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

作者: 张廷玉(1672年-1755年),清代史学家,明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代史书的编撰上都有杰出贡献,《明史》作为清朝史学中的巨著之一,也是张廷玉的重要功绩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明史》是清代历史学家所编的关于明朝的史书,详细记录了明朝自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内容涉及明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历史。书中不仅详细叙述了历代明朝皇帝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与军事战略,还深入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史》是中国古代史学中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全面反映了明朝的历史进程、社会风貌和文化成就,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原文

神宗一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讳翊钧,穆宗第三子也。母贵妃李氏。

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性岐嶷,穆宗尝驰马宫中,谏曰:“陛下天下主,独骑而骋,宁无衔橛忧。”穆宗喜,下马劳之。陈皇后病居别宫,每晨随贵妃候起居。后闻履声辄喜,为强起。取经书问之,无不响答,贵妃亦喜。由是两宫益和。

六年五月,穆宗崩。六月乙卯朔,日有食之。甲子,即皇帝位。以明年为万历元年,诏赦天下。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于乡,有苗裔者恤录。庚午,罢高拱。丁丑,高仪卒。壬午,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秋七月丁亥,初通漕运于密云。庚寅,察京官。己亥,戒谕廷臣,诏曰:“近岁以来,士习浇漓,官方刓缺,诋老成为无用,矜便佞为有才。遂使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报复之资。用是薄示惩戒,余皆曲贷。诸臣宜祓除前愆,共维新政。若溺于故习,背公徇私,获罪祖宗,朕不敢赦。”庚子,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贵妃曰慈圣皇太后。八月戊午,祀大社大稷。九月甲午,葬庄皇帝于昭陵。冬十月己未,侍郎王遴、吴百朋、汪道昆分阅边防。辛酉,停刑。十一月乙未,河工成。十二月辛酉,振榆林、延绥饥。甲戌,以大行未期,罢明年元夕灯火及宫中宴。

万历元年春二月癸丑,御经筵。三月丙申,诏内外官举将材。夏四月乙丑,潮、惠贼平。庚午,旱,谕百官修省。五月甲申,诏内外官慎刑狱。六月壬申,振淮安水灾。秋七月,河决徐州。九月癸未,振荆州、承天及济南灾。丙戌,四川都掌蛮平。癸卯,停刑。冬十一月庚辰,命诸司立程限文簿,以防稽缓。十二月己未,振辽东饥。是年,暹罗、琉球入贡。

二年春正月甲午,召见朝觐廉能官于皇极门。二月甲寅,振四川被寇诸县。三月癸巳,赐孙继皋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丙寅,诏内外官行久任之法。五月辛丑,穆宗神主祔太庙。八月己巳,振山西灾。庚午,振淮、扬、徐水灾。冬十月甲寅,决囚。丁卯,视朝阅铨选。闰十二月庚寅,诏罢明年元夕灯火。是年,琉球入贡。

三年春正月丁未,享太庙。二月戊寅,祀大社大稷。辛巳,诏南京职务清简,官不必备。丙申,始命日讲官分直记注起居,纂缉章奏,临朝侍班。夏四月己巳朔,日有食之,既。壬申,书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嬖佞、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十二事于座右,以自警。五月庚子,淮、扬大水,诏察二府有司,贪酷老疾者罢之。六月戊辰,浙江海溢。戊寅,命抚、按官,有司贤否一体荐劾,不得偏重甲科。是夏,苏、松、常、镇大水。秋八月丙子,礼部侍郎张四维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丁丑,河决高邮、砀山。戊子,免淮、扬、凤、徐被水田租。九月戊午,京师地震。冬十月丁卯,地再震,敕群臣修省。戊辰,停刑。十一月乙巳,祀天于南郊。十二月辛未,诏罢明年元夕灯火。是年,安南、琉球、暹罗、土鲁番入贡。

四年春正月丁巳,辽东巡按御史刘台以论张居正逮下狱,削籍。夏五月戊申,祀地于北郊。六月庚辰,复遣内臣督苏、杭织造。秋七月丁酉,谕吏、户二部清吏治,蠲逋赋有差,明年漕粮折收十之三。壬寅,遣御史督修江、浙水利。甲辰,修泗州祖陵。辛亥,草湾河工成。八月壬戌,释奠于先师孔子。是秋,河决崔镇。冬十月乙亥,振徐州及丰、沛、睢宁、金乡、鱼台、单、曹七县水灾,蠲租有差。是年,安南、琉球、乌斯藏、土鲁番、天方、撒马儿罕、鲁迷、哈密入贡。

五年春正月己酉,诏凤阳、淮安力举营田。二月乙丑,振广西饥。三月乙巳,赐沈懋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五月癸巳,广东罗旁瑶平。秋八月癸亥,河复决崔镇。闰月乙酉朔,日食,阴云不见。九月己卯,起复张居正。冬十月乙巳,以论张居正夺情,杖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罢黜谪戍有差。丁未,杖进士邹元标,戍边。十一月癸丑,以星变考察百官。是年,琉球入贡。

六年春正月,筑决河堤。二月戊戌,免兖、青、登、莱所属逋赋。庚子,立皇后王氏。三月甲寅,礼部尚书马自强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侍郎申时行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甲子,张居正葬父归。夏四月乙未,免湖广、四川逋赋。丙午,诏户部岁增金花银二十万两。六月乙未,张居正还京师。秋七月乙卯,吕调阳致仕。丙子,诏江北诸府民,年十五以上无田者,官给牛一头、田五十亩开垦,三年后起科。九月庚午,诏苏州诸府开垦荒田,六年后起科。辛未,停刑。冬十月辛卯,马自强卒。十一月辛酉,礼天于南郊。是年,乌斯藏入贡。

七年春正月戊辰,诏毁天下书院。二月己丑,遣使分阅边防。三月甲子,免淮、扬逋赋。夏五月癸亥,祀地于北郊。六月辛卯,核两畿、山东、陕西勋戚田赋。秋七月壬子,振苏、松水灾,蠲税粮。戊午,京师地震。是年,乌斯藏入贡。

