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八

作者: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不仅是《资治通鉴》的主编,还在政治上有着重要影响,曾任宰相。

年代: 《资治通鉴》的编撰始于1065年,完成于1084年,涵盖了从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到公元959年(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资治通鉴》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全书共294卷,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书中不仅记录了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论,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见解,旨在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故书名“资治通鉴”,意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八-原文

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公元四一一年)

春,正月,己未,刘裕还建康。

秦广平公弼有宠于秦王兴,为雍州刺史,镇安定。姜纪谄附于弼,劝弼结兴左右以求入朝。兴征弼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弼遂倾身结纳朝士,收采名势,以倾东宫;国人恶之。会兴以西北多叛乱,欲命重将镇抚之;陇东太守郭播请使弼出镇,兴不从,以太常索稜为太尉、领陇西内史,使招抚西秦。西秦王乾归遣使送所掠守宰,谢罪请降。兴遣鸿胪拜乾归都督陇西、岭北、匈奴、杂胡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单于、河南王,太子炽磐为镇西将军、左贤王、平昌公。

兴命群臣搜举贤才。右仆射梁喜曰:“臣累受诏而未得其人,可谓世之乏才。”兴曰:“自古帝王之兴,未尝取相于昔人。待将于将来,随时任才,皆能致治。卿自识拔不明,岂得远诬四海乎!”群臣咸悦。

秦姚详屯杏城,为夏王勃勃所逼,南奔大苏;勃勃遣平东将军鹿弈干追斩之,尽俘其众。勃勃南攻安定,破尚书杨佛嵩于青石北原,降其众四万五千;进攻东乡,下之,徙三千馀户于贰城。秦镇北参军王买德奔夏,夏王勃勃问以灭秦之策,买德曰:“秦德虽衰,籓镇犹固,愿且蓄力以待之。”勃勃以买德为军师中郎将。秦王兴遣卫大将军常山公显迎姚详,弗及,遂屯杏城。

刘籓帅孟怀玉等诸将追卢循至岭表,二月,壬午,怀玉克始兴,斩徐道覆。

河南王乾归徙鲜卑仆浑部三千馀户于度坚城,以子敕勃为秦兴太守以镇之。

焦朗犹据姑臧,沮渠蒙逊攻拔其城,执朗而宥之;以其弟挐为秦州刺史,镇姑臧。遂伐南凉,围乐都。三旬不克;南凉王傉檀以子安周为质,乃还。

吐谷浑树洛干伐南凉,败南凉太子虎台。

南凉王傉檀欲复伐沮渠蒙逊,邯川护军孟恺谏曰:“蒙逊新并姑臧,凶势方盛,不可攻也。”傉檀不从,五道俱进,至番禾、苕藋,掠五千馀户而还。将军屈右曰:“今既获利,宜倍道旋师,早度险伌。蒙逊善用兵,若轻军猝至,大敌外逼,徙户内叛,此危道也。”卫尉伊力延曰:“彼步我骑,势不相及。今倍道而归则示弱,且捐弃资财,非计也。”俄而昏雾风雨,蒙逊兵大至,傉檀败走。蒙逊进围乐都,傉檀婴城固守,以子染干为质以请和,蒙逊乃还。

三月,刘裕始受太尉、中书监,以刘穆之为太尉司马,陈郡殷景仁为行参军。裕问穆之曰:“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者?”穆之举前建威中兵参军谢晦。晦,安兄据之曾孙也,裕即命为参军。裕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以晦代之;于车中一览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系殷积,晦随问酬辨,曾无违谬;裕由是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晦美风姿,善言笑,博赡多通,裕深加赏爱。

卢循行收兵至番禺,遂围之。孙处据守二十馀日。沈田子言于刘籓曰:“番禺城虽险固。本贼之巢穴;今循围之,或有内变。且孙季高众力寡弱,不能持久,若使贼还据广州,凶势复振矣。”夏,四月,田子引兵救番禺,击循,破之,所杀万馀人。循走,田子与处共追之,又破循于危梧、郁林、宁浦。会处病,不能进,循奔交州。

初,九真太守李逊作乱,交州刺史交趾杜瑗讨斩之。瑗卒,朝廷以其子慧度为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帅州府文武拒循于石碕,破之,循馀众犹三千人,李逊馀党李脱等结集俚獠五千馀人以应循。庚子,循晨至龙编南津;慧度悉散家财以赏军士,与循合战,掷雉尾炬焚其舰,以步兵夹岸射之,循从舰俱然,兵众大溃。循知不免,先鸩妻子,召妓妾问曰:“谁能从我死者?”多云;“雀鼠贪生,就死实难。”或云:“官尚当死,某岂愿生!”乃悉杀诸辞死者,因自投于水。慧度取其尸斩之,并其父子及李脱等,函七首送建康。

初,刘毅在京口,贫困,与知识射于东堂。庾悦为司徒右长史,后至,夺其射堂;众人皆避之,毅独不去。悦厨馔甚盛,不以及毅;毅从悦求子鹅炙,悦怒不与,毅由是衔之。至是,毅求兼督江州,诏许之,因奏称:“江州内地,以治民为职。不当置军府凋耗民力,宜罢军府移镇豫章;而寻阳接蛮,可即州府千兵以助郡戍。”于是解悦都督、将军官,以刺史镇豫章。毅以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悦府文武三千悉入毅府,符摄严峻。悦忿惧,至豫章,疽发背卒。

河南王乾归徙羌句岂等部众五千馀户于叠兰城,以兄子阿柴为兴国太守以镇之。五月,复以子木栾干为武威太守,镇嵻良城。

丁卯,魏主嗣谒金陵,山阳候奚斤居守。昌黎王慕容伯儿谋反;己已,奚斤并其党收斩之。

秋,七月,燕王跋以太子永领大单于,置四辅。柔然可汗斛律遣使献马三千匹于跋,求娶跋女乐浪公主。跋命群臣议之。辽西公素弗曰:“前世皆以宗女妻六夷,宜许以妃嫔之女,乐浪公主不宜下降非类。”跋曰:“朕方崇信殊俗,奈何欺之!”乃以乐浪公主妻之。

跋勤于政事,劝课农桑,省徭役,薄赋敛;每遣守宰,必亲引见,问为政之要,以观其能。燕人悦之。

河南王乾归遣平昌公炽磐及中军将军审虔伐南凉。审虔,乾归之子也。八月,炽磐兵济河,南凉王傉檀遣太子虎台逆战于岭南。南凉兵败,虏牛马十馀万而还。

沮渠蒙逊帅轻骑袭西凉,西凉公暠曰:“兵有不战而败敌者,挫其锐也。蒙逊新与吾盟,而遽来袭我,我闭门不与战,待其锐气竭而击之,蔑不克矣。”顷之,蒙逊粮尽而归,暠遣世子歆帅骑七邀击之,蒙逊大败,获其将沮渠百年。

河南王乾归攻秦略阳太守姚在于柏阳堡,克之。冬,十一月,进攻南平太守王憬于水洛城,又克之,徙民三千馀户于谭郊。遣乞伏审虔帅众二万城谭郊。十二月,西羌彭利发袭据枹罕,自称大将军、河州牧,乾归讨之,不克。

是岁,并州刺史刘道怜为北徐刺史,移镇彭城。

安皇帝辛义熙八年(壬子,公元四一二年)

春,正月,河南王乾归复讨彭利发,至奴葵谷,利发弃众南走,乾归遣振威将军乞伏公府追至清水,斩之,收羌户一万三千,以乞伏审虔为河州刺史镇枹罕而还。

二月,丙子,以吴兴太守孔靖为尚书右仆射。河南王乾归徙都谭郊,命平昌公炽磐镇苑川。乾归击吐谷浑阿若干于赤水,降之。

夏,四月,刘道规以疾求归,许之。道规在荆州累年,秋毫无犯。及归,府库帷幕,俨然若旧。随身甲士二人迁席于舟中,道规刑之于市。

以后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为卫将军、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毅谓左卫将军刘敬宣曰:“吾忝西任,欲屈卿为长史南蛮,岂有见辅意乎?”敬宣惧,以告太尉裕。裕笑曰:“但令老兄平安,必无过虑。”

毅性刚愎,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及居方岳,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及败于桑落,知物情已去,弥复愤激。裕素不学,而毅颇涉文雅,故朝土有清望者多归之,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深相凭结。僧施,超之从子也。毅既据上流,阴有图裕之志,求兼督交、广二州,裕许之。毅又奏以郗僧施为南蛮校尉后军司马,毛修之为南郡太守,裕亦许之,以刘穆之代僧施为丹阳尹。毅表求至京口辞墓,裕往会之于倪塘。宁远将军胡籓言于裕曰:“公谓刘卫军终能为公下乎?”裕默然,久之,曰:“卿谓何如?”籓曰:“连百万之众,攻必取,战必克,毅固以此服公。至于涉猎传记,一谈一咏,自许以为雄豪;以是搢绅白面之士辐凑归之。恐终不为公下,不如因会取之。”裕曰:“吾与毅俱有克复之功,其过未彰,不可自相图也。”

乞伏炽磐攻南凉三河太守吴阴于白土,克之,以乞伏出累代之。

六月,乞伏公府弑河南王乾归,并杀其诸子十馀人,走保大夏。平冒公炽磐遣其弟广武将军智达、扬武将军木弈干帅骑三千讨之;以其弟昙达为镇京将军,镇谭郊,骁骑将军娄机镇苑川。炽磐帅文武及民二万馀户迁于枹罕。

秦人多劝秦王兴乘乱取炽磐,兴曰:“伐人丧,非礼也。”夏王勃勃欲攻炽磐,军师中郎将王买德谏曰:“炽磐,吾之与国,今遭丧乱,吾不能恤,又恃众力而伐之,匹夫且犹耻为,况万乘乎!”勃勃乃止。

闰月,庚子,南郡烈武公刘道规卒。

秋,七月,己巳朔,魏主嗣东巡,置四厢大将、十二小将;以山阳侯斤、元城侯屈行左、右丞相。庚寅,嗣至濡源,巡西北诸部落。

乞伏智达等击破乞伏公府于大夏,公府奔叠兰城,就其弟阿柴。智达等攻拔之,斩阿柴父子五人。公府奔嵻良南山,追获之,并其四子,轘之于谭郊。

八月,乞伏炽磐自称大将军、河南王,大赦,改元永康;葬乾归于枹罕,谥曰武元王,庙号高祖。皇后王氏崩。

庚戌,魏主嗣还平城。

九月,河南王炽磐以尚书令武始翟勍为相国,侍中、太子詹事赵景为御史大夫;罢尚书令、仆、尚书六卿、侍中等官。

癸酉,葬僖皇后于休平陵。

刘毅至江陵,多变易守宰,辄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万馀人以自随。会毅疾笃,郗僧施等恐毅死,其党危,乃劝毅请从弟兗州刺史籓以自副,太尉裕伪许之。籓自广陵入朝,己卯,裕以诏书罪状毅,云与籓及谢混共谋不轨,收籓及混赐死。初,混与刘毅款昵,混从兄澹常以为忧,渐与之疏,谓弟璞及从子瞻曰:“益寿此性,终当破家。”澹,安之孙也。

庚辰,诏大赦,以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为都督荆、雍、梁、秦、宁、益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北徐州刺史刘道怜为兗、青二州刺史,镇京口。使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监太尉留府事。裕疑长民难独任,乃加刘穆之建武将军,置佐吏,配给资力以防之。

壬午,裕帅诸军发建康,参军王镇恶请给百舸为前驱。丙申,至姑孰,以镇恶为振武将军,与龙骧将军蒯恩将百舸前发。裕戒之曰:“若贼可击,击之;不可者,烧其船舰,留屯水际以待我。”于是镇恶昼夜兼行,扬声言刘兗州上。

冬,十月,己未,镇恶至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舍船步上。蒯恩军居前,镇恶次之。舸留一二人,对舸岸上立六七旗,旗下置鼓,语所留人:“计我将至城,便鼓严,令若后有大军状。”又分遣人烧江津船舰。镇恶径前袭城,语前军士:“有问者,但云刘兗州至。”津戍及民间皆晏然不疑。未至城五、六里,逢毅要将硃显之欲出江津,问:“刘兗州何在?”军士曰:“在后。”显之至军后,不见籓,而见军人担彭排战具,望江津船舰已被烧,鼓严之声甚盛,知非籓上,便跃

