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号若士。汤显祖以其剧作《牡丹亭》闻名,被誉为“明代的莎士比亚”。他在戏剧领域的贡献深远,特别是以其“临川四梦”系列中的《牡丹亭》最为著名,影响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598年)。
内容简要:《牡丹亭》是汤显祖创作的一部经典戏曲,属于明代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之一。全剧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既有现实的描述,也有梦境的幻象,展现了浓烈的爱情与生命力。汤显祖通过这部剧作探讨了爱情的超越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书中的诗词和对话富有韵律与哲理,使得《牡丹亭》成为了中国戏曲的珍贵遗产,影响了后来的戏剧和文学创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出-仆侦-原文
【孤飞雁】〔净扮郭驼挑担上〕
世路平消长,十年事老头儿心上。
柳郎君翰墨人家长。
无营运,单承望,天生天养,果树成行。
年深树老,把园围抛漾。
你索在何方?好没主量。
凄惶,趁上他身衣口粮。
“家人做事兴,全靠主人命。主人不在家,园树不开花。”
俺老驼一生依着柳相公种果为生。
你说好不古怪:柳相公在家,一株树上摘百十来个果儿;自柳相公去后,一株树上生百十来个虫。
便胡乱结几个儿,小厮们偷个尽。
老驼无主,被人欺负。
因此发个老狠,体探俺相公过岭北来了,在梅花观养病,直寻到此,早则南安府大封条封了观门。
听的边厢人说,道婆为事走了,有个侄儿癞头鼋是小西门住。
去寻问他。
〔行介〕
“抹过大东路,投至小西门。”
〔下〕
【金钱花】〔丑扮疙童披衣笑上〕
自小疙辣郎当,郎当。
官司拿俺为姑娘,姑娘。
尽了法,脑皮撞。
得了命,卖了房。
充小厮,串街坊。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自家癞头鼋便是。
这无人所在,表白一会。
你说姑娘和柳秀才那事干得好,又走得好!
只被陈教授那狗才,禀过南安府,拿了俺去。
拷问俺:“姑娘那里去了?劫了杜小姐坟哩!”
你道俺更不聪明,却也颇颇的。
则掉着头不做声。
那鸟官喝道:“马不吊不肥,人不拶不直,把这厮上起脑箍来。”
哎也,哎也,好不生疼!
原来用刑人先捞了俺一架金钟玉磬,替俺方便,禀说这小厮夹出脑髓来了。
那鸟官喝道:“捻上来瞧。”
瞧了,大鼻子一颩,说道:“这小厮真个夹出脑浆来了。”
他不知是俺癞头上脓。
叫松了刑,著保在外。
俺如今有了命,把柳相公送俺这件黑海青穿摆将起来。
〔唱介〕
摆摇摇,摆摆摇。
没人所在,被俺摆过子桥。
〔净向前叫揖介〕
小官喝喏。
〔丑作不回揖,大笑唱介〕
俺小官子腰闪价,唱不的子喏。
比似你个驼子唱喏,则当伸子个腰。
〔净〕
这贼种,开口伤人。
难道做小官的背偏不驼?
〔丑〕
刮这驼子嘴,偷了你什么?
贼?
〔净作认丑衣介〕
别的罢了。
则这件衣服,岭南柳相公的,怎在你身上?
〔丑〕
咳呀,难道俺做小官的,就没件干净衣服,便是岭南柳家的?
隔这般一道梅花岭,谁见俺偷来?
〔净〕
这衣带上有字。
你还不认,叫地方。
〔扯丑作怕倒介〕
罢了,衣服还你去罗。
〔净〕
耍哩!俺正要问一个人。
〔丑〕
谁?
〔净〕
柳秀才那里去了?
〔丑〕
不知。
〔净三问〕
〔丑三不知介〕
〔净〕
你不说,叫地方去。
〔丑〕
罢了,大路头难好讲话。
演武厅去。
〔行介〕
〔净〕
好个僻静所在。
〔丑〕
咦,柳秀才到有一个。
可是你问的不是?
你说得象,俺说;你说不象,休想叫地方,便到官司,俺也只是不说。
〔净〕
这小厮到贼。
听俺道来:
【尾犯】
序提起柳家郎,他俊白庞儿,典雅行藏。
〔丑〕
是了。
多少年纪?
〔净〕
论仪表看他,三十不上。
〔丑〕
是了。
你是他什么人?
〔净〕
他祖上、传留下俺栽花种粮。
自小儿、俺看成他快长。
〔丑〕
原来你是柳大官。
你几时别他,知他做出甚事来?
