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四

作者: 张廷玉(1672年-1755年),清代史学家,明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代史书的编撰上都有杰出贡献,《明史》作为清朝史学中的巨著之一,也是张廷玉的重要功绩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明史》是清代历史学家所编的关于明朝的史书,详细记录了明朝自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内容涉及明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历史。书中不仅详细叙述了历代明朝皇帝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与军事战略,还深入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史》是中国古代史学中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全面反映了明朝的历史进程、社会风貌和文化成就,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四-原文

宪宗二

十二年春正月辛亥,南京地震有声。

戊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甲午,敕群臣修省。

三月壬子,减内府供用物。

壬戌,李震大破靖州苗。

夏五月丁卯,副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

庚申,录囚。

秋七月庚戌,黑眚见。

乙丑,躬祷天地于禁中,以用度不节、工役劳民、忠言不闻、仁政不施四事自责。

戊辰,遣使录天下囚。

冬十月辛巳,京师地震。

十一月,巡抚四川都御史张瓒讨湾溪苗,破之。

十二月己丑,置郧阳府,设行都司卫所,处流民。

是年,土鲁番、撒马儿罕、琉球、乌斯藏入贡。

十三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己巳,置西厂,太监汪直提督官校刺事。

夏四月,汪直执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下西厂狱。

五月甲戌,执左通政方贤下西厂狱。

丙子,大学士商辂、尚书项忠请罢西厂,从之。

六月甲辰,罢项忠为民。

庚戌,复设西厂。

丁巳,商辂致仕。

秋八月壬戌,锦衣卫官校执工部尚书张文质系狱,帝知而释之。

冬十月戊申,复立哈密卫于苦峪谷,给士田牛种。

十一月,张瓒破松潘叠溪苗。

是年,免浙江、山东、河南、江西、福建被灾税粮。振山东、南畿州县饥。安南、琉球、乌斯藏、暹罗、日本入贡。满者鲁、癿加思兰各遣使贡马。

十四年春正月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月戊辰,免浙江被灾秋粮。

己卯,赐曾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辛巳,罢乌撒卫银场。

丙戌,复开辽东马市。

丁亥,以浙江饥罢采花木。

夏四月丁酉,免南畿、山东被灾秋粮。

六月癸卯,太监汪直行辽东边。

秋七月丁丑,遣使振畿南、山东饥。

八月癸巳,以直隶、山东灾伤,诏六部条恤民事宜。

南京刑部侍郎金绅巡视江西水灾。

庚戌,免湖广被灾秋粮。

甲寅,下巡抚苏、松副都御史牟俸于锦衣卫狱,谪戍。

十二月甲午,免畿内被灾秋粮。

是年,占城、乌斯藏、撒马儿罕入贡。

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辛巳,振山东饥。

免秋粮。

二月,免湖广被灾秋粮。

甲寅,诏修开国勋臣墓,无后者置守冢一人。

夏四月丙午,免南畿被灾税粮。

壬子,下驸马都尉马诚于锦衣卫狱。

五月壬戌,汪直劾侍郎马文升,下文升狱,谪戍。

癸酉,以马文升、牟俸事,杖给事中李俊、御史王浚五十六人于阙下。

己卯,免湖广、河南被灾税粮。

秋七月癸酉,汪直行大同、宣府边。

冬十月丁亥,抚宁侯朱永为靖虏将军,充总兵官,汪直监军,御伏当加。

十二月辛未,论功封朱永保国公,加汪直岁禄,升赏者二千六百余人。

是月,免四川、江西被灾税粮。

是年,琉球、安南、乌斯藏入贡。

十六年春正月甲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丁酉,保国公朱永为平虏将军,充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汪直监军,御亦思马因于延绥。