马驰去告毅,行令闭诸城门。镇恶亦驰进,门未及下关,军人因得入城。

卫军长史谢纯入参承毅,出闻兵至,左右欲引车归。纯叱之曰:“我,人吏也,光将安之!”驰还入府。纯,安兄据之孙也。

镇恶与城内兵斗,且攻其金城。自食时至中晡,城内人败散。镇恶穴其金城而入,遣人以诏及赦文并裕手书示毅,毅皆烧不视,与司马毛修之等督士卒力战。

城内人犹未信裕自来,军士从毅自东来者,与台军多中表亲戚,且斗且语,知裕自来,人情离骇。

逮夜,听事前兵皆散,斩毅勇将赵蔡,毅左右兵犹闭东西閤拒战。

镇恶虑暗中自相伤犯,乃引军出围金城,开其南面。

毅虑南有伏兵,夜半,帅左右三百许人开北门突出。

毛修之谓谢纯曰:“君但随仆去。”纯不从,为人所杀。

毅夜投牛牧佛寺。初,桓蔚之败也,走投牛牧寺僧昌,昌保藏之,毅杀昌。至是,寺僧拒之曰:“昔亡师容桓蔚,为刘卫军所杀,今实不敢容异人。”毅叹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遂缢而死。

明日,居人以告,乃斩首于市,并子侄皆伏诛。

毅兄模奔襄阳,鲁宗之斩送之。

初,毅季父镇之闲居京口,不应辟召,常谓毅及籓曰:“汝辈才器,足以得志,但恐不久耳。我不就尔求财位,亦不同尔受罪累。”每见毅、籓导从到门。辄诟之,毅甚敬畏,未至宅数百步,悉屏仪卫,与白衣数人俱进。

及毅死,太尉裕奏征镇之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固辞不至。

仇池公杨盛叛秦,侵扰祁山。秦王兴遣建威将军赵琨为前锋,立节将军姚伯寿继之,前将军姚恢出鹫峡,秦州刺史姚暠出羊头峡,右卫将军胡翼度出汧城,以讨盛。兴自雍赴之,与诸将会于陇口。

天水太守王松匆言于嵩曰:“先帝神略无方,徐洛生以英武佐命,再入仇池,无功而还;非杨氏智勇难全也,直地势险固耳。今以赵琨之众,使君之威,准之先朝,实未见成功。使君具悉形便,何不表闻!”嵩不从。

盛帅众与琨相持,伯寿畏懦不进,琨众寡不敌,为盛所败。兴斩伯寿而还。

兴以杨佛嵩为雍州刺史,帅岭北见兵以击夏。行数日,兴谓群臣曰:“佛嵩每见敌,勇不自制,吾常节其兵不过五千人。今所将既多,遇敌必败,行已远,追之无及,将若之何?”佛嵩与夏王勃勃战,果败,为勃勃所执,绝亢而死。

秦立昭仪齐氏为后。

沮渠蒙逊迁于姑臧。

十一月,己卯,太尉裕至江陵,杀郗僧施。初,毛修之虽为刘毅僚佐。素自结于裕,故裕特宥之。赐王镇恶爵汉寿子。

裕问毅府咨议参军申永曰:“今日何施而可?”永曰:“除其宿衅,倍其惠泽,贯叙门次,显擢才能,如此而已。”裕纳之,下书宽租省调,节役原刑,礼辟名士,荆人悦之。

诸葛长民骄纵贪侈,所为多不法,为百姓患,常惧太尉裕按之。及刘毅被诛,长民谓所亲曰:“‘昔年醢彭越,今年杀韩信。’祸其至矣!”乃屏人问刘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征,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豪不尽,岂容如此邪!”长民意乃小安。

长民弟辅国大将军黎民说长民曰:“刘氏之亡,亦诸葛氏之惧也,宜因裕未还而图之。”长民犹豫未发,既而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邪!”因遗冀州刺史刘敬宣书曰:“盘龙狠戾专恣,自取夷灭。异端将尽,世路方夷,富贵之事,相与共之。”敬宣报曰:“下官自义熙以来,忝三州、七郡,常惧福过灾生,思避盈居损。富贵之旨,非所敢当。”且使以书呈裕,裕曰:“阿寿故为不负我也。”

刘穆之忧长民为变,屏人问太尉行参军东海何承天曰:“公今行济否?”承天曰:“荆州不忧不时判,别有一虑耳。公昔年自左里还入石头,甚脱尔;今还,宜加重慎。”穆之曰:“非君,不闻此言。”

裕在江陵,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讠巨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裕笑曰:“卿勇过贲、育矣。”乃听先还。

沮渠蒙逊即河西王位,大赦,改元玄始,置官僚如凉王光为三河王故事。

太尉裕谋伐蜀,择元帅而难其人。以西阳太守硃龄石既有武干,又练吏职,欲用之。众皆以为龄石资名尚轻,难当重任,裕不从。十二月,以龄石为益州刺史,帅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伐蜀,分大军之半二万人以配之。熹,裕之妻弟,位居龄石之右,亦隶焉。

裕与龄石密谋进取,曰:“刘敬宣往年出黄虎,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虎,正堕其计。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而虑此声先驰,贼审虚实。别有函书封付龄石,署函边曰:“至白帝乃开。”诸军虽进,未知处分所由。

毛修之固请行,裕恐修之至蜀,必多所诛杀,土人与毛氏有嫌,亦当以死自固,不许。

分荆州十郡置湘州。

加太尉裕太傅、扬州牧。

丁巳,魏主嗣北巡,至长城而还。

安皇帝辛义熙九年(癸丑,公元四一三年)

春,二月,庚戌,魏主嗣如高柳川。甲寅,还宫。

太尉裕自江陵东还,骆驿遣辎重兼行而下,前刻至日,

傅、扬州牧;固辞。

河南王炽磐击吐谷浑别统掘逵于渴浑川,大破之,虏男女二万三千。冬,十月,掘逵帅其馀众降于炽磐。

吐京胡与离石胡出以眷叛魏,魏主嗣命元城侯屈督会稽公刘暠、永安侯魏勤以讨之。丁巳,出以眷引夏兵邀击暠,禽之,以献于夏;勤战死。嗣以屈亡二将,欲诛之;既而赦之,使摄并州刺史。屈到州,纵酒废事,嗣积其前后罪恶,槛车征还。斩之。

十一月,魏主嗣遣使请昏于秦,秦王兴许之。

是岁,以敦煌索邈为梁州刺史,苻宣乃还仇池。初,邈寓居汉川,与别驾姜显有隙,凡十五年而邈镇汉川;显乃肉袒迎候,邈无愠色,待之弥厚。退而谓人曰:“我昔寓此,失志多年,若仇姜显,惧者不少。但服之自佳,何必逞志!”于是阖境闻之皆悦。

安皇帝辛义熙十年(甲寅,公元四一四年)

春,正月,辛酉,魏大赦,改元神瑞。

辛巳,魏主嗣如繁畤。二月,戊戌,还平城。

夏王勃勃侵魏河东蒲子。

庚戌,魏主嗣如豺山宫。

魏并州刺史娄伏连袭杀夏所置吐京护军及其守兵。

司马休之在江陵,颇得江、汉民心。子谯王文思在建康,性凶暴,好通轻侠;太尉裕恶之。三月,有司奏文思擅捶杀国吏,诏诛其党而宥文思。休之上疏谢罪,请解所任;不许。裕执文思送休之,令自训厉,意欲休之杀之;休之但表废文思。并与裕书陈谢。裕由是不悦,以江州刺史孟怀玉兼督豫州六郡以备之。

夏,五月,辛酉,魏主嗣还平城。

秦后将军敛成讨叛羌,为羌所败,惧罪,出奔夏。

秦王兴有疾,妖贼李弘与氐仇常反于贰城,兴舆疾往讨之,斩常,执弘而还。

秦左将军姚文宗有宠于太子泓,广平公弼恶之,诬文宗有怨言;秦王兴怒,赐文宗死,于是群臣畏弼侧目。弼言于兴,无不从者;以所亲天水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兴左右掌机要者,皆其党也。右仆射梁喜、侍中任廉、亦兆尹尹昭承间言于兴曰:“父子之际,人所难言;然君臣之义,不薄于父子,故臣等不得默然。广平公弼,潜有夺嫡之志,陛下宠之太过,假其威权,倾险无赖之徒辐凑附之。道路皆言陛下将有废立之计,信有之乎!”兴曰:“岂有此邪!”喜等曰:“苟无之,则陛下爱弼,适所以祸之;愿去其左右,损其威权,如此,非特安弼,乃所以安宗庙社稷。”兴不应。大司农窦温、司徒左长史王弼皆密疏劝兴立弼为太子,兴虽不从,亦不责也。

兴疾笃,弼潜聚众数千人,谋作乱。姚裕遣使以弼逆状告诸兄在籓镇者,于是姚懿治兵于蒲孤,镇东将军、豫州牧洸治兵于洛阳,平西将军谌治兵于雍,皆欲赴长安讨弼。会兴疾瘳,见群臣,征虏将军刘羌泣以告兴。梁喜、尹昭请诛弼,且曰:“苟陛下不忍杀弼,亦当夺其权任。”兴不得已,免弼尚书令,使以将军、公还第。懿等各罢兵。

懿、洸、谌与姚宣皆入朝,使裕入白兴,求见,兴曰:“汝等正欲论弼事耳,吾已知之。”裕曰:“弼苟有可论,陛下所宜垂听;若懿等言非是,便当置之刑辟,奈何逆抿之!”于是引见懿等于谘议堂。宣流涕极言,兴曰:“吾自处之,非汝曹所忧。”抚军东曹属姜虬上疏曰:“广平公弼,衅成逆著,道路皆知之。昔文王之化,刑于寡妻;今圣朝之乱,起自爱子,虽欲含忍掩蔽,而逆党扇惑不已,弼之乱心何由可革!宜斥散凶徒,以绝祸端。”兴以虬表示梁喜曰:“天下人皆以吾儿为口实,将何以处之?”喜曰:“信如虬言,陛下早宜裁决。”兴默然。

唾契汗、乙弗等部皆叛南凉,南凉王傉檀欲讨之,邯川护军孟恺谏曰:“今连年饥馑,南逼炽磐,北逼蒙逊,百姓不安。远征虽克,必有后患;不如与炽磐结盟通籴,慰抚杂部,足食缮兵,俟时而动。”傉檀不从,谓太子虎台曰:“蒙逊近去,不能猝来,旦夕所虑,唯在炽磐。然炽磐兵少易御,汝谨守乐都,吾不过一月必还矣。”乃帅骑七千袭乙弗,大破之,获马牛羊四十馀万。

河南王炽磐闻之,欲袭东都。群臣咸以为不可。太府主簿焦袭曰:“傉檀不顾近患而贪远利,我今伐之,绝其西路,使不得还救。则虎台独守穷城,可坐禽也。此天亡之时,必不可失。”炽磐从之,帅步骑二万袭乐都。虎台凭城拒守,炽磐四面攻之。

南凉抚军从事中郎尉肃言于虎台曰:“外城广大难守,殿下不若聚国人守内城,肃等帅晋人拒战于外,虽有不捷,犹足自存。”虎台曰:“炽磐小贼,旦夕当走,卿何过虑之深!”虎台疑晋人有异心,悉召豪望有谋勇者闭之于内。孟恺泣曰:“炽磐乘虚内侮,国家危于累卵。恺等进欲报恩,退顾妻子,人思效死,而殿下乃疑之如是邪!”虎台曰:’吾岂不知君之忠笃,惧馀人脱生虑表,以君等安之耳。”

一夕,城溃,炽磐入乐都,遣平远将军捷虔帅骑五千追傉檀,以镇南将军廉屯为都督河右诸军事、凉州刺史,镇乐都;秃发赴单为西平太守,镇西平;以赵恢为广武太守,镇广武;曜武将军王基为晋兴太守,镇浩亹;徙虎台及其文武百姓万馀户于枹罕。赴单,乌孤之子也。

