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作者: 张廷玉(1672年-1755年),清代史学家,明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代史书的编撰上都有杰出贡献,《明史》作为清朝史学中的巨著之一,也是张廷玉的重要功绩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明史》是清代历史学家所编的关于明朝的史书,详细记录了明朝自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内容涉及明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历史。书中不仅详细叙述了历代明朝皇帝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与军事战略,还深入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史》是中国古代史学中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全面反映了明朝的历史进程、社会风貌和文化成就,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二百一十二-原文

◎外国五

○占城(宾童龙) 真腊 暹罗 爪哇(阇婆 苏吉丹 碟里 日罗夏治)三佛齐

占城居南海中,自琼州航海顺风一昼夜可至,自福州西南行十昼夜可至,即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占不劳,或称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至德后,改国号曰环。迄周、宋,遂以占城为号,朝贡不替。元世祖恶其阻命,大举兵击破之,亦不能定。

洪武二年,太祖遣官以即位诏谕其国。其王阿荅阿者先已遣使奉表来朝,贡象虎方物。帝喜,即遣官赍玺书、《大统历》、文绮、纱罗,偕其使者往赐,其王复遣使来贡。自后或比岁贡,或间岁,或一岁再贡。未几,命中书省管勾甘桓、会同馆副使路景贤赍诏,封阿荅阿者为占城国王,赐彩币四十、《大统历》三千。三年遣使往祀其山川,寻颁科举诏于其国。

初,安南与占城构兵,天子遣使谕解,而安南复相侵。四年,其王奉金叶表来朝,长尺余,广五寸,刻本国字。馆人译之,其意曰:“大明皇帝登大宝位,抚有四海,如天地覆载,日月照临。阿荅阿者譬一草木尔,钦蒙遣使,以金印封为国王,感戴忻悦,倍万恒情。惟是安南用兵,侵扰疆域,杀掠吏民。伏愿皇帝垂慈,赐以兵器及乐器、乐人,俾安南知我占城乃声教所被,输贡之地,庶不敢欺陵。”帝命礼部谕之曰:“占城、安南并事朝廷,同奉正朔,乃擅自构兵,毒害生灵,既失事君之礼,又乖交邻之道。已咨安南国王,令即日罢兵。本国亦宜讲信修睦,各保疆土。所请兵器,于王何吝,但两国互构而赐占城,是助尔相攻,甚非抚安之义。乐器、乐人,语音殊异,难以遣发。尔国有晓华言者,其选择以来,当令肄习。”因命福建省臣勿徵其税,示怀柔之意。

六年,贡使言:“海寇张汝厚、林福等自称元帅,剽劫海上。国主击破之,贼魁溺死,获其舟二十艘、苏木七万斤,谨奉献。”帝嘉之,命给赐加等。冬,遣使献安南之捷。帝谓省臣曰:“去冬,安南言占城犯境;今年,占城谓安南扰边,未审曲直。可遣人往谕,各罢兵息民,毋相侵扰。”十年与安南王陈煓大战,煓败死。十二年,贡使至都,中书不以时奏。帝切责丞相胡惟庸、汪广洋,二人遂获罪。遣官赐王《大统历》及衣币,令与安南修好罢兵。

十三年遣使贺万寿节。帝闻其与安南水战不利,赐敕谕曰:“曩者安南兵出,败于占城。占城乘胜入安南,安南之辱已甚。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如必驱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十六年贡象牙二百枝及方物。遣官赐以勘合、文册及织金文绮三十二、磁器万九千。十九年遣子宝部领诗那日忽来朝,贺万寿节,献象五十四,皇太子亦有献。帝嘉其诚,赐赉优渥,命中官送还。明年复贡象五十一及伽南、犀角诸物,帝加宴赉。还至广东,复命中官宴饯,给道里费。

真腊贡象,占城王夺其四之一,其他失德事甚多。帝闻之,怒。二十一年夏,命行人董绍敕责之。绍未至,而其贡使抵京。寻复遣使谢罪,乃命宴赐如制。

时阿荅阿者失道,大臣阁胜怀不轨谋,二十三年弑王自立。明年遣太师奉表来贡,帝恶其悖逆,却之。三十年后,复连入贡。

成祖即位,诏谕其国。永乐元年,其王占巴的赖奉金叶表朝贡,且告安南侵掠,请降敕戒谕。帝可之,遣行人蒋宾兴、王枢使其国,赐以绒、锦、织金文绮、纱罗。明年,以安南王胡牴奏,诏戢兵,遣官谕占城王。而王遣使奏:“安南不遵诏旨,以舟师来侵,朝贡人回,赐物悉遭夺掠。又畀臣冠服、印章,俾为臣属。且已据臣沙离牙诸地,更侵掠未已,臣恐不能自存。乞隶版图,遣官往治。”帝怒,敕责胡牴,而赐占城王钞币。

四年贡白象方物,复告安南之难。帝大发兵往讨,敕占城严兵境上,遏其越逸,获者即送京师。五年攻取安南所侵地,获贼党胡烈、潘麻休等献俘阙下,贡方物谢恩。帝嘉其助兵讨逆,遣中官王贵通赍敕及银币赐之。

六年,郑和使其国。王遣其孙舍杨该贡象及方物谢恩。十年,其贡使乞冠带,予之。复命郑和使其国。

十三年,王师方征陈季扩,命占城助兵。尚书陈洽言:“其王阴怀二心,愆期不进,反以金帛、战象资季扩,季扩以黎苍女遗之。复约季扩舅陈翁挺侵升华府所辖四州十一县地。厥罪维均,宜遣兵致讨。”帝以交址初平,不欲劳师,但赐敕切责,俾还侵地,王即遣使谢罪。十六年,遣其孙舍那挫来朝。命中官林贵、行人倪俊送归,有赐。

宣德元年,行人黄原昌往颁正朔,绳其王不恪,却所酬金币以归,擢户部员外郎。

正统元年,琼州知府程莹言:“占城比年一贡,劳费实多。乞如暹罗诸国例,三年一贡。”帝是之,敕其使如莹言,赐王及妃彩币。然番人利中国市易,虽有此令,迄不遵。

六年,王占巴的赖卒,其孙摩诃贲该以遗命遣王孙述提昆来朝贡,且乞嗣位。乃遣给事中管曈、行人吴惠赍诏,封为王,新王及妃并有赐。七年春,述提昆卒于途,帝悯之,遣官赐祭。八年遣从子且扬乐催贡舞牌旗黑象。

十一年,敕谕摩诃贲该曰:

迩者,安南王黎浚遣使奏王欺其孤幼,曩已侵升、华、思、义四州,今又屡攻化州,掠其人畜财物。

二国俱受朝命,各有分疆,岂可兴兵构怨,乖睦邻保境之义。

王宜祗循礼分,严饬边臣,毋恣肆侵轶,贻祸生灵。

并谕安南严行备御,毋挟私报复。

先是,定三年一贡之例,其国不遵。

及诘其使者,则云:‘先王已逝,前敕无存,故不知此令。’

是岁,贡使复至,再敕王遵制,赐王及妃彩币。

冬复遣使来贡。

十二年,王与安南战,大败被执。

故王占巴的赖侄摩诃贵来遣使奏:‘先王抱疾,曾以臣为世子,欲令嗣位。臣时年幼,逊位于舅氏摩诃贲该。后屡兴兵伐安南,致敌兵入旧州古垒等处,杀掠人畜殆尽,王亦被擒。国人以臣先王之侄,且有遗命,请臣代位。辞之再三,不得已始于府前治事。臣不敢自专,伏候朝命。’

乃遣给事中陈谊、行人薛干封为王,谕以保国交邻,并谕国中臣民共相辅翼。

十三年敕安南送摩诃贲该还国,不奉命。

景泰三年遣使来贡,且告王讣。

命给事中潘本愚、行人边永封其弟摩诃贵由为王。

天顺元年入贡,赐其正副使鈒花金带。

二年,王摩诃槃罗悦新立,遣使奉表朝贡。

四年复贡,自正使以下赐纱帽及金银角带有差。

使者诉安南见侵,因敕谕安南王。

九月,使来,告王丧。

命给事中黄汝霖、行人刘恕封王弟槃罗茶全为王。

八年入贡。

宪宗嗣位,应颁赐蕃国锦币,礼官请付使臣赍回,从之。

使者复诉安南见侵,求索白象。

乞如永乐时,遣官安抚,建立界牌石,以杜侵陵。

兵部以两国方争,不便遣使,乞令使臣归谕国王,务循礼法,固封疆,捍外侮,毋轻构祸,从之。

成化五年入贡。

时安南索占城犀象、宝货,令以事天朝之礼事之。

占城不从,大举往伐。

七年破其国,执王槃罗茶全及家属五十余人,劫印符,大肆焚掠,遂据其地。

王弟槃罗茶悦逃山中,遣使告难。

兵部言:‘安南吞并与国,若不为处分,非惟失占城归附之心,抑恐启安南跋扈之志。宜遣官赍敕宣谕,还其国王及眷属。’

帝虑安逆命,令俟贡使至日,赐敕责之。

八年,以槃罗茶悦请封,命给事中陈峻、行人李珊持节往。

峻等至新州港,守者拒之,知其国已为安南所据,改为交南州,乃不敢入。

十年冬还朝。

安南既破占城,复遣兵执槃罗茶悦,立前王孙斋亚麻弗菴为王,以国南边地予之。

十四年,遣使朝贡请封,命给事中冯义、行人张瑾往封之。

义等多携私物,既至广东,闻斋亚麻弗菴已死,其弟古来遣使乞封。

义等虑空还失利,亟至占城。

占城人言,王孙请封之后,即为古来所杀,安南以伪敕立其国人提婆苔为王。

义等不俟奏报,辄以印币授提婆苔封之,得所赂黄金百余两,又往满剌加国尽货其私物以归。

义至海洋病死。

瑾具其事,并上伪敕于朝。

十七年,古来遣使朝贡,言:‘安南破臣国时,故王弟槃罗茶悦逃居佛灵山。比天使赍封诰至,已为贼人执去,臣与兄斋亚麻弗菴潜窜山谷。后贼人畏惧天威,遣人访觅臣兄,还以故地。然自邦都郎至占腊止五处,臣兄权国未几,遽尔陨殁。臣当嗣立,不敢自专,仰望天恩,赐之册印。臣国所有土地本二十七处,四府、一州、二十二县。东至海,南至占腊,西至黎人山,北至阿本喇补,凡三千五百余里。乞特谕交人,尽还本国。’

章下廷议,英国公张懋等请特遣近臣有威望者二人往使。

时安南贡使方归,即赐敕诘责黎灏,令速还地,毋抗朝命。

礼官乃劾瑾擅封,执下诏狱,具得其情,论死。

时古来所遣使臣在馆,召问之,云:‘古来实王弟,其王病死,非弑。提婆苔不知何人。’

乃命使臣暂归广东,俟提婆苔使至,审诚伪处之。

使臣候命经年,提婆苔使者不至,乃令还国。

二十,年敕古来抚谕提婆苔,使纳原降国王印,宥其受伪封之罪,仍为头目。

提婆苔不受命,乃遣给事中李孟旸、行人叶应册封古来为国王。

孟旸等言:‘占城险远,安南构兵未已,提婆苔又窃据其地,稍或不慎,反损国威。宜令来使传谕古来,诣广东受封,并敕安南悔祸。’

从之。

古来乃自老挝挈家赴崖州,孟旸竣封事而返。

古来又欲躬诣阙廷,奏安南之罪。

二十三年,总督宋旻以闻。

廷议遣大臣一人往劳,檄安南存亡继绝,迎古来返占城。

帝报可,命南京右都御史屠滽往。

至广东,即传檄安南,宣示祸福。

募健卒二千人,驾海舟二十艘,护古来还国。

安南以滽大臣奉特遣,不敢抗,古来乃得入。

明年,弘治改元,遣使入贡。

二年遣弟卜古良赴广东,言:‘安南仍肆侵陵,乞如永乐时遣将督兵守护。’

总督秦纮等以闻。

兵部言:‘安南、占城皆《祖训》所载不征之国。永乐间命将出师,乃正黎贼弑逆之罪,非以邻境交恶之故。今黎灏修贡惟谨,古来肤受之醖,容有过情,不可信其单词,劳师不征之国。宜令守臣回咨,言近交人杀害王子古苏麻,王即率众败之,仇耻已雪。王宜自强修政,抚飖国人,保固疆圉,仍与安南敦睦修好。其余嫌细故,悉宜捐除。倘不能自强,专藉朝廷发兵渡海,代王守国,古无是理。’

帝如其言。

三年遣使谢恩。

其国自残破后,民物萧条,贡使渐稀。

十二,年遣使奏:“本国新州港之地,仍为安南侵夺,患方未息。臣年已老,请及臣未死,命长子沙古卜洛袭封,庶他日可保国土。”

廷议:“安南为占城患,已非一日。朝廷尝因占城之醖,累降玺书,曲垂诲谕。安南前后奏报,皆言祗承朝命,土地人民,悉已退还。然安南辨释之语方至,而占城控诉之词又闻,恐真有不获已之情。宜仍令守臣切谕安南,毋贪人土地,自贻祸殃,否则议遣偏师往问其罪。至占城王长子,无父在袭封之理。请令先立为世子摄国事,俟他日当袭位时,如例请封。”

帝报允。

寻遣王孙沙不登古鲁来贡。

十八年,古来卒。

子沙古卜洛遣使来贡,不告父丧,但乞命大臣往其国,仍以新州港诸地封之。别有占夺方舆之奏,微及父卒事。

给事中任良弼等言:“占城前因国土削弱,假贡乞封,仰仗天威,詟伏邻国。其实国王之立不立,不系朝廷之封不封也。今称古来已殁,虚实难知。万一我使至彼,古来尚存,将遂封其子乎?抑义不可而已乎?迫胁之间,事极难处。如往时科臣林霄之使满剌加,不肯北面屈膝,幽饿而死,迄不能问其罪。君命国威,不可不慎。大都海外诸蕃,无事则废朝贡而自立,有事则假朝贡而请封。今者贡使之来,岂急于求封,不过欲复安南之侵地,还粤东之逃人耳。夫安南侵地,玺书屡谕归还,占据如故。今若再谕,彼将玩视之,天威亵矣。倘我使往封占城,羁留不遣,求为处分,朝廷将何以应?又或拘我使者,令索逃人,是以天朝之贵臣,质于海外之蛮邦。宜如往年古来就封广东事,令其领敕归国,于计为便。”

