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号若士。汤显祖以其剧作《牡丹亭》闻名,被誉为“明代的莎士比亚”。他在戏剧领域的贡献深远,特别是以其“临川四梦”系列中的《牡丹亭》最为著名,影响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598年)。
内容简要:《牡丹亭》是汤显祖创作的一部经典戏曲,属于明代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之一。全剧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既有现实的描述,也有梦境的幻象,展现了浓烈的爱情与生命力。汤显祖通过这部剧作探讨了爱情的超越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书中的诗词和对话富有韵律与哲理,使得《牡丹亭》成为了中国戏曲的珍贵遗产,影响了后来的戏剧和文学创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六出-怅眺-原文
〔番卜算〕〔丑扮韩秀才上〕家世大唐年,寄籍潮阳县。
越王台上海连天,可是鹏程便?
“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甲子海门开。
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
自家韩子才。
俺公公唐朝韩退之,为上了《破佛骨表》,贬落潮州。
一出门蓝关雪阻,马不能前。
先祖心里暗暗道,第一程采头罢了。
正苦中间,忽然有个湘子侄儿,乃下八洞神仙,蓝缕相见。
俺退之公公一发心里不快。
呵融冻笔,题一首诗在蓝关草驿之上。
末二句单指着湘子说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湘子袖了这诗,长笑一声,腾空而去。
果然后来退之公公潮州瘴死,举目无亲。
那湘子恰在云端看见,想起前诗,按下云头,收其骨殖。
到得衙中,四顾无人,单单则有湘子原妻一个在衙。
四目相视,把湘子一点凡心顿起。
当时生下一支,留在水潮,传了宗祀。
小生乃其嫡派苗裔也。
因乱流来广城。
官府念是先贤之后,表请敕封小生为昌黎祠香火秀才。
寄居赵佗王台子之上。
正是:“虽然乞相寒儒,却是仙风道风。”
呀,早一位朋友上来。
谁也?
〔前腔〕〔生上〕经史腹便便,昼梦人还倦。
欲寻高耸看云烟,海色光平面。
〔相见介〕〔丑〕是柳春卿,甚风儿吹的老兄来?
〔生〕偶尔孤游上此台。
〔丑〕这台上风光尽可矣。
〔生〕则无奈登临不快哉。
〔丑〕小弟此间受用也。
〔生〕小弟想起来,到是不读书的人受用。
〔丑〕谁?
〔生〕赵佗王便是。
〔锁寒窗〕祖龙飞、鹿走中原,尉佗啊,他倚定着摩崖半壁天。
称孤道寡,是他英雄本然。
白占了江山,猛起些宫殿。
似吾侪读尽万卷书,可有半块土么?
那半部上山河不见。
〔合〕由天,那攀今吊古也徒然,荒台古树寒烟。
〔丑〕小弟看兄气象言谈,似有无聊之叹。
先祖昌黎公有云:“不患有司之不明,只患文章之不精;不患有司之不公,只患经书之不通。”
老兄,还则怕工夫有不到处。
〔生〕这话休提。
比如我公公柳宗元,与你公公韩退之,他都是饱学才子,却也时运不济。
你公公错题了《佛骨表》,贬职潮阳。
我公公则为在朝阳殿与王叔文丞相下棋子,惊了圣驾,直贬做柳州司马。
都是边海烟瘴地方。
那时两公一路而来,旅舍之中,两个挑灯细论。
你公公说道:“宗元,宗元,我和你两人文章,三六九比势:我有《王泥水传》,你便有《梓人传》;我有《毛中书传》,你便有《郭驼子传》;我有《祭鳄鱼文》,你便有《捕蛇者说》。这也罢了。
则我《进平淮西碑》,取奉取奉朝廷,你却又进个平淮西的雅。
一篇一篇,你都放俺不过。
恰如今贬窜烟方,也合着一处。
岂非时乎,运乎,命乎!”
韩兄,这长远的事休提了。
假如俺和你论如常,难道便应这等寒落。
因何俺公公造下一篇《乞巧文》,到俺二十八代元孙,再不曾乞得一些巧来?
便是你公公立意做下《送穷文》,到老兄二十几辈了,还不曾送的个穷去?
