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号若士。汤显祖以其剧作《牡丹亭》闻名,被誉为“明代的莎士比亚”。他在戏剧领域的贡献深远,特别是以其“临川四梦”系列中的《牡丹亭》最为著名,影响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598年)。
内容简要:《牡丹亭》是汤显祖创作的一部经典戏曲,属于明代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之一。全剧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既有现实的描述,也有梦境的幻象,展现了浓烈的爱情与生命力。汤显祖通过这部剧作探讨了爱情的超越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书中的诗词和对话富有韵律与哲理,使得《牡丹亭》成为了中国戏曲的珍贵遗产,影响了后来的戏剧和文学创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二出-移镇-原文
【夜游朝】〔外扮杜安抚引众上〕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枕障江南,钩连塞北。如此江山几处?〔诉衷情〕“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塞草中原何处?一雁过淮楼。天下事,鬓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杜,清时醉梦扬州。”自家淮扬安抚使杜宝。自到扬州三载,虽则李全骚扰,喜得大势平安。昨日打听边兵要来,下官十分忧虑。可奈夫人不解事,偏将亡女絮伤心。
【似娘儿】〔老旦引贴上〕夫主挈兵符,也相从燕幕栖迟,〔叹介〕画屏风外秦淮树。看两点金焦,十分眉恨,片影江湖。〔老旦〕相公万福。〔外〕夫人免礼。〔玉楼春〕〔老旦〕相公:“几年别下南安路,春去秋来朝复暮。〔外〕空怀锦水故乡情,不见扬州行乐处。〔老旦〕你摩挲老剑评今古,那个英雄闲处住?〔泪介〕〔合〕忘忧恨自少宜男,泪洒岭云江外树。”〔老旦〕相公,我提起亡女,你便无言。岂知俺心中愁恨!一来为若伤女儿,二来为全无子息。待趁在扬州寻下一房,与相公传后。尊意何如?〔外〕使不得,部民之女哩。〔老旦〕这等,过江金陵女儿可好?〔外〕当今王事匆匆,何心及此。〔老旦〕苦杀俺丽娘儿也!〔哭介〕〔净扮报子上〕“诏从日月威光远,兵洗江淮杀气高。”禀老爷,有朝报。
〔外起看报价〕枢密院一本,为边兵寇淮事。奉圣旨:便著淮扬安抚使杜宝,刻日渡淮。不许迟误。钦此。呀,兵机紧急,圣旨森严。夫人,俺同你移镇淮安,就此起程也。〔丑扮驿丞上〕“羽檄从参赞,牙签报驿程。”禀老爷,船只齐备。〔内鼓吹介〕〔上船介〕〔内禀“合属官吏候送”,外分付“起去”介〕〔外〕夫人,又是一江秋色也。
【长拍】天意秋初,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看初收泼火,嫩凉生,微雨沾裾。移画舸浸蓬壶。报潮生风气肃,浪花飞吐,点点白鸥飞近渡。风定也,落日摇帆映绿蒲,白云秋窣的鸣箫鼓。何处菱歌,唤起江湖?〔外〕呀,岸上跑马的什么人?
【不是路】〔末扮报子,跑马上〕马上传呼,慢橹停船看羽书。〔外〕怎的来?〔末〕那淮安府,李全将次逞狂图。〔外〕可发兵守御么?〔末〕怎支吾?星飞调度恁安抚。则怕这水路里耽延,你还走旱途。〔外〕休惊惧。夫人,吾当走马红亭路;你转船归去、转船归去。
【前腔】〔丑扮报子上〕万骑胡奴,他要堑断长淮塞五湖。老爷快行,休迟误。小的先去也。怕围城缓急要降胡。
〔老旦哭介〕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外〕真愁促,怕扬州隔断无归路。再和你相逢何处、相逢何处?夫人,就此告辞了。
扬州定然有警,可径走临安。
【短拍】老影分飞,老影分飞,似参军杜甫,把山妻泣向天隅。
〔老旦哭介〕无女一身孤,乱军中别了夫主。
〔合〕有什么命夫命妇,都是些鳏寡孤独!生和死,图的个梦和书。
【尾声】〔老旦〕老残生两下里自支吾。
〔外〕俺做的是这地头军府。
〔老旦〕老爷也,珍重你这满眼兵戈一腐儒。
〔外下〕〔老旦叹介〕天呵,看扬州兵火满道。
春香,和你径走临安去也。
隋堤风物已凄凉,(吴融)楚汉宁教作战场。(韩偓)
闺阁不知戎马事,(薛涛)双双相趁下残阳。(罗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二出-移镇-译文
夜游朝
〔外扮杜安抚引众上〕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枕障江南,钩连塞北。如此江山几处?〔诉衷情〕“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塞草中原何处?一雁过淮楼。天下事,鬓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杜,清时醉梦扬州。”自家淮扬安抚使杜宝。自到扬州三载,虽则李全骚扰,喜得大势平安。昨日打听边兵要来,下官十分忧虑。可奈夫人不解事,偏将亡女絮伤心。
〔似娘儿〕〔老旦引贴上〕夫主挈兵符,也相从燕幕栖迟,〔叹介〕画屏风外秦淮树。看两点金焦,十分眉恨,片影江湖。〔老旦〕相公万福。〔外〕夫人免礼。〔玉楼春〕〔老旦〕相公:“几年别下南安路,春去秋来朝复暮。〔外〕空怀锦水故乡情,不见扬州行乐处。〔老旦〕你摩挲老剑评今古,那个英雄闲处住?〔泪介〕〔合〕忘忧恨自少宜男,泪洒岭云江外树。”〔老旦〕相公,我提起亡女,你便无言。岂知俺心中愁恨!一来为若伤女儿,二来为全无子息。待趁在扬州寻下一房,与相公传后。尊意何如?〔外〕使不得,部民之女哩。〔老旦〕这等,过江金陵女儿可好?〔外〕当今王事匆匆,何心及此。〔老旦〕苦杀俺丽娘儿也!〔哭介〕〔净扮报子上〕“诏从日月威光远,兵洗江淮杀气高。”禀老爷,有朝报。〔外起看报价〕枢密院一本,为边兵寇淮事。奉圣旨:便著淮扬安抚使杜宝,刻日渡淮。不许迟误。钦此。呀,兵机紧急,圣旨森严。夫人,俺同你移镇淮安,就此起程也。〔丑扮驿丞上〕“羽檄从参赞,牙签报驿程。”禀老爷,船只齐备。〔内鼓吹介〕〔上船介〕〔内禀“合属官吏候送”,外分付“起去”介〕〔外〕夫人,又是一江秋色也。
