调任庐陵王中军司马、高平太守,将军职位不变。永明九年去世。皇帝下诏说:‘戴僧静忠诚坚定,诚心在艰难时刻更显。平定西部边疆,功勋显赫,不幸去世,令人悲痛。赐予丧葬费五万钱,布一百匹。谥号为壮侯。’
僧静是同郡余姚人,原名承叔,因为避讳宣帝的名字而改名。他善于辩论,思维敏捷,擅长使用刀盾。最初担任左夹毂队将。泰始初年,他跟随太祖东征,后来便全身心投入跟随征伐。他做事小心谨慎,因功受到赏赐,被封为当阳县子,官至太子左率。他向世祖建议,因为箭镞禁用铁太多,不如铸造成箭镞。东冶令张候伯认为铸成的箭镞太钝,不适合使用,这个提议没有被采纳。永明三年,僧静去世。
桓康是北兰陵承人。他勇敢果断,勇猛强悍。宋大明中,他跟随太祖担任军容。在赣县跟随世祖。泰始初年,世祖起义,被郡守逮捕,众人散去。桓康装了两个担子,一头装着穆后,一头装着文惠太子和竟陵王子良,自己背着他们逃到山中。他与门客萧欣祖、杨彖之、皋分喜、潜三奴、向思奴等四十余人结盟,打破郡狱救出了世祖。郡追兵紧急,桓康等人拼死战斗,击溃了追兵。随后跟随世祖起义,冲锋陷阵,力大无穷。所经过的村庄,肆意妄为,残害百姓。江南人害怕他,用他的名字吓唬小孩,画他的形象来驱除疟疾,无不立刻痊愈。他被提升为世祖冠军府参军,任命为殿中将军,武骑常侍,出京补任襄贲令。桂阳事变后,桓康弃县回京见太祖,恰逢事情平息,被任命为员外郎。
元徽五年七月六日夜,少帝微服私访到领军府,帝身边的人说:‘全府的人都睡了,我们为什么不翻墙进去。’帝说:‘我今晚想去一个地方,等明天晚上。’桓康和太祖的养子卢荒、向黑在门口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第二天晚上,王敬则带着少帝的首级来到,敲门,桓康认为是变故,和卢荒、向黑一早下来,拔出刀准备出去。随后跟进去宫中。太祖镇守东府,任命桓康为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兼任兰陵太守,常在左右保卫。
太祖诛杀黄回,黄回当时即将担任南兖州刺史,部下数千人,想要收编,担心会生乱。于是召入东府,停在外斋,让桓康列举黄回的数十条罪行,然后杀了他。黄回最初与屯骑校尉王宜一同参与石头城的阴谋,太祖隐瞒了这件事,仍然以重兵交给黄回,并让他身边有亲信。王宜身材魁梧,动作敏捷,擅长舞刀盾,黄回曾经让十余人用水互相泼洒,都不能沾湿。他担心王宜会背叛自己,于是先撤除他的军将,王宜不同意,黄回发怒,不听从他的安排,擅自斩杀了他。众将因此向太祖报告,认为黄回掌握重兵,一定会反复无常。桓康请求独自前往刺杀他,太祖说:‘你们为什么这么怀疑,他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等到黄回被召上马车,他的爱妾看到赤光罩在他的头上至脚,苦苦挽留,黄回不肯停下。当时人为此说:‘想要了解张,问问桓康。’任命他为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宁朔将军职位不变。建元元年,封为吴平县伯,食邑五百户。转任辅国将军,左军将军,游击将军,太守职位不变。
太祖对桓康说:‘你跟随我很久,没有得到方伯之位,也许你还不理解我的意思,我只是想先和你一起消灭敌人。’敌人行动,派遣桓康出行,授予符节。不久晋升为冠军将军。三年春天,在淮阳与敌人作战,大败敌人,进军攻陷了敌人的樊谐城。太祖很高兴,命令桓康迎接淮北的义民,未能成功。第二年,任命桓康为持节、督青冀二州东徐之东莞琅邪二郡朐山戍北徐之东海涟口戍诸军事、青冀二州刺史,冠军将军职位不变。世祖即位,转任骁骑将军,再次担任前军郡。那年,桓康去世。诏书说:‘桓康以前参与南方的功勋,义气兼怀,倍感悲伤。凶事所需,予以妥善安排。’享年五十七岁。
淮南人尹略,年轻时侍奉太祖,晚年学习骑射,因为敏捷被任命为将领。升明中,担任虎贲中郎、越骑校尉。建元初,封为平固男,食邑三百户。永明八年,担任游击将军,讨伐巴东王子响,被杀害。追赠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
焦度,字文续,是南安氐人。他的祖父文圭,因为避难来到襄阳。宋元嘉中,侨立天水郡略阳县,于是归属那里。焦度归国后,补任北馆客。孝武初年,青州刺史颜师伯出京镇守,台差焦度担任幢主送他。北魏侵犯青州,颜师伯派遣焦度领军与敌人在沙沟杜梁作战,焦度亲自冲锋陷阵,大获全胜。颜师伯任命他为辅国府参军。北魏派遣清水公拾贲敕文侵犯清口,焦度又领军救援,刺杀北魏骑将豹皮公,使他落马,缴获了他的全部装备铠甲,亲手杀死了数十人。颜师伯向孝武帝报告,称焦度力气、箭术、马术都超群,皇帝召回他充任左右。看到焦度身材黑壮,对颜师伯说:‘真是个壮汉啊。’任命他为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任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
子勋起兵,任命焦度为龙骧将军,率领三千人作为前锋,驻扎在赭圻。每次与台军作战,他总是亲自冲锋,所向披靡。事情失败后,逃到宫亭湖中成为盗贼。朝廷听说他的勇猛,非常担忧,派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焦度等人,焦度率领部下自首,王景文任命他为镇南参军,不久又领中直兵,对他待遇优厚。随王景文回京,常在府州内。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焦度非常愤怒,劝王景文反抗命令,王景文不听。明帝不知道这件事。因为焦度的武勇,补任晋熙王燮防阁,任命为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武陵王赞接替燮成为郢州,焦度仍然留镇,担任赞的前军参军。