二月癸酉,免湖广被灾秋粮。

戊寅,王越袭亦思马因于威宁海子,破之。

三月戊子,以岁歉减光禄寺供用物。

夏六月癸丑,禁势家侵占民田。

秋八月辛酉,申存恤孤老之令。

冬十二月庚申,亦思马因犯大同。

丙寅,朱永、汪直、王越帅京军御之。

是月,总督两广军务都御史朱英、总兵官平乡伯陈政讨广西瑶,破之。

是年,免两畿、湖广、河南、山东、云南被灾税粮。

琉球、暹罗、苏门答剌、土鲁番、撒马儿罕入贡。

十七年春正月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月壬戌,核天下库藏出纳之数。

是月,免浙江、山西被灾税粮。

三月辛卯,赐王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庚申,以久旱风霾敕群臣修省。

戊辰,谕法司慎刑狱。

太监怀恩同法司录囚,自是每五岁遣内臣审录以为常。

癸酉,亦思马因犯宣府。

五月己亥,汪直监督军务,王越为平胡将军。

充总兵官,御之。

秋七月甲戌,免南畿披灾秋粮。

甲午,命所在镇守总兵、巡抚听汪直、王越节制。

冬十月壬戌,振河南饥。

十一月戊子,取太仓银三分之一入内库。

是年,安南、占城、满剌加、乌斯藏入贡。

安南黎灏侵老挝宣慰司,赐敕谕之。

十八年春正月壬午,太祀天地于南郊。

庚寅,刘吉起复。

三月己巳朔,振南畿饥。

壬申,罢西厂。

夏四月癸丑,罕慎复哈密城。

甲子,免山西被灾夏税。

五月,免山东、南畿被灾税粮。

六月壬寅,亦思马因犯延绥,汪直、王越调兵御败之。

秋八月癸丑,遣使振畿内、山东饥。

辛酉,免河南被灾税粮。

闰月壬申,仓副使应时用请罢饶州烧造御器内臣,下狱,赎还职。

冬十一月,免畿内、陕西、辽东被灾秋粮。

十二月庚午,御制《文华大训》成。

是年,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十九年春正月丙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月丙辰,免湖广被灾税粮。

夏四月丁丑,免河南被灾税粮。

六月乙亥,汪直有罪,调南京御马监。

丁丑,陈政破广西瑶。

秋七月辛丑,迤北小王子犯大同。

癸卯,总兵官许宁御之。

败绩。

己未,朱永为镇朔大将军,充总兵官,帅京军御之。

八月甲子,犯宣府,巡抚都御史秦纮、总兵官周玉御却之。

乙丑,户部侍郎李衍、刑部侍郎何乔新巡视边关。

壬申,谪汪直为奉御,其党王越、戴缙等贬黜有差。

是月,朱永败寇于大同、宣府。

冬十月壬申,召朱永还。

是年,撒马儿罕贡狮子。

二十年春正月庚寅,京师地震。

壬辰,敕群臣修省。

诏减贡献,饬备边,罢营造,理冤狱,宽银课、工役、马价,恤大同阵亡士卒。

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月庚寅,赐李旻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己酉,太监张善监督军务,定西侯蒋琬充总兵官,同总督尚书余子俊备大同、宣府。

夏四月戊午,录囚。

五月甲午,再录囚,减死罪以下。

六月,免南畿、陕西被灾税粮。

秋九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是月,寇复入居河套。

是秋,陕西、山西大旱饥。人相食。

停岁办物料,免税粮,发帑转粟。

开纳米事例振之。

冬十月丁巳,杖刑部员外郎林俊、都督府经历张黻,并谪官。

癸酉,罢云南元江诸府银坑。

十二月,免山西、河南被灾夏税。

是年,安南、日本、琉球、哈密、土鲁番入贡。

二十一年春正月甲申朔,星变。

丙戌,诏群臣极言时政。

庚寅,赦天下。

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乙巳,遣侍郎李贤、何乔新、贾俊振陕西、山西、河南饥。

二月己未,放免传奉文武官五百六十余人。

丁丑,免陕西被灾税粮。

夏四月戊午,以泰山屡震遣使祭告。

壬戌,转漕四十万石,振陕西饥。

是月,免南畿、山东被灾税粮。

五月壬戌,京师地震。

丙子,振京师饥民。

六月辛巳,令武臣纳粟袭职。

癸未,诏盛暑祁寒廷臣所奏毋得过五事。

秋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九月甲子,刘珝致仕。

冬十月,免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被灾税粮。

十一月丙寅,京师地震。

十二月甲申,詹事彭华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甲午,振南畿饥。

是冬,小王子犯兰州、庄浪、镇番、凉州。

是年,哈密、乌斯藏入贡。

二十二年春正月己未,太祀天地于南郊。

乙丑,免河南被灾秋粮。

二月庚辰,免畿南及湖广被灾秋粮。

夏四月乙未,清畿内勋戚庄田。

六月,免南畿、陕西被灾税粮。

乙亥,敕群臣修举职业。

甲午,谕法司慎刑。

秋七月,小王子犯甘州,指挥姚英等战死。

九月,免河南、广东被灾税粮。

丁卯,兵部左侍郎尹直为户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冬十一月癸丑,占城为安南所侵,王子古来来奔。

