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三出-御淮

作者: 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号若士。汤显祖以其剧作《牡丹亭》闻名,被誉为“明代的莎士比亚”。他在戏剧领域的贡献深远,特别是以其“临川四梦”系列中的《牡丹亭》最为著名,影响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598年)。

内容简要:《牡丹亭》是汤显祖创作的一部经典戏曲,属于明代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之一。全剧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既有现实的描述,也有梦境的幻象,展现了浓烈的爱情与生命力。汤显祖通过这部剧作探讨了爱情的超越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书中的诗词和对话富有韵律与哲理,使得《牡丹亭》成为了中国戏曲的珍贵遗产,影响了后来的戏剧和文学创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三出-御淮-原文

〔六幺令〕〔外引生、末、众扮军人上〕

西风扬噪,漫腾腾杀气兵妖。

望黄淮秋卷浪云高。

排雁阵,展《龙韬》,断重围杀过河阳道。

〔外〕走乏了!众军士,前面何处?

〔众〕淮城近了。

〔外望介〕天呵!

〔昭君怨〕“剩得江山一半,又被胡笳吹断。

〔众〕秋草旧长营,血风腥。

〔外〕听得猿啼鹤怨,泪湿征袍如汗。

〔众〕老爷呵!无泪向天倾,且前征。

〔外〕众三军,俺的儿,你看咫尺淮城,兵势危急。

俺们一边舍死先冲入城,一面奏请朝廷添兵救助。

三军听吾号令,鼓勇而行。

〔众哭应介〕谨如军令。

【四边静】〔行介〕

坐鞍心把定中军号,四面旌旗绕。

旗开日影摇,尘迷日光小。

〔合〕胡兵气骄,南兵路遥。

血晕几重围,孤城怎生料!

〔外〕前面寇兵截路,冲杀前去。

〔合下〕

【前腔】〔净引丑、贴扮众军喊上〕

李将军射雁穿心落,豹子翻身嚼。

单尖宝镫挑,把追风腻旗儿袅。

〔合前〕〔净笑介〕你看俺溜金王手下,雄兵万余,把淮阴城围了七周遭。

好不紧也!〔内擂鼓喊介〕〔净〕呀,前路兵风,想是杜安抚来到。

分兵一千,迎杀前去。

〔虚下〕〔外、众唱“合前”上,净众上打话,单战介〕〔净叫众摆长阵拦路介〕〔外叫“众军,冲围杀进城去”介〕〔净〕呀,杜家兵冲入围城去了。

且由他。吃尽粮草,自然投降也。

〔合前〕〔下〕

【番卜算】〔老旦、末扮文官上〕

镇日阵云飘,闪却乌纱帽。

〔净、丑扮武官上〕〔净〕长枪大剑把河桥。

〔丑〕鼓角如龙叫。

〔见介〕请了。

〔更漏子〕〔老旦〕“枕淮楼,临海际。

〔末〕杀气腾天震地。

〔丑〕闻炮鼓,使人惊。

插天飞不成。

〔净〕匣中剑,腰间箭,领取背城一战。

〔合〕愁地道,怕天冲。

几时来杜公?”

〔老旦〕俺们是淮安府行军司马,和这参谋,都是文官。

遭此贼兵围紧,久已迎接安抚杜老大人,还不见到。

敢问二位留守将军,有何计策?〔丑〕依在下所见,降了他罢。

〔末〕怎说这话?〔丑〕不降,走为上计。

〔老旦〕走的一个,走不的十个。

〔丑〕这般说,俺小奶奶那一口放那里?〔净〕锁放大柜子里。

〔丑〕钥匙哩?〔净〕放俺处。

李全不来,替你托妻寄子。

〔丑〕李全来哩?〔净〕替你出妻献子。

〔丑〕好朋友,好朋友!〔内擂鼓喊介〕〔生扮报子上〕报,报,报。

正南一枝兵马,破围而来。

杜老爷到也。

〔众〕快开城门迎接去。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众并下〕

【金钱花】〔外引众上〕

连天杀气萧条,萧条。

连城围了周遭,周遭,风喇喇,阵旗飘。

叫开城,下吊桥。

〔老旦等上〕〔合〕文和武,索迎着。

〔老旦等跪介〕文武官属,迎接老大人。

〔外〕起来,敌楼相见。

〔老旦等应,起下〕

【前腔】〔外〕

胡尘染惹征袍,征袍。

血花风腥宝刀,宝刀。

〔内擂鼓介〕淮安鼓,扬州箫。

摆鸾旗,登丽谯。

〔合〕排衙了,列功曹。

〔到介〕〔贴扮办事官上〕禀老爷升堂。

【粉蝶儿引】〔外〕

万里寄龙韬,那得戍楼清啸?〔贴报门介〕文武官属进。

〔老旦等参见介〕孤城累卵,方当万死之危;开府弄丸,来赴两家之难。

凡俺官僚,礼当拜谢。

〔外〕兵锋四起,劳苦诸公,皆老夫迟慢之罪,只长揖便了。

〔众应起揖介〕〔外〕看来此贼颇有兵机。

放俺入城,其中有计。

〔众〕不过穿地道,起云梯,下官粗知备御。

〔外〕怕的是锁城之法耳。

〔丑〕敢问何谓锁城?是里面锁,外面锁?

