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以及精简、务实的社会理念。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
内容简要:《墨子》是墨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书中记录了墨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和实践,内容涉及了墨子的哲学、政治、军事、技术等多个领域。墨子提倡“兼爱”,即人人平等、无私地爱他人;他也强烈反对“攻伐战争”,主张通过和平与公正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墨子的理论与孔子等儒家思想相对立,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道德观和军事哲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墨子-20章节用(上)-原文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
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芊䱉,不加者,去之。
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
有盗贼加固者,芊䱉;不加者,去之。
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若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
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
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者,芊䱉;不加者,去之。
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
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芊䱉;不加者,去之。
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
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
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
圣王既没,于民次也,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
以其蚤与其晚相践,后圣王之法十年。
若纯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
此不惟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且不然已!
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
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
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
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有与侵就援橐,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
此不令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
圣人为政特无此,不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
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墨子-20章节用(上)-译文
圣人治理一个国家,可以使这个国家变得富强;治理整个天下,可以使天下变得富强。这种富强不是通过外部扩张土地得到的,而是通过减少国家中的无用开支,就足以实现富足。圣王治理国家时,无论是发布命令、开展事业、使用民力还是运用财力,都是尽量节约使用而不浪费。因此,使用财力不浪费,民众不劳苦,国家可以兴办很多有利的事情。
那么他们制作衣服和皮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在冬天抵御寒冷,在夏天抵御炎热。所有制作衣服的原则,是冬天增加保暖、夏天增加凉爽的,那些不增加这些功能的,就应该去掉。他们建造宫室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在冬天抵御风寒,在夏天抵御暑雨。如果有盗贼来犯,加固宫室,那些加固的,就保留;不加固的,就去掉。他们制作铠甲、盾牌和五种兵器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抵御外来的侵扰、盗贼。如果有铠甲、盾牌和五种兵器,就能战胜敌人;没有的,就不能战胜。因此,圣人制作铠甲、盾牌和五种兵器。所有制作铠甲、盾牌和五种兵器的原则,是增加轻便和实用性,坚固而难以折断的,就保留;不增加这些功能的,就去掉。他们制作车船是为了什么呢?车是用来在陆地上行驶,船是用来在河流山谷中行驶,以便通向四面八方的利益。所有制作车船的原则,是增加轻便和实用性,那些增加这些功能的,就保留;不增加的,就去掉。所有这些物品的制作,都是尽量增加实用性的。因此,使用财力不浪费,民众不劳苦,国家可以兴办很多有利的事情。
如果去掉那些贵族喜欢收集的珍珠玉石、鸟兽、犬马,用来增加衣服、宫室、铠甲、盾牌、五种兵器和车船的数量,数量可以增加几倍,这样不是很容易吗?那么,什么是最难增加的呢?只有人口是最难增加的;然而人口是可以增加的。从前圣王制定法律,说:‘男子二十岁,不敢不成家;女子十五岁,不敢不嫁人。’这是圣王的法律。圣王去世后,按照民众的愿望,有的早婚,可以早些成家;有的晚婚,可以晚些成家。这样,晚婚的人比早婚的人晚十年。如果纯粹三年就生育,那么孩子可以在两三年内出生。这不只是让民众早婚,而且可以增加人口吗?当然不是这样!
现在天下的执政者,他们的方法都是减少人口的方法。他们使民众劳苦,征收的赋税沉重,民众的财富不足,冻饿而死的人,数不胜数。而且,那些贵族不去发动战争,去攻打邻国,战争持续的时间长的可以一年,短的可以几个月,男女长时间不能相见,这就是减少人口的方法。因为居住不安定,饮食不规律,生病而死的人,以及那些参与战争、攻城掠地而死的人,数不胜数。这不是让执政者减少人口的方法和策略吗?圣人治理国家时,特别没有这些做法,而不圣明的执政者治理国家时,他们的方法也是通过这些策略来减少人口吗?