礼部亦以古来存亡未明,请令广东守臣移文占城勘报,从之,既而封事久不行。

正德五年,沙古卜洛遣叔父沙系把麻入贡,因请封。

命给事中李贯、行人刘廷瑞往。

贯抵广东惮行,请如往年古来故事,令其使臣领封。

廷议:“遣官已二年,今若中止,非兴灭继绝义。倘其使不愿领封,或领归而受非其人,重起事端,益伤国体,宜令贯等亟往。”

贯终惮行,以乏通事、火长为词。

廷议令广东守臣采访其人,如终不得,则如旧例行。

贯复设词言:“臣奉命五载,似惮风波之险,殊不知占城自古来被逐后,窜居赤坎邦都郎,国非旧疆,势不可往。况古来乃前王斋亚麻弗菴之头目,杀王而夺其位。王有三子,其一尚存,义又不可。律以《春秋》之法,虽不兴问罪之师,亦必绝朝贡之使。奈何又为采访之议,徒延岁月,于事无益。”

广东巡按丁楷亦附会具奏,廷议从之。

十年令其使臣赍敕往,自是遂为故事,其国贡使亦不常至。

嘉靖二十二年遣王叔沙不登古鲁来贡,诉数为安南侵扰,道阻难归。

乞遣官护送还国,报可。

其国无霜雪,四时皆似夏,草木常青。

民以渔为业,无二麦,力穑者少,故收获薄。

国人皆食槟榔,终日不离口。

不解朔望,但以月生为初,月晦为尽,不置闰。

分昼夜为十更,非日中不起,非夜分不卧,见月则饮酒、歌舞为乐。

无纸笔,用羊皮槌薄熏黑,削细竹蘸白灰为字,状若蚯蚓。

有城郭甲兵,人性狠而狡,贸易多不平。

户皆北向,民居悉覆茅檐,高不得过三尺。

部领分差等,门高卑亦有限。

饮食秽污,鱼非腐烂不食,酿不生蛆不为美。

人体黑,男蓬头,女椎结,俱跣足。

王,琐里人,崇释教。

岁时采生人胆入酒中,与家人同饮,且以浴身,曰“通身是胆”。

其国人采以献王,又以洗象目。

每伺人于道,出不意急杀之,取胆以去。

若其人惊觉,则胆已先裂,不足用矣。

置众胆于器,华人胆辄居上,故尤贵之。

五六月间,商人出,必戒备。

王在位三十年,则避位入深山,以兄弟子侄代,而己持斋受戒,告于天曰:“我为君无道,愿狼虎食我,或病死。”

居一年无恙,则复位如初。

国中呼为“昔嚟马哈剌”,乃至尊至圣之称也。

国不甚富,惟犀象最多。

乌木、降香,樵以为薪。

棋柟香独产其地一山,酋长遣人守之,民不得采,犯者至断手。

有鳄鱼潭,狱疑不决者,令两造骑牛过其旁,曲者,鱼辄跃而食之,直者,即数往返,不食也。

有尸头蛮者,一名尸致鱼,本妇人,惟无瞳神为异。

夜中与人同寝,忽飞头食人秽物,来即复活。

若人知而封其颈,或移之他所,其妇即死。

国设厉禁,有而不告者,罪及一家。

宾童龙国,与占城接壤。

或言如来入舍卫国乞食,即其地。

气候、草木、人物、风土,大类占城,惟遭丧能持服,葬以僻地,设斋礼佛,婚姻偶合。

酋出入乘象或马,从者百余人,前后赞唱。

民编茅覆屋。

货用金、银、花布。

有昆仑山,节然大海中,与占城及东、西竺鼎峙相望。

其山方广而高,其海即曰昆仑洋。

诸往西洋者,必待顺风,七昼夜始得过,故舟人为之谚曰:“上怕七州,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

此山无异产。

人皆穴居巢处,食果实鱼虾,无室庐井灶。

真腊,在占城南,顺风三昼夜可至。

隋、唐及宋皆朝贡。

宋庆元中,灭占城而并其地,因改国名曰占腊。

元时仍称真腊。

洪武三年,遣使臣郭徵等赍诏抚谕其国。

四年,其国巴山王忽尔那遣使进表,贡方物,贺明年正旦。

诏赐《大统历》及彩币,使者亦给赐有差。

六年进贡。

十二年,王参答甘武者持达志遣使来贡,宴赐如前。

十三年复贡。

十六年遣使赍勘合文册赐其王。

凡国中使至,勘合不符者,即属矫伪,许絷缚以闻。

复遣使赐织金文绮三十二、磁器万九千。

其王遣使来贡。

十九年遣行人刘敏、唐敬偕中官赍磁器往赐。

明年,敬等还,王遣使贡象五十九、香六万斤。

寻遣使赐其王镀金银印,王及妃皆有赐。

其王参烈实毗邪甘菩者遣使贡象及方物。

明年复贡象二十八、象奴三十四人、番奴四十五人,谢赐印之恩。

二十二年三贡。

明年复贡。

永乐元年,遣行人蒋宾兴、王枢以即位诏谕其国。

明年,王参烈婆毗牙遣使来朝,贡方物。

初,中官使真腊,有部卒三人潜遁,索之不得,王以其国三人代之,至是引见。

帝曰:‘华人自逃,于彼何预而责偿?且语言不通,风土不习,吾焉用之?’命赐衣服及道里费,遣还。

三年遣使来贡,告故王之丧。

命鸿胪序班王孜致祭,给事中毕进、中官王琮赍诏封其嗣子参烈昭平牙为王。

进等还,嗣王遣使偕来谢恩。

六年、十二年再入贡。

使者以其国数被占城侵扰,久留不去。

帝遣中官送之还,并敕占城王罢兵修好。

十五年、十七年并入贡。

宣德、景泰中,亦遣使入贡。

自后不常至。

其国城隍周七十余里,幅员广数千里。

国中有金塔、金桥、殿宇三十余所。

王岁时一会,罗列玉猿、孔雀、白象、犀牛于前,名曰百塔洲。

盛食以金盘、金碗,故有‘富贵真腊’之谚。

民俗富饶。

天时常热,不识霜雪,禾一岁数稔。

男女椎结,穿短衫,围梢布。

刑有劓、刖、刺配,盗则去手足。

番人杀唐人罪死;唐人杀番人则罚金,无金则鬻身赎罪。

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婚嫁,两家俱八日不出门,昼夜燃灯。

人死置于野,任乌鸢食,俄顷食尽者,谓为福报。

居丧,但髡其发,女子则额上剪发如钱大,曰用此报亲。

文字以麂鹿杂皮染黑,用粉为小条画于上,永不脱落。

以十月为岁首,闰悉用九月。

夜分四更。

亦有晓天文者,能算日月薄蚀。

其地谓儒为班诘,僧为苎姑,道为八思。

班诘不知读何书,由此入仕者为华贯。

先时项挂一白线以自别,既贵曳白如故。

俗尚释教,僧皆食鱼、肉,或以供佛,惟不饮酒。

其国自称甘孛智,后讹为甘破蔗,万历后又改为柬埔寨。

暹罗,在占城西南,顺风十昼夜可至,即隋、唐赤土国。

后分为罗斛、暹二国。

暹土瘠不宜稼,罗斛地平衍,种多获,暹仰给焉。

元时,暹常入贡。

其后,罗斛强,并有暹地,遂称暹罗斛国。

洪武三年,命使臣吕宗俊等赍诏谕其国。

四年,其王参烈昭毗牙遣使奉表,与宗俊等偕来,贡驯象、六足龟及方物,诏赐其王锦绮及使者币帛有差。

已,复遣使贺明年正旦,诏赐《大统历》及彩币。

五年贡黑熊、白猿及方物。

明年复来贡。

其王之姊参烈思宁别遣使进金叶表,贡方物于中宫,却之。

已而其姊复遣使来贡,帝仍却之,而宴赉其使。

时其王懦而不武,国人推其伯父参烈宝毗邪〈口思〉〈口里〉哆啰禄主国事,遣使来告,贡方物,宴赉如制。

已而新王遣使来贡、谢恩,其使者亦有献,帝不纳。

已,遣使贺明年正旦,贡方物,且献本国地图。

七年,使臣沙里拔来贡。

言去年舟次乌猪洋,遭风坏舟,飘至海南,赖官司救护,尚存飘余兜罗绵、降香、苏木诸物进献,广东省臣以闻。

帝怪其无表,既言舟覆,而方物乃有存者,疑其为番商,命却之。

谕中书及礼部臣曰:‘古诸侯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九州之外,则每世一朝,所贡方物,表诚敬而已。惟高丽颇知礼乐,故令三年一贡。他远国,如占城、安南、西洋琐里、爪哇、浡泥、三佛齐、暹罗斛、真腊诸国,入贡既频,劳费太甚。今不必复尔,其移牒诸国俾知之。’然而来者不止。

其世子苏门邦王昭禄群膺亦遣使上笺于皇太子,贡方物。

命引其使朝东宫,宴赉遣之。

八年再入贡。

其旧明台王世子昭孛罗局亦遣使奉表朝贡,宴赉如王使。

十年,昭禄群膺承其父命来朝。

帝喜,命礼部员外郎王恒等赍诏及印赐之,文曰‘暹罗国王之印’,并赐世子衣币及道里费。

自是,其国遵朝命,始称暹罗;比年一贡,或一年两贡。

至正统后,或数年一贡云。

十六年,赐勘合文册及文绮、磁器,与真腊等。

二十年贡胡椒一万斤、苏木一万斤。

帝遣官厚报之。

时温州民有市其沉香诸物者,所司坐以通番,当弃市。

帝曰:‘温州乃暹罗必经之地,因其往来而市之,非通番也。’乃获宥。

二十一,年贡象三十、番奴六十。

二十二年,世子昭禄群膺遣使来贡。

二十三,年贡苏木、胡椒、降香十七万斤。

二十八年,昭禄群膺遣使朝贡,且告父丧。

命中官赵达等往祭,敕世子嗣王位,赐赉有加。

谕曰:‘朕自即位以来,命使出疆,周于四维,足履其境者三十六,声闻于耳者三十一,风殊俗异。大国十有八,小国百四十九,较之于今,暹罗最近。迩者使至,知尔先王已逝。王绍先三之绪,有道于邦家,臣民懽怿。兹特遣人锡命,王其罔失法度,罔淫于乐,以光前烈。钦哉。’

成祖即位,诏谕其国。

永乐元年赐其王昭禄群膺哆啰谛剌驼纽镀金银印,其王即遣使谢恩。

六月,以上高皇帝尊谥,遣官颁诏,有赐。

八月复命给事中王哲、行人成务赐其王锦绮。

九月命中官李兴等赍敕,劳赐其王,其文武诸臣并有赐。

二年有番船飘至福建海岸,诘之,乃暹罗与琉球通好者。

所司籍其货以闻,帝曰:‘二国修好,乃甚美事,不幸遭风,正宜怜惜,岂可因以为利。所司其治舟给粟,俟风便遣赴琉球。’

是月,其王以帝降玺书劳赐,遣使来谢,贡方物。

赐赍有加,并赐《列女传》百册。

使者请颁量衡为国永式,从之。

先是,占城贡使返,风飘其舟至彭亨,暹罗索取其使,羁留不遣。

苏门答剌及满剌加又诉暹罗恃强发兵夺天朝所赐印诰。

帝降敕责之曰:‘占城、苏门答剌、满剌加与尔俱受朝命,安得逞威拘其贡使,夺其诰印。天有显道,福善祸淫,安南黎贼可为鉴戒。其即返占城使者,还苏门答剌、满剌加印诰。自今奉法循理,保境睦邻,庶永享太平之福。’

时暹罗所遣贡使,失风飘至安南,尽为黎贼所杀,止余孛黑一人。

后官军征安南,获之以归。

帝悯之,六年八月命中官张原送还国,赐王币帛,令厚恤被杀者之家。

九月,中官郑和使其国,其王遣使贡方物,谢前罪。

七年,使来祭仁孝皇后,命中官告之几筵。

时奸民何八观等逃入暹罗,帝命使者还告其主,毋纳逋逃。

其王即奉命遣使贡马及方物,并送八观等还,命张原赍敕币奖之。

十年命中官洪保等往赐币。

十四年,王子三赖波罗摩剌劄的赖遣使告父之丧。

命中官郭文往祭,别遣官赍诏封其子为王,赐以素锦、素罗,随遣使谢恩。

十七年命中官杨敏等护归。

以暹罗侵满剌加,遣使责令辑睦,王复遣使谢罪。

宣德八年,王悉里麻哈赖遣使朝贡。

初,其国陪臣柰三铎等贡舟次占城新州港,尽为其国人所掠。

正统元年,柰三铎潜附小舟来京,诉占城劫掠状。

帝命召占城使者与相质。

使者无以对,乃敕占城王,令尽还所掠人物。

已,占城移咨礼部言:‘本国前岁遣使往须文达那,亦为暹罗贼人掠去,必暹罗先还所掠,本国不敢不还。’