〔净〕
春头别,跟寻至此,闻说的不端详。
〔丑〕
这老儿说的一句句著。
老儿,若论他做的事,咦!
〔丑作扯净耳语〕
〔净听不见介〕
〔丑〕
呸,左则无人,耍他去。
老儿你听者。
【前腔】
他到此病郎当。
逢着个杜太爷衙教小姐的陈秀才,勾引他养病庵堂,去后园游赏。
〔净〕
后来?
〔丑〕
一游游到小姐坟儿上。
拾得一轴春容,朝思暮想,做出事来。
〔净〕
怎的来?
〔丑〕
秀才家为真当假,劫坟偷圹。
〔净惊介〕
这却怎了?
〔丑〕
你还不知。
被那陈教授禀了官,围住观门。
拖番柳秀才,和俺姑娘行了杖。
棚琶拶压,不怕不招。
点了供纸,解上江西提刑廉访司。
问那六案都孔目,这男女应得何罪?
六案请了律令,禀复道,但偷坟见尸者,依律一秋。
〔净〕
怎么秋?
〔丑作按净头介〕
这等秋。
〔净惊哭介〕
俺的柳秀才呵,老驼没处投奔了。
〔丑笑介〕
休慌。
后来遇赦了。
便是那杜小姐活转来哩。
〔净〕
有这等事!
〔丑〕
活鬼头还做了秀才正房,俺那死姑娘到做了梅香伴当。
〔净〕
何往?
〔丑〕
临安去,送他上路,赏这领旧衣裳。
〔净〕
吓俺一跳。
却早喜也!
【尾声】
去临安定是图金榜。
〔丑〕
著了。
〔净〕
俺勒挣着躯腰走帝乡。
〔丑〕
老哥,你路上精细些。
现如今一路里画影图形捕凶党。
〔净〕
寻得仙源访隐沦,(朱湾)
〔丑〕
郡城南下是通津。(柳宗元)
〔净〕
众中不敢分明说,(于鹄)
〔丑〕
遥想风流第一人。(王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出-仆侦-译文
郭驼(净角,扮演郭驼)挑着担子上场。世间的道路有起伏变化,十年的事情都记在老头儿的心上。柳郎君是文人墨客中的佼佼者。没有商业经营,只希望自然生长,果树成排。年深日久,树木老了,园子都荒芜了。你在哪里?真是太没主意了。凄凉啊,只好依靠他的衣物和粮食。‘家人做事兴旺,全靠主人的命令。主人不在家,园子里的树就不会开花。’我老驼一生都依靠柳相公种果树为生。你说这多奇怪:柳相公在家时,一株树上能摘百十个果子;自从柳相公走后,一株树上就长满了百十个虫子。随便结几个果子,小厮们就偷光了。我老驼没有主人,被人欺负。因此我发了狠心,探听到柳相公越过岭北去了,在梅花观养病,一直找到这里,南安府已经贴了大封条封了观门。听说旁边的人说,道士因为事情离开了,有个侄子叫癞头鼋住在小西门。我去问问。
(郭驼下场)‘走过大东路,一直往小西门去。’(下场)
(丑角,扮演癞头鼋)从小顽皮捣蛋,顽皮捣蛋。被官府抓去为姑娘顶罪,姑娘。尽了法,头破血流。保住了命,卖掉了房子。做了小厮,串街坊。‘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我就是癞头鼋。在这里没有人,我来说说。你说姑娘和柳秀才的事情做得好,又走得漂亮!只因为陈教授那家伙,上报了南安府,把我抓去。拷问我:‘姑娘在哪里?抢了杜小姐的坟墓!’我哪里那么傻,也还挺聪明的。只是摇着头不做声。那鸟官喝道:‘马不勒不肥,人不打不直,把这小子戴上脑箍。’哎哟,哎哟,好疼啊!原来用刑的人先取了我一顶金钟玉磬,为我减轻痛苦,说这小厮夹出了脑髓。那鸟官喝道:‘拿上来给我看看。’看了,大鼻子一皱,说:‘这小厮真的夹出了脑浆。’他不知道是我癞头上的脓。叫我松了刑,保释在外。我现在有了命,把柳相公送我的这件黑海青穿起来。‘摆摇摇,摆摆摇。没有人所在,我摆过了子桥。’(向郭驼作揖)小官行礼。
(丑角不回礼,大笑唱)小官子腰闪了,唱不出子喏。比你这个驼子唱喏,只是弯一弯腰。
(郭驼)这小子,开口就伤人。难道做小官的背不驼?