沈攸之起兵,转任焦度为中直兵,加授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派遣使者授予焦度辅国将军、屯骑校尉。沈攸之的大军到达夏口,准备直接攻下都城,只留下少量兵力守卫郢城。焦度在城楼上大声辱骂沈攸之,甚至自己暴露身体进行侮辱,因此沈攸之愤怒,改变计划攻城。焦度亲自奋战,沈攸之的军队用盾牌即将登城,焦度命令将秽物投掷过去,敌军无法逼近,至今人们还称这座楼为‘焦度楼’。事情平息后,焦度的功劳很大,转任后军将军,封为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他为人朴实,想要向太祖请求州官,等到见面时,表情非常变化,最终没有说出一句话。太祖认为他不熟悉民间事务,最终没有任用他。建元四年,任命他为淮陵太守,原有官职不变。焦度见到朝廷贵族,谈论郢城的事情,像当初一样直言不讳。他喜欢喝酒,喝醉了就暴怒。皇帝经常派人节制他。虽然年纪已老,但气力依然不减。不久后任命为游击将军。永明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追赠为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他的儿子焦世荣,永明中担任巴东王防阁。子响的事情,焦世荣避难逃到雍州,世祖赞赏他,任命他为始兴中兵参军。
曹虎,字士威,是下邳下邳人,本名叫虎头。在宋明帝末年,他担任直厢。桂阳的贼人起事,曹虎跟随太祖在新亭垒出战,他首先斩杀了一个敌人并带着首级回来,因此被太祖认识。太祖担任领军后,曹虎申诉自己的功绩,被补任为防殿队主,负责西斋。苍梧被废除后,第二天,曹虎想要外出避难,在东中华门遇到太祖,太祖问他要去哪里。曹虎回答说:‘我原本是想向上寻找明公的。’于是他留了下来继续担任直卫。太祖镇守东府时,让曹虎和戴僧静各自带领三百名白直士兵。曹虎后来升至屯骑校尉,兼任南城令。在平定石头时,被封为罗江县男,被任命为前军将军。皇帝即位后,增加封地至四百户。担任直阁将军,负责细仗。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宁朔将军、东莞太守。建元元年冬天,曹虎请求改封侯官,但因为侯官户数众多,所以改封为监利县。第二年,他被任命为游击将军,职位不变。在彭城、沛县的义民起事时,派遣曹虎率领六千人进入涡水地区。沈攸之的军队被阻隔,曹虎请求跟随自己。义民久久未到,曹虎于是攻击敌军别营并击败了他们。将士们贪图俘虏,反而被敌人击败,死亡两千人。
世祖即位后,任命曹虎为员外常侍,升任南中郎司马,加封宁朔将军、南新蔡太守。永明元年,他被调任为安成王征虏司马,其他官职不变。第二年,江州蛮人起事,皇帝命令曹虎领兵驻守寻阳,担任辅国将军,讨伐蛮族军主。他还担任寻阳相。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游击将军,辅国将军和军主职位不变。世祖认为曹虎的名字粗俗,命令他改名字。
六年四月,荒贼桓天生再次引诱敌人出城占据隔城,派遣曹虎率领多支部队讨伐他们。曹虎命令辅国将军朱公恩带领一百骑兵和前锋伏击,遇到敌军的游兵,于是战斗并击败了他们。接着进军至隔城。敌军据守抵抗,曹虎率领军队围困栅栏,切断他们的退路。不久,侦察兵回来报告敌人援军已经到达,不久后,桓天生率领一万多骑兵和步兵迎战,曹虎奋力攻击,大败敌军,俘虏了两千多人。第二天,就攻下了隔城,斩杀了伪虎威将军、襄城太守帛乌祝,又杀了两千多人,敌军放弃了平氏城退走。第七年,升任冠军将军,骁骑职位不变。第二年,升任太子左率,转任西阳王冠军司马、广陵太守。皇帝命令曹虎说:‘广陵需要心腹,不是我可以轻易托付的人,不能担任这个职位。’随郡王子隆代替巴东王子响担任荆州刺史,准备军容西上,任命曹虎为辅国将军、镇西司马、南平内史。十一年,收复雍州刺史王奂,皇帝命令他率领数百步兵和骑兵,通过陆路攻取襄阳。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持节、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将军职位不变。不久后,晋升为征虏将军。郁林即位后,晋升为前将军。隆昌元年,升任督雍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冠军将军、雍州刺史。建武元年,晋升为右将军。第二年,晋升为监,晋升为平北将军,爵位为侯,增加封地三百户。