三年,暹罗贡使又至,赐敕晓以此意,令亟还占城人物。

十一年,王思利波罗麻那惹智剌遣使入贡。

景泰四年,命给事中刘洙、行人刘泰祭其故王波罗摩剌劄的赖,封其嗣子把罗兰米孙剌为王。

天顺元年赐其贡使鈒花金带。

六年,王孛剌蓝罗者直波智遣使朝贡。

成化九年,贡使言天顺元年所颁勘合,为虫所蚀,乞改给,从之。

十七年,贡使还,至中途窃买子女,且多载私盐,命遣官戒谕诸番。

先是,汀州人谢文彬,以贩盐下海,飘入其国,仕至坤岳,犹天朝学士也。

后充使来朝,贸易禁物,事觉下吏。

十八年遣使朝贡,且告父丧,命给事中林霄、行人姚隆往封其子国隆勃剌略坤息剌尤地为王。

弘治十年入贡。

时四夷馆无暹罗译字官,阁臣徐溥等请移牒广东,访取能通彼国言语文字者,赴京备用,从之。

正德四年,暹罗船有飘至广东者,市舶中官熊宣与守臣议,税其物供军需。

事闻,诏斥宣妄揽事柄,撤还南京。

十年进金叶表朝贡,馆中无识其字者。

阁臣梁储等请选留其使一二人入馆肄习,报可。

嘉靖元年,暹罗、占城货船至广东。

市舶中官牛荣纵家人私市,论死如律。

三十二年遣使贡白象及方物,象死于途,使者以珠宝饰其牙,盛以金盘,并尾来献。

帝嘉其意,厚遣之。

隆庆中,其邻国东蛮牛求婚不得,惭怒,大发兵攻破其国。

王自经,掳其世子及天朝所赐印以归。

次子嗣位,奉表请印,予之。

自是为东蛮牛所制,嗣王励志复仇。

万历间,敌兵复至,王整兵奋击,大破之,杀其子,余众宵遁,暹罗由是雄海上。

移兵攻破真腊,降其王。

从此岁岁用兵,遂霸诸国。

六年遣使入贡。

二十年,日本破朝鲜,暹罗请潜师直捣日本,牵其后。

中枢石星议从之,两广督臣萧彦持不可,乃已。

其后,奉贡不替。

崇祯十六年犹入贡。

其国,周千里,风俗劲悍,习于水战。

大将用圣铁裹身,刀矢不能入。

圣铁者,人脑骨也。

王,琐里人。

官分十等。

自王至庶民,有事皆决于其妇。

其妇人志量,实出男子上。

妇私华人,则夫置酒同饮,恬不为怪,曰:‘我妇美,而为华人所悦也。’

崇信释教,男女多为僧尼,亦居菴寺,持斋受戒。

衣服颇类中国。

富贵者,尤敬佛,百金之产,即以其半施之。

气候不正,或寒或热,地卑湿,人皆楼居。

男女椎结,以白布裹首。

富贵者死,用水银灌其口而葬之。

贫者则移置海滨,即有群鸦飞啄,俄顷而尽,家人拾其骨号泣而弃之于海,谓之鸟葬。

亦延僧设斋礼佛。

交易用海〈贝八〉。

是年不用〈贝八〉,则国必大疫。

其贡物,有象、象牙、犀角、孔雀尾、翠羽、龟筒、六足龟、宝石、珊瑚、片脑、米脑、糠脑、脑油、脑柴、蔷薇水、碗石、丁皮、阿魏、紫梗、藤竭、藤黄、硫黄、没药、乌爹泥、安息香、罗斛香、速香、檀香、黄熟香、降真香、乳香、树香、木香、丁香、乌香、胡椒、苏木、肉豆蔻、白豆蔻、荜茇、乌木、大枫子及撒哈剌、西洋诸布。

其国有三宝庙,祀中官郑和。

爪哇在占城西南。

元世祖时,遣使臣孟琪往,黥其面。

世祖大举兵伐之,破其国而还。

洪武二年,太祖遣使以即位诏谕其国。

其使臣先奉贡于元,还至福建而元亡,因入居京师。

太祖复遣使送之还,且赐以《大统历》。

三年以平定沙漠颁诏曰:‘自古为天下主者,视天地所覆载,日月所照临,若远若近,生人之类,莫不欲其安土而乐生。然必中国安,而后四方万国顺附。迩元君妥懽帖木儿,荒淫昏弱,志不在民。天下英雄,分裂疆宇。朕悯生民之涂炭,兴举义兵,攘除乱略。天下军民共尊朕居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前年克取元都,四方底定。占城、安南、高丽诸国,俱来朝贡。今年遣将北征,始知元君已没,获其孙买的里八刺,封为崇礼侯。朕仿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惟欲中外人民,各安其所。又虑诸蕃僻在远方,未悉朕意,故遣使者往谕,咸使闻知。’

九月,其王昔里八达剌蒲遣使奉金叶表来朝,贡方物,宴赉如礼。

五年又遣使随朝使常克敬来贡,上元所授宣敕三道。

八年又贡。

十年,王八达那巴那务遣使朝贡。

其国又有东、西二王,东蕃王勿院劳网结,西蕃王勿劳波务,各遣使朝贡。

天子以其礼意不诚,诏留其使,已而释还之。

十二年,王八达那巴那务遣使朝贡。

明年又贡。

时遣使赐三佛齐王印绶,爪哇诱而杀之。

天子怒,留其使月余,将加罪,已,遣还,赐敕责之。

十四年遣使贡黑奴三百人及他方物。

明年又贡黑奴男女百人、大珠八颗、胡椒七万五千斤。

二十六年再贡。

明年又贡。

成祖即位,诏谕其国。

永乐元年又遣副使闻良辅、行人甯善,赐其王绒、绵、织金文绮、纱罗。

使者既行,其西王都马板遣使入贺,复命中官马彬等赐以镀金银印。

西王遣使谢赐印,贡方物。

而东王孛令达哈亦遣使朝贡,请印,命遣官赐之。

自后,二王并贡。

三年遣中官郑和使其国。

明年,西王与东王构兵,东王战败,国被灭。

适朝使经东王地,部卒入市,西王国人杀之,凡百七十人。

西王惧,遣使谢罪。

帝赐敕切责之,命输黄金六万两以赎。

六年再遣郑和使其国。

西王献黄金万两,礼官以输数不足,请下其使于狱。

帝曰:‘朕于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宁利其金耶?’悉捐之。

自后,比年一贡,或间岁一贡,或一岁数贡。

中官吴宾、郑和先后使其国。

时旧港地有为爪哇侵据者,满剌加国王矫朝命索之。

帝乃赐敕曰:‘前中官尹庆还,言王恭待敕使,有加无替。比闻满剌加国索旧港之地,王甚疑惧。朕推诚待人,若果许之,必有敕谕,王何疑焉。小人浮词,慎勿轻听。’

十三年,其王改名扬惟西沙,遣使谢恩,贡方物。

时朝使所携卒有遭风飘至班卒儿国者,爪哇人珍班闻之,用金赎还,归之王所。

十六年,王遣使朝贡,因送还诸卒。

帝嘉之,赐敕奖王,并优赐珍班。

自是,朝贡使臣大率每岁一至。

正统元年,使臣马用良言:‘先任八谛来朝,蒙恩赐银带。今为亚烈,秩四品,乞赐金带。’从之。

闰六月遣古里、苏门答剌、锡兰山、柯枝、天方、加异勒、阿丹、忽鲁谟斯、祖法儿、甘巴里、真腊使臣偕爪哇使臣郭信等同往。

赐爪哇敕曰:‘王自我先朝,修职勿怠。朕今嗣服,复遣使来朝,意诚具悉。宣德时,有古里等十一国来贡,今因王使者归,令诸使同往。王其加意抚飖,分遣还国,副朕怀远之忱。’

五年,使臣回,遭风溺死五十六人,存者八十三人,仍返广东。

命所司廪给,俟便舟附归。

八年,广东参政张琰言:‘爪哇朝贡频数,供亿费烦,敝中国以事远人,非计。’帝纳之。

其使还,赐敕曰:‘海外诸邦,并三年一贡。王亦宜体恤军民,一遵此制。’

十一年复三贡,后乃渐稀。

景泰三年,王巴剌武遣使朝贡。

天顺四年,王都马班遣使入贡。

使者还至安庆,酗酒,与入贡番僧斗,僧死者六人。

礼官请治伴送行人罪,使者敕国王自治,从之。

成化元年入贡。

弘治十二年,贡使遭风舟坏,止通事一舟达广东。

礼官请敕所司,量予赐赉遣还,其贡物仍进京师,制可。

自是贡使鲜有至者。

其国近占城,二十昼夜可至。

元师西征,以至元二十九年十二月发泉州,明年正月即抵其国,相去止月余。

宣德七年入贡,表书“一千三百七十六年”,盖汉宣帝元康元年,乃其建国之始也。

地广人稠。

性凶悍,男子无少长贵贱皆佩刀,稍忤辄相贼,故其甲兵为诸蕃之最。

字类琐里,无纸笔,刻于茭曌叶。

气候常似夏,稻岁二稔。

无几榻匕箸。

人有三种:华人流寓者,服食鲜华;他国贾人居久者,亦尚雅洁;其本国人最污秽,好啖蛇蚁虫蚓,与犬同寝食,状黝黑,猱头赤脚。

崇信鬼道。

杀人者避之三日即免罪。

父母死,舁至野,纵犬食之;不尽,则大戚,燔其余。

妻妾多燔以殉。

其国一名莆家龙,又曰下港,曰顺塔。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

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

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

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

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阇婆,古曰阇婆达。

宋元嘉时,始朝中国。

唐曰诃陵,又曰社婆,其王居阇婆城,宋曰阇婆,皆入贡。

洪武十一年,其王摩那驼喃遣使奉表,贡方物,其后不复至。

或曰爪哇即阇婆。

然《元史爪哇传》不言,且曰:“其风俗、物产无所考。”

太祖时,两国并时入贡,其王之名不同。

或本为二国,其后为爪哇所灭,然不可考。

苏吉丹,爪哇属国,后讹为思吉港。

国在山中,止数聚落。

酋居吉力石。

其水潏,舟不可泊。

商船但往饶洞,其地平衍,国人皆就此贸易。

其与国有思鲁瓦及猪蛮。

猪蛮多盗,华人鲜至。

碟里,近爪哇。

永乐三年遣使附其使臣来贡。

其地尚释教,俗淳少讼,物产甚薄。

日罗夏治,近爪哇。

永乐三年遣使附其使臣入贡。

国小,知种艺,无盗贼。

亦尚释教,所产止苏木、胡椒。

三佛齐,古名干陀利。

刘宋孝武帝时,常遣使奉贡。

梁武帝时数至。

宋名三佛齐,修贡不绝。

洪武三年,太祖遣行人赵述诏谕其国。

明年,其王马哈剌札八剌卜遣使奉金叶表,随入贡黑熊、火鸡、孔雀、五色鹦鹉、诸香、苾布、兜罗被诸物。

诏赐《大统历》及锦绮有差。

户部言其货舶至泉州,宜徵税,命勿徵。

六年,王怛麻沙那阿者遣使朝贡,又一表贺明年正旦。

时其国有三王。

七年,王麻那哈宝林邦遣使来贡。

八年正月复贡。

九月,王僧伽烈宇兰遣使,随招谕拂菻国朝使入贡。

九年,怛麻沙那阿者卒,子麻那者巫里嗣。

明年遣使贡犀牛、黑熊、火鸡、白猴、红缘鹦鹉、龟筒及丁香、米脑诸物。

使者言:“嗣子不敢擅立,请命于朝。”天子嘉其义,命使臣赍印,敕封为三佛齐国王。

时爪哇强,已威服三佛齐而役属之,闻天朝封为国王与己埒,则大怒,遣人诱朝使邀杀之。

天子亦不能问罪,其国益衰,贡使遂绝。

三十年,礼官以诸蕃久缺贡,奏闻。

帝曰:“洪武初,诸蕃贡使不绝。

迩者安南、占城、真腊、暹罗、爪哇、大琉球、三佛齐、浡泥、彭亨、百花、苏门答剌、西洋等三十国,以胡惟庸作乱,三佛齐乃生间谍,绐我使臣至彼。

爪哇王闻知,遣人戒饬,礼送还朝。

由是商旅阻遏,诸国之意不通。

惟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朝贡如故,大琉球且遣子弟入学。

凡诸蕃国使臣来者,皆以礼待之。

我视诸国不薄,未知诸国心若何。

今欲遣使爪哇,恐三佛齐中途沮之。

闻三佛齐本爪哇属国,可述朕意,移咨暹罗,俾转达爪哇。

于是部臣移牒曰:“自有天地以来,即有君臣上下之分,中国四裔之防。

我朝混一之初,海外诸蕃,莫不来享。

岂意胡惟庸谋乱,三佛齐遂生异心,绐我信使,肆行巧诈。

我圣天子一以仁义待诸蕃,何诸蕃敢背大恩,失君臣之礼。

倘天子震怒,遣一偏将将十万之师,恭行天罚,易如覆手,尔诸蕃何不思之甚。

我圣天子尝曰:‘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皆修臣职,惟三佛齐梗我声教。

彼以蕞尔之国,敢倔强不服,自取灭亡。’

尔暹罗恪守臣节,天朝眷礼有加,可转达爪哇,令以大义告谕三佛齐,诚能省愆从善,则礼待如初。”

时爪哇已破三佛齐,据其国,改其名曰旧港,三佛齐遂亡。

国中大乱,爪哇亦不能尽有其地,华人流寓者往往起而据之。

有梁道明者,广州南海县人,久居其国,‘闽、粤军民泛海从之者数千家,推道明为首,雄视一方。

会指挥孙铉使海外,遇其子,挟与俱来。

永乐三年,成祖以行人谭胜受与道明同邑,命偕千户杨信等赍敕招之。

道明及其党郑伯可随入朝,贡方物,受赐而还。

四年,旧港头目陈祖义遣子士良,道明遣从子观政并来朝。

祖义,亦广东人,虽朝贡,而为盗海上,贡使往来者苦之。

五年,郑和自西洋还,遣人招谕之。

祖义诈降,潜谋邀劫。

有施进卿者,告于和。

祖义来袭被擒,献于朝,伏诛。

时进卿适遣婿丘彦诚朝贡,命设旧港宣慰司,以进卿为使,锡诰印及冠带。

自是,屡入贡。

然进卿虽受朝命,犹服属爪哇,其地狭小,非故时三佛齐比也。

二十二年,进卿子济孙告父讣,乞嗣职,许之。

洪熙元年遣使入贡,诉旧印为火毁,帝命重给。

其后,朝贡渐稀。

嘉靖末,广东大盗张琏作乱,官军已报克获。

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者,见琏列肆为蕃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云。

其地为诸蕃要会,

在爪哇之西,顺风八昼夜可至。

辖十五洲,土沃宜稼。

语云:‘一年种谷,三年生金。’