十二月,免江西、广西被灾税粮。

是年,哈密、琉球入贡。

二十三年春正月,免陕西、湖广被灾税粮。

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月乙酉,副都御史边镛、通政司参议田景贤巡视大同诸边。

三月丁未,彭华致仕。

丁巳,赐费宏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癸亥,免山东被灾税粮。

夏四月乙亥,免浙江被灾秋粮。

五月乙卯,旱,遣使分祷天下山川。

丙辰,敕群臣修省。

是月,朵颜三卫避那孩入辽东,令驻牧近边。

给米布。

六月,免陕西、南畿被灾秋粮。

秋七月戊申,封皇子祐杬为兴王,祐棆岐王,祐槟益王,祐楎衡王,祐枟雍王。

八月庚辰,帝不豫。

甲申,皇太子摄事于文化殿。

己丑,崩,年四十有一。

九月乙卯,上尊谥,庙号宪宗,葬茂陵。

赞曰:‘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四-译文

宪宗二年,春季正月辛亥日,南京发生地震,有声音。戊午日,在南郊举行大祭天地。二月乙亥朔日,发生日食。甲午日,皇帝下令群臣进行反省。三月壬子日,减少内府的供用物品。壬戌日,李震在靖州大败苗人。

夏季五月丁卯日,副都御史原杰安抚治理荆、襄地区的流民。庚申日,审查囚犯。秋季七月庚戌日,出现黑云。乙丑日,皇帝亲自在宫中祈祷天地,因为四件事情自责:用度不节制、劳役百姓、忠言不被听取、仁政不施行。戊辰日,派遣使者审查全国囚犯。

冬季十月辛巳日,京师发生地震。十一月,巡抚四川的都御史张瓒讨伐湾溪苗人,将其击败。十二月己丑日,设立郧阳府,设置行都司卫所,安置流民。

这一年,土鲁番、撒马儿罕、琉球、乌斯藏进贡。

十三年春季正月庚戌日,在南郊举行大祭天地。己巳日,设立西厂,太监汪直负责管理官校刺事。

夏季四月,汪直逮捕了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并将他们关进西厂监狱。五月甲戌日,逮捕了左通政方贤,也关进西厂监狱。丙子日,大学士商辂、尚书项忠请求废除西厂,皇帝同意了。六月甲辰日,罢免项忠,让他成为平民。庚戌日,再次设立西厂。丁巳日,商辂退休。

秋季八月壬戌日,锦衣卫官校逮捕了工部尚书张文质,并将其关进监狱,皇帝知道后释放了他。

冬季十月戊申日,在苦峪谷重新设立哈密卫,提供土地、牛和种子。十一月,张瓒在松潘叠溪击败苗人。

这一年,免除浙江、山东、河南、江西、福建因灾害而欠缴的税粮。赈济山东、南畿州县的饥荒。安南、琉球、乌斯藏、暹罗、日本进贡。满者鲁、癿加思兰分别派遣使者进贡马。

十四年春季正月甲戌日,在南郊举行大祭天地。三月戊辰日,免除浙江因灾害而欠缴的秋粮。己卯日,赐予曾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辛巳日,废除乌撒卫银场。丙戌日,重新开放辽东马市。丁亥日,因为浙江饥荒而停止采伐花木。

夏季四月丁酉日,免除南畿、山东因灾害而欠缴的秋粮。六月癸卯日,太监汪直前往辽东边境。

秋季七月丁丑日,派遣使者赈济畿南、山东的饥荒。八月癸巳日,因为直隶、山东灾害严重,下诏六部制定抚恤民生的措施。南京刑部侍郎金绅巡视江西水灾。庚戌日,免除湖广因灾害而欠缴的秋粮。甲寅日,将巡抚苏、松的副都御史牟俸关进锦衣卫监狱,贬谪戍边。十二月甲午日,免除畿内因灾害而欠缴的秋粮。

这一年,占城、乌斯藏、撒马儿罕进贡。

十五年春季正月丁卯日,在南郊举行大祭天地。辛巳日,赈济山东的饥荒。免除秋粮。二月,免除湖广因灾害而欠缴的秋粮。甲寅日,下诏修缮开国功臣的坟墓,无后嗣的设立守墓人。