河间人褚匡言于燕王跋曰:“陛下龙飞辽、碣,旧邦族党,倾首朝阳,以日为岁,请往迎之。”跋曰:“道路数千里,复隔异国,如何可致?”匡曰:“章武临海,舟楫可通,出于辽

西临渝,不为难也。”跋许之,以匡为游击将军、中书待郎,厚资遣之。匡与跋从兄买、从弟睹自长乐帅五千馀户归于和龙,契丹、库莫奚皆降于燕。跋署其大人为归善王。跋弟不避乱在高句丽,跋召之,以为左仆射,封常山公。

柔然可汗斛津将嫁女于燕,斛律兄子步鹿真谓斛律曰:“幼女远嫁忧思,请以大臣树黎等女为媵。”斛律不许。步鹿真出,谓树黎等曰:“斛律欲以汝女为媵,远适他国。”树黎恐,与步鹿真谋使勇士夜伏于斛律穹庐之后,伺其出而执之,与女皆送于燕,立步鹿真为可汗而相之。

初,社仑之徙高车也,高车人叱洛侯为之乡导以并诸部,社仑德之,以为大人。步鹿真与社仑之子社拔共至叱洛侯家,淫其少妻,妻告步鹿真曰:“叱洛侯欲奉大檀为主。”大檀者,社仑季父仆浑之子也,领别部镇西境,素得众心。步鹿真归而发兵围叱洛侯,叱洛侯自杀。遂引兵袭大檀,大檀逆击,破之,执步鹿真及社拔,杀之,自立为可汗,号牟汗纥升盖可汗。

斛律至和龙,燕王跋赐斛律爵上谷侯,馆之辽东,待以客礼,纳其女为昭仪。斛律上书请还其国,跋曰:“今度国万里,又无内应,若以重兵相送,则馈运难继。兵少则不足成功,如何可还?”斛律固请,曰:“不烦重兵,愿给三百骑,送至敕勒。国人必欣然来迎。”跋乃遣单于前辅万陵帅骑三百送之。陵惮远役,至黑山,杀斛律而还。大檀亦遣使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于燕。

六月,泰山太守刘研等帅流民七千馀家,河西胡酋刘遮等帅部落万馀家,皆降于魏。

戊申,魏主嗣如豺山宫;丁亥,还平城。

乐都之溃也,南凉安西将军樊尼自西平奔告南凉王傉檀,傉檀谓其众曰:“今妻子皆为炽磐所虏,退无所归,卿等能与吾籍乙弗之资,取契汗以赎妻子乎?”乃引兵西。众多逃还,傉檀遣镇北将军段苟追之,苟亦不还。于是将士皆散,唯樊尼与中军将军纥勃、后军将军洛肱、散骑侍郎阴利鹿不去。傉檀曰:“蒙逊、炽磐昔皆委质于吾,今而归之,不亦鄙乎!四海之广,无所容身,何其痛也!与其聚而同死,不若分而或全。樊尼,吾长兄之子,宗部所寄;吾众在北者户垂一万,蒙逊方招怀士民,存亡继绝,汝其从之;匕勃、洛肱亦与尼俱行。吾年老矣,所适不容,宁见妻子而死!”遂归于炽磐,唯阴利鹿随之。傉檀谓利鹿曰:“吾亲属皆散,卿何独留?”利鹿曰:“臣老母在家,非不思归;然委质为臣,忠孝之道,难以两全。臣不才,不难为陛下泣血求救于邻国,敢离左右乎!”亻辱檀叹曰:“知人固未易。大臣亲戚皆弃我去,今日忠义终始不亏者,唯卿一人而已!”

傉檀诸城皆降于炽磐,独尉贤政屯浩宜,固守不下。炽磐遣人谓之曰:“乐都已溃,卿妻子皆在吾所,独守一城,将何为也?”贤政曰:’受凉王厚恩,为国籓屏。虽知乐都已陷,妻子为禽;先归获赏,后顺受诛。然不知主上存亡,未敢归命;妻子小事,岂足动心!若贪一时之利,忘委付之重者,大王亦安用之!”炽磐乃遣虎台以手书谕之,贤政曰:“汝为储副,不能尽节,面缚于人,弃父忘君,堕万世之业。贤政义士,岂效汝乎!”闻傉檀至左南,乃降。

炽磐闻傉檀至,遣使郊迎,待以上宾之礼。秋,七月,炽磐以傉檀为骠骑大将军,赐爵左南公。南凉文武,依才铨叙。岁馀,炽磐使人鸩傉檀;左右请解之,傉檀曰:“吾病岂宜疗邪!”遂死,谥曰景王。虎台亦为炽磐所杀。傉檀子保周、贺,俱延子覆龙,利鹿孤孙副周,乌孤孙承钵,皆奔河西王蒙逊;久之,又奔魏。魏以保周为张掖王,覆龙为酒泉公,贺西平公,副周永平公,承钵昌松公。魏主嗣爱贺之才,谓曰:“卿之先与朕同源。”赐姓源氏。

八月,戊子,魏主嗣遣马邑侯陋孙使于秦。辛丑,遣谒者于什门使于燕,悦力延使于柔然。于什门至和龙,不肯入见,曰:“大魏皇帝有诏,须冯王出受,然后敢入。”燕王跋使人牵逼令入,什门见跋不拜。跋使人按其项,什门曰:“冯王拜受诏,吾自以宾主致敬,何若见逼邪!”跋怒,留什门不遣,什门数众辱之。左右请杀之,跋曰:“彼各为其主耳。”乃幽执什门,欲降之,什门终不降。久之,衣冠弊坏略尽,虮虱流溢。跋遗之衣冠,什门皆不受。

魏主嗣以博士王谅为平南参军,使以平南将军、相州刺史尉太真书与太尉裕相闻。丰真,古真之弟也。

九月,丁已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河南王炽磐复称秦王,置百官。

燕主跋与夏连和,夏王勃勃遣御史中丞乌洛孤如燕莅盟。

十一月,壬午,魏主嗣遣使者巡行诸州,校阅守宰资财,非家所赍者,悉薄为赃。

西秦王炽磐立妃秃发氏为后。

十二月,丙戌朔,柔然可汗大檀侵魏。丙申,魏主嗣北击之。大檀走,遣奚斤等追之,遇大雪,士卒冻死及堕指者什二三。河内人司马顺宰自称晋王,魏人讨之,不克。

燕辽西安素弗卒,燕王跋比葬七临之。

是岁,司马国璠兄弟聚众数百,潜渡淮,夜入广陵城。青州刺史檀祗领广陵相,国璠兵直上听事,祗惊出,将御之,被射伤而入,谓左右曰:“贼乘暗得入,欲掩我不备;但击五鼓,彼惧晓,必走矣。”左右如其言,国璠兵果走,追杀百馀人。

魏博士祭洒崔浩为魏主嗣讲《易》及《

洪范》,嗣因问浩天文、术数。

浩占决多验,由是有宠,凡军国密谋皆预之。

夏王勃勃立夫人梁氏为王后,子璝为太子;

封子延为阳平公,昌为太原公,伦为酒泉公,定为平原公,满为河南公,安为中山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八-译文

从重光大渊献年到阏逢摄提格年,共四年。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年,公元411年)

春天,正月,己未日,刘裕回到建康。

秦国的广平公姚弼受到秦王姚兴的宠爱,担任雍州刺史,镇守安定。姜纪谄媚依附姚弼,劝他结交姚兴身边的人以求入朝。姚兴征召姚弼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姚弼于是倾尽全力结交朝中士人,收罗名望和势力,以倾覆东宫;国人都厌恶他。适逢姚兴因为西北地区多有叛乱,想任命重将去镇抚;陇东太守郭播请求让姚弼出镇,姚兴不同意,任命太常索稜为太尉、兼任陇西内史,让他去招抚西秦。西秦王乞伏乾归派使者送回所掠夺的守宰,谢罪请求投降。姚兴派鸿胪拜乞伏乾归为都督陇西、岭北、匈奴、杂胡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单于、河南王,太子乞伏炽磐为镇西将军、左贤王、平昌公。

姚兴命令群臣搜举贤才。右仆射梁喜说:“臣多次受诏却未找到合适的人,可以说是世上缺乏人才。”姚兴说:“自古以来帝王的兴起,从未从过去的人中选取宰相。等待将来,随时任用人才,都能达到治理。你自己识人不明,怎么能远诬四海呢!”群臣都感到高兴。

秦国的姚详驻扎在杏城,被夏王赫连勃勃逼迫,南逃到大苏;赫连勃勃派平东将军鹿弈干追击并斩杀了他,俘虏了他的全部部众。赫连勃勃南攻安定,在青石北原击败尚书杨佛嵩,降服了他的四万五千部众;进攻东乡,攻下后,迁徙三千多户到贰城。秦国的镇北参军王买德投奔夏国,夏王赫连勃勃问他灭秦的策略,王买德说:“秦国的德政虽然衰败,但藩镇仍然稳固,希望暂且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赫连勃勃任命王买德为军师中郎将。秦王姚兴派卫大将军常山公姚显迎接姚详,没有赶上,于是驻扎在杏城。

刘籓率领孟怀玉等将领追击卢循到岭表,二月,壬午日,孟怀玉攻克始兴,斩杀徐道覆。

河南王乞伏乾归将鲜卑仆浑部三千多户迁徙到度坚城,任命儿子乞伏敕勃为秦兴太守镇守那里。

焦朗仍然占据姑臧,沮渠蒙逊攻下姑臧,抓住焦朗但赦免了他;任命他的弟弟沮渠挐为秦州刺史,镇守姑臧。于是进攻南凉,包围乐都。三十天未能攻克;南凉王秃发傉檀以儿子秃发安周为人质,才撤军。

吐谷浑的树洛干进攻南凉,击败南凉太子秃发虎台。

南凉王秃发傉檀想再次进攻沮渠蒙逊,邯川护军孟恺劝谏说:“沮渠蒙逊刚刚吞并姑臧,凶势正盛,不可进攻。”秃发傉檀不听,分五路进军,到达番禾、苕藋,掠夺五千多户后返回。将军屈右说:“现在既然已经获利,应该加倍速度回师,尽早渡过险阻。沮渠蒙逊善于用兵,如果轻军突然到来,大敌外逼,迁徙的户民内叛,这是危险的道路。”卫尉伊力延说:“他们是步兵,我们是骑兵,速度不相及。现在加倍速度返回则显得示弱,而且丢弃资财,不是好计策。”不久,昏雾风雨,沮渠蒙逊的军队大举到来,秃发傉檀败走。沮渠蒙逊进军包围乐都,秃发傉檀据城固守,以儿子秃发染干为人质请求和解,沮渠蒙逊才撤军。

三月,刘裕开始担任太尉、中书监,任命刘穆之为太尉司马,陈郡的殷景仁为行参军。刘裕问刘穆之:“孟昶的参佐中谁适合进入我的府中?”刘穆之推荐前建威中兵参军谢晦。谢晦是谢安的哥哥谢据的曾孙,刘裕立即任命他为参军。刘裕曾经审讯囚犯,那天早上,刑狱参军生病,让谢晦代替;谢晦在车中一览审讯文书,催促立即判决。相府事务繁多,案件积压,谢晦随问随答,毫无差错;刘裕因此对他感到惊奇,当天就任命他为刑狱贼曹。谢晦风度翩翩,善于言笑,博学多才,刘裕非常赏识他。

卢循行军收兵到番禺,于是包围了番禺。孙处据守二十多天。沈田子对刘籓说:“番禺城虽然险固,但本是贼人的巢穴;现在卢循包围它,可能会有内变。而且孙季高兵力寡弱,不能持久,如果让贼人重新占据广州,凶势将再次振作。”夏天,四月,沈田子率兵救援番禺,进攻卢循,击败他,斩杀一万多人。卢循逃走,沈田子与孙处一起追击,又在危梧、郁林、宁浦击败卢循。适逢孙处生病,不能继续前进,卢循逃奔交州。

当初,九真太守李逊作乱,交州刺史交趾的杜瑗讨伐并斩杀了他。杜瑗去世后,朝廷任命他的儿子杜慧度为交州刺史。诏书未到,卢循袭击并攻破合浦,直指交州;杜慧度率领州府文武官员在石碕抵抗卢循,击败他,卢循的余众还有三千人,李逊的余党李脱等人集结俚獠五千多人响应卢循。庚子日,卢循早晨到达龙编南津;杜慧度散尽家财赏赐军士,与卢循交战,投掷雉尾炬焚烧他的舰船,用步兵夹岸射击,卢循的舰船全部着火,兵众大溃。卢循知道无法逃脱,先毒死妻子,召来妓妾问:“谁能跟我一起死?”多数人说:“雀鼠贪生,求死实在困难。”有人说:“官人尚且要死,我岂能贪生!”于是杀死所有不愿死的人,然后投水自尽。杜慧度取他的尸体斩首,连同他的父子及李脱等人,函送七颗首级到建康。