八年春二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戊子,耕耤田。

戊戌,河工成。

三月辛亥,奉两宫皇太后如天寿山谒陵,免所过田租。

甲寅,还宫。

丁卯,赐张懋修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闰四月庚申,广西八寨贼平。

冬十月辛丑,汰内外冗官。

乙巳,振苏、松、常、镇饥。

十一月丙子,诏度民田。

是年,琉球入贡。

九年春正月庚午,敕边臣备警。

辛未,裁诸司冗官。

癸酉,土蛮犯锦州,游击周之望败没。

己卯,命翰林官日四人入直。

辛巳,裁南京冗官。

甲申,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袭败土蛮于袄郎兔。

三月丙寅,大阅。

是月,土蛮犯辽阳,副总兵曹簠御之,败绩。

夏四月丁酉,振山西被灾州县。

乙卯,振苏、松、淮、凤、徐、宿灾。

户部进《万历会计录》。

秋八月丁未,扬州大水。

九月丁亥,停刑。

冬十月己亥,土蛮犯广宁、义州,李成梁御却之。

十一月丙戌,振真定、顺德、广平灾,免税粮。

是年,裁各省冗官,核徭赋,汰诸司冒滥冗费。

琉球、安南、土鲁番、天方、撒马儿罕、鲁迷、哈密、乌斯藏入贡。

十年春二月癸巳,顺义王俺答卒。

丁酉,免天下积年逋赋。

三月庚申,杭州兵变,执巡抚吴善言。

丁卯,兵部侍郎张佳胤巡抚浙江,讨定之。

丙子,泰宁卫部长速把亥犯义州,李成梁击斩之。

己卯,倭寇温州。

夏四月戊子朔,谕礼部,令民及时农桑,勿事游惰。

甲午,宁夏土军马景杀参将许汝继,巡抚都御史晋应槐讨诛之。

庚子,以久旱敕修省。

五月庚申,免先师孔子及宋儒朱熹、李侗、罗从彦、蔡沈、胡安国、游酢、真德秀、刘子翚,故大学士杨荣后裔赋役有差。

庚辰,振畿内饥。

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壬寅,振太原、平阳、潞安饥。

乙巳,前礼部尚书潘晟兼武英殿大学士,吏部侍郎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

晟寻罢。

丙午,张居正卒。

秋七月庚午,振平、庆、延、临、巩饥。

九月丙辰,以皇长子生,诏赦天下。

甲子,上两宫皇太后徽号。

冬十月丙申,苏、松大水,蠲振有差。

十二月壬辰,太监冯保谪奉御,籍其家。

壬寅,复建言诸臣职。

是年,免畿内、山西被灾税粮。

哈密、乌斯藏入贡。

十一年春正月壬戌,敕严边备。

闰二月甲子,俺答子乞庆哈袭封顺义王。

缅甸寇永昌。

乙丑,如天寿山谒九陵,免所过田租。

庚午,如西山谒恭让章皇后、景皇帝陵。

辛未,还宫。

乙酉,振临、巩、平、延、庆五府旱灾,免田租。

三月甲申,追夺张居正官阶。

庚子,赐朱国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丁巳,张四维以忧去。

己未,吏部侍郎许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甲戌,承天大雨,江溢。

是月,广东罗定兵变。

五月,我大清太祖高皇帝起兵征尼堪外兰,克图伦城。

六月乙丑,振承天、汉阳、郧阳、襄阳灾。

秋八月丙辰,免山西被灾税粮。

九月甲申,如天寿山谒陵。

己丑,还宫。

冬十月癸亥,停刑。

辛未,河南水灾,蠲振有差。

十一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十二月庚午,慈宁宫灾,敕修省。

是年,琉球入贡。

十二年春二月丁卯,京师地震。

己巳,释建文诸臣外亲谪戍者后裔。

三月己亥,减江西烧造瓷器。

夏四月乙卯,籍张居正家。

丁巳,游击将军刘綎讨平陇川贼。

五月甲午,京师地震。

六月辛亥,以云南用兵,免税粮及逋赋。

秋八月丙辰,榜张居正罪于天下,家属戍边。

九月丙戌,奉两宫皇太后如天寿山谒陵。

己丑,作寿宫。

辛卯,还宫。

冬十月丁巳,停刑。

丙寅,免湖广、山东被灾税粮。

十一月己丑,余有丁卒。

十二月甲辰,前礼部侍郎王锡爵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侍郎王家屏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癸亥,罢开银矿。

是年,安南、乌斯藏入贡。

十三年春正月辛卯,四川建武所兵变,击伤总兵沈思学。

二月丁未,南京地震。

京师自去年八月不雨,至于是月。

庚午,大雩。

三月甲申,大雩。

己丑,李成梁出塞袭把兔儿炒花,大破之。

壬辰,减杭州织造及尚衣监料银。

尚宝司少卿徐贞明督治京畿水田。

夏四月丙午,大雩。

戊申,以旱诏中外理冤抑,释凤阳轻犯及禁锢年久罪宗。

戊午,步祷于南郊,面谕大学士等曰:‘天旱虽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贪婪,剥害小民,以致上干天和,今后宜慎选有司。’蠲天下被灾田租一年。

五月丙戌,雨。

六月辛丑,慈宁宫成。

壬寅,建武所乱卒伏诛。

是月,四川松、茂番作乱。

秋八月己酉,京师地震。

闰九月戊戌,振淮、凤灾。

癸卯,如天寿山阅寿宫。

戊申,还宫。

庚申,停刑。

冬十二月丁卯,汰惜薪司内官冗员。

是月,顺义王乞庆哈卒。

是年,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十四年春二月癸未,严外官馈遗。

三月戊戌,以旱霾,谕廷臣陈时政。

癸卯,禁部曹言事,罢治京畿水田。

癸丑,赐唐文献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戊午,久旱,敕修省。

夏四月癸酉,京师地震。

六月癸未,松茂番平。

是夏,振直隶、河南、陕西及广西浔、柳、平乐,广东琼山等十二县饥。

山西盗起。

秋七月癸卯,振江西灾。

戊申,敕户、兵二部抚安灾民,严保甲。

是月,淇县贼王安聚众流劫,寻剿平之。

九月壬辰,王家屏以忧去。

乙卯,停刑。

己未,发帑遣使振河南、山东、直隶、陕西、辽东、淮、凤灾。

冬十月丙寅,礼部主事卢洪春以疏请谨疾,杖阙下,削籍。

十一月癸卯,祀天于南郊。

是年,土鲁番入贡。

十五年春正月壬辰,发帑振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诸宗室。

三月乙卯,乞庆哈子撦力克袭封顺义王。

夏四月,京师旱,大疫。

六月戊辰,禁廷臣奢僣。

是月,京师大雨。振恤贫民。

秋七月,江北蝗,江南大水,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旱,河决开封,蠲振有差。

八月庚申,以灾沴频仍,敕抚、按官惩贪吏,理冤狱,蠲租、振恤。

九月丁亥朔,日当食,阴云不见。

己丑,停刑。

冬十月庚申,大学士申时行请发留中章奏。

十一月戊子,郧阳兵噪,巡抚都御史李材罢。

是年,哈密、琉球、乌斯藏入贡。

十六年春三月壬辰,诏改《景皇帝实录》,去郕戾王号,不果行。

山西、陕西、河南及南畿、浙江并大饥疫。

夏四月,振江北、大名、开封诸府饥。

五月,四川建昌番作乱,讨平之。

乙巳,以军储仓火及各省灾伤,敕内外官修省。

六月庚申,京师地震。

甲子,以灾伤停减苏、杭织造。

秋七月乙卯,免山东被灾夏税。

庚午,定边臣考绩法。

八月乙未,诏取太仓银二十万充阅陵赏费。

九月己未,停刑。

庚申,如天寿山阅寿宫。

甲子,次石景山观浑河。

乙丑,还宫。

庚午,甘肃兵变,巡抚都御史曹子登罢。

是月,青海部长他不囊犯西宁,杀副将李魁。

冬十一月辛酉,禁章奏浮冗。

是年,乌斯藏入贡。

十七年春正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丁巳,太湖、宿、松贼刘汝国等作乱,安庆指挥陈越讨之,败死。

二月丙申,吴淞指挥陈懋功讨平之。

三月丙辰,免升授官面谢。

自是临御遂简。

癸亥,云南永昌兵变。

乙丑,赐焦竑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亥,王家屏复入阁。

始兴妖僧李圆朗作乱,犯南雄,有司讨诛之。

六月甲申,浙江大风,海溢。

己丑,永昌乱卒平。

乙巳,南畿、浙江大旱,太湖水涸,发帑金四十万振之。

秋八月壬寅,严匿名揭之禁。

冬十月癸未,停刑。

癸卯,黄河决口工成。

十二月己丑,谕诸臣遇事勿得忿争求胜。

是年,安南、乌斯藏入贡。

十八年春正月甲辰朔,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于毓德宫,出皇长子见之。

夏四月甲申,振湖广饥。

六月己卯,免畿内被灾夏税。

甲申,青海部长火落赤犯旧洮州,副总兵李联芳败没。

乙酉,更定宗藩事例,始听无爵者得自便。

秋七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乙丑,召见阁臣议边事,命廷臣举将材。

己巳,兵部尚书郑雒经略陕西四镇及山西、宣、大边务。

是月,火落赤再犯河州、临洮,总兵官刘承嗣败绩。

八月癸酉,停撦力克市赏。

冬十月戊寅,振临洮被兵军民。

十二月甲申,遣廷臣九人阅边。

是年,安南入贡。

十九年春正月,顷甸寇永昌、腾越。

二月乙酉,总兵官尤继先败火落赤余众于莽剌川。

闰三月丁丑,以彗星见,敕修省。

己卯,责给事中、御史风闻讪上,各夺俸一年。

夏四月丙申,享太庙。

是后庙祀皆遣代。

五月壬午,四川四哨番作乱,巡抚都御史李尚思讨平之。

六月壬子,王锡爵归省。

秋七月癸未,谕廷臣,国是纷纭,致大臣争欲乞身,此后有肆行诬蔑者重治。

八月丁酉,免河南被灾田赋。

九月壬申,许国致仕。

甲戌,申时行致仕。

丁丑,吏部侍郎赵志皋为礼部尚书,前礼部侍郎张位为吏部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冬十月癸巳,京营军官哗于长安门。