因此,墨子说:‘去掉无用的开支,是圣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也是天下的大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墨子-20章节用(上)-注解
圣人: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通常指古代的贤君或理想的统治者。
为政:治理国家,施行政治。
倍:增加一倍,此处指使国家或天下更加繁荣。
去其无用之费:去除那些无用的开支或浪费。
民德:民众的道德品质。
衣裘:古代的衣物,此处指保暖的衣物。
圉:阻挡,抵御。
宫室:房屋,此处指居住的地方。
甲盾五兵:铠甲、盾牌和五种兵器,指军事装备。
舟车:船和车,指交通工具。
陵陆:山陵和陆地。
川谷:河流和山谷。
芊䱉:指美好、适宜。
大人:指贵族或有权势的人。
聚珠玉、鸟兽、犬马:指收集珍贵的珠宝、珍禽异兽和马匹。
法:法律,规则。
处家:成家立业。
事人:侍奉他人,指结婚成家。
寡人之道:指使国家人口减少的方法。
籍敛:征税。
兴师:发动军队。
攻伐:攻打,侵略。
数术:策略,方法。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去除无用的开支,是圣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也是天下的大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墨子-20章节用(上)-评注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这段话强调了圣王治国理念的核心,即通过精简和优化国家资源,去除无用的开支,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倍之’在这里并非指领土的扩张,而是指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这体现了墨家“节用”的思想,即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圣王治国的方法。圣王在制定政策、开展事业、役使民众、使用财物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确保每一项措施都物尽其用。这样做不仅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从而使得国家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芊䱉,不加者,去之。
这里以衣裘为例,说明圣王治国时注重实用性。衣裘的设计是为了抵御寒冷和暑热,因此,只有符合这一目的的衣物才是有价值的。那些不符合实际需求的衣物则应被舍弃。
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芊䱉;不加者,去之。
宫室的设计同样遵循实用性原则。宫室要能够抵御寒冷和暑雨,并具备防御盗贼的功能。那些不具备这些功能的宫室也应被淘汰。
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若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
甲盾五兵的设计是为了抵御外来的侵略和盗贼的侵扰。只有具备这些武器的国家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因此,圣王会重视甲盾五兵的制造。
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芊䱉;不加者,去之。
舟车的设计是为了方便交通,促进四方物资的流通。只有轻便且实用的舟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这句话总结了圣王治国的方法,即所有的事物都应注重实用性。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资源,减轻民众负担,还能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利益。
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
这里提出了一个对比,即圣王治国与那些追求奢侈品的大人之间的差异。圣王会去掉那些无用的奢侈品,将资源用于更有价值的衣裳、宫室、甲盾、五兵和舟车。
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什么是最难倍增的?答案是“人”。尽管人本身难以倍增,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教育,人的潜力是可以被挖掘和提升的。
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
这里引用了圣王的法律,强调了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这是墨家“兼爱”思想的具体体现,即倡导人们相互关爱,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圣王既没,于民次也,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践,后圣王之法十年。
这句话说明了圣王的法律在后世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执行。那些早婚的人可能需要等待二十年才能成家,而晚婚的人可能需要等待四十年。这种差异使得后世的婚姻制度比圣王时期晚了十年。
若纯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此不惟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且不然已!
这里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如果人们能够每三年生育一次,那么人口的增长速度将会大大加快。这反映了墨家对于人口增长的乐观态度。
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
这句话批评了当时的统治者,指出他们实行的是“寡人之道”,即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民众的福祉。这种政策导致了民众的贫困和苦难。
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
这里进一步批评了统治者的战争政策,指出战争不仅给民众带来了痛苦,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有与侵就援橐,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
这句话列举了战争带来的种种灾难,包括流离失所、饮食不规律、疾病流行、抢劫和战斗死亡等。
此不令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不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
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寡人之道?墨子认为,这是由于统治者缺乏智慧和管理能力造成的。
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这句话是墨子的核心观点,即去除无用的开支,是圣王治国之道,也是天下的大利。这体现了墨家“节用”和“兼爱”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