当初,刘毅在京口时,贫困,与朋友在东堂射箭。庾悦担任司徒右长史,后来到,夺走了他们的射堂;众人都避开他,只有刘毅不离开。庾悦的厨房菜肴丰盛,但不给刘毅;刘毅向庾悦要子鹅炙,庾悦生气不给,刘毅因此怀恨在心。此时,刘毅请求兼任江州都督,诏书允许,于是他上奏说:“江州是内地,以治理百姓为职责。不应设置军府消耗民力,应撤销军府移镇豫章;而寻阳接近蛮族,可用州府的一千兵力协助郡戍。”于是解除庾悦的都督、将军官职,以刺史身份镇守豫章。刘毅任命亲信将领赵恢率领一千兵力守卫寻阳;庾悦府中的文武官员三千人全部进入刘毅府中,符令严厉。庾悦愤怒恐惧,到豫章后,背部生疽而死。

河南王乞伏乾归将羌族句岂等部众五千多户迁徙到叠兰城,任命兄长的儿子阿柴为兴国太守镇守那里。五月,又任命儿子木栾干为武威太守,镇守嵻良城。

丁卯日,魏主拓跋嗣谒见金陵,山阳侯奚斤留守。昌黎王慕容伯儿谋反;己巳日,奚斤将其党羽全部逮捕并斩杀。

秋天,七月,燕王冯跋任命太子冯永为大单于,设置四辅。柔然可汗斛律派使者献马三千匹给冯跋,请求娶冯跋的女儿乐浪公主。冯跋命令群臣商议。辽西公素弗说:“前代都以宗室女子嫁给六夷,应许以妃嫔的女儿,乐浪公主不宜下嫁异族。”冯跋说:“朕正在崇信异族,怎么能欺骗他们!”于是将乐浪公主嫁给斛律。

冯跋勤于政事,鼓励农桑,减轻徭役,薄收赋税;每次派遣守宰,必定亲自接见,询问为政的要领,以观察他们的才能。燕国人都感到高兴。

河南王乞伏乾归派遣平昌公乞伏炽磐及中军将军审虔进攻南凉。审虔是乞伏乾归的儿子。八月,乞伏炽磐的军队渡过黄河,南凉王秃发傉檀派遣太子秃发虎台在岭南迎战。南凉兵败,被俘获牛马十多万头而返回。

沮渠蒙逊率领轻骑兵袭击西凉,西凉公李暠说:“用兵有不战而胜的方法,就是挫败敌人的锐气。蒙逊刚与我们结盟,却突然来袭击我们,我们闭门不战,等他的锐气耗尽再出击,必定能战胜他。”不久,蒙逊因粮草耗尽而撤退,李暠派世子李歆率领七千骑兵追击,蒙逊大败,李歆俘虏了蒙逊的将领沮渠百年。

河南王乞伏乾归攻打秦国的略阳太守姚在,攻下了柏阳堡。冬天,十一月,又进攻南平太守王憬,攻下了水洛城,并将三千多户百姓迁到谭郊。乞伏乾归派乞伏审虔率领两万人在谭郊筑城。十二月,西羌的彭利发袭击并占据了枹罕,自称大将军、河州牧,乞伏乾归讨伐他,但没有成功。

这一年,并州刺史刘道怜被任命为北徐州刺史,移镇彭城。

安皇帝辛义熙八年(壬子,公元412年)

春天,正月,河南王乞伏乾归再次讨伐彭利发,到达奴葵谷,彭利发抛弃部众向南逃跑,乞伏乾归派振威将军乞伏公府追击到清水,斩杀了彭利发,收编了一万三千户羌人,任命乞伏审虔为河州刺史,镇守枹罕后返回。

二月,丙子日,任命吴兴太守孔靖为尚书右仆射。河南王乞伏乾归将都城迁到谭郊,命令平昌公乞伏炽磐镇守苑川。乞伏乾归在赤水攻打吐谷浑的阿若干,降服了他。

夏天,四月,刘道规因病请求回朝,朝廷批准了。刘道规在荆州任职多年,秋毫无犯。回朝时,府库中的财物和帷幕都完好如初。随行的两名甲士在船上搬动席子,刘道规将他们处死在市集上。

任命后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为卫将军、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刘毅对左卫将军刘敬宣说:“我愧居西边的职位,想委屈你担任长史南蛮,不知你是否有辅佐我的意思?”刘敬宣感到害怕,将此事告诉了太尉刘裕。刘裕笑着说:“只要老兄平安无事,就不必多虑。”

刘毅性格刚愎自用,自认为建义的功劳与刘裕相当,非常自负,虽然表面上推举刘裕,但内心并不服气。担任地方大员后,常常郁郁不得志。刘裕常常对他柔顺,刘毅却更加骄纵,曾说:“恨不能遇到刘邦、项羽,与他们争夺中原!”后来在桑落战败,知道人心已去,更加愤激。刘裕一向不学无术,而刘毅则涉猎文史,因此朝中有清望的人大多归附他,他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关系密切。郗僧施是郗超的侄子。刘毅占据上游后,暗中图谋刘裕,请求兼任交、广二州的都督,刘裕同意了。刘毅又上奏任命郗僧施为南蛮校尉后军司马,毛修之为南郡太守,刘裕也同意了,并任命刘穆之代替郗僧施为丹阳尹。刘毅上表请求到京口辞别祖墓,刘裕前往倪塘与他相会。宁远将军胡籓对刘裕说:“您认为刘卫军最终会臣服于您吗?”刘裕沉默良久,说:“你认为呢?”胡籓说:“他统领百万大军,攻必取,战必克,刘毅因此服您。至于他涉猎文史,谈诗论赋,自认为雄豪;因此那些文人雅士都归附他。恐怕他最终不会臣服于您,不如趁此机会除掉他。”刘裕说:“我和刘毅都有克复之功,他的过错尚未显露,不能自相残杀。”

乞伏炽磐攻打南凉的三河太守吴阴,攻下了白土,任命乞伏出累代替吴阴。

六月,乞伏公府弑杀了河南王乞伏乾归,并杀死了他的十几个儿子,逃到大夏自保。平昌公乞伏炽磐派他的弟弟广武将军乞伏智达、扬武将军木弈干率领三千骑兵讨伐乞伏公府;任命他的弟弟乞伏昙达为镇京将军,镇守谭郊,骁骑将军娄机镇守苑川。乞伏炽磐率领文武官员及两万多户百姓迁到枹罕。

秦国的许多人劝秦王姚兴趁乱攻打乞伏炽磐,姚兴说:“趁人之丧,不合礼制。”夏王赫连勃勃想攻打乞伏炽磐,军师中郎将王买德劝谏说:“乞伏炽磐是我们的盟友,如今遭遇丧乱,我们不去救助,反而依仗兵力去攻打他,普通人尚且以此为耻,何况是万乘之君呢!”赫连勃勃于是作罢。

闰月,庚子日,南郡烈武公刘道规去世。

秋天,七月,己巳日,魏主拓跋嗣东巡,设置四厢大将、十二小将;任命山阳侯拓跋斤、元城侯拓跋屈为左、右丞相。庚寅日,拓跋嗣到达濡源,巡视西北各部落。

乞伏智达等人在大夏击败了乞伏公府,乞伏公府逃到叠兰城,投奔他的弟弟阿柴。乞伏智达等人攻下叠兰城,斩杀了阿柴父子五人。乞伏公府逃到嵻良南山,被追兵抓获,连同他的四个儿子一起被车裂于谭郊。

八月,乞伏炽磐自称大将军、河南王,大赦天下,改元永康;将乞伏乾归安葬在枹罕,谥号为武元王,庙号高祖。皇后王氏去世。

庚戌日,魏主拓跋嗣回到平城。

九月,河南王乞伏炽磐任命尚书令武始翟勍为相国,侍中、太子詹事赵景为御史大夫;废除尚书令、仆、尚书六卿、侍中等官职。

癸酉日,将僖皇后安葬在休平陵。

刘毅到达江陵后,多次更换地方官员,并擅自调走豫州、江州的文武官员及一万多兵力随行。恰逢刘毅病重,郗僧施等人担心刘毅死后,他们的党羽会陷入危险,于是劝刘毅请求任命他的堂弟兗州刺史刘籓为副手,太尉刘裕假装同意。刘籓从广陵入朝,己卯日,刘裕以诏书列举刘毅的罪状,称他与刘籓及谢混共谋不轨,逮捕了刘籓和谢混并赐死。当初,谢混与刘毅关系密切,谢混的堂兄谢澹常常为此担忧,逐渐疏远谢混,并对弟弟谢璞和侄子谢瞻说:“益寿(谢混的字)这种性格,最终会毁掉家族。”谢澹是谢安的孙子。

庚辰日,朝廷下诏大赦天下,任命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为都督荆、雍、梁、秦、宁、益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北徐州刺史刘道怜为兗、青二州刺史,镇守京口。任命豫州刺史诸葛长民为监太尉留府事。刘裕担心诸葛长民难以独当一面,于是加封刘穆之为建武将军,设置佐吏,配备兵力以防备他。

壬午日,刘裕率领各路军队从建康出发,参军王镇恶请求率领一百艘船作为先锋。丙申日,到达姑孰,任命王镇恶为振武将军,与龙骧将军蒯恩率领一百艘船先行出发。刘裕告诫他们说:“如果敌人可以攻打,就攻打;如果不行,就烧毁他们的船舰,驻扎在水边等我。”于是王镇恶昼夜兼程,扬言刘兗州(刘毅)的军队已经出发。

冬天,十月,己未日,王镇恶到达豫章口,距离江陵城二十里,弃船步行。蒯恩的军队在前,王镇恶紧随其后。每艘船上留下一两个人,在岸边竖起六七面旗帜,旗下放置战鼓,对留下的人说:“估计我们快到城下时,就擂鼓,制造后面有大军的假象。”又派人分头烧毁江津的船舰。王镇恶径直袭击江陵城,对前军士兵说:“如果有人问,就说是刘兗州到了。”江津的守军和百姓都安然不疑。离城还有五六里时,遇到刘毅的将领硃显之正要出江津,问:“刘兗州在哪里?”士兵回答:“在后面。”硃显之到军队后面,没有看到刘籓,却看到士兵们扛着彭排战具,看到江津的船舰已被烧毁,鼓声大作,知道不是刘籓的军队,便跳

马驰去告诉刘毅,下令关闭所有城门。王镇恶也骑马进城,城门还没来得及关上,士兵们趁机进入城内。

卫军长史谢纯进入刘毅的府邸参拜,出来后听说敌军到了,左右的人想拉车回去。谢纯呵斥他们说:“我是朝廷的官员,刘毅能把我怎么样!”骑马返回府中。谢纯是谢安的哥哥谢据的孙子。

王镇恶与城内的士兵交战,并且攻打他们的金城。从早上到下午,城内的人败退散开。王镇恶挖开金城的城墙进入,派人拿着诏书、赦免文书和刘裕的亲笔信给刘毅看,刘毅都烧掉不看,与司马毛修之等人督率士兵奋力作战。

城内的人还不相信刘裕亲自来了,跟随刘毅从东边来的士兵,与朝廷的军队大多是表亲关系,一边战斗一边交谈,知道刘裕亲自来了,人心离散惊慌。

到了晚上,刘毅府前的士兵都散去了,斩杀了刘毅的勇将赵蔡,刘毅左右的士兵仍然关闭东西两边的门抵抗。

王镇恶担心在黑暗中自相残杀,于是带领军队撤出包围金城,打开南门。

刘毅担心南面有伏兵,半夜时分,带领左右三百多人打开北门突围。

毛修之对谢纯说:“你只要跟着我走。”谢纯不听从,被人杀死。

刘毅夜里投奔牛牧佛寺。当初,桓蔚战败时,逃到牛牧寺投奔僧人昌,昌保护并藏匿了他,刘毅杀了昌。到了这时,寺里的僧人拒绝他说:“从前我们的师父收留桓蔚,被刘卫军杀了,现在实在不敢收留外人。”刘毅叹息说:“为了法律自取灭亡,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于是上吊而死。