十二月甲午,诏定戚臣庄田。

癸丑,河套部敌犯榆林、延绥,总兵官杜桐败之。

是年,畿内蝗,南畿、浙江大水,蠲振有差。

琉球入贡。

二十年春正月丙戌,给事中孟养浩以言建储杖阙下,削籍。

三月戊辰,宁夏致仕副总兵哱拜杀巡抚都御史党馨、副使石继芳,据城反。

辛未,王家屏致仕。

壬申,总督军务兵部尚书魏学曾讨宁夏贼。

戊寅,赐翁正春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甲辰,总兵官李如松提督陕西讨贼军务。

甲寅,甘肃巡抚都御史叶梦熊帅师会魏学曾讨贼。

撦力克擒贼,叩关献俘,复还二年市赏。

五月,倭犯朝鲜,陷王京,朝鲜王李〈口公〉奔义州求救。

六月丁未,诸军进次宁夏,贼诱河套部入犯,官军击却之。

秋七月癸酉,免陕西逋赋。

甲戌,副总兵祖承训帅师援朝鲜,与倭战于平壤,败绩。

甲申,罢三边总督魏学曾,以叶梦熊代之,寻逮学曾下狱。

八月乙巳,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

己酉,诏天下督抚举将材。

九月壬申,宁夏贼平。

冬十月壬寅,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充防海御倭总兵官,救朝鲜。

是月,振畿内、浙江、河南被灾诸府蠲租有差。

十一月戊辰,御午门,受宁夏俘。

十二月甲午,以宁夏贼平,告天下。

是年,暹罗、土鲁番入贡。

二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李如松攻倭于平壤,克之。

辛未,王锡爵还朝。

辛巳,诏并封三皇子为王,廷臣力争,寻报罢。

壬午,李如松进攻王京,遇倭于碧蹄馆,败绩。

二月甲寅,敕劳东征将士。

夏四月癸卯,倭弃王京遁。

六月丁酉,诏天下每岁夏月录囚,减释轻系,如两京例。

癸卯,倭使小西飞请款。

秋七月癸丑,召援朝鲜诸边镇兵还。

乙卯,慧星见,敕修省。

八月丙戌,以灾异敕戒内外诸臣修举实政。

冬十月丙申,停刑。

十二月丙辰,蓟辽总督顾养谦兼理朝鲜事,召宋应昌、李如松还。

是年,振江北、湖广、河南、浙江、山东饥。

河南矿贼大起。

乌斯藏入贡。

二十二年春正月己亥,诏以各省灾伤,山东、河南、徐、淮尤甚,盗贼四起,有司玩愒,朝廷诏令不行。

自今以安民弭盗为抚按有司黜陟。

二月癸丑,皇长子常洛出阁讲学。

甲子,遣使振河南,免田租。

三月癸卯,诏修国史。

夏四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五月辛卯,礼部尚书陈于陛、南京礼部尚书沈一贯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庚子,王锡爵致仕。

六月己酉,雷雨,西华门灾。

敕修省。

秋七月丙申,河套部长失兔犯延绥。

是月,延绥总兵官麻贵败河套部敌于下马关。

冬十月己未,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总督川、贵军务,讨播州宣慰使杨应龙。

丁卯,诏倭使入朝。

是月,炒花犯辽东,总兵官董一元败之。

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二十三年春正月癸卯,遣都督佥事李宗城、指挥杨方亨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

三月乙未,赐朱之蕃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五月丁酉,京师地震,敕修省。

秋九月戊寅,青海部长永邵卜犯甘肃,参将达云败之。

乙酉,诏复建文年号。

冬十一月辛未,湖广灾,蠲振有差。

十二月辛丑,大学士赵志皋等请发留中章奏,不报。

是年,江北大水,淮溢,浸泗州祖陵。

二十四年春二月戊申,麻贵袭河套部,败之。

三月乙亥,乾清、坤宁两宫灾,敕修省。

壬辰,下诏自责。

是月,火落赤犯洮河,总兵官刘綎破走之。

夏四月己亥,李宗城自倭营奔还王京。

五月戊辰,河套部敌犯甘肃,总兵官杨浚击破之。

庚午,复议封倭,命都督佥事杨方亨、游击沈惟敬往。

六月,振福建饥。

秋七月丁卯,吏部尚书孙丕扬请发推补官员章疏,不报。

戊寅,仁圣皇太后崩。

乙酉,始遣中官开矿于畿内。

未几,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悉令开采,以中官领之。

群臣屡谏不听。

闰八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丁卯,大学士赵志皋请视朝,发章奏,罢采矿,不报。

九月乙未,杨方亨至日本,平秀吉不受封,复侵朝鲜。

乙卯,葬孝安庄皇后。

是月,河套部犯宁夏。

总兵官李如柏击败之。

是秋,河决黄堌口。

冬十月丙子,停刑。

乙酉,始命中官榷税通州。

是后,各省皆设税使。

群臣屡谏不听。

十二月乙亥,陈于陛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译文

神宗皇帝,名翊钧,是穆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贵妃李氏。

隆庆二年,他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只有六岁。性格聪明,穆宗曾在宫中骑马,他劝谏说:‘陛下是天下之主,独自骑马奔跑,难道不会担心马嚼子的问题吗?’穆宗很高兴,下马慰劳他。陈皇后因病住在别宫,每天早上都由贵妃陪同问候。皇后听到脚步声就会很高兴,为此勉强起床。取来经书询问,她都能回答,贵妃也很高兴。因此,两宫关系更加和谐。

六年五月,穆宗去世。六月乙卯日,发生了日食。甲子日,神宗即位。将明年定为万历元年,下诏赦免天下。在乡祭祀建文朝忠诚的臣子,有后代者给予抚恤。

庚午日,罢免高拱。丁丑日,高仪去世。壬午日,礼部尚书吕调阳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秋七月丁亥日,首次在密云开通漕运。庚寅日,考察京官。己亥日,告诫朝廷大臣,下诏说:‘近年来,士人风气颓废,官场弊端丛生,诋毁老成的人为无用,崇尚谄媚的人为有才。以至于朝廷的威福大权,只是成为臣子报复的工具。因此,我稍微给予惩戒,其余都从宽处理。各位大臣应该清除过去的错误,共同维护新政。如果沉溺于旧习,违背公义,徇私舞弊,得罪祖宗,我绝不宽恕。’

庚子日,尊皇后为王仁圣皇太后,贵妃为李慈圣皇太后。八月戊午日,祭祀大社大稷。九月甲午日,将庄皇帝葬于昭陵。冬十月己未日,侍郎王遴、吴百朋、汪道昆分别负责边防。辛酉日,停止刑罚。十一月乙未日,河工完成。十二月辛酉日,赈济榆林的饥荒。甲戌日,因为先帝未满期,停止明年元宵节灯火和宫中宴会。

万历元年春二月癸丑日,神宗亲自主持经筵。三月丙申日,下诏内外官员推荐将才。夏四月乙丑日,潮州、惠州叛贼被平定。庚午日,发生旱灾,皇帝告诫百官反省。五月甲申日,下诏内外官员谨慎刑罚。六月壬申日,赈济淮安的水灾。秋七月,黄河在徐州决口。九月癸未日,赈济荆州、承天和济南的灾民。丙戌日,四川都掌蛮被平定。癸卯日,停止刑罚。

冬十一月庚辰日,命令各司设立程限文簿,以防拖延。十二月己未日,赈济辽东的饥荒。这一年,暹罗、琉球进贡。

万历二年春正月甲午日,在皇极门召见朝觐的清廉官员。二月甲寅日,赈济四川遭受侵扰的各县。三月癸巳日,赐予孙继皋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别。夏四月丙寅日,下诏内外官员实行长期任职制度。五月辛丑日,穆宗的神主被供奉于太庙。八月己巳日,赈济山西的灾民。庚午日,赈济淮安、扬州、徐州的水灾。冬十月甲寅日,判决囚犯。丁卯日,视朝阅铨选。闰十二月庚寅日,下诏停止明年元宵节灯火。

这一年,琉球进贡。

万历三年春正月丁未日,在太庙举行祭祀。二月戊寅日,祭祀大社大稷。辛巳日,下诏南京职务清简,官员不必全部配备。丙申日,开始命令日讲官分班记录皇帝的起居和编纂章奏,临朝侍班。夏四月己巳朔日,发生日食,之后又结束。壬申日,皇帝在座位右侧写下十二件事: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小人、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以自警。

五月庚子日,淮安、扬州发生大水,下诏调查两府有司,罢免贪污酷吏。六月戊辰日,浙江海溢。戊寅日,命令抚按官,有司贤否一体荐劾,不得偏重甲科。这年夏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发生大水。秋八月丙子日,礼部侍郎张四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丁丑日,黄河在高邮、砀山决口。戊子日,免淮安、扬州、凤阳、徐州被水田租。

九月戊午日,京师发生地震。冬十月丁卯日,地震再次发生,皇帝命令群臣反省。戊辰日,停止刑罚。十一月乙巳日,在南郊祭祀天。十二月辛未日,下诏停止明年元宵节灯火。这一年,安南、琉球、暹罗、土鲁番入贡。

