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廷玉(1672年-1755年),清代史学家,明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代史书的编撰上都有杰出贡献,《明史》作为清朝史学中的巨著之一,也是张廷玉的重要功绩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明史》是清代历史学家所编的关于明朝的史书,详细记录了明朝自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内容涉及明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历史。书中不仅详细叙述了历代明朝皇帝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与军事战略,还深入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史》是中国古代史学中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全面反映了明朝的历史进程、社会风貌和文化成就,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三-原文
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
母贤妃刘氏,早薨。
天启二年,封信王。
六年十一月,出居信邸。
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渐,召王入,受遗命。
丁巳,即皇帝位。
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崇祯元年。
九月甲申,追谥生母贤妃曰孝纯皇后。
丁亥,停刑。
庚寅,册妃周氏为皇后。
冬十月甲午朔,享太庙。
癸丑,南京地震。
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
戊辰,撤各边镇守内臣。
己巳,魏忠贤缢死。
癸酉,免天启时逮死诸臣赃,释其家属。
癸巳,黄立极致仕。
十二月,前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礼部尚书来宗道、吏部侍郎杨景辰、礼部侍郎周道登、少詹事刘鸿训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俱伏诛。
崇祯元年春正月辛巳,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
壬午,尊熹宗后为懿安皇后。
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
二月乙未,禁章奏冗蔓。
癸丑,御经筵。
丁巳,戒廷臣交结内侍。
三月己巳,葬悊皇帝于德陵。
癸未,施凤来、张瑞图致仕。
乙酉,赠恤冤陷诸臣。
夏四月癸巳,赐刘若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甲午,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
庚戌,指挥卓铭请开矿,不许。
五月己巳,李国〈木普〉致仕。
庚午,毁《三朝要典》。
甲戌,裁各部添注官,辛巳,祷雨。
乙酉,复外吏久任及举保连坐之法,禁有司私派。
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
壬寅,许显纯伏诛。
壬子,来宗道、杨景辰致仕。
秋七月癸酉,召对廷臣及袁崇焕于平台。
壬午,浙江风雨,海溢,漂没数万人。
癸未,海寇郑芝龙降。
甲申,宁远兵变,巡抚都御史毕自肃自杀。
八月乙未,诏非盛暑祁寒,日御文华殿与辅臣议政。
九月丁卯,京师地震。
冬十月戊戌,刘鸿训罢,寻遣戍。
十一月癸未,祀天于南郊。
十二月丙申,韩爌复入阁。
是年,革广宁及蓟镇塞外诸部赏。
诸部饥,告籴,不许。
陕西饥民苦加派,流贼大起,分掠鄜州、延安。
二年春正月丙子,释奠于先师孔子。
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二月戊子,祀社稷。
庚寅,皇长子慈烺生,赦天下。
三月戊寅,蓟州兵变,有司抚定之。
夏四月甲午,裁驿站。
闰月癸亥,流贼犯三水,游击高从龙战殁。
癸未,祀地于北郊。
五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庚子,议改历法。
六月戊午,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
癸亥,以久旱,斋居文华殿,敕群臣修省。
秋八月甲子,总兵官侯良柱、兵备副使刘可训击斩奢崇明、安邦彦于红土川,水西贼平。
甲戌,熹宗神主祔太庙。
九月丁未,杨镐弃市。
冬十月戊寅,大清兵入大安口。
十一月壬午朔,京师戒严。
乙酉,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战没于遵化。
甲申,大清兵入遵化,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推官何天球等死之。
丁亥,总兵官满桂入援。
己丑,吏部侍郎成基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召前大学士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视师通州。
辛卯,袁崇焕入援,次蓟州。
戊子,宣、大、保定兵相继入援。
征天下镇巡官勤王。
辛丑,大清兵薄德胜门。
甲辰,召袁崇焕等于平台,崇焕请入城休兵,不许。
下兵部尚书王洽于狱。
十二月辛亥朔,再召袁崇焕于平台,下锦衣卫狱。
甲寅,总兵官祖大寿兵溃,东出关。
乙卯,孙承宗移驻山海关。
庚申,谕廷臣进马。
丁卯,遣中官趋满桂出战,桂及前总兵官孙祖寿俱战殁。
总兵官马世龙总理援军。
壬申,钱龙锡罢。
癸酉,山西援兵溃于良乡。
丁丑,礼部侍郎周延儒、尚书何如宠、侍郎钱象坤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三年春正月甲申,大清兵克永平,副使郑国昌、知府张凤奇等死之。
丙戌,瘗城外战士骸。
戊子,大清兵克滦州。
庚寅,逮总督蓟辽都御史刘策下狱,论死。
乙未,禁抄传边报。
韩爌致仕。
壬寅,兵部右侍郎刘之纶败没于遵化。
是月,陕西诸路总兵官吴自勉等帅师入卫,延绥、甘肃兵溃西去,与群寇合。
二月庚申,立皇长子慈烺为皇太子,大赦。
三月壬午,李标致仕。
戊申,流贼犯山西。
夏四月乙卯,以久旱,斋居文华殿,谕百官修省。
丁丑,流贼陷蒲县。
五月辛卯,马世龙、祖大寿诸军入滦州。
壬辰,大清兵东归,永平、迁安、遵化相继复。
六月癸丑,流贼王嘉胤陷府谷,米脂贼张献忠聚众应之。
己未,授宋儒邵雍后裔《五经》博士。
辛酉,礼部尚书温体仁、吴宗达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秋八月癸亥,杀袁崇焕。
九月己卯,逮钱龙锡下狱。
冬十月癸亥,停刑。
丙寅,巡抚延绥副都御史洪承畴、总兵官杜文焕败贼张献忠于清涧。
十一月壬辰,破贼于怀宁。
甲午,山西总兵官王国梁追贼于河曲,败绩。
十二月乙巳朔,增田赋充饷。
戊午,流贼陷宁塞。
是年,乌斯藏入贡。
四年春正月己卯,流贼陷保安。
丁酉,御史吴甡振延绥饥民。
己亥,召对内阁、九卿、科道及入觐两司官于文华殿。
命都察院严核巡按御史。
二月壬子,流贼围庆阳,分兵陷合水。
三月丁丑,副将张应昌等击败之,庆阳围解。
癸未,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侍郎杨鹤招抚流贼于宁州,群贼伪降,寻复叛。
己丑,赐陈于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庚戌,祷雨。
辛酉,诏廷臣条时政。
是月,延绥副将曹文诏击贼于河曲,王嘉胤败死。
五月甲戌朔,步祷于南郊。
庚辰,戍钱龙锡。
六月丁未,钱象坤致仕。
秋七月甲戌,总兵官王际恩败贼于鄜州,降贼首上天龙。
八月癸卯,总兵官贺虎臣击斩贼刘六于庆阳。
丁未,大清兵围祖大寿于大凌城。
丙辰,何如宠致仕。
九月庚辰,内臣王应朝、邓希诏等监视关、宁、蓟镇兵粮及各边抚赏。
甲午,逮杨鹤下狱,论戍。
洪承畴总督三边军务。
丁酉,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钱粮,给事中宋可久等相继谏,不听。