四年,敌寇入侵沔北,曹虎聚集军队在襄阳,与南阳太守房伯玉不和,不急于救援,最后移军驻扎在樊城。敌军首领元宏给曹虎写信说:‘皇帝感谢伪雍州刺史:神运兆中,皇居阐洛。化总元天,方融八表。而南有未宾之吴,治为两主之隔。幽显含嗟,人灵雍阏。且汉北江边,密尔乾县,故先动凤驾,整我神邑。卿进无陈平归汉之智,退阙关羽殉节之忠,婴闭穷城,忧顿长沔,机勇两缺,何其嗟哉!朕比乃欲造卿,逼冗未果,且还新都,飨厥六戎,入彼春月,迟迟扬旆,善修尔略,以俟义临。’曹虎派人回信说:‘自从金精失道,皇居徙县,乔木空存,茂草方郁。七狄交侵,五胡代起,顾瞻中原,每用吊焉。知弃皋兰,随水瀍涧,伊川之象,爰在兹日。古人有云:‘匪宅是卜,而邻是卜。’樊、汉无幸,咫尺殊风,折胶入塞,乘秋犯边,亲属穷于斩杀,士女困于虔刘。与彼蠢左,共为唇齿,仁义弗闻,苛暴先露。乃复改易毡裘,妄自尊大。我皇开运,光宅区夏,而式乱逋逃,弃同即异。每欲出车鞠旅,以征不庭,所冀干戚两阶,叛命来格,遂复游魂不戢,乾没孔炽。孤总连率,任属方邵,组甲十万,雄戟千群,以此戡难,何往不克。主上每矜率土,哀彼民黎,使不战屈敌,兵无血刃。故部勒小戍,闭壁清野,抗威遵养,庶能怀音。若遂迷复,知进忘退,当金钲戒路,云旗北扫,长驱燕代,并羁名王,使少卿忽诸,头曼不祀。兵交无远,相为悯然。’
永泰元年,升任给事中,右卫将军,持节,隶属于都督陈显达,驻扎在襄阳讨伐敌军。度支尚书崔慧景在邓地大败,敌军追击至沔北。元宏率领十万大军,从羽仪华盖,包围了樊城。曹虎闭门固守。敌军在离城几里远的地方扎营,设立毡屋,再次包围了樊城,面对沔水,望向襄阳岸边后才离开。曹虎派遣田安之等十几个军主出城追击,双方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东昏侯即位后,曹虎升任前将军,镇军司马。永元元年,始安王萧遥光反叛,曹虎领兵驻扎在青溪中桥。事情平定后,转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曹虎身材魁梧,非常刚毅,善于收买人心,每天吃的荒客常常有几百人。晚年喜欢财物,吝啬,在雍州时看到五千万钱,家中只有女仆吃酱菜,没有丰盛的菜肴。每当欣赏风景时,就会打开仓库,拿出钱来炫耀。皇帝怀疑曹虎是旧将,并且贪图他的财富,新任命尚未及拜,就被杀害,时年六十余岁。和帝中兴元年,追赠为安北将军、徐州刺史。
史臣评论说:解救鸿门之厄,得益于舞阳的勇气;接纳降将,依靠曹虎侯的力量。看他的勇猛刚毅,凭借他的威风,未必需要投车夹辕,然后才能战胜敌人。因此,桓康的声音,所以震慑江蠡。
赞语说:薛辞亲爱,归身淮涘。戴类千秋,兴言帝子。桓勇焦壮,爪牙之士。虎守西边,功亏北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注解
河东汾阴:指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市,古代属于河东郡汾阴县。
宋徐州刺史:宋朝时期,徐州的行政长官。
太祖:太祖通常指的是建立国家的皇帝,此处指刘裕,即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偏讳:古代避讳的一种方式,避讳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中的某些字。
彭城降虏:彭城是江苏省徐州市的古称,‘降虏’指归降的敌人。
帐内:指将军的营帐内,即将军的私人住所。
勋官:古代以功勋为依据授官的制度。
竟陵侯:竟陵是地名,侯是爵位。
豫章王嶷:豫章王是封号,嶷是名字。
司徒左府:司徒是古代官名,左府是官署。
石头:南京古称,指南京城。
南掖门楼:南掖门是宫门之一,楼指城楼。
淮陵太守:指淮陵的太守。
宁朔将军:宁朔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北方边疆防御的将军。
直阁将军:直阁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
冠军将军:冠军将军是古代官职,指勇猛的将军。
太子左率:太子左率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太子左翼的官员。
薛道摽:薛道摽是薛渊的兄弟。
齐郡太守:齐郡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刘怀慰:刘怀慰是官员的名字。
世祖:世祖通常指的是南朝宋的皇帝刘骏,即宋孝武帝。
羌虏桥:羌虏是指羌族,桥是指桥梁。
兖州狱:兖州是地名,狱指监狱。
长安杨氏:长安是古代都城名,杨氏是姓氏。
梁州刺史:梁州是地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崔慧景:崔慧景是官员的名字。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是官名,是皇帝的顾问。
征虏将军:征虏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征伐敌军的将军。
貂蝉:古代女子佩戴的首饰,此处可能指某种礼物。
安乐寺:安乐寺是寺庙名。
有司:指官员或官府。
徐州刺史:徐州刺史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徐州地区的刺史。
右军司马:右军是官名,司马是军事职务。
大司马:大司马是官名,是军事职务中的高级官职。
济阳太守:济阳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给事中:给事中是官名,是皇帝的顾问。
右卫将军:右卫是官名,将军是军事职务。
巴东王子响:巴东是地名,子响是名字。
刘超之:刘超之是名字。
比阳:比阳是地名。
荒情:指荒年的情况,此处可能指农民的生活困苦。
庐陵王:庐陵是地名,王是封号。