万历四年春正月丁巳日,辽东巡按御史刘台因弹劾张居正被捕入狱,被削除官籍。夏五月戊申日,在北郊祭祀地。六月庚辰日,再次派遣内臣监督苏州、杭州的织造。秋七月丁酉日,命令吏部、户部清理官吏治理,减免拖欠的赋税,明年漕粮折收三分之一。壬寅日,派遣御史监督修建江浙水利。甲辰日,修建泗州祖陵。辛亥日,草湾河工完成。八月壬戌日,在孔庙举行释奠礼。这年秋天,黄河在崔镇决口。冬十月乙亥日,赈济徐州及丰县、沛县、睢宁县、金乡县、鱼台县、单县、曹县的水灾,减免租税。

这一年,安南、琉球、乌斯藏、土鲁番、天方、撒马儿罕、鲁迷、哈密入贡。

万历五年春正月己酉日,下诏凤阳、淮安努力兴办屯田。二月乙丑日,赈济广西的饥荒。三月乙巳日,赐予沈懋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别。夏五月癸巳日,广东罗旁瑶族被平定。秋八月癸亥日,黄河再次在崔镇决口。闰月乙酉朔日,发生日食,但被阴云遮住。九月己卯日,张居正被重新起用。

冬十月乙巳日,因为弹劾张居正,杖责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分别罢免、贬谪。丁未日,杖责进士邹元标,贬谪边疆。十一月癸丑日,因为星变考察百官。这一年,琉球入贡。

万历六年春正月,修筑决河堤。二月戊戌日,免除兖州、青州、登州、莱州所属的拖欠赋税。庚子日,立王氏为皇后。三月甲寅日,礼部尚书马自强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吏部侍郎申时行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甲子日,张居正回家葬父。

夏四月乙未日,免除湖广、四川的拖欠赋税。丙午日,下诏户部每年增加金花银二十万两。六月乙未日,张居正返回京师。秋七月乙卯日,吕调阳退休。丙子日,下诏江北各府的民众,十五岁以上无田者,官府提供一头牛、五十亩土地开垦,三年后开始征税。九月庚午日,下诏苏州各府开垦荒地,六年后开始征税。辛未日,停止刑罚。

冬十月辛卯日,马自强去世。十一月辛酉日,在南郊祭祀天。这一年,乌斯藏入贡。

万历七年春正月戊辰日,下诏毁掉天下书院。二月己丑日,派遣使者分批巡视边防。三月甲子日,免除淮安、扬州的拖欠赋税。夏五月癸亥日,在北郊祭祀地。六月辛卯日,核实两畿、山东、陕西勋贵田赋。秋七月壬子日,赈济苏州、松江的水灾,减免税粮。戊午日,京师发生地震。这一年,乌斯藏入贡。

八年春天二月,初一那天是辛未日,发生了日食。戊子日,进行耕耤田的仪式。戊戌日,河工完工。三月辛亥日,皇帝前往天寿山谒陵,免除了所经过地区的田租。甲寅日,返回皇宫。丁卯日,赐予张懋修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区别。夏天的闰四月庚申日,广西八寨的贼寇被平定。冬天的十月辛丑日,裁减了内外多余的官员。乙巳日,赈济苏、松、常、镇地区的饥荒。十一月丙子日,下诏测量民田。这一年,琉球国进贡。

九年春天正月庚午日,皇帝命令边防官员加强警备。辛未日,裁减了各司的冗官。癸酉日,土蛮侵犯锦州,游击周之望战败被俘。己卯日,命令翰林院的官员每天四人入宫值班。辛巳日,裁减南京的冗官。甲申日,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在袄郎兔击败了土蛮。三月丙寅日,举行大规模的阅兵。这个月,土蛮侵犯辽阳,副总兵曹簠抵御,但战败。夏四月丁酉日,赈济山西受灾的州县。乙卯日,赈济苏、松、淮、凤、徐、宿受灾地区。户部进呈了《万历会计录》。秋八月丁未日,扬州发生大水。九月丁亥日,停止执行刑罚。冬十月己亥日,土蛮侵犯广宁、义州,李成梁击退了他们。十一月丙戌日,赈济真定、顺德、广平受灾地区,免除了粮食税。这一年,裁减各省的冗官,核实徭赋,淘汰各部门的冒滥和冗费。琉球、安南、土鲁番、天方、撒马儿罕、鲁迷、哈密、乌斯藏都来进贡。

十年春天二月癸巳日,顺义王俺答去世。丁酉日,免除了天下积欠多年的赋税。三月庚申日,杭州发生兵变,逮捕了巡抚吴善言。丁卯日,兵部侍郎张佳胤任浙江巡抚,平定了兵变。丙子日,泰宁卫部长速把亥侵犯义州,李成梁击斩了他。己卯日,倭寇侵袭温州。夏四月戊子朔日,皇帝命令礼部,让民众及时进行农桑活动,不要游手好闲。甲午日,宁夏的土军马景杀害了参将许汝继,巡抚都御史晋应槐讨伐并诛杀了马景。庚子日,因为久旱,命令修建水利工程。五月庚申日,免除了孔子和宋儒朱熹、李侗、罗从彦、蔡沈、胡安国、游酢、真德秀、刘子翚等人的后代赋役。庚辰日,赈济畿内的饥荒。六月丁亥朔日,发生了日食。壬寅日,赈济太原、平阳、潞安的饥荒。乙巳日,前礼部尚书潘晟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吏部侍郎余有丁担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潘晟不久后被罢免。丙午日,张居正去世。秋天七月庚午日,赈济平、庆、延、临、巩地区的饥荒。九月丙辰日,因为皇长子出生,下诏赦免天下。甲子日,上两宫皇太后徽号。冬天十月丙申日,苏、松地区发生大水,根据情况减免赈济。十二月壬辰日,太监冯保被贬为奉御,抄没了他的家产。壬寅日,恢复了建言诸臣的职务。这一年,免除了畿内、山西受灾地区的税粮。哈密、乌斯藏来进贡。

十一年春天正月壬戌日,皇帝命令加强边防。闰二月甲子日,俺答的儿子乞庆哈继承封号成为顺义王。缅甸侵犯永昌。乙丑日,皇帝前往天寿山谒九陵,免除了所经过地区的田租。庚午日,前往西山谒拜恭让章皇后、景皇帝的陵墓。辛未日,返回皇宫。乙酉日,赈济临、巩、平、延、庆五府的旱灾,免除了田租。三月甲申日,追夺张居正的官职。庚子日,赐予朱国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区别。夏四月丁巳日,张四维因为家事离职。己未日,吏部侍郎许国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甲戌日,承天地区下大雨,江水泛滥。这个月,广东罗定发生兵变。五月,我大清太祖高皇帝起兵征讨尼堪外兰,攻克了图伦城。六月乙丑日,赈济承天、汉阳、郧阳、襄阳的灾荒。秋八月丙辰日,免除了山西受灾地区的税粮。九月甲申日,皇帝前往天寿山谒陵。己丑日,返回皇宫。冬天十月癸亥日,停止执行刑罚。辛未日,河南发生水灾,根据情况减免赈济。十一月己卯朔日,发生了日食。十二月庚午日,慈宁宫发生火灾,命令修缮。这一年,琉球来进贡。

十二年春天二月丁卯日,京师发生地震。己巳日,释放了建文时期被贬谪的外亲后裔。三月己亥日,减少了江西烧造瓷器的数量。夏四月乙卯日,抄没张居正的家产。丁巳日,游击将军刘綎平定了陇川的贼寇。五月甲午日,京师再次发生地震。六月辛亥日,因为云南用兵,免除了粮食税和欠税。秋八月丙辰日,在全国张贴张居正的罪行,家属被流放到边疆。九月丙戌日,皇帝前往天寿山谒陵。己丑日,返回皇宫。辛卯日,返回皇宫。冬天十月丁巳日,停止执行刑罚。丙寅日,免除了湖广、山东受灾地区的税粮。十一月己丑日,余有丁去世。十二月甲辰日,前礼部侍郎王锡爵担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侍郎王家屏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癸亥日,停止开采银矿。这一年,安南、乌斯藏来进贡。