外面锁,锁住了溜金王;若里面锁,连下官都锁住了。

〔外〕不提起罢了。

城中兵几何?〔净〕一万三千。

〔未〕可支半年。

〔外〕文武同心,救援可待。

〔内擂鼓喊介〕〔生扮报子上〕报,报,李全兵紧围了。

〔外长叹介〕这贼好无理也。

【刬锹儿】

兵多食广禁围绕,则要你文班武职两和调。

〔众〕巡城彻昏晓,这军民苦劳。

〔内喊介〕〔泣介〕〔合〕那兵风正号,俺军声静悄。

〔外拜天,众扶同拜介〕泪洒孤城,把苍天暗祷。

【前腔】〔众〕

危楼百尺堪长啸,筹边两字寄英豪。

〔外〕江淮未应小,君侯佩刀。

〔合前〕〔外〕

从今日起,文官守城,武官出城,随机策应。

〔丑〕则怕大金家兵来了。

〔外〕金兵呵!

〔尾声〕

他看头势而来不定交,休先倒折了赵家旗号。

便来呵,也少不得死里求生那一着敲。

〔净〕日日风吹虏骑尘,(陈标)〔丑〕三千犀甲拥朱轮。(陈陶)

〔外〕胸中别有安边计,(曹唐)〔众〕莫遣功名属别人。(张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三出-御淮-译文

【六幺令】〔外引生、末、众扮军人上〕

西风吹得噪声大,满天的杀气像妖魔一样。望着黄淮秋天的浪云高高卷起。排列着雁阵,展开《龙韬》战术,切断重围,杀过河阳道。

〔外〕走累了!众军士,前面是哪里?〔众〕淮城快到了。

〔外望介〕天啊!〔昭君怨〕“剩下的江山只有一半,又被胡笳吹断。”〔众〕秋草在旧营地上长,血风腥。

〔外〕听到猿猴啼叫,鹤鸟哀怨,泪水湿透了征袍像汗水。

〔众〕老爷啊!没有泪水可以向天倾,还是继续前进吧。

〔外〕众三军,我的孩子们,你看淮城就在眼前,兵势危急。我们一边舍命先冲入城,一边奏请朝廷增兵援助。三军听从我的号令,鼓起勇气前进。

〔众哭应介〕谨遵军令。

【四边静】〔行介〕

坐在马鞍上,心中坚定地指挥中军号角,四面旗帜围绕。旗帜展开,日影摇曳,尘土遮蔽了日光。

〔合〕胡兵气焰嚣张,南兵路途遥远。血染几重围,孤城怎么预料!〔外〕前面有敌兵截路,冲杀前去。

〔合下〕

【前腔】〔净引丑、贴扮众军喊上〕

李将军射雁穿心落,豹子翻身咬。单尖宝镫挑,追风旗儿飘飘。

〔合前〕〔净笑介〕你看我溜金王手下,雄兵万余,把淮阴城围了七周。

〔内擂鼓喊介〕〔净〕哎呀,前路有敌兵,可能是杜安抚来了。分兵一千,迎杀前去。

〔虚下〕〔外、众唱“合前”上,净众上打话,单战介〕〔净叫众摆长阵拦路介〕〔外叫“众军,冲围杀进城去”介〕〔净〕哎呀,杜家兵冲入围城去了。让他们去,吃光粮草,自然会投降。

〔合前〕〔下〕

【番卜算】〔老旦、末扮文官上〕

整天云雾飘荡,乌纱帽闪闪烁烁。

〔净、丑扮武官上〕〔净〕长枪大剑把河桥。〔丑〕鼓角如龙吼。

〔见介〕请了。

〔更漏子〕〔老旦〕“枕淮楼,临海际。〔末〕杀气腾天震地。〔丑〕闻炮鼓,使人惊。插天飞不成。〔净〕匣中剑,腰间箭,领取背城一战。

〔合〕愁地道,怕天冲。几时来杜公?”〔老旦〕我们是淮安府行军司马,和这位参谋,都是文官。遭遇这贼兵围困,已经很久了,一直等待安抚杜老大人,却还没见到。请问二位留守将军,有什么计策?〔丑〕依我之见,投降他们吧。