第二天,居民报告了这件事,于是将他的首级斩下示众,并且他的子侄都被处死。

刘毅的哥哥刘模逃奔襄阳,鲁宗之将他斩首并送回来。

当初,刘毅的叔父刘镇之闲居在京口,不接受朝廷的征召,常常对刘毅和刘籓说:“你们的才能足以实现志向,但恐怕不会长久。我不向你们求取财富和地位,也不与你们一起承受罪责。”每次见到刘毅和刘籓带着随从到门口,就责骂他们,刘毅非常敬畏他,离他家几百步远时,就屏退仪仗卫队,只带几个穿白衣的人一起进去。

等到刘毅死后,太尉刘裕上奏征召刘镇之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刘镇之坚决推辞不去。

仇池公杨盛背叛秦国,侵扰祁山。秦王姚兴派遣建威将军赵琨为前锋,立节将军姚伯寿随后,前将军姚恢从鹫峡出发,秦州刺史姚暠从羊头峡出发,右卫将军胡翼度从汧城出发,讨伐杨盛。姚兴亲自从雍州出发,与诸将在陇口会合。

天水太守王松匆对姚嵩说:“先帝的神机妙算无与伦比,徐洛生以英武辅佐,两次进入仇池,无功而返;并不是杨氏的智勇难以保全,只是地势险要坚固罢了。现在以赵琨的兵力,加上您的威势,与先朝相比,实在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您完全了解地形,为什么不向朝廷报告!”姚嵩不听从。

杨盛率领军队与赵琨对峙,姚伯寿畏缩不前,赵琨兵力不足,被杨盛打败。姚兴斩杀了姚伯寿后返回。

姚兴任命杨佛嵩为雍州刺史,率领岭北的军队攻打夏国。行军几天后,姚兴对群臣说:“杨佛嵩每次见到敌人,勇猛得无法自制,我常常限制他的兵力不超过五千人。现在他带领的军队太多,遇到敌人必定失败,已经走远了,追也追不上,该怎么办?”杨佛嵩与夏王赫连勃勃交战,果然失败,被赫连勃勃俘虏,割断喉咙而死。

秦国立昭仪齐氏为皇后。

沮渠蒙逊迁都到姑臧。

十一月己卯日,太尉刘裕到达江陵,杀了郗僧施。当初,毛修之虽然是刘毅的僚属,但一向与刘裕结交,所以刘裕特别宽恕了他。赐予王镇恶汉寿子的爵位。

刘裕问刘毅的府咨议参军申永说:“现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申永说:“消除过去的仇恨,加倍施予恩惠,按门第次序录用,显耀提拔有才能的人,如此而已。”刘裕采纳了他的建议,发布命令减轻租税,减少徭役,宽恕刑罚,礼聘名士,荆州人对此感到高兴。

诸葛长民骄纵奢侈,所作所为多不合法,成为百姓的祸患,常常害怕太尉刘裕追究他。等到刘毅被杀后,诸葛长民对亲近的人说:“‘从前彭越被剁成肉酱,今年韩信被杀。’灾祸就要来了!”于是屏退旁人问刘穆之说:“流言都说太尉对我不满,为什么会这样?”刘穆之说:“您逆流远征,把老母和幼子托付给我。如果有一丝不尽心,怎么能容忍这样呢!”诸葛长民的心情才稍微安定。

诸葛长民的弟弟辅国大将军诸葛黎民劝诸葛长民说:“刘氏的灭亡,也是诸葛氏的恐惧,应该趁刘裕还没回来时谋划。”诸葛长民犹豫不决,后来叹息说:“贫贱时常想富贵,富贵时必定面临危机。现在想做个丹徒的平民,怎么可能呢!”于是写信给冀州刺史刘敬宣说:“盘龙凶狠专横,自取灭亡。异端将尽,世道将平,富贵之事,我们共同分享。”刘敬宣回信说:“我自义熙以来,历任三州、七郡,常常害怕福过灾生,想着避盈居损。富贵的旨意,我不敢接受。”并且把信呈给刘裕,刘裕说:“阿寿果然没有辜负我。”

刘穆之担心诸葛长民会发动叛乱,屏退旁人问太尉行参军东海何承天说:“现在太尉的行动能成功吗?”何承天说:“荆州不用担心不能平定,只是另有顾虑。太尉从前从左里回到石头城,非常轻松;现在回去,应该更加谨慎。”刘穆之说:“如果不是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刘裕在江陵时,辅国将军王诞请求先回去,刘裕说:“诸葛长民似乎有自疑之心,你应该赶快回去!”王诞说:“诸葛长民知道我受到您的器重,现在我轻身单独回去,他一定会认为没有危险,才能稍微安定他的心意。”刘裕笑着说:“你的勇气超过了孟贲和夏育。”于是允许他先回去。

沮渠蒙逊即河西王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玄始,设置官僚机构,按照凉王吕光为三河王时的旧例。

太尉刘裕谋划讨伐蜀地,选择元帅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因为西阳太守朱龄石既有军事才能,又熟悉吏治,想任用他。大家都认为朱龄石的资历和名望还轻,难以担当重任,刘裕不听从。十二月,任命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领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人讨伐蜀地,分拨大军的一半两万人给他。臧熹是刘裕的妻弟,地位在朱龄石之上,也隶属于他。

刘裕与朱龄石秘密谋划进攻策略,说:“刘敬宣往年从黄虎出兵,无功而返。敌人认为我们现在应该从外水进军,而预料我们会出其不意地从内水来。这样的话,他们必定会用重兵防守涪城以准备内道。如果我们向黄虎进军,正好中了他们的计策。现在用大军从外水攻取成都,用疑兵从内水出击,这是制敌的奇策。”但担心这个计划提前泄露,敌人知道虚实。另外写了一封信封好交给朱龄石,信封上写着:“到白帝城再打开。”诸军虽然前进,但不知道具体的安排。

毛修之坚决请求随行,刘裕担心毛修之到蜀地后,必定会大肆杀戮,当地人与毛氏有嫌隙,也会拼死抵抗,所以不允许。

分荆州十郡设置湘州。

加封太尉刘裕为太傅、扬州牧。

丁巳日,魏主拓跋嗣北巡,到达长城后返回。

安皇帝辛义熙九年(癸丑,公元四一三年)

春,二月,庚戌日,魏主拓跋嗣到高柳川。甲寅日,返回宫中。

太尉刘裕从江陵东还,陆续派遣辎重部队兼程而下,预计到达的日期,

傅某被任命为扬州牧,但他坚决推辞。

河南王炽磐在渴浑川击败了吐谷浑的别统掘逵,俘虏了男女二万三千人。冬天,十月,掘逵率领剩余的部众投降了炽磐。

吐京胡和离石胡的首领出以眷背叛了魏国,魏主嗣命令元城侯屈督会稽公刘暠和永安侯魏勤去讨伐他们。丁巳日,出以眷带领夏国的军队截击刘暠,俘虏了他,并将他献给了夏国;魏勤战死。嗣因为屈失去了两位将领,想要杀他;但后来赦免了他,让他代理并州刺史。屈到任后,纵情饮酒,荒废政事,嗣积累了他前后的罪恶,用囚车将他召回,并斩首。

十一月,魏主嗣派遣使者向秦国求婚,秦王兴答应了。

这一年,任命敦煌的索邈为梁州刺史,苻宣则返回仇池。起初,索邈寄居在汉川,与别驾姜显有矛盾,十五年后索邈镇守汉川;姜显于是赤膊迎接他,索邈没有表现出愤怒,反而对他更加厚待。事后他对人说:“我过去在这里寄居,失意多年,如果仇视姜显,害怕的人会不少。但宽容对待他自然更好,何必逞强!”于是整个地区的人听说后都很高兴。

安皇帝辛义熙十年(甲寅,公元414年)

春天,正月,辛酉日,魏国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神瑞。

辛巳日,魏主嗣前往繁畤。二月,戊戌日,返回平城。

夏王勃勃入侵魏国的河东蒲子。

庚戌日,魏主嗣前往豺山宫。

魏国的并州刺史娄伏连袭击并杀死了夏国任命的吐京护军及其守军。

司马休之在江陵,颇得江、汉地区民众的拥护。他的儿子谯王文思在建康,性格凶暴,喜欢结交轻侠;太尉裕厌恶他。三月,有关部门上奏说文思擅自打死国家官吏,诏令诛杀他的党羽而宽恕文思。休之上书谢罪,请求解除职务;未被允许。裕将文思交给休之,让他自己管教,意图是让休之杀了他;但休之只是上表废黜文思。并写信向裕道歉。裕因此不高兴,任命江州刺史孟怀玉兼任豫州六郡的督军以防备他。

夏天,五月,辛酉日,魏主嗣返回平城。

秦国的后将军敛成讨伐叛乱的羌人,被羌人打败,因害怕罪责,逃奔夏国。

秦王兴生病,妖贼李弘和氐人仇常在贰城造反,兴带病前往讨伐,斩杀了仇常,俘虏了李弘并返回。

秦国的左将军姚文宗受到太子泓的宠爱,广平公弼厌恶他,诬陷文宗有怨言;秦王兴大怒,赐文宗死,于是群臣对弼侧目而视。弼对兴说的话,兴无不听从;他任命亲信天水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兴身边的机要人员,都是他的党羽。右仆射梁喜、侍中任廉、亦兆尹尹昭趁机对兴说:“父子之间的事,外人难以插嘴;但君臣之义,不亚于父子,所以我们不能沉默。广平公弼,暗中怀有夺嫡的野心,陛下对他太过宠爱,赋予他威权,那些奸险无赖之徒都聚集在他身边。外面都在传言陛下将有废立之计,这是真的吗?”兴说:“哪有这种事!”喜等人说:“如果没有,那么陛下对弼的宠爱,恰恰是在害他;希望陛下削减他的左右,削弱他的威权,这样不仅是为了弼的安全,也是为了宗庙社稷的安定。”兴没有回应。大司农窦温、司徒左长史王弼都秘密上书劝兴立弼为太子,兴虽然没有听从,但也没有责备他们。

兴病重,弼暗中聚集了数千人,图谋作乱。姚裕派遣使者将弼的叛逆行为告诉在各地的兄弟们,于是姚懿在蒲孤整顿军队,镇东将军、豫州牧洸在洛阳整顿军队,平西将军谌在雍整顿军队,都准备前往长安讨伐弼。恰逢兴病情好转,召见群臣,征虏将军刘羌哭着向兴报告。梁喜、尹昭请求诛杀弼,并说:“如果陛下不忍心杀弼,也应该剥夺他的权力。”兴不得已,免去了弼的尚书令职务,让他以将军、公的身份回家。懿等人各自撤军。

懿、洸、谌和姚宣都入朝,让裕向兴报告,请求召见,兴说:“你们是想讨论弼的事吧,我已经知道了。”裕说:“如果弼有可讨论的地方,陛下应该听取;如果懿等人的话不对,就应该依法处置,为什么要拒绝呢!”于是兴在谘议堂召见了懿等人。宣流泪极力陈述,兴说:“我自己会处理,不用你们操心。”抚军东曹属姜虬上书说:“广平公弼,叛逆的迹象已经很明显,外面的人都知道。过去文王教化,刑罚施于妻子;如今朝廷的混乱,起源于陛下的爱子,虽然陛下想忍让掩盖,但逆党煽动不止,弼的叛逆之心怎么能改变!应该斥退那些凶徒,以绝祸端。”兴将虬的奏章给梁喜看,说:“天下人都以我儿子为借口,我该怎么办?”喜说:“如果虬的话是真的,陛下应该早做决断。”兴沉默不语。

唾契汗、乙弗等部都背叛了南凉,南凉王傉檀想讨伐他们,邯川护军孟恺劝谏说:“现在连年饥荒,南有炽磐,北有蒙逊,百姓不安。远征即使胜利,也必有后患;不如与炽磐结盟通商,安抚各部,储备粮食,整顿军队,等待时机再行动。”傉檀不听,对太子虎台说:“蒙逊刚走,不会马上回来,现在最担心的只有炽磐。但炽磐兵少易对付,你好好守住乐都,我不过一个月就会回来。”于是率领七千骑兵袭击乙弗,大获全胜,缴获马牛羊四十多万。