十三年春天正月辛卯日,四川建武所发生兵变,击伤了总兵沈思学。二月丁未日,南京发生地震。京师从去年八月没有下雨,到这个月。庚午日,举行大雩仪式。三月甲申日,再次举行大雩仪式。己丑日,李成梁出塞袭击把兔儿炒花,大败敌军。壬辰日,减少了杭州织造和尚衣监的银两。尚宝司少卿徐贞明负责治理京畿地区的水田。夏四月丙午日,再次举行大雩仪式。戊申日,因为旱灾,命令中外官员处理冤屈,释放了凤阳轻罪犯人和长期被禁锢的罪犯。戊午日,在南郊步祷,面对大学士等官员说:“天旱虽然是因为朕的德行不够,但也有天下官员贪婪,剥削百姓,导致天和受损,今后应该谨慎选拔官员。”免除了全国受灾地区的田租一年。五月丙戌日,下雨。六月辛丑日,慈宁宫建成。壬寅日,建武所的叛乱平息。这个月,四川松、茂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秋八月己酉日,京师发生地震。闰九月戊戌日,赈济淮、凤地区的灾荒。癸卯日,皇帝前往天寿山检阅寿宫。戊申日,返回皇宫。庚申日,停止执行刑罚。冬天十二月丁卯日,淘汰了惜薪司内官的冗员。这个月,顺义王乞庆哈去世。这一年,土鲁番、乌斯藏来进贡。

十四年春天二月癸未日,严格禁止外官馈赠礼物。三月戊戌日,因为旱灾,皇帝命令廷臣陈述时政。癸卯日,禁止部曹官员上书言事,停止治理京畿地区的水田。癸丑日,赐予唐文献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区别。戊午日,因为久旱,命令修缮水利工程。夏四月癸酉日,京师发生地震。六月癸未日,松茂地区的叛乱被平定。这个夏天,赈济直隶、河南、陕西以及广西浔、柳、平乐,广东琼山等十二个县的饥荒。山西发生盗贼。秋七月癸卯日,赈济江西的灾荒。戊申日,命令户部和兵部安抚灾民,严格执行保甲制度。这个月,淇县贼王安聚集人众进行抢劫,后来被剿灭。九月壬辰日,王家屏因为家事离职。乙卯日,停止执行刑罚。己未日,动用国库银两派遣使者赈济河南、山东、直隶、陕西、辽东、淮、凤地区的灾荒。冬天十月丙寅日,礼部主事卢洪春因为上疏请求谨慎处理疾病,在宫阙下被杖责,削去了官籍。十一月癸卯日,在南郊祭祀天神。这一年,土鲁番来进贡。

十五年春天正月壬辰日,朝廷动用国库资金,赈济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宗室。

三月乙卯日,请求庆哈子的儿子撦力克继承封号,成为顺义王。

夏天四月,京城干旱,发生大规模瘟疫。

六月戊辰日,禁止宫廷官员奢侈和僭越。

这个月,京城下大雨,赈济贫民。

秋天七月,江北发生蝗灾,江南大水,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干旱,黄河在开封决口,减免赈济有所不同。

八月庚申日,因为灾害频发,皇帝下令抚按官员惩治贪官,审理冤案,减免租税,赈济灾民。

九月丁亥朔日,日食发生,但阴云遮蔽,看不见。

己丑日,停止执行死刑。

冬天十月庚申日,大学士申时行请求皇帝批阅留中章奏。

十一月戊子日,郧阳士兵哗变,巡抚都御史李材被罢免。

这一年,哈密、琉球、乌斯藏进贡。

十六年春天三月壬辰日,皇帝下诏修改《景皇帝实录》,去掉郕戾王的称号,但没有实施。

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南畿、浙江等地发生大饥荒和瘟疫。

夏天四月,赈济江北、大名、开封等府的饥民。

五月,四川建昌的番人叛乱,被讨伐平定。

乙巳日,因为军储仓库失火及各省灾害,皇帝下令内外官员反省。

六月庚申日,京城发生地震。

甲子日,因为灾害,暂停减少苏州、杭州的织造。

秋天七月乙卯日,免除山东受灾的夏税。

庚午日,制定边防官员考核制度。

八月乙未日,下诏取用太仓银二十万作为阅陵赏赐的费用。

九月己未日,停止执行死刑。

庚申日,前往天寿山阅寿宫。

甲子日,前往石景山观看浑河。

乙丑日,返回皇宫。

庚午日,甘肃发生兵变,巡抚都御史曹子登被罢免。

这个月,青海部长他不囊侵犯西宁,杀死副将李魁。

冬天十一月辛酉日,禁止章奏浮夸冗余。

这一年,乌斯藏进贡。

十七年春天正月己酉朔日,发生日食。

丁巳日,太湖、宿、松的贼人刘汝国等人叛乱,安庆指挥陈越讨伐他们,战败而死。

二月丙申日,吴淞指挥陈懋功平定了叛乱。

三月丙辰日,免除升授官员的面谢。

从此,皇帝的临朝处理事务变得简单。

癸亥日,云南永昌发生兵变。

乙丑日,赐予焦竑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天四月己亥日,王家屏再次入阁。

始兴妖僧李圆朗作乱,侵犯南雄,官员讨伐并诛杀了他。

六月甲申日,浙江发生大风,海潮溢出。

己丑日,永昌的叛乱被平定。

乙巳日,南畿、浙江大旱,太湖干涸,朝廷动用国库资金四十万赈济。

秋天八月壬寅日,严格禁止匿名揭发。

冬天十月癸未日,停止执行死刑。

癸卯日,黄河决口工程完成。

十二月己丑日,皇帝告诫各位大臣遇到事情不要争斗求胜。

这一年,安南、乌斯藏进贡。

十八年春天正月甲辰朔日,皇帝在毓德宫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并展示皇长子给他们看。

夏天四月甲申日,赈济湖广地区的饥民。

六月己卯日,免除畿内受灾的夏税。

甲申日,青海部长火落赤侵犯旧洮州,副总兵李联芳战败。

乙酉日,重新制定宗藩事务条例,开始允许无爵位的人自行处理。

秋天七月庚子朔日,发生日食。

乙丑日,皇帝召见阁臣商议边事,命令朝廷官员推荐将才。

己巳日,兵部尚书郑雒负责经略陕西四镇及山西、宣、大边务。

这个月,火落赤再次侵犯河州、临洮,总兵官刘承嗣战败。

八月癸酉日,停止撦力克的市赏。

冬天十月戊寅日,赈济临洮战乱中的军民。

十二月甲申日,派遣朝廷官员九人巡视边疆。

这一年,安南进贡。

十九年春天正月,顷甸侵犯永昌、腾越。

二月乙酉日,总兵官尤继先在莽剌川击败火落赤的余部。

闰三月丁丑日,因为彗星出现,皇帝下令反省。

己卯日,责备给事中、御史根据传闻诽谤皇帝,各自剥夺一年的俸禄。

夏天四月丙申日,在太庙举行祭祀。

此后,太庙的祭祀都由他人代为进行。

五月壬午日,四川四哨的番人叛乱,巡抚都御史李尚思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六月壬子日,王锡爵返回朝廷。

秋天七月癸未日,皇帝告诫朝廷官员,国家大事纷纭,导致大臣们争相请求退休。

八月丁酉日,免除河南受灾的田赋。

九月壬申日,许国退休。

甲戌日,申时行退休。

丁丑日,吏部侍郎赵志皋担任礼部尚书,前礼部侍郎张位担任吏部侍郎,并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冬天十月癸巳日,京营军官在长安门哗变。

十二月甲午日,皇帝下诏确定戚臣的庄田。

癸丑日,河套部的敌人侵犯榆林、延绥,总兵官杜桐战败。

这一年,畿内发生蝗灾,南畿、浙江大水,减免赈济有所不同。

琉球进贡。

二十年春天正月丙戌日,给事中孟养浩因为上书建储被杖责。

三月戊辰日,宁夏退休副总兵哱拜杀害巡抚都御史党馨、副使石继芳,占据城池反叛。

辛未日,王家屏退休。

壬申日,总督军务兵部尚书魏学曾讨伐宁夏的叛贼。

戊寅日,赐予翁正春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天四月甲辰日,总兵官李如松提督陕西讨贼军务。