(丑角)刮这驼子的嘴,偷了你什么?贼?
(郭驼装作认出丑角衣服)别的都算了。只是这件衣服,是岭南柳相公的,怎么在你身上?
(丑角)哎呀,难道我癞头鼋做小官的,就没有一件干净衣服,就是岭南柳家的?隔着这么一道梅花岭,谁见我偷来的?
(郭驼)这衣带上有字。你不认,叫地方来。
(郭驼扯丑角衣服,丑角害怕倒地)罢了,衣服还给你。
(郭驼)耍笑了!我正要问一个人。
(丑角)谁?
(郭驼)柳秀才在哪里?
(丑角三次回答不知道)
(郭驼)你不回答,叫地方来。
(丑角)罢了,大路上不好说话。去演武厅。
(郭驼)好个僻静的地方。
(丑角)咦,柳秀才倒有一个。可是你问的不是?你说得像,我就说;你说不像,别想叫地方,就算到官府,我也不会说。
(郭驼)这小子真坏。听我来说:
(唱)提起柳家郎,他俊美的容颜,举止优雅。多少年纪?看他的仪表,三十岁不到。你是他什么人?他祖上、传留下我来种花种粮。从小、我就看着他快快长大。
(丑角)原来你是柳大官。你什么时候离开他的,知道他做了什么坏事?
(郭驼)春天离开,跟寻到这里,听说的事情不太对劲。
(丑角)这老头说的话句句在理。老头,如果论他做的事,哎呀!
(丑角贴近郭驼耳朵说,郭驼听不见)
(丑角)呸,左则无人,耍他去。老头,你听着。
(唱)他到这里病得厉害。碰到了一个杜太爷家的教小姐的陈秀才,勾引他养病在庵堂,去后园游玩。后来?一游游到小姐的坟上。捡到了一幅春宫图,朝思暮想,做出了坏事。
(郭驼)怎么了?
(丑角)秀才家为真当假,抢坟偷尸。
(郭驼惊讶)这怎么办?
(丑角)你还不知道。被那陈教授上报了官,围住了观门。抓了柳秀才,和我姑娘都打了板子。上了刑具,不怕不招。点了供词,解到江西提刑廉访司。问那六案都孔目,这男女应得何罪?六案请了律令,禀复道,但偷坟见尸者,依律一秋。
(郭驼)怎么秋?
(丑角示范如何秋,郭驼惊哭)
(丑角)别慌。后来遇赦了。就是那杜小姐复活了。
(郭驼)有这等事!
(丑角)复活了还做了秀才的正房,我那死去的姑娘倒做了梅香伴当。
(郭驼)去哪里?
(丑角)去临安,送他上路,赏了这领旧衣服。
(郭驼)吓了我一跳。但是也高兴啊!
(唱)去临安定是图金榜。
(丑角)是的。
(郭驼)我勒紧着腰走帝乡。
(丑角)老哥,你路上要小心些。现在一路上都在画影图形抓捕凶犯。
(郭驼)寻找仙源访隐士,(朱湾)
(丑角)郡城南下是通津。(柳宗元)
(郭驼)众中不敢分明说,(于鹄)
(丑角)遥想风流第一人。(王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出-仆侦-注解
世路:指人世间的道路,这里比喻人生经历。
消长:指事物的增减变化。
柳郎君:指柳相公,这里是对柳姓男子的尊称。
翰墨:指书写用的笔和墨,这里比喻文学或书法。
营运:指经营和劳作。
天生天养:指自然生长,不需要人工干预。
抛漾:指园林中的水波荡漾。
主量:指主人,这里指柳相公。
凄惶:形容悲伤、忧虑的样子。
体探:指探查、寻找。
岭北:指山的北面,这里指柳相公可能去的地方。
梅花观:指供奉梅花神或以梅花为主题的道观。
法:指法律、规矩。
疙瘩郎当:形容人行动笨拙、不灵活。
姑娘:指年轻女子,这里可能指某位女子。
脑皮:指头部。
脑箍:指古代一种刑罚,用铁箍套住犯人的头部。
金钟玉磬:指贵重的乐器,这里比喻珍贵的物品。
脑浆:指脑部的液体。
小官:指小官员或小官吏。
子喏:古代官员间的礼节,这里指行礼。
贼:指偷窃的人。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地区,这里指柳相公的家乡。
梅花岭:指有梅花的地方的山岭。
秋:指古代对犯人的刑罚,这里指对偷坟者的惩罚。
解:指押送。
六案都孔目:指古代官府中的官员,负责审理案件。
律令:指法律条文。
梅香伴当:指梅花的香气伴随的人,这里指女伴。
金榜: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榜,这里指功名。
帝乡:指帝王的故乡,这里指京城。
仙源:指仙境之源,这里指寻找隐居的地方。
隐沦:指隐居的人。
通津:指通往津渡的道路,这里指通往目的地。
分明说:指清楚地说明。
风流:指才情出众,风度翩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出-仆侦-评注
【孤飞雁】的开篇,通过‘世路平消长,十年事老头儿心上’这一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主人公郭驼对过去十年的深切怀念。‘柳郎君翰墨人家长’中的‘柳郎君’指的是柳相公,翰墨人长则暗示了柳相公的文人气质。此句不仅点明了柳相公的身份,也透露出他与郭驼之间的深厚情谊。