河南王炽磐听说后,想袭击东都。群臣都认为不可行。太府主簿焦袭说:“傉檀不顾近患而贪图远利,我们现在攻打他,切断他的西路,使他无法回救。那么虎台独自守城,我们可以轻易拿下。这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炽磐听从了他的建议,率领两万步骑兵袭击乐都。虎台凭借城墙坚守,炽磐四面围攻。

南凉的抚军从事中郎尉肃对虎台说:“外城太大难以防守,殿下不如集中国人守内城,我们率领晋人在外抵抗,即使不成功,也能自保。”虎台说:“炽磐只是小贼,很快就会撤退,你何必如此担忧!”虎台怀疑晋人有异心,将所有有谋略的豪族都关在内城。孟恺哭着说:“炽磐乘虚而入,国家危在旦夕。我们进则想报恩,退则顾念妻儿,人人都想效死,殿下却如此怀疑我们!”虎台说:“我岂不知你们的忠诚,只是担心其他人有异心,所以用你们来安抚他们。”

一夜之间,城被攻破,炽磐进入乐都,派遣平远将军捷虔率领五千骑兵追击傉檀,任命镇南将军廉屯为都督河右诸军事、凉州刺史,镇守乐都;秃发赴单为西平太守,镇守西平;任命赵恢为广武太守,镇守广武;曜武将军王基为晋兴太守,镇守浩亹;将虎台及其文武官员和百姓一万多户迁到枹罕。赴单是乌孤的儿子。

河间人褚匡对燕王跋说:“陛下在辽、碣地区崛起,旧时的族人都翘首以盼,希望陛下能去迎接他们。”跋说:“路途数千里,还隔着其他国家,怎么去迎接?”匡说:“章武临海,可以通过船只,从辽

西临渝,并不困难。”跋同意了他的请求,任命匡为游击将军、中书待郎,并给予丰厚的资财送他离开。匡与跋的堂兄买、堂弟睹一起从长乐带领五千多户人家归附于和龙,契丹、库莫奚也都投降了燕国。跋任命他们的首领为归善王。跋的弟弟因避乱在高句丽,跋召他回来,任命他为左仆射,封为常山公。

柔然可汗斛律打算将女儿嫁给燕国,斛律的侄子步鹿真对斛律说:“幼女远嫁会思念家乡,请让大臣树黎等人的女儿作为陪嫁。”斛律不同意。步鹿真出来后,对树黎等人说:“斛律打算让你们的女儿作为陪嫁,远嫁他国。”树黎感到害怕,与步鹿真密谋,派勇士夜间埋伏在斛律的帐篷后面,等他出来时抓住他,并将他和女儿一起送到燕国,立步鹿真为可汗并辅佐他。

当初,社仑迁徙到高车时,高车人叱洛侯为他做向导,帮助他统一各部,社仑感激他,任命他为大人。步鹿真与社仑的儿子社拔一起到叱洛侯家,奸淫了他的年轻妻子,妻子告诉步鹿真说:“叱洛侯打算拥立大檀为君主。”大檀是社仑的叔父仆浑的儿子,统领别部镇守西部边境,一向深得人心。步鹿真回去后发兵包围叱洛侯,叱洛侯自杀。于是步鹿真率兵袭击大檀,大檀迎击,打败了他,抓住步鹿真和社拔,杀了他们,自立为可汗,号称牟汗纥升盖可汗。

斛律到了和龙,燕王跋赐予斛律上谷侯的爵位,将他安置在辽东,以宾客之礼相待,并纳他的女儿为昭仪。斛律上书请求返回自己的国家,跋说:“如今距离你的国家有万里之遥,又没有内应,如果派重兵护送,粮草供应难以持续;兵少则不足以成功,怎么才能回去呢?”斛律坚持请求,说:“不需要重兵,只希望给我三百骑兵,送到敕勒。国人一定会欣然来迎接。”跋于是派单于前辅万陵率领三百骑兵护送他。万陵害怕远行,到了黑山,杀了斛律后返回。大檀也派使者向燕国献上三千匹马和一万只羊。

六月,泰山太守刘研等人率领七千多户流民,河西胡人首领刘遮等人率领一万多户部落,都投降了魏国。

戊申日,魏主嗣前往豺山宫;丁亥日,返回平城。

乐都失守后,南凉安西将军樊尼从西平逃回来报告南凉王傉檀,傉檀对他的部下说:“如今妻子儿女都被炽磐俘虏,退路已断,你们能和我一起依靠乙弗的资财,夺取契汗来赎回妻子儿女吗?”于是率兵西进。许多士兵逃了回来,傉檀派镇北将军段苟去追他们,段苟也没有回来。于是将士们都散了,只有樊尼与中军将军纥勃、后军将军洛肱、散骑侍郎阴利鹿没有离开。傉檀说:“蒙逊、炽磐过去都曾向我称臣,如今却归附他们,岂不是太卑鄙了!天下之大,竟无处容身,多么痛苦啊!与其聚在一起等死,不如分开或许还能保全。樊尼,是我长兄的儿子,宗族的寄托;我在北方的部众还有近一万户,蒙逊正在招揽士民,延续存亡,你们去投奔他吧;纥勃、洛肱也和樊尼一起走。我年纪大了,无处可去,宁愿见到妻子儿女而死!”于是归附了炽磐,只有阴利鹿跟随他。傉檀对利鹿说:“我的亲属都散了,你为什么独自留下?”利鹿说:“我老母亲在家,不是不想回去;但既然已经委身为臣,忠孝之道难以两全。我虽不才,但愿意为陛下泣血向邻国求救,怎敢离开您左右!”傉檀叹息道:“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大臣亲戚都抛弃了我,今天始终不亏忠义的,只有你一个人而已!”

傉檀的各个城池都投降了炽磐,只有尉贤政驻守浩宜,坚决不投降。炽磐派人去对他说:“乐都已经失守,你的妻子儿女都在我这里,你独自守着一座城,还能做什么呢?”贤政说:“我受凉王厚恩,作为国家的屏障。虽然知道乐都已经陷落,妻子儿女被俘;先投降的人会得到赏赐,后投降的人会被处死。但我不知道主上是否还活着,不敢轻易归顺;妻子儿女是小事,怎能动摇我的心!如果贪图一时的利益,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大王又怎么会用我这样的人!”炽磐于是派虎台写信劝降他,贤政说:“你作为储君,不能尽忠守节,反而向人投降,抛弃父亲和君主,毁掉了万世基业。贤政是义士,怎能效仿你!”听说傉檀到了左南,才投降。

炽磐听说傉檀到了,派使者到郊外迎接,以上宾之礼相待。秋天,七月,炽磐任命傉檀为骠骑大将军,赐爵左南公。南凉的文武官员,按才能重新任用。一年多后,炽磐派人毒死傉檀;左右的人请求解毒,傉檀说:“我的病哪里还需要治疗!”于是去世,谥号为景王。虎台也被炽磐杀死。傉檀的儿子保周、贺,俱延的儿子覆龙,利鹿孤的孙子副周,乌孤的孙子承钵,都投奔了河西王蒙逊;后来,又投奔了魏国。魏国任命保周为张掖王,覆龙为酒泉公,贺为西平公,副周为永平公,承钵为昌松公。魏主嗣欣赏贺的才能,对他说:“你的祖先与朕同源。”赐姓源氏。

八月,戊子日,魏主嗣派马邑侯陋孙出使秦国。辛丑日,派谒者于什门出使燕国,悦力延出使柔然。于什门到了和龙,不肯进去见燕王跋,说:“大魏皇帝有诏书,必须冯王出来接受,我才敢进去。”燕王跋派人强行拉他进去,于什门见到跋后不下拜。跋派人按他的头,于什门说:“冯王应该拜受诏书,我以宾主之礼致敬,何必强迫我!”跋大怒,扣留于什门不让他回去,于什门多次当众羞辱跋。左右的人请求杀了他,跋说:“他只是忠于自己的君主罢了。”于是将于什门关押起来,想让他投降,但于什门始终不投降。时间久了,他的衣服帽子都破烂不堪,虱子满身。跋送给他衣服帽子,于什门都不接受。

魏主嗣任命博士王谅为平南参军,派他带着平南将军、相州刺史尉太真的书信与太尉裕联系。丰真是古真的弟弟。

九月,丁已朔日,发生了日食。

冬天,十月,河南王炽磐再次称秦王,设置百官。

燕主跋与夏国结盟,夏王勃勃派御史中丞乌洛孤到燕国参加盟会。

十一月,壬午日,魏主嗣派使者巡视各州,检查地方官员的财产,凡不是家中应有的财物,一律视为赃物。

西秦王炽磐立妃子秃发氏为皇后。

十二月,丙戌朔日,柔然可汗大檀入侵魏国。丙申日,魏主嗣率兵北上迎击。大檀逃走,魏主派奚斤等人追击,遇到大雪,士兵冻死和冻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河内人司马顺宰自称晋王,魏国人讨伐他,未能成功。

燕国辽西安素弗去世,燕王跋在他下葬前七次亲临吊唁。

这一年,司马国璠兄弟聚集了几百人,偷偷渡过淮河,夜间进入广陵城。青州刺史檀祗兼任广陵相,国璠的士兵直接冲进官府,檀祗惊慌逃出,准备抵抗,被射伤后逃回,对左右的人说:“贼人趁黑夜进来,想趁我们不备偷袭;只要敲响五鼓,他们害怕天亮,一定会逃走。”左右的人照他的话做了,国璠的士兵果然逃走,追杀了一百多人。

魏国博士祭酒崔浩为魏主嗣讲解《易经》及《

《洪范》这本书,后来因为询问浩关于天文和术数的问题。

浩的占卜和决断大多应验,因此受到宠爱,所有军国机密谋划都参与其中。

夏王勃勃立夫人梁氏为王后,儿子璝为太子;

封儿子延为阳平公,昌为太原公,伦为酒泉公,定为平原公,满为河南公,安为中山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八-注解

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这是古代纪年法中的一种表述方式,表示从某个特定的年份开始到另一个特定的年份结束,共四年。’起重光大渊献’和’尽阏逢摄提格’是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年份名称。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公元四一一年):这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具体年份,’安皇帝’是东晋的皇帝司马德宗的谥号,’辛义熙七年’是其在位的第七年,’辛亥’是干支纪年,对应公元411年。

刘裕:刘裕是东晋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后来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即宋武帝。

秦广平公弼:秦广平公弼是十六国时期后秦的一位贵族,名为姚弼,广平公是他的封号。

雍州刺史:雍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管理雍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安定:安定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姜纪:姜纪是后秦时期的一位官员,以谄媚和依附权贵而闻名。

尚书令、侍中、大将军:这些都是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分别负责不同的国家事务,如尚书令负责文书和行政,侍中是皇帝的近臣,大将军则是军队的高级指挥官。

东宫:东宫在古代通常指太子的居所,这里指的是太子的地位和权力。

陇东太守郭播:陇东太守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管理陇东地区的行政事务,郭播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太常索稜:太常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官职,负责礼仪和祭祀事务,索稜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西秦王乾归:西秦王乾归是十六国时期西秦的一位君主,名为乞伏乾归。

鸿胪:鸿胪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官职,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和处理外交事务。

都督陇西、岭北、匈奴、杂胡诸军事:这是一个高级军事职位,负责指挥和管理陇西、岭北、匈奴和杂胡等地区的军事事务。

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单于、河南王:这些都是高级的军事和行政职位,征西大将军负责西征的军事指挥,河州牧负责河州地区的行政事务,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河南王是一个王爵。

太子炽磐:太子炽磐是西秦王乾归的太子,名为乞伏炽磐。

镇西将军、左贤王、平昌公:这些都是高级的军事和贵族头衔,镇西将军负责西部地区的军事指挥,左贤王是匈奴的高级贵族头衔,平昌公是一个王爵。

右仆射梁喜:右仆射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高级官职,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梁喜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秦姚详:秦姚详是后秦时期的一位将领,名为姚详。

夏王勃勃:指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赫连勃勃,他在位期间建立了夏国,并立梁氏为王后。

平东将军鹿弈干:平东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职位,负责东部地区的军事指挥,鹿弈干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尚书杨佛嵩:尚书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高级官职,负责文书和行政事务,杨佛嵩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青石北原:青石北原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东乡:东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贰城: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秦镇北参军王买德:秦镇北参军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职位,负责北部地区的军事参谋事务,王买德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军师中郎将:军师中郎将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职位,负责军事策划和参谋事务。