高平太守:高平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通直常侍:通直是官名,常侍是官名。
护军:护军是官名,是军事职务。
陈显达:陈显达是官员的名字。
桓天生:桓天生是名字。
南中郎将:南中郎将是官名,是军事职务。
淮南太守:淮南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僚佐:僚佐是指官员的助手。
庐陵王中军司马:庐陵王是封号,中军司马是军事职务。
谥壮侯:谥是死后给予的尊称,壮侯是封号。
僧静:指僧静,人名。
同郡余姚人:指与余姚同郡的人,余姚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陈胤叔:指陈胤叔,人名,本名承叔。
宣帝:指南朝宋的宣帝刘骏,此处提及是为了说明陈胤叔避讳改名。
强辩果捷:指善于辩论,反应敏捷。
便刀:指方便携带的刀。
盾:指盾牌。
左夹毂队将:指担任左夹毂队将领的职位。
东讨:指向东讨伐。
当阳县子:指被封为当阳县子的爵位。
启世祖:指向世祖(宋文帝刘义隆)进言。
狖箭:指一种箭。
钅禁:指禁止使用的金属。
东冶令:指东冶县的县令。
张候伯:指张候伯,人名。
铸钅禁:指铸造禁止使用的金属。
钝:指不锋利。
不合用:指不适合使用。
永明三年:指南朝齐的永明三年。
卒:指去世。
桓康:指桓康,人名。
北兰陵承人:指来自北兰陵承的人。
勇果骁悍:指勇敢果断,勇猛无畏。
宋大明中:指南朝宋的大明年间。
军容:指军队的仪容。
赣县:指赣县,地名。
絷:指拘捕。
装担:指装载的担子。
贮:指存放。
穆后:指穆皇后,人名。
文惠太子:指文惠太子萧长懋,人名。
竟陵王子良:指竟陵王萧子良,人名。
门客:指雇佣的仆人或随从。
萧欣祖:指萧欣祖,人名。
杨彖之:指杨彖之,人名。
皋分喜:指皋分喜,人名。
潜三奴:指潜三奴,人名。
向思奴:指向思奴,人名。
郡狱:指郡守的监狱。
义民:义民指的是起义的民众。
领军府:指领军将军的官署。
东府:指东府,即东宫。
黄回:指黄回,人名。
南兖州:指南兖州,地名。
部曲:指部下军队。
外斋:指外边的斋房。
数回罪:指列举黄回的罪行。
石头之谋:指石头城之谋,指一次阴谋。
拳捷:指拳法敏捷。
水交洒:指用水互相泼洒。
具装铠:指全身装备的铠甲。
具装铠霡:指带有霡的具装铠甲。
南濮阳太守:指南濮阳的太守。
郢州:指郢州,地名。
沈攸之:沈攸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曾起兵反叛。
夏口:指夏口,地名。
东昌县子:指被封为东昌县子的爵位。
东宫直阁将军:指东宫直阁将军的官职。
朴涩:指性格朴实而木讷。
淮北义民:指淮北地区的有义气的人民。
巴东王:指巴东王萧铿,人名。
子响:指萧子响,人名。
雍州:指雍州,地名。
始兴中兵参军:指始兴中兵参军的官职。
下邳:下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是古代徐州的治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宋明帝:宋明帝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皇帝,名刘彧,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
直厢:直厢是古代官职,指直接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
桂阳贼:桂阳贼指的是在桂阳地区起义的叛乱分子。
新亭垒:新亭垒是古代军事设施,位于南京市,是南京的旧城之一。
领军: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军队的官员。
勋:勋指军功,此处指曹虎因战功被提拔。
防殿队主:防殿队主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
西斋:西斋是古代宫廷中的建筑,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苍梧:苍梧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是古代岭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东中华门:东中华门是古代南京城的城门之一。
白直:白直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
屯骑校尉:屯骑校尉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屯田和骑兵的官员。
南城令:南城令是古代官职,指负责管理城市南部地区的官员。
豫平石头:豫平石头指的是平定石头城(南京)的战役。
罗江县男:罗江县男是古代的封号,指被封为罗江县男爵的官员。
前军将军:前军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前军作战的将军。
受禅:受禅是指皇帝禅让帝位给新皇帝。
细仗主:细仗主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
东莞太守:东莞太守是古代官职,指负责东莞地区的官员。