‘无营运,单承望,天生天养,果树成行’描绘了郭驼与柳相公共同生活的田园景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和谐、顺应天命的生活态度。‘年深树老,把园围抛漾’则表现了岁月的沉淀和园围的荒芜,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你索在何方?好没主量。凄惶,趁上他身衣口粮。’这句话通过郭驼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柳相公的牵挂和担忧,同时也透露出他自己的无助和无奈。
‘家人做事兴,全靠主人命。主人不在家,园树不开花。’这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了主人对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主人不在时的萧条景象。
‘俺老驼一生依着柳相公种果为生’揭示了郭驼对柳相公的依赖,以及他们之间长期形成的深厚关系。
‘你说好不古怪:柳相公在家,一株树上摘百十来个果儿;自柳相公去后,一株树上生百十来个虫’通过对比,展现了柳相公离开后园中的变化,暗示了柳相公的存在对园中生物的影响。
‘老驼无主,被人欺负’反映了郭驼在柳相公离开后的困境,以及他在社会中的无助。
‘因此发个老狠,体探俺相公过岭北来了,在梅花观养病,直寻到此,早则南安府大封条封了观门’表现了郭驼对柳相公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在寻找柳相公过程中的艰辛。
【金钱花】中,丑扮的疙童通过自嘲和调侃,展现了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自小疙辣郎当,郎当’通过反复的语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这句话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即机智、狡黠。
‘这无人所在,表白一会’表现了疙童在无人之处展现自己的真实一面,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真实、自然的表现。
‘你说姑娘和柳秀才那事干得好,又走得好!只被陈教授那狗才,禀过南安府,拿了俺去’这句话展现了疙童对柳秀才和姑娘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陈教授的不满。
‘那鸟官喝道:“马不吊不肥,人不拶不直,把这厮上起脑箍来。”哎也,哎也,好不生疼!’这一段描述了疙童遭受刑讯的痛苦,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
‘俺如今有了命,把柳相公送俺这件黑海青穿摆将起来’这句话揭示了疙童对柳相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柳相公的忠诚。
‘摆摇摇,摆摆摇。没人所在,被俺摆过子桥’通过重复的词语,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摆摇摇’中的‘摆’字,既表现了疙童的轻松愉快,也暗示了他内心的不安。
‘小官子腰闪价,唱不的子喏’这句话通过对比,展现了疙童和净扮的郭驼的不同性格特点。
‘这贼种,开口伤人’这句话揭示了郭驼对疙童的误解,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柳相公衣服的执着。
‘别的罢了。则这件衣服,岭南柳相公的,怎在你身上?’这句话表现了郭驼对柳相公衣服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柳相公与疙童之间的联系。
‘咳呀,难道俺做小官的,就没件干净衣服,便是岭南柳家的?隔这般一道梅花岭,谁见俺偷来?’这句话展现了疙童的机智和狡黠,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郭驼的挑衅。
‘这衣带上有字。你还不认,叫地方。’这句话表现了郭驼对疙童的怀疑,同时也揭示了柳相公衣服上的线索。
‘罢了,衣服还你去罗。’这句话表现了郭驼的宽容,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柳相公的关心。
‘耍哩!俺正要问一个人。’这句话表现了郭驼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揭示了他在寻找柳相公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柳秀才那里去了?’这句话是郭驼对疙童的提问,也是他对柳相公下落的探询。