算来都则为时运二字所亏。
〔丑〕是也。
春卿兄,
你费家资制买书田,怎知他卖向明时不值钱。
虽然如此,你看赵佗王当时,也是个秀才陆贾,拜为奉使中大夫到此。
赵佗王多少尊重他。
他归朝燕,黄金累千。
那时汉高皇厌见读书之人,但有个带儒巾的,都拿来溺尿。
这陆贾秀才,端然带了四方巾,深衣大摆,去见汉高皇。
那高皇望见,这又是个掉尿鳖子的来了。
便迎着陆贾骂道:“你老子用马上得天下,何用诗书?”
那陆生有趣,不多应他,只回他一句:“陛下马上取天下,能以马上治之乎?”
汉高皇听了,哑然一笑,说道:“便依你说。
不管什么文字,念了与寡人听之。”
陆大夫不慌不忙,袖里出一卷文字,恰是平日灯窗下纂集的《新语》一十三篇,高声奏上。
那高皇才听了一篇,龙颜大喜。
后来一篇一篇,都喝采称善。
立封他做个关内侯。
那一日好不气象!
休道汉高皇,便是那两班文武,见者皆呼万岁。
一言掷地,万岁喧天。
〔生叹介〕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
〔合前〕〔丑〕再问春卿,在家何以为生?
〔生〕寄食园公。
〔丑〕依小弟说,不如干谒些须,可图前进。
〔生〕你不知,今人少趣哩。
〔丑〕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到是个知趣人。
今秋任满,例于香山<山奥多宝寺中赛宝。 那时一往何如? 〔生〕领教。 应念愁中恨索居,(段成式) 青云器业俺全疏。(李商隐) 越王自指高台笑,(皮日休) 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六出-怅眺-译文
番卜算
〔丑扮韩秀才上〕我家世代是大唐人,户籍在潮阳县。越王台上海天相连,但能否鹏程万里?在榕树梢头拜访古台,向下看去甲子海门敞开。越王的歌舞如今在哪里?只有鹧鸪来来去去。这是我韩子才的自述。
自家韩子才。我的祖父唐朝的韩退之,因为写了《破佛骨表》,被贬到潮州。一出门就遇到蓝关的雪阻,马无法前行。先祖心里暗暗说,第一程采头罢了。正当苦闷之际,忽然有个湘子侄儿,是下八洞神仙,蓝缕相见。我退之祖父心里很不高兴。呵融冻笔,题一首诗在蓝关草驿之上。末二句单指着湘子说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湘子袖了这诗,长笑一声,腾空而去。果然后来退之祖父在潮州因瘴气而死,举目无亲。那湘子恰在云端看见,想起前诗,按下云头,收其骨殖。到得衙中,四顾无人,单单只有一个湘子原妻在衙。四目相视,把湘子一点凡心顿起。
当时生下一支,留在水潮,传了宗祀。小生乃其嫡派苗裔也。因战乱流离到广城。官府念是先贤之后,表请敕封小生为昌黎祠香火秀才。寄居赵佗王台子之上。正是:‘虽然乞相寒儒,却是仙风道风。’呀,早一位朋友上来。谁也?
〔前腔〕〔生上〕经史腹便便,昼梦人还倦。想寻找高耸之处看云烟,海色光平面。
〔相见介〕〔丑〕是柳春卿,什么风儿吹的老兄来?〔生〕偶尔孤游上此台。〔丑〕这台上风光尽可矣。〔生〕只是登临时不愉快。〔丑〕小弟此间受用也。〔生〕小弟想起来,到是不读书的人受用。〔丑〕谁?〔生〕赵佗王便是。
〔锁寒窗〕祖龙飞、鹿走中原,尉佗啊,他倚定着摩崖半壁天。称孤道寡,是他英雄本然。白占了江山,猛起些宫殿。似我们读尽万卷书,可有半块土么?那半部上山河不见。
〔合〕由天,那攀今吊古也徒然,荒台古树寒烟。
〔丑〕小弟看兄气象言谈,似有无聊之叹。先祖昌黎公有云:‘不患有司之不明,只患文章之不精;不患有司之不公,只患经书之不通。’老兄,还则怕工夫有不到处。
〔生〕这话休提。比如我祖父柳宗元,与你祖父韩退之,他都是饱学才子,却也时运不济。你祖父错题了《佛骨表》,贬职潮阳。我祖父则为在朝阳殿与王叔文丞相下棋子,惊了圣驾,直贬做柳州司马。都是边海烟瘴地方。那时两公一路而来,旅舍之中,两个挑灯细论。你祖父说道:‘宗元,宗元,我和你两人文章,三六九比势:我有《王泥水传》,你便有《梓人传》;我有《毛中书传》,你便有《郭驼子传》;我有《祭鳄鱼文》,你便有《捕蛇者说》。这也罢了。则我《进平淮西碑》,取奉取奉朝廷,你却又进个平淮西的雅。一篇一篇,你都放俺不过。恰如今贬窜烟方,也合着一处。岂非时乎,运乎,命乎!’韩兄,这长远的事休提了。假如我和你论如常,难道便应这等寒落。因何我祖父造下一篇《乞巧文》,到我的二十八代元孙,再不曾乞得一些巧来?便是你祖父立意做下《送穷文》,到老兄二十几辈了,还不曾送的个穷去?算来都则为时运二字所亏。
〔丑〕是也。春卿兄,