建元元年:建元元年是南朝宋皇帝刘裕的年号,即公元405年。
监利县:监利县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监利县。
游击将军:游击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游击作战的将军。
彭、沛义民:彭、沛义民指的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和沛县(今江苏省沛县)地区的起义民众。
涡: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涡阳县。
京邑:京邑指的是国都,此处指南京。
南中郎司马:南中郎司马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南方中郎将的司马。
南新蔡太守:南新蔡太守是古代官职,指负责新蔡地区的官员。
安成王:安成王是古代的封号,指被封为安成王的官员。
征虏司马:征虏司马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征伐敌军的司马。
江州蛮:江州蛮指的是江州地区的少数民族。
寻阳:寻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板辅国将军:板辅国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辅佐国君的将军。
伐蛮军主:伐蛮军主指的是负责征伐蛮族的军队主将。
辅国将军:辅国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辅佐国君的将军。
军主:军主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军队的官员。
虎头:虎头是曹虎的本名,也是他的字。
隔城:隔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
虏:虏指的是北魏的军队。
骁骑:骁骑指的是勇猛的骑兵。
西阳王:西阳王是古代的封号,指被封为西阳王的官员。
广陵太守:广陵太守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广陵地区的官员。
随郡王子隆:随郡王子隆指的是随郡(今湖北省随州市)的王子隆。
荆州:荆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一带。
镇西司马:镇西司马是古代官职,指负责镇守西部的司马。
南平内史:南平内史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南平地区的内史。
雍州刺史:雍州刺史是古代官职,指负责雍州地区的刺史。
梁南北秦沙四州:梁南北秦沙四州指的是梁州、南秦州、沙州和北秦州。
西戎校尉:西戎校尉是古代官职,指负责西戎地区的校尉。
梁南秦二州刺史:梁南秦二州刺史是古代官职,指负责梁州和南秦州的刺史。
将军:将军是古代的高级军事官员。
前将军:前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前军作战的将军。
右将军:右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右翼军队的将军。
监:监是古代官职,指监督地方行政的官员。
平北将军:平北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平定北方边疆的将军。
侯:侯是古代的爵位,指被封为侯的官员。
沔北:沔北指的是沔水以北的地区。
襄阳:襄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
房伯玉:房伯玉是南朝宋的一位官员。
元宏:元宏是北魏的皇帝,名拓跋宏。
金精失道:金精失道是指北魏的衰落。
皇居:皇居指的是皇帝的居住地,此处指北魏的都城洛阳。
乾县:乾县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乾县。
樊城:樊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羽仪华盖:羽仪华盖是指皇帝的车队,华盖是皇帝的车盖。
沔水:沔水是古代的一条河流,流经今天的湖北省、河南省等地。
金钲:金钲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于军队的号令。
燕代:燕代指的是古代的燕国和代国,此处泛指北方地区。
名王:名王指的是有威望的国王。
少卿:少卿是古代官职,指低于卿的官员。
头曼:头曼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鲜卑的酋长。
淮涘:淮涘指的是淮河的北岸。
戴类千秋:戴类千秋是指戴僧静的功绩如同千秋。
帝子:帝子指的是皇帝的儿子。
和帝:和帝是南朝宋的皇帝,名刘义隆。
安北将军:安北将军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北方边疆防御的将军。
鸿门:鸿门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舞阳之气:舞阳之气是指舞阳(今河南省舞阳县)的勇士精神。