甲寅日,甘肃巡抚都御史叶梦熊率军会合魏学曾讨伐叛贼。

撦力克擒获叛贼,叩关献俘,恢复两年的市赏。

五月,倭寇侵犯朝鲜,攻陷王京,朝鲜王李〈口公〉逃到义州求救。

六月丁未日,各路军队进驻宁夏,叛贼引诱河套部侵犯,官军击退了他们。

秋天七月癸酉日,免除陕西的欠税。

甲戌日,副总兵祖承训率军援助朝鲜,与倭寇在平壤作战,战败。

甲申日,免去三边总督魏学曾的职务,由叶梦熊接替,不久将魏学曾逮捕入狱。

八月乙巳日,兵部右侍郎宋应昌负责准备对抗倭寇的军队。

己酉日,下诏天下督抚推荐将才。

九月壬申日,宁夏的叛贼被平定。

冬天十月壬寅日,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援助朝鲜。

这个月,赈济畿内、浙江、河南受灾的各府,减免租税有所不同。

十一月戊辰日,在午门接受宁夏的俘虏。

十二月甲午日,因为宁夏的叛贼被平定,向天下宣告。

这一年,暹罗、土鲁番进贡。

二十一年春天正月甲戌日,李如松在平壤攻击倭寇,攻克了平壤。

辛未日,王锡爵返回朝廷。

辛巳日,下诏同时封三位皇子为王,朝廷官员激烈争论,不久后取消。

壬午日,李如松进攻王京,在碧蹄馆遇到倭寇,战败。

二月甲寅日,皇帝慰劳东征的将士。

夏天四月癸卯日,倭寇放弃王京逃走。

六月丁酉日,下诏天下每年夏天记录囚犯,减轻轻罪囚犯,如两京的例子。

癸卯日,倭寇使者小西飞请求议和。

秋天七月癸丑日,召回援助朝鲜的各路边镇军队。

乙卯日,出现彗星,皇帝下令反省。

八月丙戌日,因为灾害和异常现象,皇帝下令内外官员加强实际政事的处理。

冬天十月丙申日,停止执行死刑。

十二月丙辰日,蓟辽总督顾养谦兼任处理朝鲜事务,召回宋应昌、李如松。

这一年,赈济江北、湖广、河南、浙江、山东的饥民。

河南的矿贼大规模起事。

乌斯藏进贡。

二十二年春天正月己亥日,朝廷下诏因为各省遭受灾害,山东、河南、徐州、淮州受灾尤为严重,盗贼四处兴起,官员们玩忽职守,朝廷的诏令无法执行。从现在开始,安抚百姓、平息盗贼成为考核官员升降的标准。

二月癸丑日,皇长子常洛出宫讲学。甲子日,派遣使者前往河南赈灾,免除田租。

三月癸卯日,下诏修订国史。夏四月己酉朔日,发生日食。

五月辛卯日,礼部尚书陈于陛、南京礼部尚书沈一贯同时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庚子日,王锡爵退休。

六月己酉日,雷雨,西华门发生灾害。朝廷下令修缮。

秋七月丙申日,河套部长失兔侵犯延绥。这个月,延绥总兵官麻贵在马关击败了河套部的敌人。

冬十月己未日,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总督川、贵军务,讨伐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丁卯日,下诏允许倭使入朝。这个月,炒花侵犯辽东,总兵官董一元击败了他。这一年,琉球、乌斯藏进贡。

二十三年春天正月癸卯日,派遣都督佥事李宗城、指挥杨方亨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

三月乙未日,赐予朱之蕃等进士及第、出身不同等级的荣誉。

夏五月丁酉日,京师发生地震,朝廷下令修缮。

秋九月戊寅日,青海部长永邵卜侵犯甘肃,参将达云击败了他。乙酉日,下诏恢复建文年号。

冬十一月辛未日,湖广发生灾害,朝廷减免赈灾。

十二月辛丑日,大学士赵志皋等请求朝廷处理留中章奏,没有得到回复。

这一年,江北大水,淮河溢出,浸没泗州祖陵。

二十四年春天二月戊申日,麻贵袭击河套部,将其击败。

三月乙亥日,乾清宫、坤宁宫发生火灾,朝廷下令修缮。壬辰日,下诏自我责备。

这个月,火落赤侵犯洮河,总兵官刘綎击溃并驱逐了他。

夏四月己亥日,李宗城从倭营逃回王京。

五月戊辰日,河套部的敌人侵犯甘肃,总兵官杨浚击败了他们。

庚午日,再次讨论封倭之事,命令都督佥事杨方亨、游击沈惟敬前往。

六月,赈济福建的饥荒。

秋七月丁卯日,吏部尚书孙丕扬请求朝廷处理推补官员的奏章,没有得到回复。

戊寅日,仁圣皇太后去世。乙酉日,开始派遣宦官在畿内开矿。不久之后,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等地都下令开采矿产,由宦官负责。

群臣多次劝谏,但朝廷不听。

闰八月乙丑朔日,发生日食。丁卯日,大学士赵志皋请求上朝,处理章奏,停止采矿,没有得到回复。

九月乙未日,杨方亨到达日本,平秀吉不接受封号,再次侵犯朝鲜。

乙卯日,安葬孝安庄皇后。这个月,河套部侵犯宁夏,总兵官李如柏击败了他们。

这个秋天,黄河在黄堌口决口。

冬十月丙子日,停止刑罚。乙酉日,开始命令宦官在通州征税。此后,各省都设立了税使。群臣多次劝谏,但朝廷不听。

十二月乙亥日,陈于陛去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注解

神宗: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名翊钧,庙号神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这是神宗的谥号,意为神宗皇帝具有范天合道的哲学思想,肃穆严谨,敦厚简约,文章出众,武略超群,仁爱宽厚,止于孝道,显赫显贵。

讳翊钧:讳意为避讳,翊钧是神宗皇帝的名字。

穆宗:神宗的父亲,明朝第八位皇帝,名载垕。

贵妃:古代皇后的妃嫔之一,地位仅次于皇后。

李氏:指贵妃的名字。

皇太子:皇帝的儿子,被立为继承皇位的人。

岐嶷:形容聪明早慧。

谏:向君主提出意见或建议。

驰马:骑马奔跑。

宫中:皇宫。

日有食之:指日食现象发生。

建文朝:明朝建文帝时期的朝代。

高拱:明朝官员,曾任内阁首辅。

高仪:明朝官员。

文渊阁大学士:明朝官职,相当于宰相。

机务:国家政务。

漕运:古代水路运输粮食的方式。

密云:地名,位于今北京市。

京官:在京城任职的官员。

廷臣:朝廷中的官员。

士习:士人的风气。

浇漓:风气败坏。

官方:官府的规章制度。

刓缺:破败,不完整。

诋老成:诋毁年长有经验的人。

矜便佞:自以为是,善于谄媚。

有才:有才能。

威福之柄:权力。

报复:报复他人。

资:资本,依据。

赦:赦免。

祔:合祭。

太庙:皇帝祭拜祖先的庙宇。

边防:边境的防御。

侍郎:古代官职,相当于副部级官员。

振:赈济,救济。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

灯火:指灯火通明的景象。

经筵:皇帝读书的地方。

将材:军事人才。

潮、惠贼:潮州、惠州地区的盗贼。

修省:反省、检讨。

淮安水灾:淮安地区发生水灾。

徐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荆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承天: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济南: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都掌蛮:古代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川等地。

程限文簿:规定期限的文书簿册。

辽东:古代地名,指现在的辽宁省东部地区。

暹罗:古代泰国地区。

琉球:古代地名,指现在的琉球群岛。

朝觐:古代臣子到朝廷觐见皇帝。

廉能官:廉洁有能力的官员。

皇极门:皇宫的正门。

孙继皋:明朝官员。

进士及第:科举考试中取得进士称号。

出身有差:出身不同,地位和待遇有所区别。

久任之法:长期任职的制度。

神主:祖先的牌位。

山西: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淮、扬:淮安、扬州地区。

祖陵:祖先的陵墓。

湾河工:湾河的工程。

先师孔子:孔子,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崔镇: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单、曹: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凤阳、淮安:凤阳、淮安地区。

营田:开垦土地。

广西: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罗旁瑶:罗旁地区的瑶族。

张居正:明朝官员,曾任内阁首辅,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编修:古代官职,相当于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

检讨:古代官职,相当于监察御史。

员外郎:古代官职,相当于副部级官员。

主事:古代官职,相当于中级官员。

星变:天文现象,如彗星、流星等。

兖、青、登、莱: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江北:指长江以北的地区。

书院:古代教育机构。

苏、松:苏州、松江地区。

泗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草湾河工:草湾河的工程。

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乌斯藏:古代地名,指现在的西藏地区。

两畿:京城附近的地区。

山东: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陕西: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勋戚:有功勋的贵族。