〔前腔〕你费家资制买书田,怎知他卖向明时不值钱。虽然如此,你看赵佗王当时,也是个秀才陆贾,拜为奉使中大夫到此。赵佗王多少尊重他。他归朝燕,黄金累千。那时汉高皇厌见读书之人,但有个带儒巾的,都拿来溺尿。这陆贾秀才,端然带了四方巾,深衣大摆,去见汉高皇。那高皇望见,这又是个掉尿鳖子的来了。便迎着陆贾骂道:‘你老子用马上得天下,何用诗书?’那陆生有趣,不多应他,只回他一句:‘陛下马上取天下,能以马上治之乎?’汉高皇听了,哑然一笑,说道:‘便依你说。不管什么文字,念了与寡人听之。’陆大夫不慌不忙,袖里出一卷文字,恰是平日灯窗下纂集的《新语》一十三篇,高声奏上。那高皇才听了一篇,龙颜大喜。后来一篇一篇,都喝采称善。立封他做个关内侯。
那一日好不气象!休道汉高皇,便是那两班文武,见者皆呼万岁。一言掷地,万岁喧天。
〔生叹介〕则我连篇累牍无人见。
〔合前〕〔丑〕再问春卿,在家何以为生?〔生〕寄食园公。
〔丑〕依小弟说,不如干谒些须,可图前进。
〔生〕你不知,今人少趣哩。
〔丑〕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到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例于香山<山奥多宝寺中赛宝。那时一往何如?〔生〕领教。 应念愁中恨索居,(段成式)青云器业俺全疏。(李商隐) 越王自指高台笑,(皮日休)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六出-怅眺-注解
番卜算:一种古代戏曲中的开场词,通常用于介绍角色和背景。
丑扮韩秀才上:丑角扮演的韩秀才角色登场。
家世大唐年,寄籍潮阳县:韩秀才的家世可以追溯到唐朝,他目前在潮阳县有户籍。
越王台上海连天,可是鹏程便?:越王台高耸入云,是否意味着有远大的前程?
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甲子海门开。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在榕树梢头参观古台,向下看去,海门打开,越王的歌舞在哪里?只有鹧鸪飞来飞去。
韩子才:韩秀才的名字。
俺公公唐朝韩退之,为上了《破佛骨表》,贬落潮州。:我的祖父韩退之因为上奏《破佛骨表》而被贬到潮州。
蓝关雪阻,马不能前:蓝关被雪阻挡,马无法前行。
湘子: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这里指湘子的侄儿。
八洞神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蓝关草驿之上:蓝关的驿站。
四顾无人,单单则有湘子原妻一个在衙:四处无人,只有湘子的原配妻子在衙门。
赵佗王台子之上:赵佗王的台子上。
乞相寒儒,却是仙风道风:虽然是个贫穷的儒生,却有着超凡脱俗的风度。
柳春卿:另一个角色,柳春卿。
经史腹便便,昼梦人还倦:对经史书籍了如指掌,白天做梦都感到疲倦。
海色光平面:海面颜色明亮,平静如镜。
祖龙飞、鹿走中原,尉佗啊,他倚定着摩崖半壁天: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尉佗(赵佗)依靠摩崖半壁天建立南越国。
称孤道寡,是他英雄本然:称王称霸,这是他的英雄行为。
白占了江山,猛起些宫殿:白手起家,建造了许多宫殿。
吾侪:我们。
边海烟瘴地方:边远的海边,充满瘴气的地区。
昌黎公:指韩愈,字退之,号昌黎。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
佛骨表:韩愈上奏的《论佛骨表》,反对佛教。
朝阳殿:唐代皇宫中的宫殿。
王叔文:唐代宰相,与柳宗元有过交往。
柳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司马。
王泥水传:韩愈的作品。
梓人传:柳宗元的作品。
毛中书传:韩愈的作品。
郭驼子传:柳宗元的作品。
祭鳄鱼文:韩愈的作品。
捕蛇者说:柳宗元的作品。
进平淮西碑:韩愈的作品。
乞巧文:韩愈的作品。
送穷文:柳宗元的作品。
陆贾: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汉高皇:汉高祖刘邦。
新语:陆贾的作品。
关内侯:一种封号。
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一个识宝的官员。
香山<山奥多宝寺:香山的一个寺庙。
青云器业:指有出息的子弟。
刘项:指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