戊戌,山海总兵官宋伟等援大凌,败于长山,监军太仆少卿张春被执。
冬十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戊辰,祖大寿杀副将何可纲。
己巳,大寿自大凌脱归,入锦州。
十一月丙戌,太监李奇茂监视陕西茶马,吴直监视登岛兵粮、海禁,群臣合疏谏,不听。
壬辰,孙承宗致仕。
癸巳,召对廷臣于文华殿,历询军国诸务。
语及内臣,帝曰:‘诸臣若实心任事,朕亦何需此辈。’
己亥,流贼罗汝才犯山西。
闰月乙丑,陕西降贼复叛,陷甘泉,杀参政张允登。
丁卯,登州游击孔有德率师援辽,次吴桥反,陷陵县,连陷临邑、商河、齐东,屠新城。
十二月丙子,济南官军御贼于阮城店,败绩。
丁丑,以大凌筑城招衅夺孙承宗官。
是冬,延安、庆阳大雪,民饥,盗贼益炽。
五年春正月辛丑,孔有德陷登州,游击陈良谟战死,总兵官张可大死之。
巡抚都御史孙元化、副使宋光兰等被执,寻纵还。
辛亥,孔有德陷黄县。
丙寅,总兵官杨御蕃、王洪率师讨孔有德,败绩于新城镇。
二月己巳朔,孔有德围莱州,巡抚都御史徐从治固守。
辛巳,孔有德陷平度。
三月壬寅,兵部侍郎刘宇烈督理山东军务,讨孔有德。
夏四月甲戌,刘宇烈败绩于沙河。
癸未,徐从治中伤卒。
是月,总兵官曹文诏、杨嘉谟连破贼于陇安、静宁,贼奔水落城,平凉、庄浪饥民附之,势复炽。
五月丙午,参政朱大典为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辛亥,礼部尚书郑以伟、徐光启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六月,京师大雨水。
壬申,河决孟津。
秋七月辛丑,太监曹化淳提督京营戎政。
癸卯,孔有德伪降,诱执登莱巡抚都御史谢琏,莱州知府朱万年死之。
己未,孙元化弃市。
逮刘宇烈下狱,论戍。
八月甲戌,洪承畴败贼于甘泉,贼首白广恩降。
甲申,朱大典督军救莱州,前锋参将祖宽败贼于沙河。
乙酉,莱州围解。
癸巳,官军大败孔有德于黄县,进围登州。
九月丁酉,海贼刘香寇福建。
是秋,陕西贼入山西,连陷大宁、泽州、寿阳,分部走河北,犯怀庆,陷修武。
冬十一月戊戌,刘香寇浙江。
六年春正月癸卯,曹文诏节制山、陕诸将讨贼。
丁未,副将左良玉破贼于涉县,贼走林县山中,饥民争附之。
庚申,遣使分督直省逋赋。
是月,曹文诏击山西贼,屡败之。
二月壬申,削左副都御史王志道籍。
癸酉,流贼犯畿南。
戊子,总兵官陈洪范等克登州水城。
辛卯,孔有德遁入海,山东平。
三月癸巳,敕曹文诏诸将限三月平贼。
夏四月己巳,免延安、庆阳、平凉新旧辽饷。
壬申,总兵官邓玘、左良玉剿河南贼。
五月乙巳,太监陈大金等分监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邓玘军。
壬子,孔有德及其党耿仲明等航海降于我大清。
癸丑,河套部犯宁夏,总兵官贺虎臣战没。
六月辛酉朔,太监高起潜监视宁、锦兵饷。
乙丑,郑以伟卒。
庚辰,周延儒致仕。
甲申,延绥副将李卑援剿河南。
庚寅,太监张彝宪请催逋赋一千七百余万,给事中范淑泰谏,不听。
秋七月甲辰,大清兵取旅顺,总兵官黄龙死之。
癸丑,改曹文诏镇大同,山西巡抚都御史许鼎臣请留文诏剿贼,不许。
八月己巳,曹文诏败贼于济源,又败之于怀庆。
九月庚戌,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冬十月戊辰,徐光启卒。
十一月癸巳,礼部侍郎王应熊、何吾驺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辛亥,诏保定、河南、山西会兵剿贼。
壬子,贼渡河。
乙卯,陷渑池。
十二月,连陷伊阳、卢氏,分犯南阳、汝宁,遂逼湖广。
是年,安南入贡。
七年春正月己丑,广鹿岛副将尚可喜降于我大清。
设河南、山、陕、川、湖五省总督,以延绥巡抚陈奇瑜兼兵部侍郎为之。
庚寅,总兵官张应昌渡河,败贼于灵宝。
壬辰,贼自郧阳渡汉。
癸巳,犯襄阳,连陷紫阳、平利、白河,南入四川。
二月戊寅,陷夔州,大宁诸县皆失守。
甲申,耕耤田。
乙酉,张献忠突商、雒,凡十三营流入汉南。
是月,振登、莱饥,蠲逋赋。
三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甲辰,赐刘理顺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乙巳,张应昌击贼于五岭山,败绩。
庚戌,贼自四川走湖广,副将杨世恩追败之于石河口。
山西自去年不雨至于是月,民大饥。
夏四月,贼自湖广走卢氏、灵宝。
癸酉,发帑振陕西、山西饥。
五月丙申,副将贺人龙等败贼于蓝田。
六月辛未,总督侍郎陈奇瑜、郧阳抚治都御史卢象升会师于上津,剿湖广贼。
甲戌,河决沛县。
是夏,官军围高迎祥、李自成诸贼于兴安之车箱峡两月。
贼食尽,伪降。
陈奇瑜受之,纵出险。
复叛,陷所过州县。
张应昌自清水追贼,败绩。
秋七月壬辰,大清兵入上方堡,至宣府。
乙未,诏总兵官陈洪范守居庸,巡抚保定都御史丁魁楚等守紫荆、雁门。
辛丑,京师戒严。
庚戌,大清兵克保安,沿边诸城堡多不守。
八月,分遣总兵官尤世威等援边。
戊辰,宣大总督侍郎张宗衡节制各镇援兵。
闰月甲申,贼陷隆德、固原,参议陆梦龙赴援,败没。
丁亥,大清兵克万全左卫。
庚寅,旋师出塞。
壬寅,李自成围贺人龙于陇州。
九月庚申,盔甲厂灾。
庚辰,洪承畴解陇州围。
甲戌,以贼聚陕西,诏河南兵入潼、华,湖广兵入商、雒,四川兵由兴、汉,山西兵出蒲州、韩城,合剿。
冬十月庚戌,湖广兵援汉中,副将杨正芳战死。
十一月庚辰,逮陈奇瑜下狱,论戍。
乙酉,洪承畴兼摄五省军务。
是冬,陕西贼分犯湖广、河南,李自成陷陈州。
是年,暹罗入贡。
八年春正月乙卯,贼陷上蔡,连陷汜水、荥阳、固始。
己未,洪承畴出关讨贼。
辛酉,张献忠陷颍州。
丙寅,陷凤阳,焚皇陵楼殿,留守朱国相等战死。
壬申,徐州援兵至凤阳。
张献忠犯庐州,寻陷庐江、无为。
李自成走归德,与罗汝才复入陕西。
二月,张献忠陷潜山、罗田、太湖、新蔡,应天巡抚都御史张国维御却之。
甲午,以皇陵失守,逮总督漕运尚书杨一鹏下狱,寻弃市。
丁酉,总兵官邓玘败贼于罗山。
是月,曹文诏败贼于随州。
夏四月,张献忠复走汉中,犯平凉、凤翔。
丁亥,郑芝龙击败海贼刘香,香自杀,众悉降。
辛卯,洪承畴会师于汝州,分部诸将防豫、楚要害。
乙巳,川兵变于樊城,邓玘自杀。
丙午,洪承畴西还,驻师灵宝。
五月乙亥,吴宗达致仕。
六月己丑,官军遇贼于乱马川,败绩。
壬辰,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击李自成于宁州之襄乐,战没。
丙午,曹文诏追贼至真宁之湫头镇,遇伏,力战死之。
秋七月甲戌,少詹事文震孟、刑部侍郎张至发俱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是月,张献忠突朱阳关,总兵官尤世威败绩,贼复走河南。
八月,李自成陷咸阳,贼将高杰降。
壬辰,诏撤监视总理内臣,惟京营及关、宁如故。
辛丑,卢象升总理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
九月辛亥,洪承畴督副将曹变蛟等败贼于关山镇。
李自成东走,与张献忠合。
壬戌,官军败绩于沈丘之瓦店,总兵官张全昌被执。
壬申,王应熊致仕。
冬十月庚辰,下诏罪己,辟居武英殿,减膳撤乐,示与将士同甘苦。
丙戌,户部尚书侯恂请严征新旧逋赋,从之。
辛卯,李自成陷陕州。
十一月庚戌,何吾驺、文震孟罢。
庚申,祀天于南郊。
总兵官祖宽破贼于汝州。
十二月戊寅,城凤阳。
乙酉,卢象升、祖宽败李自成于确山。
戊子,左良玉败贼于阌乡。
癸巳,贼犯江北,围滁州。
乙巳,老回回诸贼自河南犯陕西,洪承畴败之于临潼。
是年,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九年春正月甲寅,总理侍郎卢象升、祖宽援滁,大败贼于朱龙桥。
丁卯,前礼部侍郎林钎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二月,前副将汤九州及贼战嵩县,败没。
山西大饥,人相食。
乙酉,宁夏饥,兵变,杀巡抚都御史王楫,兵备副使丁启睿抚定之。
辛卯,以武举陈起新为给事中。
三月,卢象升、祖大乐剿河南贼。
高迎祥、李自成分部入陕西,余贼自光化走湖广。
振南阳饥,蠲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夏四月戊子,钱士升致仕。
五月壬子,诏赦协从诸贼。
愿归者,护还乡,有司安置;原随军自效者,有功一体叙录。
丙辰,延绥总兵官俞冲霄击李自成于安定,败绩,死之。
李自成犯榆林,贺人龙击败之。
癸酉,免畿内五年以前逋赋。
六月乙亥,林钎卒。