【长拍】天意秋初,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看初收泼火,嫩凉生,微雨沾裾。移画舸浸蓬壶。报潮生风气肃,浪花飞吐,点点白鸥飞近渡。风定也,落日摇帆映绿蒲,白云秋窣的鸣箫鼓。何处菱歌,唤起江湖?〔外〕呀,岸上跑马的什么人?
【不是路】〔末扮报子,跑马上〕马上传呼,慢橹停船看羽书。〔外〕怎的来?〔末〕那淮安府,李全将次逞狂图。〔外〕可发兵守御么?〔末〕怎支吾?星飞调度恁安抚。则怕这水路里耽延,你还走旱途。〔外〕休惊惧。夫人,吾当走马红亭路;你转船归去、转船归去。〔老旦〕咳,后面报马又到哩。
【前腔】〔丑扮报子上〕万骑胡奴,他要堑断长淮塞五湖。老爷快行,休迟误。小的先去也。怕围城缓急要降胡。〔下〕〔老旦哭介〕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外〕真愁促,怕扬州隔断无归路。再和你相逢何处、相逢何处?夫人,就此告辞了。扬州定然有警,可径走临安。
【短拍】老影分飞,老影分飞,似参军杜甫,把山妻泣向天隅。〔老旦哭介〕无女一身孤,乱军中别了夫主。〔合〕有什么命夫命妇,都是些鳏寡孤独!生和死,图的个梦和书。
【尾声】〔老旦〕老残生两下里自支吾。〔外〕俺做的是这地头军府。〔老旦〕老爷也,珍重你这满眼兵戈一腐儒。〔外下〕〔老旦叹介〕天呵,看扬州兵火满道。春香,和你径走临安去也。
隋堤风物已凄凉,(吴融)楚汉宁教作战场。(韩偓)
闺阁不知戎马事,(薛涛)双双相趁下残阳。(罗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二出-移镇-注解
夜游朝:夜游朝,指夜晚游览朝堂,此处可能指杜宝在夜晚对扬州的景象进行沉思。
西风扬子津头树:西风,指秋风;扬子津,古津渡名,位于今江苏扬州市;树,指扬子津头的树木,此处借景抒情。
长淮:指淮河,古代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江苏、安徽等地。
枕障江南,钩连塞北:枕障,指枕头上的屏障,此处比喻保护;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塞北,指长城以北地区,此处指北方边疆。
砧声:指捣衣声,古代妇女在夜晚捣洗衣物,此处借砧声表示秋天的到来。
塞草中原何处?一雁过淮楼:塞草,指边塞的草;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淮楼,指淮河边的楼台。
天下事,鬓边愁,付东流:天下事,指国家大事;鬓边愁,指忧愁在鬓发上显现;付东流,指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即徒劳无功。
杜宝:杜宝,此处指剧中人物,淮扬安抚使。
李全:李全,指历史上的李全,此处可能指其骚扰扬州。
扬州:扬州,古代中国著名的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
秦淮树:秦淮,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市;树,指秦淮河边的树木。
金焦:金焦,指金山和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此处借指美景。
锦水:锦水,指锦江,流经四川成都,此处借指故乡。
老剑:老剑,指老年的剑客,此处比喻英雄。
岭云江外树:岭云,指山岭上的云;江外树,指江边的树木,此处借景抒情。
淮安:淮安,古代中国地名,位于江苏省北部。
羽檄:羽檄,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以羽毛装饰,表示紧急。
红亭路:红亭路,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通往淮安的路。
临安:临安,古代中国地名,即今浙江省杭州市,此处指逃难的地方。
隋堤风物已凄凉:隋堤,指隋朝时期修建的堤坝;风物,指风景和物产;凄凉,指荒凉。
楚汉宁教作战场:楚汉,指楚汉争霸时期;作战场,指战场。
闺阁不知戎马事:闺阁,指女子居住的地方,此处指女子;戎马事,指战争。
双双相逐下残阳:相逐,指相随;残阳,指夕阳。
参军杜甫:参军,指杜甫曾担任过的官职;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鳏寡孤独:鳏寡孤独,指无妻无子、无依无靠的人,此处指战争中的流离失所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二出-移镇-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秋日江南边塞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主人公杜宝的忧国忧民之情。
‘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此句以‘西风’、‘扬子津’、‘长淮’等地理元素,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愁予’二字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忧虑。
‘枕障江南,钩连塞北。’此句用‘枕障’、‘钩连’形象地描绘了江南与塞北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脆弱与不稳定。