夏季四月丙午日,免除南畿因灾害而欠缴的税粮。壬子日,将驸马都尉马诚关进锦衣卫监狱。五月壬戌日,汪直弹劾侍郎马文升,将他关进监狱,贬谪戍边。癸酉日,因为马文升、牟俸的事情,杖责给事中李俊、御史王浚等五十六人于宫门前。己卯日,免除湖广、河南因灾害而欠缴的税粮。

秋季七月癸酉日,汪直前往大同、宣府边境。冬季十月丁亥日,抚宁侯朱永担任靖虏将军,充任总兵官,汪直监督军队,抵御伏当加。十二月辛未日,论功封朱永为保国公,增加汪直的年禄,升赏者二千六百余人。这个月,免除四川、江西因灾害而欠缴的秋粮。

这一年,琉球、安南、乌斯藏进贡。

十六年春季正月甲午日,在南郊举行大祭天地。丁酉日,保国公朱永担任平虏将军,充任总兵官,王越监督军务,汪直监督军队,在延绥抵御亦思马因。二月癸酉日,免除湖广因灾害而欠缴的秋粮。戊寅日,王越在威宁海子袭取亦思马因,将其击败。三月戊子日,因为年成歉收,减少光禄寺的供用物品。

夏季六月癸丑日,禁止权贵侵占民田。秋季八月辛酉日,发布存恤孤老的法令。冬季十二月庚申日,亦思马因侵犯大同。丙寅日,朱永、汪直、王越率领京军抵御。这个月,总督两广军务的都御史朱英、总兵官平乡伯陈政讨伐广西瑶人,将其击败。

这一年,免除两畿、湖广、河南、山东、云南因灾害而欠缴的税粮。琉球、暹罗、苏门答剌、土鲁番、撒马儿罕进贡。

十七年春季正月丙戌日,在南郊举行大祭天地。二月壬戌日,核实全国库藏的收支。这个月,免除浙江、山西因灾害而欠缴的税粮。三月辛卯日,赐予王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季四月庚申日,因为久旱风沙,下令群臣反省。戊辰日,告诫法司谨慎处理刑狱。太监怀恩与法司一起审查囚犯,从此每隔五年派遣内臣审查囚犯成为常规。癸酉日,亦思马因侵犯宣府。五月己亥日,汪直监督军务,王越担任平胡将军,充任总兵官,抵御亦思马因。

秋季七月甲戌日,免除南畿因灾害而欠缴的秋粮。甲午日,命令各镇守总兵、巡抚听从汪直、王越的节制。冬季十月壬戌日,赈济河南的饥荒。十一月戊子日,提取太仓银的三分之一存入内库。

这一年,安南、占城、满剌加、乌斯藏进贡。安南黎灏侵犯老挝宣慰司,皇帝赐敕书予以警告。

十八年春季正月壬午日,在南郊举行大祭天地。庚寅日,刘吉被重新起用。三月己巳朔日,赈济南畿的饥荒。壬申日,废除西厂。

夏季四月癸丑日,罕慎收复哈密城。甲子日,免除山西因灾害而欠缴的夏税。五月,免除山东、南畿因灾害而欠缴的税粮。六月壬寅日,亦思马因侵犯延绥,汪直、王越调动兵力抵御,将其击败。

秋季八月癸丑日,派遣使者赈济畿内、山东的饥荒。辛酉日,免除河南因灾害而欠缴的税粮。闰月壬申日,仓副使应时用请求罢免饶州烧造御器的内臣,将其关进监狱,赎回职位。

冬季十一月,免除畿内、陕西、辽东因灾害而欠缴的秋粮。十二月庚午日,皇帝亲自撰写《文华大训》完成。

这一年,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乌斯藏进贡。

十九年春季正月丙午日,在南郊举行大祭天地。三月丙辰日,免除湖广因灾害而欠缴的税粮。

夏季四月丁丑日,免除河南因灾害而欠缴的税粮。六月乙亥日,汪直犯罪,被调往南京御马监。丁丑日,陈政在广西击败瑶人。

秋季七月辛丑日,迤北小王子侵犯大同。癸卯日,总兵官许宁抵御,战败。己未日,朱永担任镇朔大将军,充任总兵官,率领京军抵御。八月甲子日,小王子侵犯宣府,巡抚都御史秦纮、总兵官周玉将其击退。乙丑日,户部侍郎李衍、刑部侍郎何乔新巡视边关。壬申日,将汪直贬谪为奉御,其党羽王越、戴缙等分别受到贬谪。这个月,朱永在大同、宣府击败敌寇。