甲申,吏部侍郎孔贞运,礼部尚书贺逢圣、黄士俊,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己亥,总兵官解进忠抚贼于淅川,被杀。
秋七月甲辰,内臣李国辅等分守紫荆、倒马诸关。
庚戌,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
癸丑,诏诸镇星驰入援。
己未,大清兵入昌平,巡关御史王肇坤等死之。
壬戌,巡抚陕西都御史孙传庭击擒贼首高迎祥于盩厔,送京师伏诛。
癸亥,谕廷臣助饷。
甲子,兵部尚书张凤翼督援军,高起潜为总监。
是月,大清兵入宝坻,连下近畿州县。
八月癸酉,括勋戚文武诸臣马。
乙未,卢象升入援,次真定。
丙申,唐王聿键起兵勤王,勒还国,寻废为庶人。
是月,大清兵出塞。
九月辛酉,改卢象升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冬十月乙亥,工部侍郎刘宗周以论内臣及大学士温体仁削籍。
甲申,张献忠犯襄阳。
丙申,命开银铁铜铅诸矿。
十一月丁未,蠲山东五年以前逋赋。
十二月,大清兵征朝鲜。
是年,洪承畴败贼于陇州,贼走庆阳、凤翔。
暹罗入贡。
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丙午,老回回诸贼趋江北,张献忠、罗汝才自襄阳犯安庆,南京大震。
二月甲戌,遣使督直省逋赋。
丁酉,贼犯潜山,总兵官左良玉、副使史可法败之于枫香驿。
是月,朝鲜降于我大清。
三月辛亥,振陕西灾。
丁巳,赐刘同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甲子,官军援安庆,败绩于酆家店。
夏四月戊寅,大清兵克皮岛,副总兵金日观力战死之,总兵官沈冬魁走石城岛。
癸巳旱,清刑狱。
是月,洪承畴剿贼于汉南。
闰月壬寅,敕群臣洁己爱民,以回天意。
江北贼分犯河南,总督两广都御史熊文灿为兵部尚书,总理南京、河南、山、陕、川、湖军务,驻郧阳讨贼。
五月戊寅,李自成自秦州犯四川。
六月戊申,温体仁致仕。
是夏,两畿、山西大旱。
秋七月,山东、河南蝗,民大饥。
八月己酉,吏部侍郎刘宇亮、礼部侍郎傅冠俱礼部尚书,佥都御史薛国观为礼部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庚申,阅城。
九月丙子,左良玉败贼于虹县。
辛卯,洪承畴败贼于汉中。
癸巳,李自成陷宁羌。
冬十月丙申,自成自七盘关入西川。
壬寅,陷昭化、剑州、梓潼,分兵趋潼川、江油、绵州,总兵官侯良柱战死,遂陷彰明、盐亭诸县。
庚戌,逼成都。
十一月庚辰,以星变修省,求直言。
十二月癸卯,黄士俊致仕。
癸亥,洪承畴、曹变蛟援四川,次广元。
是年,安南、琉球入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三-译文
庄烈愍皇帝,名叫由检,是光宗的第五个儿子,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出生。他的母亲是贤妃刘氏,早逝。天启二年,被封为王。天启六年十一月,搬出皇宫居住在信王府。
第二年八月,熹宗病重,召他入宫,接受遗命。丁巳年,即位为皇帝。大赦天下,将明年定为崇祯元年。九月甲申日,追封生母贤妃为孝纯皇后。丁亥日,停止死刑。庚寅日,册封妃子周氏为皇后。冬季十月甲午朔日,在太庙举行祭祀。癸丑日,南京发生地震。十一月甲子日,将魏忠贤安置在凤阳。戊辰日,撤回各边镇的宦官。己巳日,魏忠贤被勒死。癸酉日,免除天启时期被逮捕致死的官员的赃款,释放其家属。癸巳日,黄立极致仕。十二月,前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礼部尚书来宗道、吏部侍郎杨景辰、礼部侍郎周道登、少詹事刘鸿训都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魏良卿、客氏的儿子侯国兴都被处死。
崇祯元年春季正月辛巳日,下诏禁止内臣未经命令不得出禁门。壬午日,尊熹宗的皇后为懿安皇后。丙戌日,处决魏忠贤及其党羽崔呈秀的尸体。二月乙未日,禁止冗长繁琐的章奏。癸丑日,举行经筵。丁巳日,告诫朝廷大臣不得与内侍交结。三月己巳日,将悊皇帝葬于德陵。癸未日,施凤来、张瑞图致仕。乙酉日,赠予冤屈陷害的官员抚恤。夏季四月癸巳日,赐予刘若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午日,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统领蓟、辽两地的军队。庚戌日,指挥卓铭请求开矿,未获准许。五月己巳日,李国〈木普〉致仕。庚午日,毁掉《三朝要典》。甲戌日,裁减各部新增官员,辛巳日,祈雨。乙酉日,恢复外吏长期任职及举荐连坐的法律,禁止官员私自摊派。
六月,削除魏忠贤党羽冯铨、魏广微的官籍。壬寅日,许显纯被处死。壬子日,来宗道、杨景辰致仕。秋季七月癸酉日,召见廷臣及袁崇焕于平台。壬午日,浙江发生风雨,海潮泛滥,淹没数万人。癸未日,海盗郑芝龙投降。甲申日,宁远发生兵变,巡抚都御史毕自肃自杀。八月乙未日,诏令非盛夏严寒,每日在文华殿与辅臣商议政事。九月丁卯日,京师发生地震。冬季十月戊戌日,刘鸿训被罢免,不久被贬谪。十一月癸未日,在南郊祭祀天。十二月丙申日,韩爌再次入阁。这一年,取消广宁及蓟镇塞外各部的赏赐。各部因饥荒告急,请求借贷,未获准许。陕西饥民苦于加派赋税,流贼大起,分头抢掠鄜州、延安。
二年春季正月丙子日,在孔庙举行释奠礼。丁丑日,确定叛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分为六等。二月戊子日,祭祀社稷。庚寅日,皇长子慈烺出生,大赦天下。三月戊寅日,蓟州发生兵变,官府平息了事。夏季四月甲午日,裁撤驿站。闰月癸亥日,流贼侵犯三水,游击高从龙战死。癸未日,在北郊祭祀地。五月乙酉朔日,发生日食。庚子日,讨论修改历法。六月戊午日,袁崇焕在双岛杀死毛文龙。癸亥日,因久旱,斋居文华殿,命令群臣反省。秋季八月甲子日,总兵官侯良柱、兵备副使刘可训在红土川击斩奢崇明、安邦彦,水西的贼人被平定。甲戌日,熹宗的神主被供奉于太庙。九月丁未日,杨镐被斩首。冬季十月戊寅日,大清兵进入大安口。十一月壬午朔日,京师实行戒严。乙酉日,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在遵化战死。甲申日,大清兵进入遵化,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推官何天球等战死。丁亥日,总兵官满桂前来支援。己丑日,吏部侍郎成基命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召回前大学士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前往通州视察军队。辛卯日,袁崇焕前来支援,驻扎在蓟州。戊子日,宣化、大同、保定的军队相继前来支援。征召天下镇守巡抚勤王。辛丑日,大清兵逼近德胜门。甲辰日,在平台召见袁崇焕等人,袁崇焕请求入城休兵,未获准许。将兵部尚书王洽投入监狱。十二月辛亥朔日,再次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将他投入锦衣卫监狱。甲寅日,总兵官祖大寿的军队溃败,向东出关。乙卯日,孙承宗移驻山海关。庚申日,命令廷臣进贡马匹。丁卯日,派遣宦官催促满桂出战,满桂及前总兵官孙祖寿都战死。总兵官马世龙总理援军。壬申日,钱龙锡被罢免。癸酉日,山西支援的军队在良乡溃败。丁丑日,礼部侍郎周延儒、尚书何如宠、侍郎钱象坤都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三年春季正月甲申日,大清兵攻克永平,副使郑国昌、知府张凤奇等战死。丙戌日,埋葬城外的战士遗体。戊子日,大清兵攻克滦州。庚寅日,逮捕总督蓟辽都御史刘策入狱,判处死刑。乙未日,禁止抄传边防报告。韩爌致仕。壬寅日,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在遵化战死。这个月,陕西各路总兵官吴自勉等率领军队入卫京师,延绥、甘肃的军队溃败西去,与群贼汇合。二月庚申日,立皇长子慈烺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三月壬午日,李标致仕。戊申日,流贼侵犯山西。夏季四月乙卯日,因久旱,斋居文华殿,命令百官反省。丁丑日,流贼攻陷蒲县。五月辛卯日,马世龙、祖大寿等军队进入滦州。壬辰日,大清兵东归,永平、迁安、遵化相继收复。六月癸丑日,流贼王嘉胤攻陷府谷,米脂的贼人张献忠聚集众人响应。己未日,授予宋儒邵雍后裔《五经》博士。辛酉日,礼部尚书温体仁、吴宗达同时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秋季八月癸亥日,杀死袁崇焕。九月己卯日,逮捕钱龙锡入狱。冬季十月癸亥日,停止死刑。丙寅日,巡抚延绥副都御史洪承畴、总兵官杜文焕在清涧击败贼人张献忠。十一月壬辰日,在怀宁打败贼人。甲午日,山西总兵官王国梁在河曲追击贼人,战败。十二月乙巳朔日,增加田赋以充军饷。戊午日,流贼攻陷宁塞。这一年,乌斯藏进贡。