言收获盛而贸金多也。

俗富好淫。

习于水战,邻国畏之。

地多水,惟部领陆居,庶民皆水居。

编筏筑室,系之于桩。

水涨则筏浮,无沉溺患。

欲徙则拔桩去之,不费财力。

下称其上曰詹卑,犹国君也。

后大酋所居,即号詹卑国,改故都为旧港。

初本富饶,自爪哇破灭,后渐致萧索,商舶鲜至。

其他风俗、物产,具详《宋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二百一十二-译文

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爪哇(阇婆、苏吉丹、碟里、日罗夏治)、三佛齐。

占城位于南海中,从琼州航海顺风一昼夜即可到达,从福州西南行十昼夜也可到达,即周越裳地。秦朝时称为林邑,汉朝时称为象林县。后汉末年,区连占据这片土地,开始称林邑王。从晋朝到隋朝都沿用这个称号。唐朝时,有时称为占不劳,有时称为占婆,国王居住的地方称为占城。至德年间,改国号为环。到周朝、宋朝,就以此名号称呼,朝贡从未中断。元世祖认为他们阻碍了命令,大举兵击破他们,但也不能完全平定。

洪武二年,太祖派遣官员用即位诏书告知该国。该国国王阿荅阿者之前已经派遣使者呈上表章来朝贡,献上了象、虎和其他珍奇物品。皇帝很高兴,立即派遣官员带着印信、历书、《大统历》、文绮、纱罗,与使者一起赐予他们,国王又派遣使者来朝贡。此后,或者每年贡一次,或者隔年贡一次,或者一年贡两次。不久,命令中书省的官员甘桓、会同馆的副使路景贤带着诏书,封阿荅阿者为占城国王,赐予彩币四十、《大统历》三千。第三年派遣使者前往祭祀他们的山川,不久在他们的国家颁布科举诏书。

最初,安南与占城交战,天子派遣使者劝解,但安南又再次侵犯。第四年,他们的国王呈上金叶表来朝贡,长一尺多,宽五寸,上面刻有本国文字。馆人翻译后,意思是说:‘大明皇帝登上了皇位,统治四海,如同天地覆盖,日月照耀。阿荅阿者就像一棵草木,非常感激皇帝派遣使者,用金印封我为国王,我感到非常高兴,超过了一般人的情感。只是安南用兵,侵犯我们的疆域,杀害掠夺官吏和百姓。我恳请皇帝施以仁慈,赐予我兵器以及乐器、乐人,让安南知道我们占城是受到皇朝教化的地方,是朝贡之地,希望他们不敢欺凌。’皇帝命令礼部告诉他们:‘占城和安南都侍奉朝廷,共同遵奉正朔,却擅自交战,残害生灵,既失去了侍奉君主的礼节,又违背了与邻国交往的原则。已经通知安南国王,命令他们立即停止战斗。你们的国家也应该讲信修睦,各自保卫疆土。你们请求的兵器,对于国王来说当然不会吝啬,但是两国互相攻击,赐予占城兵器,这是帮助你们相互攻击,非常不符合安抚的原则。乐器、乐人,语言不同,难以派遣。你们国家有懂得华语的人,可以选择他们来,让他们学习。’因此命令福建省的官员不要征收他们的税,表示怀柔之意。

六年,贡使说:‘海盗张汝厚、林福等人自称元帅,在海上抢劫。国王击败了他们,贼首溺死,缴获他们的船只二十艘、苏木七万斤,谨献上。’皇帝很高兴,命令给予更多的赏赐。冬天,派遣使者献上安南的胜利消息。皇帝对省臣说:‘去年冬天,安南说占城侵犯边境;今年,占城说安南骚扰边境,不知道谁对谁错。可以派人去告诉他们,各自停止战斗,让百姓休息,不要相互侵扰。’十年与安南王陈煓大战,煓战败而死。十二年,贡使到达都城,中书省没有及时上奏。皇帝严厉责备丞相胡惟庸、汪广洋,两人因此获罪。派遣官员赐予国王《大统历》及衣币,命令他与安南修好,停止战斗。

十三年派遣使者祝贺万寿节。皇帝听说他们与安南水战不利,赐予敕令说:‘以前安南出兵,在占城战败。占城乘胜进入安南,安南的耻辱已经很大。国王能够保境息民,那么福气可以长久享受;如果一定要驱兵苦战,胜负难以预料,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将来后悔,岂不是太晚了吗?’十六年贡上象牙二百枝及各种珍奇物品。派遣官员赐予勘合、文册及织金文绮三十二、磁器万九千。十九年派遣王子宝部领诗那日忽来朝贡,祝贺万寿节,献上象五十四,皇太子也有献上。皇帝赞赏他们的诚意,赐予丰厚的赏赐,命令宦官送他们回去。第二年再次贡上象五十一及伽南、犀角等物品,皇帝增加了宴席的赏赐。回到广东后,再次命令宦官设宴饯行,提供路费。

真腊贡上象,占城国王夺取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其他失德的事情也很多。皇帝听说后,非常愤怒。二十一年夏天,命令行人董绍敕责备他们。董绍未到达,而他们的贡使已经到达京城。不久又派遣使者谢罪,于是命令按照规定宴请赐予。

当时阿荅阿者迷失了道路,大臣阁胜怀有悖逆的阴谋,二十三年杀害国王自立。第二年派遣太师奉表来朝贡,皇帝认为他们悖逆,拒绝接受。三十年后,又连续入贡。

成祖即位后,下诏告知该国。永乐元年,他们的国王占巴的赖奉上金叶表朝贡,并且报告安南的侵掠,请求下敕令警告。皇帝同意了,派遣行人蒋宾兴、王枢出使该国,赐予绒、锦、织金文绮、纱罗。第二年,因为安南王胡牴的奏报,下诏命令停止战斗,派遣官员告知占城国王。而国王派遣使者上奏:‘安南不遵守诏令,用船队来侵犯,朝贡的人回来,赐予的物品全部被夺取。又给了我官服、印章,让我成为他们的臣属。并且已经占据了臣属沙离牙等地区,继续侵犯掠夺,我恐怕不能自保。请求归属版图,派遣官员来治理。’皇帝愤怒,敕令责备胡牴,并赐予占城国王钞币。

四年贡上白象和各种珍奇物品,再次报告安南的灾难。皇帝大举兵前往讨伐,敕令占城在边境严加防守,阻止他们越界,抓获的人立即送往京城。五年攻取安南所侵占的土地,抓获贼党胡烈、潘麻休等人献俘于朝廷,贡上珍奇物品以示谢恩。皇帝赞赏他们帮助军队讨伐叛逆,派遣宦官王贵通带着敕令和银币赐予他们。

六年,郑和出使该国。国王派遣他的孙子舍杨该贡上象及各种珍奇物品以示谢恩。十年,他们的贡使请求赐予冠带,被赐予。再次命令郑和出使该国。

十三年,国王正在征讨陈季扩,命令占城出兵相助。尚书陈洽说:‘他们的国王心怀二心,延误了期限不前进,反而用金帛、战象资助陈季扩,陈季扩用黎苍女赠送给他。又约定陈季扩的舅舅陈翁挺侵犯升华府所管辖的四州十一县地。他们的罪行相当,应该派遣军队讨伐。’皇帝因为交趾刚刚平定,不想劳师动众,只是赐予敕令严厉责备,让他们归还侵占的土地,国王立即派遣使者谢罪。十六年,派遣他的孙子舍那挫来朝贡。命令宦官林贵、行人倪俊送他回去,并给予了赏赐。

宣德元年,行人黄原昌前往颁布正朔,责备国王不守规矩,退还了他们所赠的金币,提升他为户部员外郎。

正统元年,琼州知府程莹说:‘占城近年来每年贡一次,劳费实在太多。请求按照暹罗等国的例子,三年贡一次。’皇帝同意了,敕令他们的使者按照程莹的话去做,赐予国王和妃子彩币。然而番人贪图中国的贸易,虽然有这个命令,但最终没有遵守。

六年,国王占巴的赖去世,他的孙子摩诃贲该按照遗命派遣王孙述提昆来朝贡,并且请求继承王位。于是派遣给事中管曈、行人吴惠带着诏书,封他为王,新王和妃子都有赏赐。七年春天,述提昆在途中去世,皇帝对他表示同情,派遣官员赐予祭奠。八年派遣他的堂兄且扬乐催贡舞牌旗黑象。

十一年,皇帝下令给摩诃贲该说:“最近,安南王黎浚派使者上奏,说大王欺凌他的年幼的君主,以前已经侵犯过升、华、思、义四州,现在又多次攻打化州,掠夺那里的百姓、牲畜和财物。两国都受到朝廷的命令,各自有分明的疆界,怎么可以发动战争,产生怨恨,违背与邻国和睦保卫边疆的意义。大王应该遵守礼法,严格命令边疆的官员,不要肆意侵犯,给百姓带来灾难。”并且命令安南加强防御,不要因为私人恩怨进行报复。在此之前,已经规定每三年进贡一次,但该国不遵守。等到询问他们的使者,他们回答说:“先王已经去世,之前的敕令已经不存在,所以我们不知道这个命令。”这一年,贡使再次到来,皇帝再次命令国王遵守制度,赐予国王和妃子彩币。冬天又派使者来进贡。

十二年,国王与安南交战,大败被俘。前任国王占巴的赖的侄子摩诃贵来派使者上奏说:“先王生病时,曾经指定我为世子,想要让我继承王位。我当时年纪还小,就把王位让给了舅舅摩诃贲该。后来多次发动战争攻打安南,导致敌军进入旧州古垒等地,杀掠百姓和牲畜几乎一空,国王也被俘虏。国人认为我是先王的侄子,且有遗命,请求我继承王位。我推辞多次,最后不得不在王府前处理政务。我不敢擅自做主,等待朝廷的命令。”于是派遣给事中陈谊、行人薛干封他为王,并告诉他要保卫国家,与邻国友好,并告诉国内臣民共同辅助他。

十三年,皇帝命令安南送摩诃贲该回国,但安南没有遵从命令。

景泰三年,派遣使者来进贡,并且报告国王去世的消息。皇帝命令给事中潘本愚、行人边永封他的弟弟摩诃贵为王。

天顺元年,入贡,皇帝赐给正副使官舒花金带。二年,国王摩诃槃罗悦新立,派遣使者呈上表章进行朝贡。四年再次进贡,从正使以下赐予纱帽及金银角带等。

使者诉说安南侵犯他们,皇帝因此下令给安南王。九月,使者到来,报告国王去世的消息。皇帝命令给事中黄汝霖、行人刘恕封王弟槃罗茶全为王。

八年,入贡。宪宗即位后,应该颁发给藩国的锦币,礼官请求交给使者带回,皇帝同意了。使者再次诉说安南侵犯他们,请求索要白象。他请求像永乐时期一样,派遣官员安抚,建立界碑,以防止侵犯。

成化五年,入贡。当时安南索要占城犀牛、大象和宝物,命令他们以侍奉天朝的礼节对待他们。占城不服从,安南大举进攻。七年攻破占城,俘虏国王槃罗茶全及其家属五十余人,抢夺印信符节,大肆焚烧掠夺,随后占据了那里。国王的弟弟槃罗茶悦逃到山中,派遣使者报告危难。

兵部说:“安南吞并了占城,如果不进行处分,不仅会失去占城归附的心,还可能激发安南跋扈的野心。应该派遣官员携带敕令宣谕,归还国王及其家属。”皇帝担心安南违抗命令,命令等到贡使到来时,赐予敕令责备他们。

八年,因为槃罗茶悦请求封号,皇帝命令给事中陈峻、行人李珊持节前往。陈峻等人到达新州港,守卫者拒绝他们进入,知道该国已经被安南占据,改为交南州,于是不敢进入。十年冬天返回朝廷。

安南攻破占城后,再次派遣军队俘虏槃罗茶悦,立前任国王的孙子斋亚麻弗菴为王,把国家的南部边疆土地给了他。十四年,派遣使者朝贡请求封号,皇帝命令给事中冯义、行人张瑾前往封号。冯义等人携带很多私人物品,到达广东后,听说斋亚麻弗菴已经去世,他的弟弟古来派遣使者请求封号。冯义等人担心空手而归失败,急忙前往占城。占城人说,王孙请求封号之后,就被古来所杀,安南用伪造的敕令立该国的人提婆苔为王。冯义等人不等奏报,就擅自用印信和金钱封号提婆苔,得到了一百多两黄金,又前往满剌加国把私人物品全部卖掉后回国。冯义在海洋病逝。张瑾报告了这件事,并向上呈送了伪造的敕令。

十七年,古来派遣使者朝贡,说:“安南攻破我国时,故王弟弟槃罗茶悦逃到佛灵山。等到天使携带封诰到来时,已经被敌人抓住,我和哥哥斋亚麻弗菴偷偷躲藏在山谷中。后来敌人害怕天威,派人寻找我的哥哥,把他送回故地。然而从邦都郎到占腊只有五处地方,我的哥哥掌权不久,就突然去世。我应该继承王位,不敢擅自做主,仰望天恩,赐予我册印。我国拥有的土地原本有二十七处,四个府、一个州、二十二个县。东至海,南至占腊,西至黎人山,北至阿本喇补,总共有三千五百多里。请求特别命令交人,全部归还我国。”奏章下达朝廷讨论,英国公张懋等人请求特别派遣有威望的近臣两人前往出使。当时安南的贡使刚刚回国,皇帝立即赐予敕令责备黎灏,命令他迅速归还土地,不要违抗朝廷的命令。礼官于是弹劾张瑾擅自封号,将他逮捕入狱,查明了他的情况,判处死刑。当时古来派遣的使者还在馆中,召唤他询问,他说:“古来确实是国王的弟弟,国王去世,并非被杀。提婆苔不知是谁。”于是命令使者暂时返回广东,等到提婆苔的使者到来,再审查真假处理。

使者等待命令经过一年,提婆苔的使者没有到来,于是命令他返回国。

二十年,皇帝命令古来安抚提婆苔,让他归还原来的降国王印,宽恕他接受伪封号的罪行,仍然做首领。提婆苔不接受命令,于是派遣给事中李孟旸、行人叶应册封古来为国王。李孟旸等人说:“占城险恶遥远,安南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提婆苔又窃取了那里的土地,稍有不慎,反而会损害国威。应该命令来使传达命令给古来,让他到广东接受封号,并命令安南悔过。