纳降:纳降是指接受投降。
飨旅:飨旅是指宴请来宾。
风威:风威是指威风。
江蠡:江蠡指的是江南地区。
薛辞:薛辞是指薛安都的辞令。
桓勇焦壮:桓勇焦壮是指桓温的勇猛和壮健。
爪牙之士:爪牙之士是指忠诚的部下。
功亏北鄙:功亏北鄙是指功业未竟,遗憾于北方边疆未能巩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列传-卷三十-评注
曹虎,字士威,下邳下邳人也,本名虎头。宋明帝末,为直厢。桂阳贼起,随太祖出新亭垒出战,先斩一级持还,由是识太祖。
此段文字描绘了曹虎的出身和早期经历。曹虎,字士威,是下邳人,本名虎头。在宋明帝末年,他担任直厢,即直接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当桂阳发生叛乱时,曹虎随太祖赵匡胤出征,表现出色,斩杀敌军一人,并持其首级归来,从而被太祖所识。这表明曹虎勇猛且有战功,也预示着他未来的军事生涯。
太祖为领军,虎诉勋,补防殿队主,直西斋。苍梧废,明日,虎欲出外避难,遇太祖在东中华门,问虎何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太祖赵匡胤担任领军后的表现。曹虎因功被提升为防殿队主,直西斋,即直接负责保卫皇帝的宫殿。在苍梧被废黜后,曹虎想要外出避难,却在东中华门遇到了太祖。这表明曹虎对太祖的忠诚和依赖,同时也反映了太祖对曹虎的信任。
虎因曰:‘故欲仰觅明公耳。’仍留直卫。
此句表现了曹虎对太祖的尊敬和忠诚。当太祖询问曹虎为何外出时,曹虎回答说:‘我原本想要寻找明公。’这表明曹虎对太祖的崇敬,并且愿意继续留在太祖身边担任直卫,即直接保卫太祖。
太祖镇东府,以虎与戴僧静各领白直三百人。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太祖镇守东府时的地位。太祖赵匡胤任命曹虎和戴僧静各自率领三百名白直,即皇帝的亲兵。
累至屯骑校尉,带南城令。
此句表明曹虎在军事上的晋升。他逐渐升至屯骑校尉,并担任南城令,即负责南城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豫平石头,封罗江县男,除前军将军。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豫平石头战役中的功绩。他在战役中立功,被封为罗江县男,并担任前军将军,显示出他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上受禅,增邑为四百户。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皇帝禅让后的封赏。皇帝增加他的封地,使他的封邑达到四百户。
直阁将军,领细仗主。
此句表明曹虎在军事上的进一步晋升。他被任命为直阁将军,并领导细仗,即皇帝的亲兵。
寻除宁朔将军、东莞太守。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军事和行政上的双重晋升。他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和东莞太守,显示出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建元元年冬,虎启乞改封侯官,尚书奏侯官户数殷广,乃改封监利县。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封号上的变动。他请求改封为侯官,但由于侯官户数过多,最终被改封为监利县。
二年,除游击将军,本官如故。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军事上的职位变动。他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但他的其他官职保持不变。
及彭、沛义民起,遣虎领六千人入涡。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彭、沛义民起义时的军事行动。他被派遣率领六千人前往涡水地区镇压起义。
沈攸之横吹一部,京邑之绝,虎启以自随。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沈攸之横吹一部时,主动要求随行,显示出他对军事行动的积极参与。
义民久不至,虎乃攻虏别营破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义民久不至的情况下,主动攻击敌军别营并取得胜利。
将士贪取俘执,反为虏所败,死亡二千人。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战斗中的不幸遭遇。由于将士贪图战利品,导致被敌军击败,死亡人数达到二千人。
世祖即位,除员外常侍,迁南中郎司马,加宁朔将军、南新蔡太守。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世祖即位后的晋升。他被任命为员外常侍,迁任南中郎司马,并加封宁朔将军和南新蔡太守。
永明元年徙为安成王征虏司马,余官如故。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永明元年时的职位变动。他被调任为安成王征虏司马,但其他官职保持不变。