四年春天正月己卯日,流寇攻陷了保安。丁酉日,御史吴甡救济延绥地区的饥民。己亥日,皇帝在文华殿召见内阁、九卿、科道以及入京觐见的两司官员。命令都察院严格审查巡按御史的工作。
二月壬子日,流寇围攻庆阳,分兵攻陷了合水。三月丁丑日,副将张应昌等人击败了流寇,庆阳的围困被解除。癸未日,陕西三边军务总督侍郎杨鹤在宁州招抚流寇,群贼假装投降,不久又叛变。
己丑日,皇帝赐予陈于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天四月庚戌日,进行祈雨。辛酉日,皇帝下诏让廷臣提出时政的建议。这个月,延绥副将曹文诏在河曲击败了贼人,王嘉胤战死。
五月甲戌月初,在南郊进行步行祈雨。庚辰日,钱龙锡被任命为戍卫。六月丁未日,钱象坤退休。秋天七月甲戌日,总兵官王际恩在鄜州击败了贼人,俘虏了贼首上天龙。
八月癸卯日,总兵官贺虎臣在庆阳击斩了贼人刘六。丁未日,大清兵围困了祖大寿于大凌城。丙辰日,何如宠退休。九月庚辰日,内臣王应朝、邓希诏等人监视关、宁、蓟镇的兵粮以及各边抚赏。
甲午日,逮捕杨鹤并将其关进监狱,判刑流放。洪承畴被任命为三边军务总督。丁酉日,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的钱粮,给事中宋可久等人相继进谏,皇帝不听。
戊戌日,山海总兵官宋伟等人援助大凌,在长山战败,监军太仆少卿张春被俘。冬天十月辛丑月初,发生日食。戊辰日,祖大寿杀死了副将何可纲。
己巳日,祖大寿从大凌城逃脱返回,进入锦州。十一月丙戌日,太监李奇茂监视陕西茶马,吴直监视登岛兵粮、海禁,群臣联名上疏进谏,皇帝不听。
壬辰日,孙承宗退休。癸巳日,皇帝在文华殿召见廷臣,详细询问军国大事。谈到内臣时,皇帝说:‘如果诸臣能真心实意地任事,朕又何必需要这些人。’己亥日,流寇罗汝才侵犯山西。
闰月乙丑日,陕西的降贼再次叛变,攻陷了甘泉,杀死了参政张允登。丁卯日,登州游击孔有德率军援助辽东,在吴桥反叛,攻陷了陵县,接着又攻陷了临邑、商河、齐东,屠杀新城。
十二月丙子日,济南官军在阮城店抵御贼人,战败。丁丑日,因为大凌城筑城招致挑衅,夺去了孙承宗的官职。这年冬天,延安、庆阳下大雪,民众饥饿,盗贼更加猖獗。
五年春天正月辛丑日,孔有德攻陷了登州,游击陈良谟战死,总兵官张可大阵亡。巡抚都御史孙元化、副使宋光兰等人被俘,不久又释放。
辛亥日,孔有德攻陷了黄县。丙寅日,总兵官杨御蕃、王洪率军讨伐孔有德,在新城镇战败。
二月己巳月初,孔有德围攻莱州,巡抚都御史徐从治坚守城池。辛巳日,孔有德攻陷了平度。
三月壬寅日,兵部侍郎刘宇烈督理山东军务,讨伐孔有德。夏天四月甲戌日,刘宇烈在沙河战败。
癸未日,徐从治受伤后去世。这个月,总兵官曹文诏、杨嘉谟在陇安、静宁连续击败了贼人,贼人逃往水落城,平凉、庄浪的饥民纷纷归附,势力再次壮大。
五月丙午日,参政朱大典被任命为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辛亥日,礼部尚书郑以伟、徐光启同时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六月,京师大雨。壬申日,黄河在孟津决口。秋天七月辛丑日,太监曹化淳提督京营戎政。癸卯日,孔有德假装投降,诱捕了登莱巡抚都御史谢琏,莱州知府朱万年因此战死。
己未日,孙元化被斩首。逮捕刘宇烈并将其关进监狱,判刑流放。八月甲戌日,洪承畴在甘泉击败了贼人,贼首白广恩投降。
甲申日,朱大典率军救援莱州,前锋参将祖宽在沙河击败了贼人。乙酉日,莱州的围困被解除。癸巳日,官军在黄县大败孔有德,进而围攻登州。
九月丁酉日,海贼刘香侵犯福建。这年秋天,陕西的贼人进入山西,连续攻陷了大宁、泽州、寿阳,分兵前往河北,侵犯怀庆,攻陷了修武。
冬天十一月戊戌日,刘香侵犯浙江。
六年春天正月癸卯日,曹文诏节制山、陕各路将领讨伐贼人。丁未日,副将左良玉在涉县击败了贼人,贼人逃往林县山中,饥民争相归附。
庚申日,派遣使者分别督管直省的欠税。这个月,曹文诏攻击山西的贼人,多次击败他们。
二月壬申日,剥夺了左副都御史王志道的官籍。癸酉日,流寇侵犯畿南。戊子日,总兵官陈洪范等人攻克了登州水城。
辛卯日,孔有德逃入海中,山东平定。三月癸巳日,皇帝命令曹文诏等将领在三月内平定贼人。
夏天四月己巳日,免除了延安、庆阳、平凉新旧辽饷。壬申日,总兵官邓玘、左良玉征讨河南的贼人。
五月乙巳日,太监陈大金等人分别监视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邓玘的军队。壬子日,孔有德及其党羽耿仲明等人航海投降了大清。
癸丑日,河套部侵犯宁夏,总兵官贺虎臣战死。六月辛酉月初,太监高起潜监视宁、锦兵饷。
乙丑日,郑以伟去世。庚辰日,周延儒退休。甲申日,延绥副将李卑援助征剿河南。
庚寅日,太监张彝宪请求催收一千七百多万欠税,给事中范淑泰进谏,皇帝不听。
秋天七月甲辰日,大清兵攻取了旅顺,总兵官黄龙战死。癸丑日,改任曹文诏镇守大同,山西巡抚都御史许鼎臣请求留下曹文诏征剿贼人,皇帝不允许。
八月己巳日,曹文诏在济源击败了贼人,又在怀庆击败了他们。九月庚戌日,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冬天十月戊辰日,徐光启去世。十一月癸巳日,礼部侍郎王应熊、何吾驺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辛亥日,皇帝下诏保定、河南、山西的军队会合剿贼。壬子日,贼人渡过黄河。乙卯日,攻陷了渑池。
十二月,连续攻陷了伊阳、卢氏,分兵侵犯南阳、汝宁,进而逼近湖广。这年,安南进贡。
七年春天正月己丑日,广鹿岛副将尚可喜向我大清投降。朝廷设立河南、山、陕、川、湖五省总督,任命延绥巡抚陈奇瑜兼任兵部侍郎。庚寅日,总兵官张应昌渡过黄河,在灵宝击败敌军。壬辰日,敌军从郧阳渡过汉水。癸巳日,敌军侵犯襄阳,连续攻陷紫阳、平利、白河,向南进入四川。二月戊寅日,攻陷夔州,大宁等县都失守。甲申日,耕种田地。乙酉日,张献忠突袭商、雒,共有十三营军队流散到汉南。这个月,赈济登州、莱州的饥荒,免除拖欠的赋税。
三月丁亥朔日,发生了日食。甲辰日,皇帝赐予刘理顺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乙巳日,张应昌在五岭山与敌军交战,但战败。庚戌日,敌军从四川逃跑到湖广,副将杨世恩在石河口追击并击败了他们。山西从去年开始直到这个月都没有下雨,民众大饥荒。
夏天四月,敌军从湖广逃跑到卢氏、灵宝。癸酉日,朝廷拨款赈济陕西、山西的饥荒。五月丙申日,副将贺人龙等在蓝田击败敌军。六月辛未日,总督侍郎陈奇瑜、郧阳抚治都御史卢象升在上津会师,共同剿灭湖广的敌军。甲戌日,黄河在沛县决口。这个夏天,官军围困高迎祥、李自成等敌军在兴安的车箱峡两个月。敌军粮食吃尽,假装投降。陈奇瑜接受他们的投降,放他们出险。他们再次叛变,攻陷所经过的州县。张应昌从清水追击敌军,但战败。
秋天七月壬辰日,大清军队进入上方堡,到达宣府。乙未日,皇帝下诏让总兵官陈洪范守卫居庸关,巡抚保定都御史丁魁楚等守卫紫荆、雁门关。辛丑日,京师实行戒严。庚戌日,大清军队攻克保安,沿边许多城堡都不守。八月,分派总兵官尤世威等援助边疆。戊辰日,宣大总督侍郎张宗衡指挥各镇援军。
闰月甲申日,敌军攻陷隆德、固原,参议陆梦龙前往支援,战死。丁亥日,大清军队攻克万全左卫。庚寅日,军队撤回出塞。壬寅日,李自成围困贺人龙于陇州。九月庚申日,盔甲厂发生火灾。庚辰日,洪承畴解除了陇州的围困。甲戌日,因为敌军在陕西聚集,皇帝下诏让河南的军队进入潼关、华州,湖广的军队进入商、雒,四川的军队从兴、汉出发,山西的军队从蒲州、韩城出发,共同剿灭敌军。
冬天十月庚戌日,湖广军队支援汉中,副将杨正芳战死。十一月庚辰日,逮捕陈奇瑜入狱,判罪流放。乙酉日,洪承畴兼任五省军务。这个冬天,陕西的敌军分头侵犯湖广、河南,李自成攻陷陈州。这一年,暹罗进贡。
八年春天正月乙卯日,敌军攻陷上蔡,连续攻陷汜水、荥阳、固始。己未日,洪承畴出关讨伐敌军。辛酉日,张献忠攻陷颍州。丙寅日,攻陷凤阳,焚烧皇陵楼殿,留守朱国相等战死。壬申日,徐州的援军到达凤阳。张献忠侵犯庐州,不久又攻陷庐江、无为。李自成逃到归德,与罗汝才再次进入陕西。
二月,张献忠攻陷潜山、罗田、太湖、新蔡,应天巡抚都御史张国维抵御并击退了他们。甲午日,因为皇陵失守,逮捕总督漕运尚书杨一鹏入狱,不久后被处死。丁酉日,总兵官邓玘在罗山击败敌军。这个月,曹文诏在随州击败敌军。夏天四月,张献忠再次逃到汉中,侵犯平凉、凤翔。丁亥日,郑芝龙击败海贼刘香,刘香自杀,其余部下全部投降。辛卯日,洪承畴在汝州会师,分派各部将领防守豫、楚的要害。