卫大将军常山公显:卫大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高级军事职位,负责保卫皇帝和首都的安全,常山公显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刘籓:刘籓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将领,名为刘毅。

孟怀玉:孟怀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将领。

卢循:卢循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反叛将领。

岭表:岭表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概念,通常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

始兴:始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境内。

徐道覆:徐道覆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反叛将领。

河南王乾归:河南王乾归是十六国时期西秦的一位君主,名为乞伏乾归。

鲜卑仆浑部:鲜卑仆浑部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属于鲜卑族。

度坚城:度坚城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秦兴太守:秦兴太守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管理秦兴地区的行政事务。

焦朗:焦朗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将领。

姑臧:姑臧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沮渠蒙逊:北凉的君主,曾迁都姑臧,并在河西地区建立政权。

秦州刺史:秦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管理秦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南凉:古代十六国之一,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乐都:古代地名,位于今青海省一带,曾是南凉国的都城。

南凉王傉檀:南凉王是封号,傉檀是人名,指当时的南凉王秃发傉檀。

邯川护军孟恺:邯川是地名,护军是古代官职名,孟恺是人名,指当时的邯川护军孟恺。

番禾、苕藋:番禾、苕藋是古代中国的两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将军屈右:将军屈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职位,负责指挥军队,屈右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卫尉伊力延:卫尉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官职,负责皇宫的保卫事务,伊力延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染干:染干是南凉王傉檀的儿子。

太尉、中书监:太尉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高级军事职位,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中书监是负责文书和行政事务的高级官职。

刘穆之:东晋时期的谋士,刘裕的亲信,曾为刘裕出谋划策。

太尉司马:太尉司马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职位,负责太尉府的参谋事务。

陈郡殷景仁:陈郡殷景仁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名为殷景仁,陈郡是他的籍贯。

行参军:行参军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职位,负责参谋和策划事务。

谢晦:谢晦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名为谢晦。

建威中兵参军:建威中兵参军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职位,负责建威军的参谋事务。

刑狱参军:刑狱参军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官职,负责刑狱事务的参谋工作。

刑狱贼曹:刑狱贼曹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官职,负责刑狱事务的具体执行。

番禺:番禺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广州市境内。

孙处:孙处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将领。

沈田子:沈田子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将领。

广州:广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境内。

危梧、郁林、宁浦:危梧、郁林、宁浦是古代中国的三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交州:交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

九真太守李逊:九真太守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管理九真地区的行政事务,李逊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交州刺史交趾杜瑗:交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管理交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交趾杜瑗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合浦:合浦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石碕:石碕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龙编南津:龙编南津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雉尾炬:雉尾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武器,形状像雉尾,用于焚烧敌舰。

刘毅:刘毅是东晋时期的将领,曾任卫将军、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等职,性格刚愎自用。

京口:京口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境内。

庾悦:庾悦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名为庾悦。

司徒右长史:司徒右长史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高级官职,负责司徒府的文书和行政事务。

江州:江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境内。

豫章:豫章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境内。

寻阳:寻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境内。

赵恢:人名,指当时的广武太守赵恢。

羌句岂:羌句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属于羌族。

叠兰城:叠兰城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兴国太守:兴国太守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管理兴国地区的行政事务。

木栾干:木栾干是河南王乾归的儿子。

武威太守:武威太守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管理武威地区的行政事务。

嵻良城:嵻良城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魏主嗣:指北魏的皇帝拓跋嗣。

金陵:金陵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境内。

山阳候奚斤:山阳候奚斤是北魏时期的一位贵族,名为奚斤,山阳候是他的封号。

昌黎王慕容伯儿:昌黎王慕容伯儿是北魏时期的一位贵族,名为慕容伯儿,昌黎王是他的封号。

燕王跋:燕王是封号,跋是人名,指当时的燕王冯跋。

大单于:大单于是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最高首领头衔。

四辅:四辅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指四位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

柔然可汗斛律:柔然可汗斛律是柔然族的一位首领,名为斛律。

乐浪公主:乐浪公主是燕王跋的女儿。

辽西公素弗:辽西公素弗是后燕时期的一位贵族,名为素弗,辽西公是他的封号。

宗女:宗女是古代中国皇室或贵族的女儿。

六夷:六夷是古代中国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称。

妃嫔:妃嫔是古代中国皇帝的后宫妃子。

殊俗:殊俗是古代中国对异族风俗的称呼。

劝课农桑:劝课农桑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策,鼓励农民从事农业和桑蚕业。

省徭役:省徭役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

薄赋敛:薄赋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守宰:守宰是古代中国的地方官员,负责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

平昌公炽磐:平昌公炽磐是河南王乾归的儿子,名为乞伏炽磐,平昌公是他的封号。

中军将军审虔:中军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高级军事职位,负责指挥中军,审虔是担任这一职位的人。

太子虎台:太子虎台是南凉王傉檀的儿子。

岭南:岭南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概念,通常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

牛马:牛马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牲畜,用于耕作和运输。

西凉公暠:西凉公暠即李暠,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建立者,李暠以文治著称,善于用兵。

乞伏审虔:乞伏审虔是十六国时期西秦的重要将领,乞伏氏为鲜卑族的一支,审虔是其首领,以勇猛善战著称。

彭利发:彭利发是西羌的首领,曾自称大将军、河州牧,后被河南王乾归讨伐。

刘道怜:刘道怜是东晋时期的将领,曾任并州刺史、北徐刺史等职,以清廉著称。

乞伏炽磐:乞伏炽磐是十六国时期西秦的君主,乞伏氏为鲜卑族的一支,炽磐是其首领,以勇猛善战著称。

谢混:谢混是东晋时期的文臣,曾任尚书仆射,与刘毅关系密切。

郗僧施:郗僧施是东晋时期的将领,曾任南蛮校尉后军司马,与刘毅关系密切。

乞伏公府:乞伏公府是十六国时期西秦的将领,曾弑杀河南王乾归,后被乞伏炽磐讨伐。

王镇恶:王镇恶是东晋时期的将领,曾任振武将军,以勇猛善战著称。

金城:古代城池中的核心区域,通常指城墙内的主要防御区域,象征着城池的最后防线。

谢纯:东晋时期的官员,谢安的侄孙,以忠诚和正直著称。

毛修之:东晋时期的将领,刘毅的部下,后投靠刘裕。

牛牧佛寺:位于今江苏镇江的一座佛教寺庙,因刘毅在此自缢而闻名。

桓蔚:东晋时期的将领,曾投靠牛牧寺僧昌,后被刘毅所杀。

杨盛:仇池国的君主,曾叛秦并侵扰祁山。

赵琨:前秦的将领,奉命讨伐杨盛,但因兵力不足而失败。

诸葛长民:东晋末年将领,曾参与平定孙恩之乱,后因与刘裕争权被杀。

硃龄石:东晋时期的将领,刘裕任命他为益州刺史,负责伐蜀。

新亭: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东晋时期的重要军事据点。

东府:东晋时期刘裕的府邸,位于建康(今南京)。

丁旿:刘裕的亲信将领,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

廷尉:古代中国的司法官员,负责审理案件。

黎民:诸葛长民的弟弟,以骁勇善战著称。

大司马参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参谋工作。

宁朔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边疆防御。

秦王兴:指后秦的君主姚兴。

太尉裕:太尉是古代官职名,裕是人名,指当时的太尉刘裕。

庚戌土断:指东晋时期的一项土地政策,旨在整顿土地制度。

徐、兗、青三州:古代中国的三个州,分别位于今江苏、山东一带。

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一带。

林邑: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越南中部。

九真:古代越南的一个郡,位于今越南清化省一带。

杜慧度:东晋将领,曾参与平定林邑的叛乱。

河南王炽磐:河南王是封号,炽磐是人名,指当时的河南王炽磐。

休官:古代少数民族部落,主要分布在今甘肃一带。

白石川:今甘肃省境内的一条河流。

白石城:古代城池,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陇右:古代地理区域,指今甘肃省一带。

秦太尉索稜:西秦的将领,后投降乞伏炽磐。

统万:赫连勃勃所建都城的名称,位于今陕西省靖边县。

叱干阿利:赫连勃勃的将领,负责建造统万城。

飞廉、翁仲、铜驼、龙虎:古代宫殿前的装饰物,象征权力和威严。

赫连氏:赫连勃勃改姓后的姓氏,意为“与天相连”。

铁伐:赫连勃勃为非正统子孙所取的姓氏,意为“刚锐如铁”。

跋那山:今甘肃省境内的一座山。

吐谷浑: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曾建立吐谷浑国。

泣勤川:今甘肃省境内的一条河流。

河西王蒙逊:指北凉的君主沮渠蒙逊。

若厚坞、若凉: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湟河:今青海省境内的一条河流。

广武: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苕台: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卑和、乌啼:古代少数民族部落,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一带。

新台: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云中旧宫:北魏的旧宫殿,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西河胡: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山西省一带。

白帝:古代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古代蜀地的中心。

谯纵:东晋末年蜀地的割据势力首领。

谯道福:谯纵的将领,负责防御蜀地。

平模: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黄虎: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牛脾: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打鼻: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巴西:古代郡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獠: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四川、贵州一带。

越嵩: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丰城县侯:古代爵位,刘裕因功被封为丰城县侯。

大宁: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蒲子: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定襄大洛城:古代城池,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豺山宫:古代魏国的宫殿名称,位于今山西省一带。

傅、扬州牧:傅指傅亮,扬州牧是古代官职名,掌管扬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渴浑川:地名,位于今青海省境内。

吐京胡与离石胡:吐京胡和离石胡是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

元城侯屈:元城侯是封号,屈是人名,指当时的元城侯屈。

会稽公刘暠:会稽公是封号,刘暠是人名,指当时的会稽公刘暠。

永安侯魏勤:永安侯是封号,魏勤是人名,指当时的永安侯魏勤。

敦煌索邈:敦煌是地名,索邈是人名,指当时的敦煌人索邈。

梁州刺史:古代官职名,掌管梁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苻宣:人名,指当时的苻宣。

仇池: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汉川: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别驾姜显:别驾是古代官职名,姜显是人名,指当时的别驾姜显。

安皇帝辛义熙十年:安皇帝是谥号,辛义熙是年号,十年指公元414年。

神瑞:北魏的年号,指公元414年。

繁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平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曾是北魏的都城。

河东蒲子: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娄伏连:人名,指当时的并州刺史娄伏连。

司马休之:人名,指当时的司马休之。

江陵: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谯王文思:谯王是封号,文思是人名,指当时的谯王文思。

建康:地名,东晋的都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江州刺史孟怀玉:江州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孟怀玉是人名,指当时的江州刺史孟怀玉。

豫州六郡:豫州是古代行政区划,六郡指豫州下属的六个郡。

敛成:人名,指当时的后将军敛成。

李弘:人名,指当时的妖贼李弘。

氐仇常:氐是古代少数民族,仇常是人名,指当时的氐族首领仇常。

姚文宗:人名,指当时的左将军姚文宗。

太子泓:太子是皇位继承人,泓是人名,指当时的太子姚泓。

广平公弼:广平公是封号,弼是人名,指当时的广平公姚弼。

天水尹冲:天水是地名,尹冲是人名,指当时的天水人尹冲。

唐盛:人名,指当时的治书侍御史唐盛。

梁喜:人名,指当时的右仆射梁喜。

任廉:人名,指当时的侍中任廉。

尹昭:人名,指当时的亦兆尹尹昭。

窦温:人名,指当时的大司农窦温。

王弼:人名,指当时的司徒左长史王弼。

姚裕:人名,指当时的姚裕。

姚懿:人名,指当时的姚懿。

姚洸:人名,指当时的镇东将军、豫州牧姚洸。

姚谌:人名,指当时的平西将军姚谌。

刘羌:人名,指当时的征虏将军刘羌。

姜虬:人名,指当时的抚军东曹属姜虬。

唾契汗、乙弗:唾契汗和乙弗是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

炽磐:南凉国的君主,曾与傉檀有交往。

蒙逊:北凉国的君主,曾与傉檀有交往。

虎台:人名,指当时的南凉太子秃发虎台。

乙弗:古代部落名称,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焦袭:人名,指当时的太府主簿焦袭。

尉肃:人名,指当时的南凉抚军从事中郎尉肃。

捷虔:人名,指当时的平远将军捷虔。

廉屯:人名,指当时的镇南将军廉屯。

秃发赴单:秃发是姓氏,赴单是人名,指当时的秃发赴单。

西平:地名,位于今青海省境内。

王基:人名,指当时的曜武将军王基。

晋兴: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浩亹: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枹罕: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褚匡:人名,指当时的河间人褚匡。