明年,江州蛮动,敕虎领兵戍寻阳,板辅国将军,伐蛮军主。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江州蛮动时的军事行动。他被派遣领兵戍守寻阳,并担任辅国将军,负责讨伐蛮族。
又领寻阳相。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寻阳的职位。他被任命为寻阳相,即寻阳地区的行政长官。
寻除游击将军,辅国、军主如故。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军事上的职位变动。他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但辅国将军和军主的职位保持不变。
世祖以虎头名鄙,敕改之。
此句说明了曹虎名字的变更。世祖认为曹虎的名字“虎头”过于粗俗,因此下令更改。
六年四月,荒贼桓天生复引虏出据隔城,遣虎督数军讨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荒贼桓天生复引虏出据隔城时的军事行动。他被派遣率领数军讨伐。
虎令辅国将军朱公恩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战斗中的指挥才能。他命令辅国将军朱公恩率领骑兵和前锋部队设伏,成功击败了敌军。
遂进至隔城。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战斗中的进展。他的部队成功进至隔城。
贼党拒守,虎引兵围栅,绝其走路。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围困敌军时的策略。他率领部队围困敌军,并切断其退路。
须臾,候骑还报虏援已至,寻而天生率马步万余人迎战,虎奋击大败之,获二千余人。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敌军援军到达后的战斗。他奋勇出击,大败敌军,并俘虏了二千余人。
明日,遂攻隔城拔之,斩伪虎威将军襄城太守帛乌祝,复杀二千余人,贼弃平氏城退走。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攻占隔城后的战斗。他斩杀了伪虎威将军襄城太守帛乌祝,并再次杀死了二千余人,迫使敌军放弃平氏城并撤退。
七年,迁冠军将军,骁骑如故。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军事上的晋升。他被晋升为冠军将军,但骁骑的职位保持不变。
明年,迁太子左率,转西阳王冠军司马、广陵太守。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官职上的变动。他被晋升为太子左率,并转任西阳王冠军司马和广陵太守。
上敕虎曰:‘广陵须心腹,非吾意可委者,不可得处此任。’随郡王子隆代巴东王子响为荆州,备军容西上,以虎为辅国将军、镇西司马、南平内史。
此段文字描述了皇帝对曹虎的任命。皇帝认为广陵需要心腹之人,因此将曹虎任命为辅国将军、镇西司马和南平内史。
十一年,收雍州刺史王奂,敕领步骑数百,步道取襄阳。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雍州刺史王奂被收押时的军事行动。他被派遣带领数百步兵和骑兵,通过步道前往襄阳。
仍除持节、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将军如故。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军事上的职位变动。他被任命为持节、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和梁南秦二州刺史,但将军的职位保持不变。
寻进号征虏将军。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军事上的晋升。他被晋升为征虏将军。
郁林即位,进号前将军。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郁林即位后的晋升。他被晋升为前将军。
隆昌元年,迁督雍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冠军将军、雍州刺史。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隆昌元年时的职位变动。他被任命为督雍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冠军将军和雍州刺史。
建武元年,进号右将军。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军事上的晋升。他被晋升为右将军。
二年,进督为监,进号平北将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官职和爵位上的晋升。他被晋升为监,进号平北将军,并被封为侯,增邑三百户。