乙巳日,川军在樊城发生兵变,邓玘自杀。丙午日,洪承畴西还,驻军灵宝。五月乙亥日,吴宗达退休。六月己丑日,官军在乱马川遭遇敌军,战败。壬辰日,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在宁州的襄乐击败李自成,战死。丙午日,曹文诏追击敌军到真宁的湫头镇,遭遇伏击,力战而死。
秋天七月甲戌日,少詹事文震孟、刑部侍郎张至发都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这个月,张献忠突袭朱阳关,总兵官尤世威战败,敌军再次逃到河南。八月,李自成攻陷咸阳,敌将高杰投降。壬辰日,皇帝下诏撤销监视总理内臣,只有京营和关、宁保持原状。辛丑日,卢象升总理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
九月辛亥日,洪承畴督率副将曹变蛟等在关山镇击败敌军。李自成向东逃走,与张献忠汇合。壬戌日,官军在沈丘的瓦店战败,总兵官张全昌被俘。壬申日,王应熊退休。冬天十月庚辰日,皇帝下诏自责,居住在武英殿,减少饮食和音乐,表示与将士同甘共苦。丙戌日,户部尚书侯恂请求严格征收新旧拖欠的赋税,皇帝同意了。
辛卯日,李自成攻陷陕州。十一月庚戌日,何吾驺、文震孟被罢免。庚申日,在南郊祭祀天神。总兵官祖宽在汝州击败敌军。十二月戊寅日,加固凤阳城。乙酉日,卢象升、祖宽在确山击败李自成。戊子日,左良玉在阌乡击败敌军。癸巳日,敌军侵犯江北,围困滁州。乙巳日,老回回等敌军从河南侵犯陕西,洪承畴在临潼击败了他们。
这一年,安南、暹罗、琉球进贡。
九年春天正月甲寅日,总理侍郎卢象升、祖宽援助滁州,在朱龙桥大败贼军。
丁卯日,前礼部侍郎林钎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二月,前副将汤九州与贼军在嵩县交战,战败失踪。
山西发生大饥荒,人们相互食用。
乙酉日,宁夏发生饥荒,士兵发生兵变,杀死巡抚都御史王楫,兵备副使丁启睿平定了兵变。
辛卯日,任命武举陈起新为给事中。
三月,卢象升、祖大乐讨伐河南的贼军。
高迎祥、李自成分部进入陕西,其余的贼军从光化逃往湖广。
赈济南阳的饥荒,免除山西受灾州县的新旧两饷。
夏四月戊子日,钱士升退休。
五月壬子日,皇帝下诏赦免协助贼军的诸贼。
愿意归顺的,保护他们返回家乡,有官府负责安置;愿意随军自效的,有功者一同记录。
丙辰日,延绥总兵官俞冲霄在安定攻打李自成,战败而死。
李自成进攻榆林,贺人龙击败了他。
癸酉日,免除京畿地区五年以前的欠税。
六月乙亥日,林钎去世。
甲申日,吏部侍郎孔贞运,礼部尚书贺逢圣、黄士俊,都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己亥日,总兵官解进忠在淅川安抚贼军,被杀。
秋七月甲辰日,内臣李国辅等分守紫荆、倒马等关。
庚戌日,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
癸丑日,皇帝下诏命令各镇火速前来支援。
己未日,大清兵进入昌平,巡关御史王肇坤等战死。
壬戌日,陕西巡抚都御史孙传庭在盩厔击擒贼首高迎祥,将他送至京师处决。
癸亥日,皇帝命令廷臣帮助筹集军饷。
甲子日,兵部尚书张凤翼督率援军,高起潜担任总监。
这个月,大清兵进入宝坻,连续攻下近畿的州县。
八月癸酉日,征收勋贵、戚属、文武百官的马匹。
乙未日,卢象升前来支援,驻扎在真定。
丙申日,唐王聿键起兵勤王,勒令他返回国都,不久后被废为庶人。
这个月,大清兵出塞。
九月辛酉日,改任卢象升为宣大、山西军务总督。
冬十月乙亥日,工部侍郎刘宗周因议论内臣及大学士温体仁而被削籍。
甲申日,张献忠进攻襄阳。
丙申日,命令开采银、铁、铜、铅等矿。
十一月丁未日,免除山东五年以前的欠税。
十二月,大清兵征讨朝鲜。
这一年,洪承畴在陇州打败贼军,贼军逃往庆阳、凤翔。
暹罗进贡。
十年春天正月辛丑日,发生日食。
丙午日,老回回等贼军向江北进发,张献忠、罗汝才从襄阳进攻安庆,南京震动。
二月甲戌日,派遣使者督促直省的欠税。
丁酉日,贼军进攻潜山,总兵官左良玉、副使史可法在枫香驿打败他们。
这个月,朝鲜向大清投降。
三月辛亥日,赈济陕西的灾情。
丁巳日,赐予刘同升等进士及第、出身不同的官职。
甲子日,官军支援安庆,在酆家店战败。
夏四月戊寅日,大清兵攻克皮岛,副总兵金日观力战而死,总兵官沈冬魁逃往石城岛。
癸巳日发生旱灾,清朝处理刑狱。
这个月,洪承畴在汉南剿贼。
闰月壬寅日,皇帝命令群臣洁身自好,爱护百姓,以挽回天意。
江北的贼军分头进攻河南,两广总督都御史熊文灿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总理南京、河南、山、陕、川、湖军务,驻扎在郧阳讨伐贼军。
五月戊寅日,李自成从秦州进攻四川。
六月戊申日,温体仁退休。
这个夏天,两畿、山西发生大旱。
秋七月,山东、河南发生蝗灾,百姓大饥。
八月己酉日,吏部侍郎刘宇亮、礼部侍郎傅冠都担任礼部尚书,佥都御史薛国观担任礼部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庚申日,阅兵。
九月丙子日,左良玉在虹县打败贼军。
辛卯日,洪承畴在汉中打败贼军。
癸巳日,李自成攻陷宁羌。
冬十月丙申日,自成从七盘关进入西川。
壬寅日,攻陷昭化、剑州、梓潼,分兵进攻潼川、江油、绵州,总兵官侯良柱战死,随后攻陷彰明、盐亭等县。
庚戌日,逼近成都。
十一月庚辰日,因为星象变化而进行反省,寻求直言。
十二月癸卯日,黄士俊退休。
癸亥日,洪承畴、曹变蛟支援四川,驻扎在广元。
这一年,安南、琉球进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三-注解
庄烈帝:指明朝的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讳由检:讳,指皇帝的名字,由检是崇祯帝的名字。
光宗:指明朝的朱常洛,是崇祯帝的父亲。
万历:明朝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即1573年至1620年。
熹宗:指明朝的朱由校,是崇祯帝的哥哥。
信王:指崇祯帝在熹宗时期被封为王。
遗命:指皇帝临终前的遗言。
大赦天下:指皇帝下诏免除全国罪犯的罪行。
崇祯:崇祯帝的年号,即1628年至1644年。
追谥:指对已故皇帝或皇后的尊号。
贤妃:指崇祯帝生母的封号。
孝纯皇后:崇祯帝生母刘氏的谥号。
信邸:指信王居住的官邸。
丁巳:指农历的五月十五日。
大渐:指病情严重。
禁门:指皇宫的禁地。
懿安皇后:熹宗皇后的尊号。
章奏冗蔓:指奏章过于繁琐。
经筵:指皇帝听讲经书的场所。
廷臣:指朝廷的大臣。
德陵:崇祯帝的陵墓。
致仕:指官员退休。
逆案:指叛逆的案例。
社稷:指国家的根基。
慈烺:崇祯帝的长子朱慈烺的名字。
蓟州:今河北省蓟县,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遵化:今河北省遵化市,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大安口: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明朝时期的重要关隘。
德胜门:北京城北门,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锦衣卫:明朝时期的特务机构。
祖大寿: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
山海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永平:今河北省卢龙县,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滦州:今河北省滦县,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流贼:指明末清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大量农民起义军和散兵游勇组成的武装力量,他们通常没有固定的组织,流动性大,因此被称为流贼。
府谷:今陕西省府谷县。
米脂:今陕西省米脂县。
乌斯藏:今西藏自治区,明朝时期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
延绥:古地名,今属陕西省,是明代的边防重镇之一。
庆阳:古地名,今属甘肃省,是明代的边防重镇之一。