〔末〕怎么说这话?〔丑〕不投降,逃跑是上策。

〔老旦〕跑了一个,还有十个跑不成的。

〔丑〕这么说,我小奶奶那一口放哪里?〔净〕锁在大柜子里。

〔丑〕钥匙呢?〔净〕放在我这里。李全不来,替你托妻寄子。

〔丑〕李全来了呢?〔净〕替你出妻献子。

〔丑〕好朋友,好朋友!〔内擂鼓喊介〕〔生扮报子上〕报,报,报。正南一枝兵马,破围而来。杜老爷到了。

〔众〕快开城门迎接去。“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众并下〕

【金钱花】〔外引众上〕

连天的杀气萧条,萧条。连城被围了四周,四周,风声呼啸,战旗飘扬。

叫开城门,放下吊桥。

〔老旦等上〕〔合〕文官武将,迎接老大人。

〔老旦等跪介〕文武官员,迎接老大人。

〔外〕起来,到敌楼相见。

〔老旦等应,起下〕

【前腔】〔外〕

胡尘沾染了征袍,征袍。血花飘散,宝刀腥。

〔内擂鼓介〕淮安的鼓声,扬州的箫声。摆起鸾旗,登上丽谯。

〔合〕排衙了,列功曹。

〔到介〕〔贴扮办事官上〕禀报老爷升堂。

【粉蝶儿引】〔外〕

万里寄去龙韬,那有戍楼清啸?〔贴报门介〕文武官员进。

〔老旦等参见介〕孤城危如累卵,正是万死之危;开府弄丸,来解两家之难。所有官员,应当拜谢。

〔外〕兵锋四起,劳苦各位,都是我迟缓之罪,只是长揖就可以了。

〔众应起揖介〕〔外〕看来这贼兵颇有兵机。放我入城,其中必有计谋。

〔众〕不过挖地道,搭云梯,我粗略知道如何防御。

〔外〕怕的是锁城之法。

〔丑〕敢问什么是锁城?是里面锁,还是外面锁?外面锁,锁住了溜金王;如果是里面锁,连我都被锁住了。

〔外〕不提这个了。

城中兵力有多少?〔净〕一万三千。

〔外〕粮草有多少?〔末〕可以支撑半年。

〔外〕文官武将同心,救援就在眼前。

〔内擂鼓喊介〕〔生扮报子上〕报,报,李全的兵马紧紧围困了。

〔外长叹介〕这贼好无理啊。

【刬锹儿】

兵多食广禁围绕,文班武职要协调。

〔众〕巡城彻夜,军民辛苦。

〔内喊介〕〔泣介〕〔合〕那兵风正盛,我军声静。

〔外拜天,众扶同拜介〕泪洒孤城,向苍天默默祈祷。

【前腔】〔众〕

危楼百尺可以长啸,筹边之事寄托英豪。

〔外〕江淮之地不可小觑,君侯手持宝刀。

〔合前〕〔外〕从今天起,文官守城,武官出城,随机应变。

〔丑〕只怕大金国的兵马来了。

〔外〕金兵啊!

【尾声】

他看头势而来不定交,休先倒折了赵家旗号。便来啊,也少不得死里求生那一着。

〔净〕日日风吹胡骑尘,(陈标)〔丑〕三千犀甲拥朱轮。(陈陶)

〔外〕胸中别有安边计,(曹唐)〔众〕莫遣功名属别人。(张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三出-御淮-注解

六幺令:六幺令是一种词牌名,起源于唐代,属于宋词的一种。这首词以军旅为主题,表现了边疆战争的紧张和将士们的英勇。

外引生、末、众扮军人上:这里的’外引’指的是舞台上的导引,’生、末、众’是戏曲中的角色,分别指生角(正角)、末角(副角)和群众角色,这里表示有生、末、群众角色扮演的军人上场。

西风扬噪,漫腾腾杀气兵妖:西风在这里象征着边塞的寒凉和战争的残酷,’兵妖’则是指敌军,带有贬义。

黄淮秋卷浪云高:黄淮指的是黄河和淮河,这里形容秋天黄河淮河的水面波涛汹涌,如同浪云高起。

排雁阵,展《龙韬》,断重围杀过河阳道:排雁阵是古代军事阵法之一,’龙韬’是古代兵书《六韬》的一部分,这里指用兵法。河阳道是地名,这里指战场。

昭君怨:昭君是汉代宫女王昭君,’昭君怨’是一种词牌名,这里用作曲调名。

胡笳:胡笳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常用来表达边塞的悲凉。

淮城:淮城是指淮安城,这里是古代的一个军事要地。

兵势危急:形容敌军来势汹汹,形势危急。

三军听吾号令,鼓勇而行:三军指的是整个军队,’号令’是命令,这里表示军队听从指挥官的命令,勇敢地前进。

旌旗:旌旗是古代军中的旗帜,用来指挥军队。

淮阴城:淮阴城是淮安城的一部分,这里指淮安城。

杜安抚:杜安抚是指杜牧,这里指杜牧安抚边疆。

溜金王:溜金王是古代对某些将领的尊称,这里指李全。

淮安府行军司马:淮安府行军司马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地方军事。

背城一战:背城一战是指在城池被围困时,军队在城外进行的一次决战。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天地日流血形容战争惨烈,’请缨’是指请求出战。