古来于是从老挝带着家人前往崖州,李孟旸完成封号的事宜后返回。古来又想要亲自到朝廷,奏报安南的罪行。二十三年,总督宋旻上报朝廷。朝廷讨论后,派遣大臣一人前往慰劳,命令安南保存国家,接古来返回占城。皇帝批准,命令南京右都御史屠滽前往。到达广东后,立即传檄安南,宣示祸福。招募壮士二千人,驾驶海船二十艘,保护古来返回国。安南因为屠滽是大臣,奉特命前来,不敢违抗,古来才得以进入。

第二年,弘治改元,派遣使者入贡。二年,派遣弟弟卜古良前往广东,说:“安南仍然肆意侵犯,请求像永乐时期一样派遣将领率领军队守护。”总督秦纮等人上报朝廷。兵部说:“安南、占城都是《祖训》中记载的不征之国。永乐时期命令将领出兵,是为了正黎贼弑逆之罪,并非因为邻国交恶。现在黎灏谨慎地修贡,古来受到的委屈可能过于严重,不能轻信他的单方面说法,劳师远征不征之国。应该命令守臣回复,说最近交人杀害王子古苏麻,国王立即率领军队击败他们,仇恨已经报复。国王应该自强不息,修明政治,安抚百姓,保卫边疆,仍然与安南和睦相处。其余的细小争执,都应该放弃。如果无法自强,专门依赖朝廷发兵渡海,代替国王守护国家,这是没有道理的。”皇帝按照他的话去做。三年,派遣使者感谢恩赐。该国自从被破坏后,百姓和物资都很贫瘠,进贡的使者逐渐减少。

十二岁那年,派遣使者上奏说:‘我国新州港的地方,仍然被安南国侵占,祸患还没有停止。我年纪已经很大了,请在我未死之前,让我的长子沙古卜洛继承封号,希望将来能保卫国土。’朝廷讨论说:‘安南国成为占城国的祸患,已经不止一天了。朝廷曾经因为占城国的事情,多次下诏书,详细地教导和劝告。安南国前后上报,都说遵从朝廷命令,土地和人民都已经归还。但是,安南国的解释之词刚到,而占城国的控诉之词又传来,恐怕真的有不得已的情况。应该仍然命令守臣严厉告诫安南国,不要贪图别人的土地,自己给自己带来祸害,否则考虑派遣偏师去追究他们的罪责。至于占城国的王长子,没有父亲在世就继承封号是不合道理的。请先让他立为世子代理国事,等到他将来应该继承王位的时候,再按照惯例请求封号。’皇帝同意了这个建议。不久派遣王孙沙不登古鲁来进贡。

十八年,古来去世。他的儿子沙古卜洛派遣使者来进贡,没有报告父亲的丧事,只是请求命令大臣前往他的国家,仍然将新州港等地封给他。另外还有关于占城国夺取土地的奏报,只是稍微提到了父亲去世的事情。给事中任良弼等人说:‘占城国之前因为国土削弱,假装进贡请求封号,依赖朝廷的威望,震慑了邻国。实际上国王是否立,并不取决于朝廷是否封号。现在称古来已经去世,真假难辨。万一我们的使者到了那里,古来还活着,我们将如何封他的儿子?还是坚持正义而不封?在逼迫和威胁之间,事情非常难以处理。就像过去科臣林霄出使满剌加,不肯跪拜,被囚禁饿死,最终也没有追究他的罪责。君主的命令和国威,不可不谨慎。大都是海外诸蕃,没事时废弃朝贡而自立,有事时假借朝贡而请求封号。现在进贡使者到来,并不是急于求封,只是想要恢复安南国被侵占的土地,归还粤东逃亡的人而已。安南国侵占的土地,朝廷已经多次下诏要求归还,但仍然占据着。现在如果再次下诏,他们将会轻视朝廷的命令,这是对天威的亵渎。如果我们派使者去封占城,如果被拘留不送回去,请求处理,朝廷将如何应对?又或者拘留我们的使者,要求他们找回逃亡的人,这是将天朝的贵臣作为海外蛮邦的质子。应该像往年古来去广东受封那样,让他带着敕令回国,这样对双方都有利。’礼部也因为古来生死未明,请求命令广东守臣发文给占城国调查报告,朝廷同意了,之后封号的事情一直没实行。

正德五年,沙古卜洛派遣他的叔父沙系把麻来进贡,趁机请求封号。命令给事中李贯、行人刘廷瑞前往。李贯到达广东害怕出行,请求按照往年古来的旧例,让他的使者领取封号。朝廷讨论说:‘派遣官员已经两年了,现在如果停止,不符合复兴和继承的道义。如果他们的使者不愿意领取封号,或者领取后接受了不合适的人,再次引发事端,更加伤害国体,应该命令李贯等人立刻前往。’李贯最终害怕出行,以缺乏翻译人员和火长为借口。朝廷命令广东守臣寻找合适的人选,如果最终找不到,就按照旧例行事。李贯又找借口说:‘我奉命五年,似乎害怕风波的险恶,但实际上占城国自从被驱逐后,逃到赤坎邦都郎,国家不再是原来的疆域,形势不允许前往。何况古来是前国王斋亚麻弗菴的头目,杀害国王而夺取了他的王位。国王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活着,从道义上也不可行。按照《春秋》的法律,即使不兴兵问罪,也必须断绝朝贡的使者。为什么又要提出寻找的提议,白白拖延时间,对事情没有好处。’广东巡按丁楷也附和提出奏报,朝廷同意了。十年后命令他的使者带着敕令前往,从此就成了惯例,那个国家的贡使也不再常来了。

嘉靖二十二年,派遣王叔沙不登古鲁来进贡,诉说多次被安南国侵扰,道路阻塞难以回国。请求派遣官员护送他回国,朝廷同意了。

那个国家没有霜雪,四季都像夏天,草木常绿。人们以捕鱼为业,没有小麦,从事农业的人很少,所以收获很薄。国人皆吃槟榔,整天不离口。不懂朔望,只以月亮升起为月初,月亮消失为月末,不设置闰月。将昼夜分为十更,不是正午不起床,不是半夜不睡觉,看到月亮就饮酒、歌舞取乐。没有纸笔,用羊皮槌薄熏黑,削细竹蘸白灰写字,形状像蚯蚓。有城池和军队,人性凶狠而狡猾,贸易多不公平。房屋都朝北,民居屋顶都覆盖着茅草,高度不超过三尺。部领等级分明,门的高度也有限制。饮食污秽,鱼如果不是腐烂的不吃,酒如果没有生蛆的不认为是好的。人体黝黑,男人头发蓬乱,女人头发盘结,都赤脚。

国王是琐里人,崇尚佛教。在岁时将生人的胆汁加入酒中,与家人一起饮用,并且用来沐浴身体,说‘全身是胆’。他的国人将胆汁献给他,也用来洗象的眼睛。他们总是在路上伏击人,出其不意地突然杀死他们,取胆而去。如果那个人惊觉,胆汁已经先裂开,就不够用了。将众人的胆汁放在器皿中,中国人的胆汁总是放在上面,因此特别珍贵。五六月间,商人出行,必须做好戒备。国王在位三十年后,就退位进入深山,让兄弟和侄子们代替他,而他自己持斋修行,告诉上天说:‘我作为君主没有道德,希望被狼虎吃掉,或者病死。’住了一年没有事,就复位如初。国内称他为‘昔嚟马哈剌’,是最尊贵和神圣的称呼。

那个国家不是很富裕,只有犀牛和象最多。乌木、降香,人们用它们作为柴火。棋楠香只在这个国家的一座山上生产,酋长派人看守,百姓不能采摘,违犯者甚至会被砍手。

有一个鳄鱼潭,对于疑案不能判决的,让双方骑牛经过潭边,说谎的人,鳄鱼就会跳起来吃掉他,说真话的人,即使多次往返,鳄鱼也不会吃。

有一种尸头蛮人,名字叫尸致鱼,本来是女人,只是没有瞳孔是不同的。晚上与人同睡,忽然飞头吃人的污物,吃过后就会复活。如果人知道了,封住她的脖子,或者将她移到别处,那个女人就会死去。国家对此设有严厉的禁令,有而不报告的人,罪责会牵连到整个家庭。

宾童龙国,与占城国接壤。有人说如来佛祖到舍卫国乞食的地方就是这里。气候、草木、人物、风土,都和占城国很相似,只是遭遇丧事能守丧,葬在偏僻的地方,设斋礼佛,婚姻是偶然结合的。酋长出入乘坐大象或马,随从有一百多人,前后都有人赞颂。百姓用茅草覆盖屋顶。货币使用金、银、花布。

有昆仑山,屹立在广阔的大海中,与占城国以及东、西竺对峙。那座山又大又高,那片海就叫做昆仑洋。所有前往西洋的人,都必须等待顺风,七天七夜才能通过,所以船夫们有谚语说:‘上怕七州,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这座山没有特产。

人们都住在洞穴里,以果实、鱼虾为食,没有房屋、水井和炉灶。

真腊,在占城国的南边,顺风三天三夜就能到达。隋、唐以及宋朝都曾朝贡。宋朝庆元年间,灭掉占城国并吞并了它的土地,因此改国名为占腊。元朝时仍然称为真腊。

洪武三年,派遣使者郭徵等人带着诏书去安抚那个国家。洪武四年,那个国家的巴山王忽尔那派人进献表章,进贡了珍奇物品,祝贺明年元旦。朝廷赐予了《大统历》和彩色的丝绸,使者也得到了相应的赏赐。洪武六年,该国再次进贡。洪武十二年,国王参答甘武者派使者来进贡,宴会和赏赐与之前一样。洪武十三年,再次进贡。洪武十六年,派人带着勘合文册赐予国王。凡是有使者来,如果勘合不符,即视为伪造,允许将其捆绑起来上报。后来又派人赐予织金文绮三十二件、磁器九千九百件。国王派人来进贡。洪武十九年,派遣行人刘敏、唐敬和中官带着磁器去赐予他们。第二年,唐敬等人回来,国王派人进贡了五十九头大象、六万斤香料。不久又派人赐予国王镀金银印,国王和王妃都得到了赏赐。国王参烈实毗邪甘菩者派人进贡大象和珍奇物品。第二年再次进贡了二十八头大象、三十四个象奴、四十五个番奴,以感谢赐印的恩情。洪武二十二年三次进贡。第二年再次进贡。

永乐元年,派遣行人蒋宾兴、王枢带着即位诏书去告诉那个国家。第二年,国王参烈婆毗牙派使者来朝贡,进贡了珍奇物品。起初,中官使者在真腊时,有部下三名士兵潜逃,寻找不到,国王用自己国家的人代替了他们,这时才被引见。皇帝说:“华人自己逃跑,与他们有什么关系要赔偿?再说语言不通,风俗不习惯,我为什么要用他们?”命令赐予衣服和路费,派人送他们回去。永乐三年,使者来进贡,报告了前国王的丧事。命令鸿胪序班王孜致祭,给事中毕进、中官王琮带着诏书封其继子参烈昭平牙为王。毕进等人回来后,继任国王派人一起来感谢恩赐。永乐六年、十二年再次进贡。使者因为他们的国家多次被占城侵扰,久留不去。皇帝派中官送他们回去,并敕令占城王罢兵修好。永乐十五年、十七年再次进贡。宣德、景泰年间,也派使者来进贡。此后不常来。

那个国家的城池周长七十多里,疆域广阔,数千里。国内有金塔、金桥、宫殿三十多座。国王每年举行一次聚会,在前面排列玉猿、孔雀、白象、犀牛,称之为百塔洲。用金盘、金碗盛放美食,因此有‘富贵真腊’的谚语。民俗富饶。天气经常很热,不认识霜雪,稻谷一年可以收获多次。男女都束发,穿短衫,围裹麻布。刑罚有割鼻、砍脚、刺配,盗窃则砍去手脚。番人杀害唐人罪死;唐人杀害番人则罚款,没有钱则卖身为奴赎罪。唐人,是诸番称呼华人的称呼,海外各国都是这样。婚嫁,两家都八天不出门,昼夜点灯。人死后放在野外,任由乌鸦鹰食,一会儿就吃完了,称之为福报。服丧期间,只是剃光头发,女子则在额头剪发如钱大,称之为用此报答亲恩。文字用麂鹿的杂皮染黑,用粉画成小条在上面,永不脱落。以十月为岁首,闰月都用九月。夜分四更。也有懂得天文的人,能计算日月食。他们那里称儒为班诘,僧为苎姑,道为八思。班诘不知道读什么书,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入仕的人被称为华贯。以前他们挂一条白线来区分自己,一旦显贵就继续挂白线。风俗崇尚佛教,僧人都吃鱼、肉,有时用来供佛,只是不喝酒。他们国家自称甘孛智,后来误写为甘破蔗,万历后又改为柬埔寨。

暹罗位于占城西南,顺风十昼夜可以到达,就是隋唐时期的赤土国。后来分为罗斛、暹罗两国。暹罗土地贫瘠不适宜耕种,罗斛土地平坦肥沃,种植的作物收获丰富,暹罗依赖它。元朝时,暹罗经常进贡。后来,罗斛强大,并吞了暹罗,于是称为暹罗斛国。

洪武三年,命令使者吕宗俊等人带着诏书去告诉那个国家。洪武四年,国王参烈昭毗牙派使者呈上表章,与吕宗俊等人一起来到,进贡了驯象、六足龟和珍奇物品,朝廷赐予国王锦绮和使者不同的丝绸。之后,又派人祝贺明年元旦,朝廷赐予《大统历》和彩色的丝绸。洪武五年进贡了黑熊、白猿和珍奇物品。第二年再次来进贡。国王的姐姐参烈思宁另外派人进献金叶表章,向中宫进贡珍奇物品,被拒绝。不久,她姐姐再次派人来进贡,皇帝仍然拒绝,但宴请了使者。当时国王懦弱而不尚武,国人推举他的伯父参烈宝毗邪哆啰禄主持国事,派人来报告,进贡珍奇物品,宴会和赏赐都按照规定。不久,新国王派人来进贡、感谢恩赐,使者也有献上礼物,皇帝不接受。不久,派人祝贺明年元旦,进贡珍奇物品,并献上本国地图。