冬季十月壬申日,召回朱永。

这一年,撒马儿罕进贡狮子。

二十年春天正月,京师发生地震。二月,皇帝命令群臣进行反省。下诏减少贡品,加强边防,停止修建工程,处理冤狱,放宽银税、工役、马匹价格,慰问大同阵亡士兵。三月,在南郊举行天地大祭。三月,赐予李旻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区别。四月,太监张善监督军务,定西侯蒋琬担任总兵官,与尚书余子俊一同负责大同、宣府的军事。

夏天四月,审查囚犯。五月,再次审查囚犯,减轻死罪以下的刑罚。六月,免除南畿、陕西受灾地区的税粮。

秋天九月,发生日食。这个月,敌寇再次进入河套地区。这个秋天,陕西、山西大旱,饥荒严重,人们互相残食。停止征收岁办物料,免除税粮,动用国库粮食救济。开放纳米事例来振兴经济。

冬天十月,杖责刑部员外郎林俊、都督府经历张黻,并将他们贬官。十二月,免除山西、河南受灾地区的夏税。

这一年,安南、日本、琉球、哈密、土鲁番向朝廷进贡。

二十一年春天正月,发生星变。二月,皇帝命令群臣极言时政。三月,大祀天地于南郊。派遣侍郎李贤、何乔新、贾俊前往陕西、山西、河南赈济饥荒。四月,免除南畿、山东受灾地区的税粮。五月,京师再次发生地震。六月,命令武官纳粟以袭职。七月,皇帝生病。八月,皇太子在文化殿代理国事。九月,皇帝去世,享年四十一岁。十月,免除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受灾地区的税粮。十一月,京师再次发生地震。十二月,詹事彭华担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十二月,赈济南畿地区的饥荒。这个冬天,小王子侵犯兰州、庄浪、镇番、凉州。

这一年,哈密、乌斯藏向朝廷进贡。

二十二年春天正月,在南郊举行天地大祭。二月,免除河南受灾地区的秋粮。四月,清理畿内勋戚庄田。六月,免除南畿、陕西受灾地区的税粮。七月,小王子侵犯甘州,指挥姚英等战死。九月,免除河南、广东受灾地区的税粮。九月,兵部左侍郎尹直担任户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与机务。

冬天十一月,占城被安南侵犯,王子古来逃来。十二月,免除江西、广西受灾地区的税粮。

这一年,哈密、琉球向朝廷进贡。

二十三年春天,免除陕西、湖广受灾地区的税粮。二月,举行天地大祭。三月,副都御史边镛、通政司参议田景贤巡视大同诸边。三月,彭华退休。三月,赐予费宏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区别。三月,免除山东受灾地区的税粮。

夏天四月,免除浙江受灾地区的秋粮。五月,发生旱灾,派遣使者分祷天下山川。六月,免除陕西、南畿受灾地区的秋粮。

秋天七月,封皇子祐杬为兴王,祐棆为岐王,祐槟为益王,祐楎为衡王,祐枟为雍王。八月,皇帝身体不适。九月,皇太子在文化殿代理国事。九月,皇帝去世,享年四十一岁。九月,追尊皇帝尊号,庙号宪宗,葬于茂陵。

赞曰:宪宗早年确立储君地位,中间遭遇许多变故,但即位后,尊称景帝,平反于谦的冤案,抑制黎淳召回商辂,显示了君主的风度。当时国家太平,朝中有许多老臣,皇帝能够诚心诚意地任用人才,谨慎地接受天命,减免赋税,减少刑罚,使得民间日益富足,仁宗、宣宗时期的治理在此重现。然而,由于任用汪直,西厂横行,窃取威权,作恶多端,玩弄军事。即使是明断如宪宗,也被蒙蔽迷惑,经过很长时间才觉悟,宦官的祸害确实令人畏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四-注解

宪宗: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名朱见深,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南京:明朝的都城,今南京。