四年,虏寇沔北,虎聚军襄阳,与南阳太守房伯玉不协,不急赴救,末乃移顿樊城。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虏寇沔北时的军事行动。他与南阳太守房伯玉不和,未能及时救援,最终将军队移驻樊城。
虏主元宏遗虎书曰:‘皇帝谢伪雍州刺史:神运兆中,皇居阐洛。化总元天,方融八表。而南有未宾之吴,治为两主之隔。幽显含嗟,人灵雍阏。且汉北江边,密尔乾县,故先动凤驾,整我神邑。卿进无陈平归汉之智,退阙关羽殉节之忠,婴闭穷城,忧顿长沔,机勇两缺,何其嗟哉!朕比乃欲造卿,逼冗未果,且还新都,飨厥六戎,入彼春月,迟迟扬旆,善修尔略,以俟义临。’虎使人答书曰:‘自金精失道,皇居徙县,乔木空存,茂草方郁。七狄交侵,五胡代起,顾瞻中原,每用吊焉。知弃皋兰,随水瀍涧,伊川之象,爰在兹日。古人有云:‘匪宅是卜,而邻是卜。’樊、汉无幸,咫尺殊风,折胶入塞,乘秋犯边,亲属穷于斩杀,士女困于虔刘。与彼蠢左,共为唇齿,仁义弗闻,苛暴先露。乃复改易毡裘,妄自尊大。我皇开运,光宅区夏,而式乱逋逃,弃同即异。每欲出车鞠旅,以征不庭,所冀干戚两阶,叛命来格,遂复游魂不戢,乾没孔炽。孤总连率,任属方邵,组甲十万,雄戟千群,以此戡难,何往不克。主上每矜率土,哀彼民黎,使不战屈敌,兵无血刃。故部勒小戍,闭壁清野,抗威遵养,庶能怀音。若遂迷复,知进忘退,当金钲戒路,云旗北扫,长驱燕代,并羁名王,使少卿忽诸,头曼不祀。兵交无远,相为悯然。’
此段文字是曹虎与虏主元宏的书信往来。元宏在信中指责曹虎未能履行职责,而曹虎在回信中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对敌军的策略。
永泰元年,迁给事中,右卫将军,持节,隶都督陈显达停襄阳伐虏。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在永泰元年时的职位变动。他被任命为给事中、右卫将军,并持节,隶属于都督陈显达,负责在襄阳伐虏。
度支尚书崔慧景于邓地大败,虏追至沔北。
此段文字描述了度支尚书崔慧景在邓地大败,导致敌军追至沔北。
元宏率十万众,从羽仪华盖,围樊城。
此句说明了敌军元宏率领十万大军,以盛大的仪仗围困樊城。
虎闭门固守。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樊城闭门固守,以抵抗敌军的围困。
虏去城数里立营顿,设毡屋,复再围樊城,临沔水,望襄阳岸乃去。
此段文字描述了敌军在樊城外围困曹虎的部队。敌军在樊城数里外设立营地,并再次围困樊城,直到沔水和襄阳岸。
虎遣军主田安之等十余军出逐之,颇相伤杀。
此句说明了曹虎派遣十余军主出城追击敌军,并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东昏即位,迁前将军,镇军司马。
此段文字描述了东昏即位后,曹虎的职位变动。他被晋升为前将军,并担任镇军司马。
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反,虎领军屯青溪中桥。
此段文字描述了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反叛时,曹虎领军驻扎在青溪中桥。
事宁,转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平定叛乱后的职位变动。他被转任为散骑常侍和右卫将军。
虎形干甚毅,善于诱纳,日食荒客常数百人。
此句描述了曹虎的体型和性格。他体型强壮,性格坚毅,善于诱降和接纳他人,每天食用的荒客常常有数百人。
晚节好货贿,吝啬,在雍州得见钱五千万,伎女食酱菜,无重肴。
此句说明了曹虎晚年喜好货贿,性格吝啬。在雍州时,他见到五千万钱,但他的伎女只吃酱菜,没有丰盛的菜肴。
每好风景,辄开库拍张向之。
此句说明了曹虎喜欢风景,每次看到美景就会打开仓库,拿出钱来。
帝疑虎旧将,兼利其财,新除未及拜,见杀,时年六十余。
此段文字描述了曹虎被杀的原因。皇帝怀疑曹虎是旧将,并且贪图他的财富,因此在新任命未及拜官之前将他杀害,时年六十余岁。
和帝中兴元年,追赠安北将军、徐州刺史。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死后被追赠的官职。和帝中兴元年,他被追赠为安北将军和徐州刺史。
史臣曰:解厄鸿门,资舞阳之气;纳降飨旅,仗虎侯之力。
此段文字是史臣对曹虎的评价。他认为曹虎在解救鸿门之厄时,展现了舞阳之气,而在接纳降军时,依靠了虎侯之力。
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辀,然后胜敌。
此句说明了史臣对曹虎的军事才能的评价。他认为曹虎的勇猛和坚毅,依靠风威,未必需要投车挟辀,就能战胜敌人。
故桓康之声,所以震慑江蠡也。
此句说明了史臣对曹虎声望的评价。他认为曹虎的声望能够震慑江蠡,即江东和蠡湖地区。
赞曰:薛辞亲爱,归身淮涘。戴类千秋,兴言帝子。
此段文字是对曹虎的赞颂。薛辞亲爱,归身淮涘,意味着曹虎辞别亲人,投身淮水之滨。戴类千秋,兴言帝子,则是对曹虎忠诚和功绩的赞扬。
桓勇焦壮,爪牙之士。
此句描述了曹虎的勇猛和壮健,以及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如同爪牙一般。
虎守西边,功亏北鄙。
此句说明了曹虎在守卫西边时的功绩,但由于北鄙(边境)的失利,导致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