洪武七年,使者沙里拔来进贡。说去年船在乌猪洋时遇到风暴,船只损坏,漂流到海南,幸亏官府救助,还剩下一些漂流来的兜罗绵、降香、苏木等物品进献,广东省臣上报了这件事。皇帝奇怪他没有上表,既然说船只损坏了,但珍奇物品却还有,怀疑他是番商,命令拒绝了他。告诉中书省和礼部官员说:‘古代诸侯对天子,每年小聘一次,三年大聘一次。九州之外,则每世一朝,所贡的珍奇物品,只是表示诚意和尊敬而已。只有高丽稍微懂得礼乐,所以命令三年一贡。其他远国,如占城、安南、西洋琐里、爪哇、浡泥、三佛齐、暹罗斛、真腊等国,进贡过于频繁,劳费太大。现在不必再这样,将文书发给各国让他们知道。’然而来的人不止。他们的世子苏门邦王昭禄群膺也派人向皇太子呈上奏章,进贡珍奇物品。命令引导使者到东宫朝见,宴会和赏赐后送他们回去。洪武八年再次进贡。他们原来的明台王世子昭孛罗局也派人呈上表章朝贡,宴会和赏赐都按照国王使者的待遇。

洪武十年,昭禄群膺继承他父亲的命令来朝贡。皇帝很高兴,命令礼部员外郎王恒等人带着诏书和印信赐予他,文书上写着‘暹罗国王之印’,并赐予世子衣服和路费。从此,他们的国家遵守朝廷命令,开始称为暹罗;每年进贡一次,有时一年两次进贡。到正统年间,有时几年才进贡一次。

洪武十六年,赐予勘合文册和文绮、磁器,与真腊等国。洪武二十年进贡了一万斤胡椒、一万斤苏木。皇帝派官员给予了丰厚的回报。当时温州有百姓购买他们的沉香等物品,有关部门以通番的罪名处罚他们,应当处死。皇帝说:‘温州是暹罗必经之地,因为他们的往来而购买,不算通番。’于是免除了他们的罪。

洪武二十一年,进贡了三十头大象、六十个番奴。洪武二十二年,世子昭禄群膺派人来进贡。洪武二十三年,进贡了苏木、胡椒、降香十七万斤。

二十八年,昭禄群被派遣使者来朝贡,并且告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皇帝命令宦官赵达等人前往祭奠,下诏让世子继承王位,并赐予额外的赏赐。皇帝告诫说:‘自从我即位以来,派遣使者出使边疆,遍布四方,足迹踏遍三十六个国家,听闻的有三十一个国家,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大国有十八个,小国有一百四十九个,与现在的暹罗相比,距离最近。最近使者到来,得知你们的先王已经去世。你们国王继承了先王的遗志,治理国家有方,臣民都很高兴。我特意派人赐予命令,国王要遵守法度,不要沉溺于享乐,以继承先王的功业。要谨慎啊。’成祖即位后,下诏告知该国。

永乐元年,赐予昭禄群膺哆啰谛剌驼纽镀金银印,国王随即派遣使者来感谢皇帝的恩赐。六月,因为高皇帝的尊号,派遣官员颁布诏书,并赐予礼物。八月,再次命令给事中王哲、行人成务赐予国王锦绮。九月,命令宦官李兴等人携带敕令,慰劳并赐予国王,文武百官都有赏赐。

二年,有番船飘至福建海岸,询问后得知是暹罗与琉球友好往来的船只。相关部门登记货物上报,皇帝说:‘两国友好,是件好事,不幸遭遇风浪,应该同情,怎能趁机谋利。相关部门要妥善处理船只,提供粮食,等风势好转后送他们去琉球。’这个月,国王收到皇帝赐予的玺书和赏赐,派遣使者来感谢,并进贡了方物。赏赐更加丰厚,并赐予《列女传》一百册。使者请求颁布度量衡标准作为国家的永久制度,皇帝同意了。

在此之前,占城贡使返回时,船只被风吹至彭亨,暹罗要求索回使者,但未能成行。苏门答剌和满剌加也控诉暹罗依仗强大,出兵夺取天朝所赐的印诰。皇帝下敕责备暹罗说:‘占城、苏门答剌、满剌加都接受朝廷的命令,怎能依仗武力拘禁贡使,夺取他们的印诰。天有显明的道义,福善祸淫,安南的黎贼可以作为教训。你们立即返回占城使者,归还苏门答剌、满剌加的印诰。从今以后,遵守法律,遵循道理,保卫疆土,与邻邦和睦相处,才能永远享受太平之福。’当时暹罗派出的贡使,在途中遭遇风浪,全部被安南的黎贼杀害,只剩下孛黑一人。后来官军征讨安南,将他捕获带回。皇帝怜悯他,六年八月命令宦官张原送他回国,赐予国王的礼物,并让厚待被杀害者的家人。九月,宦官郑和出使该国,国王派遣使者进贡方物,并谢罪。

七年,使者来朝祭奠仁孝皇后,皇帝命令宦官告知祭祀事宜。当时有奸民何八观等人逃入暹罗,皇帝命令使者回去告诉国王,不要接纳逃犯。国王随即遵命派遣使者进贡马匹和方物,并送回何八观等人,命令张原携带敕令和赏赐奖赏他。十年,命令宦官洪保等人前往赐予赏赐。

十四年,王子三赖波罗摩剌劄的赖派遣使者告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皇帝命令宦官郭文前往祭奠,另外派遣官员携带诏书封他的儿子为王,赐予素锦、素罗,随后派遣使者感谢皇帝的恩赐。十七年,命令宦官杨敏等人护送回国。因为暹罗侵犯满剌加,派遣使者责令和解,国王再次派遣使者谢罪。宣德八年,国王悉里麻哈赖派遣使者朝贡。

最初,该国陪臣柰三铎等贡使的船只停靠在占城新州港,全部被占城国人劫掠。正统元年,柰三铎偷偷乘坐小船来到京城,控诉占城劫掠的情况。皇帝命令召回占城使者,进行对质。使者无法回答,于是皇帝敕令占城国王,命令他归还所有被劫掠的物品。之后,占城向礼部提出,本国去年派遣使者前往须文达那,也被暹罗贼人劫掠,必须暹罗先归还所劫掠的物品,本国才敢归还。三年,暹罗贡使再次到来,皇帝赐予敕令,明确告知此意,命令他们尽快归还占城物品。十一年,国王思利波罗麻那惹智剌派遣使者入贡。

景泰四年,命令给事中刘洙、行人刘泰祭奠已故国王波罗摩剌劄的赖,封他的嗣子把罗兰米孙剌为王。天顺元年赐予贡使舒花金带。六年,国王孛剌蓝罗者直波智派遣使者朝贡。

成化九年,贡使说天顺元年颁布的勘合被虫蛀蚀,请求更换,皇帝同意了。十七年,贡使返回途中,偷买子女,并且携带大量私盐,皇帝命令派遣官员告诫各国。在此之前,汀州人谢文彬,因为贩卖私盐下海,漂流到该国,官至坤岳,还是天朝的学士。后来充当使者来朝,贸易违禁物品,事情败露后被交付官吏。

十八年派遣使者朝贡,并且告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命令给事中林霄、行人姚隆前往封他的儿子国隆勃剌略坤息剌尤地为王。弘治十年入贡。当时四夷馆没有暹罗的译字官,阁臣徐溥等人请求移文广东,寻找能通晓该国语言文字的人,前往京城备用,皇帝同意了。正德四年,暹罗船只有一艘飘至广东,市舶宦官熊宣与守臣商议,征收货物以供军需。事情上报后,皇帝下诏斥责熊宣擅自揽权,将他撤回南京。十年进献金叶表朝贡,馆中没有认识这种文字的人。阁臣梁储等人请求挑选留下使者一二人入馆学习,皇帝同意了。

嘉靖元年,暹罗、占城货船到达广东。市舶宦官牛荣纵容家人私下买卖,违反法律被判处死刑。三十二年派遣使者进贡白象和方物,白象在途中死亡,使者用珠宝装饰其牙齿,用金盘装盛,连同尾巴一起进献。皇帝赞赏他的心意,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隆庆年间,邻国东蛮牛求婚未成,感到羞愧愤怒,大举发兵攻破该国。国王自缢,被掳走世子和天朝所赐的印信。次子继承王位,上表请求归还印信,皇帝将印信赐予他。从此该国被东蛮牛控制,继承王位后立志复仇。万历年间,敌军再次到来,国王整顿军队,奋勇反击,大败敌军,杀死敌军之子,其余敌军夜逃,暹罗因此成为海上强国。移兵攻破真腊,降服国王。从此年年用兵,成为各国霸主。

六年派遣使者入贡。二十年,日本攻破朝鲜,暹罗请求秘密出兵直捣日本,牵制其后方。中枢石星建议同意,两广总督萧彦持不同意见,于是作罢。此后,暹罗继续朝贡。崇祯十六年仍入贡。

他们的国家,周长千里,风俗剽悍,习惯于水战。大将们用人的脑骨裹身,刀箭不能穿透。这种脑骨,是人脑骨。国王是琐里人。官员分为十等。从国王到平民,所有事情都由国王的妻子决定。这些妇女的志向和能力实际上超过男人。如果妻子私通华人,丈夫会摆酒一起喝,并不觉得奇怪,说:‘我的妻子很美,被华人喜欢。’他们崇信佛教,男女多成为僧侣或尼姑,也住在寺庙里,持斋受戒。他们的服装很类似中国。富贵的人尤其敬佛,即使只有百金的财产,也会用一半施舍。气候不稳定,有时寒冷有时炎热,地势低洼潮湿,人们都住在楼里。男女都用白布裹头。富贵的人死后,用水银灌入口中然后下葬。穷人则将尸体移到海边,任由群鸦啄食,不久就吃光了,家人捡起骨头哭泣后扔进海里,称之为鸟葬。也会请僧侣设斋礼佛。交易使用贝壳。那一年如果不使用贝壳,这个国家必定会有大瘟疫。

他们的贡品,有象、象牙、犀角、孔雀尾、翠羽、龟壳、六足龟、宝石、珊瑚、片脑、米脑、糠脑、脑油、脑柴、蔷薇水、碗石、丁皮、阿魏、紫梗、藤竭、藤黄、硫磺、没药、乌爹泥、安息香、罗斛香、速香、檀香、黄熟香、降真香、乳香、树香、木香、丁香、乌香、胡椒、苏木、肉豆蔻、白豆蔻、荜茇、乌木、大枫子以及撒哈剌、西洋的各种布料。这个国家有三宝庙,供奉中官郑和。

爪哇位于占城的西南方。元世祖时,派遣使者孟琪前往,在他的脸上刺字。世祖大举兵力攻打他们,打败了他们的国家然后返回。

洪武二年,太祖派遣使者带着即位诏书去告诉他们国家。他们的使者先向元朝进贡,回到福建时元朝已经灭亡,因此他们进入京城居住。太祖再次派遣使者送他们回去,并赐予他们《大统历》。三年,因为平定沙漠颁布诏书说:‘自古以来做天下之主的人,看待天地所覆盖的,日月所照耀的,无论远近,所有人类,都希望他们安居乐业。但是必须中国安定,然后四方万国才会顺从归附。近来的元君妥懽帖木儿,荒淫昏庸软弱,心思不在百姓身上。天下英雄,分裂了疆域。我怜悯百姓的苦难,兴起义兵,扫除乱政。天下军民共同推举我居帝位,国号大明,建立洪武年号。去年攻克元都,四方安定。占城、安南、高丽等国家,都来朝贡。今年派遣将领北征,才知道元君已经去世,捕获了他的孙子买的里八刺,封为崇礼侯。我效仿前代帝王,治理天下,只希望中外人民,各安其所。又担心各藩国在远方,不了解我的意图,因此派遣使者前往告知,让他们都知道。’九月,他们的国王昔里八达剌蒲派遣使者带着金叶表来朝贡,进贡各种物品,宴请赏赐都按照礼仪。

五年又派遣使者随朝使常克敬来进贡,献上元朝授予的宣敕三道。八年又进贡。十年,国王八达那巴那务派遣使者来朝贡。他们的国家还有东、西两个国王,东蕃王勿院劳网结,西蕃王勿劳波务,各自派遣使者来朝贡。天子认为他们的礼仪不真诚,下诏留下他们的使者,后来又释放他们回国。十二年,国王八达那巴那务派遣使者来朝贡。明年又进贡。当时派遣使者赐予三佛齐国王印绶,爪哇诱骗并杀死了他。天子大怒,留下他的使者一个多月,准备加以处罚,后来又遣送回国,赐予敕令责备他。十四年派遣使者进贡黑奴三百人及其他物品。明年又进贡黑奴男女一百人、大珠八颗、胡椒七万五千斤。二十六年再次进贡。明年又进贡。

成祖即位后,下诏告诉他们国家。永乐元年又派遣副使闻良辅、行人甯善,赐予他们的国王绒、绵、织金文绮、纱罗。使者出发后,他们的西王都马板派遣使者来祝贺,朝廷重新任命中官马彬等人赐予镀金银印。西王派遣使者感谢赐印,进贡各种物品。而东王孛令达哈也派遣使者来朝贡,请求印绶,朝廷命令派遣官员赐予他。从那以后,两个国王都来进贡。

三年派遣中官郑和出使他国。明年,西王和东王发生战争,东王战败,国家被灭亡。恰逢朝使经过东王的地盘,士兵进入市场,西王国的人杀死了他们,一共有一百七十人。西王害怕,派遣使者谢罪。皇帝赐予敕令严厉责备他,命令他输送黄金六万两来赎罪。六年再次派遣郑和出使他国。西王献上黄金万两,礼官认为输送的黄金数量不足,请求将他的使者下狱。皇帝说:‘我对远方的人,希望他们害怕罪过而已,难道是为了利益他们的黄金吗?’全部捐给了他们。从那以后,每年进贡一次,或者隔年进贡一次,或者一年进贡几次。