地震:指地壳发生震动,造成地面摇动。

天地:指天和地,常用于指代自然和宇宙。

南郊:指南方的郊外,古代皇帝祭祀天地常在南郊。

日有食之:指日食现象,即月亮暂时遮挡太阳。

敕:皇帝的命令,敕令。

修省:反省自己的政绩,检查是否有过失。

内府:指皇帝的私人财产。

供用物:供皇帝及其家庭使用的物品。

苗:指少数民族,此处指苗族。

副都御史: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和司法。

抚治:安抚治理。

流民: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流离失所的人民。

录囚:审查囚犯,决定是否释放。

黑眚见:指天空出现异常现象,如黑气等。

禁中:皇帝的居所。

躬祷:亲自祈祷。

用度不节:指用度奢侈,不节制。

工役劳民:指工程劳役使民众劳苦。

忠言不闻:指忠言逆耳,不被听取。

仁政不施:指没有施行仁政。

郧阳府:地名,今湖北省十堰市。

行都司卫所:军事单位,负责地方治安。

土鲁番:指今天的吐鲁番地区。

撒马儿罕:古国名,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琉球:指今天的琉球群岛。

乌斯藏:指今天的西藏地区。

大祀: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西厂:指明代的一个特务机构。

太监:指皇宫中的高级宦官。

官校:官职名,负责宫廷警卫。

郎中:官职名,负责医学事务。

武清:地名,今北京武清区。

乐章:乐府诗的一种,古代宫廷音乐。

太医院:古代宫廷医疗机构。

院判:官职名,负责医疗机构的管理。

行人:官职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张廷纲:人名。

浙江布政使:官职名,负责浙江地区的行政事务。

左通政:官职名,负责传达政令。

方贤:人名。

大学士:官职名,皇帝的高级顾问。

商辂:指明代的一个官员。

尚书: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掌管各部门事务。

项忠:人名。

锦衣卫:明朝的特务机构之一,负责宫廷安全和政治监视。

张文质:人名。

哈密卫:地名,今新疆哈密。

士田牛种:指土地、耕牛和种子。

松潘:地名,今四川省松潘县。

湾溪苗:指湾溪地区的苗族。

税粮:指田赋和粮食。

振:赈济,救济。

安南:指今天的越南。

暹罗:古国名,今泰国。

日本:指今天的日本。

满者鲁:古国名,今蒙古国。

癿加思兰:古国名,今中亚地区。

进士及第: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资格。

出身有差:指根据出身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待遇。

乌撒卫:地名,今贵州省。

银场:采矿场所。

辽东马市:地名,今辽宁省辽阳市。

采花木:采集花木。

南畿:指南方的边疆地区。

边:边境地区。

靖虏将军:官职名,负责边疆军事。

总兵官:指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监军:官职名,负责监督军事行动。

伏当加:地名,今内蒙古。

保国公:爵位名,皇帝赐予的荣誉。

岁禄:官员的年俸。

守冢:守护墓地。

南畿州县:南畿地区的州县。

势家:有权势的家族。

孤老:孤寡老人。

亦思马因:古国名,今中亚地区。

大同: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

宣府:地名,今河北省宣化区。

平乡伯:爵位名,皇帝赐予的荣誉。

瑶:少数民族,今中国南方多瑶族。

两畿:指两京附近的地区。

法司:司法机构。

怀恩:人名。

太仓:地名,今江苏省太仓市。

镇守总兵:官职名,负责地方军事。

巡抚: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

节制:指挥调度。

河南:地名,今河南省。

内库:皇帝的私人金库。

满剌加:古国名,今马来西亚。

黎灏:人名。

老挝:古国名,今老挝。

宣慰司:地方行政单位。

太祀: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

刘吉:人名。

起复:官员被免职后恢复原职。

罕慎:人名。

哈密城:地名,今新疆哈密。

延绥:地名,今陕西省延安市。

饶州:地名,今江西省上饶市。

烧造御器:制造御用器物。

应时用:人名。

畿内:京畿地区。

文华大训:皇帝的著作。

迤北小王子:人名。

镇朔大将军:官职名,负责北方边疆军事。

周玉:人名。

李衍:人名。

何乔新:人名。

谪:降职。

奉御:官职名,负责宫廷警卫。

王越:人名。

戴缙:人名。

狮子:动物名,大型猫科动物。

京师:指当时的首都,即今天的北京。

群臣:指朝廷中的所有官员。

贡献:指地方或官员向朝廷上交的财物。

饬备边:命令加强边防。

营造:指修建工程。

冤狱:指错误的判决或冤枉的囚犯。

银课:指对银两的税收。

工役:指强制劳役。

马价:指马匹的价格。

恤:慰问,抚恤。

大同阵亡士卒:指在大同地区阵亡的士兵。

监督军务:指监管军事事务。

总督:指对某一地区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官员。

陕西:指今天的陕西省。

河套:指黄河与套地区的结合部。

寇:指敌对势力。

居:居住,驻扎。

停岁办物料:指停止征收用于国家工程的物资。

免税粮:指免除税收和粮食供应。

发帑转粟:指动用国库资金购买粮食。

开纳米事例振之:指开设新的纳米(纳粮)事例来赈济灾民。

杖刑:指用杖刑处罚。

谪官:指被贬谪的官员。

银坑:指开采银矿的地方。