‘不知。’疙童的回答表明他对柳相公的下落一无所知,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你不说,叫地方去。’这句话表现了郭驼的强硬态度,同时也揭示了他在寻找柳相公过程中的无奈。
‘罢了,大路头难好讲话。演武厅去。’这句话展现了疙童的机智,同时也为两人前往演武厅提供了机会。
‘好个僻静所在。’这句话表现了郭驼对演武厅环境的满意,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寻找柳相公的信心。
‘咦,柳秀才到有一个。可是你问的不是?你说得象,俺说;你说不象,休想叫地方,便到官司,俺也只是不说。’这句话展现了疙童的狡黠和机智,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序提起柳家郎,他俊白庞儿,典雅行藏’这句话通过描述柳秀才的外貌和气质,展现了他的文人形象。
‘是了。多少年纪?’这句话表现了疙童对柳秀才的好奇和关心。
‘论仪表看他,三十不上。’这句话揭示了柳秀才的年轻和英俊。
‘你是他什么人?’这句话是疙童对郭驼的提问,也是他对柳秀才与郭驼关系的探询。
‘他祖上、传留下俺栽花种粮。自小儿、俺看成他快长。’这句话揭示了郭驼与柳秀才之间深厚的感情和长期的相处。
‘原来你是柳大官。你几时别他,知他做出甚事来?’这句话表现了疙童对柳秀才的关心,同时也揭示了柳秀才离开的原因。
‘春头别,跟寻至此,闻说的不端详。’这句话揭示了郭驼对柳秀才离开的原因的怀疑。
‘这老儿说的一句句著。老儿,若论他做的事,咦!’这句话展现了疙童对柳秀才行为的惊讶和好奇。
‘老儿你听者。’这句话表现了疙童对郭驼的尊重,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他到此病郎当。逢着个杜太爷衙教小姐的陈秀才,勾引他养病庵堂,去后园游赏。’这句话揭示了柳秀才离开的原因,以及他与陈秀才的关系。
‘后来?’这句话是郭驼对疙童的提问,也是他对柳秀才后续行为的探询。
‘一游游到小姐坟儿上。拾得一轴春容,朝思暮想,做出事来。’这句话揭示了柳秀才与杜小姐坟的关系,以及他因此而犯下的罪行。
‘怎的来?’这句话是郭驼对柳秀才行为的质问。
‘秀才家为真当假,劫坟偷圹。’这句话揭示了柳秀才的罪行,以及他因此而受到的惩罚。
‘这却怎了?’这句话是郭驼对柳秀才罪行的惊讶。
‘你还不知。被那陈教授禀了官,围住观门。拖番柳秀才,和俺姑娘行了杖。棚琶拶压,不怕不招。点了供纸,解上江西提刑廉访司。’这句话揭示了柳秀才所受的惩罚,以及他因此而被解往江西提刑廉访司。
‘问那六案都孔目,这男女应得何罪?六案请了律令,禀复道,但偷坟见尸者,依律一秋。’这句话揭示了柳秀才所受的刑罚,以及他因此而被判处秋后问斩。
‘怎么秋?’这句话是郭驼对柳秀才刑罚的质问。
‘这等秋。’这句话是疙童对郭驼的回应,同时也揭示了柳秀才的刑罚。
‘俺的柳秀才呵,老驼没处投奔了。’这句话表现了郭驼对柳秀才的担忧和无奈。
‘休慌。后来遇赦了。便是那杜小姐活转来哩。’这句话揭示了柳秀才最终获得赦免,以及杜小姐的复活。
‘有这等事!’这句话表现了郭驼对柳秀才命运的惊讶。
‘活鬼头还做了秀才正房,俺那死姑娘到做了梅香伴当。’这句话揭示了柳秀才和杜小姐的最终命运。
‘临安去,送他上路,赏这领旧衣裳。’这句话揭示了疙童对柳秀才的关心,同时也为柳秀才的离去提供了帮助。
‘吓俺一跳。却早喜也!’这句话表现了郭驼对柳秀才命运的喜悦。
‘去临安定是图金榜。’这句话揭示了柳秀才的最终目标,即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
‘著了。’这句话是疙童对柳秀才目标的回应。
‘俺勒挣着躯腰走帝乡。’这句话表现了郭驼对柳秀才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柳秀才的关心。
‘老哥,你路上精细些。现如今一路里画影图形捕凶党。’这句话是疙童对郭驼的提醒,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
‘寻得仙源访隐沦,(朱湾)’这句话引用了朱湾的诗句,表现了柳秀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郡城南下是通津,(柳宗元)’这句话引用了柳宗元的诗句,表现了柳秀才对未来的憧憬。
‘众中不敢分明说,(于鹄)’这句话引用了于鹄的诗句,表现了柳秀才在困境中的谨慎。
‘遥想风流第一人,(王维)’这句话引用了王维的诗句,表现了柳秀才对风流人物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