中官吴宾、郑和先后出使他国。当时旧港地区被爪哇侵占,满剌加国王假借朝命要求收回。皇帝于是赐予敕令说:‘前中官尹庆回来,说国王恭敬地接待敕使,有加无减。最近听说满剌加国要求收回旧港之地,国王非常怀疑和恐惧。我待人真诚,如果真的答应他们,必定会有敕令,国王何必怀疑呢?小人的浮夸之言,不要轻信。’十三年,他们的国王改名扬惟西沙,派遣使者感谢恩赐,进贡各种物品。当时朝使所携带的士兵有遭遇风暴飘到班卒儿国的,爪哇人珍班听说后,用金钱赎回,送回国王那里。十六年,国王派遣使者来朝贡,因此送回那些士兵。皇帝赞扬他,赐予敕令奖励国王,并优待珍班。从那以后,朝贡使臣大都是每年一次。

正统元年,使臣马用良说:‘前任八谛来朝,蒙受恩赐银带。现在我已经是亚烈,官职四品,请求赐予金带。’皇帝同意了。闰六月派遣古里、苏门答剌、锡兰山、柯枝、天方、加异勒、阿丹、忽鲁谟斯、祖法儿、甘巴里、真腊等国的使臣与爪哇使臣郭信等人一同前往。赐予爪哇敕令说:‘国王自从先朝以来,履行职责不懈怠。我现在继承皇位,再次派遣使者来朝贡,心意真诚,我都明白了。宣德时期,有古里等十一个国家来朝贡,现在因为国王的使者回来,命令各位使臣一同前往。国王你要好好安抚他们,分别派遣他们回国,以表达我怀远的心意。’五年,使臣返回,遭遇风暴溺死五十六人,幸存者八十三人,仍然返回广东。命令有关部门提供粮食,等待方便的船只一同返回。

八年,广东参政张琰说:‘爪哇朝贡频繁,供应费用繁重,耗费中国资源来事奉远方的人,这不是明智之举。’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们的使者返回,皇帝赐予敕令说:‘海外各国,都应每三年进贡一次。国王也应体恤军民,遵守这一制度。’十一年再次进贡三次,后来逐渐减少。

景泰三年,国王巴剌武派遣使者来朝贡。天顺四年,国王都马班派遣使者入贡。使者返回至安庆,醉酒,与入贡的番僧斗殴,僧侣死亡六人。礼官请求惩罚陪同的行人,使者下敕令国王自行处理,照办。成化元年入贡。弘治十二年,贡使遭遇风暴船只损坏,只有一艘船到达广东。礼官请求敕令有关部门,酌情给予赏赐遣返,贡品仍然进贡到京师,可以制办。从那以后,贡使很少到达。

这个国家靠近占城,二十天左右就可以到达。元朝的军队西征,到了元朝二十九年十二月从泉州出发,第二年正月就到达了那个国家,两地相隔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宣德七年,这个国家进贡,在表书中写着‘一千三百七十六年’,这相当于汉朝宣帝元康元年,也就是这个国家建国的开始。这个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性格凶猛,男子无论老少贫富都佩带刀剑,稍微有些冒犯就会互相攻击,因此他们的军队装备精良,是各个藩国中最强大的。文字类似琐里文,没有纸笔,文字是刻在茭白叶上的。气候常年像夏天一样,一年可以收获两季稻谷。没有床榻、筷子等家具。这里的人分为三种:华人移民,生活富足;其他国家的商人长期居住的,也讲究雅致;本地人最脏乱,喜欢吃蛇、蚂蚁、虫子、蚯蚓,和狗一起睡觉吃饭,肤色黝黑,头发红,赤脚。他们信仰鬼神。杀人者躲避三天就可以免罪。父母去世后,被抬到野外,放狗吃掉;如果吃不完,就会非常悲伤,烧掉剩下的。妻妾常常被烧掉殉葬。

这个国家有一个名字叫莆家龙,还有一个名字叫下港,还有一个名字叫顺塔。在万历年间,红毛人在大涧东边建造了土库,佛郎机人在大涧西边建造了建筑,每年都会互相贸易。中国的商人和旅行者也不断往来。这个国家有一个新村庄,非常富有。中国的船只和其他国家的船只都聚集在这里,宝物堆积如山。这个村庄的主人是广东人,永乐九年自己派人上表进贡物品。

阇婆,古时候叫做阇婆达。在宋朝元嘉时期,开始向中国朝贡。唐朝时称为诃陵,又称为社婆,国王住在阇婆城,宋朝时称为阇婆,都曾进贡。洪武十一年,国王摩那驼喃派人上表进贡,之后就没有再来。有人说爪哇就是阇婆。但是《元史爪哇传》中没有提到,而且说:‘关于他们的风俗和物产无法考证。’在太祖时期,两国同时进贡,国王的名字也不同。有人说本来是两个国家,后来被爪哇所灭,但是无法考证。

苏吉丹,是爪哇的属国,后来误称为思吉港。国家位于山中,只有几个村落。首领住在吉力石。那里水流湍急,船只无法停泊。商船只去饶洞,那里地势平坦,当地人都在那里贸易。他们与思鲁瓦和猪蛮有贸易往来。猪蛮人喜欢偷盗,华人很少去。

碟里,靠近爪哇。永乐三年,他们派使者附在其他国家的使者一起来进贡。那里信仰佛教,风俗淳朴,很少发生诉讼,物产非常贫乏。

日罗夏治,靠近爪哇。永乐三年,他们派使者附在其他国家的使者一起来进贡。国家小,懂得种植,没有盗贼。也信仰佛教,只产苏木和胡椒。

三佛齐,古时候叫做干陀利。在刘宋孝武帝时期,经常派使者进贡。在梁武帝时期多次来贡。宋朝时称为三佛齐,一直有进贡。

洪武三年,太祖派行人赵述诏谕那个国家。第二年,国王马哈剌札八剌卜派使者上表进贡,同时进贡了黑熊、火鸡、孔雀、五彩鹦鹉、各种香料、苾布、兜罗被等物品。皇帝下诏赐予《大统历》和锦绮。户部说他们的商船到达泉州,应该征税,但是皇帝命令不要征税。

六年,国王怛麻沙那阿者派使者朝贡,又上表祝贺明年元旦。当时这个国家有三个国王。七年,国王麻那哈宝林邦派使者来贡。八年正月再次进贡。九月,国王僧伽烈宇兰派使者,随同招抚拂菻国的使者一起进贡。

九年,怛麻沙那阿者去世,他的儿子麻那者巫里继位。第二年派使者进贡犀牛、黑熊、火鸡、白猴、红缘鹦鹉、龟壳以及丁香、米脑等物品。使者说:‘新继位的国王不敢擅自行事,请朝廷下令。’皇帝赞赏他的忠诚,派使者携带印信,敕封他为三佛齐国王。当时爪哇强大,已经征服了三佛齐,使其成为属国,听说天朝封他为国王,与自己平起平坐,就非常愤怒,派人诱骗朝使,企图杀害他。皇帝也无法追究责任,三佛齐国因此衰落,进贡使者也就断绝了。

三十年,礼官因为各个藩国长时间没有进贡,上奏皇帝。皇帝说:‘洪武初年,各个藩国的进贡使者不断。最近安南、占城、真腊、暹罗、爪哇、大琉球、三佛齐、浡泥、彭亨、百花、苏门答剌、西洋等三十个国家,因为胡惟庸谋反,三佛齐产生了异心,欺骗我们的使者,肆意欺诈。我们的圣天子以仁义对待各个藩国,为什么各个藩国敢背弃大恩,失去君臣之礼。如果天子震怒,派一位偏将率领十万大军,执行天罚,易如反掌,你们这些藩国为何如此不明智。我们的圣天子曾经说过:“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都履行臣子的职责,只有三佛齐违背我的教化。他们以这么小的国家,敢如此傲慢不服从,自取灭亡。”你们暹罗恪守臣节,天朝对你们眷顾有加,可以转达爪哇,让他们以大义告知三佛齐,如果他们真的能反省改过,我们会像以前一样对待他们。’当时爪哇已经征服了三佛齐,占据了他们的国家,将其改名为旧港,三佛齐就此灭亡。国家大乱,爪哇也无法完全控制这片土地,华人移民者常常起来占据。

有一个叫梁道明的人,是广州南海县人,长期居住在那里。‘闽、粤的军民有数千家跟随他泛海而来,推举道明为首领,称霸一方。’遇到指挥孙铉出使海外,遇到他的儿子,带着他一起回来。

永乐三年,成祖因为行人谭胜受和道明是同乡,命令他带着千户杨信等人携带敕令去招抚他。道明和他的同党郑伯可随使者入朝,进贡物品,接受赏赐后返回。

四年,旧港的头目陈祖义派他的儿子陈士良,道明派他的侄子陈观政一起来到朝廷。陈祖义,也是广东人,虽然朝贡,但是在海上为盗,让贡使往来的人苦不堪言。五年,郑和从西洋回来,派人招抚他。陈祖义假装投降,暗中策划拦截。有一个叫施进卿的人,向郑和告发了他。陈祖义来袭被擒获,献给朝廷,被处死。当时施进卿正好派他的女婿丘彦诚来朝贡,皇帝命令设立旧港宣慰司,任命施进卿为使臣,赐予诰印和冠带。从此,他们多次进贡。然而施进卿虽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仍然属于爪哇,那里地方狭小,不如以前的三佛齐。

二十二年,施进卿的儿子施济孙报告父亲去世的消息,请求继任职位,皇帝同意了。洪熙元年,他们派使者来进贡,诉说旧印被火烧毁,皇帝命令重新颁发。之后,朝贡逐渐减少。

嘉靖末年,广东大盗张琏作乱,官军已经报告已经将其捕获。万历五年,有商人到旧港,看到张琏开设店铺,担任蕃舶长,漳、泉人很多都归附他,就像中国的市舶官一样。

这个地方是各蕃族的重要集会地,位于爪哇岛的西边,顺着风向航行八天八夜就能到达。这里管辖着十五个洲,土地肥沃适合耕种。有句话说:‘一年种谷,三年生金。’意思是收获丰富,贸易所得的金子也多。当地风俗富裕但好色。习惯于水战,邻近的国家都畏惧他们。这里水资源丰富,只有部族首领居住在陆地上,普通百姓都住在水上。他们用竹筏建造房屋,并将房屋系在木桩上。水位上升时,竹筏就会浮起,不用担心会沉没。如果想要搬家,只需拔掉木桩,不需要花费任何财力。

上级对下级的称呼是‘詹卑’,就像是对国君的称呼。后来,大酋长居住的地方被称为‘詹卑国’,原来的都城改称为‘旧港’。最初这里富饶,自从爪哇被毁灭后,这里逐渐变得荒凉,商船也很少来到这里。其他的风俗和物产,可以详细参考《宋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二百一十二-注解

占城:占城国,古代东南亚国家,位于今越南中部地区,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真腊: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今柬埔寨。

暹罗:古称暹罗为暹罗国,是现今泰国的前身。

爪哇: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岛屿,古代中国称之为爪哇,是东南亚重要的贸易中心。

三佛齐: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

琼州:琼州,古代地名,指今海南岛。

福州:福州,古代地名,指今福建省福州市。

周越裳地:周越裳地,古代地名,指今越南北部地区。

林邑:林邑,古代地名,指今越南中部地区。

象林县:象林县,古代地名,指今越南中部地区。

区连:区连,古代人物,林邑王。

林邑王:林邑王,古代林邑国的君主。

晋:晋,古代朝代,指公元265年至420年的晋朝。

隋:隋,古代朝代,指公元581年至618年的隋朝。

唐:唐,古代朝代,指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唐朝。

占不劳:占不劳,古代对占城国的别称。

占婆:占婆,古代对占城国的别称。

环:环,古代占城国的国号。

周:周,古代朝代,指公元256年至420年的东晋及南朝。

宋:宋,古代朝代,指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

元世祖:即元朝的忽必烈皇帝。

洪武: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

太祖:指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阿荅阿者:阿荅阿者,占城国王。

大统历:明朝的一种历法。

文绮:文绮,古代的一种精美织物。

纱罗:纱罗,古代的一种轻柔的纺织品。

安南:古国名,位于今越南北部。

科举:科举,古代中国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金叶表:用金叶子制作的表文,表示极高的敬意。