苏、松水灾:苏州、松江地区发生水灾。

税粮:古代对农民征收的粮食税。

京师地震:京城(即现在的北京)发生地震。

安南:古代越南地区。

土鲁番:古代地区,今属新疆。

天方:古代对阿拉伯地区的称呼。

撒马儿罕:今乌兹别克斯坦。

鲁迷:古代对欧洲的称呼。

哈密:古代西域地区。

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月初。

耕耤田:耕耤,古代一种农事仪式,耤田指播种的田地。

河工:指治理河流的工程。

两宫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和祖母。

天寿山:古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

田租:指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田地租税。

贼平:指平定了叛乱或盗贼。

冗官:指官职过多,人浮于事。

度民田:指测量民田。

敕:皇帝的命令。

边臣:指边疆地区的官员。

裁:指裁减,削减。

游击:军事官职,低于总兵官。

翰林官:指翰林院的官员,主要负责皇帝的文学、史书等事务。

南京:指明朝时期的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

副总兵: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泰宁卫:指古代军事编制中的一个卫所。

部长:指某个地区的首领。

义州:朝鲜地名。

倭寇:指来自日本的海盗。

谒陵:指拜谒皇帝的陵墓。

徽号:指皇帝或皇后的尊号。

太监:指古代宫廷中的宦官。

籍:指登记、记录。

边备:指边疆的防御准备。

九陵:指明清两代皇帝的陵墓群。

恭让章皇后:指明朝某位皇帝的皇后。

景皇帝:指明朝某位皇帝。

旱:指干旱,缺水。

省:指反省、检查。

畿内:京城周边地区。

谪:指贬谪,降职。

敕修省:皇帝下令修缮。

地震: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建文:指明朝建文帝,明成祖朱棣篡位后,建文帝逃亡,被追封为建文帝。

江西:指今江西省。

京畿:指国都附近的地区。

烧造瓷器:指制作瓷器。

陇川:指今云南省陇川县。

把兔儿炒花:指某地的一个部族。

京畿水田:指国都附近的稻田。

开银矿:指开采银矿。

外官:指地方官员。

霾:指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导致天气昏暗。

部曹:指中央各部的官员。

保甲:指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

淇县:指今河南省淇县。

王安:指某地的盗贼首领。

帑:国库,国家财政储备。

卢洪春:指某位官员。

疏请:指上书请求。

杖:指用杖刑。

祀天:指祭祀天神。

浔、柳、平乐:指今广西省的几个地区。

琼山:指今海南省琼山市。

宗室:皇室宗族。

乞庆哈子撦力克:请求庆哈之子撦力克。

袭封:继承封号。

顺义王:封号,指顺义王的封地。

疫:瘟疫,流行病。

禁廷臣奢僣:禁止宫廷官员奢侈和僭越。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河决开封:黄河在开封决口。

蠲振:免除赋税,赈济灾民。

灾沴:灾害和瘟疫。

抚、按官:地方官员。

贪吏:贪污的官员。

冤狱:冤枉的案件。

租:田租。

振恤:赈济和抚恤。

日食:日食,日食现象。

留中章奏:皇帝未批复的奏章。

郧阳兵噪:郧阳的士兵发生骚乱。

巡抚都御史:地方巡抚和都御史。

罢:罢免官职。

《景皇帝实录》:记载景皇帝生平事迹的史书。

南畿:江南地区。

浙江:浙江省。

番: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军储仓火:军粮仓库发生火灾。

边臣考绩法:对边疆官员的考核制度。

太仓银:国库中的银两。

阅陵赏费:巡视陵墓的赏赐费用。

寿宫:帝王的陵墓。

浑河:古代河流名。

甘肃兵变:甘肃地区的兵变。

青海部长他不囊:青海地区的部长。

西宁:青海省的省会。

副将: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章奏浮冗:奏章过多,内容繁杂。

禁:禁止。

匿名揭:匿名举报。

停刑:停止刑罚。

黄河决口:黄河决堤。

遇事勿得忿争求胜:遇到事情不要争斗求胜。

宗藩事例:关于宗室藩国的规定。

始兴妖僧李圆朗:开始兴起的妖僧李圆朗。

南雄:古代地名,今属广东省。

有司:指官府的官员。

浙:浙江省。

太湖:湖泊名。

番作乱:少数民族叛乱。

建昌:古代地名,今属四川省。

吴淞:古代地名,今属上海市。

升授官面谢:升迁官员后表示谢意。

临御:皇帝亲自处理国事。

云南永昌:云南省永昌地区。

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进士及第和出身不同的官员。

王家屏:官员姓名。

妖僧:妖术僧人。

太湖水涸:太湖干涸。

发帑金:拨发国库资金。

严匿名揭之禁:严格禁止匿名举报。

青海部长火落赤:青海地区的部长。

旧洮州:古代地名,今属甘肃省。

边:边疆地区。

兵部尚书:兵部最高官员。

经略:负责边疆事务的官员。

四镇:四个边防重镇。

宣、大边务:宣化、大同地区的边防事务。

火落赤: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名字。

河州、临洮:古代地名,今属甘肃省。

总兵官:军事将领,负责一地区的军事。

刘承嗣:人名。

撦力克:人名。

市赏:市集赏赐。

临洮被兵军民:临洮地区的军队和平民。

廷臣九人:九位朝廷官员。

永昌:古代地名,今属云南省。

腾越:古代地名,今属云南省。

莽剌川:古代地名。

彗星见:彗星出现。

给事中、御史:官职,负责监察和上奏。

风闻讪上:风闻并诽谤皇上。

享太庙: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

四哨番:四个哨所的番族。

四川四哨番作乱:四川四个哨所的番族叛乱。

李尚思:人名。

王锡爵:人名。

国是纷纭:国家大事纷争。

肆行诬蔑:肆意诬蔑他人。

河南被灾田赋:河南地区受灾的田赋。

许国:人名。

赵志皋:人名。

张位:人名。

京营军官:京城驻军的军官。

长安门:京城的一座城门。

戚臣:皇亲国戚。

庄田:封地。

河套部:古代游牧民族。

榆林、延绥:古代地名,今属陕西省。

杜桐:人名。

畿内蝗:京畿地区的蝗灾。

浙江大水:浙江省发生大水灾。

宁夏致仕副总兵哱拜:宁夏地区退休副总兵哱拜。

党馨:人名。

石继芳:人名。

总督军务兵部尚书魏学曾:负责军事的总督和兵部尚书魏学曾。

翁正春:人名。

李如松:人名。

甘肃巡抚都御史叶梦熊:甘肃地区的巡抚和都御史叶梦熊。

复还二年市赏:恢复两年的市赏。

倭犯朝鲜:倭寇侵犯朝鲜。

王京:古代对都城的称呼。

李〈口公〉:朝鲜国王。

次宁夏:驻扎在宁夏。

祖承训:人名。

平壤:朝鲜地名。

罢三边总督魏学曾:罢免三边总督魏学曾。

叶梦熊:人名。

宋应昌:人名。

振畿内、浙江、河南被灾诸府蠲租有差:赈济畿内、浙江、河南受灾的各府,减免租税。

午门:皇宫的正门。

碧蹄馆:朝鲜地名。

东征将士:东征的将士。

两京例:两京的例子。

倭使小西飞:倭寇使者小西飞。

援朝鲜诸边镇兵:援助朝鲜的各边镇兵。

慧星见:彗星出现。

敕戒内外诸臣修举实政:命令内外官员切实处理政事。

蓟辽总督顾养谦:蓟辽地区的总督顾养谦。

召宋应昌、李如松还:召回宋应昌、李如松。

江北、湖广、河南、浙江、山东饥:江北、湖广、河南、浙江、山东地区发生饥荒。

河南矿贼大起:河南地区的矿贼大规模起义。

二十二年春正月己亥:二十二年春季的第一个月,己亥日,指具体的日期。

诏: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各省:指当时中国的各个省份。

灾伤:灾害和损伤,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山东、河南、徐、淮:指山东、河南、徐州、淮安等地区,这些地区在古代历史上经常遭受灾害。