‘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砧声代表着妇女的劳作,江水的悠悠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这两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塞草中原何处?一雁过淮楼。’塞草、中原、一雁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荒凉凄美的边塞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天下事,鬓边愁,付东流。’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自家淮扬安抚使杜宝。自到扬州三载,虽则李全骚扰,喜得大势平安。’此句介绍了主人公的身份和经历,同时也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可奈夫人不解事,偏将亡女絮伤心。’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妻子的无奈和对女儿亡故的悲痛。
‘夫主挈兵符,也相从燕幕栖迟,叹介’画屏风外秦淮树。看两点金焦,十分眉恨,片影江湖。’此段通过老旦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空怀锦水故乡情,不见扬州行乐处。’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扬州生活的向往。
‘你摩挲老剑评今古,那个英雄闲处住?泪介’忘忧恨自少宜男,泪洒岭云江外树。’此段通过老旦的哭诉,表达了主人公对人生无常和英雄无路的感慨。
‘待趁在扬州寻下一房,与相公传后。尊意何如?’此句表达了老旦对家庭的关心和对后代的期望。
‘使不得,部民之女哩。’此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规范。
‘这等,过江金陵女儿可好?’此句表达了老旦对女儿婚事的关心。
‘当今王事匆匆,何心及此。’此句反映了当时国家政治的动荡。
‘诏从日月威光远,兵洗江淮杀气高。’此句描绘了战争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危机。
‘呀,兵机紧急,圣旨森严。夫人,俺同你移镇淮安,就此起程也。’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和对家人的关爱。
‘天意秋初,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渲染了战争前的紧张气氛。
‘看初收泼火,嫩凉生,微雨沾裾。’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不安。
‘移画舸浸蓬壶。报潮生风气肃,浪花飞吐,点点白鸥飞近渡。’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担忧。
‘风定也,落日摇帆映绿蒲,白云秋窣的鸣箫鼓。’此句描绘了宁静的夜晚,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不安。
‘何处菱歌,唤起江湖?’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江湖生活的向往。
‘呀,岸上跑马的什么人?’此句反映了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气氛。
‘马上传呼,慢橹停船看羽书。’此句描绘了战争信息的传递,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的紧张。
‘那淮安府,李全将次逞狂图。’此句描绘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怎支吾?星飞调度恁安抚。则怕这水路里耽延,你还走旱途。’此句反映了战争的紧迫性和主人公的无奈。
‘休惊惧。夫人,吾当走马红亭路;你转船归去、转船归去。’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关爱和对战争的担忧。
‘咳,后面报马又到哩。’此句反映了战争的频繁和主人公的疲惫。
‘万骑胡奴,他要堑断长淮塞五湖。老爷快行,休迟误。’此句描绘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和主人公的紧张。
‘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的无奈。
‘真愁促,怕扬州隔断无归路。再和你相逢何处、相逢何处?’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老影分飞,老影分飞,似参军杜甫,把山妻泣向天隅。’此句通过老旦的哭诉,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无女一身孤,乱军中别了夫主。’此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主人公的孤独。
‘有什么命夫命妇,都是些鳏寡孤独!生和死,图的个梦和书。’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老残生两下里自支吾。’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俺做的是这地头军府。’此句反映了主人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老爷也,珍重你这满眼兵戈一腐儒。’此句表达了老旦对主人公的关心。
‘天呵,看扬州兵火满道。春香,和你径走临安去也。’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担忧。
‘隋堤风物已凄凉,(吴融)楚汉宁教作战场。(韩偓)闺阁不知戎马事,(薛涛)双双相趁下残阳。(罗邺)’此段诗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主人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