大明皇帝:大明皇帝,指明朝的皇帝。

金印:金印,古代官印的一种,表示官职的权威。

彩币:彩色的丝织品,作为礼物。

兵器:兵器,古代用于战斗的武器。

乐器:乐器,古代用于演奏音乐的器具。

乐人:乐人,古代的音乐家。

福建省:福建省,古代地名,指今福建省。

海寇:海寇,古代对海盗的称呼。

张汝厚:张汝厚,古代人物,海盗。

林福:林福,古代人物,海盗。

元帅:元帅,古代军事中的高级官职。

苏木:一种植物,古代用于染料。

大宝位:大宝位,古代对皇帝宝座的称呼。

兵器及乐器、乐人:兵器及乐器、乐人,指武器、乐器和音乐家。

怀柔:怀柔,古代的一种外交政策,意指以温和的方式处理外交关系。

安南王:安南王,指安南国的君主。

正朔:正朔,古代指历法和年号。

万寿节:万寿节,古代皇帝的生日,也指皇帝的寿辰。

勘合:古代的凭证。

文册:文册,古代的一种文书。

织金文绮:织金文绮,古代的一种织有金线的精美织物。

磁器:瓷器。

宝部领诗那日忽:宝部领诗那日忽,占城国王的儿子。

伽南:伽南,古代对印度的一种称呼。

犀角:犀牛的角,古代用于制作工艺品。

行人: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戢兵:戢兵,古代的一种军事行动,意为停止战争。

敕:皇帝的命令。

版图:版图,古代指国家的疆域。

陈季扩:陈季扩,古代人物,越南陈朝的将领。

黎苍女:黎苍女,古代人物,越南陈朝的公主。

陈翁挺:陈翁挺,古代人物,越南陈朝的将领。

升华府:升华府,古代地名,指今越南地区。

宣德:宣德,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年号。

正统:正统,明朝皇帝朱祁镇、朱祁钰的年号。

管曈:管曈,古代人物,明朝官员。

吴惠:吴惠,古代人物,明朝官员。

且扬乐催贡舞牌旗黑象:且扬乐催贡舞牌旗黑象,占城国王的孙子,来朝贡。

敕谕:皇帝的命令或指示,通常以诏书的形式发布。

摩诃贲该:摩诃是梵文音译,意为“大”,贲该是人名。

黎浚:安南王黎氏的国王。

升、华、思、义四州:安南的四个州名。

化州:安南的一个州名。

朝命:指朝廷的命令。

分疆:划分领土。

祗循礼分:严格遵守礼制。

严饬边臣:严格命令边防官员。

侵轶:侵犯。

生灵:人民。

备御:准备防御。

挟私报复:带着个人恩怨进行报复。

贡:古代指外国或藩属国向中央朝廷进贡。

世子:国王的儿子。

占巴的赖:人名。

摩诃贵:人名。

旧州古垒:安南的旧州和古垒。

给事中:明朝官职,负责监察、建议等。

藩国:指藩属国。

锦币:锦缎和货币。

犀象:犀牛和象,都是占城国特产的大型动物。

宝货:珍贵的货物。

界牌石:划分国界的石碑。

侵陵:侵犯。

跋扈:傲慢无礼,不服从。

册印:皇帝赐予的印信。

邦都郎:地名。

占腊:占城国被宋朝灭亡后,改名为占腊。

阿本喇补:地名。

交人:指安南人。

提婆苔:人名。

老挝:古国名,位于今老挝。

崖州:古地名,位于今海南岛。

檄:古代的一种公文,用于征召或通告。

肤受之醖:肤浅的误解。

祖训:古代皇帝的训诫。

黎贼:指越南的黎朝。

肤受:肤浅的接受。

仇耻:仇恨和耻辱。

疆圉:国界。

嫌细故:小的争执。

捐除:放弃。

残破:破坏。

民物:人民和物资。

萧条:荒凉,不景气。

占城王:指占城国的国王。

玺书:皇帝的诏书。

朝贡:指外国向中国进贡。

海外诸蕃:指海外各国的民族。

科臣:指科举出身的官员。

满剌加: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今马来西亚的一部分。

朝贡使:指前来朝贡的使者。

天威:指皇帝的威严。

通身是胆:占城国王的一种奇特风俗,认为饮用含有生人胆汁的酒可以增强勇气。

昔嚟马哈剌:占城国王的尊称。

乌木:一种硬木,古代用于制作器物。

降香:一种香料,可用来熏香或制药。

棋柟香:一种香料,只产于占城国的一座山上。

鳄鱼潭:占城国的一个地名,用于审判疑案。

尸头蛮:占城国的一种奇特民族,头部与尸体分离。

洪武三年:明朝洪武三年,即1370年。

遣使臣:派遣使者,使者是古代国家之间进行外交交流的官方代表。

赍诏:赍,携带;诏,皇帝的命令。赍诏即携带皇帝的诏书。

抚谕:安抚并告谕。

其国:指对方国家。

巴山王:古代国家或地区的王。

忽尔那:巴山王的名字。

进表:进献国书。

贡方物:进贡各种土特产。

正旦:正月初一,古代春节。

《大统历》:中国古代的一部历法。

勘合文册:勘合,古代一种证明文件;文册,文书。

矫伪:伪造,欺诈。

絷缚:捆绑。

象: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古代用于贡品。

香:香料。

镀金银印:镀有金银的印章。

方物:各种土特产。

鸿胪:古代官名,掌管外交。

序班:古代官名,负责排班。

中官:指中国的宦官。

隋、唐赤土国:指隋唐时期位于东南亚的赤土国。

罗斛:古代东南亚国家名。

驯象:经过训练的大象。

六足龟:六足的乌龟,可能是某种珍稀品种。

锦绮:一种精美的织物。

币帛:货币和布匹。

懦而不武:胆小而不勇武。

伯父:父亲的哥哥。

朝东宫:到东宫,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

胡椒: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沉香:一种香料。

通番:与外国进行贸易。

弃市:处死。

市:买卖。

昭禄群:昭禄群是暹罗的国王名。

遣使朝贡:派遣使者前来朝见进贡,这是古代国家间的一种外交行为。

父丧:父亲去世。

命中官:皇帝下令派遣宦官。

赐赉:赏赐。

周于四维:周全四维,指统治全国。

足履其境:亲自到达其国境。

声闻于耳:听到其国消息。

风殊俗异:风俗不同。

大国:指较大的国家。

小国:指较小的国家。

使至:使者到达。

先王:已故的国王。

绍先三之绪:继承先王的三代基业。

有道于邦家:在国中有德政。

臣民懽怿:臣民欢喜。

锡命:授予命令。

罔失法度:不要失去法度。

罔淫于乐:不要沉溺于享乐。

光前烈:发扬前人的功业。

钦哉:表示敬意的呼喊。

高皇帝:指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尊谥:尊贵的谥号。

番船:外国船只。

福建海岸:福建省的海岸。

通好:互通友好。

籍其货:登记其货物。

赐赍:赏赐。

《列女传》:古代传记类书籍,记载女性的美德。

量衡:计量单位。

彭亨:古国名,位于今马来西亚西部。

苏门答剌: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显道:明显的道义。

福善祸淫:福报善行,祸患淫乱。

羁留:扣留。

赍:携带。

使来祭:使者前来祭拜。

几筵:祭拜用的供桌。

奸民:不守法纪的民众。

逋逃:逃亡。

陀啰谛剌驼纽镀金银印:一种特殊的印章。

素锦:未经染色的锦缎。

素罗:未经染色的丝织物。

护归:护送回国。

辑睦:和睦相处。

贡使:前来进贡的使者。

故王:已故的国王。

嗣子:继承王位的儿子。

把罗兰米孙剌:国王的名字。

坤岳:古代的官职。

禁物:禁止交易的物品。

下吏:交给官吏处理。

国隆勃剌略坤息剌尤地:国王的儿子。

译字官:负责翻译文字的官员。

牛荣:市舶中官的名字。

论死如律:按照法律处死。

东蛮牛:暹罗的邻国。

经:自缢。

整兵奋击:整顿军队,奋勇攻击。

岁岁用兵:每年都要打仗。

诸国:各个国家。

潜师:秘密出兵。

中枢:中央政府。

石星:中央政府的官员。

两广督臣:两广地区的总督。

奉贡不替:一直进贡不中断。

崇祯十六年:明朝末年。

入贡:进贡。

圣铁:指用人的脑骨制成的盔甲,具有极高的硬度和防护能力。

琐里人:指琐里国的人,琐里国是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释教:即佛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

僧尼:指出家的僧人和尼姑,佛教修行者。

菴寺:指寺庙,佛教修行的地方。

椎结:古代的一种发式,用梳子将头发梳成辫子。

水银:一种液态金属,古代用于防腐、填塞伤口等。

鸟葬:一种古代的葬俗,将死者遗骨投入海中,任由鸟兽啄食。

海贝:古代的一种货币,用贝壳制成。

孔雀尾:孔雀的尾巴,古代用于装饰。

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用于装饰。

龟筒:龟甲制成的容器。

宝石:指珍贵的宝石,古代用于装饰和贸易。

珊瑚:一种海洋生物的骨骼,古代用于装饰。

片脑: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米脑: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糠脑: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脑油:从某些植物中提取的油脂,古代用于照明和药用。

脑柴:一种植物,古代用于制作柴火。

蔷薇水:一种香水,古代用于香薰。

碗石:一种宝石,古代用于装饰。

丁皮: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阿魏: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紫梗:一种植物,古代用于药用。

藤竭:一种植物,古代用于药用。

藤黄:一种植物,古代用于颜料。

硫黄:一种矿物,古代用于药用和火药。

没药: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药用。

乌爹泥: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安息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香薰。

罗斛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香薰。

速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香薰。

檀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香薰。

黄熟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香薰。

降真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香薰。

乳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香薰。

树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香薰。

木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香薰。

丁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乌香: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肉豆蔻: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白豆蔻: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荜茇: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大枫子:一种植物,古代用于药用。

撒哈剌:一种香料,古代用于调味。

西洋:指古代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称呼。

三宝庙:指供奉郑和的庙宇。

孟琪:元朝的使臣。

沙漠:指中国的北方沙漠地区。

元君:指元朝的皇帝。

妥懽帖木儿: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义兵:指反抗暴政的军队。

攘除乱略:指消除暴政。

大明:明朝的国号。

洪武二年:指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

元:指元朝。

福建:中国的一个省份。

京师:指中国的首都。

宣敕:指皇帝的诏书。

北征:指向北方的征战。

买的里八刺:元朝的宗室,被明朝封为崇礼侯。

东王:指爪哇的东蕃王。

西王:指爪哇的西蕃王。

天子:指中国的皇帝。

礼官:指负责礼仪的官员。

马彬:明朝的宦官。

尹庆:明朝的宦官。

班卒儿国: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扬惟西沙:爪哇国王的名字。

正统元年:指明朝正统元年,即公元1436年。

八谛:爪哇的使臣。

亚烈:爪哇的官职。

秩四品:官职的品级。

古里: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锡兰山: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今斯里兰卡。

柯枝: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天方:古代中国对阿拉伯地区的称呼。

加异勒: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阿丹: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忽鲁谟斯: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祖法儿: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甘巴里: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广东:中国的一个省份。

张琰:明朝的官员。

番僧:指外国的僧侣。

安庆:中国的一个城市。

成化:明朝的年号。

弘治:明朝的年号。

元师西征: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向西征伐的历史事件。

泉州:中国福建省的一个沿海城市,历史上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宣德七年:明朝宣德七年,即1432年。

一千三百七十六年:汉宣帝元康元年,即公元前65年,这里指的是占城国的建国年份。

琐里:一种古代的文字,可能指的是印度支那半岛的文字。

茭曌叶:一种可以用来书写的植物叶子。

鬼道:古代中国对民间信仰中鬼神之道的称呼。

莆家龙:占城国的别称。

下港:占城国的别称。

顺塔:占城国的别称。

红毛番:指欧洲的葡萄牙人,因葡萄牙人当时头发红而得名。

佛郎机:指欧洲的西班牙人,因西班牙人当时使用火枪而得名。

新村:占城国的一个富饶的村落。

阇婆:古代对爪哇岛的称呼。

诃陵:古代对爪哇岛的称呼。

社婆:古代对爪哇岛的称呼。

苏吉丹:爪哇的一个属国。

思吉港:苏吉丹的别称。

碟里:一个位于爪哇附近的地区。

日罗夏治:一个位于爪哇附近的地区。

干陀利:三佛齐的古称。

刘宋孝武帝:南朝宋的皇帝,即刘骏。

梁武帝:南朝梁的皇帝,即萧衍。

拂菻国:古代对欧洲的称呼。

旧港:原来的港口。

梁道明:广州南海县人,曾流寓旧港。

指挥:古代军事官职。

孙铉:明朝官员,曾出使海外。

杨信:明朝官员,曾参与招抚旧港。

旧港宣慰司:明朝设立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施进卿:旧港的一个头目。

丘彦诚:施进卿的女婿,曾朝贡。

嘉靖末:明朝嘉靖末年,即16世纪中叶。

张琏:明朝末年的广东大盗。

诸蕃:指古代中国对周边少数民族或外国地区的泛称,泛指众多的外国。

顺风:指顺着风向行驶,比喻事情顺利。

昼夜:一昼夜即24小时,表示时间的长短。

辖:管辖,管理。

洲:古代对较大陆地的称呼。

土沃宜稼:土地肥沃,适合耕种。

种谷:种植谷物,指农业生产。

生金:产生金子,比喻收获丰富。

贸金:买卖金子,指贸易活动。

俗富好淫:风俗习惯富裕,但喜好淫乱。

习于水战:习惯于水上的战斗,指擅长水战。

邻国畏之:周边国家对其感到畏惧。

部领:部落首领。

庶民:普通百姓。

编筏筑室:用竹木编织成筏,在上面建造房屋。

系之于桩:将筏子系在木桩上。

水涨则筏浮:水位上升时,筏子会浮起来。

无沉溺患:没有沉没的危险。

欲徙则拔桩去之:想要迁移时,只需拔掉木桩。

不费财力:不需要花费财力。

詹卑:一种称呼,类似于国君。

大酋:大的首领,指部落或国家的首领。

詹卑国:以詹卑为名的国家。

故都:原来的首都。

富饶:富足,物产丰富。

破灭:毁灭,指国家或地区的衰落。

萧索:荒凉,人烟稀少。

商舶:商船。

鲜至:很少到达。

具详:详细记载。

宋史:《宋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宋朝的历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二百一十二-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一处位于爪哇西部的地域,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首先,‘其地为诸蕃要会’表明这一地区是多个民族汇聚交流的中心,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在爪哇之西,顺风八昼夜可至’描绘了该地的地理位置,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航海技术的发达,人们能够通过顺风航行迅速到达这里。

‘辖十五洲,土沃宜稼’说明了该地区的地理范围和自然条件。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一年种谷,三年生金’这句话既是对农业收成的肯定,也寓意着通过辛勤劳作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

‘俗富好淫’这句话揭示了当地的社会风气,表明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足,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习于水战,邻国畏之’说明了当地人民擅长水战,具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使得周边国家对其有所畏惧。

‘地多水,惟部领陆居,庶民皆水居’描绘了当地独特的居住方式,即领主居住在陆地上,而普通民众则在水上居住。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必须学会与水共处,‘编筏筑室,系之于桩’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适应能力。‘水涨则筏浮,无沉溺患’则是对这一居住方式的进一步说明,保证了人们的安全。

‘欲徙则拔桩去之,不费财力’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即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灵活应对。‘下称其上曰詹卑,犹国君也’说明了当地的等级制度,‘詹卑’相当于国君,具有很高的地位。

‘后大酋所居,即号詹卑国,改故都为旧港’描述了该地区历史上的变迁,从一个部族首领的居住地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并且对旧都进行了重命名,反映了历史的演变。

‘初本富饶,自爪哇破灭,后渐致萧索,商舶鲜至’揭示了该地区曾经的繁荣与后来的衰落,说明了历史变迁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其他风俗、物产,具详《宋史》’则表明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丰富,需要通过专门的史书来详细了解。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风气、生活方式、历史变迁等方面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38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