盗贼四起:指盗贼活动频繁发生。

玩愒:指官员玩忽职守,懒散不勤。

抚按:指地方官员对百姓进行安抚和治理。

黜陟:指官员的升降,黜指贬官,陟指升官。

皇长子常洛出阁讲学:皇长子常洛离开皇宫,外出学习。

遣使:派遣使者。

振河南:对河南地区进行赈济。

免田租:免除田地的租税。

国史:指国家的历史记载。

礼部尚书:礼部是古代官署名,尚书是其长官,负责礼仪和祭祀等事务。

东阁大学士:东阁是古代官署名,大学士是其高级官员,参与机要事务。

预机务:参与国家机要事务。

致仕:官员退休。

雷雨:雷声和雨水同时出现。

西华门:皇宫的西门。

河套部长:河套地区是古代边疆地区,部长指该地区的首领。

延绥:古代地名,指现在的陕西省北部地区。

川、贵军务:四川和贵州地区的军事事务。

播州宣慰使:播州是古代地名,宣慰使是该地区的官员。

杨应龙:播州宣慰使的名字。

倭使:指日本使者。

入贡:指外国向中国朝廷进贡。

二十三年春正月癸卯:二十三年春季的第一个月,癸卯日,指具体的日期。

都督佥事:军事官职,负责一定地区的军事。

指挥:军事官职,低于总兵官。

平秀吉: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曾统一日本。

青海部长:青海地区的首领。

永邵卜:青海部长的名字。

复建文年号:恢复建文帝时期的年号。

湖广: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湖南、湖北地区。

蠲振有差:减免赋税,赈济灾民,具体措施有所不同。

江北大水:长江以北地区发生大水灾。

淮溢:淮河水位上涨。

泗州祖陵:泗州的皇帝祖陵。

二十四年春二月戊申:二十四年春季的第二个月,戊申日,指具体的日期。

乾清、坤宁两宫:乾清宫和坤宁宫,是皇宫中的主要建筑。

下诏自责:皇帝下诏自我责备。

洮河:河流名,位于中国西北部。

刘綎:军事将领的名字。

甘肃:古代地名,指现在的甘肃省。

杨浚:军事将领的名字。

复议封倭:再次讨论封日本国王的事宜。

沈惟敬:军事将领的名字。

振福建饥:对福建地区进行赈济以解决饥荒。

吏部尚书:吏部是古代官署名,尚书是其长官,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等事务。

孙丕扬:吏部尚书的名字。

仁圣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太后的称号。

榷税:对特定商品或地区征收的税。

通州: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北京市通州区。

税使:负责征收税收的官员。

陈于陛:大学士的名字。

孝安庄皇后:皇帝的皇后,孝安庄皇后的称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评注

二十二年春正月己亥,诏以各省灾伤,山东、河南、徐、淮尤甚,盗贼四起,有司玩愒,朝廷诏令不行。

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灾害频发,导致民不聊生。‘灾伤’一词凸显了天灾与人祸的双重打击,而‘有司玩愒’则指出了官员的失职与懈怠,‘朝廷诏令不行’则暴露了中央集权在地方执行力的薄弱。

自今以安民弭盗为抚按有司黜陟。

此句体现了朝廷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视,通过‘安民弭盗’来稳定社会,同时通过‘抚按有司黜陟’来强化官员的责任与考核,体现了法治精神与儒家仁政思想。

二月癸丑,皇长子常洛出阁讲学。

此句记载了皇长子的成长历程,‘出阁讲学’意味着他开始接受正式的皇家教育,预示着皇位的传承。

甲子,遣使振河南,免田租。

此句体现了朝廷对于灾区的关怀,通过‘振河南’和‘免田租’来减轻灾民的负担,体现了儒家仁政的实践。

三月癸卯,诏修国史。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历史记载的重视,‘修国史’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启迪。

夏四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此句记载了天象异变,‘日有食之’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五月辛卯,礼部尚书陈于陛、南京礼部尚书沈一贯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官员选拔的重视,通过‘并兼东阁大学士’来提升官员的职位,同时也表明了朝廷对于国家政务的重视。

庚子,王锡爵致仕。

此句记载了官员的退休,‘致仕’意味着官员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体现了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

六月己酉,雷雨,西华门灾。

此句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雷雨’与‘灾’字相连,强调了天灾的不可抗拒。

秋七月丙申,河套部长失兔犯延绥。

此句记载了边疆的战事,‘河套部长失兔犯延绥’揭示了边疆防御的薄弱。

是月,延绥总兵官麻贵败河套部敌于下马关。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边疆战事的关注,‘败河套部敌’体现了朝廷对于边疆安全的重视。

冬十月己未,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总督川、贵军务,讨播州宣慰使杨应龙。

此句记载了朝廷对于边疆叛乱的平定,‘讨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体现了朝廷对于国家统一的决心。

丁卯,诏倭使入朝。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外交事务的关注,‘诏倭使入朝’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外交礼仪的重视。

是月,炒花犯辽东,总兵官董一元败之。

此句反映了边疆战事,‘炒花犯辽东’揭示了边疆防御的严峻形势。

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琉球、乌斯藏入贡’体现了朝廷对于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二十三年春正月癸卯,遣都督佥事李宗城、指挥杨方亨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

此句记载了朝廷对于外交事务的处理,‘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和外交策略。

三月乙未,赐朱之蕃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赐朱之蕃等进士及第’体现了朝廷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夏五月丁酉,京师地震,敕修省。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自然灾害的关注,‘京师地震’体现了朝廷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视。

秋九月戊寅,青海部长永邵卜犯甘肃,参将达云败之。

此句反映了边疆战事,‘青海部长永邵卜犯甘肃’揭示了边疆防御的严峻形势。

乙酉,诏复建文年号。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历史的尊重,‘诏复建文年号’体现了朝廷对于历史传统的继承。

冬十一月辛未,湖广灾,蠲振有差。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灾区的关怀,‘湖广灾’体现了朝廷对于民生的关注。

十二月辛丑,大学士赵志皋等请发留中章奏,不报。

此句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请发留中章奏’体现了官员对于朝廷决策的参与和监督。

是年,江北大水,淮溢,浸泗州祖陵。

此句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江北大水’与‘淮溢’揭示了天灾的严重性。

二十四年春二月戊申,麻贵袭河套部,败之。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边疆战事的关注,‘袭河套部’体现了朝廷对于边疆安全的重视。

三月乙亥,乾清、坤宁两宫灾,敕修省。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自然灾害的关注,‘乾清、坤宁两宫灾’体现了朝廷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视。

壬辰,下诏自责。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自身错误的反思,‘下诏自责’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责任担当的重视。

是月,火落赤犯洮河,总兵官刘綎破走之。

此句反映了边疆战事,‘火落赤犯洮河’揭示了边疆防御的严峻形势。

夏四月己亥,李宗城自倭营奔还王京。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外交事务的关注,‘自倭营奔还王京’体现了朝廷对于外交使节的重视。

五月戊辰,河套部敌犯甘肃,总兵官杨浚击破之。

此句反映了边疆战事,‘河套部敌犯甘肃’揭示了边疆防御的严峻形势。

庚午,复议封倭,命都督佥事杨方亨、游击沈惟敬往。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外交事务的处理,‘复议封倭’体现了朝廷对于外交策略的调整。

六月,振福建饥。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灾区的关怀,‘振福建饥’体现了朝廷对于民生的关注。

秋七月丁卯,吏部尚书孙丕扬请发推补官员章疏,不报。

此句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请发推补官员章疏’体现了官员对于朝廷决策的参与和监督。

戊寅,仁圣皇太后崩。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皇室的关怀,‘仁圣皇太后崩’体现了朝廷对于皇室成员的尊重。

乙酉,始遣中官开矿于畿内。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经济事务的关注,‘遣中官开矿’体现了朝廷对于国家财富的积累。

未几,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悉令开采,以中官领之。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经济事务的重视,‘悉令开采’体现了朝廷对于国家财富的积累。

群臣屡谏不听。

此句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屡谏不听’体现了官员对于朝廷决策的参与和监督。

闰八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此句反映了天象异变,‘日有食之’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丁卯,大学士赵志皋请视朝,发章奏,罢采矿,不报。

此句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请视朝’体现了官员对于朝廷决策的参与和监督。

九月乙未,杨方亨至日本,平秀吉不受封,复侵朝鲜。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外交事务的关注,‘不受封’与‘复侵朝鲜’揭示了外交斗争的复杂性。

乙卯,葬孝安庄皇后。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皇室的关怀,‘葬孝安庄皇后’体现了朝廷对于皇室成员的尊重。

是月,河套部犯宁夏。

此句反映了边疆战事,‘河套部犯宁夏’揭示了边疆防御的严峻形势。

总兵官李如柏击败之。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边疆战事的关注,‘击败之’体现了朝廷对于边疆安全的重视。

是秋,河决黄堌口。

此句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河决黄堌口’揭示了天灾的严重性。

冬十月丙子,停刑。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人道的关怀,‘停刑’体现了朝廷对于人权的尊重。

乙酉,始命中官榷税通州。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经济事务的关注,‘始命中官榷税’体现了朝廷对于国家财富的积累。

是后,各省皆设税使。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经济事务的重视,‘各省皆设税使’体现了朝廷对于国家财富的积累。

群臣屡谏不听。

此句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屡谏不听’体现了官员对于朝廷决策的参与和监督。

十二月乙亥,陈于陛卒。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官员的关怀,‘陈于陛卒’体现了朝廷对于官员生命的尊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二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46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