合水: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庆阳市。
宁州:古地名,今属甘肃省。
进士及第: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考生称为进士及第,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
文华殿:明代皇宫中的宫殿之一,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都察院:明代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弹劾不法。
巡按御史:明代派遣到地方监察地方官员的御史。
南郊:南郊,指古代祭祀天神的地方。
钱龙锡:明代官员,曾任总兵官。
鄜州:古地名,今属陕西省。
大凌城:明代在辽宁省北部的一座军事要塞。
关、宁、蓟镇:明代在北方设立的三个军事重镇,负责边防。
洪承畴:洪承畴,明代将领。
大清兵:指清朝的军队。
登州:古地名,今属山东省。
黄县:古地名,今属山东省。
莱州:古地名,今属山东省。
平度:古地名,今属山东省。
沙河: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新城镇: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陇安: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静宁: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水落城: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平凉:古地名,今属甘肃省。
庄浪:古地名,今属甘肃省。
畿南:古代指京城周边地区。
登莱巡抚都御史:明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登州和莱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修武:古地名,今属河南省。
山、陕诸将:指山陕地区的将领。
林县:古地名,今属河南省。
直省:直省指直隶省,即今河北省。
辽饷:明代对辽东地区的军费。
旅顺:古地名,今属辽宁省。
大同:古地名,今属山西省。
伊阳:古地名,今属河南省。
卢氏:古地名,今属河南省。
湖广:湖广是明代地方行政区划,包括今湖南、湖北两省。
安南:安南是古代对越南的一个称呼。
广鹿岛:广鹿岛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海中,是中国海防要地之一。
大清:大清,即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成立于1616年,结束于1912年。
河南、山、陕、川、湖五省总督:指负责河南、山东、陕西、四川、湖北五省军政事务的总督。
延绥巡抚陈奇瑜:延绥巡抚,指负责延绥地区的巡抚,陈奇瑜为当时延绥巡抚。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指兵部的高级官员,负责军事事务。
总兵官:总兵官是明代地方军事官员,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事事务。
灵宝:灵宝,今河南省灵宝市。
郧阳:郧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郧阳区。
襄阳: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古代军事重镇。
紫阳、平利、白河:紫阳、平利、白河,均为今陕西省安康市下辖县。
四川:四川,今四川省,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区。
夔州: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古代军事要地。
耕耤田:耕耤田,指古代皇帝亲耕的田地,以示重视农业。
张献忠: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后来成为割据势力。
汉南:汉南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南部。
登、莱:登、莱,指今山东省的登州和莱州。
振登、莱饥,蠲逋赋:振登、莱饥,指救济登州、莱州的饥荒;蠲逋赋,指免除拖欠的赋税。
日有食之:日有食之指日食现象,古代认为这是天象异常,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
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进士及第,指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出身有差,指根据出身不同,授予不同的官职。
五岭山:五岭山,位于中国南岭山脉,是古代军事要地。
卢氏、灵宝:卢氏、灵宝,均为今河南省下辖县。
帑:帑,指国库。
蓝田:蓝田,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古代军事要地。
上津:上津,今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古代军事要地。
沛县: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古代军事要地。
兴安之车箱峡:兴安之车箱峡,位于今陕西省安康市,古代军事要地。
居庸:居庸,今北京市昌平区,古代军事要地。
紫荆、雁门:紫荆、雁门,均为古代军事要地,位于今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京师:京师指京城,即现在的北京。
保安:保安,今陕西省延安市保安区,古代军事要地。
上方堡:上方堡,今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古代军事要地。
宣府:宣府,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古代军事要地。
居庸关:居庸关,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古代军事要地。
紫荆关:紫荆关,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古代军事要地。
雁门关:雁门关,位于今山西省代县,古代军事要地。
京营:京营,指京师附近的军队。
关、宁:关、宁,指关中地区和宁夏地区。
尤世威:尤世威,明代将领。
宣大总督:宣大总督,指负责宣化、大同地区的总督。
张宗衡:张宗衡,明代将领。
卢象升:卢象升,明代将领。
潼、华:潼、华,指今陕西省潼关市和华阴市。
商、雒:商、雒,指今河南省商丘市和洛阳市。
兴、汉:兴、汉,指今陕西省兴平市和汉中市。
蒲州、韩城:蒲州、韩城,均为今山西省下辖县。
湖广兵:湖广兵,指湖广地区的军队。
杨正芳:杨正芳,明代将领。
陈奇瑜:陈奇瑜,明代将领。
戍:戍,指流放到边疆。
河南:河南,今河南省。
陕西:陕西,今陕西省。
李自成:李自成是明代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陈州: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上蔡: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
汜水、荥阳、固始:汜水、荥阳、固始,均为今河南省下辖县。
潜山、罗田、太湖、新蔡:潜山、罗田、太湖、新蔡,均为今湖北省下辖县。
应天巡抚:应天巡抚,指负责应天府(今南京市)的巡抚。
张国维:张国维,明代将领。
漕运尚书:漕运尚书,指负责漕运事务的尚书。
杨一鹏:杨一鹏,明代官员。
罗山:罗山,今湖北省罗田县。
随州: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
平凉、凤翔:平凉、凤翔,均为今甘肃省下辖市。
郑芝龙:郑芝龙,明末海盗。
刘香:刘香,明末海盗。
汝州: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樊城: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海贼:海贼,指海盗。