夏税:指夏季征收的税。

哈密:指今天的哈密地区。

星变:指星辰的位置或亮度发生变化,常被视为不祥之兆。

极言时政:指直言不讳地评论时政。

赦天下:指皇帝宣布大赦天下,免除罪犯的刑罚。

转漕:指转运粮食。

传奉文武官:指被皇帝直接任命的文武官员。

泰山:指位于山东省的泰山,古代常作为祭祀的地点。

山川:指山和河流,常用于指代自然景观。

小王子:指蒙古地区的一个王子。

兰州:指今天的甘肃省兰州市。

庄浪:指今天的甘肃省庄浪县。

镇番:指今天的甘肃省镇原县。

凉州:指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

詹事:指负责太子事务的官员。

吏部:指负责官员管理的部门。

翰林学士:指负责皇帝文学工作的官员。

阁:指朝廷中的决策机构。

机务:指国家的重要事务。

祁寒:指非常寒冷的天气。

岁办物料:指每年征收的用于国家工程的物资。

元江诸府:指云南元江地区的各个府。

占城:指今天的越南中部地区。

古来:指占城的一个王子。

朵颜三卫:指居住在辽东地区的蒙古族部落。

辽东:指今天的辽宁省东部地区。

米布:指粮食和布匹。

兴王:指被封为兴王的皇子。

岐王:指被封为岐王的皇子。

益王:指被封为益王的皇子。

衡王:指被封为衡王的皇子。

雍王:指被封为雍王的皇子。

不豫:指皇帝身体不适。

文化殿:指皇宫中的文化场所。

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庙中供奉时的称号。

茂陵:指皇帝的陵墓。

储位:指太子或继承人的位置。

景帝:指宪宗的父亲,即明英宗。

于谦:指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黎淳:指明代的一个官员。

休明:指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期。

耆彦:指年高而有德行的人。

汪直:指明代的一个权臣。

妇寺:指皇宫中的女性和宦官,常指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腐败现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四-评注

二十年春正月庚寅,京师地震。壬辰,敕群臣修省。

此句开篇即描绘了国家遭遇地震的天灾,随后皇帝敕令群臣修身省己,体现了古代帝王面对天灾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诏减贡献,饬备边,罢营造,理冤狱,宽银课、工役、马价,恤大同阵亡士卒。

此段详细记载了皇帝的一系列救灾措施,包括减少贡赋、加强边防、停止工程、审理冤狱、减轻赋税和徭役等,显示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大祀天地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此句体现了皇帝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国家命运的祈福。

三月庚寅,赐李旻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此句记载了皇帝赐予进士及第的恩典,体现了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己酉,太监张善监督军务,定西侯蒋琬充总兵官,同总督尚书余子俊备大同、宣府。

此段描述了皇帝任命官员,加强军事力量的举措,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军事力量的重视。

夏四月戊午,录囚。

录囚是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此句表明皇帝关注司法公正,对囚犯进行审查。

五月甲午,再录囚,减死罪以下。

再次录囚并减刑,体现了皇帝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和对人命的尊重。

六月,免南畿、陕西被灾税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秋九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日食是古代天象之一,此句表明皇帝关注天象,以示对天命的敬畏。

是月,寇复入居河套。

此句描述了边疆的战事,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是秋,陕西、山西大旱饥。人相食。

此句描绘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人间悲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力应对。

停岁办物料,免税粮,发帑转粟。开纳米事例振之。

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措施,包括停止征收物料、免税粮、发放粮食等,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冬十月丁巳,杖刑部员外郎林俊、都督府经历张黻,并谪官。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官员的处罚,体现了古代法治的原则。

癸酉,罢云南元江诸府银坑。

此句表明皇帝对地方财政的调整,体现了皇帝对国家财政的重视。

十二月,免山西、河南被灾夏税。

免灾区的夏税,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是年,安南、日本、琉球、哈密、土鲁番入贡。