淮安鼓,扬州箫:淮安鼓和扬州箫是古代的乐器,这里用来形容战争的气氛。

鸾旗:鸾旗是古代皇帝或高级官员的旗帜,这里指军队的旗帜。

丽谯:丽谯是古代宫殿或城楼的美称。

龙韬:龙韬是古代兵书《六韬》的一部分,这里指用兵法。

安边计:安边计是指安定边疆的策略。

赵家旗号:赵家旗号是指赵国的旗帜,这里比喻国家的尊严。

刬锹儿:刬锹儿是一种古代农具,这里比喻军队的战斗准备。

犀甲:犀甲是指用犀牛角制成的铠甲,这里指坚固的防御。

胸中别有安边计:胸中别有安边计是指心中有着独特的安定边疆的策略。

莫遣功名属别人:莫遣功名属别人是指不要让功名被别人夺走,表示要立功。

陈标、陈陶、曹唐、张籍:这些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里引用他们的诗句来增强文学色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三出-御淮-评注

《六幺令》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古文诗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西风扬噪,漫腾腾杀气兵妖’用‘西风’和‘杀气兵妖’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和紧张。

‘望黄淮秋卷浪云高’一句,通过‘黄淮’和‘浪云’的描绘,将战争背景设定在广阔的天地之间,给人以辽阔之感。

‘排雁阵,展《龙韬》,断重围杀过河阳道’展现了军队的阵势和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士兵们的英勇无畏。

‘走乏了!众军士,前面何处?’这一问一答,体现了士兵们的疲惫和对胜利的渴望。

‘剩得江山一半,又被胡笳吹断’一句,通过‘江山’和‘胡笳’的比喻,表达了战争对国家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秋草旧长营,血风腥’描绘了战争留下的痕迹,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听得猿啼鹤怨,泪湿征袍如汗’通过‘猿啼鹤怨’和‘泪湿征袍’的描写,展现了士兵们在战争中的哀伤和无奈。

‘老爷呵!无泪向天倾,且前征’表达了士兵们对将领的信任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坐鞍心把定中军号,四面旌旗绕’描绘了将领的镇定和军队的整齐划一。

‘胡兵气骄,南兵路遥。血晕几重围,孤城怎生料!’反映了战争的激烈和孤城的危险。

‘李将军射雁穿心落,豹子翻身嚼’展现了将领的英勇和士兵的战斗技巧。

‘单尖宝镫挑,把追风腻旗儿袅’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和旗鼓的飞扬。

‘雄兵万余,把淮阴城围了七周遭’反映了敌军的强大和城池的孤立无援。

‘枕淮楼,临海际。杀气腾天震地。闻炮鼓,使人惊。插天飞不成。’通过‘枕淮楼’和‘杀气腾天’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惨烈。

‘匣中剑,腰间箭,领取背城一战’表达了士兵们的决心和勇气。

‘愁地道,怕天冲。几时来杜公?’反映了士兵们对援军的期盼。

‘俺们是淮安府行军司马,和这参谋,都是文官’表明了文官在战争中的地位。

‘依在下所见,降了他罢’和‘不降,走为上计’反映了战争中的投降和逃跑两种态度。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表达了士兵们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胜利的渴望。

‘连天杀气萧条,萧条。连城围了周遭,周遭,风喇喇,阵旗飘’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城池的孤立。

‘文和武,索迎着。文武官属,迎接老大人’展现了文官和武官对援军的欢迎。

‘胡尘染惹征袍,征袍。血花风腥宝刀,宝刀’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牺牲。

‘淮安鼓,扬州箫。摆鸾旗,登丽谯’描绘了军队的威武和城池的紧张。

‘万里寄龙韬,那得戍楼清啸?’表达了将领的远大志向和对和平的向往。

‘兵多食广禁围绕,则要你文班武职两和调’反映了战争中的物资紧张和军队的团结。

‘泪洒孤城,把苍天暗祷’表达了士兵们对胜利的祈求和对上天的敬畏。

‘危楼百尺堪长啸,筹边两字寄英豪’反映了将领的抱负和对国家的忠诚。

‘江淮未应小,君侯佩刀’表达了将领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责任。

‘便来呵,也少不得死里求生那一着敲’反映了将领的决断和士兵的勇气。

‘日日风吹虏骑尘’和‘三千犀甲拥朱轮’描绘了敌人的威胁和军队的英勇。

‘胸中别有安边计’和‘莫遣功名属别人’反映了将领的智慧和士兵的忠诚。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四十三出-御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6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