豫、楚:豫、楚,指河南省和湖北省。
邓玘:邓玘,明代将领。
吴宗达:吴宗达,明代官员。
乱马川:乱马川,今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宁州之襄乐:宁州之襄乐,指今甘肃省宁县。
真宁之湫头镇:真宁之湫头镇,指今甘肃省宁县。
少詹事:少詹事,指官职名,相当于副詹事。
文震孟:文震孟,明代官员。
刑部侍郎:刑部侍郎,指刑部的高级官员。
东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是明代官职,为内阁成员之一,参与国家重要决策。
朱阳关:朱阳关,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
咸阳: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高杰:高杰,明末将领。
监视总理内臣:监视总理内臣,指负责监视宫廷内臣的官员。
王应熊:王应熊,明代官员。
武英殿:武英殿,古代宫殿名。
侯恂:侯恂,明代官员。
陕州: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何吾驺:何吾驺,明代官员。
祀天:祀天,指祭祀天神。
祖宽:祖宽,明代将领。
阌乡: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市。
江北:江北,指长江以北地区。
滁州: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老回回:老回回是古代对回族的一个称呼。
临潼:临潼,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暹罗:暹罗是古代对泰国的一个称呼。
琉球:琉球是古代对今日本冲绳群岛的一个称呼。
总理侍郎:总理侍郎是明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助理,负责协助总理处理政务。
朱龙桥:朱龙桥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境内。
礼部侍郎:礼部侍郎是明代官职,礼部是掌管礼仪、科举、祭祀等事务的部门。
汤九州:汤九州是明代将领,此处提及其战败。
山西大饥:山西大饥指山西地区发生的严重饥荒。
宁夏饥:宁夏饥指宁夏地区发生的饥荒。
巡抚:巡抚是明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省的行政、军事、财政等事务。
武举:武举是明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武艺人才。
给事中:给事中是明代官职,负责监察、建议等事务。
剿河南贼:剿河南贼指对河南地区叛乱势力的讨伐。
高迎祥:高迎祥是明代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光化:光化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内。
振南阳饥:振南阳饥指对南阳地区饥荒的赈济。
蠲:蠲指免除、减免。
畿内:畿内指京城附近地区。
逋赋:逋赋指拖欠的赋税。
延绥总兵官:延绥总兵官是明代地方军事官员,负责延绥地区的军事事务。
安定:安定是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定西市境内。
畿内五年以前逋赋:畿内五年以前逋赋指五年前拖欠的京城附近地区的赋税。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是明代官职,吏部是掌管官吏选拔、考核、任免等事务的部门。
淅川:淅川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淅川县。
紫荆、倒马诸关:紫荆、倒马诸关是指古代的边关要塞。
成国公:成国公是明代的一种爵位。
昌平:昌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
巡关御史:巡关御史是明代官职,负责巡视边关,监察边防事务。
伏诛:伏诛指被处死。
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明代官职,兵部是掌管军事、边防等事务的部门。
总监:总监是明代官职,负责监督地方军事事务。
宝坻:宝坻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津市宝坻区。
真定:真定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
唐王聿键:唐王聿键是南明时期的一个皇帝。
勤王:勤王指忠于国家,起兵援助朝廷。
宣大、山西军务:宣大、山西军务指宣化、大同、山西地区的军事事务。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是明代官职,工部是掌管工程建设、手工业等事务的部门。
刘宗周:刘宗周是明代官员,此处提及其被削籍。
银铁铜铅诸矿:银铁铜铅诸矿指银、铁、铜、铅等矿产。
陇州:陇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陇南市境内。
庆阳、凤翔:庆阳、凤翔是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甘肃省庆阳市和陕西省凤翔县。
潜山:潜山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潜山市。
枫香驿:枫香驿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潜山市。
酆家店:酆家店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潜山市。
皮岛:皮岛是古代地名,位于今辽宁省。
沈冬魁:沈冬魁是明代将领,此处提及其战败。
清刑狱:清刑狱指清理监狱,释放囚犯。
闰月:闰月是指农历中为使年与太阳回归年周期基本吻合而增加的一个月。
秦州:秦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
宁羌:宁羌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宁强县。
西川:西川是古代地名,指今四川省西部。
昭化、剑州、梓潼:昭化、剑州、梓潼是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梓潼县。
潼川、江油、绵州:潼川、江油、绵州是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四川省三台县、江油市、绵阳市。
彰明、盐亭诸县:彰明、盐亭诸县是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四川省三台县、盐亭县。
成都:成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
星变:星变指天上的星宿位置发生变化,古代认为这是天象异常,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三-评注
九年春正月甲寅,总理侍郎卢象升、祖宽援滁,大败贼于朱龙桥。
此句描绘了明朝将领卢象升和祖宽在朱龙桥大败叛贼的情景,体现了明朝军队的强大和将领的英勇。‘大败’一词的使用,强调了战斗的激烈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丁卯,前礼部侍郎林钎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林钎的升迁反映了明朝时期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制度,‘预机务’则表明他被赋予了重要的政治职责。
二月,前副将汤九州及贼战嵩县,败没。
汤九州战败的消息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将领面临的困境,‘败没’一词也体现了明朝军队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
山西大饥,人相食。
这句话描绘了山西地区严重的饥荒现象,‘人相食’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极度悲惨的描述。