此句描述了外国使节的到来,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二十一年春正月甲申朔,星变。

此句描述了天象变化,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天象的重视。

丙戌,诏群臣极言时政。

皇帝诏令群臣直言时政,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庚寅,赦天下。

赦免天下,体现了皇帝的仁慈之心。

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再次举行大祀天地仪式,体现了皇帝对天地的敬畏。

乙巳,遣侍郎李贤、何乔新、贾俊振陕西、山西、河南饥。

派遣官员赈灾,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二月己未,放免传奉文武官五百六十余人。

放免官员,体现了皇帝对官员的宽厚。

丁丑,免陕西被灾税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夏四月戊午,以泰山屡震遣使祭告。

此句表明皇帝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以及对天地的祈福。

壬戌,转漕四十万石,振陕西饥。

调拨粮食赈灾,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是月,免南畿、山东被灾税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五月壬戌,京师地震。

此句再次描述了地震灾害,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丙子,振京师饥民。

赈济京师饥民,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生活的关心。

六月辛巳,令武臣纳粟袭职。

此句描述了武官的选拔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癸未,诏盛暑祁寒廷臣所奏毋得过五事。

皇帝对廷臣的奏事进行限制,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秋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此句描述了日食灾害,体现了皇帝对天象的重视。

九月甲子,刘珝致仕。

官员退休,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官员制度。

冬十月,免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被灾税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十一月丙寅,京师地震。

此句再次描述了地震灾害,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十二月甲申,詹事彭华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此句描述了官员的任命,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甲午,振南畿饥。

赈济南畿饥民,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生活的关心。

是冬,小王子犯兰州、庄浪、镇番、凉州。

此句描述了边疆的战事,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是年,哈密、乌斯藏入贡。

此句描述了外国使节的到来,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二十二年春正月己未,太祀天地于南郊。

此句描述了皇帝举行祭祀仪式,体现了皇帝对天地的敬畏。

乙丑,免河南被灾秋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二月庚辰,免畿南及湖广被灾秋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夏四月乙未,清畿内勋戚庄田。

清理勋戚庄田,体现了皇帝对国家财政的重视。

六月,免南畿、陕西被灾税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乙亥,敕群臣修举职业。

此句表明皇帝关注官员的职业素养,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甲午,谕法司慎刑。

皇帝对司法部门的指示,体现了皇帝对司法公正的追求。

秋七月,小王子犯甘州,指挥姚英等战死。

此句描述了边疆的战事,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九月,免河南、广东被灾税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丁卯,兵部左侍郎尹直为户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此句描述了官员的任命,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冬十一月癸丑,占城为安南所侵,王子古来来奔。

此句描述了外国的侵略和战争,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十二月,免江西、广西被灾税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是年,哈密、琉球入贡。

此句描述了外国使节的到来,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二十三年春正月,免陕西、湖广被灾税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此句描述了皇帝举行祭祀仪式,体现了皇帝对天地的敬畏。

二月乙酉,副都御史边镛、通政司参议田景贤巡视大同诸边。

此句描述了官员的巡视,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三月丁未,彭华致仕。

官员退休,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官员制度。

丁巳,赐费宏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此句记载了皇帝赐予进士及第的恩典,体现了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癸亥,免山东被灾税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夏四月乙亥,免浙江被灾秋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五月乙卯,旱,遣使分祷天下山川。

此句表明皇帝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以及对天地的祈福。

丙辰,敕群臣修省。

皇帝诏令群臣修身省己,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是月,朵颜三卫避那孩入辽东,令驻牧近边。给米布。

此句描述了边疆的战事,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六月,免陕西、南畿被灾秋粮。

免灾区的税粮,体现了皇帝对灾民的关怀。

秋七月戊申,封皇子祐杬为兴王,祐棆岐王,祐槟益王,祐楎衡王,祐枟雍王。

此句描述了皇子的封号,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八月庚辰,帝不豫。

此句表明皇帝身体不适,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担忧。

甲申,皇太子摄事于文化殿。

皇太子代理国事,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皇位继承制度。

己丑,崩,年四十有一。

皇帝驾崩,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皇位更迭。

九月乙卯,上尊谥,庙号宪宗,葬茂陵。

此句描述了皇帝的谥号和庙号,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尊崇死者文化。

赞曰:‘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

此段赞语高度评价了宪宗的治国之道,指出他在位期间,能够尊重先帝,关心百姓,选拔贤能,体现了古代帝王应有的品德和治国理念。

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

此段赞语进一步赞扬了宪宗的治国成就,指出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人才济济,百姓安居乐业,恢复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

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此段赞语指出了宪宗在位期间的一些不足,如任用奸臣,导致国家政治混乱,同时也警示后世,皇帝应警惕身边的小人,以免国家陷入危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4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