儒巾:古代读书人戴的头巾。
掉尿鳖子:古代对儒生的贬称。
诗书:指古代的经典书籍。
新语一十三篇:陆贾的著作。
掷地:指说话掷地有声,有分量。
万岁喧天:欢呼的声音响彻云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六出-怅眺-评注
【番卜算】开篇以韩秀才的口吻,追溯家世渊源,点明其家族与唐朝的深厚关系,寄籍潮阳县,暗示了其家族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越王台上海连天,可是鹏程便?’以越王台为背景,引发对人生前程的思考,寓意深远。
‘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甲子海门开。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此句以自然景观为引,描绘了古台的荒凉与历史的沉淀,越王歌舞的消逝象征着英雄的易逝,鹧鸪的飞去来则是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自家韩子才。’自报家门,引出下文对祖先韩愈的描述,‘俺公公唐朝韩退之,为上了《破佛骨表》,贬落潮州。’点明韩愈因上书而遭受贬谪,体现了忠言逆耳、直言敢谏的儒家精神。
‘一出门蓝关雪阻,马不能前。先祖心里暗暗道,第一程采头罢了。’以蓝关雪阻为背景,描绘了韩愈贬谪途中的艰辛,同时也表现了其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
‘忽然有个湘子侄儿,乃下八洞神仙,蓝缕相见。’湘子侄儿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了道教对韩愈的庇佑。
‘俺退之公公一发心里不快。呵融冻笔,题一首诗在蓝关草驿之上。’韩愈在困境中写下诗篇,表现了其文学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末二句单指着湘子说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中透露出韩愈对湘子侄儿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期许。
‘湘子袖了这诗,长笑一声,腾空而去。’湘子侄儿的离去,留下了悬念,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果然后来退之公公潮州瘴死,举目无亲。那湘子恰在云端看见,想起前诗,按下云头,收其骨殖。’湘子侄儿的回归,体现了其信守诺言的品质。
‘到得衙中,四顾无人,单单则有湘子原妻一个在衙。四目相视,把湘子一点凡心顿起。’湘子侄儿与原妻的重逢,表现了人间情感的真挚。
‘当时生下一支,留在水潮,传了宗祀。小生乃其嫡派苗裔也。’韩愈的后代得以延续,体现了家族的传承。
‘因乱流来广城。官府念是先贤之后,表请敕封小生为昌黎祠香火秀才。寄居赵佗王台子之上。’韩秀才的身份得以确立,同时也表现了官府对先贤后代的尊重。
‘正是:“虽然乞相寒儒,却是仙风道风。”’以自嘲的方式,展现了韩秀才的清高与超脱。
‘呀,早一位朋友上来。谁也?’以疑问句结尾,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做铺垫。
‘经史腹便便,昼梦人还倦。欲寻高耸看云烟,海色光平面。’此句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登台观景的情景,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追求。
‘是柳春卿,甚风儿吹的老兄来?’柳春卿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新的角色,同时也引发了两人之间的对话。
‘这台上风光尽可矣。则无奈登临不快哉。’两人的对话,反映了登台观景的不同感受,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奈。
‘小弟此间受用也。小弟想起来,到是不读书的人受用。’两人的对话,体现了对读书与不读书的不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选择。
‘赵佗王便是。’以赵佗王为例,进一步阐述了不读书的人也能有所作为的观点。