乙酉,宁夏饥,兵变,杀巡抚都御史王楫,兵备副使丁启睿抚定之。
宁夏兵变杀巡抚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官场腐败的问题,‘抚定’则是对事件的平息。
辛卯,以武举陈起新为给事中。
陈起新的任命体现了明朝时期对武举人才的重视,‘给事中’则是其官职的体现。
三月,卢象升、祖大乐剿河南贼。
卢象升和祖大乐剿灭河南贼寇的行动,展现了明朝军队的军事行动和将领的军事才能。
高迎祥、李自成分部入陕西,余贼自光化走湖广。
这句话描述了高迎祥、李自成等贼寇的动向,反映了当时叛乱的范围和严重性。
振南阳饥,蠲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这句话说明了明朝政府对灾区的救济措施,‘振’和‘蠲’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和关怀。
夏四月戊子,钱士升致仕。
钱士升的退休反映了明朝时期官员的退休制度,也体现了其个人意愿。
五月壬子,诏赦协从诸贼。
这句话描述了明朝政府对叛乱者的赦免政策,‘协从’则是对叛乱者的分类。
丙辰,延绥总兵官俞冲霄击李自成于安定,败绩,死之。
俞冲霄的败亡反映了明朝军队在对抗叛乱时的困境,‘死之’则是对其英勇的肯定。
李自成犯榆林,贺人龙击败之。
贺人龙击败李自成的胜利,展现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癸酉,免畿内五年以前逋赋。
免赋政策体现了明朝政府对民生的关怀,‘畿内’则是对地区范围的限定。
六月乙亥,林钎卒。
林钎的去世,标志着一位政治人物的结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变迁。
甲申,吏部侍郎孔贞运,礼部尚书贺逢圣、黄士俊,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这句话描述了明朝政府官员的任命和职位变动,‘预机务’则是对其职责的强调。
己亥,总兵官解进忠抚贼于淅川,被杀。
解进忠的牺牲反映了明朝军队在平定叛乱中的艰苦和危险。
秋七月甲辰,内臣李国辅等分守紫荆、倒马诸关。
这句话描述了明朝政府加强边防的措施,‘分守’则是对边防力量的调配。
庚戌,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
朱纯臣巡视边关,体现了明朝政府对边防的重视。
癸丑,诏诸镇星驰入援。
诏令诸镇星驰入援,反映了明朝政府在面临外患时的应对策略。
己未,大清兵入昌平,巡关御史王肇坤等死之。
大清兵入侵昌平,巡关御史的牺牲,反映了明朝在抵御外患时的艰难。
壬戌,巡抚陕西都御史孙传庭击擒贼首高迎祥于盩厔,送京师伏诛。
孙传庭擒获高迎祥,展现了明朝政府平定叛乱的决心和手段。
癸亥,谕廷臣助饷。
朝廷要求廷臣助饷,反映了当时财政的紧张和战争的消耗。
甲子,兵部尚书张凤翼督援军,高起潜为总监。
这句话描述了明朝政府组织援军的行动,‘督’和‘总监’则是对军事行动的指挥。
是月,大清兵入宝坻,连下近畿州县。
大清兵入侵宝坻,连下近畿州县,反映了明朝在抵御外患时的困境。
八月癸酉,括勋戚文武诸臣马。
括马政策体现了明朝政府对军事力量的重视。
乙未,卢象升入援,次真定。
卢象升入援,次真定,反映了明朝政府组织军事行动的迅速。
丙申,唐王聿键起兵勤王,勒还国,寻废为庶人。
唐王聿键起兵勤王,最终被废为庶人,反映了明朝政治的复杂和宫廷斗争的残酷。
是月,大清兵出塞。
大清兵出塞,反映了明朝在抵御外患时的紧张局势。
九月辛酉,改卢象升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卢象升被任命为总督,反映了其军事才能的认可。
冬十月乙亥,工部侍郎刘宗周以论内臣及大学士温体仁削籍。
刘宗周因论内臣及大学士被削籍,反映了当时政治的敏感和官场的斗争。
甲申,张献忠犯襄阳。
张献忠犯襄阳,反映了当时叛乱的范围和严重性。
丙申,命开银铁铜铅诸矿。
开矿政策体现了明朝政府对经济和资源的重视。
十一月丁未,蠲山东五年以前逋赋。
蠲赋政策体现了明朝政府对民生的关怀。
十二月,大清兵征朝鲜。
大清兵征朝鲜,反映了明朝在抵御外患时的紧张局势。
是年,洪承畴败贼于陇州,贼走庆阳、凤翔。
洪承畴在陇州的胜利,反映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暹罗入贡。
暹罗入贡,反映了明朝在对外关系中的地位。
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日食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天象的异常,也被视为国家政治的象征。
丙午,老回回诸贼趋江北,张献忠、罗汝才自襄阳犯安庆,南京大震。
这句话描述了叛乱的范围和严重性,‘南京大震’则是对当时社会影响的描述。
二月甲戌,遣使督直省逋赋。
遣使督赋,反映了明朝政府对财政的重视。
丁酉,贼犯潜山,总兵官左良玉、副使史可法败之于枫香驿。
左良玉和史可法在枫香驿的胜利,展现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是月,朝鲜降于我大清。
朝鲜降于大清,反映了明朝在对外关系中的困境。
三月辛亥,振陕西灾。
振灾政策体现了明朝政府对民生的关怀。
丁巳,赐刘同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赐进士及第,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甲子,官军援安庆,败绩于酆家店。
官军在酆家店的败绩,反映了明朝军队在对抗叛乱时的困境。
夏四月戊寅,大清兵克皮岛,副总兵金日观力战死之,总兵官沈冬魁走石城岛。
大清兵克皮岛,副总兵金日观的牺牲,反映了明朝在抵御外患时的艰难。
癸巳旱,清刑狱。
旱灾和清刑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官场的腐败。
是月,洪承畴剿贼于汉南。
洪承畴在汉南的剿贼行动,展现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闰月壬寅,敕群臣洁己爱民,以回天意。
敕令群臣洁己爱民,反映了明朝政府对官场的期望和监督。
江北贼分犯河南,总督两广都御史熊文灿为兵部尚书,总理南京、河南、山、陕、川、湖军务,驻郧阳讨贼。
熊文灿的任命反映了明朝政府对军事行动的组织和指挥。
五月戊寅,李自成自秦州犯四川。
李自成犯四川,反映了当时叛乱的范围和严重性。
六月戊申,温体仁致仕。
温体仁的退休,反映了明朝政治的变迁。
是夏,两畿、山西大旱。
两畿、山西的大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秋七月,山东、河南蝗,民大饥。
山东、河南的蝗灾和饥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八月己酉,吏部侍郎刘宇亮、礼部侍郎傅冠俱礼部尚书,佥都御史薛国观为礼部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这句话描述了明朝政府官员的任命和职位变动,‘预机务’则是对其职责的强调。
庚申,阅城。
阅城反映了明朝政府对城市防御的重视。
九月丙子,左良玉败贼于虹县。
左良玉在虹县的胜利,展现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辛卯,洪承畴败贼于汉中。
洪承畴在汉中的胜利,反映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癸巳,李自成陷宁羌。
李自成陷宁羌,反映了当时叛乱的范围和严重性。
冬十月丙申,自成自七盘关入西川。
自成入西川,反映了叛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壬寅,陷昭化、剑州、梓潼,分兵趋潼川、江油、绵州,总兵官侯良柱战死,遂陷彰明、盐亭诸县。
自成陷昭化、剑州等地,反映了叛乱的严重性。
庚戌,逼成都。
自成逼成都,反映了叛乱的范围和严重性。
十一月庚辰,以星变修省,求直言。
以星变修省,反映了明朝政府对天象的重视和对直言的鼓励。
十二月癸卯,黄士俊致仕。
黄士俊的退休,反映了明朝政治的变迁。
癸亥,洪承畴、曹变蛟援四川,次广元。
洪承畴和曹变蛟援四川,反映了明朝政府对抗叛乱的决心。
是年,安南、琉球入贡。
安南、琉球的入贡,反映了明朝在对外关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