辽、碣:辽指辽河,碣指碣石山,位于今辽宁省境内。

章武: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和龙:古代地名,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一带,是燕国的都城之一。

契丹:古代东北亚的一个游牧民族,后来建立了辽朝。

库莫奚:古代东北亚的一个游牧民族,与契丹有密切关系。

归善王:燕国封给归附部落首领的爵位,表示对其归顺的认可。

高句丽: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强大王国,与中国东北地区有频繁的交往。

左仆射:古代官职,属于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常山公:古代封爵,常山为地名,公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柔然: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建立强大的柔然汗国。

可汗: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其首领的称呼,相当于“王”或“皇帝”。

媵:古代指随嫁的女子,通常是新娘的侍女或亲属。

穹庐:古代游牧民族的帐篷,通常用毛毡制成,形状圆顶。

大檀:柔然可汗的名字,曾与燕国有交往。

牟汗纥升盖可汗:柔然可汗的称号,表示其统治地位。

上谷侯:古代封爵,上谷为地名,侯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昭仪:古代妃嫔的称号,地位较高。

敕勒: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与柔然有密切关系。

黑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

泰山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泰山地区的行政事务。

河西胡酋:古代对河西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契汗:古代部落名称,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浩宜:古代地名,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左南:古代地名,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骠骑大将军:古代高级武官职衔,负责统领军队。

左南公:古代封爵,左南为地名,公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鸩:古代一种毒药,常用于暗杀。

景王:古代谥号,表示对某位君主的尊称。

张掖王:古代封爵,张掖为地名,王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酒泉公:古代封爵,酒泉为地名,公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西平公:古代封爵,西平为地名,公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永平公:古代封爵,永平为地名,公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昌松公:古代封爵,昌松为地名,公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源氏:古代姓氏,魏主嗣赐给贺的姓氏,表示对其的认可。

马邑侯:古代封爵,马邑为地名,侯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陋孙:魏国的使者,曾出使秦国。

于什门:魏国的使者,曾出使燕国。

冯王:燕王跋的别称,表示对其的尊称。

平南参军:古代官职,负责协助平南将军处理军务。

相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相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尉太真:魏国的官员,曾与太尉裕有交往。

日有食之:古代对日食的记载,表示天文现象。

河南王:古代封爵,河南为地名,王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秦王:古代封爵,秦为地名,王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夏:古代十六国之一,位于今陕西省一带。

御史中丞:古代官职,负责监察百官。

乌洛孤:夏国的使者,曾出使燕国。

校阅守宰资财:古代对官员财产的审查,防止贪污。

西秦王:古代封爵,西秦为地名,王为爵位,表示对某人的封赏。

秃发氏:西秦王炽磐的妃子,后被立为皇后。

司马顺宰:古代叛乱者,自称晋王。

广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青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青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檀祗:青州刺史,曾与司马国璠有交战。

五鼓:古代计时方式,表示凌晨时分。

崔浩:魏国的博士祭酒,曾为魏主嗣讲解《易经》。

洪范:《洪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属于《尚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古代的政治哲学和治国理念。

浩:指北魏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崔浩,他在天文、术数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深受皇帝信任。

梁氏:赫连勃勃的王后,具体生平不详,但在夏国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璝:赫连勃勃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是夏国的继承人。

延:赫连勃勃的儿子,被封为阳平公。

昌:赫连勃勃的儿子,被封为太原公。

伦:赫连勃勃的儿子,被封为酒泉公。

定:赫连勃勃的儿子,被封为平原公。

满:赫连勃勃的儿子,被封为河南公。

安:赫连勃勃的儿子,被封为中山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八-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东晋末年及十六国时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涉及多个政权和人物,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和军事局势。

首先,文中提到了刘裕的回归建康,这是东晋末年政治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刘裕后来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他的崛起标志着东晋的衰落和南朝的开始。

其次,文中详细描述了后秦、西秦、南凉、夏国等政权之间的争斗和联盟。这些政权在十六国时期相互征伐,争夺地盘和资源,反映了当时中国北方的分裂和动荡。

文中还提到了多个历史人物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如秦广平公弼、姜纪、西秦王乾归、南凉王傉檀等。这些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一些地方官职和军事职位的任命和变动,如雍州刺史、尚书令、侍中、大将军等。这些官职的变动反映了当时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博弈。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活动,如鲜卑、羌族、柔然等。这些少数民族在十六国时期的活动对中国北方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东晋末年及十六国时期的复杂政治和军事局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记载了十六国时期北凉、西凉、西秦、东晋等政权之间的军事冲突和政治斗争,展现了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各政权之间的博弈。

首先,文中提到沮渠蒙逊袭击西凉,西凉公暠采取闭门不战的策略,待蒙逊粮尽而归时,再派兵追击,最终大败蒙逊。这一情节展现了李暠的军事智慧,他深知‘兵有不战而败敌者,挫其锐也’的道理,通过消耗敌人的锐气,最终取得胜利。这种策略在后来的战争中也有广泛应用,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的深刻性。

其次,文中提到河南王乾归的军事行动,他先后攻占了柏阳堡和水洛城,并迁徙了大量人口到谭郊。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政权之间的领土争夺和人口流动的频繁性。乾归的军事行动不仅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还通过迁徙人口巩固了对新占领地区的控制。这种策略在当时的乱世中非常常见,体现了政权对人口资源的重视。

再次,文中提到刘毅与刘裕之间的矛盾。刘毅性格刚愎自用,自认为与刘裕功绩相当,心中不服。刘裕则采取柔顺的态度,表面上顺从刘毅,实际上暗中防备。这种政治斗争反映了东晋末年内部矛盾的激化,也为后来的刘裕篡位埋下了伏笔。刘毅的失败不仅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更是因为他未能看清刘裕的真实意图,最终被刘裕所击败。

最后,文中提到乞伏炽磐的崛起。炽磐在乾归被杀后,迅速平定内乱,自称大将军、河南王,并大赦天下,改元永康。这一情节展现了炽磐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他通过迅速的行动稳定了局势,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炽磐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军事才能,更在于他善于利用时机,迅速采取行动,最终成为西秦的君主。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多个政权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斗争,展现了十六国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各政权之间的博弈。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既有军事智慧的体现,也有政治斗争的描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这段文字出自《资治通鉴》,记载了东晋末年刘裕与刘毅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刘毅的最终失败和死亡。刘毅是东晋末年重要的军事将领,曾与刘裕共同平定桓玄之乱,但后来因权力争夺而与刘裕反目。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刘毅在刘裕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最终在牛牧佛寺自缢的过程。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东晋末年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刘毅作为一位曾经功勋卓著的将领,最终因权力斗争失败而自缢,体现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刘毅在牛牧佛寺自缢的情节,也反映了佛教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成为政治斗争的避难所。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叙事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尤其是刘毅在牛牧佛寺自缢的情节,充满了悲剧色彩。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刘毅在绝境中的无奈与悲凉,尤其是他感叹“为法自弊,一至于此”,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个人命运的不可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记录了东晋末年刘裕与刘毅之间的权力斗争,是研究东晋末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刘裕最终击败刘毅,奠定了他在东晋政权中的主导地位,为后来的刘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权力斗争的态度,尤其是诸葛长民对刘毅被诛的反应,揭示了当时权臣对自身命运的担忧。

此外,这段文字还涉及了仇池国杨盛叛秦的历史事件,以及刘裕伐蜀的战略部署,展现了东晋末年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刘裕在伐蜀过程中采取的声东击西策略,体现了他作为军事家的智慧和谋略。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东晋末年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这段古文记载了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的历史事件,主要围绕刘裕、赫连勃勃、沮渠蒙逊等历史人物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斗争展开。文本通过详细的叙述,展现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各势力之间的激烈冲突。

首先,文本反映了刘裕的权谋和军事才能。刘裕通过巧妙的计策,成功除掉了诸葛长民及其家族,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刘裕的政治手腕,也揭示了东晋末年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刘裕的果断和冷酷,为他日后建立南朝宋奠定了基础。

其次,文本详细描述了赫连勃勃建造统万城的过程。赫连勃勃通过残酷的手段,强迫工匠建造坚固的城池和精美的器物,体现了他的残暴和对权力的极端追求。统万城的建造不仅是赫连勃勃权力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和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

此外,文本还记录了北魏、西秦、北凉等政权的军事行动。这些行动不仅展示了各政权之间的争夺,也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特别是北魏的扩张和西秦、北凉的抵抗,揭示了南北朝初期各政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从艺术特色来看,文本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叙述风格,事件之间的衔接紧凑,情节发展迅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如刘裕伏击诸葛长民、赫连勃勃建造统万城的过程等,增强了文本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时,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刘裕的果断、赫连勃勃的残暴、谯纵的无奈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本为研究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军事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政权的兴衰原因。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这段古文记载了公元414年(安皇帝辛义熙十年)前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涉及多个政权和人物,反映了当时中国北方的复杂政治局势和民族关系。

首先,文中提到河南王炽磐击败吐谷浑别统掘逵,并俘虏了大量人口,显示了当时少数民族之间的激烈冲突和战争频繁。吐谷浑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民族,其与中原政权的互动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文中提到吐京胡与离石胡的叛乱,以及北魏皇帝拓跋嗣的应对措施,反映了北魏政权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时的策略和手段。拓跋嗣对元城侯屈的处理,既显示了其对将领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灵活性和宽容度。

再次,文中提到敦煌索邈与姜显的矛盾及其化解,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个人恩怨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索邈的宽容态度和姜显的悔过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以德报怨”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外,文中还提到北魏与秦国的联姻,以及秦国太子姚泓与广平公姚弼之间的权力斗争,反映了当时政权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争夺。姚弼的谋反和刘裕的应对,显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残酷。

最后,文中提到南凉王傉檀的军事行动及其失败,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政权的脆弱性和外部压力的巨大。傉檀的决策失误和炽磐的趁机进攻,显示了当时政权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困境。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多个历史事件的记载,展现了公元414年前后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反映了当时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民族冲突的激烈程度。同时,文中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宽容和道德观念,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段古文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频繁的战争。文中涉及多个国家和民族,如燕国、柔然、南凉、北魏等,展现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互动。

文中提到的柔然可汗斛律与燕国的联姻,反映了当时各国通过婚姻来巩固联盟的外交策略。然而,斛律的侄子步鹿真却通过阴谋夺取了可汗之位,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南凉王傉檀的失败和逃亡,揭示了当时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傉檀在面对炽磐的进攻时,虽然一度试图抵抗,但最终因内部瓦解而失败。他的忠诚部下阴利鹿的坚守,体现了古代忠臣的节操。

文中还提到了北魏的使者于什门在燕国的遭遇,展现了外交使节在敌对国家中的艰难处境。于什门坚持不拜燕王跋,体现了古代使节对本国尊严的维护。

此外,文中还记载了北魏对官员财产的审查,反映了当时政府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司马国璠的叛乱和檀祗的应对,则展现了地方官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机智和果断。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背景。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崔浩在天文、术数方面的成就以及夏国赫连勃勃的家族情况。崔浩作为北魏的重要官员,其在天文、术数方面的造诣不仅为他个人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也为北魏的政治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崔浩的占卜和决断多次应验,使得他在军国大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天文、术数的重视,以及这些知识在政治决策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这段文字还记载了夏国赫连勃勃的家族情况。赫连勃勃作为夏国的建立者,其家族成员的封爵情况反映了当时的分封制度。赫连勃勃立梁氏为王后,封其子璝为太子,其他儿子分别被封为阳平公、太原公、酒泉公、平原公、河南公和中山公,这种分封制度不仅巩固了赫连勃勃的统治地位,也为夏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文、术数的重视,以及这些知识在政治决策中的应用。同时,赫连勃勃的家族分封制度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和家族观念。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语言朴实无华,但通过具体的史实和人物,生动地展现了北魏和夏国的政治生活。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也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真实可信。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崔浩和赫连勃勃家族的记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4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