‘祖龙飞、鹿走中原,尉佗啊,他倚定着摩崖半壁天。称孤道寡,是他英雄本然。白占了江山,猛起些宫殿。’此句以历史人物赵佗为例,表现了英雄豪杰的气概和野心。
‘似吾侪读尽万卷书,可有半块土么?那半部上山河不见。’此句以读书人为例,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无奈和失落。
‘由天,那攀今吊古也徒然,荒台古树寒烟。’此句以荒台古树为背景,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小弟看兄气象言谈,似有无聊之叹。先祖昌黎公有云:“不患有司之不明,只患文章之不精;不患有司之不公,只患经书之不通。”’柳春卿引用韩愈的话,表达了对文章和经书的重视。
‘老兄,还则怕工夫有不到处。’柳春卿对韩秀才的鼓励,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期望。
‘这话休提。比如我公公柳宗元,与你公公韩退之,他都是饱学才子,却也时运不济。’韩秀才以柳宗元和韩愈为例,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你公公错题了《佛骨表》,贬职潮阳。我公公则为在朝阳殿与王叔文丞相下棋子,惊了圣驾,直贬做柳州司马。’两人的对话,回顾了两位祖先的经历,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那时两公一路而来,旅舍之中,两个挑灯细论。’此句描绘了两位祖先在困境中的相互慰藉,展现了友情的珍贵。
‘你公公说道:“宗元,宗元,我和你两人文章,三六九比势:我有《王泥水传》,你便有《梓人传》;我有《毛中书传》,你便有《郭驼子传》;我有《祭鳄鱼文》,你便有《捕蛇者说》。这也罢了。则我《进平淮西碑》,取奉取奉朝廷,你却又进个平淮西的雅。一篇一篇,你都放俺不过。’”韩秀才引用韩愈的话,展现了两位祖先在文学上的较量。
‘恰如今贬窜烟方,也合着一处。岂非时乎,运乎,命乎!’此句反映了两位祖先对命运的感慨。
‘韩兄,这长远的事休提了。假如俺和你论如常,难道便应这等寒落。因何俺公公造下一篇《乞巧文》,到俺二十八代元孙,再不曾乞得一些巧来?便是你公公立意做下《送穷文》,到老兄二十几辈了,还不曾送的个穷去?算来都则为时运二字所亏。’韩秀才以自身为例,反映了时运对人生的影响。
‘是也。春卿兄,你费家资制买书田,怎知他卖向明时不值钱。’柳春卿以自身为例,反映了读书人对知识的追求。
‘虽然如此,你看赵佗王当时,也是个秀才陆贾,拜为奉使中大夫到此。赵佗王多少尊重他。他归朝燕,黄金累千。’此句以赵佗王为例,反映了读书人也有得到重用的机会。
‘那时汉高皇厌见读书之人,但有个带儒巾的,都拿来溺尿。这陆贾秀才,端然带了四方巾,深衣大摆,去见汉高皇。’此句描绘了陆贾的气节和风度。
‘那高皇望见,这又是个掉尿鳖子的来了。便迎着陆贾骂道:“你老子用马上得天下,何用诗书?”’此句反映了汉高皇对读书人的轻视。
‘那陆生有趣,不多应他,只回他一句:“陛下马上取天下,能以马上治之乎?”’陆贾的回答,展现了其机智和自信。
‘汉高皇听了,哑然一笑,说道:“便依你说。不管什么文字,念了与寡人听之。”’此句反映了汉高皇对陆贾的认可。
‘那陆大夫不慌不忙,袖里出一卷文字,恰是平日灯窗下纂集的《新语》一十三篇,高声奏上。’此句描绘了陆贾的才华和从容。
‘那高皇才听了一篇,龙颜大喜。后来一篇一篇,都喝采称善。立封他做个关内侯。’此句反映了陆贾的成就和荣耀。
‘那一日好不气象!休道汉高皇,便是那两班文武,见者皆呼万岁。一言掷地,万岁喧天。’此句描绘了陆贾受到的尊崇和赞誉。
‘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此句反映了韩秀才的失落和无奈。
‘再问春卿,在家何以为生?’柳春卿关心韩秀才的生活状况。
‘寄食园公。’韩秀才的回答,反映了其生活的艰辛。
‘依小弟说,不如干谒些须,可图前进。’柳春卿建议韩秀才寻求出路。
‘你不知,今人少趣哩。’韩秀才的回答,表现了其清高和超脱。
‘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到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例于香山<山奥多宝寺中赛宝。那时一往何如?’柳春卿建议韩秀才参加赛宝活动。
‘领教。’韩秀才接受了柳春卿的建议。
‘应念愁中恨索居,(段成式)青云器业俺全疏。(李商隐)’此句以诗句结尾,反映了主人公的忧愁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